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曹操重用人才,采用了正确的作战策略。
二、赤壁之战
探究一:据材料分析,赤壁之战前的局势如何?
材料一 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此次,我奉天子之命, 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如今,我统领水军 八十万人,想与将军在吴地一起狩猎。”孙权把信的内 容告诉大臣,大家都像受到震惊一样变了脸色。
材料二 诸葛亮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
图1 东汉末年形势图
图2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形成。
探究五: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四
(曹魏后期从皖北到洛阳)“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吴国建业)“其四野则畛啜(zhén chuò,田间小路)无数,膏腴(肥沃)兼倍”。
——《吴都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 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5 年
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中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后 期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后 期
州牧割据——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军阀割据混战
一、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汉 发





济,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

海外贸易。(卫温到夷洲)

东 袁绍 汉 末 年 官渡 军 之战 阀 割 据 曹操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立蜀

曹操 历真阴粉细在白史的险白眉脸色上就疑脸长谱象的是诈目中征曹一的。,操个奸 臣阴吗险?疑诈
《龟虽寿》
曹操
(jì) (l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 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官渡之战 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贤纳士 兵多将广
经济:实行屯田,
--骄傲轻敌
奖励农耕
孙、刘
袁绍
天时
骄傲轻敌,听不 人少力弱 地利
进正确意见
人和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 D)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
到达夷州即 今天的( B )

《三国鼎立》ppt课件

《三国鼎立》ppt课件

科技成就举隅
数学
天文学
医学
机械制造
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提出了 “割圆术”,为圆周率的计算 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著有 《九章算术注》,对数学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文学家张衡制造了浑天仪和 地动仪等精密仪器,用于观测 天象和测量地震。这些仪器代 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 水平。
华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 ,他擅长外科手术并发明了麻 沸散等麻醉药物。同时,他还 创立了五禽戏等健身方法,对 后世医学和养生学产生了重要 影响。
城市的兴起
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国时期,许多城市兴起并得到了发展, 如建业(今南京)、洛阳、成都等,成为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市中的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种娱乐活 动,如戏曲、杂技等,也有各种宗教信仰和 风俗习惯。
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传承
道教的兴起
道教在三国时期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传播。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和 超脱尘世,对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伐意义
诸葛亮北伐是蜀汉对外扩张的重要尝试,体现了其“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精神。同时,北伐也加速了蜀汉的衰落和灭亡。
04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现象探讨
士人流动与文化传播
士人流动的原因
政治动荡、战争频繁、自然灾害等导致士人背井 离乡,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士人流动的路线
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迁徙,同 时也有向西北、西南等地区流动的。
佛教的传播
佛教在三国时期也开始在民间传播,许多民众信仰佛教,修建寺庙和 供奉佛像。
风俗习惯的传承
三国时期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包括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这些风 俗习惯在民间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民间信仰与社会稳定

《三国鼎立》PPT课件

《三国鼎立》PPT课件
3.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 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素养积累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战役?这两场战役分别有什么影 响? 图1:官渡之战;图2:赤壁之战。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 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从图1到图3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
5.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 6.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1)曹操:赤壁之战后,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 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 取 四川 、云贵地区。
(3)孙权:把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了刘备在湖北 、湖南的势力范围。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1)当时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 都不成熟,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2)曹、刘、孙三方军事力量相对均衡,任何一方都无法吞并另 两方以实现统一。
【例题】《三国志》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
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
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 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 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通过了解这一期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 新。
单元综述
• 三国两晋南北朝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在此 期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与交 融;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迅速, 农业技术也取得很大进步;科技文化领域更是成就璀璨。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三国鼎立的形成 • 三国鼎立的政治经济文化 • 三国鼎立的战争与和平 • 三国鼎立的结束与影响
01
三国鼎立的形成
背景介绍
汉朝末年政治腐败和民不聊生
汉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各地豪强并起,形 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
群雄逐鹿中原
吴国在孙权死后,内部纷争不断,实 力逐渐衰弱,最终在公元280年被晋 朝军队所灭。
三国鼎立的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三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和政治演变,促进了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和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的标志性事件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标志性事 件之一。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 之战中击败了曹操的大军,奠定 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基础。
荆州争夺战
荆州是三国交界的重要城市,也 是魏、蜀、吴三方争夺的焦点。 荆州争夺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 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2
三国鼎立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制度
三国鼎立局面期间,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制度建设和实践经验,对后世的制度建设和治理思 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提出 的“以法治国”思想,成为了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THANKS
财政状况则以商业税为主,吴国的财政状况则以渔业税和盐业税为主。
文化发展
文化发展
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也各不相同,魏 国的文化发展以儒学为主,蜀国的文 化发展则以道教和佛教为主,吴国的 文化发展则以江东文化为主。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政治制度比较
魏、蜀、吴三国分别采用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蜀汉的丞相制和孙吴的将军制,通 过比较三国政治制度,了解各自特点和优劣。
官僚选拔机制
三国时期,各国的官僚选拔机制有所不同,如魏国的“九品官人法”、蜀汉的“ 科举取士”和孙吴的“世袭制”,这些选拔机制对三国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贸易
04
三国鼎立的结束与晋朝的 统一
三国鼎立的结束
01
02
03
曹魏的衰落
曹魏后期政治腐败,经济 崩溃,导致其国力大幅下 滑,为其他国家的崛起创 造了机会。
蜀汉的灭亡
蜀汉后期政治混乱,经济 凋敝,加上连年的战争, 使其最终被曹魏所灭。
吴国的衰落
吴国后期政治腐败,经济 崩溃,加上与曹魏的连年 战争,使其国力严重受损 ,最终被西晋所灭。
蜀国的建立与刘备的统治
刘备占据益州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益州和荆 州部分地区,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的统治政策
刘备实行仁政,注重发展农业和商业 ,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蜀汉政权 的稳定性。
吴国的建立与孙权的统治
孙权占据江东
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已经占据了江东地区,后来又扩大了统治 范围。
孙权的统治政策
孙权注重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同时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吴 国的稳定和繁荣。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足鼎立的局面
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互相牵制和竞争。
三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三国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彼此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
03
三国鼎立的政治经济文化 交流
三国之间的政治交流与互动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西晋的建立
曹魏灭亡后,司马炎篡位 建立西晋,开始了西晋的 统治。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课件
军事科技
三国时期,军事科技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曹 操的霹雳车等,这些新发明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学与天文学
三国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也有所发展,如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 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为后世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国的文化艺术
文学
三国时期的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如曹植的《洛神赋》、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这些 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曹魏的农业发展
农业政策
曹魏实行“均田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提高农业产量。 同时,政府还修建了许多灌溉系统,保障农田的灌溉需求。
农业技术
曹魏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和农业产量。此外,曹魏还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水 稻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农业成果
在曹魏的农业政策和技术支持下,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三国各自建立了相对独立的 政权,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
三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互相交 流、借鉴和学习,推动了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经济上,魏国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 业发展;蜀汉开发西南地区,扩大了 经济腹地;东吴发展海洋贸易,加强 了与海外的经济联系。
02 三国鼎立的政治斗争
曹魏的政治制度
刘蜀的工商业发展
手工业
刘蜀时期,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和冶铁业。蜀 锦以质地轻薄、色彩鲜艳而闻名,成为当时重要的出口商品。
商业贸易
刘蜀通过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成都成为了 当时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商人和货物聚集。
盐铁专卖
刘蜀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加强对盐铁生产和销售的控制,为国家提供 了重要的财政收入。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曹操胜利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大军
曹操夜袭乌 巢,烧毁袁 军粮草
曹操 两三万人马
一、官渡之战 思考: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了优势; 2、招贤纳士; 3、屯田制的推行,解决了军粮问题; 4、制定了正确的战术;袁绍骄傲轻敌等。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 天时,亦人谋也。
时间
公元208
地点
赤壁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孙刘联军VS曹操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
孙刘联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军胜利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原因
③合理利用了气候、地理条件
骄兵必败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曹操陆续消灭了北方一 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汉室刘备, 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势 力有所发展。
割据江东的孙权,在周瑜、张昭 等人的辅佐下,团结旧部,招揽
人才,统治比较稳固。
三、三国鼎立
曹操死 三国始
公元220年 曹丕 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1年 刘备 成都
A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C.《资治通鉴》 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随堂练习
2.(2020·广东深圳·5)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
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
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客观原因:官兵来自 北方,不习水战,水土 不服.
• ②主观原因:因实力强 大而骄傲自满;松懈、 轻 敌;战术失误.
魏、蜀、吴三分天下
220年曹丕 洛阳建魏
221年 刘备 成都 蜀
229年 孙权 建业 吴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 建立时间 都曹丕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
第18课 三国鼎立
淮安市严卓中学吉荣
一、官渡之战 军1、阀背混景战:.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2、时间:200年 3、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3、经过及结果:
10万人 官渡 3 、4 万人
曹 操 之战
讨论: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 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 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 众;重用人才.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 A)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2.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
(C)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二. 填空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 官渡 2、赤壁之战爆发于 208 年。
大败袁绍。
赤壁之战 曹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刘刘
赤壁
之孙战、刘联军 孙
火烧赤壁
二、赤壁之战
1.时间:208年 2.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3.经过及结果: 4.影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 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 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 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建业
孙权
◆曹操和他的 后继者一直重 视屯田,发展 农业生产,大 力兴修水利。
吴国造 船业发 达,促 进了海 上交通 的发展。
◆230年,吴国的万人船队到达 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
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一、官渡之战
.200年
• 曹操--袁绍 •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三国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