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故事

合集下载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两岸同胞的往来。
人员往来增进了海峡两岸人民的 友谊和感情,推动了海峡两岸的
交往进程。
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 内容之一。
通过政治协商,海峡两岸就一些 涉及双方利益的问题进行沟通和
协商,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政治协商有助于维护海峡两岸的 和平稳定,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03 海峡两岸的交往成果
政治协商历史事件
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 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 识”,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汪辜会谈
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 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 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官 方接触的开始,对推动两岸关系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易 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文化交流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增进相互 了解和认同,促进两岸人民的
感情融合。
未来展望
和平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将更 加广阔。
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未来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
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特点
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 地缘性等特点,是两岸人民增进 了解、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必 要途径。
历史背景
1949年以后,由于政治原因, 两岸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对抗状 态,人员往来和交流受到限制 。
1987年开始,随着两岸关系的 缓和,人员往来逐渐增多,两 岸交流逐渐增多。
2008年以后,随着两岸关系的 进一步缓和,两岸交流更加频 繁,合作领域更加广泛。
经贸合作成功案例
两岸贸易合作
两岸贸易往来频繁,在农渔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例如, 台湾的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在大陆市场备受欢迎,而大陆的机电产品、纺织品等 也在台湾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课件(23张PPT)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课件(23张PPT)
A.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武力统一、派驻军队 B.和平武力并举统一、一国两制 C.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 A D
结合学过的知识, 再查阅资料,说 明台湾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的领土。

一、科技名著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A 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B 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C 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僵局的打破
A 汪辜会谈 B 八项主张
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汪辜会谈
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之二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邓小平会见来自祖国各地的台湾同胞代表
中国女排和中国台湾女排在赛前互赠纪念品
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登上长城
图片欣赏
台湾风光
阿里山云海
台湾国家音乐厅
日月潭浮桥
陈建年《乡愁》 罗大佑《乡愁四韵》
1、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关于台湾的小故事

关于台湾的小故事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宽带谐振天线
杨雅静;白育堃
【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
【年(卷),期】2024(43)5
【摘要】针对传统微带和介质谐振天线(DRA)带宽较窄和尺寸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谐振腔的宽带天线。

该天线人工表面等离子激元(SSPPs)波导由对称的H型单元结构组成,谐振腔由同轴探针馈电,利用波导单元偶模和奇模两种模式的色散特性,实现了天线带宽的显著增大。

该天线工作频段为8.8~12.4 GHz,相对带宽为33.9%。

在工作频带内,天线的辐射效率大于92%,最大增益达到了6.8 dBi。

此外,天线为低剖面结构,整体尺寸较小,结构简单,利于各种无线通信和传感系统的集成。

【总页数】4页(P98-100)
【作者】杨雅静;白育堃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12;TN822
【相关文献】
1.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谐振环的滤波特性分析
2.基于螺旋磁谐振单元的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色散特性研究
3.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宽带漏波天线
4.基于人工表
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毫米波高扫描率四波束漏波天线5.人工表面等离激元馈电的宽带低旁瓣全角度波束扫描天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海峡两岸的交往

13海峡两岸的交往
央视春节系列公益广告《回家篇》之《63年后的团圆》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回家之路---渊源 回家之路---阻碍 回家之路---破冰
回家之路---圆梦
读图明史 你还记得历史上海峡两岸 交往的情况吗?
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
三国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琉球)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 一首诗或一幅画等,来表达对 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
50年代中期
领导人
政策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改革开放以后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阅读课本66页,找一找在大陆方 面的政策不断变化的同时,台湾 方面作出怎样的回应?
1.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2.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走近台湾
台湾品牌
温家宝总理早在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 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时就说:“台湾是祖
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想 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去接触台湾 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 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 意去台湾。”
轻松闯关
1、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 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 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 部因素 C 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 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 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 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 属于外交问题 D 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3、海协会和海基会在九十年代初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 互利 ③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 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两岸民族融合发展的故事

两岸民族融合发展的故事

两岸民族融合发展的故事在海峡的这头和那头,两岸同胞就像失散多年的亲人,随着交流越来越多,发生了好多融合发展的有趣又感人的故事呢。

就说美食吧。

台湾的小吃在大陆那可是相当受欢迎。

蚵仔煎,外酥里嫩,带着大海的鲜味。

这蚵仔煎在很多大陆城市的美食街都能找到。

有个台湾朋友阿强,他就把蚵仔煎的手艺带到了厦门。

刚开始的时候,阿强还担心大陆朋友吃不惯呢。

结果啊,那摊位前常常排起长龙。

阿强一边煎着蚵仔煎,一边和顾客聊天,慢慢地,他和周围的居民都成了好朋友。

阿强还从当地渔民那里学到了一些挑选新鲜蚵仔的小窍门,他的蚵仔煎做得越来越地道,他也把自己在台湾的一些饮食习惯分享给周围的人,比如吃蚵仔煎的时候配上台湾特色的甜辣酱。

这小小的蚵仔煎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两岸的饮食文化。

还有在商业合作上的故事。

有个台湾的果农老张,种了很多凤梨。

以前啊,凤梨的销售渠道比较窄。

后来,他通过两岸的农业交流活动,认识了大陆的电商小李。

小李可是个销售达人,他看到老张的凤梨品质那么好,就想着把它们推广到大陆各地。

于是,小李帮老张在电商平台上开了店,还做了很多有趣的营销活动。

比如说,举办凤梨品尝大赛,邀请网友们分享自己吃凤梨的有趣照片。

结果,老张的凤梨一下子就火了,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

老张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还专门跑到大陆来感谢小李呢。

老张还把台湾的一些先进的水果种植技术分享给大陆的果农,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这些故事啊,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两岸民族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两岸同胞在生活、文化、商业等各个方面的交流融合,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吹得人心暖暖的,也让两岸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多数国家的承认。 ③香港、澳门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 供了范例。 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不利条件: ①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②外国反华势力的干
涉。
中学生:①拥护党和政府对台的政策, 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 ②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强健体 魄,为祖国富强而努力。
总结区分(区分知识易混淆点) 1)党坚持祖国大陆与台湾实现统一的前提 和基础是: 一个中国的原则 2)处理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或对台基本方 针是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 想是 : 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人民日报社》
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 的是什么事件?会面是在何时?取得 了什么重大的成果 ?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目前在祖国和平统一道路上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条 件是什么?对于不利条件,作为中学的我们应该如何 应对?

有利条件:
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②一国两制的方针,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
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被迫
割占台湾、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4月,南京解 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 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这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历史原因。
5)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标志: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6)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标志: 汪辜会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夏先基; ( 1)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 材料二: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 (2)成果:香港和澳门回归。 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 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统一。 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 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邓小平 (3)动力: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材料三:2005年4月至5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 (或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 瑜先后访问大陆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两岸大部分人民对连、 阻碍:“台独”势力和外来干涉。 宋大陆之行表示赞同、支持和理解。但以陈水扁为首的一部分人却 大肆诋毁连、宋,不断在岛内掀起“台独”逆流。——《新闻网》 前景: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历史活动后的心情? (2)材料二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 果?你认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阻碍台湾 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认为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

海峡两岸的故事

海峡两岸的故事

海峡两岸的故事 海峡两岸,指的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台湾海峡,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区。

自从1949年中国内战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分开以来,两岸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字故事和人物传记,以展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迁。

一、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故事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逐渐增加。

许多企业家和商人来自两岸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共赢。

例如,大陆台资企业成立的故事,这些企业在大陆设立工厂、开设分公司,从而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台湾企业通过对大陆市场的开拓,获得了更广阔的商机和利润。

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两岸经济交流的重要性和成果,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两岸文化交流的故事 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是加深两岸关系的重要纽带。

两岸艺术家、作家、学者通过展览、演出、交流会等活动来分享彼此的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例如,2018年在大陆举办的台湾原住民艺术展,展示了台湾原住民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这个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这些文化交流的故事,为两岸关系的增进互信和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的故事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增进两岸关系和促进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组织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为青年提供互访、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例如,2019年由两岸高校合作组织的青年创业者交流会,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

许多青年企业家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两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青年交流的故事,彰显了两岸青年对未来的共同追求和合作精神。

海峡两岸的故事不仅是两岸关系的见证,更是两岸民众之间友谊和互信的见证。

经济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青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故事,生动展示了海峡两岸的不同领域的合作成果和发展变迁。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两岸文化交流的历程
01
1949年前交流主要通过各种民间渠道进行,包
括学者、艺术家和商人的往来。
02
1949-1980年的文化交流
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两岸文化交流一度中断。然而,
随着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两岸文化交流逐渐恢复。
03
1980年后的文化交流
1980年代
开放探亲和“三通”协商
1990年代
政治谈判与“汪辜会谈”
2000年代
政党交流与“胡连会”
当前的两岸关系
政治关系
两岸政治关系取得重要 进展,建立了较为完善
的沟通机制。
经济关系
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形成了互补互利的格
局。
社会文化关系
两岸社会文化交流日益 频繁,增进了两岸民众
的了解和友谊。
两岸经济合作全方位推进,形 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格局。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
贸易往来
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形成互 补互利的经贸关系。
投资合作
两岸投资合作不断深化,相互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合作
两岸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
金融合作
两岸金融合作取得突破,实现 人民币与新台币直接兑换。
面临挑战
两岸关系仍面临诸多挑 战和难题,需要双方共
同努力解决。
02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 往
两岸经济合作的历程
01
02
03
04
1980s年代
两岸经济合作起步,以间接贸 易为主。
1990s年代
两岸经济合作深化,开始直接 贸易往来。
2000s年代
两岸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签署 多项经济合作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故事
1、一座位于香港的信件中转站竟是他的家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分隔两岸的民众看到了开放的希望,一些迁台老兵开始写信,开始寻找失联三十多年的亲人。

当时,由于两岸尚未通邮,老兵们为了表达对大陆亲人的思念,不得已辗转把信寄到了香港。

田圻畅从1983年开始在香港帮助两岸寻亲,4年的时间共有一万多封信经过他在两岸之间流转,他的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信件中转站。

那些收信人为田圻畅的信件,就是需要他传递的思念。

由于大陆幅员太大,当时的航空也不发达,所以每一封信的背后都将是数月的漫长等待。

30余载的背井离乡,或许意味着沧海桑田。

不幸中的万幸是,有些人找到了在大陆的亲人,一家人辗转在香港团圆。

而有的等待后的结果却是“查无此人”,永不抵达的家书或许就代表了永远的遗憾。

“不幸中的万幸”和“查无此人”交织汇聚成那个时代的缩影。

四年,一万多封信,一万多次的寻找,这只是经过田圻畅传递的信,在那个年代,这些数字想必只是冰山一角。

2、一群敲开了封锁之门的老兵的故事
两岸封锁之门是被一群老兵敲开的,他们的领头人叫何文德,可知道,
当时他这么做,是抱着必死的信念。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

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他站在台上,用嘶哑而高亢的声音高喊着:“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这一幕来自1987年3月。

同月,何文德任会长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成立。

为了不连累家人,何文德竟离了婚,还写下遗书。

何文德和几位老兵穿着胸前写着“想家”两个大字的衣服,到闹市、眷村、“荣民之家”一张张发送传单。

他们借传单回应:“如果说这是我们为中国历史上因真正分裂而使得千千万万离散的骨肉、隔绝的夫妻、破碎的家庭得有重新团聚之期所必须付出的某种代价,我心甘情愿承受这一切!”
这些老兵们游行、集会,高唱着《母亲你在何方》,终于敲碎了封锁的坚冰。

1988年1月14日,以何文德为团长的首个“台湾返乡探亲团”启程赴大陆。

探亲团手持“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返乡探亲团”的小旗子,旗子上印着两岸地图,一群白鸽正由台湾向西飞进大陆。

3、一生践行的承诺:让迁台老兵“落叶归根”
这则故事的主角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

1980年,在日思夜想母亲32年之后,台湾老兵高秉涵终于收到了一
封家书,而他却迟迟不敢打开。

没能见到母亲成为高秉涵此生最大遗憾。

在高秉涵的书房里,一直挂着母亲生前穿过的衣服,他说:“这是我的宝”。

思亲之苦、丧亲之痛,让高秉涵对与家人分离的台湾老兵的处境感同身受。

从1991年开始,高秉涵陆续将老乡的骨灰送回故乡。

“活着已做游子,死了拒做游魂。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这是当时流传在台湾老兵中的一句口号,也成了高秉涵后半生一直在践行的承诺。

后来又有越来越多不认识的人也闻讯前来找他帮忙,20多年来他已经送回约150个老兵的骨灰,让离乡的孤魂叶落归根。

高秉涵因此成为许多孤苦老兵的紧急联络人。

2016年的某一天凌晨,高秉涵被医院的电话叫醒,一位96岁的老兵处于弥留之际。

这位老人因罹患糖尿病截肢,没有子嗣,始终没能踏上故乡的土地。

“我对他说,老哥啊,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的骨灰送回家乡,让你叶落归根!”高秉涵回忆说,当时老先生止不住老泪纵横,没过多久就闭上了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