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港大小门岛港区30万吨级航道试挖槽回淤分析

合集下载

3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3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项目H2.1标段施工组织设计xx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项目H2.1标段项目经理部2009年11月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述 (1)1.1 编制依据 (1)1.2 工程概况 (1)1.2.1工程建设意义 (1)1.2.2 工程名称 (2)1.2.3 施工范围和内容 (2)1.2.4 航道工程总平面布置 ..................................................................................................... 2 1.2.5 本标段工程航道疏浚设计尺度和工程量 .....................................................................41.2.6 疏浚土处理 (5)1.2.7 计划工期要求 (7)1.2.8 质量要求 ......................................................................................................................... 7 第二章 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分析 .. (8)2.1 自然条件 (8)2.1.1 工程位置 (8)2.1.2 气象 (8)2.1.3 水文 (11)2.1.4 泥沙 (14)2.1.5 工程地质 (15)2.1.6 地震 (15)2.2 施工条件分析 (16)2.2.1 有效施工天分析 (16)2.2.2 施工工况 (16)2.2.3 避风条件 (17)2.2.4 交通条件 (17)2.2.5 施工组织条件 (17)第三章 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管理 (18)3.1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18)3.1.1 施工组织机构 (18)3.1.2 项目部主要管理职能 (19)3.2 主要管理人员资质 (21)3.3施工管理 (21)3.3.1 项目管理 (21)3.3.2 工程报告 (22)3.3.3 施工组织计划 (22)3.3.4 施工现场管理 (23)第四章施工船舶设备投入 (25)4.1施工船舶设备投入 (25)4.1.1 主要施工设备配备 (25)4.1.2 主要施工船舶适应性分析 (26)4.1.3 施工设备配备 (27)4.1.4 绞吸挖泥船施工扬程测算 (28)4.2施工工效和能力测算 (29)4.2.1 施工工效测算 (29)4.2.2 施工能力测算 (32)第五章施工技术方案 (33)5.1工程难点及应对措施 (33)5.1.1 工程难点 (33)5.1.2 应对措施 (33)5.2施工总平面布置 (35)5.2.1 施工船舶布置 (35)5.2.2 临时设施布置 (35)5.2.3 施工用电 (36)5.2.4 施工用水 (37)5.3施工总体安排 (37)5.4施工准备 (37)5.4.1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的准备 (38)5.4.2 技术准备 (38)5.4.3 设备准备 (38)5.4.4 临时设施准备 (38)5.4.5 测量准备 (38)5.5施工工艺 (38)5.6疏浚施工方法 (39)5.6.1 -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施工方法 (39)5.6.2 -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施工方法 (40)5.6.3 工艺流程 (41)5.7疏浚质量控制方法 (41)5.7.1 平面控制方法 (41)5.7.2 深度控制方法 (42)5.7.3 边坡开挖控制方法 (42)5.7.4 施工工效控制 (42)5.8吹填施工方法 (42)5.8.1 排泥管线铺设和水门布置方法 (42)5.8.2 吹填施工方法和标高控制 (43)5.9施工测量 (44)5.9.1 测量控制 (44)5.9.2 扫海测量 (45)5.9.3 航道疏浚测量 (46)5.9.4 吹填区标高控制 (47)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48)6.1施工进度计划 (48)6.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48)6.2.1 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48)6.2.2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49)6.2.3 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49)6.2.4 设备保证措施 (50)6.2.5 施工船舶和吹填管线调遣组织措施 (50)6.2.6 施工现场协调管理措施 (51)第七章劳动力、主要施工船舶使用计划 (52)7.1劳动力使用计划及保证措施 (52)7.1.1 劳动力使用计划 (52)7.1.2 劳动力保证措施 (52)7.2主要施工船舶进场计划和保证措施 (52)7.2.1 施工船舶进场计划 (52)7.2.2 主要施工船舶使用计划 (53)7.2.3 主要施工船舶使用保证措施 (53)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55)8.1质量控制依据 (55)8.2质量目标 (55)8.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55)8.4质量管理体系 (55)8.5质量控制要点 (56)8.5.1 疏浚工程 (56)8.5.2 吹填工程 (56)8.6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7)8.6.1 疏浚工程 (57)8.6.2 吹填工程 (59)8.7质量控制流程 (60)第九章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62)9.1安全管理依据 (62)9.2安全管理目标 (62)9.3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62)9.4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62)9.5安全管理责任 (63)9.6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 (64)9.7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技术要求 (64)9.8专项安全管理预案及措施 (69)9.8.1防寒潮大风预案及措施 (69)9.8.2 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71)9.8.3 冬季施工防滑防冻措施 (72)9.8.4 夏季施工防暑降温措施 (73)9.9环境保护措施 (74)第十章文明施工 (77)第一章工程概述1.1 编制依据1、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H1.1、H1.2)《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和《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图》,xx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6月;2、《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3、《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4、《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134-2001);6、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业主指定的各项标准;1.2 工程概况1.2.1工程建设意义xx港地处xx北部xx湾西南岸,是xx、xx铁路沿线广大地区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是我国沿海中部能源外运和对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

基于港城融合发展的港口城市空间优化研究--以台州市为例

基于港城融合发展的港口城市空间优化研究--以台州市为例

基于港城融合发展的港口城市空间优化研究--以台州市为例应巧艳;王波【摘要】文章指出,在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相邻城镇已有设施,加强港口与产业互动等,以实现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The city of Taizhou can optimize the space through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utilizing the existing facilities of the neighbour cities, reinforc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harbors and cities.【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港口城市;空间优化;港城融合;台州【作者】应巧艳;王波【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 318020;台州市规划局,浙江台州318000【正文语种】中文现代海港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水上交通运输枢纽,其功能逐渐转化为集运输、商贸、临港工业、金融、信息等上下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港口所在城市作为其直接腹地,其空间结构布局的确定和演变较直接地受到港区的设定、发展趋势因素的影响。

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方针的提出,对于港口的培育和发展,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等各方面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港口城市如何协调港城关系,在经济发展、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中实现港城融合,是当前海港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港口对城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于:首先,港口的直接生产经营活动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发展;另外,海洋运输成本低廉,运输量巨大,为城市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促使城市周边的制造业、金融业、商业、旅游业等上下游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从而间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经验及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

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经验及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

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经验及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付桂【摘要】对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大河河口航道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拦门沙航道的治理是关键;不同河口水文泥沙特性千差万别,治理方案须因地制宜;在河口航道治理中,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且多数以整治为主;重视航道建设与河口综合治理相结合.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如下:长江口航道治理采取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多手段多方案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工程建设期间须加强现场观测和动态管理.实践表明:长江口航道整治难度极大,必须不断深化对河口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突破创新,才能取得成功.【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7页(P121-127)【关键词】河口航道;治理;经验;长江口航道【作者】付桂【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河口地区动力条件十分复杂,除有径流和海洋潮汐相互叠加作用外,还因河水、海水密度不同产生盐水异重流作用以及波浪和风暴潮作用等,径流的丰枯、潮汐的大小以及波浪的强弱,构成河口泥沙运动的复杂性,成为河口航道治理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1]。

国外近代的河口航道治理[2-7]开始于19世纪。

一些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陆续开展河口治理工程。

前期由于研究经验及治理工程手段认识单一,不能有效解决河口航道回淤问题。

后期在研究手段升级及施工工艺改进的情况下,采取了大量疏浚或修建补充的整治工程,这些河口各种整治建筑物密布,目前航道大都已为人工所控制。

目前发达国家河口治理多数达到了航运、水利、水产等建设事业的要求。

我国河口航道的治理[8-48]历史比较久远,总的来说治理后的增深幅度不大,我国河口航道治理与欧美相比,尚有差距,继续增深的潜力很大。

在分析了近百年来国外河口航道治理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国的中小河口如甬江口、辽河口和黄浦江口等整治效果较为成功。

二航局参建的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投入运营

二航局参建的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投入运营
均水 深 变化很 小 ,年 回淤 仅0 . 1 5 m。
报J R ] . 天津 :中交天 津航 道局 ,2 0 0 9 . 【 5 ] 中国海洋大 学工程勘察 设计 开发 院. 温州 港大 、小 门 岛港区3 0 万 吨级航道试挖槽 工程 监测技术报告 [ R 】 . 青 岛 :中国海 洋大学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 2 0 1 0 .
局, 温州 石化基地 航道 、围涂 、桥 梁工程水文 、地形 图勘察 水文 测验 报告 [ R ] . 武汉 :江水 利委 员会水 文
局, 2 0 0 6 .
1 )试 挖槽 回淤 主要 出现在 台风 影 响期 ,台风 引 起 的槽 内 回淤 大小 与其 路 径 、强 度 及 发 生 次 数 有关 ,而正 常天 气条 件下 槽 内回淤很 小 。 2)从 试 挖 槽 浚 后 的 近 1 a( 2 0 0 9 — 0 8 — 0 5 —
以及 回淤强度 开 展进 一 步深入 研究 。
变深至1 8 . 0 2 I T I ;至后 1 4 d( 2 0 1 0 — 0 1 — 2 5),期 间 虽 经历 了第 6 次寒 潮 ,但槽 内平均 水 深基 本 维持 不
变 ,为 1 7 . 9 8 m;至 后2 0 d( 2 0 1 0 — 0 1 — 3 1 ),槽 内
万 吨级航道试挖槽 工程实施方案 [ R ] . 上 海 : 中交 第 三
平均 水深 仅 略淤浅 了0 . 0 5 I n 。
航务工 程勘察设 计院有限公司 ,2 0 0 9 . [ 3 】 长 江水 利 委 员会 水 文 局 . 长江 下 游 水 文水 资 源勘 测
4 结 语
( 本文编辑 郭 雪珍 )
3)台风期 海 底泥 沙在 波 浪作 用下 的掀 浮 运移

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选线研究

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选线研究
维普资讯
7 1 年 1月
水 运 工 程
Po t & W ae wa En i e rng r tr y gn e i
NO .2 7 V oo
1 期
总 第 4 9期 0
N .1 S 基地 3 I 石 0万 吨级 航道 选 线 研 究
[ n n30 5 .hn ; . eeaHed u r rfr xli tn& C nt c o ui gEta nhu Wezo 20 7 ' j 04 6C ia2 G n rl a q a eso po a o i i a t E ti o su tno O j n s r i Wezo , nh u35 2 , r i f a uy n C ia3 Sh oo ib i igE gne n , abnE g er g nvr t H ri 50 1C ia h ; .c ol f hp u dn nier gH ri n i e n i sy ab 10 0 , hn ) n S l i n i U e i, n
3哈 尔滨工程 大学船舶工程学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5 ) 00 1
摘 要 :采 用水 动 力 泥 沙条件 分析 、 冲淤 演 变 分析 、航 道 轴 线 平 均 水深 与 开 挖 深 度 统计 、基 建 工 程 量 计 算 、二 维 潮流 数 学
计算、航道年淤积 强度与淤积量计算、航道骤 淤计算 、三维潮流数 学模型计算、通航安全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温州石化基
i n a in a r so saitc lc lu a in o v r g trd p ha e h t ee c v t d ao gt e c a n l me t t nde o in, ttsia a c l to fa e a e wa e e t ndd pt o b x a a e l n h h n e o s c l u ai n o mo t fwo k f a ia o sr c in -D ume i a a c lto ftd l u r n , a c l to f , ac l t fa un r so p tlc n tu to ,2 o o c n rc lc l u a in o a re t c lu a in o i c f slai n hik e s n sla in v l me n h n e s a c l to o ud e slai n n h n l,3-D l i to t c n s a d it t o u i c a n l,c lu a in f s d n itto i c a nes y t o arc lc lu a in o i a u e t n l s s o a i ai n s ft ,ec. t d e r a id o t o h c e e ia ac l t ftd lc r n ,a a y e f n v g to a ey t ,su i s a e c r e u n t e s h me o :to fly u fa p o c h n e o 0 0 wts i so W e h u P to h mia n u tilBa e S lc in c in o a o to p r a h c a n lfr3 0 0 0 d h p f nz o e r c e c lI d sra s . e e to 3 p r a h c a n l x ss h me sma eo h a i fn t r l it to h c n s , a u a v r g t rd p h ea p o c h n e i c e si d n t eb sso a u a la in t i k e s n t r la e a ewae e t , a s rg e t o b x a ae ,t e e c v to mo n rt e f s i ,t e l n t fc a n l t e s p r to n l a e d p h t e e c v t d h x a a i n a u tf h i ttme h e gh o h n e , h e a a in a ge o r  ̄ e h h n e xs a d h x mu v n t e c a n la i n t e ma i m v lc t f s rng td ,t e e e o iy o p i i e h ma i m r s c re t e ry sl to x mu c o s ur n ,y a l it in a k e s a d i a in o u i c a n l,a e a e u d n it to t ikn s n ma i m ud e sl to n s n sl to v l me n h n e s v r g s d e sla in h c e s a d t xmu s d n it in a k e sa d n v g to a ey Th t d e u t ho t a h ta g ta i c e i ha c r sb sc lywih t e n s n a ia i ns ft . esu y r s lss w h tt esr i h ss h mewh c c o d a ia l t h x

温州港某多用途码头工程码头面层缺陷的修复

温州港某多用途码头工程码头面层缺陷的修复

温州港某多用途码头工程码头面层缺陷的修复裴磊;叶建国【摘要】根据现场施工管理的经验,针对温州港某码头面层缺陷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具体的原因,采用了喷涂硅烷浸渍保护剂修复裂缝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4【总页数】2页(P125-126)【关键词】码头工程;现浇面层;缺陷修复;施工【作者】裴磊;叶建国【作者单位】温州海湾水运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11;温州市港航管理局乐清分局,浙江乐清 32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55.71 工程概述某多用途码头工程为新建5 000 t级多用途泊位2个(兼靠1万t),设计年吞吐能力93.8万t,其中码头平台1座、引桥2座。

码头平台结构为高桩梁板式结构,长286 m,宽22 m,分4个结构段。

桩基采用φ 800型PHC桩,上部结构有现浇横梁、预制轨道梁、预制纵梁、预制实心面板、现浇面层等。

码头平台面层上设置5个排泄水孔,设双坡向排水。

引桥分东、西2座,结构也为高桩梁板式结构。

引桥宽度均为8 m,引桥长度均为271 m,桩基采用φ 800型PHC桩和φ800(φ 1 000)钻孔灌注桩,上为现浇横梁、预制预应力空心板、现浇面层等。

本工程面层采用普通混凝土,面层浇筑面积4 300 m2。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码头面层出现了较多裂缝,主要表现在板缝位置和透气孔四周(东西引桥的面层裂缝较少)。

2 面层裂缝状况及原因分析本工程码头面层施工完毕后,面层总体质量情况良好,实测面层顶面标高误差在±1 cm之内,顶面平整度基本不大于4 mm,排水坡向设置准确、排水通畅,各类预埋件安装准确、顺直、平整。

2.1 面层裂缝状况工程码头面层出现较多裂缝,主要是横向裂缝,裂缝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分条施工块处板缝位置的裂缝,长度4 m~5 m;2)透气孔四周的不规则裂缝。

2.2 混凝土面层裂缝的种类混凝土常见的裂缝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两类:1)干缩裂缝,置于饱和空气中的混凝土因水分的散失而引起体积缩小变形,内部混凝土对表面混凝土干缩起约束作用,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

沿海港口航道疏浚施工期大风回淤风险分析

沿海港口航道疏浚施工期大风回淤风险分析

沿海港口航道疏浚施工期大风回淤风险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6T07:43:06.794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21期作者:郑绍聪[导读] 本文针对某港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的数据包括该港口水文的历史信息,郑绍聪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510290摘要:本文针对某港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的数据包括该港口水文的历史信息,以及港口在历史疏浚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该港口航道疏浚完成后发生回淤的概率以及造成回淤的主要原因等。

根据上述的信息能够分析明确该港口回淤的基本信息,并且能够确定该港口回淤产生后能够出现哪些风险,通过研究能够明确港口的回淤与自然的回淤在规律方面基本相同,而由于港口航道施工期间受到大风的影响较大,因此能够确定大风已经成为引发回淤最为普遍的因素。

关键词:港口航道疏浚回淤风险引言针对港口的疏浚工程以及港口航道在正常运营期间受到回淤影响的情况,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对完整的结果。

但对于疏浚工程本身与回淤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能够形成怎样的彼此影响等,目前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疏浚期间,回淤的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控制的难度相对而言较高。

在回淤的影响下,航道疏浚的工程总量明显高于预计的施工量。

对疏浚工程与回淤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能够使得疏浚工作规划更为科学并且合理。

1 研究对象本文作为案例的港口位于渤海的海滨,该港口与附近的城市圈距离较近,因此需要承担相对较大的运输责任。

该港口内部的航道总长度为19海里,港口的航道能够承载最高10万吨级的货轮。

该港口,航道区域的总体宽度为204m,航道的深度则为14.5m。

根据设计的要求,该航道的边坡为1:5。

港口航道的总体面积为8976000㎡。

该港口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的清淤处理,通过清淤处理才能够保证航道的正常使用。

港口清淤的范围为该港口的航道区域,目的在于保证该港口的正常使用。

根据该港口既往淤积情况的统计数据,能够发现该航道当中11㎞到22㎞区域淤积较为严重,回淤总量则为960万方。

211086506_温州港核心港区深水航道试挖槽段回淤规律分析

211086506_温州港核心港区深水航道试挖槽段回淤规律分析

1.厚齿轮 2、3.薄齿轮 4.垫片图4 斜齿轮调隙易学、易懂。

可以在讲授滚珠丝杠螺母副消除间隙的知识点后,给学生发布任务点,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考虑齿轮副传动时反向间隙的消除,采用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变学生为主角,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理解得更加深刻。

总之,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教”和“学”根据航道区域地质勘探资料,工程海域以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的淤泥为主,钻孔深度范围内揭露土层自上而下如下:(1)淤泥(Q4m):灰褐色,饱和,流塑,高压缩性,含少量有机质,偶见贝壳碎片,偶含少量团块状或薄层状粉土、粉细砂,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粘土。

本层土在钻孔揭露范围内分布连续,标贯击数<1,物理力学性质差,层厚6~8m。

本层土在钻孔zk14表层揭露0.90m 的细砂。

(2)淤泥(Q4m):青灰色,饱和,流塑,高压缩性,含少量有机质,偶见贝壳碎片,偶含少量团块状或薄层状粉土、粉细砂,局部相变为淤泥质黏土。

由于钻探深度有限,本层土在zk7~zk9、zk12、zk13号钻孔区域未能揭露,标贯击数1~2,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层顶深度7~7.6m,层顶标高-16.60~-22.30m,本次钻探揭露深度有限,未能穿透该层,揭露厚度3.00~8.40m。

2 试挖槽段施工试挖槽段于2021年3月10日正式施工,采用大型耙吸船“新海虎”轮采取分条、分层疏浚施工,2021年3月28日施工单位完成施工自检合格,3月29日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合格,达到试挖槽段设计要求,符合验收标准。

3 回淤观测试挖槽施工结束后,为分析试挖槽段回淤分析规律,对试挖槽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水深测量,测量主要包含定期测量与台风后测量,2021年3月进行了工后测量,2021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测量,2021年8月台风“烟花”后进行了第三次测量,2021年10月台风“灿都”后进行了第四次测量,2021年12月进行了第五次测量,2022年6月进行了第六次测量,测量主要采用Sonic2024多波束系统、SWiFT SVP 声速剖面仪等仪器(具体见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浚后近 1 4 4 " 月 ( 2 0 1 0 — 0 9 — 2 5)槽 内水 深 有 所 淤 浅 ,相 比于挖 槽 完 工 时 槽 内淤 积 幅度 基 本 在
3 ~ 5 I T I ,平 均 回淤 厚 度 3 . 8 8 m, 回淤 量 6 5 . 2 万I T I 。
3 4 . 1 万I T I , 占挖槽 总疏浚 方 量 的 1 5 . 8 %。挖槽 外 东
SUN Pi n g —f e n g . CHEN En—c i
( 1 . C C C C T h i r d H a r b o r C o n s u l t a n t s C o . , L t d .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3 2 , C h i n a ;
Ke y wo r ds : We n z h o u p o r t ; c h a n n e l ; t r i a l e x c a v a t i o n ; s i l t a t i o n
温州 港 大 小 门岛 港 区3 O 万 吨 级 航道 是 规 划 大 小 门岛 港 区的 重要 配 套 工 程 ,地 处 浙 江省 东 南 沿 海 洞 头 洋海 域 ,拟 建 航道 总 长4 9 . 4 k m,大 门岛至 外 海 航 段 走 向为 3 1 4 。 ~1 3 4 。 ,大 、小 门岛 间航 段 走 向2 9 7 。 ~1 1 7 。 ,主航 槽设 计 底宽 3 5 2 I T I ,设 计 底 高程 一 2 0 . 7 i n ,疏 浚浅 段长 3 3 . 3 k m,最 大挖 深可 达 8 I T I ,需 疏 浚方 量 近 1 亿i n 3 ( I 图1 )。 由于航 槽 开 挖 深 度 深 、开 挖 里程 长 、疏 浚 方 量 大 ,航 槽 开 挖
t r i a l e x c a v a t i o n i n t h e 3 0 0 0 0 0 DW T c h a n n e l o f Da x i a o me n i s l a n d h a r b o r , We n z h o u p o r t , we o b t a i n t h e d e po s i t i o n r a t e a n d a nn u a l s i l t a t i o n v o l ume ,a s we l l a s t he i n lu f e n c e d e g r e e o n c ha nn e l s i ha t i o n b y t y ph o o n a n d c o l d s p e l l , wh i c h ma y s e r v e a s r e f e r e nc e or f r e l a t e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de s i g n a nd r e s e a r c h.
水深 较浚 后7 d 明显加深 ( 增} J U 4 . 5 7 i n ),相 对于试
挖槽完工 时槽 内淤积 幅度基本 在 1  ̄ 4 I n ,回淤 方量为
化 ,稍 有 淤 浅 , 回淤 量较 挖 槽 完 工 时 基 本 保 持 在 3 4 ~ 3 5 万m ,挖 槽平 均淤 厚维 持在 2 m 左右。
超过7 m,且呈现槽 内两侧淤积幅度 大于挖槽 中部 、
大可 达 6 . 6 m,而寒 潮 对 回淤 的 影 响微 弱 ,正 常天
气 条件 下 ( 非 台风 影 响 期 )挖槽 内平 均 水 深 基本 稳定 在 1 8 . 0 m 左 右 。 由于本次 试挖 槽相 对较 短且 窄 深 ,适 宜泥 沙 聚集 ,一 定程度 上增加 了槽 内回淤泥
至浚后 近2 1 个月 ( 2 0 1 1 — 0 4 — 2 3),槽 内水深 又略有
淤强度小 ,相应航 槽维持 水深应 在 1 8 . 0 m以上 。
2 . 2 淤 强分 布及 回淤 量
图4 为试挖 槽 完成后 不 同 时期挖 槽及 其 附近 水
域 冲 淤 变 化 图 。可 知 ,试 挖 槽 成 完 工 后 的 近 2 1 个
月 来 ,挖槽 普遍 淤积 。 浚 后7 d( 2 0 0 9 — 0 8 — 1 2)受 台风 “ 莫 拉克 ” 影 响 ,槽 内回淤 明显 ,淤积 幅度 大都在 5 ~7 m,局部
挖槽 长 1 2 0 0I n( 分南 、北 各6 0 01 T I 两 段 ),底 宽取 1 4 0 i n ,设 计 泥 面 高程 为 一 2 0 i n ,挖槽 起 迄 断 面纵
向边坡 取 1 : 5 0 ,挖 槽 横 向边坡 北段 为 1 : 5 ,南 段 为 1 : 3 I 2 ] 。试 挖槽 水域 自然 水 深在 1 2 . 0~1 2 . 2 i n 。该 区
提供 参考。
关 键 词 :温 州 港 ;航 道 ;试挖 槽 ;回 淤 中 图 分 类 号 :U 6 1 7 . 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4 9 7 2 ( 2 0 1 3 ) 0 5 — 0 1 0 0 — 0 6
A na l y s i s o f s i l t a t i o n o n t r i a l e x c a v a t i o n i n 3 0 0 0 0 0 D W T c ha n ne l o f Da xi a o me n i s l a nd h a r b o r , W e nz ho u po r t
日期
图3 挖 槽 平 均 水 深 变 化
沙在 波浪作 用下再 悬浮 随水流输 移 的难度 ,使得 挖 槽 回淤后 的稳定水 深相 对偏 浅 。若 今后 3 O 万 吨级航 道 大面积 开挖成槽 ,航 槽水 流平顺 ,且 随着进 出港 船 舶 的扰 动 ,航 槽 实际 回淤 强度将 较 现有试 挖槽 回
孙平锋 ,陈恩 慈
( 1 冲 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 2 0 0 0 3 2 ; 2 . 温 州海湾水运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 司,浙江 温 州 3 2 5 0 1 1 )
摘 要 :回 淤 往往 是航 道 开 挖 后 关 注的 重 点 。通 过 对 温 州 港 大 小 门 岛港 区3 0 万吨 级 航 道 试 挖 槽 后 历 次 水 下 断 面地 形 监 测 资 料 的 对 比分 析 ,得 到航 槽 开 挖 后 不 同 时期 的 回 淤规 律 以及 寒 潮 、 台风 对 航 槽 回 淤 的 影 响 程 度 , 可 为相 关 工程 设 计 及 研 究
作者简 介 :孙平锋 ( 1 9 8 0 一 ),男,硕士 ,工程师 ,从 事港 口航 道设 计研 究工作 。

1 0 2・




2 0 1 3年
风影 响 ,槽 内回淤严 重 ,平 均水深骤 淤至 1 3 . 4 8 m, 平均淤厚达6 . 6 m;浚后 7 d( 2 0 0 9 — 0 8 — 1 2)至浚 后2 5 d( 2 0 0 9 — 0 8 — 3 0),随着槽 内 回淤 浮 泥 的密 实沉 积 及 水流 的运移 ,平均 水 深 由l 3 . 4 8 m逐 步 加
根 据试 挖 槽 后 历 次 水 下 地形 监 测 成 果 ,对 航 槽 开 挖 后 的 回淤强 度 、大 风 期 回淤 等进 行 了分 析 ,以 期 为今 后航 道设计 提供 依据 。
1 试挖 槽 及地 形监 测概 况 温 州 港 大 、小 门岛港 区3 O 万 吨级 航 道试 挖 槽 布 置 于航 道 开 挖 段 中部 ,南 距 虎 头 屿约 6 . 3 k m。
2 0 1 3 年 5月
水运 工程
Po r t& W a t e r wa y En gi ne e ing r
Ma y .2 01 3 No . 5 S e r i a lNo . 47 9
第 5期
总第 4 7 9期
温 州港 大 d  ̄ f - ] 岛港 区3 0 万 吨级 航 道 试 挖 槽 回淤 分 析
2 . We n z h o u H a i w a n Ma i r n e T r a n s p o  ̄P r o j e c t C o n s u l t a t i o n D e s i g n C o . , L t d . , We n z h o u 3 2 5 0 0 1 , C h i n a ) A bs t r a c t :S i l t i n g i s o te f n t h e f o c u s o f a t t e n t i o n f o r c h a n n e l d r e d g i n g . B y s u p e r p o s i n g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d e p t h o f
后 的 回淤 成 为 关 注 的重 点 。为 掌握 3 0 万 吨级 航 道
开 挖 后 回淤 强 度 、大风 期 骤 淤 等 问题 ,2 0 0 9 年 对 3 0 万 吨级 航 道 开 展 了试 挖 及 回淤 观 测 工 作 。本 文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0 — 1 8
深 至1 7 . 9 8 m,浮泥沉 积速 率也逐步 减小 。浚后2 5 d
( 2 0 0 9 — 0 8 — 3 0)至 浚后 近 1 a( 2 0 1 0 — 0 7 — 1 9)间 ,
无 台风影 响 ,虽经历 了几 次寒潮 ,但槽 内平均 水深
维 持在 1 7 . 8 3~1 8 . 0 5 m,变 幅仅 0 . 2 2 m,基本 不变 , 较挖槽 完 工时 淤积 幅度在 2 . 0 3~ 2 . 2 5 m。浚 后近 1 a 至浚 后 近 1 4 个月 ( 2 0 1 0 — 0 9 — 2 5),受 台风 外 围影 响 ,槽 内平 均水 深 减小 至 1 6 . 2 0 m,较浚 后 1 a 淤 浅 1 . 6 3 m,较 挖槽 完 工 时淤浅 3 . 8 8 m。而 浚后 近 1 4 个 月后 的7 个月 里 ( 2 0 1 0 — 0 9 — 2 5 —2 O l 1槽 内平 均水 深 由1 6 . 2 0 r n 略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