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

合集下载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0引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

改建后的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展示内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及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

1历史文化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浅析《雅典宪章》提到“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

”《马丘比丘宪章》指出“城市的个性与特征取决于城市的形体结构和社会特征。

因此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

”北京是中国著名六大古都之一,迄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辽代以前,北京称幽州蓟城。

辽称南京“燕京”,宋称燕山府,金称中都,元称大都。

明初称北平,后改北京,清代相沿不改。

在历史上,北京古代城址曾数有变迁,城市的规模,布局亦因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而有所不同。

另外,在不同历史时期,今北京又被不同民族所占据,在城市面貌上亦显示出不同民族特点,因此,可以说北京古代城市面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既有历史的、也有社会的和政治的意义。

拥有如此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在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下,北京城的保护就不能仅仅看作是一个城市的保护,而是全人类共同财产的保护,这一点对于保护工作的进行尤为重要。

北京历史古城的破坏,不仅仅是中国的损失,更将是全人类无法挽回的遗憾。

历次城市规划对北京历史城区特色的影响。

1、北京历史城区特色的概念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

所谓特色,就是个性。

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

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市区个性。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时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

参观北京规划馆的观后感作文

参观北京规划馆的观后感作文

参观北京规划馆的观后感作文你知道吗?前几天我去参观了北京规划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长见识的奇妙之旅呢!一走进规划馆,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一头扎进了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北京沙盘,那规模,真把我给震住了。

我就像个小矮人闯进了巨人国,整个北京城的全貌就在我脚下。

我看到了熟悉的故宫,那方方正正的宫殿建筑群,就像一个威严的老爷爷,静静地坐在那里,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天安门广场也特别显眼,感觉自己仿佛能看到国庆阅兵时那整齐的方队从这里走过,激动得我差点就想在那儿来个正步走了呢!再往前走,墙上挂着很多老北京的照片。

看着那些黑白照片,就像穿越回了几十年前的北京。

那时候的胡同又窄又长,四合院一个挨着一个,人们在胡同里下棋、聊天、晒太阳,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我仿佛能听到小贩的叫卖声,还有自行车的铃铛声在耳边回响,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在看一部老电影,而且自己还能走进电影里似的。

馆里还有很多高科技的展示设备。

有一个互动屏幕,只要你用手一点,就能看到不同区域的详细规划。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这儿点点,那儿看看,一会儿看看朝阳区未来要建哪些新的高楼大厦,一会儿又瞅瞅海淀区的科技园区会怎么发展。

那些炫酷的3D效果图,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个城市规划师,在亲手打造北京城的未来呢!说到未来的北京,那可真是让人充满期待啊!从展示中我看到,北京不仅要建更多高大上的建筑,还特别注重绿色环保。

到处都是绿树成荫的公园,还有四通八达的自行车道。

到时候,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美景,多惬意啊!而且交通也会变得更加便捷,地铁线路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到哪儿都特别方便。

我就想啊,要是真到了那时候,我可得好好地把北京再游个遍。

参观完北京规划馆,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北京的热爱。

这座城市就像一个有生命的巨人,一直在不断地成长、变化。

它既保留着古老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活力。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里。

参观北京规划馆的观后感作文

参观北京规划馆的观后感作文

参观北京规划馆的观后感作文《参观北京规划馆有感》篇一: 《规划馆里的大发现》北京啊,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这规划馆呢,就像是这本书的导读手册。

我一进去,就被那些大大的规划模型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变成了巨人,在俯瞰整个北京城。

印象比较深的是看到那个老北京四合院的模型。

那模型做得可精细了,小到院子里的水缸,缸沿上似乎还微微有点青苔的痕迹。

灰色的瓦片一片一片的,像是鱼鳞似的整齐排列着。

我凑近了看,就像自己真的站在了四合院当中。

院子里还有一颗小枣树的模型,树枝上星星点点的小枣子,就好像能摘下来吃一样。

我心想,以前的老北京人住在这样的院子里,肯定特舒坦。

夏天在枣树下摇着蒲扇乘凉,冬天在屋里围着炉子吃涮羊肉。

这四合院可不只是房子,那是一种生活方式啊。

看着这个模型,我就联想到我姥姥以前住的四合院,虽然旧旧的,但是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那时候院子里还养着几只鸡,每天早上公鸡打鸣就像天然的闹钟。

而且邻里之间关系特别好,哪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给邻居端上一碗去。

再看看现在的四合院模型,觉得既熟悉又有点陌生,它被保护得这么好,感觉像是个历史的宝贝被珍藏起来了。

这展览馆通过这个小小的四合院模型,就把老北京的味道给烘托出来了。

篇二: 《城市的成长轨迹》在北京规划馆里转着转着,就像是跟着北京城在穿越时光。

这里面有很多展示北京多年来发展变化的板块。

我看到了以前老北京城的地图,那地图上的街道就如同蜘蛛网一样,曲曲折折的。

然后又看到了现在北京的地图,宽阔的大道像一条条巨龙横卧在城市当中。

让我特别震撼的是那个动态演示北京发展的大屏幕。

从最初的小县城模样开始,一点一点的高楼大厦如同竹笋一样冒了出来。

看着看着,仿佛我也参与到了北京的建设当中。

这个屏幕上的演示极其细致,每一个新建的商圈,每一条新开通的地铁线路,都标识得清清楚楚。

我记得地铁线路那部分展示的时候,不同线路有着不同的颜色,就像彩虹一样交织在城市地下。

我突然就想起自己以前坐地铁的事情。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有感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有感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有感
作为一个喜欢旅游和探索新奇的人,最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非常收获。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有一个巨大的入口,外形做工精致,室外建筑有着奇特的折行,内
部空间气氛安静而空旷,一路上有着各种风景线或城市元素,充满了各种故事情节,衔接
起来不断切换,显得非常的精致和细节性。

到了展览楼内,环境也变得更加睿智和充满理性,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展示,从城市的发展路径一步步的回顾分析,由此看到北京,这个古老又时尚的城市以及中国不
仅走向发展,更是走向了新的创新。

其中有很多历史地图和数据图片突出展现出北京城市发展的历程,通过这些历史地图
和数据图片,清楚地看到北京从过去到现在,实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楼内还介绍了北京
未来发展的规划和策略,展现了北京未来的规划愿景。

简直太令人惊叹了,能够在一个地
方看清城市的发展历史,也预见了未来的发展,感觉自己在这儿是边观光边学习。

最后,我被这种历史发展脚步的感动所圈绕。

今天看到北京的发展也是一种鼓舞,可
以激发我以后的努力,行动,持之以恒。

我坚信,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还会给我更加美
好的经历和感受,等待我们探索它的精彩。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实习报告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实习报告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实习报告我在期待了几个星期之后,终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由于我不是北京人,所以对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格局变迁建筑风格等都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对这次参观活动倍感期待。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天安门广场西南侧,北京老火车站东邻.馆内分四层,我们是从第四层开始参观的。

首先在四层观看了多媒体电影,分两部分,分别为北京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和北京城市将来的格局展望。

第一部介绍了北京从周到清代的城市发展历史以及格局的演变,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的兴盛,北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北京的建筑越来越豪华。

第二步是介绍是北京城市将来的格局展望,市一部立体电影,很逼真!四层的另一半是2008年奥运会的各个场馆的分布,整体规划,各个场馆建设模型(包括主场馆、水立方游泳馆、自行车管、老馆、射击馆等),以及北京市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结构,还有机场的建设,地铁,轻轨的未来形态等等。

在四层还能俯瞰三层的大型1:800的北京市模型。

三楼是北京市城市的历史沿革,理出了各个时期北京的范围布局、施工技术、应用材料等等。

在这里你会真正了解到北京作为古都的重要性。

这里有好多较大比例的模型,四合院,门,,牌楼,四角亭,斗拱……有些模型游客可以亲自动手拆装,有的同学就把一个四方亭拆掉又装好,挺好玩的。

另一边是那个大型1:800的北京市模型,你可以踩到它上面,因为周边一片是航拍照片,人可以上去.可以看到五环甚至六环以内的大部分地区,人大刚好在中间模型的最西北末端,刚好能看到知行楼群和明德楼。

这一层还有北京市整体规划的一些版面例如所谓的:“一个中心,两条带,两条轴”。

二层是北京各个区县的各自的展区,也各有特色。

比如崇文的士子文化,海淀的高科技和高等教育,东城西城的现代与古代的对话等等。

而另一边则对我们专业也许更有直接的价值,那就是优秀城市设计展,其中展出了大量优秀的建筑、景观、区域治理改造的范例,很不错!最后我们来到了一层,一层只有一个大的铜制半球体的北京立体地图,上面还有长城。

北京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 副本

北京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 副本

北京规划展览馆观后感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北京的规划展览馆,这个展览馆以其丰富的展品和新颖的展示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这里,我不仅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充满了期待。

展览内容规划展览馆以北京的城市规划为主题,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北京城市发展历程。

展览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通过大量的文字介绍、图片和模型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展览中关于北京城市发展的时间轴。

这个时间轴将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清晰地展示了每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联系。

通过时间轴,我了解到了北京在古代为皇城、在20世纪末逐渐向郊区扩展的城市规划历程。

展览馆中还有很多精心制作的模型,展示了北京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

这些模型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进入了过去和未来的北京。

我尤其喜欢最新展示的未来城市规划模型,它们充满了科技感和创新思维,展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

除了展览,规划展览馆还定期举办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参观者有机会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实践。

这种互动交流的形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影响。

观后感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展览,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北京的城市规划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览馆通过生动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对城市规划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具体和形象的认识。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北京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所震撼。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发展一直走在国内前列。

通过规划展览馆,我了解到北京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感受到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北京的城市规划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参观规划展览馆让我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充满了期待。

展览中展示的未来城市规划模型让我看到了科技和创新对城市发展的巨大影响。

未来的城市将更加智能、可持续,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

北京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根据建筑学学习计划和要求,2011年10月26号上午,老师组织了参观学习北京规划展览馆的活动,感受发展中的北京,同时初次感受下建筑与城市规划。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

展示内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及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

一进一楼大厅,一件“北京湾”铜雕呈现在眼前,作品以1:60000的比例真实再现了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的地理环境特征。

上面清晰地展现了浓缩的北京。

第二层为北京市区县规划、临时展区等,在二三层间悬挂在墙上的是《北京旧城》青铜浮雕,立体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

共表现房屋11.8万间,树木6万棵,大量胡同和河湖水面,活脱脱的展现了旧北京的风貌。

第三层为北京古城变迁区,模型展区。

有一个巨大的北京城市规划模型,据介绍,这是200多人工作六个月,暗战1比750的比例尺,将北京每一栋房屋都搬上来的模型,展现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也表现了历史名城的古老风韵。

第四层为北京城市总规划展区,低碳生态城市展区、和多媒体影厅等。

有一个低碳房屋的展品,该厅内墙采用的原生态稚内层硅藻页岩壁材,具有深呼吸、高吸放湿、隔热保温等特殊功能。

炎炎夏日,如果将空调温度设定为28摄氏度,由于该墙面的放湿作用,室内可以达到26摄氏度的制冷效果。

这样一来,可以适当降低能源消耗,进而减少碳排放。

墙上的一扇新型双开窗也是亮点之一。

笔者体验了一下,通过旋转开关把手,可选择平开和下悬两种方式。

所谓平开就是整扇窗户向内打开,下悬则是指窗扇下端固定、上端向内侧倾斜留出约10厘米的缝隙。

平时,当室内需要快速通风的时候,只要选择平开,呼呼的风就能够穿堂而过。

而夏天室内一直开着空调时,人们会为开窗太热、不开窗又太闷而烦恼,无奈之下往往大开着冷气也大开着窗,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去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之后,感觉像经历了一场非常独特的穿越之旅,看到了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刚进入展览馆,就被那种恢弘大气的氛围所震撼。

看到巨大的北京城市沙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巨人俯瞰着整个北京城。

错落有致的建筑,宽窄不一的街道,都在这个沙盘上细致地展现了出来。

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标志性建筑都清晰可辨,当时我就想到,这得耗费多少精力才能打造出这么一个精美的沙盘啊。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看到故宫那一块的时候,仿佛能看到历史的沉淀就压在那一片红色的宫墙之中。

故宫的对称布局,代表了封建王朝的秩序和威严,看着它就不禁让我想起往昔的帝王将相,朝代的更迭兴衰。

在回顾老北京建筑风格的展区,那些传统四合院的模型,唤起了我小时候走街串巷的记忆。

虽然现在很多胡同四合院越来越少了,但在这里看到它们被精心重现,感觉很是亲切。

看到这里我感觉像抓住了渐渐远去的童年影子,那是一种慢慢消失却又深刻的文化印记。

还有那些展示北京未来规划的区域,全是高科技和智能环保的理念。

那些新型建筑的设计,绿色能源的规划使用,让我大开眼界。

看完后我明白了北京这座城市一直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在向着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不过,有些关于大型工程的规划太过于专业和理想化了,我看得不是特别明白,但即便如此,也不影响感受到那种想要打造一个伟大城市的雄心壮志。

再想想这座城市为了容纳这么多人口,要做多少规划和调节,交通、住房、公共设施等各种各样的安排,这背后的工程简直太庞大了。

而所有的这一切,在这个展览馆里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了出来。

真的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参观,不仅让我对北京的城市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增强了好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
根据建筑学学习计划和要求,2011年10月26号上午,老师组织了参观学习北京规划展览馆的活动,感受发展中的北京,同时初次感受下建筑与城市规划。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

展示内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及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

一进一楼大厅,一件“北京湾”铜雕呈现在眼
前,作品以1:60000的比例真实再现了北京
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的地理环境特征。

上面清晰地展现了浓缩的北京。

第二层为北京市区县规划、临时展区等,在二三层
间悬挂在墙上的是《北京旧城》青铜浮雕,立体
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

共表
现房屋11.8万间,树木6万棵,大量胡同和河湖
水面,活脱脱的展现了旧北京的风貌。

第三层为北
京古城变迁区,模
型展区。

有一个巨
大的北京城市规
划模型,据介绍,
这是200多人工作
六个月,暗战1比
750的比例尺,将
北京每一栋房屋
都搬上来的模型,展现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也表现了历史名城的古老风韵。

第四层为北京城市总规划展区,低碳生态城市展区、和多媒体影厅等。

有一个低碳房屋的展品,该
厅内墙采用的原生态稚内层硅藻
页岩壁材,具有深呼吸、高吸放
湿、隔热保温等特殊功能。

炎炎
夏日,如果将空调温度设定为28
摄氏度,由于该墙面的放湿作用,
室内可以达到26摄氏度的制冷
效果。

这样一来,可以适当降低
能源消耗,进而减少碳排放。

墙上的一扇新型双开窗也
是亮点之一。

笔者体验了一下,
通过旋转开关把手,可选择平开和下悬两种方式。

所谓平开就是整扇窗户向内打开,下悬则是指窗扇下端固定、上端向内侧倾斜留出约10厘米的缝隙。

平时,当室内需要快速通风的时候,只要选择平开,呼呼的风就能够穿堂而过。

而夏天室内一直开着空调时,人们会为开窗太热、不开窗又太闷而烦恼,无奈之下往往大开着冷气也大开着窗,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现在,只需要转动把手开一点点窗,新鲜空气就能从缝隙中缓缓流入,而室内的冷气下沉也不会从上面跑掉,这样不仅提高了室内舒适度,也在无形中节约了能源。

除此之外,低碳保温墙面、地热供暖系统、节能马桶等都一一展现了现代北京提倡的低碳居住方式。

在“低碳生态城市”的出口还设有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电子触摸屏,根据提示选择每个家庭一年吃穿住行的消耗,可以计算出一年的碳排放量,并可估算出需要栽种多少棵树木才能消除,形象具体。

许多人也是在这里才知道,原来平时买一件普通的衣服、吃一顿寻常的饭都会产生不同量的碳排放,低碳生活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随着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不断取得成就,人类生活的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与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国际上提出了人类住区的生态优化原则。

城市住区的生态设计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当前住区规划建设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生态居住小区的本质是指尽量减小对自然伤害的居住小区,因此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应该是依托现有的城市,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追求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自然、城市、人类共生共荣的目标。

多媒体影厅有120度弧形屏幕,可播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城市仿真影片,
过去的北京
北京作为明清帝都,在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上为全国之首,在交通运输方面也相对发达于其他地区。

但是与同时期的世界相比,北京地区的交通则显得相当落后。

老北京有很多胡同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

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

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

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个。

参展完有空去了草厂几条的胡同逛了一番。

现在的北京
伴随这房价的暴涨,越来越多的人高呼北京不适合人居住。

房价高的惊人,交通堵得烦人,空气差的折磨人。

很多人选择了逃离去二线城市。

当然,这也是发展中的北京。

未来的北京
国际规划为京城提供借鉴
位于同一层的未来家居,则是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蒂德设计,用玲珑曲线颠覆了传统建筑中的层次感,地板、墙、门窗等因素已经消失,观众看到的是充满活力和想象的场地和造型。

四层南区为世界大城市规划展,展现了伦敦、莫斯科、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的规划设计和重点建筑。

这些资料由各国使馆、相关城市的规划研究所提供,国内学者进行了编辑整理。

重点介绍了各城市的历史沿革、规划变迁、城市风貌、标志性建筑等,作为规划北京未来发展空间的借鉴。

规划中,北京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医疗服务站,公共交通便利等。

通过这次参观我明白了,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要规划好一座城市的未来,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未来才能设计出符合出适应城市各方面发展的建筑。

建筑与城市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城市规划调节着建筑之间的关系,而建筑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