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音乐能把人们的积极因素渗透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各个方面,而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育人功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能力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一种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对各种素质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培养人们高尚情操、陶冶优良品格、发展形象思维、开发智力、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的目的。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

音乐教育对培养青少年一代全面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激励和鼓舞人们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献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早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能渗透到思想道德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思想抱负,健康的品德修养,良好的思想情操。好的音乐作品更是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作曲家的个人乐思,更是时代精神、民族特性和社会生活的概括和升华。这些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明快完整的节奏,真挚朴实的情感,严整洗炼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具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对人们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加深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任何思想教育都应以情感为基础,音乐正是借助于有组织的音响活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进化心灵,陶冶情操,音乐教育不仅讲述乐曲内容,还需要讲述乐曲创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挖掘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使学生思想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如:王莘的《歌唱祖国》,虽然经历了半个世纪,但是在庆祝国庆大典时唱起来还是那样充满激情,令人振奋。又如:聂耳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它不仅意味着对民族历史的缅怀,更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听到它就会使人产生骄傲、自豪的心情,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这和理论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异曲同工,甚至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这些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上都有所帮助,其效果还胜于枯燥的说理,通过更具感染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歌词、节奏、旋律中形象的感受美,理解音乐的内涵美,然学生感受到鲜明的艺术形象和高尚的情感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音乐不仅凝聚时代精神,民族特性和生活内涵,它还以音乐家及其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对唤醒学生的主题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无疑具有特殊教育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素质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音乐以他独有的形式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二、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

智育是人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智力的结构角度来看,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智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形象地称右脑为“音乐脑”。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

一把是文字,再一把就是音符。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为了应试而只局限于语文,数学等功课,常用的是大脑的左半球,而大脑的右半球则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左右脑使用的不合理会有碍智力的发展,音乐教育不仅对开发右脑能力起作用,而且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有明显的协调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复脑教育”(相对“单脑”而言),音乐教育对丰富发展人的感知、情感的全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以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音色不同的音响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在一起,音响之间关系关系微妙,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跳跃与停顿,飞跃与消逝等变化无言的方式构成具有自由流畅的旋律,明快复杂的节奏,繁复的和声和转调等八音协美的世界,用以训练培养学生“分辨音律的耳朵”,是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音乐作品强弱分明,缓急交错,弹琴左右手的配合,舞蹈的协调等使大脑皮层结构在感知、记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中,把桎捁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强大的创造力,从而使思维更敏捷,精力更集中。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如:孔子、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等,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半属于右脑发达型的人,他们从音乐中诱发灵感,凝聚自己的科学构想,把思维引向深处。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基础上,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越能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教育与体育相得益彰

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育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素质,教授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而音乐教育能促进体育的发展,对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起积极作用,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

体育是健与美结合的“艺术”。音乐教育与体育无论在历史渊源上,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上,在都具有节奏和谐等形式上,都是灵犀相通、密切相关的。在人类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古人说的“诗、乐、舞三位一体”正是这一状态。体育中很多项目与音乐是形影不离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广播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跳水、武术等项目运动都是在音乐声中进行的。动人的音乐旋律、节奏与体形、线条、技巧融为一体,塑造出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

体育包括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的本钱,是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体能是适应社会、投身建设、从事各项工作的物质前提,是其他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情感是人们生命体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影响身体素质的内部动力。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音乐是情感艺术,它优美的音律不仅能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医治心里疾病,而且通过优美的音乐、律动、舞蹈等形式,能强身健体、健体和健美。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体态律动学”,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等变化,借助节奏来引起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反应敏捷,耳聪目慧,鼓舞斗志,发挥怡情健身的功能。

研究论文: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

教育理论论文 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 素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其即为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所指的素质,也就是人类先天的生理特点,主要针对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素质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狭义角度下的素质又可以被称为禀赋。其是决定个体后天发育学习的重要因素。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素质即为先天与后天综合作用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素质与禀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全面实行综合素质教育成为了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其将会引起我国教育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与改革。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刻,素质教育不单单在各项学科中得以体现,其在艺术课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渗入。素质教育将教育结构加以优化,其重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音乐教学概述

音乐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艺术课程,其教育目标倾向于艺术教育。在艺术课程教学中音乐教学不单单是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其要充分发挥其内在美育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的价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构成全面的独立综合实践素养,给学生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以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基础,在符合音乐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法转变课堂地位,在课堂上主要以引导的作用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将学生内容变得更加实用。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秉持着建构主义教育理念,采用个性化特殊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对音乐的热爱,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以性质来讲音乐教育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普通与专业音乐教育。其中普通音乐教育即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强化艺术音乐修养,是进行美与艺术教育的重要措施。而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音乐的专用型人才,也就是培养音乐家和艺术家。 二、艺术院校音乐教学 (一)艺术类学校的音乐教育现状

浅谈音乐教学与中学素质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与中学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4-12-08T16:12:40.9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9月总第160期供稿作者:李敬 [导读]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李敬山东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255100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无可取代的。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教育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马克思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第二类语言”。音乐是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特殊沟通功能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艺术教育》中提出:艺术教育除了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外,还包括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这种非审美功能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如情爱的、科学的、伦理的、政治的等等。可见,音乐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因材施教,体现了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性。同时,音乐源于生活,具有各种表现手段,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多样性。 二、音乐鉴赏可以启迪智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鉴赏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日益引起理论界和教育界的关注。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休息和松弛,而且能发挥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从而启迪智慧,提高素质。使大学生在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与审美过程之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帮助大学生们实现主动地关切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三、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1)《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确实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大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2)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大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3)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把思维引向深处。音乐促进智能的发展已为全社会之共识。 (4)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优美的歌声,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四、音乐能激发素质教育过程中青年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的过程。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真正的情感体验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所以要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好的音乐。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促进情意素质的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

音乐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枣庄四十四中王庆引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作用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教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提高素质,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音乐教育能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提高,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 标签:音乐教育思维能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在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作用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提高道德素质教育。 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的相互关系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

浅谈中小学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中小学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6-10T17:25:09.58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8月刊作者:杜海艳[导读] 增强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审美教育课程,音乐课程的创设能够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特别有助于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讲授,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杜海艳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第三小学 164100 【摘要】增强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审美教育课程,音乐课程的创设能够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特别有助于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讲授,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8-202-01 引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增强,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实现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通过音乐教学实现中小学生健康、高尚的品德的形成。 1、中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自古以来就有音乐,音乐富含了精神文化、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音乐经常与诗歌、舞蹈等文化进行结合,代表着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历程,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展现着中国的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也由技能型向文化型转变,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不单单的是进行音乐的旋律和乐谱的讲解,更注重的是都音乐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掌握。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材中,不仅包括演唱技巧、音乐知识,还具备着对于民族音乐、中外文化、各种乐器的介绍,这样就使得中小学生对于我国的音乐文化有了充分掌握,还对其他国家的优秀音乐文化有了了解,丰富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加强了对于不同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可以为中小学生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传统乐器、地方民谣、戏剧课堂的创办,实现了对他们的民族音乐艺术的熏陶的同时也使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掌握音乐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多样化。 2、中小学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人的情感得到陶治,思想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中国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通过音乐的教化,可以使人格达到尽善尽美;认为音乐在人的品格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实际上,现当代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很多音乐歌曲中蕴含着“仁、义、礼、智、爱、孝”等中华传统思想精髓,它们可以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操。音乐主要通过艺术熏陶和感染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净化人的灵魂、培养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质。高尚的音乐作品,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和熏陶,无形中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陶冶人的性情,中小学生正是通过对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学习和体验,逐步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学会如何获得审美的享受,进一步产生对世界观及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向往,使个人心灵得到震撼,性情得到升华。同时,优美的音乐作品、动听的旋律、美妙的音符还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感染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启发其道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中,巧妙地将音乐艺术的美感及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化行为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3、音乐教育能够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提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也证明,学生通过学习及演唱优秀革命历史歌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振奋人的精神和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及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弘扬和培育其民族精神。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以革命历史题材为背景的音乐作品不少,通过教师的生动教学及正确引导,学生就可以在活泼生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感受革命时代的历史气息和先辈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从而自觉地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热情。纵观中国近代音乐史,它更是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在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争取民主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音乐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音乐不能缺席。 结束语:加强对于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是增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的进行音乐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将音乐教学贯穿在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实现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品。 参考文献 [1]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究[J]. 徐晓溪. 新教育. 2011(02) [2]音乐教学中音乐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J]. 那宇. 北方音乐. 2011(08)

高中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高中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7-12-15T16:49:41.6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2期作者:周倩 [导读] 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周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55100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成长过程起重要的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3-03-11T13:22:20.0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月总第106期供稿作者:万云鹏[导读]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 万云鹏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在人们的观念中,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副产品”,人们只是把音乐教育作为“其他学科”,作为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智育教育的附属。其实,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基础教育课堂,有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如今,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谊、身心健康 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进行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先王之为乐,一法治人,善则形象德矣。”这说明“乐”有对人施行教化的作用,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力量,可在崇高美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崇高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赞美、歌颂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和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对象相联系。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作品表现出人类对和平幸福的祈求、对苦难和忧患的同情、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渗透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崇高的巨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向往纯真,高临于平庸与卑鄙渺小之上。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素质全面发展 音乐促进智能的发展已为全社会之共识,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乐器、请家教进行各种音乐智能投资,目的是以乐器为手段开发孩子的智力。音乐是通过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因素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从而构成一定的音乐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的声音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能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时还能促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许多世界名人都与音乐有密切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精通音乐,他们的论述中有许多涉及音乐的精辟论述;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撰写过《音乐辞典》中的音乐条目;作家泰戈尔也是位作曲家,是印度国歌的曲作家;爱因斯坦同时也是小提琴家,他曾说:“我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要比物理老师给的多得多。”可见,音乐对于开启人们的智慧有巨大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使人们具备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而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表达了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文化导向,从而大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在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来实现的,并且通过音乐教育与这些课程协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四、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德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感情,影响人的道德情操的目的。在美育诸手段中,音乐艺术具有强有力的感染力,并为古今中外大家所共认。《乐记》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高低抑扬有度、缓慢轻重有节的音响(即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和声美)传进学生的耳朵,使之唤起美的感觉,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一首钢琴协奏曲《黄河》,无论是从艺术创作角度和演奏技巧上,还是从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上讲,足以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从中领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进而激发自豪感。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音乐教育具有怡情健身之功。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愉悦性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疫劳、助消化、降血压、调整神经等作用,真可谓“一生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有可保养心性,提升精神境界,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亨发出感慨:“乐者,亦为药也。”另一方面,音乐也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有多种方式,结合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兴趣的活动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除此以外,音乐教育也有利于培养人理想的个性。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不是一种娱乐和消遣的课程。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应重视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音乐课在我国文化教育中也一直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美育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实施中,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就如何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做一点探讨。 一、音乐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担负着美育的实施,给学生以美的精神享受,而且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对培养“四有”新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音乐教育。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听觉、视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全面发展。 二、制定音乐教学计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折不扣地开设音乐课。其次,制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一个好的教学大纲,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步骤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制订具体计划、实施要求和考核办法等。再次,要加强学校的音乐设施建设。必要的音乐设施,如:音乐器械、音乐室、舞蹈室等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学校要把音乐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技能等都有用武之地。 三、转变教育理念,讲究科学方法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听觉、视觉感受来完成的,需要用眼识谱、动手演奏、动口歌唱、动脑思考。因此,音乐教学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讲究方法,注重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克服单纯的教教识谱、学学唱歌的简单教学,进一步坚持“一个发扬”,搞好“三个转变”,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作风;变重技术训练为重艺术熏陶,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重课内教育为课内课外互补。使学生跳出单纯识谱、唱歌的圈子,培养能歌善舞、既会演奏又会表演的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好主要环节。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把学好音乐看成是振兴民族、丰富生活、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门崇高的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二要抓好唱歌、器乐、欣赏等三个主要环节教育。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查。但是,有的老师不重视,没有把考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考查不全面、不科学、不符合大纲要求。音乐考查,不仅仅是看唱歌,应该加入对乐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作品的词曲作者、代表作、内容结构、乐理常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及思想内涵等,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能力。 综上可见,要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就必须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学生甚至是教师的认识,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使音乐真正从精神层面上能够达到熏陶情感和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大秦家学校初中部孙笠慧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设计The role of music education in quality educati on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音乐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

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恩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怀情比十副 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 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 的发挥。 第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 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 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 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 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 互通有无的社会,信息即是生活钱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 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 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 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 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科学学院艺术教育(音乐) 2007级刘静 指导老师程娟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自由和谐健康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音乐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音乐教育对健全学生的素质,促进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作用,将学生的音乐形象与道德渗透有机相结合在一起,净化其心灵,升华其品德。音乐能“丰富想象力、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音乐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重要作用; Abstract:Quality education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s the basis of the goal of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pays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students from various aspects of personality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apability. In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backdrop, ask every student's quality get free harmonious healthy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is goal, strengthen the music education is urgent. Music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huge role.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ethical quality has great effect, will the music image and moral students organic combination together infiltration, purify the mind, sublimates its character. Music can "rich imagination, development thinking, edify sentiment, enlightened wisdom" can cultivate students' memory, creativity, music by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to one senuous quality, beautiful infection. Many studies show that music on people's healthy development has very big effect. Such as Confucius said: "prospering in poetry, in ritual, into in joy." Lenin also think: "mus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