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4.3生产各部组员工积极配合主管做好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工作。

4.4 行政部负责对工作环境的监督工作,同时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负责。

五、程序内容:

5.1 流程图(见附件流程)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

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

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设备、仪器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

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

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

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 各部组按“5S”要求,将所有物品定位,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按区存放,按规划图定位,图

物相符,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3 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8 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5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9 考评结果在厂内公布,并对其归档、保存。

六、支持文件与表格记录:

《现场与环境管理规范》

《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

《“5S”检查评分表》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标题目录章节号 环境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保定心慧教育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 8 日批准2012年 3 月 9 日实施

标题目录章节号 目录 编号编写者韩超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标题目录章节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 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备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职责 3.1生技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 4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备的识别 企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等。 4.1.2设备的提供 a) 生技部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生产设备配置要求,总经理批准后,由市场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技部设计,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备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生技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技部和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备验收单》由生技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技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和设备档案,并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上登记; d)生技部根据验收合格的设备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技部组织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按《文件控制程序》由管理部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b)生技部制定《设备周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按有关规定发给使用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技部每半年收集《设备日常保养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环境管理体系流程图

环境管理体系PDCA 循环流程图 1

2

环境管理体系各条款的工作流程 一、策划 1、5.4.3/4.3.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如 识别:就是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都识别出来。通过识别建立《环境因素台帐》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 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新材料的使用、工艺变化、产品服务、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评价:根据识别的《环境因素台帐》进行评价,列出《重大环境因素台帐》,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重要性准则法和多因素打分法。 评价的原因: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2、5.4.1、5.4.4/4.3.3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针对重要环境因素,通过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的制订把影响环境的重大行为和活动控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2)目标与指标的制订应具有可测量性 3)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指标。 b)应有可行的技术措施。 c)注明完成的时间和进度要求。 d)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e)方案应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 二、实施 1、7.5.6/4.4.6运行控制 1)目的: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环境目标、指标得到实 现。 2)内容: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污水、资源能源消耗、原材料。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确保过程中员工不受生产工具的意外伤害及其他不必要的伤害,防范工业事故于未然, 保障员工生命与健康,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员工福利。 (1)规划督导各部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2)指挥、监督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实施巡视、定期检查、 重点检查及工作环境测定。

5.1.3.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职务如下: (1)规划及实施劳动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2)规划劳工健康检查并实施管理。 (3)实施职业灾害调查、报告及办理职业灾害统计。 (4)向总经理提供有关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建议及资料。 5.1.4.凡操作以下机器、设备的人员须依《特定人员资格审查办法》(WI- 6.1-002)规 定进行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担任: (1)叉车,卡车驾驶员。 (2)10吨移动式行车操作工。 5.2.安全教导及训练 5.2.1.本公司安全卫生训练规定依《培训实施程序》(TSP 6.1)执行,并定期举行。 5.2.2.各级主管人员的安全训练可派至厂外专门机构接受专业化的安全训练,加上本身 的工作经验,进而推动厂内的员工安全训练及教育。 5.2.3.有效的事故防止计划是建立在遵守标准的工作方法上。 5.2.4.下列是教导员工的必需项目: (1)正确安全工作程序(包括机器设备正确操作及手工具使用等)。 (2)防火与消防。 (3)工业急救。 5.3.实施安全检查 5.3.1.安全检查的目的是找出工作环境的潜在危险而予以改善,以免发生重大的事故。 尤其机械保养检查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关安全检查应与设备维护保养 部门相配合。 5.3.2.安全检查项目应依[安全卫生检查表]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5.3.3.机器安全检查依《设备管理与维护控制程序》(TSP7.7)由使用者进行自主检 查。 5.4.建立安全工作环境 5.4.1.对于高压电、消防栓、灭火器……等设备或器具,须有明显危险 或警告标示。 5.4.2.消防栓、灭火器前不准放置物品。 5.4.3.油品或有机溶剂应与工作环境隔离、标示。 5.4.4.不得在工作场合吸烟,遵守吸烟规定。 5.4.5.安全工作环境可依《5S管理实施规定》(WI- 6.4-002)进行。 5.5.实施事故调查与分析 5.5.1.设立安全管理看板,逐日登记,作为检查改善依据。 5.5.2.事故发生时,需将事故原因详细记录於[意外事故分析表],并采行预防对策, 进个人防护设备、机器防护、环境设施或改进工作方法。 5.5.3.[意外事故分析表]处理完毕,须送安全卫生管理单位备查。 5.6.制定安全规定

ISO9001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范围 本程序文件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作环境的控制要求和方法。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2.0引用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3.0术语和定义 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注: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方式、人体功效和大气成分)。 4.0职责 4.1技术部门 负责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生产现场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标准)。4.2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办公室和成品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生产管理部门 4.3.1负责生产过程中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2负责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控制;负责安全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4.3.3负责原材料、外购成件和辅料等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4承制单位 负责按照工作环境控制要求组织实施。 5.0控制要求和程序

5.1办公室的控制要求 5.1.1办公室物品实施定置管理,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标识清楚,易于查找。 5.1.2办公室门窗、墙壁、天花板等设施完好整洁,室内明亮、空气清新,地面平整、干净,通道畅通。 5.2生产现场的控制要求 5.2.1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以保证产品所需的环境要求。 5.2.2热处理、打磨工作间、锻造生产现场等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通风良好。 5.2.3凡有温度、湿度要求的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度、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5.2.4热处理、锻造等生产现场一般工作温度为常温;生产现场环境噪音应控制在85dB以内。 5.2.5各种理化试验的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理化试验技术条件及设备、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如磁场、震动、高频、灰尘、腐蚀性气体、放射性、噪声、光线、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设备、仪器、仪表、材料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理化试验人员应对理化试验规定的理化环境定期进行测试并做好原始记录。5.2.6计量工房等精密工作间应保持恒温、清洁、照明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5.2.7生产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和承制单位库房严格按技术资料、工艺流程记录卡等发放原材料和零部件。 5.2.8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 5.2.9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5.2.9.1进入生产、试验场地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及遵守

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公司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实施、验证、更新和改进等活动进行了规定,确保有序实现公司环境方针。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公司之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实施、验证、更新和改进等活动进行了明文规定。 3.0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规划公司环境目标、指标、方案。 3.2 总经理负责审批本公司之环境目标、指标。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管理方案。 3.4 各部门/人员负责实施管理方案,以实现策划之环境目标、指标。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环境方案实施效果及更新、改进。 4.0 定义(略) 5.0 运作流程 5.1 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制定遵循原则。 管理者代表在组织规划修订环境目标、指标、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方针为框架和规划原则,体现和支持方针; b、力争最大定量化,若目标不能定量,则用指标予以支持; c、具有可行性,经过一定时期努力可实现; d、所有环境目标、指标均有管理方案予以支持; e、考虑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g、包括对质量改进、预防污染、健康保证的承诺; 5.2 目标、指标、方案规划、修订时机。 如下时机,应规划修订目标、指标、方案: a、方针首次制定,管理者代表应组织规划目标、指标、方案; b、方针修订更新,管理者代表应重新组织规划目标、指标、方案; c、管理者代表每年一次(一般为管理评审后),应组织各部门/人员对目标、指标、方案 系统修订一次; d、总经理认为需要时,管理者代表应组织更新部分目标、指标、方案; e、重要相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规划修订目标、指标、方案; 5.3 目标、指标、方案规划、确定流程。 5.3.1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依据公司确定之方针,规划出目标、指标。 5.3.2 管理者代表整理形成《环境目标、指标一览表》总经理 审批。 5.3.3 依据审批通过之《环境目标、指标一览表》,目标、指标执行部门负责策划管理方案,并形成《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方案实施表内容应包括: a、规定公司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在方案中的职责; b、方案实施的方法; c、方案开展的时间安排; 5.3.4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经管理者代表审批通过,即可予以实施。 5.3.5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报办公室存档。 5.4 目标、指标、方案实施绩效验证。

(环境管理)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200 HEBCTC 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程序文件 HEBCTC/CX 0701—2003 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2003-05-10发布2003-06-01实施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发布

1 目的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对检验工作及其相关作业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必须的控制,以确保检验工作正常、安全、有效开展及检检结果的准确有效。 本程序适用于本室各类检验、抽样等作业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也适用于在本室外进行的检验项目的设施和环境控制。 2 职责 2.1 各检验室提出与检验有关的设施和环境配置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和验收,并对本室设施和环境进行日常维护、监控和记录。 2.2 业务室负责配置方案的初审,配合经批准的配置方案的实施和验收,监督检查安全保护措施的落实、执行和非常情况的受理、处理情况。 2.3 技术负责人审核设施和环境配置方案,室主任批准经审核的方案。 2.4 设施、环境监督员对检验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日常监督。 2.5 各检测室负责保存各类设施和环境档案。 3 程序 3.1 设施和环境要求 3.1.1 检验工作(含样品制备、存放等区域)场所、检验设施及环境条件应满足检验方法要求和正常安全检验作业的要求。 3.1.2 检验场所(含样品制备、存放等区域)应与办公场所分离。 3.1.3 对影响检验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如灰尘、电磁干扰、电网电压、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应根据检验要求,在检验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1.4 检验场所的布局应不能有相互间干扰,对涉及安全及特殊要求的检验区域,要实施有效的隔离,有防护措施和必要的警示。 3.1.5 检验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满足检验方法、仪器设备、检验物品及工作条件等提出的要求。对于有特殊条件要求的检验区域(危险试验区、高精度测量区、恒温恒湿区、特殊检验物品制备区等)要验证其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3.1.6 当检验涉及有害、有毒、强噪声、污染物时,应配备必要的设施,以使物品妥善保管、存放或处理。污染物处理排放应符合环境规定的要求。检验场所应配备用以排放、隔离等保护、防护的设施、用具,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3.1.7 检验室能源配置(含水、电、气等)由业务室统一管理,合理分配,使负荷均衡安全。 3.1.8 办公室配备必要的办公及服务设施。 3.1.9 在本室以外场所进行检验、抽样等作业时,设施和环境条件按以上规定执行或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执行。 3.2 监控与维持 3.2.1 检测室对检验作业所使用的设施进行保养及维护,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报修。 3.2.2 检验室应根据检验方法,仪器设备、检验物品管理等要求的控制精度,决定配置必要的监控、记录设备。报批后由业务室组织实施。 3.2.3 检验室使用检验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应进行功能检查,达到检验规定的要求。 3.2.4 检验室负责《试验室环境条件(温、湿度)的记录》。 3.2.5 当发现环境影响检验质量时,检验室应立即停止检验,及时向业务室反映,做到及时采取措施维修或处理,保持检验工作处于最佳环境状态,并检查对以前检验工作的影响。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欢迎阅读1.0 目的 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需的人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 3 职责 3.1 行政部定期抽查各车间的工作环境情况。 3.2 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4 5. 5.1 的环境能够: 满足生产要求,保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归属感及提升企业形象。 5.2 工作环境的要求 5.2.1 人员控制要求 所有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a) 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b)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c)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5.2.2生产环境的控制

a)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针对生产过程中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设备、人员的健康、洁净区及服装等的控制,由生产部编制?洁净区管理制度?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其中对在环境控制区域内临时工作的人员须接受必要的培训或在训练有素的人员的监督下工作,进入洁净区前要在“进入洁净区人员记录表”上记录并有生产科长监督确认签字。 b)行政部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 c)生产控制区域与非生产控制区域均需要有明确标识,人员进入生产控制区域后,则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d)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按30万级净化车间环境的要求,严格执行?洁净区管理制度?。 e)空气压力保持正压,没有空气紊流现象。 f)生度, 相对 g)各消毒等动 h)操污染造成 i)车照? j)区域内的定要求, k)员过程中发可进行原 l)生 m)其 n)生 5.2.4 5.2.3 6.0 ? ?洁净 7.0 7.1 7.2 车间菌落数检测记录 7.3 风速检测记录 7.4 员工手、工作台面菌落数检测记录 7.5 净化车间尘埃粒子数检测记录 7.6 净化系统运行记录 7.7 场所清洁消毒记录 7.8 车间设备清洗记录 7.9 管道清洗记录 7.10 工作服清洗记录 7.11 清场记录 7.12 消毒液配置记录

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

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部所使用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职责生产部设备组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生产设施和环境进行控制。企管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运输设施、软件进行控制。 操作程序 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管理 4.1.1设施的识别 公司为产品实现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软件、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 4.1.2.1生产部设备组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再与相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型号,报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采购。 4.1.3设施的验收 4.1.3.1采购设施到公司后,由生产部设备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填写《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进行签字验收,并保管相关记录和资料。 4.1.3.2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设备组或相关采购员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4.1.3.3生产部设备组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进入设施管理的管理。 4.1.3.4对于低值易耗工具,由仓库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设施的管理 5.1 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设备组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包括《数控剪板机运行规程》、《数控冲床运行规程》、《激光切割机运行规程》、《数控折弯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冲孔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折弯机运行规程》、《单梁式起重机运行规程》、《折边机安全操作规程》、《烘箱操作规程》、《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操作规程》、《立式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切角机操作规程》、《油漆安全操作规程》、《锅炉安全操作规程》、《雕刻机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相关的操作人员由生产部设备组配合企管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并登记后方可上岗操作。 生产部设备组设备管理员负责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入帐,做好标识,建立《设备总台帐》和《设施履历卡》;对于低值易耗品、工具等的使用,由部门负责人审核,设备组确认,填写《领料单》领取使用,并由设备组做好《工具领用卡片》记录。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3.6素养: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 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7 5M2E: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检测仪器、环境和资讯。 四、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工作环境,不定期对员工进行“5S”现场指导和监控。 4.2生产部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及生产机器进行修整。 4.3生产各部组员工积极配合主管做好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工作。 4.4 行政部负责对工作环境的监督工作,同时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负责。 五、程序内容: 5.1 流程图(见附件流程)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 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 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设备、仪器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 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 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 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工具,工装,设备,环境设施,工作场地等资源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获得有效的支持。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用工装机械,附助用工具设施,对及场地等资源 3 职责 3.1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生产用工装设备的校验、定期保养,异常检修,管理; 3.2管理部,负责对非直接用于生产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规划安置. 4 程序 4.1 设施的确定 4.1.1 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如办公场所)、生产设施(如生产设备、照 明设施、水电气控制设施等)、公司局域网、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设备工具等)。 4.2 设施的提供 4.2.1 设施的采购: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由制造部填写《采购申请表》,具 体按照《采购控制程序》,经审批后实施;办公用品采购,由管理部按《办公用品采购 管理制度》执行,经审批后实施;新开发产品所需生产设施的采购,由技术部门提出 申请,由公司领导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策划确定设施的项目、数量及投入的资金等。 具体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 4.2.2 设施的验收: a.新开发产品生产用设备: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一起负责验收,并填写 《设施验收单》,达不到要求的,应通知设施供应单位整改或退货。验收合格后,设施验收资料由制造部负责保管,设施技术资料由人事行政部存档,生产部借阅 使用。 b.常规产品新购生产设施的验收:由生产部组织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设 施验收单》上签字,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 及资料等。《设施验收单》由制造部保管。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 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对公司的电子办公用品,包括:公司计算机的软硬件、复印机、电话机等,由 管理部负责验收。验收时应核实备件、附件、资料、配置、数量、性能等。若合格则办理入库,设备资料、图样等管理部存档;若不合格则联系供货商退货或重新供 货。 4.3 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报废 4.3.1 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报废 4.3.1.1生产部应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在《基础设施一览表》中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数量、

生产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实现我公司环境管理目标,清除事故隐患,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优化组合,达到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之目的,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保我公司环境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工程、车间及产品提供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设施和人员的控制和管理。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以管理循环(PDCA)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3.2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4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5 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6 环境指标enviro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公司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4 职责 4.1 公司生产运营部是本程序制定、修订和实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品质部为本程序的监督、考核部门,其它相关部门为本程序的协管部门。

4.2 公司动力设备部、供应配套部负责与工具、设备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施工生产技术、消防、安全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4.3 人力资源部负责与公司机关办公区域、办公设施、基础设施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我公司生产活动中职业病危害部位的环境监视和测量。 4.4 生产运营部、品质部负责所辖生产工具、物料、设备、办公区域环境因素识别、维护、控制措施和验收。 5 运作过程 5.1流程图(见附录)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 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设备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2),定期对各部进行“7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7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3)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 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7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 各部组按“7S”、《目视、定置管理实施标准》要求,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3 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8 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7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9 质量记录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范围:凡与本公司设备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储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定义: 3.1 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这种条件可 以是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物的因素(如:温 度、湿度、洁净度、粉尘等),物的因素一般包括:厂房维 护,灯光照明,噪声,取暖、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 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 3.2 6S:指的是由6S的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这六 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简称为 “6S”。 3.3 整理: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3.4 整顿: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摆放整齐,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找需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3.5 清扫: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3.6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 3.7 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 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8 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 4.权责: 4.1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设备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4.2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设备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设备处。5.作业内容: 5.1 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5.2 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的生产现场之设备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提出,经部门主管审查、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

GJB9001C:2017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拟制: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XXX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11、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IQM11-2017B 1目的 为加强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确保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3职责 3.1人机资源部负责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维护和管理,使其符合产品要求。 3.2各部门对本部门所属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按规定进行维护及保养。 4工作程序 4.1公司各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需求,报人机资源部。 4.2人机资源部汇总各部门的需求,召集有关人员讨论,确定出公司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4.3人机资源部将确定出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报总裁批准。 4.4人机资源部按照批准,向各部门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并明确其管理要求。 4.5各部门按管理要求做好本部门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 4.6人机资源部每年要对生产和试验设备制定维护和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维护和保养工作。 4.7人机资源部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4.8各部门若发现基础设施或工作环境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报告人机资源部予以尽快处理,各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4.9对于某些设备经过维修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或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需由使用部门在这些设备上悬挂“停用”标识,以防相关人员误用不满足要求的设备。同时,人机资源部要设法解决生产对该设备的需求。 4.10人机资源部及其他各部门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维护及检查都要保存相应的记录。 5 执行本程序所产生的记录 ---检测/生产设备申购单IQM11-01B ---设备制造申请单IQM11-02B ---设备清单IQM11-03B ---设备维护记录表IQM11-04B ---设备、工具/仪器、器具报废申请单IQM11-05B ---设备标识牌一览表IQM11-06B ---通用工具清单IQM11-07B ---设备使用记录表IQM11-08B ---设备定期保养记录IQM11-09B

2018环境管理程序

XXXX有限公司 TD020032 A/1 供环境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持有者: 2016—06— 17 发布 2018—07—17 修改

1.0 目的 根据《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满足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实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管理。 2.0 范围 2.1适用于公司公司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环境因素控制 2.2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3.0相关文件 3.1《环境管理制度》 3.2《经营方针、目标管理程序》 3.3《工作场所(6S)管理规定》 3.4《车间卫生管理标准》 3.5《应急和响应管理程序》 3.6《改进管理程序进行》 4.0 职责 4.1办公室负责公司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排放的监督、检查、监测和考核管理。 4.2办公室负责绿化美化管理,处理污染纠纷和相关方的环保问题投诉,并建立公司相关环保档案。 4.3动力车间负责公司能源/资源消耗运行的协调控制,督查处理能源/资源问题及使用情况。 4.4相关部门负责各自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预防和控制,以及能源/资源消耗运行控制;区域的环境卫生,配合有关环境事务的管理。 4.5安全、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环境的管理。 5.0定义 5.1环境组织运行所处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动植物、人类及其相互关系。 5.2环境因素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或能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0 工作程序 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 6.1编制环保计划、规划 6.1.体系考核组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并策划相应管理措施;体系考核组对各部门环保管理责任制建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6.1.2办公室编制能源资源消耗运行控制计划和办公区绿化美化实施计划。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次: 受控号: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 范围 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库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 职责 3.1.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仓库的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3.2.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生产部、安环部。 4. 工作程序 4.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 4.2.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作业的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营造适宜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4.2.1.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公司人员的潜力; 4.2.2.安全规则和指南,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 4.2.3.人机工程; 4.2.4.工作场所的位置; 4.2. 5.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4.2.6.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 4.2.7.卫生、清洁度、噪声、粉尘、振动和污染。 4.3.工作环境区域划分: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4.4.组建5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组成5S检查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车间、厂房(包括办公室)等工作环境区域按公司工作环境区域规定的项目和内容每周进行至少一次不定期5S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5S管理检查表”中,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当场或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于下次进行5S检查时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5S管理内容详见集团《5S管理制度》。 4.5.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 4.5.1. 地面上的环境要求: 4.5.1.1.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 4.5.1.2.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叉车、机器、设备、物品等; 4.5.1.3.没有闲置于各生产区域的清扫用具、垃圾桶、包装袋、容器、油桶等; 4.5.1.4.工作场所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如: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纸屑、杂物等。 4.5.2.通道的环境要求: 4.5.2.1.通道宽度要求: A)人行通道:1.0米以上; B)消防通道:1.8米以上; 4.5.2.2.通道规划的颜色要求: A)通道线颜色:黄色。 通道线表示法:用黄色胶带粘贴或黄色油漆涂刷。 B)通道线颜色度宽: a)主通道:10; b)次通道或区域线:57。

环境管理程序(2020年九月整理).doc

学海无涯 XXXX有限公司 TD020032 A/1 供环境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持有者: 2016—06— 17 发布 2018—07—17 修改

1.0 目的 根据《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满足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实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管理。 2.0 范围 2.1适用于公司公司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环境因素控制 2.2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3.0相关文件 3.1《环境管理制度》 3.2《经营方针、目标管理程序》 3.3《工作场所(6S)管理规定》 3.4《车间卫生管理标准》 3.5《应急和响应管理程序》 3.6《改进管理程序进行》 4.0 职责 4.1办公室负责公司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排放的监督、检查、监测和考核管理。 4.2办公室负责绿化美化管理,处理污染纠纷和相关方的环保问题投诉,并建立公司相关环保档案。 4.3动力车间负责公司能源/资源消耗运行的协调控制,督查处理能源/资源问题及使用情况。 4.4相关部门负责各自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预防和控制,以及能源/资源消耗运行控制;区域的环境卫生,配合有关环境事务的管理。 4.5安全、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环境的管理。 5.0定义 5.1环境组织运行所处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动植物、人类及其相互关系。 5.2环境因素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或能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0 工作程序 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 6.1编制环保计划、规划 6.1.体系考核组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并策划相应管理措施;体系考核组对各部门环保管理责任制建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6.1.2办公室编制能源资源消耗运行控制计划和办公区绿化美化实施计划。

(环境管理)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本公司之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以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改进。 2 范围 本程序对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方可能对本公司产生的环境影响之识别、评价作出了明文规定。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环境识别,找出环境因素,工 艺科予以配合。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找出之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3 总经理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之审批。 4 定义(略) 5 运行流程 5.1 环境因素识别时机。 5.1.1 环境因素识别一般为1次/年,一般情况下,为每年4月或10月份进行。 5.1.2 如下特殊情况,环境管理者代表应即时组建环境因素识别小组,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新建、扩建、改建大型项目前; b、增加投产新的产品品种、类别前; c、管理者代表认为需要时。 5.1.3 如下特殊情况,工艺科应即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改造、更新、添置生产、监测设备前; b、改造、更新、添置小型生产配套设施前; c、大型活动流程、工艺流程、服务流程更新前; d、相关方就环境问题抱怨、投诉时; e、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更新、增加时。

5.1.4相关方之环境因素对本公司环境产生影响时。 5.2 环境因素识别方式可包括: a、物料平衡法; b、产品生命周期法; c、问卷调查法; d、现场实地观察法; e、统计、分析历史资料、记录法; f、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照法; g、检测和测量法; 5.3 环境影响分类: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噪音污染; e、能源消耗; f、资源消耗; g、固体废弃物; h、社区; i、其他。 5.4 环境因素识别三状态: a、正常; b、异常; c、紧急。 5.5 环境因素识别三时态: a、过去(过去发生的,现在虽不会发生,但环境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或未来); b、现在(现在发生的,并对现在或未来产生环境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