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论文 毕业
高血压毕业论文

高血压毕业论文高血压毕业论文高血压,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日益普遍。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高血压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重、年龄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在遗传因素方面,研究发现高血压在家族中有聚集现象,即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高血压,那么他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盐饮食、酗酒和吸烟等,都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是血压的测量。
正常血压的范围是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
而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很多人在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时已经出现了心脏病、脑卒中等并发症。
因此,定期测量血压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非常重要。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通过控制血压来减少心脏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此外,非药物治疗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限制盐摄入、增加运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被认为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心理压力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血压的调节。
因此,通过心理治疗来减轻心理压力,对于控制高血压具有积极的作用。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
高血压毕业论文

高血压毕业论文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及其防治措施,本文将从高血压的病因、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良等。
遗传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将会增加。
此外,不良的饮食结构,如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要注意改变这些不良因素,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高血压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肾脏、眼睛等造成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脏受损会导致心脏肌肉增厚,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肾脏受损会发生肾小球硬化,造成肾功能衰竭;眼睛受损则会导致视网膜底部出血,严重影响视力。
另外,高血压在患者身体其他器官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
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我们要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首先,要适度控制饮食中的盐分摄入,尽量减少食物中的盐含量。
此外,要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另外,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代谢能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要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我们要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只有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高血压毕业论文

高血压毕业论文引言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发病率。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血管内的压力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本论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的病因、预防和治疗,以及对患者健康影响的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高血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从而减轻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病因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血压病因:1.遗传因素:高血压有家族聚集现象,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
2.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
3.肥胖:过度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诱因,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并导致动脉硬化。
4.高盐饮食:摄入过多的盐分会使体内的钠离子增加,导致体内液体潴留,进而增加血液的体积和血压。
5.环境因素:环境中的一些因素,例如空气污染、噪音、电磁辐射等,可能对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上,很难完全治愈。
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饮食调整: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的食物摄入。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也是重要的。
2.生活方式改变:适量增加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戒烟和减少精神压力也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积极的影响。
3.药物治疗: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他们服用降压药物,如利尿药、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
4.定期监测:定期测量血压,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对患者健康的影响高血压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高血压护理的毕业论文

高血压护理的毕业论文高血压护理的毕业论文引言:高血压,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篇毕业论文将探讨高血压护理的相关问题,包括高血压的病因、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评估等。
一、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非常复杂,常见的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他本身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等,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二、高血压护理的目标高血压护理的目标是降低患者的血压,控制病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来说,护理目标包括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改善生活方式、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并发症等。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达到这些目标。
三、高血压护理的措施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是降低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如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等。
此外,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3.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情绪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4.并发症预防: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风险因素。
四、高血压护理效果的评估护理效果的评估是高血压护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血压控制情况:护士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如果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护理效果良好;如果血压仍然较高,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毕业论文高血压护理

毕业论文高血压护理高血压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高血压患者数量超过2000万,到2020年全国高血压患者总数将达到2.5亿人。
高血压患者既有较高的危险性,又是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高血压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血压的实用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过大。
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种:1. 遗传因素:具有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发病率高。
2. 神经因素: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功能障碍,使血管平滑肌收缩或扩张失衡。
3. 内分泌因素:肾上腺素过多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引起高血压。
4. 心血管因素:动脉硬化、心脏肥厚等病变可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对患者的影响高血压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1. 心脏病:高血压是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心脏肥大、心房颤动、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
2. 脑血管病:高血压可导致脑缺血、脑出血、脑梗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肾脏病: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4. 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
高血压护理的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必不可少。
下面是几种高血压护理的方法。
1. 均衡的饮食:高血压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食物中应含有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钙、镁、钾等微量元素。
2. 合理的运动:高血压患者应该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跳舞、太极拳等,缓解身体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
3. 控制体重:高血压患者应该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态,减轻身体的负担和血管的压力。
4. 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该定期测量自己的血压,将自己的血压记录在日记本中,以便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合理用药:高血压患者应该按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治疗,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回访医生,同时避免自行加药或减药。
高血压毕业论文

高血压毕业论文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病风险较普通人高。
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饮酒、吸烟等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诱因。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在高血压的诊断方面,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测量外,还应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评估高血压对心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程度。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血压至目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减少盐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
预防高血压是减少高血压发病率的关键。
预防措施包括:1)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2)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3)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临床医学毕业论论治高血压范文

高血压医学论文范文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另外,血液中缺乏负离子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
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
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
因此,若血液中的负离子含量不足,就会导致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的细胞膜电位不能被修复,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饮食调理:1、改变饮食习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己的饮食进行分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限制某些食物,这样才能符合营养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2、控制热量供应:合适的热量应该根据病情决定,一般以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
由于这类患者往往有脂质代谢紊乱,所以减少脂肪摄入不但有助于控制热量,而且还能改善代谢紊乱。
3、低盐、高维生素饮食:高血压肾病患者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避免盐腌食品;加了防腐剂的食品也应少吃。
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对调节体内代谢有益,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3、适量饮茶: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你可以去尝试下高血压【槐.仲.胶.囊〗,是通过植物降压素的共同作用通过调节全省血压调节系统达到降压的目的。
因此持久平稳,从而避免并发症缓慢发生以至危及生命!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毕业论文[1] 李静漪. 老年高血压病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1999,(01). [2] 陈爱萍,张维娜,蔡虻,张香娟,郑小霞,王雪莲. 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2,(03). [3] 施秀玲,梁瑜,孟庆华,李秀春. 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 2001,(03). [4] 戴俊明,傅华,沈贻谔.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03). [5] 张玉,王凯平. 患者的依从性与药物利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04). [6] 张明园,朱紫青,陈佩俊,ElenaYu,WilliamLiu,RobertHill,RobertKatzman.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某些疾病关系的社区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 1998,(02). [7] 叶晓青,刘雅玲,陈维清. 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1998,(11). 1] 王伟. 降压药物对未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D]苏州大学, 2003. [2] 王凯旋. 波生坦及氨氯地平对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和微血管的影响[D]苏州大学, 2005. [3] 李武斌. 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片治疗高血压病(1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6. [4] 周英.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左心室结构的影响[D]吉林大学, 2005. [5] 刘华. NO等血管活性物质与原发性高血压遗传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 2003. [6] 陈晓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的变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 2003. [7] 刘晓宁.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背向散射和彩色室壁运动参数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 [8] 王晓琪. 河南、安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9] 陈彤. 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3. [10] 李东晓. 胰岛素抵抗与痰证相关性的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2 随便选择几个就行了。
高血压患者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高血压患者护理毕业论文范文1.对象与方法研究方法:我们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在学习个系统疾病的护理时认真的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的选择也比较适合于课堂上的模拟。
比如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病都很常见,而且在我们的亲人或者朋友中,也有一部分患有这些病,所以以这些病为特定的情景,能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好的体会和展示。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模拟中更加了解这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更好的自我护理,或者对于家人朋友在这些疾病方面有更好的护理。
并对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健康指导作用。
在进行模拟教学之前,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病例的教学,提供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
根据病例资料,比如以高血压为例,找到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其他的症状,以及提出治疗的药物,对于高血压病人发病后的护理等等。
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后进行提问:1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患者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以及护理评估所需要的资料;2高血压患者发病的机制;3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2.高血压情境教学的实施根据高血压这一病例的实际需要,要求学生根据高血压的临床情景进行整个护理过程的演示。
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小组成员自己根据小组的讨论自己选择不同的角色扮演,比如医生、护士、护士长、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等等。
在演示之前,老师对学生进行检查示范,引导学生在模拟中按照护理的程序进行合理有效地演示。
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载体,在相对应的场景里展现出病人高血压的复杂表现,比如高血压病人并发时带来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面部浮肿等等。
然后再分发模拟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比如听诊器、血压计等等。
模拟之后每个小组都要进行成员之间的分析、讨论、并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详细记录,完成一份标准的整体护理计划。
3.结果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教学进行评价,从调查的结果看,有93%的同学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同时,对于两个班的同学进行知识考评,发现应用了情景教学法的这个班级对于这一病例的思考要更加的深刻,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熟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评阅结果:论文评阅人:广州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高血压姓名:年级专业班:学号:论文提交时间:2012 年 9 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第一章研究背景 (1)1.1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2)1.2 老年高血压的现状 (2)第二章研究对象及方法 (3)2.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4)2.2 其他特点 (5)第三章研究结果 (6)3.1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 (7)3.2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 (8)第四章讨论 (20)第五章结论 (21)附录 (22)参考文献 (22)【摘要】:白内障是引起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时可致盲,通过手术摘除病变晶状体是主要方法。
加强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护理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制定个体性护理计划,加强健康和安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晶体植入;护理管理【关键词】摘除、植入、术后研究背景:白内障是引起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时可致盲,通过手术摘除病变晶状体是主要方法。
白内障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白内障的形成及分类。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4月我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250例(251只眼),其中男140例(141只眼),女110例(110只眼),年龄36岁~90岁;术前视力光感,术后住院观察<3 d有204例,>7 d的有7例,住院>7 d的主要原因是:有2位老年人分别因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忘记医嘱离院饮酒、擅自跑出医院逛街致术眼大量出血;有一人因双眼白内障术后入厕时碰撞到墙上导致术眼大量出血;有1人因睡梦中自己用力拳击术眼致晶体脱出二次手术;有1人因智力障碍脏手揉搓致术眼严重感染;有1人因老年痴呆术中极度躁动当天无法完成手术。
1.2术前检查1.2.1 全身检查术前常规进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血常规、血糖、出凝血时间及肝功能检查。
长期高血压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不宜降得太低。
空腹血糖<7.1 mmol /L,对有长期糖尿病,难以控制者,可控制在8.3mmol/L左右。
1.2.2 眼部检查检查视力包括光感、光定位及色觉。
用裂隙灯常规检查晶状体混浊情况,角膜内状况,有无虹膜炎症等。
准确测量眼压、角膜曲率与A超检查,以人工晶状体度数。
1.3 结果本组病人顺利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大部分患眼术后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视力>1.0者138只眼,0.6~1.0者82只眼,0.1~0.5者29只眼,0.1者3只眼(为糖尿病病人)。
研究对象及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是后天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40~50岁以上的老人。
晶状体本身逐渐混浊,而全身和局部未查出明显病因者。
常为双侧发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从发病到成熟可历时数月至数年。
根据混浊发生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可分为二类:核性及皮质性。
皮质性分为周边皮质型及后囊性皮质型两种。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健康教育由于病人年龄差别很大,因此护士应根据不同年龄而有区别地对病人通过书面、口头、情景教育(患者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说明术前应戒烟酒,做好头部清洁,女性病人不化妆等,进入手术室前要摘除发夹、假发等头饰和首饰。
2.1.2 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是术前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1]。
病人对手术疗效的忧虑心理较为普遍,对手术寄予厚望,易产生浮躁、焦虑的心情。
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对本次手术的信心。
而心理护理的难点和重点在于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因其在白内障病人中所占比例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之、视力不断下降,甚至失明,使其容易产生孤独感觉。
2.1.3 术前准备:2.1.3.1 术前眼部用药术前眼部用药的目的除了保持眼部清洁外,还与其他眼病的控制及保证术后的安全有关。
在术前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以保持结膜下清洁。
若患眼有合并症者可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眼膏。
2.1.3.2 术前散瞳术前散瞳使用作用强而作用时间短的一类药物,如术前30 min滴复方托比卡胺眼药水3次,每次1-2滴,2次间隔时间为5 min。
外伤性白内障、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散瞳效果差,应多滴几次致瞳孔散大。
2.1.3.3 术前的一般准备为了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术前剪睫毛,用生理盐水常规冲洗泪道,术前在手术室用生理盐水40 ml+庆大霉素8万U冲洗结膜囊。
必要时术前口服地西泮1mg;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常规肌内注射立止血注射液1KU。
2.2 术中护理:用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眼液滴入术眼2滴,间隔时间为15 min后再滴入2滴即可。
在配合医生手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2.3术后护理:2.3.1 一般护理术后当天由于眼部包扎,病人自理能力降低,应给予适当的生活护理。
嘱尽量卧床休息,建议健侧卧位或仰卧位,保持安静,避免低头、咳嗽动作。
饮食方面可吃些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不能吸烟、饮酒及用力咀嚼硬固食品。
便秘时,吃含大量纤维素的食物,或用润肠药。
切记不可用力排便,以免因腹压升高造成眼压上升,使伤口裂开等严重后果。
手术后1周内可用湿毛巾擦洗面部。
切忌将水流进眼内。
1周后可开始洗头、洗澡。
洗头可采取仰卧位,用干毛巾遮住双眼,防止污水溅入眼内。
2.3.2 病情观察观察术眼有无敷料渗液、渗血,有无感染征兆[2]。
术后眼部疼痛、异物感等是内眼手术后比较普遍的症状。
若病人自诉有上述症状时应注意有无术后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接触内皮,眼内感染等情况。
本组38例病人术后眼部有异物感,经裂隙灯检查无异常情况,给予贝复舒眼药水滴眼,每天4次,以修复角膜上皮,角膜刺激症状很快就消失;30例病人术后当天诉眼部有轻微不适感,1~2 h后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8例病人术后当天诉眼部疼痛,通过心理护理,指导自我放松后症状未能缓解,经给予吲哚美辛片25mg口服后症状消失,术后第1天起未诉任何不适;20例眼压高的患者经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后症状消失;5例出现恶心、呕吐经给盐酸胃复安注射液10mg 肌注后症状消失。
2.3.3 术后专科护理术后当天必须用无菌敷料包扎术眼,术后第2天起在院内可不必包眼,但必须保持眼部清洁,术后坚持定时滴眼药水,常用眼药水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等。
滴眼药水和涂眼药膏前要认真洗手,注意药瓶不得碰触和压迫眼球,如果对光线刺激感到不适、在阳光或者是强光下需戴墨镜、禁止用手及不洁织物揉擦术眼,术后短期内用眼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眼睛疲劳。
研究结果: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状体设计的日趋完善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白内障患者不仅要求术后有良好的视力,而且要有良好的视觉功能、良好的融合和立体视功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单眼和双眼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双眼视功能进行检查,观察其调节、融合和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情况。
3 安全管理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3.1 不安全因素3.1.1 专科疾病因素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术眼敷料包扎患者行动不便,使患者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危险性增高。
本组有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厕所碰伤和睡梦中自伤的事例。
3.1.2 暗室问题暗室是眼科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场所,室内光线暗,贵重光学仪器多,容易引起碰撞,不仅容易损坏光学仪器,还威胁着患者的人身安全。
3.1.3 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反应迟钝,及记忆力下降,分辨能力差,并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帕金森氏病、脑卒中后遗症等慢性疾病,病情复杂,因此老年住院患者服药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3.2 安全管理:3.2.1 认真全面评估新入院患者患者入院时即应评估是否有以下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极低视力;认知行为受损:如意识混乱、精神异常、痴呆等;高龄:70岁以上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或后遗症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氏病/综合征等。
一旦确认为高危人群,就应明确标识,如在床头贴黄色标识纸,让家人陪护,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安全护理计划,认真执行床头交接班。
3.2.2 重视安全健康向患者及其家属重点强调住院安全须知:如请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及现金;有事外出时向医生护士说明;住院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否则发生意外后果自负;为了安全,禁止使用电器;讲究卫生,保持安静,禁止向地面泼水;有困难和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手术当天及术后应有专人陪护,上厕所有人陪护;医院应尽量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于不听从医护人员劝阻擅自外出的患者,应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其离开医院的时间、经过,一旦发生纠纷,可提供依据。
3.2.3 护士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暗室问题,做到室内各仪器摆放位置合理,强调所有患者应在医护人员扶持下进、出暗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术前准备时需由2人准确核对术眼后才能送入手术室;发口服药时应坚持“看服到口”的原则,以避免老年人在服药过程中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以及误吸等意外;术后观察室设专人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发现存在问题的及时提供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讨论:到了老年白内障就是一种很可恶的疾病,到底白内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引起白内障的因素一般有:(1)晶状体营养代谢障碍,如老年性白内障。
(2)内分泌紊乱,常见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是造成白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3)紫外线照射及外伤性损害,南方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远远高于平原地区及北方地区;(4)遗传因素,如先天性白内障,多见于胎儿发育过程中,部分老年性白内障也与遗传有关。
(5)药物及中毒也可引发白内障。
白内障的早期信号白内障的早期信号!一般认为白内障仅是老年性眼疾,其实它却常发病于中年时期,即45岁以后·国外1993年有研究资料介绍,老年人过早过多地牙齿脱落也与白内障的开始发生有关.虽然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弄明白,但至少牙齿脱落过早是白内障将要发生的黄牌警告.在夏季,有些人受到阳光照射后,皮肤上就会起红斑起小水疱,这些人的皮肤一般较白,对紫外线敏感,因此易被晒伤.眼科医生发现,在这些易被晒伤的人中有的身体受到阳光照射后会产生氧自由基,这种物质可致皮肤损伤.如果患者接触过多的阳光.局部也会产生氧自由基,导致眼晶体代谢障碍,晶体透明度逐渐下降,出现晶体混浊,即形成白内障.这类对阳光照射易敏感的人中,白内障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可以高出30%一40%,发病年龄也可提前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