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馆设计说明
展览馆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SCHEMATIC DESIGN PHASE: DESIGN STATEMENT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亳州市是中国药材中药材交易中心,被誉为“药都”。
地处安徽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宿州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北市为邻。
亳州市是皖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众多,历史悠久,经济资源丰富,且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
亳州市交通十分便利。
目前,311、105国道和307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京九铁路,徐阜铁路,济广(济南到广州)高速公路,南洛(南京到洛阳)高速公路,许亳(许昌到亳州)高速公路,宿永亳(宿州到永城到亳州)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项目地块分析展览馆地块在整个市政公园的偏南位置,东面正对希夷大道。
西边为规划的大剧院用地,南边为规划道路,北面是市政公园内的大面积水域,前后空间开阔,景色宜人。
由于本案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和展览馆建筑自身的文化艺术要求,使得整个建筑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此力求以一个方正、简洁、大气的完整外部形象来体现展览馆建筑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基地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南部新区。
北至牡丹路,东临希夷大道,西至大剧院,南至规划道路。
2、规划用地面积:占地约30122平方米。
3、地块现状:项目用地周围道路正在建设当中,地块中部地势有一定高差。
现状为荒地。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1.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②06SJ8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③2002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④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⑤GB 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⑧《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⑨亳州市规划局设计要点通知书⑩亳州市总体规划2.设计原则①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的规划展览馆的先进经验②设计遵从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③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④形象定位具有浓厚人文内涵的规划展览馆。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概况(一)区位条件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
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
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
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
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
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
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
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
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
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
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
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_New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说明书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2008.12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 (1)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目的与意义 (2)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3)(一)工作阶段划分 (3)(二)技术路线 (4)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5)(一)概况 (5)(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9)二、万江区规模确定 (25)(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25)(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27)三、重点问题思考 (30)(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30(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 30(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 (30)(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 (31)(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 (31)(六)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 (31)(七)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 (32)(八)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 (32)(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 (33)四、规划总则 (33)(一)规划范围 (33)(二)规划年限 (3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33)(四)规划理念 (36)(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37)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 (41)(一)规划结构 (41)(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 (43)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45)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46)(一)规划手段 (46)(二)城市绿地分类 (46)(三)公园绿地(G1)规划 (53)(四)生产绿地(G2)规划 (66)(五)防护绿地(G3)规划 (68)(六)附属绿地(G4)规划 (70)(七)其他绿地(G5)规划 (77)八、园林绿化植物规划 (77)(一)园林植物种植与生长现状 (77)(二)植物资源与生长环境分析 (92)(三)规划原则 (94)(四)园林植物规划 (94)九、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17)(一)总体现状分析 (117)(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117)(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117(四)保护措施与对策 (119)(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119)十、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20)(一)古树名木范畴及分级标准 (120)(二)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及树种 (120)(三)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37)十一、分期建设规划 (138)(一)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 .. 138(二)中期建设规划(2011-2015) (142)(三)远期建设规划(2016-2020) .. 142十二、实施措施 (144)(一)法制保障措施 (144)(二)行政管理措施 (144)(三)资金保证措施 (145)(四)舆论宣传措施 (145)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一)规划背景1、国家和省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近几年来,东莞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设计快题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快题设计总说明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湖南省永州市某单位商业、办公、居住综合区规划设计。
2、建设地点:永州市潇水路与中山路交叉口一东北角。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办公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永州市一个地标建筑,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
综合体南边两侧均为永州市城市干道,交通十分便利。
靠南边又有潇水及潇水风光带,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规划设计面积:17960 M2广场用地面积:3071 M2建筑用地面积:14889 M2总建筑面积:111440 M2地上建筑面积:82760 M2地下建筑面积:28680 M2容积率:7。
5建筑占地面积:6737 M2建筑密度:45。
2%绿地率:24。
8%(含屋顶绿化)商业建筑面积:24009 M2办公建筑面积:27553 M2住宅建筑面积:31200 M2地下停车位:956地上停车位:44二、设计依据:1、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快题设计任务书.2、老师提供的1:1000的地形图.3、依据的有关专业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 48—198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68—200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6.三、设计原则:1、按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进一步打造商业价值。
3、保护并利用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四、总平面设计:1、场地概况:场地内地势基本平坦,形状类似一个斜的梯形,南边两侧为城市干道,靠南有潇水风光带,右边为一个立交大桥,北面一角是一个大桥匝道。
2、总平面布局:考虑到城市干道的人流量最大,把商业部分的人流引到广场进入,住宅部分考虑到日照与商业价值的打造,就放在靠南侧,面临潇水风光带,办公部分考虑到进入办公需要一个小型广场,就自然处在北面一个交叉口区域,再根据地形将办公和住宅用商业裙房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围绕起来中心又形成一个半开放的休闲广场。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城市设计综合考虑了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组织、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城市设计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安排,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从概述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开始,介绍城市设计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即介绍本文的内容和各部分的组织方式;最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引导读者对城市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概括论述城市设计的概念,对城市设计进行定义和说明;接着深入探讨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介绍城市设计的原则,指导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在实践中遵循的准则。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城市设计的价值,强调城市设计对建设美好城市的重要性;展望城市设计的未来,探讨城市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呼吁更多关注城市设计,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城市设计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设计,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城市设计这一重要领域,呼应文章标题“城市设计文本”的主题和宗旨。
1.3 目的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城市设计能够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设计还可以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弘扬地域特色,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两场三馆的建设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两场三馆的建设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两场三馆,是指体育场和会展中心两个场馆,以及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三个馆所组成的综合建筑体。
在城市建设中,两场三馆不仅承载着举办体育赛事、展览会、文化活动等多重功能,也是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示窗口。
因此,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城市规划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两场三馆的概念、历史背景和建设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方式。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1.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概述,简要说明文章要探讨的内容和重点,接着介绍文章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2. 正文部分:- 2.1 两场三馆的概念:介绍“两场三馆”这一概念的含义和起源,说明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性。
- 2.2 两场三馆的历史背景:探讨“两场三馆”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 2.3 两场三馆的建设标准:重点讨论“两场三馆”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标准要求,包括建筑设计、功能布局、景观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3. 结论部分:- 3.1 总结两场三馆的重要性:对“两场三馆”这一城市规划理念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
- 3.2 展望未来发展:对“两场三馆”在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 3.3 结论: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强调“两场三馆”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两场三馆的建设标准,通过对两场三馆的概念、历史背景和建设标准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两场三馆的建设标准,可以更好地规范相关建筑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等方面需求的同时,也能为城市的发展和提升做出贡献。
规划馆策划方案

规划馆策划方案1. 方案概述规划馆作为城市规划领域的一道风景线,是城市展现自己城市规划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的窗口。
本方案将规划馆的主要功能定为城市规划展示、大数据展示和市民教育活动三个方面。
2. 规划馆设计2.1 建筑形态规划馆建筑形态采用现代流线型建筑,打破传统固有的盒状空间结构,凸显出以容器为中心的多元空间体验。
建筑外观以几何图案为基础,加以适当的拓展,明确出建筑空间的边界,塑造有机的建筑形体。
2.2 空间布局本规划馆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包含展示区、大数据展示区、创客空间和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区域。
其中,展示区占地面积最大,分为城市规划展示、城市剖面展示、历史城市规划展示和未来城市规划展示等不同主题展区。
在空间布局上采用分区和流线型设计,提高参观效率的同时构造多角度观赏建筑、空间和展品、大数据展示等元素的层叠感和对话感。
3. 规划馆的主要功能3.1 城市规划展示城市规划展示是规划馆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通过城市规划展示,观众可以对城市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
其中,历史城市规划展示可让人们看到城市发展的历程,让观众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及资源保护。
未来城市规划展示则可以让市民了解城市未来的规划路径,达到教育和宣传城市规划的效果。
3.2 大数据展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数据成为城市统筹规划的基石。
规划馆的大数据展示将通过采集、整理、展示和分析大数据信息,展现城市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使市民更直观、更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
3.3 市民教育活动规划馆除了作为城市规划展示和大数据展示的场所外,还是一个重要的市民教育和活动场所。
规划馆将定期举办多种类型的市民教育活动,旨在向公众传递城市规划的理念,增强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4. 其他建议4.1 资金筹措为了确保规划馆的规模和设施的质量,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引进相关规划展览企业等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规划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原则,以及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二、规划设计的定义规划设计是指根据城市或者地区的发展需要,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案的过程。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建造风格、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设计的目的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城市的功能优化、空间整合和环境保护,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需求。
四、规划设计的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规划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环境,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2.整体性原则:规划设计应该以整体的视角来考虑城市的发展,注重各个部份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3.灵便性原则:规划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4.参预性原则: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意见和需求,实现民主参预,形成共识。
五、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流程1.问题识别:明确规划设计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城市发展的问题和需求。
2.数据采集:采集城市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等。
3.分析评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问题和矛盾,确定规划设计的重点和方向。
4.方案设计:根据问题和需求,制定出一系列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案,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建造设计、交通规划等。
5.方案评估:评估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估。
6.方案选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佳的方案作为规划设计的基础。
7.方案实施: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组织实施规划设计方案。
8.监督评估:对规划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六、结论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对城市价值独特的挖掘角度:
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以清晰的时间脉络为线索,从总体上对白城市未来主导产业发展和城市内涵特征进行了准确定位,突出了技术产业的特点,整个规划展览馆以展示“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白城市建设世界一流的云计算和风电能源基地。
充分的展示了重点战略,清晰了规划白城市未来前进的道路。
在高科技运用上的创新点:
城市展览馆安装有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对一至三层所有展区的强弱电及信息项目进行中央控制,达到整个系统无人值守和自动运行的目的,系统按照预先编制的运行程序自动运行,从开启电源到关闭电源都不需要人为控制;同时除运用中央控制系统外,还大量运用高科技展示手法,集声、光、电、互动项目、幻影成像、影视动画等现代视觉效果之大成,达到了国际一流展览馆的中控管理水平。
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布展设计,以素、小尺度、细节来抓住观展者的眼球和内心。
展馆共分三层,采用黑白灰色调为主,期间点缀蓝色、绿色,将城市历史到未来规划一一展现在眼前。
在白城,春可见辽阔草原万马奔腾,夏可观蓝天碧水仙鹤飞舞,秋可听茫茫芦苇百鸟啼鸣,冬可赏千里雪原冰上捕鱼。
烟波浩渺的水泊沼泽,连绵起伏的芦苇海,禽鸟嬉戏的百鸟乐园,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的遗迹文化,构成了白城特有的生态、人文景观。
以视觉、听觉为依托所变换的灯光效果形成的立体空间里,感受白城这座城市的四季变化。
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在考虑布展设计的同时,布展设计师将不同性质的布展空间各自在交通、景观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以寻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动线的设计避免重复路线。
辅助功能区设置因地制宜,穿插于以上各主要功能区之间,以方便他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布局,各布展区块完美地实现了各自的功能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展区资源,同时保证了展区之间便捷的联系与交流。
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城市规划展示馆作为城市的灵魂之窗,浓缩着整个城市的精髓,使人们感受到白城市这座古老而又现代城市愈久弥新的魅力。
展馆推动公众参与发挥直接推动作用,为发展规划展示发挥积极作用。
白城市城市规划馆通过“现实”和“虚拟”两部分精彩结合,淋漓尽致的展现出白城市伟大的历史足迹和未来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