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产业化加工与冷链物流技术

合集下载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量与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量与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量与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的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与消费国,201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到3933.5万吨,同比增长3.8%,我国食用菌产业已超越油料,成为继蔬菜、粮食、水果、糖料之后的第五大农业种植业。

受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张,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生态工程建设的影响,国家有效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而食用菌产业本身具有不与其他种植业争夺土地、肥料等自然资源的属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有食用和药用功效的需求,原因在于食用菌产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同产量一样,我国食用菌产业产值总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食用菌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4%。

当前,食用菌加工企业正处于从对食用菌产品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升级过程之中,还有部分如菌类产品的药用开发的企业已向高新科技领域发展。

但是目前国内的食用菌生产依然还是以既有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农户零散种植的食用菌产品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销售价格较低,行业内企业产品也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

另外食用菌的生长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零散种植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温度、适度的季节性变化,无法做到全年生产,行业的供给量波动较大。

二、食用菌生产地区与产品分布由于上述的这些特点,广西、贵州、甘肃等省份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农脱贫增收的重要助推器。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最大的是河南省,2019年全年食用菌产值达到397.7亿元,产量约占全国的14%,以香菇、平菇、双孢蘑菇为主要栽培品种。

而云南、四川、福建等地则主要以当地特色菌种为主,如松茸、牛肝菌和块菌等。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仍然以三大菌种为主:香菇、黑木耳以及平菇,数据显示2019年三大菌种占到国内食用菌市场份额的64.16%。

2012年以来杏鲍菇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量开始增加,由于当时杏鲍菇价格较高,以各大高档饭店鲜菇消费为主。

食用菌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

食用菌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

食用菌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而其中,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是食用菌行业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食用菌加工技术
目前,关于食用菌的加工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调味加工
调味加工是制作切口菇、香菇等食用菌罐头、干菌制品、调味腌制品、罐头凉
菜和金针菇、树芝菇、茶树菇、沙姜等深加工品的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加工技术。

2. 鲜品加工
鲜品加工是将新鲜食用菌进行加工制作成为可长期保藏的食品,如鸡脚菇、茶
树菇、树芝菇、香菇、金针菇、平菇等。

3. 植物膜加工
植物膜加工是将食用菌经过脱水后,将它们放在生态植物膜上制成成品,符合
环保要求的产品。

目前植物膜技术正在不断研发,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

二、食用菌产品研发
现在,人们对高品质、高营养、有功能性的食用菌产品越来越有需求。

因此,
食用菌产品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食用菌保健品
食用菌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并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制作营养保健品或药品有着广
阔的发展前景。

如金针菇胶囊、茶树菇片、香菇干等保健品。

2. 食用菌饮品
利用食用菌制作成果汁、饮料、果酒、啤酒等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如茶树菇饮料、香菇果汁等。

3. 食用菌半成品
通过对食用菌的加工制作成各种半成品,如冷冻食品、方便菜,可供餐饮企业或消费者使用,如香菇三明治、金针菇汤圆。

总而言之,食用菌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是食用菌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食用菌产业高品质发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以下是对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总结汇报:
一、产业规模扩大:
2024年,食用菌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我国食用菌的年产量达到了 X 万吨,相比去年增长了 X%。

这主要得益于行业不断增加的投资和技术的进步。

二、品种丰富多样:
2024年,新品种的食用菌不断涌现。

在今年推出的新品种中,有X种是经过生物技术改良而成的,具有更好的产量和品质。

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种类的选择,提升了食用菌消费市场的活力。

三、产品质量提升:
2024年,食用菌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各个生产企业在加强质量管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大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这不仅提高了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四、绿色生产模式:
2024年,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推广了绿色生产模式。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有机种植、无公害种植、无土栽培等环保生产方式,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国际市场开拓:
2024年,我国食用菌产业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览会、举办海外推广活动等方式,我国食用菌产品逐渐
打开了更多的出口渠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时,也继续拓展进口市场,引进更多国外优质食用菌品种。

综上所述,2024年食用菌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加快我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我省从食用菌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任务。

坚持在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挥我省气候多样以及食用菌种质资源富集、产量高、品质优等资源环境优势,围绕提升野生食用菌品质、扩大栽培食用菌规模两大任务,加强基地建设,塑造“云菌”品牌,培育消费市场,延长产业链条,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将我省打造成全国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高原特色食用菌生产贸易中心和全国大宗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

力争到2022年,全省食用菌农业产值达400亿元、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达22万吨、农业产值达180亿元、综合产值达430亿元;栽培食用菌面积达30万亩(30亿棒)、产量达150万吨、农业产值达220亿元、综合产值达600亿元。

二、打造“两类”基地县。

按照野生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分类推进全省食用菌基地布局。

野生食用菌方面,重点围绕松茸、美味牛肝菌、松露、鸡油菌、干巴菌、鸡枞、青头菌、红菇、奶浆菌等9种野生食用菌打造一批保育及供应基地县(详见附件1)。

栽培食用菌方面,围绕木耳、香菇、平菇、姬松茸、羊肚菌、天麻等大宗栽培品种及金耳、白参、茯苓、大球盖菇、黑皮鸡枞、暗褐网柄牛肝菌等云南特色品种打造一批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县(详见附件2)。

每个基地县配套规模适度的分拣、冷库、烘干、包装等设施。

扶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规模化栽培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在每个基地县建设100亩以上或年用菌包100万棒以上的栽培示范基地。

在全省范围内培育或引进产值亿元以上食用菌企业20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或合作社50家,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企业6家。

三、建设野生食用菌仿生栽培示范基地。

利用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在野生食用菌基地县选择产量较大的适宜林地,集成珍稀食用菌林下仿生栽培技术体系,采取“种质资源封育”、“人工促繁”、“包山养菌”等方式开展管护育菌,建设野生食用菌仿生栽培示范基地,提高野生食用菌产量及质量。

2024年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独特的食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2024年,食用菌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展望食用菌行业的前景。

首先,2024年中国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的食用菌总产量达到了500万吨,较2024年增长了10%。

食用菌产业不仅在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种植,在城市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生产。

目前,中国的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其次,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饮食观念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食用菌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食用菌不仅可以当作主食或者副食,还可以制作成各种菜肴和加工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食用菌作为营养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为一种美容养颜的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

再次,食用菌行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2024年,不少企业开始研发和推出一些新品种的食用菌,如黑木耳、松茸、香菇等。

这些新品种除了丰富了市场供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对食用菌的兴趣。

同时,一些企业也在产品加工和包装方面下功夫,推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食用菌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利性的需求。

然而,食用菌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供需失衡问题比较严重。

尽管食用菌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供应过剩的情况。

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些地区的食用菌种植规模过大,导致市场上的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此外,一些食用菌企业也存在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使得消费者对于食用菌的信任度降低。

另外,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还受到一些环境污染的影响。

由于食用菌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所以土壤质量对于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会引起一些安全和品质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于食用菌的疑虑。

综上所述,2024年食用菌行业在市场需求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需失衡和环境污染的挑战。

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

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

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在食品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食用菌加工与利用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丰富产品种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加工与利用技术,并探讨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一、食用菌的鲜食加工技术1. 风干:食用菌通过风干,可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延长保鲜期,增强香味和口感。

风干后的食用菌通常用于制作干货食品或专业调料。

2. 腌制:腌制是一种经典的食物加工方式,通过在食用菌中添加盐、糖、酱油等调味料,可以增加食用菌的风味和口感,同时延长保鲜期。

3. 火腿腌制:将食用菌拌入盐、糖、香料等腌制料中,腌制一段时间后,用低温进行干燥,制成食用菌火腿。

食用菌火腿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味,常用于烹饪和配料。

二、食用菌的加工与烹饪技术1. 切片:将食用菌切成薄片,可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烹饪的速度和效果。

切片后的食用菌可以用于炒菜、炖汤等多种烹饪方式。

2. 炒制:将切好的食用菌放入炒锅中,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的调味料,炒制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炒制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烹饪方式,不仅可以保留食用菌的鲜美口感,还能增加口感的层次感。

3. 炖煮:将食用菌放入高压锅或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或高汤,炖煮一段时间,制成口感鲜美、汤汁浓郁的食用菌汤。

炖煮是一种将食用菌的营养充分释放出来的有效方式。

三、食用菌的深加工技术1. 菌菇粉:将食用菌烘干并研磨成粉末,制成食用菌粉。

食用菌粉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等食品的制作,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2. 菌菇罐头:将食用菌经过加工和灭菌处理后,装入罐头中,制成菌菇罐头。

菌菇罐头具有较长的保鲜期,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食用菌类产品的需求。

总结: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是食品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鲜食加工技术、加工与烹饪技术以及深加工技术,食用菌可以被加工成多种形式的食品,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市食用菌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全市栽培面积4937.6亩,总产量2万吨,总产值1.98亿元,分别增长323.2亩、0.5万吨和0.23亿元,为丰富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栽培品种上,以平菇、香菇、双孢蘑菇等品种为主,其中平菇、香菇栽培面积最大,占56.4%,其他品种还有杏鲍菇、羊肚菌、榆黄菇、秀珍菇等二十余个品种。

在生产方式上,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大中拱棚、工厂化生产和仿野生栽培为辅。

栽培模式以站立式、床架式、袋装墙式覆土栽培为主,菌菜间作、林菇间作为辅。

栽培方法主要有生料、发酵料和熟料袋栽三种。

在流通销售上,市生产鲜菇1.58万吨、干菇0.32万吨,区内销售1.17万吨,占58.5%;区外销售0.83万吨,占41.5%,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及周边市场。

二、发展形势分析(一)全国产业发展形势。

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065万吨,产值3200亿元,工厂化生产企业417家。

主要栽培种类70-80种,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产量居前六位,占总产量的80%,白灵菇、羊肚菌等小众品种成为市场新宠。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东部地区起步早、发展快、产能高,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产量偏低。

河南、福建、山东、黑龙江、河北、吉林、江苏、四川等8个省产量均超过200万吨,产能占全国的68%,形成了河南省西峡县、福建省古田县、黑龙江省东宁县等一批知名产地。

目前,食用菌生产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转变。

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等品种基本摆脱自然环境约束,向大城市周边聚集,产品无需预冷保鲜,可直接供应市场,物流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蘑菇的新鲜度、品质品相更好。

(二)我市产业发展形势。

优势方面,我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少,食用菌产品品质好,具有夏季生产优势,适宜于发展以人工栽培为主的品种;葡萄、苹果枝条、作物秸秆等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原料;对口协作为我市丰富菌种资源、提升栽培技术、加快人才培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14 农业与工业 (解析版)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14   农业与工业   (解析版)

类型14 农业与工业1.(2022·重庆·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华县有野生食用菌种类290多种,素有“野生菌王国”的美称,资源年蕴藏储量1万多吨,其中“南华松茸”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到2021年,南华县打造了8种野生食用菌保育基地和4种栽培食用菌基地以及松露野生菌食用菌仿生栽培示范基地。

随着市场的发展,一批菌类加工企业入驻南华,冷链速冻野生菌、盐渍野生菌和干片以及以野生食用菌和栽培食用菌为原料的松茸酱、蘑菇酱油、菌汤包、香菇脯、松露含片(药品)、保健品等出现,不断提升着野生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南华县发挥“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南华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98家电商企业及120家电子商务服务站的作用,组织直播带货,大力推进野生菌“山货”进城。

南华松茸等新鲜野生菌13小时可达上海、12小时可达深圳,野生菌出口遍及日韩、欧盟及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野生菌交易集散中心。

近年来,在野生菌上市的季节,吸引各地游客。

下图为南华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南华县有利于不同类型野生菌生长的原因。

(2)从市场角度分析南华县野生菌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请结合材料设计并画出南华县食用菌的产业链全景图。

(提示:从产业链的上游(种植)、中游(粗、深加工)、下游(销售平台))【答案】(1)纬度低,高温期长,降水持续时间长;地形复杂,山地海拔高,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森林种类丰富,为不同类型的野生食用菌提供了生存条件。

(2)南华县野生食用菌种类丰富、品质高、产量大;菌类加工产品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食用需要;产品宣传和销售的渠道多,力度大;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产品能快速抵达市场。

(3)【解析】本题以南华县野生菌产业及南华县地理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的产业化加工与冷链物流技术
食用菌是一种广泛食用的食品和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药食同源的认识不断加深,食用菌产业在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

食用菌的产业化加工是指将新鲜的食用菌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经过脱水、糖渍、盐渍、炖煮等处理,将其保存和制成各种形式的食品。

通过产业化加工,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提高其销售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食用菌的产业化加工可以使其保存更久。

新鲜的食用菌在采摘之后,由于含有较高的水分和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腐败变质。

而经过加工处理后,食用菌中的水分大大减少,利于保存和储存。

同时,在脱水的过程中,可以去除食用菌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其次,食用菌的产业化加工可以增加其销售的附加值。

通过加工处理,食用菌可以制成多种形式的产品,如食用菌脱水片、糖渍食用菌、盐渍食用菌、食用菌罐头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些加工产品不仅具有较长的保鲜期,也更加方便消费者的使用和携带。

同时,加工产品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和品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空间。

然而,食用菌的产业化加工离不开冷链物流技术的支持。

冷链物流技术可以确保食用菌在整个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和保鲜效果。

首先,在加工过程中,冷链系统可以控制脱水、糖渍、盐渍等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食用菌加工的品质和卫生标准。

其次,在运输过程中,冷链物流可以控制运输车辆和仓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食用菌在运输中腐败变质。

通过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可以保持食用菌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期待。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产业化加工和冷链物流技术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产业化加工,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提高销售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而冷链物流技术可以确保食用菌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保鲜效果。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药食同源的追求不断加深,食用菌产业有望继续以更高的速度和质量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和美味的食品和药材。

继续从食用菌产业化加工的创新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两个方面详细探讨。

首先,在食用菌产业化加工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多样化和工艺创新上。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对食用菌的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多。

传统的食用菌产业化加工主要是以干燥、腌制等方式进行,限制了食用菌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食品工艺的创新,越来越多的新型食用菌加工技术被开发和应用。

例如,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将食用菌应用于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中。

他们利用食用菌的鲜味和营养成分,制作成酱油、醋、味精等多种调味品,丰富了产品的味型,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将食用菌加工成粉末、浓缩汁等形式,
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便携性和利用率。

另外,食用菌产业化加工也注重工艺的创新。

例如,在脱水工艺中,传统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用自然风或蒸汽对食用菌进行脱水,这样容易使得食用菌中的一些营养成分被破坏。

但是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采用低温真空脱水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低温下将食用菌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通过保持食用菌冷冻状态保持其新鲜度,有效地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损失。

其次,冷链物流技术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冷链物流是指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通过采用冷冻、冷藏等技术手段,确保食品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冷链物流技术可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保鲜度。

食用菌的保鲜依赖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食用菌腐败和质量下降。

通过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产品的整个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食用菌的新鲜度和食品安全。

其次,冷链物流技术可以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受损失。

在食用菌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导致食用菌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通过冷链物流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食用菌中各种含有营养成分的稳定性,确保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完整性。

此外,冷链物流技术也可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食用菌产品以新鲜的状态抵达终端消费者手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盈利空间。

总体而言,食用菌产业化加工和冷链物流技术是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在食用菌产品的产业化加工方面,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改进,可以制作出更多样、更营养、更方便的食用菌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而在食用菌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完整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食用菌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的健康饮食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