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酶的专一性

合集下载

酶特性检验实验报告(3篇)

酶特性检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的催化作用特性,包括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温度和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作用。

通过对酶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掌握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酶提取液(如唾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底物溶液(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脂肪溶液等)- pH缓冲液(不同pH值的缓冲液)- 温度控制装置(恒温水浴)- pH计- 显微镜- 试管、试管架、滴管、移液器等2. 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激活剂(如金属离子)- 抑制剂(如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三、实验方法1. 酶的专一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不同底物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相同底物,将酶提取液与无机催化剂(如FeCl3)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4.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pH值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5.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提取液和底物溶液中分别加入激活剂和抑制剂。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的专一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特定底物存在下表现出催化作用,而在其他底物上无催化作用,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催化底物反应时,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无机催化剂,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力达到最大值,超过此温度,酶活力逐渐降低。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引言:酶是生物体内一类极为重要的蛋白质催化剂,它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许多代谢反应的进行。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于特定底物的选择性反应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玉米淀粉溶液- 青枣淀粉溶液- 红薯淀粉溶液- 蛋白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淀粉试纸- 碘液- 试管- 显微镜2. 实验方法: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玉米淀粉溶液、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

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蛋白酶溶液。

3)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4)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滴反应液,加入淀粉试纸。

5) 观察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6) 最后,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7) 使用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 玉米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逐渐变浅,表明淀粉被分解。

- 青枣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表明淀粉未被分解。

- 红薯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表明淀粉未被分解。

进一步观察淀粉试纸颜色变化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玉米淀粉溶液中的淀粉被蛋白酶分解,导致淀粉试纸颜色变浅。

这是因为蛋白酶对玉米淀粉具有专一性,能够特异地与玉米淀粉结合并催化其分解。

- 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蛋白酶对青枣淀粉和红薯淀粉的专一性较低,无法与其特异结合并催化分解。

此外,我们还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在玉米淀粉溶液中,淀粉颗粒逐渐变小,甚至完全消失;而在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中,淀粉颗粒的形态基本未发生明显变化。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酶对不同底物的专一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酶的专一性。

酶的设计实验报告

酶的设计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在生物化学领域,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酶对特定底物的催化作用,以验证酶的专一性原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酶的专一性原理。

2. 验证不同酶对特定底物的催化作用。

3. 掌握酶活性测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而不会催化其他底物。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酶对特定底物的催化效率,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四、做出假设假设: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

五、设计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淀粉酶、蛋白酶、果糖酶、底物(淀粉、蛋白质、果糖)、缓冲液、pH计、酶活力测定试剂盒等。

2. 设置实验组:- A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 B组: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

- C组:果糖酶催化果糖水解。

3. 设置对照组:不添加酶的底物溶液。

4. 测定酶活性:- 将底物溶液与酶溶液混合,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进行反应。

- 使用酶活力测定试剂盒测定反应后的产物浓度。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六、实验现象1. 在A组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淀粉溶液的透明度逐渐增加,表明淀粉被淀粉酶水解。

2. 在B组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蛋白质溶液的浑浊度逐渐降低,表明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

3. 在C组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果糖溶液的浑浊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果糖没有被果糖酶水解。

七、结论1. 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

2.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果糖酶只能催化果糖水解。

3. 本实验验证了酶的专一性原理,为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八、应用1. 酶的专一性原理在食品工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酶的专一性为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3. 酶的专一性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实验器材1. 淀粉酶、蛋白酶、果糖酶2. 底物(淀粉、蛋白质、果糖)3. 缓冲液、pH计4. 酶活力测定试剂盒5. 实验器皿十、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酶对特定底物的催化效率,验证了酶的专一性原理。

重点题型二 “对比法”验证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重点题型二 “对比法”验证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重点题型二“对比法”验证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规律方法]
(1)验证酶的高效性
①设计思路:通过将不同类型催化剂(主要是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②设计方案
(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②设计方案
特别提醒(1)探究酶作用的高效性时,应围绕无机催化剂和酶制剂这一单一变量设置对照。

(2)探究酶作用的专一性时,应围绕底物或酶制剂设置变量。

(3)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技能提升]。

酶的专一性实验分析各试管颜色变化原因

酶的专一性实验分析各试管颜色变化原因

酶的专一性实验分析各试管颜色变化原因为了研究酶的专一性,可以进行专一性实验。

在实验中,选择一种特定的底物和一种酶,并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酶对于该底物的催化效果,从而分析酶的专一性。

在专一性实验中,试管中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酶催化反应导致底物的结构改变:底物在酶催化下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可能发生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颜色的变化。

例如,在酶催化下,一些底物会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带有颜色的产物。

2.酶本身具有色素:有些酶本身就含有色素,因此与底物发生反应后,试管中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颜色的变化与底物的反应无关,而是由于酶本身的色素导致的。

3.酶的活性变化导致底物的反应速率变化:一些酶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效果有差异。

因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于酶的活性变化导致底物的反应速率变化而引起的。

4.试剂或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反应:有些试剂或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例如,pH、温度、离子浓度等的变化都可以影响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只是初步判断酶的专一性的一种方法,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酶的专一性,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数据和分析方法,如酶动力学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总之,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试管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酶催化反应导致底物的结构改变、酶本身具有色素、酶的活性变化导致底物的反应速率变化以及试剂或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反应等原因。

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酶对于底物的选择性,进一步分析酶的专一性以及酶催化机理的研究。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引言: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被消耗。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即只对特定的底物起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并通过实验验证酶对底物的选择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葡萄糖试剂、碘酒、试管、试管架、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试管,标记为A、B、C。

2. 在试管A中加入淀粉溶液。

3. 在试管B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

4. 在试管C中加入淀粉溶液和葡萄糖试剂。

5. 将试管A和B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6. 分别在试管A、B和C中加入碘酒,观察颜色变化。

7. 使用显微镜观察试管A和B中的淀粉颗粒。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试管A中,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后呈现蓝黑色,表明淀粉存在。

2. 在试管B中,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反应后,颜色变为红褐色,表明淀粉酶催化了淀粉的降解。

3. 在试管C中,淀粉溶液与葡萄糖试剂反应后,颜色变为橙黄色,表明淀粉被转化为葡萄糖。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酶对淀粉具有专一性,能够催化淀粉的降解,而对其他底物如葡萄糖则无作用。

这说明酶对底物的选择性是由其空间构象和活性位点的特定结构所决定的。

此外,通过显微镜观察试管A和B中的淀粉颗粒,可以发现试管B中的淀粉颗粒明显减少,而试管A中的淀粉颗粒基本未变。

这进一步证明了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作用。

实验结果的验证和应用: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进行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可以将试管B中的淀粉酶溶液替换为其他酶溶液,如蛋白酶溶液或脂肪酶溶液。

观察结果发现,只有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的降解,其他酶对淀粉没有作用。

酶的专一性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酶的专一性,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催化的机制,为药物研发和生物工程提供指导。

例如,通过研究特定酶对特定底物的选择性,可以设计出高效的药物靶向传递系统,减少药物对健康组织的损害;还可以利用酶的专一性,开发出高效的酶工程方法,用于生物催化合成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实验一 酶的专一性实验

实验一 酶的专一性实验

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
酶的专一性实验是用以判断酶的作用是否仅限于某一特定反应的,用来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

该实验通常是采用比较法,即比较该特定酶在不同反应物下加速反应的速率是否一致。

实验操作:将一定体积酶溶液和反应物A、B分别加入不同容器中,控制温度,加入一定体积试剂,恒定时间后记录反应物A、B反应的变化,确定消耗速率。

如果酶具有专一性,则催化反应物A的反应速率要大于反应物B的反应速率;反之,如果酶缺乏专一性,则两种反应物的反应速率会几乎一样。

实验结果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反应物中离子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进行酶的专一性实验前,要对反应条件有所了解,并控制良好,以便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

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

酶的专一性一、实验目的学习酶专一性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技能掌握移液管的规范操作。

三、实验原理酶与一般催化剂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酶具有高度的特异(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一种或一类化合物起催化作用。

例如,淀粉酶和蔗糖酶虽然都催化糖昔键的水解,但是淀粉酶只对淀粉起作用,蔗糖酶只水解蔗糖。

还原糖产物可用本乃狄试剂鉴定。

四、实验器材(1)唾液淀粉酶溶液:先用蒸馏水漱口,再含10ml左右蒸馏水,轻轻漱动,数分钟后吐出收集在烧杯中,用数层纱布或棉花过滤,即得清彻的唾液淀粉酶原液根据酶活高低稀释50~100倍,即为唾液淀粉酶溶液。

(2)蔗糖酶溶液:取1g鲜酵母或干酵母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水研磨,加50ml 蒸馏水,静置片刻,过滤即得。

(3)2%蔗糖溶液:用分析纯蔗糖新鲜配制。

(4)1%淀粉溶液:1g淀粉和0.3g NaCI,用5ml蒸馏水悬浮,慢慢倒入60ml煮沸的蒸馏水中,煮沸lmin,冷却至室温,加水到100ml,冰箱贮存。

(5)0.1%淀粉溶液:0.1g淀粉,以5ml水悬浮,慢慢倒入60ml煮沸的蒸馏水中,煮沸lmin,冷却至室温,加水到100ml,冰箱贮存。

6)本乃狄(Benedict)试剂:17.3g CuSO4·5H2O,加1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冷却;173g 柠檬酸钠和100g NaCO3·2H2O,以6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冷却后将CuSO4溶液慢慢加到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匀,最后定容至1000ml。

如有沉淀可过滤除去,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五、实验步骤取6支干净试管,按下表操作:1,4号试管产生砖红色沉淀,其它试管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酶对淀粉有催化作用,对蔗糖没有催化作用,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七、实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酶的专一性
序 号
项目
1
注入可溶性淀粉
2
注入蔗糖溶液
3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4
60℃温水保温
5
加斐林试剂
6 将试管下部放入60℃热水中
7
观察实验结果
结 论
试管
1
2
验证酶的专一性
序 号
项目
1
注入可溶性淀粉
2
注入蔗糖溶液
3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4
60℃温水保温
5
加斐林试剂
6 将试管下部放入60℃热水中
试管
1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 温度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D )
A、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D、②→④→①→③→⑤
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
下结果:
组别
一 二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 (mg)*
-1
-2 -3
-4பைடு நூலகம்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 (mg)*
+3 +3 +3 +2
请回答问题: * 指与已知实验前的重量进行比较
⑶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
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 (假设
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
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2
2mL
/
/
2mL
2mL 振荡
5 min
1mL 振荡
2 min
7
观察实验结果
有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结 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取6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A’、B、B’、C、C’。 2.在A、B、C中分别加入2ML淀粉溶液。在A’、B’、C’中
分别加入1ML淀粉酶溶液。然后将A、A’放在37℃水浴 中, B、B’放在0 ℃冰水中, C、C’放在100 ℃水浴 中。保持温度5分钟。 3.然后同时将三个酶溶液倒入相应水浴中的淀粉溶液 中摇匀,保持相应的水浴温度。 4.一段时间后,在A、B、C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 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右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请据图回答:
(1)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
称__丙__酮__酸__、__H_2_O_、__C_O_2 _____。
(2)依次写出4、5、6所代表的能量多
7
少_少__量__、__少__量__、__大__量_______。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线__粒_体__,
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丙__酮__酸_。
右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请据图回答: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
织细胞的线粒体至少要通过__6___层
生物膜。
7
(5)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内 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__乳__酸__,释放的 能量_较__少___,反应场所是_细_ 胞_质__基__质,
试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
C6H12O6 酶 2C3H6O3+少量能量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 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 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是 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2) P 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此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
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 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0C)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 CO2(mg/h)
黑暗中释放 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糖量是无氧呼吸1/的3
倍。
(5)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 化而变化的曲线。
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 4 份,分别置于甲、乙、 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 CO2 和 O2 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 CO2 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 CO2 全部来自线粒体
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
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
下结果:
组别
一 二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 (mg)*
-1
-2 -3
-4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 (mg)*
+3 +3 +3 +2
请回答问题: * 指与已知实验前的重量进行比较
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 (假设
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
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甲装置
乙装置
结论
A 液滴左移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B 液滴不动 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C 液滴不动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D
液滴左移
滴液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 行无氧呼吸
动分别是 ( A )
A.a点上移,b点左移,m B.a点下移,b点左移,m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 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 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 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相符的是:( A )
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 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 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 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 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C )
A.若适当提高温度,则X点应向下移动 B.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C.当植物缺镁时,Y点应向左移动 D.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CO2吸 收量
0
Y
CO2释 X 放量
ZW 阳生C3植物
光照强度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 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 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 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 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出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2009·辽宁、宁夏)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时O2吸收量 = (>、<、=)CO2的释放量。
(3)氧浓度调节到 R 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 粮食的贮存。理由是 此时有氧呼吸较弱,无氧呼吸受抑制,
有机物的消耗最少。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
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 一样多 (填“一 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1.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分别加入1ML过氧 化氢酶溶液。
2. A中加入1ML清水。 B、C中分别加入等量氢氧化钠溶 液和盐酸溶液。摇匀。
3.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同时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4.一段时间后,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卫生香
的复燃情况)。
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 7 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 四 组叶片。
mg,
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在蒸馏水、0.3mol/L的蔗糖溶 液和0.4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 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
是( C )
A.清水、蔗糖溶液、KNO3溶液 B.KNO3溶液、清水、蔗糖溶液 C.清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 D.蔗糖溶液、KNO3溶液、清水
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 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B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
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C )
-1
-2 -3
-4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 (mg)*
+3 +3 +3 +2
请回答问题: * 指与已知实验前的重量进行比较 ⑴暗处理时,随温度升高,叶片重量 下降
,其原因
是 在暗处,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升高,酶的活 性增强,分解有机物增多,;叶片重量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