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基本状况研究报告_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调查_陆士桢

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基本状况研究报告_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调查_陆士桢
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基本状况研究报告_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调查_陆士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年第1期青年专题第34卷(总第176期)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

主持人陆士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政治参与是青年社会参与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不仅关系到青年自身的

政治成熟与社会性发展,

而且关系到社会主流价值传播、政治价值延续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刊组织的三篇文章,以严谨的实证研究为方法,描述了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状态,并以基本身份为变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关于网络虚拟社团的研究则以细致的网络观测、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描述了网络虚拟社团这一当代新兴青年社群的状态和发展特点。研究的成果与

发现为全面把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情况并积极予以应对,

提供了基础的、科学的依据。其严谨的研究方法,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基本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调查

■陆士桢潘晴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北京100089;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北京100089)

【摘要】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关于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的基础调

查显示,青年上网目的的多样化与聚焦性同时并存,而获取政治信息是青年网

上排名第一的行为;青年网络参与的政治内容比较丰富,民生和主权问题是青

年参与度最高的领域;国际政治是青年网络参与的重点之一,尤其重视国家主

权利益;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虽然较强,但参与层次不高,在参加网络投

票、

民意测验以及组织网民关注某事件这三项典型的网络政治参与上,青年的参与度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政治信息

收稿日期:2014-10-18

作者简介:陆士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问题、社会工作;

潘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陆士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11ASH006)的研究成果之一。参与调查的有陆士桢、漆光鸿、王蕾、顾飞、孙冉冉、潘晴、王成顺等。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悄然兴起,依

靠网络获得政治信息,参与政治事件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已成为现代中国民众最普遍的政治参与形式。受传统观念及社会地位的影响,相对其他群体来讲,

青年缺少政治话语权[1],而网络参与给他们提供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平台。青年喜欢探索、好奇

心强、接受能力强以及充满活力等诸多特点,注定使其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力量。

为准确描述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深入探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我们围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现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产生的动机和青年对网络DOI:10.16034/https://www.360docs.net/doc/552765142.html,ki.10-1318/c.2015.01.012

政治参与现状的认知或评价以及建议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的划分方式,拟定地区抽样配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CNNIC第30次互联网报告调查中网民的职业分类,拟定职业抽样配额;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表)计算青年在各地区的总人数中的比重,选取代表样本的配额。2013年6-12月,我们共发出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0份,回收率为98%。将收集的资料整理、编码后通过EpiData3.1进行录入,最后基于研究的问题用SPSS18.0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一些基础的研究发现分析呈现如下。

一、青年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

网络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载体,青年网络使用情况是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青年实际上网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我们的调查有下列发现。

第一,青年平均每日上网时长集中在0-4小时,以2-4小时最多。由表1可以看出,每日上网时长在2-4小时的比例最大,占36.8%,加上0-2小时的33.8%,上网时长小于等于4小时的共占70.6%;而上网时长4-6小时的占15.6%,6-8小时的占8.6%;每日上网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的青年仅占5.2%。这样的比例构成基本符合青年群体网络行为,具有代表性,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驳社会上对青年网络成瘾普遍性的误判。

表1青年平均每日上网时长上网时长频数百分比0-2小时(含2小时)98133.8 2-4小时(含4小时)106836.8 4-6小时(含6小时)45415.6 6-8小时(含8小时)2518.6 8小时以上1505.2

表2青年的网龄

网龄频数百分比0-3年(含3年)54918.9 3-6年(含6年)103735.7 6-9年(含9年)78927.2 9年以上53118.3

第二,多数青年的网龄在3-9年,以3-6年为最多。网龄说明青年与网络的关系会影响其网上和网下行为。不同网龄的青年对于网络的认识以及网络行为特征会有很大差异。为了充分反映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及动机,我们将网龄作为自变量,依次观测点考核青年不同网龄的不同表现。由表2可知,调查的青年群体中3-6年的最多,占35.7%;6-9年的青年群体次之,占27.2%;小于3年(18.9%)和大于9年的(18.3%)青年群体基本相一致。这说明大多数青年的网龄在3-9年,可以看出当代中国青年伴随着网龄的普及在成长,大多数青年具有较长的网络实践经验。

第三,手机上网用户增速较快,但青年使用电脑上网仍占六成以上。互联网设备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移动互联网日益发展,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手机上网的方便性和随时性特点,加快了手机上网用户的增速。我们对青年使用不同网络载体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59.3%)多于手机上网(39.8%)。新媒体发展速度极快,相信这个比例很快会发生变化。

二、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基本现状

青年上网行为已很普遍,而且上网目的多样化与聚焦性并存。调查表明,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年获取政治信息的最主要渠道,青年网上行为普遍多样,兼顾社会与自身,获取政治信息是青年网上排名第一的行为。

其一,浏览新闻在青年上网行为中排在首位。浏览新闻就是通过网络了解实时信息、热点问题、领导活动、政策法规以及民生问题等,被调查者中通过网络浏览新闻的占71.1%,成为青年上网的第一目标。新闻是个体了解社会现实的主要渠道,与政治相关的新闻占总量的绝大多数,网络的快捷为新闻的即时传播提供了可能。青年群体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网上浏览新闻,不仅是他们关心、参与社会的重要表现,也是促进个体更好发展、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其二,消遣娱乐在青年上网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青年上网行为的第二目标。青年群体需要消遣娱乐,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通过网络消遣娱乐的占到62.4%。一方面,现代社会是理性主导的社会,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胜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空虚寂寞与压抑苦闷影响着很多现代人,青年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学习、工作压力很大,能力与资本有限,网络上的消遣娱乐能最大限度满足青年放松、发泄等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推进,消解责任,把一切都视为游戏,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去面对万事万物的社会思潮也影响了不少青年人的人生态度,一些青年给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涂上了浓厚的游戏色彩,这也推动了网上活动的娱乐倾向。

其三,近六成的青年上网是为了“获取工作与学习资料”。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通过网络搜索工作和学习资料的占58.8%,是青年上网行为的第三目标。青年的本质是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青年只有不断自我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通过网络获取工作和学习资料是青年群体自我提升的需要。同时,青年还是一个对新事物最敏感、最易接受的群体,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就是资本,是自我不断发展的“营养品”,网络作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或分享平台,其可行性、有效性、便利性和节省性等优势对青年具有巨大吸引力。

其四,青年网络行为目标多样化,和自身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调查还表明,近一半的青年人上网是为了买卖商品(49.6%),还有近四成的青年上网是为了社交活动(38.8%),二者相加达到近九成。这说明,青年上网行为是丰富多样的,如果说,排在第一、第三的浏览新闻和搜索工作及学习资料,集中体现了青年群体社会性发展的本质需求,那么排在第二的消遣娱乐,以及购物和交友,则更多体现了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群体的社会性特征。作为社会人群中社会关系资源相对薄弱的群体,无论是从社会融入角度,还是从自身成长角度来看,青年都急于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小社会。网络既提供了空前的交往空间,又避免了现实社会的很多禁忌,势必对青年极具吸引力。

三、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容丰富,民生和主权问题参与度最高

调查数据表明,青年网络参与的政治内容具有丰富性,民生和主权问题是青年参与度最高的领域;青年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政治参与的领域广泛,呈现出多样化特征。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是指青年具体获取、分享、发表以及交流的政治内容,现实网络社会里,青年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涉及民生问题、国家主权利益、执政行为和政府行为以及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等。但我们的研究发现,青年对于各种类型政治内容的参与度是存在差异的。

第一,民生问题在青年网络参与内容中占主要地位,特别是与青年自身相关的问题。民生问题是指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住房、物价、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土地问题以及贫富差距等问题,被调查者中关注民生问题的青年占到77.1%,排在青年对网络政治议题关注度的第一位,表明民生问题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最主要内容,这不仅源于民生问题与青年直接利益的高度相关性,源于青年群体初涉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与艰难,而且源于青年群体对百姓利益及社会民众实际生活感受的高度关注;同时,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人心的结果;是目前我国涉及民生问题的整体社会问题还较为突出,一些问题百姓关注度高、解决难度大的客观反映。

具体考察青年对于各类民生问题的关注度,我们发现,青年最关注的还是与自身生存发展相关度较高的问题。青年在网络上发表过的观点,排在首位的是物价问题(22.5%),其次是住房问题(21.3%)。在最容易引起发声的经济类民生话题之后,教育类话题也能引起青年的关注,有20.8%的青年会对教育问题发表看法,15.7%的青年会对就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相对来说,青年对医疗和安全问题较少发表观点。可以看出,物价、住房和教育是青年最为关注的网络议题,这三项也确实是青年生存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另一个数据也可以说明青年对网络议题关注度的偏向。对于一段时期内网络上什么话题更能吸引青年注意的问题,可以看出,吸引程度排在首位的是“日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今日将参拜靖国神社”,有19.3%的青年会被吸引;排在第三、四位的分别是“2013公务员报考指南”和“国庆后各地楼市成交量普涨”,前者关系到就业,后者关系到安家,都是极为贴近青年生活的议题,分别能够吸引17.2%和16.9%的青年关注。相对来说,“中石油中石化被指垄断油源”及“多地试点推开健康卡,全国一卡通还需时日”这种国家政策类的信息青年关注的程度则偏低。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9.2%的青年认为以上信息都不能吸引自己,排在第二位。尽管这种选择带有时段性的特点,具体议题的吸引程度有所差异,但也能说明,政治参与并不是青年网上行为的全部,有一部分青年可能更为关注奇闻异事、明星动向等话题。

第二,国际政治是青年网络参与的重点之一,尤其重视国家主权利益。国际关系一直是政治历史不可绕过的话题,领导人的互访,国家间的协定,国家间的贸易与合作等都影响到本国的发展,也是青年网络参与的重要内容。被调查者中占56.7%的人关注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这清楚地体现了青年群体对于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关注。这种关注体现了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有利于青年正确认识国际形势,促进自我与国家的发展。

在国际关系问题上,青年尤其关注国家主权问题。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有76.2%的人表示自己关注国家主权利益问题,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容上排名第二。在一定时期内,青年对于“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关注超过了其他诸多问题,关注度比就业、住房等青年自身发展的问题高出二三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涉及领土安全、主权安全、国家机密安全等问题的国家主权利益在青年群体关注议题中的位置,反映了当代青年关心国事,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关注国家主权利益问题,对危害国家主权利益问题的事件坚持理性的价值评价,并且给予坚决的抨击,是青年参与国际政治问题的主流,应予以充分认知。同时,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国与菲律宾黄岩岛之争等中国与他国领土纠纷等问题持续存在;国内疆独、藏独分子蠢蠢欲动,领土、主权等问题受到很大的挑战,也是青年对这些问题高度关注的现实背景。

第三,近六成的青年在网络参与中关心政府执政行为。调查还显示,被调查者中关注政府执政行为的占58.8%。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社会里青年群体较少有机会参与的内容。青年通过网络关注政府执政行为,使得青年的政治参与突破了表

达意愿和诉求的层次,上升到影响法律制度、政府决策和执政行为的较高层次。这不仅是青年政治性发展的进步,也是推进社会民主与法治建设、实现青年群体与社会和谐共赢的重要成果。

可以说,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容丰富,民生问题、国家主权利益问题、执政行为和政府行为问题、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问题是青年主要的网络政治参与内容,而且参与度都比较高,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参与度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强,但实际参与层次仍然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较强,但参与层次不高,大多数青年网络政治活动仅处于获取政治信息或内容的阶段,行为上的积极参与并不多,更没有上升到积极发布政治信息,或者成为影响他人的意见领袖,发起组织网上虚拟社团,形成与其他参与者有效互动等高层次网络政治参与的阶段。这一判断基于下列研究数据。

第一,关注包括持续关注某一网络政治信息的青年占绝大多数。数据表明,对于“您会关注网络上与政治相关的信息吗?”的问题,被调查者中表示关注的人占84.7%,很少或从不关注的仅占15.3%,这说明被调查的青年群体中绝大多数人关注网络政治信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很强。而对于“您会持续关注某一政治话题吗?”的问题,被调查者中选择持续关注的占81%,仅有19%的人选择很少或从不持续关注。这说明八成以上的青年具有持续关注某一政治话题的习惯,显示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者关注特定政治信息的特点,更说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可深入性特征。

第二,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能够表达观点的较少。青年关注网络政治信息,而且会持续性地关注某一政治信息或话题,但却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数据显示,有一半青年对关注的话题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你会在网上就自己关注的话题表达观点吗?”的问题,被调查者中有52.2%的人表示会,而很少或从不对自己关注的政治话题发表观点的有47.8%。尽管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二者差距很小。研究还表明,大多数青年在网络上不会就某一个政治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您是否在网络上就某一政治话题发帖表达自己看法?”的问题,被调查者中选择发表自己观点的仅占39.8%,而不发表自己观点的占到了60.2%。这说明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大多数青年人不能就某个政治话题发表个人观点,行为上的网络政治参与性还相对较弱。

第三,青年在网络政治互动中的参与率较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很强,在网络上不仅会关注政治信息,而且会持续关注某一政治信息,但在实际行为上相对较弱。我们用参加网络投票、参加民意测验、组织网民关注某事件等来识别青年行为上的政治参与,发现在这三项典型的网络政治行为参与上,青年的参与度呈递减趋势。

一是能够参与网络投票活动的青年占六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投票是典型的行为上的网络政治参与,是深入参与网络政治的集中表现。被调查者中进行过网络投票的占57.5%,没有过网络投票行为的占42.5%。可以看出,参与网络政治活动的青年中大多数能够参与网络投票,但是还有超过四成的青年没有参与过,总体上,青年参与网络投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是很强。作为最鲜明也是最基础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投票的参与具有简单易操作、对参与者要求较低的特点,投票的结果关系到社会和青年的生活。本研究反映出的青年对这项网络政治活动的参与度,值得认真研究思考。二是参与网上政治活动中民意测验的青年有四成。民意测验是青年作为一位民众进行自我真实意见的表达,也是政府了解民意、有关机构研究民众认知的手段,网上的民意测验具有大众化、简单易行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政治活动以及民众特别是青

年群体参与政治的重要形式。被调查者中参与过民意测验的占43.4%,没有参与过的青年占56.6%,没有参与过的高于参与过的,反映出青年对民意测验这一项网络政治活动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三是组织网民关注政治的青年只有一成。组织动员其他网民关注政治,发挥中坚和骨干的作用,是更深层次的网络政治参与,包括动员青年关注某一政治事件,就某一个政治事件动员一些人形成虚拟社团等。被调查者中组织网民关注某一事件的青年只占11.5%,而没有此类行为的占8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青年网民尚未进入积极互动的层次。

对于青年网络行为,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社会上有很多想当然的看法,也存在着一些误解和误判。其实,大多数青年人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基本状态去参与网络政治的,当然会有问题和非理性,但其根源在于青年的社会性成熟还在继续,也源于我们的网络秩序还没有真正建立。青年一代成长和生活在当前如火如荼的社会转型浪潮之下,其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文化等无不与当前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所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设是长期多方面的。

[参考文献]

[1]陆士桢王蕾:《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定量研究的过程分析》,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以事件为中心的青年网络虚拟社群研究

———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

■漆光鸿高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长办公室,北京100089;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庙卷村党支部,北京101300)

【摘要】青年网络虚拟社群发展阶段可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消退期四个阶段。青年网络虚拟社群的特征表现为社群形成的自由性和自发性、社群结

构的松散性和开放性、社群互动的非平衡性、社群管理的自律性与他律性。青年网

络虚拟社群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既有正面舆论牵引作用,也具有情绪的聚集和强

化等负面影响。

【关键词】青年网络形成过程网络政治参与“微笑局长”

DOI:10.16034/https://www.360docs.net/doc/552765142.html,ki.10-1318/c.2015.01.013

网络政治参与一般是指公民以网络为媒介,关注时事新闻、政府活动、民生问题、社会热点事务,并发表网上评论、讨论,表达政治主张和政治意愿,或通过网上选举、网上民意调查以期影响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等公共政治生活的体制外的参与行为。虚拟社群则是指以互联网为沟通媒介,以信息联系为纽带,因网络热点事件聚集起来,主动在网络空间进行相对稳定、持续互动的,符号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人的集合体,是一种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型群体,按照持续时间的长短及人员流动情况分为长期虚拟社群和短期虚拟社群。青年虚拟社群就是以18-40岁的青年人为主要成员的网络虚拟社群。

本文研究的是以一个网络事件为中心所形成的短期网络青年虚拟社群。以天涯社区作为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漆光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青少年与社会工作;

高峰,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庙卷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法学硕士,主要研究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陆士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1ASH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9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19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根据20**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18岁以下的网民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缓慢增加,在今年发布 的数据中,而10-19岁的网民占比从27.3%下降到26.0%。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咼,达到29.9%。不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学校也购买计算机供孩子学习电脑知识,随着互联网不断在国内蔓延,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上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以及手机上网,从简单的收发邮件到制作网页,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仅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是我们开展这次调查的目的。 数据分析: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初中学生家中有一台以及一台以上的电脑,这些学生家中的电脑90%联网;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过 互联网。学生经常上网的场所在家中的初中生42注右,小学生30% 左右;在网吧上网初中生平均占了18%小学生占2.4%。家庭上网环境与上网场所呈现出正相关性,家中有宽带上网的学生有82%勺人经常在家中上网,只有18%^网吧上网;家中没有电脑或家里电脑没有联网的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亲友家(74%)和网吧(23%)上网,2.8%的初中生和1.7%的小学生因为上网有逃课经历。样本整体呈现出上网的

频率并不高,平均只有9%勺学生几乎天天上网,12.7%的学生每周上网3-5次,31.4%的学生每周上网1-2次,46.9%禺尔上网。初一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网络游戏、聊天、在线听音乐和浏览网页;初二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初三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网络游戏;五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六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下载软件或文件;对于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学习而减少上网(19.9%的学生担心上网会影响学习,39%勺初一学生、46%勺初二学生、57、4%勺初三学生、29%勺五年级学生、26.3%的六年级学生因为学习紧张而没时间上网),无论这种克制上网的动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最后有33%勺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几乎没什么影响,其他学生中认为有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的学生比例是:初一(2 : 1)初二(1 : 2)初三(1 : 1)五年级(2.4 : 1)六年级(1 : 1)。75%勺初中生和88%勺小学生认为上网后,看课外书的时间没有变化,80%勺学生认为上网后,温习功课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90%勺学生认为上网没有影响体育活动时间,88%勺学生睡眠没有受到影响。10%勺学生认为上网后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的初二最多(22%),其次为初一(13%), 初三(12.8),六年级(6.3%),五年级(2.2%)。80%勺家长对孩子上网要求正确使用,避免不健康东西;80%左右的学生有网友,35%勺学生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增多,65%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不变。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促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生活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而网络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增加了教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控制的难度。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办法。 标签:政治社会化;网络政治参与;引导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政治人格的政治人的过程。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和情感,然后参与政治实践,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大学生转变成为具有一定政治人格的社会政治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走向全面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全人”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网络本身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增加了教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控制的难度。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从而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1.从制度层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过程进行引导 从制度上加强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规范网络行为。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网络法制知识,并结合高校校园的实际,加强网络管理规则的制定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和法制意识。通过法律的规范和法制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实现网络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只有这样,大学生在网上发表舆论、参与政治时,才会遵守网络管理制度,而不是为所欲为,想发表什么言论就发表什么。因此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使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和网络政治参与都能受到一定的制约和规范。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促使大学生保持网上和网下行为的一致性和合法性,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努力营造法制的网络环境,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2.从价值层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引导 要想从价值层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引导,减少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言论行为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是关键。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水平,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其次,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使其能抵制抵制不良诱惑;最后,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八荣八耻”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真伪的能力,才能使他们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以及一些思潮的消极影响

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基本状况研究报告_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调查_陆士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年第1期青年专题第34卷(总第176期)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 主持人陆士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政治参与是青年社会参与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不仅关系到青年自身的 政治成熟与社会性发展, 而且关系到社会主流价值传播、政治价值延续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刊组织的三篇文章,以严谨的实证研究为方法,描述了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状态,并以基本身份为变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关于网络虚拟社团的研究则以细致的网络观测、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描述了网络虚拟社团这一当代新兴青年社群的状态和发展特点。研究的成果与 发现为全面把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情况并积极予以应对, 提供了基础的、科学的依据。其严谨的研究方法,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基本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调查 ■陆士桢潘晴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北京100089;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北京100089) 【摘要】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关于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的基础调 查显示,青年上网目的的多样化与聚焦性同时并存,而获取政治信息是青年网 上排名第一的行为;青年网络参与的政治内容比较丰富,民生和主权问题是青 年参与度最高的领域;国际政治是青年网络参与的重点之一,尤其重视国家主 权利益;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虽然较强,但参与层次不高,在参加网络投 票、 民意测验以及组织网民关注某事件这三项典型的网络政治参与上,青年的参与度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政治信息 收稿日期:2014-10-18 作者简介:陆士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问题、社会工作; 潘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陆士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11ASH006)的研究成果之一。参与调查的有陆士桢、漆光鸿、王蕾、顾飞、孙冉冉、潘晴、王成顺等。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悄然兴起,依 靠网络获得政治信息,参与政治事件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已成为现代中国民众最普遍的政治参与形式。受传统观念及社会地位的影响,相对其他群体来讲, 青年缺少政治话语权[1],而网络参与给他们提供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平台。青年喜欢探索、好奇 心强、接受能力强以及充满活力等诸多特点,注定使其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力量。 为准确描述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深入探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我们围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现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产生的动机和青年对网络DOI:10.16034/https://www.360docs.net/doc/552765142.html,ki.10-1318/c.2015.01.012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毋庸置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网络”已成了当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衣衫快捷的窗户。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然而“网络”在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的大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 2、调查方法: (1)问卷方法(调查范围:周围小区居民) (2)各种书刊资料收集 (3)网上查询(社会上的其他人士对于上网的认识) (4)组员讨论研究 (5)材料整理与编辑 3、调查研究: (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15—17岁的青少年。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是男同学,几乎每天上网,偶尔上网的和从未上过网的女生居多。上网费用的来源多数人是节省的饭钱。大多的人在网吧上网。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是少有约束。很少正确使用。上网的目的部分聊天,大多是玩游戏。

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占少量。谈到对网络的看法,认为内容既有健康。也有不健康内容的占一半。所里据熟悉网站的名称都市游戏和歌曲网站。 (2)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第一,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比较大、控制情绪能力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受挫折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第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跟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存在的五类问题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的一个主要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网络参与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促进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给政治参与在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在肯定其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暴露出的问题。一是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中的无序性的特征,存在着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可能性。互联网本身就具有虚拟性与隐蔽性的特点,使"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非正式性、渗透性特征,这极有可能导致公民网络参与的欺骗化与非法化。匿名性和隐蔽性被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大大减少了其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进而容易摆脱现实社会的规范,放纵自己的行为。二是互联网带来了网络话语权的巨大差距,没有能充分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声音造成政治参与的不均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占有通常使年龄偏大、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上都处于弱势地位。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网络参与的主体80%以上都是年龄35岁以下的中青年,而且主要聚集在发达城市。农村与城镇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差距较大,目前74.9%的网民都居住在城镇,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理论上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利和机会在实际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等状态。此外,网络还创造了一个僵硬的阶级壁垒,使受到良好教育和未受到良好教育者阵线分明,从而造成社会断裂,危害社会稳定。三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和网络参与的"多数人暴政"问题。网络空间是个体自由表达的舞台,有些人可能会把自己一些情绪化的见解发布到博客或论坛中,有些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很容易感染大量读者,从而形成一种网络主体的"集体癫狂",给正常的政治行为与决策带来很大压力。这种"多数人暴政"即舆论暴力会严重侵犯个体权利和个体利益。网民由于自身所处环境不同,个体差异很大,从而会对政治事件或政治行为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见解,但是针对现实中所发生的某件事,那些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会在网络上形成一股力量,剥夺不同意见者正常发表意见的权利或甚至对其进行人身侵害。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利益群体、各社会阶层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常因突发事件暴露出来。四是新网络的膨胀暴露了传统媒介在公民政治参与上的不足,对政治稳定带来消极影响。近年来,网络参与作为一种下与上的对话渠道发展迅速,并且产生了一定"放大效应"。加之政府有关部门对网络难以有效控制,从而对社会政治稳定形成一定冲击。五是网络参与的便利性使得西方政治文化对于我国渗透更加广泛,使公民网络参与易于被误导。凭借网络优势,西方大国在输出信息的同时也输出他们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价值观,企图把西方的政治文化和思想渗透到世界范围之内。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冲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不可避免产生相互冲击和震荡。随着网络规模的继续扩大,国家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现状与二维价值付建军 发布时间:2011-7-3 20:02:21 被阅览数:1195 次作者:付建军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内容提要:政治参与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区分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重要标志。伴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政治参与进一步扩大。以网络为平台的政治参与的兴起缘自制度性和技术性的因素。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政治参与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427-10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通过此次对部分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我们感 到,虽然多数大学生网民的素质较高,能够较好地利 用网络工具于成才之中,对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能够 自觉抵制,对某些相关问题也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但 是,也明显地存在着许多不足。 值得关注:近半数大学生想做黑客 和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相比,大学生网民的整体 素质相对较低。据cnnic的调查,我国网民整体的周 收发电子邮件平均数为21.2件,远远高于此次调查中 的3.34件。我国网民整体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的搜 索引擎比率为51.3%,而此次调查显示该项比率较低, 说明大学生网民还不能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来有效地 获取相关信息。全国网民整体使用网上寻呼的比率为

31.6%,调查中此项比率高于此值1倍以上;全国网民整体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中,电子书籍排在第4位,而大学生则把这项内容排在第6位以后……说明多数大学生网民把网聊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还不能把上网作为学习工具。 值得重视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一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值得重视:高校网站亟待加强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近年来,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剧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相对单一的大学政治参与模式,在现代开放的网络系统的强大影响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参与群体和不可逆转的网络参与趋势。这种改变最为直接地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体现,网络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和网民政治意识的增强,网络空间中诞生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参与。所谓网络政治参与,简单理解可以认为是普通公民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决策或公共管理的活动。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柄“双刃剑”,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政治训练,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也会因为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而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建设。网络所具有的极大的即时性、公共性和联通性,以及更大的包容度、延展度和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和传统信息表达渠道的欠缺,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带来各种机会和更加便捷的渠道。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充满创造力、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是青年中的中坚;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政治参与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及政治民主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学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因势利导,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

事实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在方式、渠道和途径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与现实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 第一,公民政治权利行为的隐蔽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比如不同的公民个体同时投票选举符合自身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但一般一人只能投一次票,当选者即为其共同利益的代表;而且公民可以依法公开行使自己的政治民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在网络世界,如果存在投票选举,由于个体可以用不同的IP地址登录,那么投多少次票则无法约束。通过电子表决器进行投票表决(一人一票)并不能看成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同样由于IP地址复杂多变的缘故,网络上的(政治)造谣、诽谤等违法现象也难以查处。 第二,参与内容与手段的“双重性”。双重性即指网络政治参与既有合法参与的内容与手段又包括不合法的内容与手段。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大学生网民政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及部分大学生网民缺乏网络自律等原因,目前尚无法保证其政治参与的内容与手段、方式全部合法。 第三,参与目标与对象的不确定性。网络政治参与目标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参与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政治参与的目标一般在于影响政府、集体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决策、决定及其活动,但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并不都是为了影响政府(或某些公共机构)的决策,他们更多人是在“谈论”政治及与政治有关的话题。

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许行 指导教师:陈金华 自从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资讯的传播速度有了一个指数型的增长。消息来源变得更广更及时,已经从平面媒体转为门户网站和个人博客。特别是在微博、SNS 等Web 2.0型社交网站出现后,更多的声音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给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地表达意见、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空间,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舆论。然而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忽视或者被迫忽视的地方,使得正义得以张扬;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网络的放大作用,很多意见在网络的环境下变得“夸张”,甚至产生“网络暴力”。 因为大学生是目前网络的主力军,从而引发了笔者对于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兴趣。 本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网上以人人网投票的方式发放,网下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并且辅以面对面口头访谈。然而,由于受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生的黄山事件的影响,使得后期数据被迫删除而样本数量较少,并且由于接受调查学生的组成片面性,调查样本具有参考价值而不具备严格的代表意义。但是,依然可以从调查中收集出许多重要的信息。 从调查中可以分析出调查对象——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网龄长、每天上网时间长、并且关注各类事件。从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最主要参与者。 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讲道理、辩论不是一种不良的网络行为,他们认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的权利是必须尊重的”,然而,在网络辩论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行为,其中,恶搞、调侃甚至粗口脏话是比比皆是。辩论者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因而来标榜自己,阐明自己观点,对此多数大学生认为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很多辩论者用一些虚无的证据,从道德层面来消灭对手却成了一种常见的暴力现象。 当被问及对网络暴力舆论的看法时,一位历史系的受访者说:“网民对特定事件的讨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和合法权利,而且,由人肉搜索的案例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而是直接延伸和投射到现实生活之中。这是十分危险的。” 一位旅游管理系的受访者也同意这个观点,并且认为“网民有以道德讨伐的名义执行法律职责的倾向。” 然而,有不少受访者有另外的看法。一位新闻系的受访者说:“‘网络暴力’只是由于我们现在网络环境不成熟的表现,现实压力、突发性事件、其他观点表达渠道缺失,成为网络暴力形成的条件,而这本身并非是网络舆论的错。事实上,网络舆论更多的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对被忽视者的关注,和对真理的追求。” 甚至有受访者认为,网络舆论只是一种舆论,网络只是一种渠道,而只是因为网络的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XX校区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交友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然而,众所周知,互联网除了可以交流互动及下载学习资料外,还有许多吸引青年人、且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诸如网络游戏、对战游戏、高清影视等娱乐功能。那么,由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而大量普及的大学生寝室电脑,究竟给我XX大学的学子们带来了什么?有大量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同学们又是如何使用手中的电脑的呢?到底寝室电脑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利与弊?为此而写了这份调查报告。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XX校区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式: 采取对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发放问卷,本次调查供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8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其中有115份是由男生填写,65份是由女生填写。;然后,进行实地考察(包括网吧、宿舍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这部分你们要重写,结果分析应该把问卷设计的问题概况为几个大的方面,在每一方面需要的地方在用统计的数据予以支撑说明,实地考察的也应放在这部分) (1)问卷情况汇总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一调查部分是整体调查部分,目的在于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有多久,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和看法是什么,学生一个月上网的费用是多少以及大学生上网的频率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网上聊天和使用电子邮件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网上聊天的目的和网上聊天的话题,学生是否有过网恋经历。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有多少大学生在迷恋网络游戏,学生对哪些网络游戏更为着迷,和对网络游戏的看法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四部分是学生对网络生活情况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网络生活带来的影响的看法,如交友、身心健康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五部分是关于学生对校园网使用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校园网建设的态度,学生有效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占整个学习过程的百分比,学生比较乐于接受什么类型的校园网以及学生对学校现在的网络建设情况是否满意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六部分是关于学生对浏览网站的兴趣和在网络未来发展中起的作用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想在网络未来发展中起的作用,学生对那些类型网站感兴趣。 (2)问卷显示结果分析 1.整体情况调查部分: 从大一到大四随机抽样调查中,有63.3%的同学大学期间不打算购买电脑,目前同学们使用电脑的主要用途是休闲娱乐,占总调查人数的81.5%。网龄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上升,在大一同学中近47.6%的同学网龄在两年以上,说明大部分同学高中时已经经常接触网络.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必然结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的延伸,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政治能力发展,但亦可能滋生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失范,阻碍大学生的良好政治人格形成。引导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和理性网络政治参与,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标签: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政治行为 [新时期新形势下,网络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新领域新空间,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格局,网络政治参与现象参与随之产生。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题中之义。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首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思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伴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重要思考模式与行为方式,是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图景下蕴育产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网络技能,才会滋生出相应的互联网思维。显然,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而言更适应和热衷于互联网思维下的网络生活。互联网思维在政治领域的体现,立足国家层面即网络施政,立足公民层面即网络参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发展使然。伴随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深刻融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网络空间成为既一致于社会现实生活又与之区别的另一空间,与之适应,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前政治生活的一种必然现象。当前,伴随社会信息化日益深刻,网络参政逐渐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参政这一新事物新现象,在宏观层面对各级各类机构的网络施政提出要求,同时又在微观层面对各种网络参政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毋庸置疑,网络参政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社会信息化时代潮流在政治领域的生动展现。网络政治生活作为当前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分支,变得不可或缺。 其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特定的类型和方式。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专属于这一群体的特殊类型和方式。一般而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利益型和兴趣型。利益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往往是大学生群体在工具理性驱使下自发参与到网络政治活动中去,其基本动因是某项政治决策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发展和事关大学生的利益。起源于工具理性动机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往往显得务实,现实适应性强,一般会一致和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政治事件。兴趣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热情与政治爱好的生动展现,一些大学生热爱时政,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他们会自发开展网络政治活动,追求政治理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有三种方式,一

大学生对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调查,想邀请您用几分钟时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帮助。 Q1、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大约是多少? 1、半小时左右 2、1到2小时 3、3到4小时 4、4小时以上 Q2、您上网主要的目的是:(请选择最主要的1~3项,不要超过3项) 1、互联网基础应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 2、浏览新闻、博客/个人空间;更新博客/个人空间 3、数字娱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 4、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上支付) 5、网络社区(论坛/BBS访问及发帖) 6、其它(网上银行、网上炒股/基金、网络求职、网络教育等) Q3、您对网络暴力了解多少? 1、非常了解 2、了解

4、不太清楚 5、一点都不了解 Q4、您认为什么是网络暴力? 1、攻击对方,涉及不雅用语,使用侮辱性语言等 2、故意违反版规,恶意灌水、爆吧等 3、侵犯他人隐私,与现实高度相关的暴力:如恶意人肉搜索等 4、其他 Q5、您是否了解近几年发生的下列网络事件? 1、某名星粉丝割腕事件 2、舒淇怒删微博事件 3、姜岩事件 4、英国女孩汉娜自杀事件 5、莎朗斯通事件 6、辽宁女张雅事件 Q6、在以上事件中,您是否对您不了解的事件产生了好奇心? 1、非常好奇 2、好奇 3、一般

5、完全不好奇 Q7、您是否在以上热门事件中发过帖,您的言论属于那种类型? 1、仅表示感叹:如“怎么会这样!” 2、发泄不满:如“真是人渣!”等 3、细致分析:如我认为他为什么这么做…… 4、无所谓:如“顶”、“沙发” 5、明确观点:如强烈支持或谴责某一方 6、不发帖,纯看客 Q8、有人认为这些事件的发起人及参与者是在使用网络暴力,您赞成这个观点么? 1、非常赞成 2、赞成 3、一般 4、反对 5、非常反对 Q9、如果您发的帖子被网管删除了,您有什么反应? 1、受打击不发了 2、在能发的地方加倍发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今天上午,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下称青少工程)”赢在未来· 网络安全中国行”活动在通州潞河中学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 未来网与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青少年遭遇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 为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并为日后青少工程的具体工作提供调研支撑,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和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发起问卷调研,从上网习惯、网络环境感知、网络安全意识三方面,对6-18 岁的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机上网,31.4%使用家庭台式电脑上网,13.1%使用平板电脑上网,仅有2.4%的青少年使用网吧或学校的台式电脑上网。这意味着,95 后的上网习惯主要通过自己的设备,且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设备。 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调查发现,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是青少年群体最热衷的网络活动,而查资料、看电影电视剧等活动相对较少。其中,在青少年最喜欢的游戏top20 中,植物大战僵尸、赛尔号、小黄人快跑名列三甲。在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家长表示反对孩子上网,这表明70 后、80 后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比较开放的态

度。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尽管青少年上网环境相对单一且上网时间短,但仍旧无法避免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和各类网络威胁。记者从调查报告中看到,近六成青少年曾遭遇到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其次是个人信息资料被窃取。统计数据也表明,八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 令人欣慰的是,在类似青少工程等公益项目的努力下,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教育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与之相应,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记者查阅调查报告发现,目前,超80%的青少年在遇到电脑病毒时会立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 面对个人信息问题,青少年最不愿意透露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 同时,九成以上的青少年认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 据介绍,青少工程是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指导下,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发起、未来网和360 公司承办、并由360 公司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公益项目,旨在全面提升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安全素养,建立适应性、和可持续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目前,青少工程已全面覆盖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59座主要城市、3 万多所小学、40多万个班级,影响中小学生约1.2 亿人次。

网络政治参与调查问卷

网络政治参与调查问卷
尊敬的宁波朋友,您好: 尊敬的宁波朋友,您好:
我们是宁波大学的学生,在向社会做一次有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问卷。 我们是宁波大学的学生,在向社会做一次有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问卷。我国最近在网络上开 展了向民众征询意见或建议的网络参与活动,这是我国和我党重视民众疾苦了,和广泛意见的举动, 展了向民众征询意见或建议的网络参与活动,这是我国和我党重视民众疾苦了,和广泛意见的举动,希望 通过网络可以让更多的民众知道政府在干些什么,同时也是为了是民众可以监督政府的重大举措, 通过网络可以让更多的民众知道政府在干些什么,同时也是为了是民众可以监督政府的重大举措,并且随 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于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有求更高, 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于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有求更高,而且可以是我国政府的行政充分体现 人民意愿,和科学行政的必要手段, 人民意愿,和科学行政的必要手段,所以特此希望您可以允许我们占用您一点宝贵的时间对您进行一次问 卷调查,把您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看法,表达给我们。 卷调查,把您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看法,表达给我们。 我们保证对于您所回答的答案和个人隐私,绝对保密,万分感谢。 我们保证对于您所回答的答案和个人隐私,绝对保密,万分感谢。
请您根据您个人的真事想法填写下列各题
1.你的性别: . ○男 ○女
2.您的年龄: .您的年龄:
○18 岁以下 ○18~29 岁 ○30~39 ○40~49 ○50 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您的政治面貌:
○团员 ○党员 ○民主党派人士 ○群众
4.目前文化程度: .目前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 ○高中(中专) ○本科 ○本科以上
5.请问您平时上网每天超过一小时吗: .请问您平时上网每天超过一小时吗:
○超过 ○不超过
6.您平时上网目的: .您平时上网目的:
○娱乐 ○获取消息 ○商务活动 ○学习和浏览知识
7.您对网上信息的态度是: . 您对网上信息的态度是:
○可信 ○不可信 ○基本可信 ○半信半疑
8.您在现实生活中参加过政治活动吗: .您在现实生活中参加过政治活动吗:
○有 ○没有 ○不好说
9.那您在网络上会经常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或政治问题吗: .那您在网络上会经常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或政治问题吗:
○经常 ○不经常 ○一般 ○从来不看
10.当政府向社会征集政治意见时,你会参与吗: .当政府向社会征集政治意见时, 会参与吗:
○会 ○不会 ○看情况
11.那如果你在网络上看到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信息时,您会: .那如果你在网络上看到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信息时,您会:
○看看而已 ○发表意见 ○视而不见

202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根据20** 年7 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18 岁以下的网民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缓慢增加,在今年发布的数据中,而10-19 岁的网民占比从27.3%下降到26.0%。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不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学校也购买计算机供孩子学习电脑知识,随着互联网不断在国内蔓延,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上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以及手机上网,从简单的收发邮件到制作网页,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仅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是我们开展这次调查的目的。 数据分析: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初中学生家中有一台以及一台以上的电脑,这些学生家中的电脑90%联网;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过互联网。学生经常上网的场所在家中的初中生42%左右,小学生30% 左右;在网吧上网初中生平均占了18%,小学生占2.4%。家庭上

网环境与上网场所呈现出正相关性,家中有宽带上网的学生有82%的人经常在家中上网,只有18%在网吧上网;家中没有电脑或家里电脑没有联网的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亲友家和网吧上网, 2.8%的初中生和 1.7%的小学生因为上网有逃课经历。样本整体呈现出上网的频率并不高,平均只有9%的学生几乎天天上网,12.7%的学生每周上网3-5 次,31.4%的学生每周上网1-2 次,46.9%偶尔上网。初一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网络游戏、聊天、在线听音乐和浏览网页;初二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初三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网络游戏;五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六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下载软件或文件;对于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学习而减少上网,无论这种克制上网的动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最后有33%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几乎没什么影响,其他学生中认为有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的学生比例是:初一初二初三五年级六年级。75%的初中生和88%的小学生认为上网后,看课外书的时间没有变化,8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温习功课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90%的学生认为上网没有影响体育活动时间,88%的学生睡眠没有受到影响。1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的初二最多,其次为初一,初三,六年级,五年级。80%的家

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以杭州高校为例

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 ———以杭州高校为例 郭祺佳 (浙江财经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网络参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通过对8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政治 参与的路径方面,62.8%的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在参与内容上,学生最关注的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同时,调查显示,有51.1%的同学认为在净化网络政治环境的同时也要兼顾言论自由。不仅政府要主寻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环境,高校也要切实引导规范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活动。 [关键词]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1-12-18 [作者简介]郭祺佳(1984-), 女,黑龙江人,浙江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政治。[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孵化项目研究课题: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民主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杭州高校为例阶段性成果(2011R 413043)。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其中一系列民主政治发展理念的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化。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指青年以网络为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并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推动国家政策的制定、运行的一种行为,是对一般意义上的青年政治参与的 延伸。 从参与途径上可以分为体制内参与和体制外参与。由政府组织、开展的通过网络进行的政治活动,例如投票选举、民主协商及对话沟通等属于体制内参与。而体制外参与则往往是青年自发的利用网络平台广泛、迅速的传播信息,表达政治诉求和意愿,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和导向促使社会管理系统做出调整。高校青年是青年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以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8所杭州各类型高校的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了关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调研对象来自不同类型学校,其中包括 重点院校、 普通院校、大专院校三类;调查对象为17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在校大专生、 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专业、性别等主要指标与杭州大学生总体状况较为接近,显示本次样本获取具有较高的信度。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50份,回收有效问卷7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9%。同时,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高校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在参考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内容除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高校青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及参与的动因,包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信度、态度及参与的原因;二 是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主要涉及参与的形式、 内容、方法;三是对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建议,以了解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困境,探寻解决 方法。调查获取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 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 二、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总体状况 (一)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和动因 调查数据显示62.8%的高校青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超过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21.1%,课堂获取 则只占8.3%, 他人告知和其他途径共为7.8%,可以明显反应出现今高校青年主要的政治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调查了解高校青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界定,及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高校青年对通过网络论坛或新闻跟帖探讨相关政治问题,及参与网络政治意见调查属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的认同度较高,分别有81.0%和61.1%的同学认为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可见通过网络的各种政治意向表达仍是高校青年认知的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方式。认同电子政务参与政府公共事务和网络政治动员,如通过网 络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分别有47.8%和37.2%。 这反映出近年来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认知度,近半数的 高校青年对这种新的政务形式渠道有认同意识。 同时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国家通过网络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也已经比较成熟,并在后续的各类大型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调查中高校青年对于关注学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属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只有26.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塑造鲜明的校园网络文化,强化学校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等仍是需要努力的方面。高校青年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中占前三位的是新闻网站、社交类网站和娱乐体育类网站,分别是 第2012年第2期(总第39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2,2012Total No.391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2-0112-03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