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章节题库-第12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4章~第15章【圣才出品】

一、单项选择题 1.乾嘉有三大考史名著,不在其列的是( )。 A.《十七史商榷》 B.《廿二史札记》 C.《廿二史考异》 D.《文史通义》 【答案】D 【解析】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 历代正史作了系统的考索、整理、归纳,并称为乾嘉三大考史名著。同时期的章学诚的《文 史通义》未在其列。
6.下列说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战国时期新兴城市的兴起 B.五代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 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汉唐以来人头税被废除 【答案】B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明朝江南一些城 市出现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汉唐以来税制改革的特点就是逐渐取 消人头税,在雍正帝在位时,“摊丁入亩”正式取消人头税,废除人头税让农民的封建依附
11.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突出后果 是( )。
A.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B.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C.农民购买力低,缩小商品销售市场 D.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意思是指地主和商人把赚来的钱又用于旧的投 资方式——够买土地,导致手工业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9.明代宋濂在《銮坡集》中指出:“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最所切 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则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本强不能对。”造 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答案】C 【解析】明代成华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大大变更,改为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 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 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 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
第十二章 五代辽宋夏金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神宗
1067-1085
英宗
1063-1067
仁宗
1022-1063
哲宗
1085-1100
徽宗
1100-1125
钦宗
1125-1127
一、北宋的建立和统一(960、979)
陈桥兵变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 节度使赵匡胤 960年,陈桥兵变,黄 袍加身。 国号“宋”,定都开 封,年号建隆。
第十二章 五代辽宋夏金
(907——1279)
第一节 五代十国
一、五代更迭
燕·刘守光
晋
岐·李茂贞
梁
907年 朱全忠建梁 908年 李克用卒
912年 朱全忠卒
913年 李存勗灭燕
923年 后唐灭梁
924年 岐并入后唐
后唐辖123州,是五代中疆域最大的。包括今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部地区。
后周的改革和统一趋势
3、后周的统一战争策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955年,西征后蜀 ,取甘肃南部四州 958年,南唐求和,取得南唐江淮之间的14州64县 959年,北伐,取得河北地区的3州17县
四、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1、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受战乱破坏较北方为轻。 南方诸国的修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
《旧五代史》卷一三四《僭伪列传第一》 : 吴奠基者杨行密在取得淮南后,“乃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 事宽简,百姓便之” 。 闽帝王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 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 。
《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 : 楚帝马殷“退修兵农” 。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

第四章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第四五代、辽、宋、夏、金、元【单元特征】总体特征:本单元包括五代十国(不作考试要求)、辽、北宋、西夏、南宋、金、蒙古汗国、元朝的历史,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
最主要的特征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政治特征: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进一步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辽、夏、金先后同北宋、两宋对峙。
元朝统一全国,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尤其是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经济特征(不作考试要求):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到南宋时,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都超过了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伴随着民族融合,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
民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一度频繁,但均通过和议维持了和平局面,各民族经济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外交特征(不作考试要求):主动对外开放,积极进行对外贸易和交流。
化特征: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并开始运用于军事和生活领域。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及传播对中国明和世界明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宋词、宋话本、元曲等市民学兴起,是这一时期化领域的新特点。
【考点清单】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2)中央集权的强化;(3)科举制的发展。
【解析】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科举制的发展,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对“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应突出掌握其统一战略,明确北宋只是实现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局部统一;对“中央集权的强化”应分类掌握其集权措施并辩证认识其集权影响;对“科举制的发展”应突出在中央集权强化背景下的新措施。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2008、2009年新增考点)与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史五代辽宋夏金单元测试

中国古代史五代辽宋夏金单元测试一、选择题(60分)1.耶律德光从石敬瑭手中夺得的幽云十六州包括现在的地区是A.北京及河北、内蒙南部一带B.北京及山西、河北北部一带C.北京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D.北京及河北、辽宁西部一带2.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北宋②契丹国③西夏④金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3.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概况是①过渡到封建制②服从中央领导③与汉族政权有战有和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A.①④③B.①④C.②③④D.③④4.北宋神宗(1067—1085)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有一户农民用政府的贷款种下了十亩水稻②有一户大地主因隐瞒土地被课以重税③有一保丁长途跋涉去兴庆府为政府送“岁币”④有一县令因拒绝政府役钱被革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5.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免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C.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D.使中央有足够的“岁币”议和6.澶渊之盟的客观作用是A.助长了契丹势力B.延缓了北宋灭亡C.缓和了民族矛盾D.维持了长久和平7.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8.我国南宋至元代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港口是A.广州B.明州C.刘家港D.泉州9.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从北方经济发展中得出的相同结论是A.民族间的团结和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B.及时改革是生产发展的推动力C.安定是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D.割据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1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北宋开始用陶活字印刷书籍C.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D.元朝时欧洲出现炸药武器11.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12.下列现象不属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表现的是A.京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并有夜市B.来自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络绎不绝C.市场上使用铜钱、铁钱和金银等金属货币D.主要海港有广州、明州和泉州13.关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B.北宋与元朝先后出现大统一局面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14.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共同的时代特点表述不准确的是A.国家由分立再趋于大统一B.民族由分裂到大融合C.经济重心由北方开始南移D.科技居于世界前列15.宋元时期的文化比唐还要繁荣,原因很多,但不包括A.对外贸易更发达B.民族间经济文化交往更频繁C.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更繁荣D.统治者更重视16.五代十国时期,统一趋势加强的因素不包括A.人民渴望统一B.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C.各国统治者都设法削弱地方势力D.民族融合的加强17.下列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铁器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域各族②越族③契丹④吐善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18.南朝时期和五代卜国时期江南经济都有较大自展,其相同原因有①政局相对稳定②北人南迁②众割据政权的政策④兴修水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③④19.“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反映了A.农民反暴政反天命的实质B.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实质C.唐后期藩镇反皇权的实质D.五代节度使反天命的实质20.北宋赵匡甩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A.社会背景的需要B.赵匡胤个人经历的体会C.历史经验的借鉴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21.王安石变法时设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含A.政府向农民贷款收取20%利息B.向官僚征收代役钱,雇人服役C.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发展生产D.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摊赋税22.南宋与北宋相比,经济发展最显著的不同是A.农业发展B.手工业门类齐全C.海外贸易发达D.城市繁荣23.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实际上都是少数民族A.农业化的过程B.汉化过程C.封建化的过程D.内迁过程24.南宋政权与东晋的不同点是A.割据东南一隅B.曾阻挠恢复失地C.开发江南地区D.向并立政权称臣25.金把都城迁到燕京、与下列选项中迁都目的最为相似的是A.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明成祖迁都北京26.南宋海外贸易最远可到达A.印度B.阿拉伯C.欧洲D.非洲27.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所发展,表现为A.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B.开始实行殿试与武举制度C.以八股取士D.“乡、县、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28.朱熹是我国宋代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唯心论的代表,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B.强调道在物中,道是事物之理C.他以白鹿洞书院作为研讨、传布经学的中心D.他还是位教育家,《百家姓》、《千字文》等为其编撰2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木经》是我国第一部建筑工程专著B.《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C.《真元妙道要略》一书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D.《梦溪笔谈》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30.你若生活在北宋时期,下面哪些现象是可以在生活中遇到的①在山西境内和东京一带可用煤做燃料②在黄河流域见人广种占城稻③“交子”在全国各地使用④使用高质量的瓷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二、材料解析题(15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午时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第14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

[科目] 历史[年级] 初一[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章节] 第14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文件] clx14.doc[标题] 第14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内容]前提测评(一)填空1.唐朝的粮食以____和____为主。
____、____此时传入黄河流域。
2.唐朝时,越窑的____和邢窑的____最负盛名。
闻名于世的____,是艺术的珍品。
(二)单项选择3.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始于( )A.秦汉时期B.三国时期C.东晋南朝D.隋唐时期课堂效果检测(一)填空1.____在宋朝统治区内,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____位。
____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2.____时期,各种矿藏的开采量很大,居当时____第一位。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____的大量开采。
(二)单项选择3.两宋时期,优良品种占城稻引自( )A.老挝B.缅甸C.越南D.朝鲜4.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是在( )A.隋唐时期B.五代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5.逐渐成为两宋时期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A.荔枝B.棉花C.甘蔗D.茶叶6.北宋著名的瓷都是( )A.定窑B.钧窑C.汝窑D.景德镇(三)多项选择7.五代时,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较少,社会相对稳定B.中原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C.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D.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
第15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
[章节] 第15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文件] clx15.doc
[标题] 第15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内容]
前提测评
(一)填空
1.唐都长安城内,____为繁华的商业区,____是住宅区,二者分开。
(二)单项选择
2.三国时,由于造船业发达,使之和南洋许多国家有着友好贸易往来的是(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三)列举
3.列举唐朝时繁华的大都会。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____政策。
宋高宗末年,对外贸易所得,达到财政总收入的____多。
2.两宋时期,政府设立____,管理海外贸易。
(二)单项选择
3.宋代的"瓦肆"是( )
A.城中的娱乐场所
B.贸易集市
C.手工工匠聚集之处
D.商业店铺
4.宋朝市场上大量流通的是( )
A.金属货币
B."交子"
C.实物代用货币
D."交钞"
5.在城市布局上打破了坊市界限的都城是( )
A.长安
B.洛阳
C.临安
D.东京
(三)多项选择
6.在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中,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是( )
A.香料
B.瓷器
C.象牙
D.丝织品。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农业方面: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的推广及占城稻的引进;棉花在两广、福建的普遍种植及向长江流域的推广。
2.手工业方面:丝织业的新发展和棉纺织业的兴起;宋瓷和瓷都景德镇;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业;煤的大量开采。
3.商业方面:东京和临安的城市商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海外贸易:贸易的范围、主要港口、物品,市舶司。
(二)能力要求1.通过对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情况的学习,使学生得出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到此时江南已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2.比较分析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阅读各种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同类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提出: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重心,为什么由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北方逐渐转移到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从多角度出发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认识目标1.通过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封建经济重心发展移动的规律。
2.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保护和促进作用。
3.通过对造船业的学习和制瓷业、纺织业的回想性学习,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人的聪明与才智,感受历史的美,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本节课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四个方面讲述了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完成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超过了北方。
因此,使学生通过对"农业的新气象"和"手工业的新发展"的学习,得出这一结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二是商业的空前繁荣。
以东京为例总结出宋朝商业繁荣的新景象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教学难点本节课篇幅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分析的地方也较多,因此大容量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关系的处理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3章)【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12.1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帝。
(1)五代①后梁(907~923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朱全忠李克用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
923年,后唐军队进攻开封,后梁灭亡。
②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改元同光,建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骄恣荒淫、重敛急征,后死于兵变,养子李嗣源称帝,革除了李存勖的一些弊政,明宗死后,后唐被后晋所灭。
③后晋(936~947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甘当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辽所灭。
④后汉(947~951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军北撤后,很快入主开封并建立政权,国号汉,刘知远是为汉高祖。
其子刘承祐继位后因猜忌前朝众将,被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所杀。
⑤后周(951~959年)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杀刘承祐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发展生产、革除弊政。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是为周世宗柴荣。
他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亲征南唐,收复失地,后被北宋取代。
(2)十国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表12-1十国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灭亡时间灭亡原因吴杨行密902扬州937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废吴帝自立,吴国亡吴越钱镠907杭州978为北宋所灭荆南钱镠907江陵963为北宋所灭前蜀王建907成都925为后唐所灭闽王审知909福州945为南唐所灭南汉刘隐917广州971为北宋所灭楚马殷927长沙951为南唐所灭后蜀孟知祥934成都965为北宋所灭南唐徐知诰939金陵975为北宋所灭北汉刘崇951太原979为北宋所灭(3)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①人民的痛苦生活a.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金石学是宋代史学新开拓的领域,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的专著是( )。
A.赵明诚的《金石学》
B.欧阳修的《集古录》
2 / 4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赵明诚的《集古录》 D.欧阳修的《金石学》 【答案】B 【解析】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收集了历代古器物和石刻的铭文拓本 400 多种,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研究的专著;其他名作还有赵明诚的《金石录》,吕大临的《考古图》。
13.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有从地理区域看南方经济已开始超过北方;手工业发达, 交易频繁,不在受制汉唐时坊市规制划分;宋元时代对海外经济贸易更加频繁,宋朝专门设 置市舶司,由于万邦交流,通婚,在中国聚居,做官,后来在元时形成了回族。经济交流圈 主要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不像汉唐以陆路丝绸之路为主。航海技术的提高,发明了指南针, 促进了海上贸易。
4 / 42
圣才电子书
D.方田均税法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解析】市易法为宋王安石新法之一。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 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 的财政收入。
9.契丹建国后,曾经采取“一国两制”(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要是因为 ( )。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 12 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 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五代十国时期,在钱塘江边修筑海塘的政权是( )。 A.南唐 B.吴 C.吴越 D.南汉 【答案】C 【解析】吴越王钱缪当政时期,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 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两浙 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11.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对《诗》、《书》、《周礼》三部古代典籍重新加以注释, 通称( ),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
A.《三经新义》 B.《诗注》 C.《书注》 D.《周礼新解》 【答案】A 【解析】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经义的 重新训释并颁布大下,即有名的《三经新义》。
5.“元祐更化”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宋神宗 B.宋理宗 C.宋哲宗 D.宋光宗 【答案】C 【解析】元丰八年(1085 年)神宗去世,其子哲宗即位,改元元祐。时哲宗年仅十岁, 由其祖母高太后临朝听政,重用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文彦博等。除教育和科举的部分改 革内容外,其他新法全部被废除,变法派官员或被贬官或遭流放,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这 在历史上称作“元祐更化”。
6.宋代教育行政最高机构为国子监,京师的学校皆隶属国子监,主要有( )。
①国子学 ②四门学 ③太学 ④宫学
A.①②③
3 / 42
圣才电子书
B.②③④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国子监管理的京师学校有国子学、四门学、太学。宫学是宋朝宗室子弟的学校。
12.宋初的土地政策是( )。
A.禁止买卖
B.禁止兼并
6 / 42
圣才电子书
C.控制集中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不抑兼并
【答案】D
【解析】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宋史・食 货志》),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A.常平仓
B.军械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 42
圣才电子书
C.回洛仓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封桩库
【答案】D
【解析】封桩库,是宋代京师用于收缴各割据势力所藏金帛的存储库,每年节余亦存入 此库。传宋太祖曾拟以此库存钱赎回燕云十六州。宋太宗先改名右藏库,太平兴国三年(978) 又改内藏库。南宋孝宗时再置封桩库,分上下二库,收存各种杂税收入,以备急用。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刻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开皇律》 B.《唐律疏议》 C.《宋刑统》
1 / 42
圣才电子书
D.《后周刑统》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C
【解析】宋太祖命人以《后周刑统》为蓝本,编成《宋建隆详定刑统》30 卷,简称《宋 刑统》,这是宋朝第一部正式法律,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刻印行的封建法典。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 【答案】C 【解析】辽太祖掠夺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 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
10.北宋在统一南方割据势力过程中,特设( )把征南所得的财富统一存放,以 作以后恢复幽云之费。
3.南宋书院的复起,是由朱熹开始的。他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到书院讲学,还亲手 制定( )。
A.《九经》 B.《白鹿洞学规》 C.《白鹿洞定则》 D.《书院守规》 【答案】B 【解析】朱熹亲手制定《白鹿洞学规》,对于当时和后世均有重大的影响,是我国教育 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献。白鹿洞书院的复起对于书院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此后书院设立逐渐 遍于州郡。书院所颁布的教条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而白鹿洞书院学规最 具有代表性。
7.南宋时期( )取代广州成了最大的外贸基地。 A.泉州 B.明州 C.杭州 D.温州 【答案】A 【解析】南宋政府鼓励外贸,因此对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泉州取代广州成为最大 的外贸基地。临安,温州等地也设有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
8.王安石变法中,有利于稳定物价与商品交流的措施是(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青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