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盒汇网樱桃包装视频拍摄方案

箱盒汇网樱桃包装视频拍摄方案
箱盒汇网樱桃包装视频拍摄方案

箱盒汇网樱桃包装视频&展板方案

一、拍摄主题

樱桃包装宣传推广视频

二、人员分工

参与人员:XXX

人员分工:见附件一

三、准备工作

1、熟练掌握拍摄流程,确定拍摄工作人员、准备拍摄工具

2、撰稿人、视频操作演示人员与视频录制人员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具体拍摄内

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

四、视频内容

1、箱盒汇网简单介绍以及主要页面展示

2、目前樱桃包装市场的简单分析以及客户痛点分析

3、我们自主研发的樱桃包装的展示和优势特点讲解

1)包装打样产品展示,线下包装展示主要展示新颖的盒型和美观的设计,电商运输包装主要展示包装箱的简单外观和其他的材料(泡沫箱、冰

袋、吸水纸、保鲜袋等)

2)讲解包装的优势特点,线下包装主要从美观和便捷两个特点,电商运

输包装主要讲述: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抗压、防摔、保鲜等优势特点。

4、针对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我们的解决方式

这一点是主要体现在长途运输的樱桃包装箱中,针对这一点主要讲解我们自

主研发的关于抗压防摔和保质保鲜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测试,向大家展

示测试的结果

1)长途运输,抗压防摔效果测试,先讲解一下我们包装抗震防摔

的设计方案,并展示相关辅助材料、购买一批樱桃,装入包装盒中由指定

人员进行抗压、防摔的测试实验,并进行解说

2)长途运输,保质保鲜效果测试,先讲解一下我们的保质保鲜方案,并

展示相关辅助材料,将开始运输前装箱的樱桃和过程进行拍摄,到达目的

地后,在将拆封的过程和拆封后的樱桃进行拍摄,并将前后的樱桃以照片

特写的形式进行对比。

五、编写字幕

编辑视频相关环节字幕、解说词

六、视频拍摄

按照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拍摄(见附件一:拍摄标准)

七、后期制作

对视频进行修改、剪辑、制作片头片尾,简单特效,字幕配置,音频剪辑合成

八、所需物料和费用(见附件一)

九、展板制作

1、展板详情

尺寸:90cmX60cm

材质:彩色喷绘、KT板

数量:四块

2、展示内容:

第一块:展示公司\平台简单介绍、平台信息展示(网址、400电话、公司地

址、二维码)

第二块:樱桃包装展示,分为两部门,第一部分为物流运输包装的展示,第二

部分为线下销售包装的展示

第三块:樱桃包装市场痛点记忆我们的优势和解决方案

第四块:物流运输包装的抗压、防摔、保鲜测试实验展示

3、人员分配

展板文案:软包

展板设计:双胶

设计对接:瓦楞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附件2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征集展示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视频的拍摄制作。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 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宜采用三基色冷光灯(色温在3200K左右)或日光灯(3500K左右);日光灯可每隔一米排列一支,避免在同一室中混合使用白炽灯和日光灯,也应避免使用工作在30?50HZ 的节能日光灯。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 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 以上),且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拍摄人员被摄录进拍摄视频中,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 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 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 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四)视音频信号源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 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声画同步。 信噪比:画面清晰,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 波。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色彩对比度一致,多机拍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 ,最大不超过 1.1V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 V p-p,同步信号-0.3V ,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声道:普通话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 1 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 2 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 声道(如录

一师一优课视频制作标准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视频拍摄 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需要,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课堂实录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0~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地,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录制方式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建议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禁止滥用画中画、分屏、屏幕叠加特技效果。 3.录音设备: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4.后期制作: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

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根据实际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 或采用录屏软件采集多媒体课件, 及板书完整、清晰。 课件设计的文件格式可为.ppt、.pptx、.swf、.exe。一个课件设计文件大小不能超过500M。 (五)文档类文件技术标准 作品除课堂实录、课件外,文档类文件: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评测练习、效果分析、观课记录、课后反思,要求使用.doc或.docx 文件格式制作保存。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信息。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要求 1.视频文件要求 (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附件4: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根据征集评选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参评视频的拍摄制作,“育人精彩瞬间”参评视频拍摄制作时除对录制场地不作要求外,其他主要技术参数参照此标准执行。 一、前期录制要求(一)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 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 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 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 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1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片尾及唱词片头、片尾时长一共不超过15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年级、教学主题、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视频应配备字幕,提交时随盘提供相应的STR格式的唱词文件(要求见后)。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 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 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 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 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 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 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 0.7Ⅴp-p,同步信号- 0.3V,色同步信号幅度 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Premiere视频制作》课程标准要点

《Premiere视频制作》课程标准 一、《Premiere视频制作》学习领域定位 《Premiere视频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媒体方向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宣传广告、影视节目制作的主要技术手段,本课程包容性强,可兼容美术基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前期课程制作的多种格式的素材文件,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策划、制作广告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娱乐短片等视频作品,能使用摄影摄像素材,完成采集,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视频作品的编辑制作。教学内容涉及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对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岗位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Premiere视频制作》学习领域培养目标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Premiere视频制作》使学生掌握视频作品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岗位综合技能:掌握广告片、宣传片和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能够根据客户要求策划和制作广告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娱乐短片等视频作品,使用摄影摄像素材,完成采集,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视频作品的编辑制作。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婚纱摄影摄像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甚至可以自己创业,创办数码影视制作公司。 (一)知识能力目标 1.领会客户意图,撰写文稿和分镜头稿本; 2.熟练进行素材采集,并对素材进行处理; 3.能为影片添加转场、特技、字幕和音乐; 4.根据作品的使用要求输出适当的视频格式; 5.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出用户满意的各类作品。 (二)方法能力目标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 标准

附件2 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征集展示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视频的拍摄制作。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能够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分、环境安静、整洁;宜采用三基色冷光灯(色温在3200K左右)或日光灯(3500K左右);日光灯可每隔一米排列一支,避免在同一室中混合使用白炽灯和日光灯,也应避免使用工作在30~50HZ的节能日光灯。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且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拍摄人员被摄录进拍摄视频中,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四)视音频信号源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声画同步。 信噪比:画面清晰,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色彩对比度一致,多机拍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最大不超过1.1V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声道:普通话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它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完整word版)SOP标准化流程视频制作计划书

SOP标准化流程视频制作计划书 1、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 2、SOP是以文件/视频的形式描述作业人员在作业工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应遵守的事项; 3、SOP面对的是作业者。 4、SOP的作用 1)将企业累计下来的技术、经验记录在标准文件中,以免因 技术人员的流动而使技术流失; 2)是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快速掌握较为先进合理的操作 技术、 3)根据作业标准,易于追查异常产生的原因; 4)实现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流程条理化、标准化、形象化、 简单化; 5)是企业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资料 6)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客户的信赖与满意 最终目的:一个从未做过此工作的人可以按SOP成功完成此工作 5、SOP编写要求: 1)条理化、规范化、形象化 2)逻辑性 3)准确性、精确性

4)可操作性 6、包含内容: 1)作业活动 2)作业条件 3)辅助说明(文字或图片) 4)清晰简洁的描述 5)格式 7、SOP编写、执行及更新流程 8、SOP标准化操作文件/视频编辑内容 一、根据FFC电镀金、镍生产实际需要,特设定以下内容制作标准化操作文件及视频: 1、放料作业规范; 2、收料作业规范; 3、调机作业规范; 4、药水管理规范; 5、药水进料检验规范; 6、药水操作规范; 7、引料带

作业规范;8、电烤箱安全操作规范;9、机台整理作业规范;10、空压机储气罐操作规范;10、原子吸光测试仪操作规范;11、内外校判定标准规范;12、温度计内校规范;13、承认书制作规范;14、成品检验规范;15、进料检验规范;16、制程检验规范;17、X-PAY XULM 操作规范;18、盐雾测试规范;19、密着检验规范;20、拉力测试仪操作规范;21、荧光膜厚仪操作及保养规范;22、FFC镀金后不良品检验规范等。 二、根据公司各个部门工作需要,制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各岗位人员职责,及SOP装订成册,结合5S管理法扎实推行,定期组织员工学习。 三、SOP视频要求: 视频内容分为: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2、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要求; 3、生产线操作规范; 4、品质部操作规范; 5、化验室操作规范; 6、机器保养规范。(详细内容有以上22点)。 四、实施步骤: 1、编辑、完善SOP文件性资料,整理装订成册; 2、根据视频要求编写脚本,挑选岗位人员操作,实时拍摄; 3、后期制作; 4、制定学习制度,结合7S管理法,将操作规范化。

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版

附件1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

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在线开放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在线开放课程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决定视频拍摄时长。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国家精品公开课标准 附件1: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修订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应在30—50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

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师一优课视频制作标准

师一优课视频制作标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视频拍摄 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需要,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课堂实录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0~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地,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录制方式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建议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禁止滥用画中画、分屏、屏幕叠加特技效果。 3.录音设备: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4.后期制作: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或采用录屏软件采集多媒体课件,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课件设计的文件格式可为.ppt、.pptx、.swf、.exe。一个课件设计文件大小不能超过500M。 (五)文档类文件技术标准 作品除课堂实录、课件外,文档类文件: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评测练习、效果分析、观课记录、课后反思,要求使用.doc或.docx文件格式制作保存。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信息。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要求 1.视频文件要求 (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课堂实录视频的格式为+AAC编码的MP4文件。 (4)视频码流率:码流为~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则码率不变,转码为+ACC编码的MP4文件。 (5)视频分辨率要求达到720*576以上,视频码流为320Kbit/s以上。

Premiere视频制作课程标准.docx

《Premiere 视频制作》课程标准 一、《Premiere 视频制作》学习领域定位 《Premiere 视频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媒体方向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 宣传广告、影视节目制作的主要技术手段,本课程包容性强,可兼容美术基础、图像处理、 动画制作等前期课程制作的多种格式的素材文件,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兴趣。通过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 作能力,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策划、制作广告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娱乐短片等视频作 品,能使用摄影摄像素材,完成采集,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视频作品的编辑制作。教学内 容涉及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对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岗位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 的促进作用。 二、《Premiere 视频制作》学习领域培养目标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 Premiere 视频制作》使学生掌握视频作品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岗位综合技能:掌 握广告片、宣传片和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能够根据客户要求策划和制作广告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娱乐短片等视频作品,使用摄影摄像素材,完成采集,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 视频作品的编辑制作。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婚纱摄影摄像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甚至可以自己创业,创办数码影视制作公司。 (一)知识能力目标 1.领会客户意图,撰写文稿和分镜头稿本; 2.熟练进行素材采集,并对素材进行处理; 3.能为影片添加转场、特技、字幕和音乐; 4.根据作品的使用要求输出适当的视频格式; 5.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出用户满意的各类作品。 (二)方法能力目标

2016年微课制作教学大赛视频制作标准

附件一: 2016年微课制作教学大赛视频制作标准 根据本次微课制作教学大赛评审的需要,特制定比赛视频制作参考说明。主要包括视频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等基本技术规范。若采用桌面录制软件等方式进行录制,相关视频比例、采样和压缩要求参照本指导相关部分执行。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时长5-10分钟。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可以是教室、演播室或实训室等场地。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

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单位、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 根据微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微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10讲,每讲时长应在5—8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授课现场的录制场地选择,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理论课的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或演播室,同一所学校理论微课录制场地要统一,使用同一间教室或演播室,以达到后期课程制作的统一美观。录制环境要求外部声音安静整洁、室内可完全隔绝日光(窗帘遮蔽等形式均可)。 实训课及其他课程录制场地根据课程需求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录制地点。录制地点面积要给录制设备留够空间,预留面积大小约在录制目标半径五米以上。 录制环境均要求可外部或内部接入电源。电源接入口不少于两个。 (三)教学材料 1.脚本准备

脚本包含教师上课时用的文本材料、PPT、教学图片等,不同上课环境各类材料有相应的规则要求,教师应按以下规范进行准备。 脚本文本:理论课脚本文本应限制在-----字内。以确保上课时长在5-8分钟内。实操课脚本根据上课实际情况准备,上课时长也保持在5-8分钟。 PPT、图片:PPT与教学图片的格式大小应为16:9.不建议使用4:3格式。由于微课成片大小为16:9,建议保持一致。PPT与图片除大小有要求外,清晰度也要注意,要使用清晰度高的图片及素材编辑PPT,保障微课后期编辑时能够使用相关素材。 2.教具准备 有操作流程的教学器具教师应编写器具操作流程,条件允许可将器具操作的整体流程真实演示并使用手机等录制,在事前筹备阶段发送给我公司项目交接人员或视频编辑人员。 实操课上课需要使用的教学器具需要老师提前进行检查,若存在损坏、污渍等情况的教学器具应提前进行处理。 二、实拍现场要求 (一)仪容仪表 1.着装问题: 教师讲课时应尽量穿着统一的教师工装,若学校未配备工装,教师需着衣色尽量不要穿与黑板、周围颜色相近的衣服,避免录出像来背景与老师不容易分辨。 教师工装内尽量不要穿细条纹衣服,避免产生条纹扭曲现象,也

“优课”课堂实录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优课”课堂实录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根据“优课”活动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课堂实录视频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多话筒录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 5 秒,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教师您的工作单位和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 片尾包括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质量要求 1.视频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图像无抖动跳跃,无马赛克,色彩无突变,无丢帧,卡帧、跳帧和破帧现象,编辑点处图像稳定。无明显杂波。 (2)亮度与清晰度:全片图像明暗度适中,人物表情清晰,所摄图表、文字、板书的细节能清楚辨识。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2.音频 (1)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的现象。 - 2 -

参赛视频制作要求

附件4: 参赛视频制作要求 一、录制软件 录制软件不限,参赛教师自行选取。 二、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 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 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 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三、音频信号源 1.声道配置 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

-2db—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信噪比 不低于48db。 4.其他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四、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压缩格式 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格式。 2.码流 动态码流的码率为1024Kbps(125KBps)。 3.分辨率 (1)采用标清4:3拍摄时,设定为720×576; (2)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设定为1280×720; (3)在同一参赛作品中,各机位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720×576的,选定4:3; (2)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的,选定16:9; (3)在同一参赛作品中,各机位的视频应统一画幅宽

高比,不得混用。 5.帧率 25帧/秒。 6.扫描方式 逐行扫描。 五、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压缩格式 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 48KHz 3.码流 128Kbps(恒定)。 六、封装格式 采用MP4格式封装。(视频编码格式:H.264/AVC(MPEG-4 Part10);音频编码格式:AAC(MPEG4 Part3)) 七、其他 1.视频和音频的编码格式务必遵照相关要求,否则将导致视频无法正常播出,延误网络评审,影响比赛成绩。视频的编码格式信息,可在视频播放器的视频文件详细信息中查看。视频编码格式不符合比赛要求的,可用各种转换软件进行转换。 2.视频和音频的码流务必遵照相关要求。按要求制作的

视频制作部规划方案

制作部规划方案 一、制作部成员划分 统筹:一人 编导:四人 设计:一人 二、工作流程 (一)拍摄前工作准备 1、研发部门确认老师拍摄日期后通知制作部拍摄安排,由.....做出拍摄预算表送达 本期负责的编导 2、编导在接到拍摄通知后,第一时间联系演播室、摄像、化妆、导播(通知内容包括: 拍摄周期、老师性别,并确定工作人员是否有时间) 3、选定老师后,开拍摄前会议 (1)内容包括:提前准备出老师的讲义ppt; 基本确定讲课时长、大标题; 老师当天是坐着还是站着对老师当天拍摄的服装要求; 编导需要提前准备的办公用品; 提前向老师咨询是否有个人写真工作照; (2)参会人员包括:本期负责的编导、研发、统筹; (3)研发负责人向编导介绍老师的基本情况、选题方向,便于接下来编导 和老师的沟通及拍摄过程中对内容的把控。 (4)编导在拍摄前一天把拍摄的必需品送到演播室 (二)拍摄现场的工作准备 1、拍摄当天编导提前到达演播室进行准备工作:带子整理、投影仪摆放、灯光、机位调整; 2、老师到达现场后,为老师提供茶水,并做好随时开机的准备。 3、开机前,把一些注意事项向老师再次简单说明(如:三个机位的方向、每次录制的时长、 虚拟景需要注意的地方) 4、拍摄过程中,如遇到老师不在状态,可适当让老师调整,必要时重录,并在调整过程中, 分析其原因,让老师达到最佳录制状态。 (三)拍摄完成后工作准备 1、拍摄完成当天,编导需要提醒讲师在签名簿上签字、拍照(老师能够当天自己提供写真照 为宜) 拍摄要求: 全景照至少五张、侧身照至少五张、近景照至少五张; 表现老师最佳状态、不拘板、姿势多样化 不模糊、不偏色 2、拍摄完成后第一天进行制作会议 (1)内容包括:集数确定、制作周期、讲师特点、受众人群、主题方向、精彩集数内容甄选(宣传盘),播出带集数确定 3、进入制作过程中会依据拍后会议制定的工期进行并由.....记录每个环节是否如期完成, 此记录一方面用于发现哪些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改。另一方面可在奖惩制度中起到参考作用。 三、进度监督 (一)制作进度掌控

教育部最新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修订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应在30—50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臵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标准:视频制作技术(教学实录)

“优课”视频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优课”评选需求,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优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每课时长以40—45分钟。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教室、录播室等授课现场。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数字音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至少2机位),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及以上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讲课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录制方式:最好采用现场切换录制。现场导播镜头调度要求:环境交代清楚,主体人物突出,主题内容表达充分;景别大小适当,细节表现清晰,镜头切换流畅、组接合理。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认真检查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字号大小适当,能让学生看清,色彩简洁明快,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对于有老师讲授互动性课件时,可以用

摄像机拍摄,以便把老师的讲解完整记录;对于单纯的展示性课件,可以对屏幕拍摄,也可以将课件转换为一路视频,直接切换插入;对于网页等字号特小的画面,要给出特写镜头。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片头、片尾不超过5秒,应包括:年级、版本、学科和课题名称,教师姓名、职称,单位(学校名称、LOGO)等信息。片尾包括制作单位、人员,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三)关键教学环节,需在画面下方配以文字提示。 (四)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稳定,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且多机白平衡一致。(4)视频电平:视频全信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2、音频信号源:(1)立体声双声道录制。包括:课堂教师讲解、学生发言等现场声音,多媒体课件的音频,及片头片尾音乐等音频。教学现场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可以通过教室喇叭播放作为现场声音拾取,也可以通过调音台混音录音,混音比例要适当。(2)电平指标:音量电平适中,声音应无明显失真、过冲、过弱。(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70db。(4)声音和画面、口型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无环境噪音或其他杂音。(5)伴音(音乐)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三、视、音频文件要求 (一)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精品课程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附件3 精品课程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根据精品课程视频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臵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