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为什么又发生在四川
权威详解汶川大地震

权威详解汶川大地震:烈度已经接近极限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6日电5月12日发生的八级汶川地震是一场巨大灾难。
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这次地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呢?地震是如何导致房屋倒塌的?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内,有的房屋没有损坏,有的房屋却完全坍塌呢?权威地震专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这些公众非常希望了解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此次地震最高烈度几乎达到极限“地震通常分为三大类,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活动期,陷落地震主要是由地球局部的坍塌引起的。
前两类震级小、破坏小,引起大破坏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
”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钱洪教授告诉记者,这次汶川地震正是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从而聚集了大量的引力,当聚集的引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强度的时候,岩石就突然破裂,引起震动,并且传到地面上来,导致地震。
”据介绍,地壳深处岩石发生破裂产生地震的地方就称为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头以垂直方向投影到地面上来的点则称为震中。
5月12日发生地震的震中差不多就位于汶川县的映秀镇。
“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非常重要的两个物理参数。
震级就是反映地震波的能量,也就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烈度反映地震对地面产生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大小。
”钱洪解释说,“随着地震离开震中区的距离不同,它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离震中区近,影响就大,离震中区远,影响就减轻。
所以,一个地震有一个震级,但是有不同的烈度。
”结合四川中北部地区地质构造,钱洪对汶川大地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是一次逆冲右旋型地震。
“本次地震是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显著特点是震源浅,大概是十公里左右,震级高达八级,烈度最高达到十一度。
这就造成有感范围大,东到上海,南到台湾。
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精)

四川省北川县县城内垮 塌的建筑物 四川省北川县县城周边 山体滑坡现场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一位 老人坐在垮塌房屋旁
北川中学生在武警 官兵帮助下救助被 压同学
四川北川县县城边受损严 重的公路上撤离
武警战士在四川 省北川县搜救被 困群众
四川眉山医务人员投入避 震救灾工作 成都区 县医院 将病人 转移至 空旷地 带
医护人员在抢救都江 堰市聚源镇中学学生
四川南充市的大 学生踊跃献血
南充市民在街头准备为 地震灾区伤员献血
新华网成都5月13日电 (记者侯大伟、黎大东、 丛峰)5月12日19时30分, 记者驱车赶到了都江堰市 的聚源中学。中学一栋六 层高的教学楼除了两边楼 梯间以外,已经全部垮塌, 由于地震时学生正在上课, 四层楼的24个班级的学生 大多被埋在废墟下面。
救援 人员 在都 江堰 聚源 中学 冒雨 进行 工作
5月13日,救援人员继续在四川都江堰市聚源 镇聚源中学冒雨进行救援工作,虽然地震造成 大量伤亡,但仍有迹象表明废墟中有幸存者。
被震裂的道路
汶川县情概况:
自然地理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 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 “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是大禹的故 乡。县城-威州镇,居县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 地,海拔1326米,距省会成都159公里,距州府 马尔康204公里。县境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 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
专家称汶川地震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2008年05月13日06:00 环球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7.8级地震。震级与32年前唐山大地震相同。 2006年7月28日,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中国老 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地震分会会长何永年 曾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30年后共同回顾唐山大地 震时。他当时在解释唐山大地震破坏性为什么如此 巨大时表示,“唐山大地震是7.8级,能量相当大, 地震是由于岩石圈的岩石突然破裂释放出的能量, 相当于400颗美国1945年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汶川地震相关背景

汶川大地震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时间和地点!地震参数: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14km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历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二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震成因: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类型: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震源深度: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海南、香港、澳门、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专家详析:汶川地震破坏性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
四川地区为什么是大地震多发的区域

四川地区为什么是大地震多发的区域在2008年的5.12地震和雅安地震之后,四川的九寨沟又发生了震级为7.0级的强烈地震,所幸此次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少的九寨沟,希望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不会很大。
此次地震的发生不仅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四川地区为什么是大地震多发的区域呢?四川省位于中国西部,西邻青藏高原,东为山地丘陵和平”和平原,省内有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因为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和碰撞造成的地壳隆起、变形并且抬升.原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所处的位置是一片海洋(古特提斯海,也叫古地中海),正是因为板块的挤压而形成的今天的这幅模样.地壳的挤压和碰撞使得地壳不稳定,形成了断裂带,这就是为何青藏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板块内部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小板块组成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均位于扬子准地台上,四川盆地也位于其上,四川盆地的地质较为坚硬,青藏高原的地质较为软一些,所以在地壳的挤压作用下,较软的物质覆盖在较硬的物质至上,并且随着地壳运动方向运动.当较软的物质碰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时,物质不能通过四川盆地,而是在其西部形成了高山,也使得川西地区的地壳也变的不稳定——裂隙产生了.地壳运动积累能量,当能量不能再积累时便会爆发,这就是地震产生的原因.地壳运动在川西积累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地壳的裂隙,这就使得地震四川频发.但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使得四川的冬天也比较温和.这就是地壳运动的好处.地震室内逃生办法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
同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因燃气管线破裂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
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

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应力释放过程中。
中国境内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就是四川。
很多人对于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感到好奇。
事实上,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理环境、构造特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等因素。
首先,四川位于中国地理大断裂带上,地震构造特征复杂。
中国地理大断裂带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地震带之一,与川滇地势陷坑构造相连。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位于这一地震带上,地壳裂隙纵横交错,脆弱易破裂,导致地震发生频率高。
加之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存在多个地震断层,活跃度较高,地震的频发也与此密切相关。
其次,四川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处于地壳运动的重要交汇点。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带,是青藏高原、滇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汇区域,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地震频繁。
四川地区正造中的大规模构造抬升改变了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应力分布,导致地震频繁发生。
此外,四川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地质应力积累。
四川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这是一个地质应力积累较大的区域。
两个板块的碰撞与摩擦使得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非常频繁。
特别是四川地区经常发生大规模地震,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此外,四川地区的地质环境也是导致地震多发的因素之一。
四川盆地地处山区交汇带,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明显。
地下水和地下岩浆活动导致地壳应力积累,从而导致地震频繁发生。
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四川地震频发。
这对于四川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前发现地震迹象,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减轻地震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影响。
总之,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理环境、构造特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复杂交织使得四川地区地震频繁发生。
然而,通过科学研究和预警系统的建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震,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为地震灾区人民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害成因及次生灾害初探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害成因及次生灾害初探宋洪伟;夏凡;刘继朝【摘要】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 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震区范围长240 km、宽30 km,等震线分布形态总体呈长椭圆形,长轴为北东向,震中烈度约为10°,深度为12~ 19 km,为浅源地震.震区涉及绵阳市北川、德阳、汶川、成都、都江堰、广元、重庆以及甘肃、云南、陕西、河南等地区.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大多数建筑物受损,在北川、汶川等多处地区出现次生灾害.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也称北川-映秀断裂带的活动有关.【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174-176)【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四川汶川【作者】宋洪伟;夏凡;刘继朝【作者单位】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等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最为危险。
它在短短几秒钟内突然降临,令人难有机会逃生。
除了生命的伤亡,它所造成的损害也要花上许多年才能恢复[1]。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能被人感觉到的地震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性的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而7级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十几次。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可见地震灾害确系中国地质灾害的“群害之首”[2-4]。
四川为什么这么多地震

四川为什么这么多地震?
近几年来,四川地区地震频发,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可分解为两点:
1.为什么四川地区会发生地震。
2.为什么近几年有几次大地震。
问题1,地震和断裂/断层是密不可分的。
四川西部的龙门山脉是由一个以断裂为主的断裂体系组成的,常称为为龙门山断裂带或龙门山构造带(图自:李忠权等.2008.龙门山汶川地震特征及构造运动学初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龙门山地区很少能见到完整无断裂岩块,说明其主要断裂带不是单一断层,而是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断裂组合成群出现(图自:林茂炳.2008.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在这个组合群里,任何一条断裂发生地震,都是可能的。
2
问题2,地震之间是否有触发性,这是一个研究话题。
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之间有什么关系,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性如何,地震地质学家接下来肯定会去研究的,我们在这里猜没意义。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研究这里的文章太多太多。
没想到的是,在短时期里,龙们山断裂复活了。
遗憾的是,纵有论文百篇,终无法预测这次地震。
2
四川地区本身坐落在西南地区地震带上。
同时上次的汶川大地震,使得断层结构发生剧烈变化,更加不稳定,所以更容易发生地震。
南北地震带主要案例

南北地震带主要案例南北地震带主要案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在中国,南北地震带是最为活跃的两个地震带,经常发生强烈的地震。
下面将介绍南北地震带中几个重要的地震案例。
一、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
该次地震造成了超过8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5亿元。
二、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天然灾害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
该次地震造成了24.5万人死亡、16.7万人受伤、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亿元。
三、芦山大地震芦山大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重要的强震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2013年4月20日,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
该次地震造成了196人死亡、11.5万人受伤、超过23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66亿元。
四、汕头大地震汕头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地震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1918年5月26日,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境内。
该次地震造成了近1万人死亡、数千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0万元。
五、渭南地震渭南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地震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1556年1月23日,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
该次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超过1000个村庄被毁,是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天然灾害之一。
六、唐山再次大地震唐山再次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自然灾害。
该事件发生在1976年8月10日凌晨4时19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
该次地震造成了超过2.4万人死亡、12.5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亿元。
七、汶川再次大地震汶川再次大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重要的强震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2013年4月20日,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震为什么又发生在四川导语20日早晨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截至4月21日0点40分,地震已致160人遇难,150余万人受灾。
在巨大的天灾背后,很多人疑问为什么这一次依然是四川受难?之前有一种说法是“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那么雅安这次的大地震为何还会发生?四川为何地震多发?找一张中国地图,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
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
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
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投图步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
这个来自经验的推论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已经抓到问题的实质了。
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
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
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要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
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
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
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
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汶川地震后,“四川数千年无大震”是谬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5.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就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
所以自然就有了“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这样的说法。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汶川地震把震源点上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至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
相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
200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认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
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 千米长)上。
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
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地震学家嵇少丞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
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应成为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这次的地震是汶川的余震吗?雅安芦山距离汶川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许多网友可能会问,这次雅安地震会否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所谓余震,是指跟随在主震后发生的一连串地震。
主震发生后,断层上的应力分布会产生改变,在应力再调整的过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余震。
余震与主震通常发生在同一个破裂带上,比主震的规模小。
余震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只能在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才算,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余震才是地震的常态。
据《自然》杂志2009年11月5日发表的文章表明,许多最近发生的地震都有可能是几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带,但其方向是从汶川向东北方向展开,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断裂的中段展布。
芦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上,因此有专家认为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而是龙门山断裂带上一次新的主震。
然而,有时主震造成的应力变化会不局限于主震所造成的破裂面上,这个现象称之为库仑应力转移。
汶川地震后,如前所述,不少专家就认为地震使得库仑应力向龙门山断裂带南部转移了。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就认为,本次地震与汶川地震有一定的关联。
到底雅安地震能否算作汶川地震余震,可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民间人士准确预测了这次地震?在今天地震新闻引发社会大量关注的同时,另一条新闻也刺激了网民的情绪:《国家地震局住房保障预算达监测支出四倍》。
网络上在一如既往地发难地震局“没用”的同时,也传出了“民间人士准确预测了这次雅安大地震”的消息。
这些人究竟是如何准确地预测到的呢所谓的民间“准确”预测仔细翻看这些人的微博可以发现,他们都认为地震和天气有关,地震发生的时候通常都是阴天,晴天不会发生地震。
他们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看云”(古代叫“观天象”),比如“天上突然出现了地震云,有种不祥的征兆,预计三至六天在重庆以南方向有地震出现。
”我们在以往的专题里曾多次强调“地震不可预测”,这是世界主流科学界的认知。
但为何总有一些民间高手“成功”预测到地震了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乐此不疲,不断预测;二是他们的预测大多非精确,时间、地点模糊化。
这和“说曹操曹操到”背后的原因类似:“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
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民间地震预测专家并不难,你可以尝试这样做: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在微博上发:“今天有大事发生。
”或者:“昨夜夜观天象,明日可能要地震”,要是没发生,就把昨天的删掉,第二天继续。
民间预测地震的不靠谱,还有一个原因。
下表是2000至2012年全球地震统计图,通过该表可以发现,全球5.0级以上的地震,2011年发生了2481次,平均每月207次。
数量如此多的地震,蒙对一两次,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
此次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采石、采煤和钻探等各种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地震,水库并不特殊首先理清一个概念,“地震”这种天灾只是一个结果,是地壳在内、外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它的概念说的很明确,地震的诱因是有内外两种力的。
三峡等水坝常受质疑的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蓄水产生的压力,会增加额外的地壳应力,水坝沿线的地震活动也会略有增加。
当然,这一点也不是中国独有,科学家早就发现建于1935年的胡佛水坝在建成10年间内,附近的地震活动是有增加趋势的。
除饱受指责的水坝外,能够诱发地震的人类活动还有很多。
包括采煤、采石、石油钻探和向地下注入废水。
而人类引发地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今年二月朝鲜核试验时造成的4.9级“非天然”地震。
但水库诱发小微地震和能远距离引发破坏性的大地震是两回事水库可以诱发地震,和能证明这些项目会引发大地震完全是两回事。
“大坝建成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是多少?大坝建成贮水后该活动率增加了多少?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就很难做出判断。
”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小组的地球物理学家罗斯斯坦因这样表达他的观点。
前文已经提到,很多种人类活动都能引发一定程度的地震,所以有关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其实很多。
科学家们也总结出了它的特点:第一是,水库地震的震中仅分布在水库及其周围,一般位于水库及其附近5km范围内, 震源深度大多在5km 内,少有超过10km。
第二是,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全球来看,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里氏 5 级,属于弱震或微震,数量占水库诱发地震总数的80%以上。
而5.0-5.9 级的中等强度地震10例,6.0-6.4级强度地震仅4例。
在中国,最大的水库地震1962年3月发生在广东省新丰江下游新丰江水库,这场地震虽然造成了不少人物损失,但震级也只有6.1级,震源深同样不足5公里。
而目前世界上已记录到的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也只有 6.4 级,于1967 年12 月发生在印度Koyna 水库附近。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的专业观点更明确,他曾这样描述水库与地震的关系:“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可以诱发一些极浅源的小震,但再大的水库也不能直接导致一个深源且特大震级的地震的形成。
大地震的发生与否,绝不像往骆驼背上加草那么简单。
”而综合这些因素看,不论是震级还是距离水坝距离,汶川地震和此次雅安地震要和数百公里外的三峡大坝联系上都过于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