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易卜生和女权主义-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

女性地位与解放
女性地位
该剧揭示了当时挪威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所面临的家庭和社会压力 。娜拉在剧中代表着当时的女性,她虽然拥有着独立的个性,但在社会压力下 仍然被迫扮演着“玩偶”的角色。
解放
该剧探讨了女性如何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解放出来,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娜 拉最终决定离开家庭,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这代表了当时女性对解放的追求 。
海尔茂是一个自私、虚伪的人,他对娜拉的热情并不理解,并对她进行严格控制。
娜拉的好朋友林丹太太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她帮助娜拉处理家务和照顾孩子。
冲突的发展
娜拉的好朋友林丹太太的丈夫柯 洛克斯泰是一个无赖,他威胁要 揭露娜拉的债务,并以此敲诈海
尔茂。
海尔茂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和地 位,决定与柯洛克斯泰妥协,让 娜拉承担债务并遭受社会谴责。
娜拉感到被欺骗和背叛,她试图 向海尔茂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处境
,但海尔茂不听。
高潮与结局
01
02
03
04
娜拉意识到自己无法再继续忍 受丈夫的控制和虚伪,她决定 离开家庭并独自承担债务。

在离开家庭前,娜拉给海尔茂 留下了一封信,向他揭示了自 己离开的原因和内心的痛苦。
海尔茂在收到信后感到震惊和 悔恨,他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
06
作品影响与评价
对当时社会的冲击
1 2
挑战传统家庭观念
该作品通过讲述娜拉的形象,挑战了当时社会对 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和地位的观念。
揭示社会道德问题
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道德问题,如虚伪 、不公等,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反思。
3
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娜拉的反抗和出走,成为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标志 性事件,激励了无数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是一部极其卓越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教育剧,也是女权主义的宣言书。

它通过娜拉从蒙味无知到清醒的思想发展历程,通过一对夫妇恬静和谐到尖锐对立的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婚姻问题、妇女地位、法律、宗教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探讨;撕下了男权社会家庭关系中温情脉脉的玫瑰色彩纱幕,暴露了建立在大男子主义而不是建立在平等的爱情基础上的夫妻关系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

而其中娜拉的出走标志着夫妻关系中的新的道德准则的产生,她的形象也成为很多学者争相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我来谈谈我个人对娜拉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娜拉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缝里漏出去了”。

按海尔茂的话说,娜拉的父亲是个“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的人,实际上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娜拉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娜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以及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有时“累得不得了”,但她“心里很痛快”。

所以,娜拉不仅有着不厌工作、乐观知足、热爱生活的性格,而且有一种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这些都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联系的,她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对阮克医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谊之手,表示深切的同情。

从戏剧开始,娜拉给观众的印象是个美丽、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家庭主妇。

她帮助学友林丹太太摆脱困境;给脚夫加倍的工钱;圣诞节不忘给女佣买衣料;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不惜忍辱负重,去向人借钱,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些都使观众和读者立即感到娜拉是个善良而坚强的头脑清醒、渴望独立自由、愿为真理而奋斗的高尚女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显示出易卜生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

《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

《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

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一、作者介绍《玩偶之家》是部具有历史价值的名剧,是在1879年出版的一部现代主义的作品,指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一些问题,让资产主义的家庭在创作时展现出来。

《玩偶之家》的作者是一位能与莫里哀与莎士比亚在戏剧的历史上相媲美的一位伟人,亨利·易卜生(1828-1906),作为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戏剧大师,被挪威的人民所崇拜着,在戏剧的国际文坛上,可是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称。

《玩偶之家》在现今还在不断的被演示着,在对女性觉醒的问题上要着它特有的艺术方法表示出来,从女性的角度用细腻的手法向人们展现出那个时代女性特有的内心层次的变化,塑造了一个一步步变的有时代精神和自立能力的女性的形象,这也是它之所以在戏剧上的地位屹立不倒的原因。

二、《玩偶之家》中的女性主义解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洲女性在社会上并没有什么地位,无法向男性一样有独立地位,有一定的权利,女性处于比较低等的地位。

男人自认为女性需要依附着他们才能生存,把女性等同与弱势群体,这是作者所处的能够年代特有的环境。

所以,易卜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让剧本中传统女性代表的娜拉一点点的改变,变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女性。

在1960年的时代中,女性解放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正在崛起,引领着女性走向女性独立的社会。

下文是我们具体的对《玩偶之家》中女性主义进行的分析。

(一)女性的玩偶地位在易卜生的作品中,娜拉最初是以玩偶的形象出现在其中。

在婚姻中并没有主导地位,对丈夫言听计从的。

在她的世界里,她只是父亲支配生活的玩偶,并没有独立的思想与自我思考能力,没有什么权利,有的只有较好的物质基础。

她如同一般的家庭妇女一样,并没有什么较高的情操与美好的理想,以家庭为生活重心。

娜拉如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就算是在跟丈夫生活了多年后还是会偶尔撒撒娇。

她偶尔的成熟也就表现与对丈夫的取悦上,在打扮上吸引着丈夫的眼球,但她的幼稚行为在家庭中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如小孩般在家中嬉戏打闹。

从玩偶之家看女性主义 (1)

从玩偶之家看女性主义 (1)

从《玩偶之家》看女性主义【摘要】:从理论上讲“女性主义”就是强调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是对女性的一种价值肯定。

而“女性主义”的议题历来也是被人们普遍关注的。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出版于1879年,是一部揭露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现实主义剧作。

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提出了女性精神觉醒问题,并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娜拉在男权社会中的“玩偶”地位和她的丈夫海尔茂的伪善,展现给人们一幅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真实图景。

作品的女性精神觉醒主要是体现在女主人公娜拉身上,她从深爱、顺从、依赖丈夫到看清了丈夫的虚伪、自私、卑劣、渺小,最后她冲出了这个把她当做“玩偶”的家庭。

以行动宣告了一位女性同剥夺了做人的自由权的家庭的彻底决裂,表达了一位女性人格的转型和个性的最终觉醒《玩偶之家》的创作稍早于第一次女性主义高潮,却及时深刻的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女性主义”观点。

“娜拉”女性自我意识的树立和内在精神的独立充分体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不管是对西方还是中国的女性意识开启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社会地位婚姻家庭精神解放前言就如同St.Thomas Aquinas所言Woman is an “imperfect man”。

这种说法反映出过去甚至到现在都仍存在着性别歧视,这是难以抹灭的观念。

因此“女性主义”的议题历来就被人们普遍关注。

那么何谓“女性主义”呢?“女性主义”一词原意指“妇女解放”,19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在英文当中,以后逐渐流传开来。

这一概念因年代、文化、流派的不同,其所指称的涵义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未达成普遍的、可接受的定义。

但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从理论上看,女性主义就是一种强调两性平等,对女性进行价值肯定的观念、学说或方法论原则。

对于女性主义思想,挪威著名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在他的剧作《玩偶之家》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玩偶之家》于1879年出版,是易卜生创作中期中较早的一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是一部揭露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现实主义剧作,是易卜生“社会问题”的代表作品之一。

经典话剧剧本-《玩偶之家》

经典话剧剧本-《玩偶之家》

[标签:标题]篇一:浅析玩偶之家浅析《玩偶之家》摘要:《玩偶之家》是易卜生一部著名的社会问题剧,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它引起了当时的社会大众对妇女自由这一人性权利的关注,这对男权至上的社会思想观念无疑是巨大的撼动,这也促进了当时社会女性的觉醒进程。

剧中娜拉的女性形象揭示着人性权利的解放,向往自由的主题,同时也在批判着以海尔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内心的丑恶和虚伪。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超越性的,所以也不难理解《玩偶之家》演出后为何在当时会引起巨大地社会性争论。

可正是作品的超越性给《玩偶之家》附上了更深的含义,隐含的政治性问题更是增加了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但是这也正印证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是具有反作用的哲学性命题,换言之,《玩偶之家》作为一部优秀的剧作品,是带有哲学性思考的。

关键词:玩偶觉醒爱情观性疾病《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所创作的名剧之一,此部剧作品是社会问题剧的典型代表。

所谓“社会问题剧”是指丹麦评论家勃兰克斯所提出的“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社会问题剧作品中的人物不具有单独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剧作家通过这些符号和问题来表达主题和战斗性。

《玩偶之家》贯彻了这一特点,通过鲜明的人物性格、行为来具体抒发主题的目的。

海尔茂、娜拉都是易卜生塑造的这类典型,易卜生也正是通过对两人的动作、语言的描述,从而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这使得作品更加有品味性,能够使读者自觉地去思考、领悟作品所传达出的意义,使其能够有一个较为深刻持久的印象,甚至是影响读者现实生活的行为,二十世纪的欧洲、中国都是受其影响较大且突出的地区,可见其影响力。

《玩偶之家》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剧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应归功于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主题思想贯穿于整部剧作品当中,任何读者想要真正去了解作品,这都是不可回避的而且需要认真感悟地。

《玩偶之家》主题深刻性表现在其具体三大主题上,即本篇文字需讨论的三大方面。

易卜生《玩偶之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易卜生《玩偶之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玩偶之家》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挪威]易卜生类型:戏剧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879年。

论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

论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

论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社会在51岁的易卜生眼中已被打上一抹窥不见希望的灰暗底色,不论是国家政治还是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渗透在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挪威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与无止无休的逐利投机让易卜生对长期以来规范统治着人们生活的政治制度、宗教道德无法信任。

体制与意识形态间无法调和妥协的矛盾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易卜生敏锐的察觉它们却囿于时代局限无法改变什么。

这时的易卜生需要寻找一个精神出路,所以在他的笔下,一个名叫娜拉的女子,勇敢决绝地挣断身上的提线,义无反顾地从家中出走,逃离那个虚妄不实的玩偶世界。

标签:玩偶;资产阶级;沟通;女性解放;反叛精神doi:10.19311/ki.1672-3198.2017.20.070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社会在51岁的易卜生眼中已被打上一抹窥不见希望的灰暗底色,不论是国家政治还是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渗透在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挪威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与无止无休的逐利投机让易卜生对长期以来规范统治著人们生活的政治制度、宗教道德无法信任。

体制与意识形态间无法调和妥协的矛盾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易卜生敏锐的察觉它们却囿于时代局限无法改变什么。

这时的易卜生需要寻找一个精神出路,所以在他的笔下,一个名叫娜拉的女子,勇敢决绝地挣断身上的提线,义无反顾地从家中出走,逃离那个虚妄不实的玩偶世界。

在一个被圣诞节日气息所笼罩的夜里,与丈夫海尔茂共同生活了八年的娜拉围上坎肩,提起手提包,毅然决然地踏出家门,再不回头。

娜拉与海尔茂是夫妻,几年前海尔茂的事业未稳,成日里劳心劳神的拼命工作,积劳成疾以致病倒,情况堪忧,妻子娜拉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在海尔茂不知情的状况下向柯洛克斯泰筹借了一笔一千二百块的巨大款子,并且为了不给病重的父亲平添烦恼,娜拉自己做主伪造了父亲签名的字据,救回丈夫的性命。

为了这笔不可向他人言说的巨大欠款,娜拉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独自扛下还债的事务,没有丈夫的支持,没有朋友的接济,这个勇敢的女人一力承担下了如此令人难以想象的重担。

《玩偶之家》易卜生和女权主义

《玩偶之家》易卜生和女权主义
易卜生的作品对现代女权运动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其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上,还体现在其创 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上,为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汇报人:
富。
易卜生如何通过作品反映女权问题
易卜生通过《玩偶之家》 中的女主角娜拉的形象, 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 的束缚和压迫。
易卜生在剧中通过男性 角色的塑造,批判了当 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 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易卜生通过娜拉的觉醒和 反抗,表达了对女性自由 和平等的渴望,以及对女 性独立自主的肯定。
易卜生在剧中通过家庭和 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揭示 了当时社会对女权的忽视 和压迫,呼吁人们关注女 性权益。
易卜生对女性地位的看法
易卜生认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应享有平等地位
易卜生通过《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和无奈
易卜生认为女性应该拥有自主选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易卜生在作品中呼吁社会关注女性权益,提高女性地位
《玩偶之家》对女权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
《玩偶之家》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证据。
《玩偶之家》对后世女权运动的意义
女权主义思想的觉醒:《玩偶之家》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唤醒了女 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玩偶之家》引发了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推动了女权运动的 发展和壮大。
成为女权运动的象征:《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成为女权主义者的象征,鼓舞着女 性追求平等和自由。
格。
易卜生的创作背景 受到了欧洲文艺复 兴和启蒙运动的影 响,同时他也受到 了挪威民族运动的 影响,这些因素都 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
18世纪:理性时代,女权主义思想萌芽 19世纪:女性开始争取选举权等权利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达到高潮,要求平等权利和消除性别歧视 21世纪:女权主义理念深入人心,倡导性别平等和反对性骚扰等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偶之家》:易卜生和女权主义
在19世纪后期,许多妇女寻求独立和更大的自由选择她们的生活。

在英国,亨利克?易卜生的几部戏剧都是由自由剧院运动的私人资助的女权主义实验项目的一部分。

亨利克?易卜生于1879年12月4日发表了一篇关于《玩偶之家》的三幕剧。

该剧对19世纪的婚姻规范持批判态度。

这是一种女性权利的表达,当女主角诺拉拒绝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婚姻和“玩偶之家”的生
活时,她决定离开托伐?海尔茂,宣称她必须“让自己和她周围的一切都有意义”。

她走出去,砰的一声关上了门,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造了现代欧洲戏剧的新时代。

他以其独特而敏锐的思想抨击政治、道德、法律、宗教和其他不合理的制度,揭露了挪威(乃至西方)社会中围绕性别关系的法律、社会和心理上的虚伪,并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

他以尖锐的言辞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在世界文学中创造了不朽的戏剧,因此,他被认为是“最杰出、最吸引人”的戏剧大师。

(Plekhanov,Georgii Valentlnovich, 1908)
一、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的目的是解决性别不平等,关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

在对这些社会和政治关系进行批判的同时,许多女权主义也侧重于促进妇女权益。

在女权主义中探讨的主题包括歧视、刻板
成见和男权社会等。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被分为三个浪潮,每一次浪潮都涉及女权主义问题的不同方面。

第一次浪潮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妇女选举权运动,促使妇女拥有投票权。

第二次浪潮与上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有关。

第二次浪潮为女性争取法律和社会平等。

第三次浪潮是对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失败的延续和反映。

从《玩偶之家》的主题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它与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相对应,易卜生拥护女性在社会上的平等,并鼓励女性为解放而反抗。

二、女性的玩偶地位
在易卜生生活的年代,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男性认为是较弱的群体,并需要男性的保护,很少有权利参与到社会体系中。

因此,易卜生创造了诺拉这一形象,她从顺从到反抗,这一女性形象预示了上世纪60年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快速发展,具有先驱价值。

尽管诺拉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但她没有自主意识,她只是一个完全由她父亲控制的玩偶。

在与丈夫海尔茂生活了八年之后,她一直在遵循他的安排,在没有丈夫允许的情况下,她不敢做任何事情,她也不敢做任何她丈夫不允许她做的事情。

事实上,她就像一个在家庭中天真和善良的大孩子,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她没有任何野心,她所关心的只是把自己打扮漂亮来取悦她的丈夫或者和孩子们一起玩,而不做家务。

她从不打算找一份
工作,对生孩子和服从丈夫的生活感到满意,这反映了着男人优于女人的思想。

诺拉甚至害怕她的丈夫发现她偷吃了马卡龙,因为海尔茂不允许她吃这些东西。

当诺拉想要从海尔茂那里得到一些钱时,海尔茂指责她。

相反,诺拉节省了一笔钱,以尽快偿还债务。

她为孩子和丈夫买了很多东西,让家里有圣诞气氛,哄海尔茂高兴,自己却什么都没买,并试图通过私下里做一些活来赚钱。

海尔茂没有给她钱,因为如果女性有钱,她们就会独立。

男人是家庭的主人,甚至是社会的主人,所以只有男人才能有钱,所以他仍然可以一直是家庭的主人。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允许诺拉有任何独立和她自己的想法,并把诺拉当作他的玩偶,服从于他。

诺拉是一个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没有自主意识的女性代表。

他们与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女性很难与男人真诚地交流,自己的生活处于孤独的状态。

(向小蕊,2014)如果诺拉想要获得精神自由,她必须摆脱这个玩偶之家。

三、结语
经历了一场悲剧的婚姻,诺拉在最后感慨,“无论如何,我应该努力做一个人。

”在此,诺拉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

诺拉在最后的一段话就像“女性解放”的宣言,她最后关上大门,对世界女性解放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国。

鲁迅写了一篇题为《诺拉离开后发生的事情》的文章,以及《诺拉的回答》反映了中国文化运动的影响。

它促进了人们对旧传统和精神
奴役的反抗。

(王忠祥,1995)这部戏剧对于促进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易卜生试图通过诺拉在《玩偶之家》的形象来表明女权运动的崛起,促进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和发展,并帮助女性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社会地位。

男人和女人在婚姻生活中都应是互相平等真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