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校正和整定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控制对象组成的。
控制系统的目标是使被控对象的输出与期望的参考输入信号相匹配,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种类型。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不受被控对象的影响,而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受到被控对象的反馈影响。
其次,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定性、动态性能和静态精度。
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
动态性能是指控制系统对于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和振荡情况。
静态精度是指控制系统在稳态下对于输入信号的精确度。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稳定性分析包括了判据、判据的稳定性判定、稳定性判据的应用等内容。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稳定性分析包括了判据、判据的稳定性判定、稳定性判据的应用等内容。
控制系统的校正和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控制系统的校正和整定包括了控制器参数的校正和整定方法、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化方法等内容。
总结而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为读者对自动控制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意事项
1. 请在 请在CPU450MHz,内存 ,内存256M以上的计算机上使用 以上的计算机上使用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 Windows 2000 操 作 系 统 , 安 装 Office 2000软件,或更高版本. 软件,或更高版本. 软件 2. 使用时请安装MathType5及以上版本,否则课件中 使用时请安装 及以上版本, 及以上版本 的部分公式不能正确显示. 的部分公式不能正确显示. 3. 将字体文件 将字体文件LZFonts.ttf拷贝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 拷贝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 目录下的Fonts子目录中,以显示两个花体字符. 子目录中, 目录下的 子目录中 以显示两个花体字符. 4. 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为 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 × .
�
自动控制原理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帮
助
1. 点击目录页各项,可进入相应章节;由于使用了超 点击目录页各项,可进入相应章节; 级链接, 请将所有多媒体课件的ppt文件拷贝到同一 级链接 , 请将所有多媒体课件的 文件拷贝到同一 个文件夹中使用. 个文件夹中使用. 2. 使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或鼠标上的滚轮可以实现 使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或鼠标上的滚轮可以实现 幻灯片的向下,向上翻页. 幻灯片的向下,向上翻页. 3.使用键盘上的 键,可以回到总目录页. 使用键盘上的Esc键 可以回到总目录页. 使用键盘上的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 绪论 章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章 第4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章 复域分析法 根轨迹法 第5章 频域分析法 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频率法 第6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章 第7章 采样数据控制系统分析 章 采样数据控制系统分析 第8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 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1. 介绍。
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应用,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将针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2. 第一章。
2.1 课后习题1。
答,根据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输出不受到被控对象的影响,而闭环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输出受到被控对象的影响。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但也更加复杂。
2.2 课后习题2。
答,传递函数是描述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形式为输出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除以输入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
传递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3. 第二章。
3.1 课后习题1。
答,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时的表现。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判据、根轨迹和频域等方法进行,其中判据法是最为直观和简单的方法,通过对系统的特征方程进行判别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2 课后习题2。
答,根轨迹是一种描述控制系统特征方程根在复平面上运动规律的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系统的稳定性、过渡过程和静态误差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根轨迹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
4. 第三章。
4.1 课后习题1。
答,比例控制器是一种简单的控制器,它的输出与系统的误差成正比。
比例控制器可以改善系统的静态误差性能,但无法消除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和过渡过程中的振荡。
4.2 课后习题2。
答,积分控制器是一种消除系统静态误差的控制器,它的输出与系统的误差积分成正比。
积分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的静态误差,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导致系统的过度调节和振荡。
5. 总结。
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的详细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1. 什么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和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号处理、系统建模、控制算法设计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为什么需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如何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知识可以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未来的科研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输入是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是系统的反馈信号,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计算,然后控制被控对象的行为。
自动控制系统的目标是使系统的输出信号尽可能接近期望值,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4. 自动控制原理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常见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空间方程等。
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5. 自动控制原理的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不同的控制算法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6. 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交通信号、车辆行驶等方面的控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7. 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原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未来,自动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适应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对系统的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答案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涉及到信号与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
1. 什么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如何评价一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
评价一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常可以通过系统的零点分布、极点分布、频率响应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2. 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如何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是指系统极点随参数变化而在复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通过根轨迹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稳定性、超调量、调节时间等性能指标。
3. 什么是PID控制器?它的参数如何调节?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它由比例环节(P)、积分环节(I)、微分环节(D)三部分组成。
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通常可以通过试错法、经验公式、优化算法等方法来进行。
4. 什么是状态空间法?它与传统的传递函数法有什么区别?状态空间法是一种描述动态系统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从系统的状态方程出发进行分析和设计。
与传统的传递函数法相比,状态空间法更加直观、灵活,可以方便地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时变系统等复杂情况。
5. 什么是根轨迹法?它与频域法有什么联系?根轨迹法是一种通过系统的极点来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它与频域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根轨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稳定性、超调量等性能指标,而频域法则可以通过系统的频率响应来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相信大家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控制工程领域的知识将大有裨益。
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多思考、多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_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 王金城著)课后答案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王金城著)课后答案下载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王金城著)课后答案下载1控制系统导论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1.1.1一个实例1.1.2控制系统方框图1.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2.1按信号的传递路径来分1.2.2按系统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来分1.2.3按系统传输信号的性质来分1.2.4按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来分1.2.5其他分类方法1.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4自动控制的发展简史1.4.1经典控制理论阶段1.4.2现代控制理论阶段1.4.3大系统控制理论阶段1.4.4智能控制阶段__小结习题12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1导论2.2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2.2.1微分方程式的建立2.2.2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2.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3.1传递函数的概念2.3.2传递函数的性质2.3.3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2.4控制系统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4.1控制系统的结构图2.4.2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2.4.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5应用Matlab控制系统仿真 2.5.1举例2.5.2传递函数2.5.3结构图模型__小结习题2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1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性能指标 3.1.1典型输入信号3.1.2系统的性能指标3.1.3瞬态响应分析3.1.4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特性3.2增加零极点对二阶系统响应的影响 3.3反馈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3.3.1稳态误差的概念3.3.2稳态误差的计算3.3.3主扰动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3.3.4关于降低稳态误差问题3.4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3.4.1稳定性的概念3.4.2劳斯判据3.4.3赫尔维茨判据3.5控制系统灵敏度分析3.6应用Matlab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 __小结习题34根轨迹法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4.3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4.4广义根轨迹4.4.1以非K?为变参数的根轨迹4.4.2正反馈系统的根轨迹4.4.3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根轨迹4.5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4.5.1主导极点的概念4.5.2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4.6利用Matlab绘制系统的根轨迹__小结习题45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5.1频率特性的概念5.2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 5.2.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5.2.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5.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5.3.1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数学基础 5.3.2奈奎斯特稳定判据5.4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5.4.1相对稳定性5.4.2稳定裕度的求取……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7线性离散控制系统8非线性系统理论9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10鲁棒控制系统附录Matlab简介参考文献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王金城著):内容提要本书还结合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的讲解,应用了Matlab及控制系统工具箱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例题、习题介绍Matlab在控制系统分析、综合及仿真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k (x x ) f ( dx1 dy )
(1)
1
1
dt dt
对B点有
f ( dx1 dy ) k y dt dt 2
(2)
联立式(1)、(2)可得:
dy k1k2 y k1 dx dt f (k1 k2 ) k1 k2 dt
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 f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ur 。 此时, ue ur u f 0 ,故u1 ua 0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 个合适的位置上,使uc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
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题 1-15 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 a,b 与 c,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 a d , b c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 1-1 所示。
1-2 题 1-16 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 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 1-16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1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 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 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 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 1-2 所示。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
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 (2)

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引言自动控制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自动控制原理是理解和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档介绍了《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动控制原理,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内容概述《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信号流图、系统的稳定性和脉冲响应、系统的频率特性和频域分析、系统的校正和稳态误差、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校正与稳态误差、系统的稳态误差。
第一章是引言章节,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第二章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信号流图,为后续章节的讲解打下基础。
第三章是关于控制系统稳定性和脉冲响应的内容,介绍了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脉冲响应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介绍了系统的频率特性和频域分析,包括频率响应曲线的绘制和系统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主要讲解了系统的校正和稳态误差,包括校正方法和稳态误差的计算。
第六章介绍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根轨迹分析,包括系统的快速响应性能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第七章介绍了系统的校正与稳态误差,重点介绍了系统校正的设计方法和稳态误差的计算。
第八章是关于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内容,介绍了不同类型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方法和校正技术。
特点和亮点《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具有以下特点和亮点:1.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在讲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
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控制原理的应用。
2.图文并茂:全书配有丰富的图例和实例,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控制原理的概念和方法。
3.编排合理:本书章节编排合理,内容连贯且层次清晰,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易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n C ( s) ② 传递函数: (s) 2 2 R ( s ) s 2 s n n 频域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
控制系统的校正
ξ 称为阻尼比(相对阻尼系数),ω n为无阻尼自振角频率(固有 频率),它们是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
2 n s( s 2 n )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5K A 设系统的输入量为单位阶跃 s( s 34.5)
1500或减小到13.5时,求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时域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
5K A ( s ) 2 s 34.5s 5K A
2 n 5K A 2 n 34 .5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2. K K =1500时 时,求得:
A A
n 5 K A 34.5 2 5K A
n n 1 2 K =13.5 时 3. K =13.5 时,得: ωn=8.22rad/s;ξ=3.1>1,此时系统为过阻尼情况,峰值时间和 AA 超调量不存在,而调节时间为: (6.45 1.7)
① 单位阶跃响应: h(t)= L-1[H(S)]= L-1[Φ(S)R(S)]= L-1[Φ(S)· 1/S]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控制系统的校正
② 单位斜坡响应: ct(t)= L-1[ct (S)]= L-1[Φ(S)R(S)]= L-1[Φ(S)· 1/S2]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③ 单位脉冲响应: g(t)= L-1[G(S)]= L-1[Φ(S)R(S)]= L-1[Φ(S)]
1. KA =200时,代入上式求得: 时 ωn=31.5rad/s;ξ=0.545,代入二阶欠阻尼系 A=200 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可得: 频域分析法 3 / 1 2 t 0 . 12 s % e 13% t 0 . 174 s p s 控制系统的校正 2 n n 1
解:由图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闭环传递函数 根轨迹分析法
1 C ( s) 10 / s 10 KH ( s ) 频域分析法 0.1 R( s) 1 K 10 s 10 K H s 1 H s KH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
10 s
③ 用闭环结构图表示为: R(S)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
K/S
∴ G(S) =K/S H(S)=1
自动控制原理 二、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 1 r(t)=1 R(S)=1/S C(S)=Φ(S)R(S)= —— ·—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TS+1 S 1 1 1 1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1 -1 -1 h(t)= L [C(S)]=L [ —— ·—]= L [ — - ——— ] =1-e-t/T (t≥0) TS+1 S S S+1/T 时域分析法 令:CSS=1称为稳态分量, Ctt=-e-t/T 称为暂态分量,
s
1 0.1 秒,因为放大倍数 10H=3
自动控制原理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凡以二阶系统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
2 d ① 微分方程: c(t ) 2 dc(t ) 2 c(t ) 2 r (t ) n n n 时域分析法 dt dt 2
自动控制原理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典型二阶系统欠阻尼时的动态性能指标
上升时间tr
tr
d n 1 2
d n 1 2
c(t p ) c() c() 100% e
1 2
c(t ) 1 1 2
2 s1, j 1 j d 2 n n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e nt sin(d t )
)
(β=arccosξ)
稳态分量为1 ,暂态分量为振幅随时间按负指数规律衰减的 d n 1 2 周期函数,其振荡角频率为ωd,由于 ,可见ξ的值 越大,振幅衰减越快,最终衰减到零,响应频率越快ess=0 。
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一、典型输入信号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f(t) 时域分析法 1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控制系统的校正
3.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①单位阶跃作用1(t)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则:一阶系统对r(t)的响应表达式可以写为: h(t)= CSS+ Ctt
h(t) r(t)
0.982 0.950 0.865 0.632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t=T, h(t)=0.632; t=2T,h(t)=0.865; t=3T,h(t)=0.950; t=4T,h(t)=0.982;
c(t ) L [
1
2 n ( s n ) 2
s1, 2 n )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n t n t n t 1 ] 1 e te 1 ( 1 t ) e n n s
响应的稳态分量为1 ,暂态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衰减到 零,ess=0。
自动控制原理
③零阻尼(ξ=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s1, 2 n j
)
c(t)=1-cosωnt
响应的稳态分量为1 ;暂态分量为余弦函数,整个响应曲线 时域分析法 以ωn为角频率的等幅振荡。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④欠阻尼(0<ξ<1)时的单位阶跃响应( 1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峰值时间tp 超调量σ %
tp
%
100%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调节时间ts
ts
3
n
(取5%误差带)
自动控制原理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G( s)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函数,试计算放大器的增益KA=200时,系统输出响应的动态性能指标。若KA增大到
③ 用闭环结构图表示为: R(s)
( s) G(s) 1 G(s)
C(s)
-
2 2 n n G( s) 2 s 2 n s s(s 2 n )
自动控制原理 二、二阶系统的特征根及性质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特征根方程 特征根
2 s 2 2n s n 0
③单位脉冲作用δ(t)
f(t) 1
0
t f(t) 1 0
0
t
②单位斜坡作用t
④正、余弦作用Sinωt、Cos ωt
正弦
f(t)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t 余弦
0
t
自动控制原理 二、典型时间响应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3.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典型的时间响应:是指初态为零的系统在典型外作用下的输出。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④零阻尼ζ=0,方程有一对纯虚根,输出等幅振荡。
自动控制原理 三、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输出的一般式为
1
2 n 1 st s t c(t ) L [ 2 ] 1 c e c e 1 2 2 s 2n s n s 2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s1, 2 1 2 n n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特征根性质 ①过阻尼ζ>1,方程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 输出无振荡
②临界阻尼ζ=1,方程有一对相等的负实根,输出无振荡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③欠阻尼0<ζ<1,方程有一对实部为负数的共轭复根,输 出振荡
自动控制原理 三、时间响应及性能指标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h(t)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3.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δ%超调量
为输入值的正负5%~2%,称为误差带
1.0 0.9 0.5
性能指标有6个:
t
根轨迹分析法
0.1 0 频域分析法
tα t 控制系统的校正 r tp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1 2
式中 s1、s2为系统特征根,而 根轨迹分析法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通用曲线
频域分析法
c1
n
s1 (s1 s2 )
; c2
2 n
s2 (s2 s1 )
ξ≥1时,阶跃响应表现为无振荡的单调 控制系统的校正 上升曲线,以ξ=1时的过渡过程时间最 短。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ξ=0时系统响应变成等幅振荡; 在欠阻尼情况中,ξ减小,响应的初始 阶段较快,但响应振荡特性加剧,取 0.4<ξ<0.8时,过渡过程时间短,振荡 也不剧烈,ξ=0.707时系统响应性能指 标最优,称为最佳阻尼比。
T
2T
3T
4T
t
自动控制原理 三、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动态性能指标
时域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对应于5%的误差带tS=3T(秒); 对应于2%的误差带tS=4T(秒); 根据上升时间定义得到tr=3.2T(秒)。
稳态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