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1 . 疗 效评定 3
来 , 间虽 有争 议 , 一 直 沿用 至 今 , 其 但 已成 为分 泌
性 中耳 炎最有 效 的手术 方法 之一 ,其治 疗效 果 已
被 肯定【 ” 。
治愈 : 中耳 通气 管 脱 落 , 力恢 复 正 常 , 后 听 鼓
作 者 简介 : 张 珂 (9 8 )男 , 16 一 , 主治 医 师 。
1 6例 l0耳 , 0 l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组 患者 4例 发生 中耳感 染 ,经取 出 中耳 通
气 管 , 菌消 炎 , 膜 穿 孔 自动 愈合 ; 遗 留 鼓 抗 鼓 2例 膜 穿孔 , 经鼓 膜修 补术 后 , 膜愈合 。无论是 中耳 鼓 感 染 或鼓膜 穿孔 , 只要 不是 反复 置管 , 鼓膜 愈合 后 与正 常鼓膜 比较 未见 明显 异常 。
与 儿童相 比 ,成年 人患分 泌性 中耳 炎 的病 因 有 所不 同 ,儿童 患者 以咽鼓 膜机 械 阻塞和 腺样 体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修 回 日期 :0 2 0 — 7 2 1— 7 1 2 1— 8 1
分 泌 性 中耳 炎患 者 进 行 鼓 膜 置 管并 长 期 随 访 。 果 : 人 分 泌 性 中 耳炎 行 鼓 膜 置 管 术后 , 通 气管 自然 脱 落 . 结 成 让 最
短 在 耳 内保 留 3个 月 , 长保 留 2 个 月 。 愈 3 最 1 治 3耳 ; 效 6 有 6耳 , 复 置管 保 持 l~ 5年 应 用 听力 ; 效 1 耳 . 反 01 无 1 反 复 置 管 多 次 , 化 为粘 连性 中耳 炎 , 力 达 不 到 应 用水 平 。 论 : 转 听 结 鼓膜 置管 术 是 治疗 成 人分 泌 性 中 耳 炎 的有 效

中耳炎置管术后护理

中耳炎置管术后护理

中耳炎置管术后护理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耳炎置管术后的护理体会及效果观察。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

两组患儿均行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针对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予以科学化的术后护理干预。

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科学化的术后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且各项指标较优,故具有显著的临床运用价值。

标签:慢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护理儿童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人群,若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则可导致耳内积液久存机化,进而造成粘连性中耳炎和鼓室硬化等相关疾病,导致患者难以痊愈[1]。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对其中45例患儿予以科学化的术后护理,均取得确切疗效。

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42例,女48例;患儿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23±1.62)岁;患儿病程6~21个月,平均病程(18.31±5.41)个月。

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

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行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具体方案如下:患儿均行全麻,于鼓膜前下方行纵向切口,导出鼓室内渗出积液后采用地塞米松片和蛋白酶冲洗鼓室腔内粘稠液体,置入硅橡胶中耳通气管(直径为1.14mm)。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附38耳报告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附38耳报告
严格手术指征 。美 国儿 科学 会 、家 庭 医学会 、美 国耳 鼻咽
3 慢性分 泌性 中耳炎 来 自 3 患者 ,3 8耳 0例 8耳均 表现 为鼓膜 呈棕 黄色或淡黄 色 ,活动 受限 ,鼓 室导 抗 图为 B型
曲线 ,音又试验 及纯 音听 阈测试 结果 为传 导性 耳聋 ,均符
合 分泌性 中耳炎 诊断标准 口 。其 中男 l 2 8例 3耳 ,女 l 2例
钟 。术 后 4 日复 查 ,3 5 8耳 通 气 管 均 无 脱 落 。 随 访 悉 半 年 ,9例 1 2耳 失访 ,2 例 2 1 6耳 可 随 访 ,其 中 2 4 耳 通 气 管 可 自行 脱 落 , 鼓 膜 愈 合 良好 , 气 导 听 阅
3 8耳通气管均 无脱 落 ;1耳通 气 管阻 塞 ,用 4 碳 酸氢 钠 %
明亮 、清 晰 ,可使术者 准确地 于鼓 膜 切 口,确保 把 带尾线
1 引 言
哑铃通气 管中间部分 卡在鼓 膜切缘 上 ,使 哑铃 通气 管一端
位于鼓膜 内而带尾线 的另一 端位 于鼓膜 外面 ,这是手 术关 键 ,决定 治疗 分泌 中耳 炎 的效果 。耳 内镜 下置 管术手 术操
分泌性 中耳炎是 以传 导性聋 及鼓 室积 液为 :3 8耳 均 1次 置 羔
管 成 功 ,手 术 所 需 时 间 为 6—1 分 钟 ,平 均 8 分 0
3 8耳均 1 次置管成功 ,手术 时 间为 6—1 0分钟 ,平 均 8分钟 。术 后患 者均 自觉 听 力 明显提 高 。术 后 4 5日复查 ,
溶液滴耳 ,每 日3次 ,2日后进 行 外 耳道 冲洗 并在 耳 内镜 直视 下抽 吸 ,结果 恢 复通 畅 。随 访半 年 ,9例 1 2耳 失访 , 2 1例 2 6耳可随访 ,其 中 2 4耳 通气 管可 自行脱 落 ,鼓膜 愈

鼓膜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鼓膜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鼓膜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陈丙辉;陈楚亮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5(021)006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鼓膜置管手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将132例(156耳)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60例(71耳)采用传统治疗,观察组72例(85耳)于耳内镜直视下行鼓膜置管手术. 观察2组治疗效果、纯音听力测试气导平均值、鼓室导抗图结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气导平均阈值低于对照组,A型图比例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鼓膜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理想.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陈丙辉;陈楚亮
【作者单位】广东潮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潮州 521000;广东潮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潮州 5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相关文献】
1.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J], 王丽妍;李慧军;姚宪义
2.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J], 魏琳琦
3.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J], 李丹丹;宋伟
4.鼓膜置管术联合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中长期疗效观察[J], 陈子涵
5.鼓膜置管、曲安奈德局部灌注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金玮;陈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鼓膜置管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鼓膜置管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鼓膜置管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①鼓膜置管术后护理。

(1)观察患者的情况: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口吃、流脓、渗血的情况,观察其置管内部的液体,如果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2)控制突发病变的发生:观察患者的情况,做好护理,如发现突
发病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3)保持置管的干净:仔细清洁置管,维持其干净并定期更换置管,防止细菌感染。

(4)支持鼓膜置管术:在鼓膜置管术期间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如提
供营养、缓解疼痛、舒缓精神情绪、消除焦虑等,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5)维护患者置管的活动:要处理好患者的置管,避免外界影响和
变形。

(6)及时做好护理记录:要及时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体征、
护理措施及护士的实施情况等,为患者的护理提供准确数据。

(7)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地做好护理:对患者和家属要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地做好护理,如洗涤患者的手、置管和头部等,以防止细菌感染。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05-26T08:29:28.59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5期作者:杜婷婷[导读]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杜婷婷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 110032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为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样本数量为88例,然后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44例与常规组44例,分组完成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待患者接受治疗后,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统计评估,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

在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的过程中主要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

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来说,应采取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及耳闷塞感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及鼓膜置管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及抗生素药物等进行治疗,但临床治疗效果较为一般,所以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骨膜置管术进行治疗[1]。

为了分析这种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8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鼓膜穿刺术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但其操作需要术者精准的技巧和严谨的操作流程,同时也需要护士精心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的达成。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1. 患者治疗解释:在进行鼓膜穿刺术之前,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其操作的目的、手术过程、可能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增强患者的信心。

2. 术前试验: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试验,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和心电图等。

如果有需要,还应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检查。

3. 镇静剂的应用:如果患者有紧张或恐惧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应用镇静剂,但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

4. 术前麻醉:术前应为患者进行局部表面麻醉,使用0.5%利多卡因或2%利多卡因的滴眼剂,在鼓膜上滴几滴。

应让患者闭眼,静止约5分钟,以确保麻醉药物充分渗透。

5. 外耳道清洁:术前应用温盐水或2%硼酸水清洗患者的外耳道,将外耳道内的耳垢清理干净,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细菌感染。

二、手术操作1. 操作准确:护士在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时,应一定要保证操作准确,根据医生的指示要求配合完成手术。

同时,应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感染等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

2. 保持患者的稳定:手术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患者的突然晃动或者其他干扰因素,可能影响到手术的进行。

3. 处理鼓膜穿刺后的耳漏: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处理鼓膜穿刺后产生的口漏,用海绵或者吸尘器将耳内溢出的液体吸出,防止鼓室内残留液体引起感染。

4. 远离感染源: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密切卫生防护,切勿接触环境中的脏物,以减少感染风险。

三、术后护理1. 观察患者的情况:手术后护士应紧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鼓膜的愈合情况和患者的症状表现,遇到异常情况则及时报告医生。

2. 应用抗生素:术后护理需要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3. 饮食保健: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以及过冷、过热、过硬、过咸等食物,以避免引起拖延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充血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等耳部并发症的发生。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

谢谢观赏
二、围手术期护理
•1 、术前准备及护理 • 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加强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解释 手术的必要性及宣讲有关本病的常识,置管方法、预期效果、耐心听取 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由于患儿听力障碍、理 解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应充分应用非语言交流技巧,如目光接触面部表 情,摇头、点头,用写字板询问等方式与病人沟通、交流。完善各种检 查,如纯音听力检测,声导抗、鼻咽部内窥镜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 鼻炎)等。术前一天患耳备皮,如患儿为长发,则辫成小辫;外耳道口有 耳毛者剪除,并用术后护理 •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耳道棉球有无血性分泌物。术后3d进流食或 半流食。置管后观察:①中耳通气管位置是否歪斜,可轻压翘头、扶正、 尾线朝向鼓膜中央区;②通气管置于鼓膜上,可见液体至管腔流出,稀薄 者自然排出,粘稠者置管次日,用三通吸引管接负压,吸引器抽吸。③ 置管7d内每3d观察通气管位置及通畅与否,必要时抽吸积液。以后1个 月内,每周观察1次,3~6个月每月观察1次,若有堵管现象,以吸引器 疏通并抽吸积液;
二、护理体会
•2 、术后护理 • ④通气置管时间不宜过短,一般为6~12月,如不能自动排出,可 到医院取出。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方法,但可出现脱管、堵 管、鼓膜穿孔不愈合、通气管落入中耳腔等并发症。因此,正确掌握手 术适应症尤其重要。对病程3个月以上者应及时行鼓膜切开置管术,以保 持鼓室引流及气压平衡,改善听力。术后呋麻液滴鼻,每天3次;抗生素 药液滴耳,并按压耳屏以利药液流入中耳腔。本组病例中术后有2耳发生 通气管自动脱出,5耳鼓膜穿孔不愈合,堵管11耳,经进一步治疗均治愈。
护理业务学习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 护理
护理业务学习
参加人员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15T11:09:54.5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7期供稿作者:夏青青[导读] 预防和及时治疗,勤作吞咽和咀嚼动作促使咽鼓管开放以利中耳的通气与引流。

夏青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830091)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295-0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称渗出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儿童高于成人。

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使治疗和护理颇为棘手,我科自2009-2010年进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术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100耳),年龄6-50岁。

在基础麻醉和局部麻醉下进行鼓膜置管术,患者取平卧头侧位,将患耳向上朝向操作者,在显微镜下前象限切开鼓膜,作放射切口,吸进鼓室内液体置入通气管(如有腺样体肥大者,一并刮除)。

二、护理体会
(1)术前准备及护理
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前做好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反映加强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收手术的并要性及宣讲有关本病的常识,置管方法,耐心听取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由于患者听力障碍,理解能力有限,就需要护理人员应充分应用非语言交流技巧,如用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示、摇头、点头、用写字板询问等方式与病人沟通、交流。

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如听力检查、鼻咽部内窥镜检查,术前一天患耳备皮,患者有长发的则编成小辫,外耳道口有耳毛者剪除,并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

(2)术后置管的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耳道棉球有无血性分泌物。

术后3天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置管后观察。

1、细致的术后护理非常重要,中耳通气管位置是否歪斜,可轻压翘头、扶正、尾线朝向鼓室中央区。

2、通气管位于鼓膜上,可见液体至管腔流出稀薄者或自然排出,粘稠者置管次日用三通吸引管接负压,吸引器抽吸,保持外耳道清洁,禁止外耳道进水或滴药。

3、置管7天内每3天观察通气管位置及通畅与否,必要时抽吸积液。

以后每一个月内,每周观察1次,3-6个月每月观察1次,若有堵管现象,以吸引口疏通并抽吸积液。

4、通气管置管时间不宜过短,一般为1-3个月,如不能自动排出,可到医院行内窥镜下取出。

但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的方法,但可以出现脱管、堵管、鼓膜穿孔不愈合、通气管落入中耳腔等并发症。

因此,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尤其重要。

对病程3个月以上者应及时行鼓膜切开置管术,以保持鼓室引流及气压平衡,改善听力状况。

术后1%麻黄素滴鼻。

每日3次抗生素药液滴耳并按压耳屏以利药液流入中耳腔。

三、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病情较重。

一般治疗不能使耳咽管复通,随时间延长,中耳的液体将被粘膜吸收变稠形成粘连性中耳炎,严重影响听力。

鼓膜置管就是在鼓膜切开一个小孔吸出中耳粘膜,将一个“T”型胶管推入鼓室另一端耳道。

用此通气管代咽鼓管向中耳通气,使中耳气压平衡,听力改善。

而现在的观点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并非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条件,感染因素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另外免疫因素、季节因素、吸烟因素、群体因素、家庭遗传因素、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等。

以上因素也部分与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联系。

临床上表现为耳闷、耳鸣、听力下降。

耳部检查示鼓室内陷或呈毛玻璃状,积液较多时常与鼓膜表面内陷隐约可见液体平面。

如发丝、稍呈凹面、与地面平行。

且随患者的头部位置而变动,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治疗上在改善咽鼓管功能的同时针对治疗和护理。

鼓膜置管术主要是解除咽鼓管口机械阻塞、压迫是细菌无法生长繁殖,促使病变恢复通气使鼓室通气,促进交流危险性小,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实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效果显著。

四、出院指导
1、家属监督患儿勿剧烈运动,防止脱管,避免进有刺激性食物(可导致咽部粘膜轻微肿胀,影响咽鼓管功能,不利于中耳炎的康复)。

2、防止水进入患者(尤其是小儿)引起感染,因水易呛入鼻腔、鼻咽,进一步损害咽鼓管功能,加重病情,并注意擦鼻方法。

3、防止鼻涕进入咽鼓管,要提高机体免疫力。

4、预防和及时治疗,勤作吞咽和咀嚼动作促使咽鼓管开放以利中耳的通气与引流。

5、继续病因治疗,促进咽鼓管功能愈合,配合医生,定期到医院随访和复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