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解表剂

合集下载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荆芥
总结词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详细描述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常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 等症。荆芥具有较好的透疹作用,可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等症。
防风
总结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详细描述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
总结词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宣肺止咳
解表剂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气喘等 症状。
清热解毒
解表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热毒所致的疮 痈肿毒等症状。
02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麻黄
总结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详细描述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风寒 感冒、咳嗽气喘等症。麻黄发汗力强,宜用于风寒表实症,阴虚阳亢、肺燥阴伤者不宜使用。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目录
•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 解表剂的常见方剂 • 解表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解表剂的定义
解表剂是指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作用的方剂,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 如感冒、咳嗽等。
解表剂多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如麻黄、 桂枝、紫苏叶、荆芥等,具有发散解 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等作用。
表寒证
对于表寒证,如恶寒、无汗、苔白等症状,解表 剂可发挥其发汗解表的作用。
使用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配伍得当
解表剂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需注意配伍得当,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禁忌症慎用
对于解表剂的禁忌症,如高热、 口渴、舌红等症状,需慎用或禁 用。
01

解表剂(辛温解表)

解表剂(辛温解表)

麻黄汤功用主治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
浮紧。
麻黄汤方义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 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 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 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 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运用
本方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为辨证要点。
桂枝汤加减化裁
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 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宣肺止咳平喘。
桂枝汤禁忌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均当忌服,孕妇及月经过多者 慎用。
趣记:桂枝要三 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三)
桂枝汤组成用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桂枝汤功用主治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
浮缓或浮弱者。
桂枝汤用法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 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 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 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 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 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 [2]

第七章 解表剂1

第七章 解表剂1

本方要求
掌握小青龙汤中芍药与五味子的 配伍意义。
第二节 辛凉解表
桑菊饮
(《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 菊花 薄荷 桔梗 杏仁
连翘 芦根 甘草 [主治]风温初起 证候特征:咳嗽明显的表热轻证
◎病机:风热犯表(主),肺气失宣(次) ◎立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配伍意义
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止咳(君)
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
温经止痛
(君)
(臣)
杏仁——降利肺气,
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 (佐)
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佐使)
◆制方特点:麻黄配桂枝,峻发其汗
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
[功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体现了治疗风寒表实证的基本大法
[临床应用] 使用指征
主症: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病机:证候——风寒束表,肺气失宣
(《伤寒论》: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表虚自汗等)
禁用
随证加减
1.表证不显而咳喘重者,减?增?
例方:三抝汤、华盖散
2.兼挟湿邪,身痛困重者,加?
例方: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
3.兼挟热邪,烦躁口渴者,加?
例方:大青龙汤
适用范围
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属风寒在表,肺 气失宣证者。
辨证(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治法(功效) 益气解表 散寒祛湿
素体气虚,复感风寒湿邪。
风 寒 湿 邪
气虚之体,复感风寒湿邪
益气扶正祛邪 散邪解表
人参
素有痰湿
羌独活、川芎、柴胡
化痰止咳
枳壳、桔梗 前胡、茯苓
临床应用沿革
成人正虚外感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银翘散类方剂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 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 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属温病初起者
桑菊饮类方剂
组成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 梗、甘草、苇根
03
调和营卫
部分解表剂还具有调和营卫的作 用,可用于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 病症,如自汗、盗汗等。
04
02
解表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药理作用
发汗作用
解表剂通过刺激汗腺分泌,促进汗液排出, 达到发散表邪的目的。
抗炎作用
解表剂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解热作用
解表剂可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抗病毒作用
部分解表剂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抑制病毒复 制。
带下病
02
03
产后风
部分解表剂具有祛湿止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带下病等湿热带下 症状。
解表剂可祛风散寒,对于产后风 等产后外感风寒症状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
06
解表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皮肤红斑、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肝肾损伤
其他反应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解表剂,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
解表剂多为短期用药,不宜长期使用,以免 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 慎选择解表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解表剂的同时,应注意休息、保暖、 多饮水等辅助治疗措施,促进病情恢复。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结合其他疗法
进一步研究解表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探索解表剂与其他中医疗法的结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开发新型解表剂
针对现代医学对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的治疗需求,开发新型、高效、安全 的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解表剂的禁忌人群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 解表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年龄和体 重进行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详细描述
桂枝汤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另一经典解表剂,由桂枝、 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剂具有辛 温解表、解肌发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 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桂枝汤 中的桂枝能够发散风寒,温通经脉;芍药能够养血调 经,平肝止痛;生姜能够发表散寒,止呕降逆;大枣 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能够调和药性,益气 和中。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应谨慎使用解表剂,必要时应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1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 使用。
02
03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 谨慎使用解表剂。
04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
01
根据病情和年龄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遵循 医生的建议。
解表剂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感冒治疗
解表剂常用于感冒初期, 能够缓解发热、头痛、咳 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鼻炎治疗
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 炎等,解表剂能够改善鼻 塞、流涕等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解表剂

解表剂

一、解表剂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例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

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例如银翘解毒丸、柴胡注射液。

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

气虚感冒以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为主证。

例如参苏丸。

注意事项:(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寒下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

例如复方芦荟胶囊、三黄片。

温下剂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冷、脉沉紧等。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慎用人群
01
02
03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药物成分 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 良影响,应谨慎使用。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 况与成人不同,解表剂的 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调整。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 较弱,应谨慎使用解表剂 。
药物配伍禁忌
解表剂不宜与滋补类药物同时使用,因为滋补类药物会抑制机体正常的排邪反应 ,影响解表剂的疗效。
治疗感冒
01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解表剂常用于治疗感冒初期,通 过发汗、解表、宣肺等方式缓解 感冒症状。
02
解表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能 够发散体内寒气,缓解头痛、发 热等症状,对于风寒感冒尤其有 效。
治疗发热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解热作 用,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解表剂,常用于 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疗效显著 。
治疗咳嗽
咳嗽是感冒常见的症状之一,解表剂通过发散体内寒气、宣 肺等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解表剂,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 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头痛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止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症 状。
如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等解表剂,对于感冒引起的头 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VS
详细描述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 枣组成,是中医方剂学中典型的辛温解表 方剂。桂枝汤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其中,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为君药;芍药 敛阴止汗,为臣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解表剂 PPT课件

解表剂 PPT课件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者。
方解
桂枝--解肌散寒(君) 芍药--养阴敛营(臣) 生姜--助桂枝散邪,和胃(佐) 大枣--助芍药益阴,补脾(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使) 益气和中(佐)
配伍要点
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 一治营弱,发中有补,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阴阳并调,使表邪得 解,营卫调和。
辛温解表剂的组方规律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 风 寒 表 证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羌活 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宣肺止咳平喘药;杏仁、桔梗
肺失宣降 咳

里热
兼夹
水饮
清热药:石膏、黄芩
祛痰化饮药:干姜、细辛、半夏
行气药:香附、陈皮
气 滞
三、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温覆,微汗为佳。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 9g 桂枝9g 干姜6g 细辛6g 五 味子6g 芍药9g 半夏9g 炙甘草6g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风寒束表,寒饮伏肺证。恶寒发热,无 汗咳喘,痰多清稀,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 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助麻黄解表.(臣) 白芍——敛阴,防过汗伤正; (佐) 五味子——敛气,防肺气耗散; 半夏——燥湿化痰。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佐使)
来源 组成
《伤 寒 论》
桂 枝 芍 药 炙甘草 生 姜 大 枣 9g 9g 6g 9g 3枚
用法
上五味,叹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 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染絷微似有汗 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 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 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 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 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 酒酪、臭恶等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解表剂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五、分类:风寒(湿)所伤——辛温解表体强外感风温——辛凉解表温病初起体弱——————————扶正解表六、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1升=10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可恢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能。

——君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助麻黄发散肌表之寒。

——臣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则肺气可宣可降,喘止咳平——佐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运用: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2、使用注意: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

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禁用。

对疮家、淋家(血淋)、衄家、亡血家皆禁用。

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

2、方中麻黄与桂枝的配伍意义及甘草的调和作用。

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上五味,口父咀(口父音同府,意为切碎;咀意为用嘴),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大约15分钟),啜(大口吃)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期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指大蒜、小蒜、芸苔、韭菜、香菜)、酒酪、臭恶等物。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八纲辨证(太阳中风证——六经辨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与恶寒有程度上的不同),鼻鸣干呕(呕:有声无物谓之呕;吐:有物无声谓之吐。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

(调卫)——君白芍:敛阴和营,以固在内之营阴。

(和营)——臣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大枣:补益脾胃,补脾生津——佐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

2、除风寒表虚证外,还可以治疗内伤杂证、病后、产后等因营卫不和、阴阳不和而致之证。

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2、本证的病因病机、配伍意义、服用方法。

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苍术、防风、川芎白芷、细辛、甘草、黄芩、生地用法:现代用法:水煎温服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

——君防风:祛风散寒除湿。

苍术:发汗祛湿健脾能除湿,下安太阴,防止邪气传于足太阴脾——臣黄芩、生地:清泻里热——佐甘草:调和诸药。

——使运用: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

2、本方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常用方剂。

书中记载:“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

”所以应用本方要结合季节气候的不同,灵活加减运用。

重点: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小青龙汤组成:半夏、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麻黄、芍药、甘草用法:现代用法:水煎温服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方解:麻黄: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宣肺平喘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温阳协助温化水饮——君干姜:辛热,温脾肺之寒。

细辛:解表温肺散寒。

共同温化内停水饮——臣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芍药:酸,微寒,和营养血五味子:酸,酸收敛气与发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以防肺气耗散。

——佐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佐使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无汗,咳嗽,痰清稀而多,舌苔白滑,脉浮。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3、使用注意: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须确属寒水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

阴虚干咳无痰,口渴,舌苔黄,脉数者不宜使用。

4、加减: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桂枝,可加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

外感已解,但喘咳未止:去桂枝、麻黄,+少量炙麻黄胸满,痰多,气急不得卧:重用细辛、半夏,再加生姜,以增强其降逆下气,温化寒痰之功。

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2、小青龙汤配伍白芍、五味子的意义。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连翘、银华、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豆豉、牛蒡子甘草苇根用法:现代用法:可用为煮散,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主要是风温。

温毒、暑温、湿温等不在此列。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方解: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君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芥穗、豆豉: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上四味药——臣芦根、竹叶:甘凉轻清,以清热生津桔梗:宣肺止咳,清利咽喉。

——佐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佐使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脉浮数。

2、《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

3、使用注意:本方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对于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则禁用。

4、加减:本方也可用于风疹发热和麻疹初起。

麻疹初起,透发不齐+浮萍、蝉蜕等以透疹达邪;疹色红赤,有热入营份现象+生地、赤芍等以清营凉血解毒。

治疗痈疮初起而有风热表证者+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的作用。

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2、银翘散以银花、连翘为君的意义。

3、银翘散中配伍荆芥穗、豆豉的意义。

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苇根、甘草用法:水煎温服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

(表热轻证)症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桑叶:散上焦风热,清宣肺热而止咳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君杏仁:肃降肺气。

桔梗:开提肺气。

——臣连翘:清热解毒。

薄荷:疏散风热。

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佐甘草:调和诸药。

(配桔梗可利咽喉)——使重点: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用法:现代用法:水煎温服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方解:麻黄:宣肺泄热平喘。

石膏: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

——君杏仁:利肺气平喘咳。

与麻黄相配,一升一降。

——臣炙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相伍生津止渴,使大寒之石膏不伤胃气;并调和寒温、宣降之间。

——佐使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

2、加减:可治麻疹之疹毒内陷+大青叶、连翘、黄芩;痰阻气急+葶苈子、枇杷叶;痰黄稠+瓜篓、贝母等。

3、现代运用: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2、方中麻黄与石膏的剂量比例。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伤寒论》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人参、甘草用法: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解: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

——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柴胡:辛散解肌——臣桔梗:宣肺枳壳:降气二药宣泄气机,宣通肺气前胡:祛痰茯苓:渗湿二药化痰止咳,宣利肺气——佐人参:扶助正气以祛邪;散中有收不伤正——佐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薄荷:以助解表。

——佐使运用:1、辨证要点: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

2、加减后可以治疗麻疹有出疹征兆,但未出疹,身热不壮,脉细弱,苔白不渴,大便溏者。

3、现代运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2、逆流挽舟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