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666 混凝土施工培训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 适用的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
• 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 轻骨料混凝土系指干表观密 度≤1 950kg / m3的混凝土,常用的轻骨料有陶粒、自燃煤矸石、火山渣等。
• 特殊混凝土系指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如膨胀、耐酸、耐碱、耐油、 耐热、耐磨、防辐射等。
底板)、墙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带。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第三章、基本规定
• 3.1 施工管理 • 3.1.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 3.1.2 施工项目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应满足混凝土结构施工管理的需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 3.3 施工质量与安全 • 3.3.1 各工序的施工,应在前一道工序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 • 3.3.2 应及时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其质量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当设计文件对施工有专门、具体或特殊要求时,应同时执行设计文件。但 应注意,设计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应低于本规范和规 范GB50204的规 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1.0.1 为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证工程质 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 土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
• 1.0.3 本规范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当设计文件对施工有 专门要求时,尚应按设计文件执行。
• 1.0.4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概述
➢立 项 背 景 和 编 制 过 程
– 1992 年前,为“施工及验收规范”既有施工又有验收。 – 2000 年提出“验评分离、强化验收”,改为“验收规范
概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立 项 背 景 和 编 制 过 程
《砼结构工程设计规范》GB 50010
《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砼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4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 组成了我国混凝土国家标准的基本框架 。与其他标准配合,形成比较完整的混 凝土结构标准体系。
概述
➢立 项 背 景 和 编 制 过 程
•当设计文件对施工有专门、具体或特殊要求时,应同时执行设计 文件。但应注意,设计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应低于本规范和 规 范GB50204的规定。
1总则
➢0 节 4 条
• 1.0.1 为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 政策,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不 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
• 1.0.3 本规范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当 设计文件对施工有专门要求时,尚应按设计文件执行。
• 1.0.4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总则
➢0 节 4 条
式混凝土结构。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规范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通用标准,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在控制施工质量的同时,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要求。
本规范积极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10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制备与运输,现浇结构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冬期、高温与雨期施工,环境保护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送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邮箱:concode@),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榆构有限公司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沛丰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华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西卡中国集团广州市裕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袁振隆程志军王玉岭王沧州王晓锋王章夫朱万旭朱广祥李小阳李东彬李宏伟李景芳肖绪文吴月华何晓阳冷发光张元勃张同波林晓辉赵挺生赵勇姜波耿树江郭正兴郭景强龚剑蒋勤俭赖宜政路来军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叶可明杨嗣信胡德均钟波艾永祥赵玉章张良杰汪道金张琨陈浩高俊岳白生翔韩素芳徐有邻李晨光尤天直郑文忠冯健魏建东丛小密杨思忠1.0.1为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培训宣贯

与安全
15
三、基本规定 1.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优秀 • 习惯 • 成 长
12. 检验批、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 1 检验批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专 业工长等进行验收。 施工管理 2 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 人等进行验收。 3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应由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组织设计单 施工技术 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等 进行验收。
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2、按照建质[2009]87号文件,对于模板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范围内容: 1 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2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 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22个: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 筋、有粘结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预拌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成型钢筋、 施工缝、后浇带、龄期、初凝时间、终凝时间、600°C.d、坍落度扩展度值、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
解析:1、删除了对质量问题描述的术语,如缺陷、严重缺陷等; 2、增加了对质量保证描述的术语,如龄期、初凝时间、坍落度扩展值等。 3、增加了计算中所涉及的相应符号, 如:作用和作用效应符号、材料性能计算指标、几何参数、
施工技术
质量检查或进行测试,并应作出详细记录,同时宜留存图像资料。 其质量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666-20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编 和研究成果
制 借鉴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多项专题研究
过 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9
概述
立 项 背
《砼结构工程设计规范》GB 50010 《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景 《砼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4
和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3.3.4 使用的材料、产品和设备,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的规 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9
3基本规定
3节21条
施工管理 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
与安全
3.3.5 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场时,应对其 规格、型号、外观和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 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的有关规定进行 检验。
3.3.6 材料进场后,应按种类、规格、批次分 开贮存与堆放,并应标识明晰。贮存与堆放 条件不应影响材料品质。
3.3.7 施工单位应制订检测和试验计划,并应 经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监理(建 设)单位应根据检测和试验计划制定见证计 划。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9
立 项 背 景 和 编 制 过 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9
概述
◦ 1992 年前,为“施工及验收规范”既有施工又有验收。 ◦ 2000 年提出“验评分离、强化验收”,改为“验收规范”,
去掉了“施工要求”,由施工企业自行编制企业标准解决。 ◦ 2019 年恢复为“施工”+“验收”模式,比较符合我国目前
3.1.4 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资料真实、有效、完整和齐 全。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190页文档资料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B50204— 2019
2019 年,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列入 制订计划,2019 年 1 月编制组成立,2019 年 7 月 规 范 送 审 稿 通 过 审 查,2019 年 8 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正式发布,自 2019年 8 月 1 日起实施。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9 的全面 修订工作已于 2019 年 6月启动。规范报批前,两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多次 协调,规范侧重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控制,强调质量检查; 规 范 GB50204 修订后章节仍与 2019 年版相同,但进一步强化验收要求, GB50666 和 GB50204 两本规范既密切相关、互相配合,又在功能上有区 分。
3.3.4 使用的材料、产品和设备,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9
3基本规定
➢ 3节21条
施工管理 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
与安全
3.3.5 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场时,应对其 规格、型号、外观和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 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的有关规定进行检 验。
4.1.2 对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各种工况 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
制作与安装 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
拆除与维护 4.1.3 模板及支架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 质量检查 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且
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9
3.1.5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制订具体的施工方案,并应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 实施。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解读

☞《施工规范》的创新性(1)编制过程中开展了标准与专利的专题研究,可作为处理工程建设标准的专利问题提供借鉴;五个专题研究:1)模板侧压力2)施工阶段风荷载3)模板工程试设计4)预应力锚具的传力性能5)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2)系统地提出了模板及支架设计方法的构造措施;(3)提出了预应力结构工程耐久性相关的施工规定,有利于促进我国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4)系统提出了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施工操作要求;(5)首次提出高温、雨期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6)反映国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提出了装配式结构施工验算的技术规定。
☞《施工规范》内容简介本《施工规范》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制备与运输、现浇结构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环境保护等11章及6个附录。
本《施工规范》章节设置基本上沿袭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构架,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混凝土制备、运输及现场施工是本《施工规范》的重点内容,包括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多项技术内容。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面规范了测温方法,温度控制参数更加具体。
☞相关规范几个变化点(1)几个新术语1)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引自《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水胶比W/B(原称水灰比W/C)—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引自《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3)混凝土保护层——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引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混凝土“运输”和“输送”运输—混凝土生产后送至现场过程(一般由商品混凝土厂家完成)输送—将运输后的混凝土送至浇筑部位的过程5)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区别混凝土“浇筑”包含了浇筑和振捣,它是一个过程混凝土“振捣”—它是指操作的一个工序6)混凝土养护《原规范》称“自然养护”—指在自然状态(如浇水或覆盖)下进行的养护过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PPT课件

• 适用的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
• 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 轻骨料混凝土系指干表观密 度≤1 950kg / m3的混凝土,常用的轻骨料有陶粒、自燃煤矸石、火山渣等。
• 特殊混凝土系指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如膨胀、耐酸、耐碱、耐油、 耐热、耐磨、防辐射等。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规范与专项标准和设计的关系
•本规范属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通用标准。当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相关专 用标准规定与规范的规定相抵触时,应以规范的规定为准。此处的“相抵 触”,系指对相同对象或技术指标,有关标准的要求较规范更为宽松的情 况,不包括有关标准中的规定更为严格、具体的情况。
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 3.3 施工质量与安全 • 3.3.1 各工序的施工,应在前一道工序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 • 3.3.2 应及时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其质量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 轻骨料混凝土和特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制、运 输、泵送、振捣等有其 特殊性,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 轻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施工的其他分项工程( 如模板、钢筋、预应力 等) ,仍应按规范的规定执行。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第二章、术语
• 2.0.1 混凝土结构 •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可分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2.0.2 现浇混凝土结构 • 在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现浇结构。 • 2.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式结构。 • 2.0.4 混凝土工作性 • 在一定施工条件下,便于施工操作且能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混凝土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润 管砂浆:
8.3 混凝土浇筑
现浇工程施工记录
工程名称 拌制单位 混凝土组分 水 水泥 砂 石 子 施工单位 开盘鉴定编号
掺合料
外加剂
配合比编号
试验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 浇筑部位 施工缝留设情况 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本时间段浇筑混凝土数量(m3) 1 2 3 4 实测坍落度 (mm) 浇筑时间 有无交接班 交班时间 延续时数(h) 5 6 日 时 7 8 交班签字 9 输送方式
• 8.1.3 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且不应高于35℃。 • 8.1.4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 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 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 • 注:8.1.4条为强条。
• 绝大多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配合比是没 有什么余地可放宽的。据试验,对于C30混 凝土,每方填加四至五升水后即可以降低 一个强度等级。而对于高强度等级比如C50 及以上强度的混凝土,水灰比的变化对于 强度等级的影响则更大。 • 所以对于商混,加水的真正作用就在于可 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有效的 促进梁板混凝土开裂。 • 对于到场时其工作性能不符合事先约定的 混凝土,应由搅拌站负责处理。项目部有 必要督促搅拌站出具相关的处理方案并以
混凝土浇筑申请单
• 8.1.2 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送料单,核对混 凝土配合比,确认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查 混凝土运输时间,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必 要时还应测定混凝土扩展度,在确认无误 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 施工前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签订供应合同时,宜对水泥、 砂石、外加剂等原料的稳定性做出约定;同时对混凝土 坍落度、初凝时间、混凝土罐车在路上的运输时间等作 出要求。 • 混凝土搅拌站有责任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白天或夜 天)、运输道路的距离、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品种、外加 剂品种等)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情况来适当地调整 原配合比,和发车频率,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能 够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 • 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卸料前应采用快 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 对搅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初、终凝时间, 有必要在每次浇筑前做出要求。 • 对到场的混凝土,试验员负责对坍落度实行抽测,检查 是否符合要求。
• 某工程斜屋面浇筑情况
外地某工程斜屋面浇筑情况
•8.3.5 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 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先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 •2 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高 区部分。 •8.3.6 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应符合表 8.3.6的规定;当不能满足表8.3.6的要求时,应加设串筒、 溜管、溜槽等装置。
8.3.8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 设计强度等级时,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 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 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 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2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 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 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 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 3 宜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 凝土。
• 8.2.4 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选择与支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 2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 于125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 • 3 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 • 4 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 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支架应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 对设置位置的结构进行验算; • 5 垂直向上输送混凝土时,地面水平输送泵管的直管和弯管 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输送高度的0.2倍,且不宜小于 15m; • 6 输送泵管倾斜或垂直向下输送混凝土,且高差大于20m时, 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下端设置直管或弯管,直管或弯管总的折 算长度不宜小于高差的1.5倍; • 7 垂直输送高度大于100m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口处的输送
• 8.3.11
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可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d; • 2 当留设后浇带时,后浇带封闭时间不得少于14d; • 3 超长整体基础中调节沉降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时间应 通过监测确定,差异沉降应趋于稳定后再封闭后浇带; • 4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8.1 一般规定
•8.1.1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的工作
1 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
• 技术复核主要针对浇筑部位以及预埋构件的尺寸、标高、 位臵等内容,具体主要是检查并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 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臵,其偏差值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并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 合情况,并应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 模和不漏浆。 • 隐检是针对将被下一工序覆盖而无法时候检查的内容,包 括钢筋工程、钢构工程、预埋件等。
• 8.3.4 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宜连续进行,从运输到输送入 模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8.3.4-1的规定,且不应超过表8.3.4-2的限 值规定。掺早强型减水外加剂、早强剂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 凝土,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
• 表8.3.4-1 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min) 条件 不掺外加剂 气温 ≤ 25℃ 90 > 25℃ 60
• 抹面处理是避免裸露表面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在现 场对于“初凝前”和“终凝前”的时间要求要正确把握。对于 易产生裂缝的部位或情况,抹面次数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 现场找平时不能洒水;初凝后尽量使用机械提浆,终凝前后再 用机械进行抹面;有特殊要求的地坪还要增加机械打磨、收光 的程序,此前的抹面的密度、频次须足够,施工人员须随时掌 握板面的情况。 • 适当的抹面时机和足够的遍数是避免现浇楼板开裂的重要措施。 • 通过改进施工方法,不但可以一定程度提前混凝土终凝时间, 而且能最大程度杜绝塑性收缩裂缝的初期发生。
掺外加剂
•
150
120
表8.3.4-2 运输、输送入模及其间歇总的时间限值(min) 条件 不掺外加剂 掺外加剂 气温 ≤ 25℃ 180 240 > 25℃ 150 210
• 表中的时间限是针对每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毕而言的。所以 对于表1中的时间,只要减去每一车混凝土的极限输送时 间即可作为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加以控制。 • 混凝土搅拌站有责任根据运输时间(白天或夜天)、运输道 路的距离、等情况来适当地调整发车频率,而项目部也必 须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从而确 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 实际操作时,间歇时间应该分部在运输、输送各单项中。 对于运输过程耗时较长的混凝土,或者在现场等待输送时 间较长的混凝土,应该加强坍落度或延展度检查。 •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及 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
上表引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 • •
8.3.12 8.3.13 8.3.14 8.3.15
型钢混凝土结构浇筑 钢管混凝土结构浇筑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清水混凝土结构浇筑
• 8.3.16 规ຫໍສະໝຸດ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
• 1 用多台输送泵接输送泵管浇筑时,输送泵 管布料点间距不宜大于10m,并宜由远而近 浇筑; • 2 用汽车布料杆输送浇筑时,应根据布料杆 工作半径确定布料点数量,各布料点浇筑 速度应保持均衡; • 3 宜先浇筑深坑部分再浇筑大面积基础部分; • 4 宜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法,也可采用全面 分层、分块分层浇筑方法,层与层之间混
• 8.3.10 施工缝或后浇带处浇 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结合 面应清除浮浆、疏松石子、软 弱混凝土层,并应清理干净; • 2 结合面处应采用洒水方法进 行充分湿润,并不得有积水; • 3 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 度不应小于1.2MPa; • 4 柱、墙水平施工缝水泥砂浆 接浆层厚度不应大于30mm, 接浆层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 液同成份; • 5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性 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要求时,后浇带强度等级宜比 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并宜采 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进行浇
对于以上情况的分隔浇筑,一般情况下应在一侧混凝土 初凝前完成另一侧混凝土的覆盖。
8.3.9
泵送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根据结构形状及尺寸、混凝土供应、混凝 土浇筑设备、场地内外条件等划分每台输送泵 浇筑区域及浇筑顺序; 2 采用输送管浇筑混凝土时,宜由远而近浇筑; 采用多根输送管同时浇筑时,其浇筑速度宜保 持一致; 4 混凝土泵送浇筑应保持连续;当混凝土供应 不及时,应采取间歇泵送方式;
隐蔽工程验收会签单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 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 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
3 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 使操作人员知晓施工方案以及技术措施的相关要 求,即怎么干、干成什么样。 • 为了实现痕迹管理,需要形成 技术交底记录
4 施工单位应填报浇筑申请单,并 经监理单位签认
• 完成上述技术管理工作后,填报混凝土浇筑申请 单,明确混凝土浇筑相关事宜,取得监理签认。
8 现浇结构工程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一般规定 混凝土输送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施工缝与后浇带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质量检查 混凝土缺陷修整
• 现浇结构工程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混凝 土输送、浇筑、振捣、养护、施工缝与后 浇带、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质量检查 和混凝土缺陷修整等。 •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凸显对大体积混凝土裂 缝控制、混凝土缺陷修整两项内容的重视, 《规范》将其分别单独列为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