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地方教案 (1)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传统节日与习俗1.3 特色美食与手工艺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名人故事2.2 民间传说与神话2.3 地方艺术与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讲解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五、教学课时本章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
第二课时:我们的家乡(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
第三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名人。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变化2. 第九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1 民俗活动与传统2.2 民间艺术与体育2.3 礼仪习惯与道德观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情感)
四、了解国旗,增强国防意识
师:国旗护卫队的解放军叔叔每天升起的是我国的国旗,我国的国旗是什么?生:五星红旗。
师:你知道它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吗?
生:中间一颗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围绕着大星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
10
第十课抗金英雄岳飞
11
第十一课 上学路上
12
第十二课士兵课堂
13
第十三课 学会说“不”
14
第十四课锦绣大地
15
第十五课 你的文具和玩具安全吗?
16
第十六课军旗迎风展
地方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第一课 红灯停 绿灯行
第( 1 )周
活动
目标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活
动
过
程
一、导入
第( 3 )周
活动
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活
动
过
程
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
师:国旗上的红色和黄色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生:红色象征革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黄色象征光明,也代表我们黄皮肤的中华民族。
师:升国旗时,我们要敬礼、行注目礼,这是爱祖国的表现。
(用手指着红领巾)少先队员胸前佩带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红领巾添光彩。
二年级地方课教案完美打印

二年级地方课教案Xx小学xxx第一课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教学目的:1、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知道自己在道路、乘车、乘船、乘飞机以及铁路道口应怎样做,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了解一些常见的标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主持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3、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过马路应怎样走?4、小学生过马路为什么要戴小黄帽?5、乘车、乘船、乘飞机应注意什么?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三、看模拟表演,议一议: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议一议:(1)这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2)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四、小结: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五、课外延伸请你做个交通督导员,带领一年级的弟弟妹妹遵守好交通规则。
第二课禁毒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二、新授:1、什么是毒品?常见的和最主要的毒品有哪些?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人文景观3. 家乡的特色文化4. 家乡的民俗风情5. 家乡的保护与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保护与环境。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热爱家乡,培养地域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和特色文化。
2.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3. 讲解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名人故事等。
4. 讲解家乡的特色文化:介绍家乡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
5. 讲解家乡的民俗风情: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民间传说等。
6. 讲解家乡的保护与环境:介绍家乡的环境问题、保护措施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环境问题,并提出建议。
8. 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特色和魅力,引导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9.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绘制一幅家乡的风景画,并写上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活动,如制作家乡传统手工艺品、品尝家乡特色美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魅力。
2. 开展家乡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
- 理解不同地理特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中国的地理特征
1. 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3. 分析不同地理特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中国的气候和气温
1. 介绍中国的气候带和气温分布图
2. 分析不同气候和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讨论不同气候和气温条件下适应的生活方式
第三课:中国的自然资源
1. 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如煤矿、石油、天然气等
2. 讨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第四课:中国的交通运输
1. 了解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路等
2. 讨论交通运输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探究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减少其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
- 导入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思考
-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特征和现象
- 实践法: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特征
教学评价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的表现
- 学生对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和交通运输的理解程度
- 学生能否应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资料
- 人教版二年级地理教材下册- 中国地图和地理信息资料。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舞龙、踩高跷、泼水节等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2、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及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启发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陶冶良好的思想情操.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教学内容:舞龙踩高跷泼水节教学过程:一、新知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知识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风俗活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上的有哪些地方的风俗活动让我们来学习.展示书上的四副有关传统风俗活动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一下,然后教师自己再多描述.二、逐步深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舞龙吗?生:“看过”,“电视上看过”师:舞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在我们自己家乡也有这个项目.人们经常用舞龙来庆祝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你们想不想自己玩玩,做个舞龙高手呢?生:想!师:太好了.举起你身旁的“威龙”我们一起试试吧.学生自主的以小组形式随教师一起舞龙.你左我也左,你右我也右,你走我也走XXXXXXXXXX一个个模仿的还真快.师:刚才同学们舞的还真不错!可是都是跟老师做的.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出点新花样、新图形呀?生:能!师:真的吗?好,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花样最多而且最有精神.(学生表演)师:看来大家玩的真开心,那么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很多风俗活动中,跟龙有关,不信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呈现书上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三、逐步渐进师:既然大家知道这些风俗活动与龙有关,那么你听说过这些传统风俗活动中的故事吗?现在老师就讲给大家听一听哦!(师讲故事,学生认真聆听)师:还有几个故事,老师希望由你们讲给同学听好不好,下节课我们来听听其他的故事吧!课后总结:师:今天你有学到什么吗?板书设计:有趣的风俗活动第一课第二课时班级学生回家找活动中的传奇(随机)。
二年级下册新疆地方课程1教案

教师教学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任教学科:地方课程(1)新疆任教年级:二年级六班任教老师:巴哈尔古丽.依明轮台县第三小学二年级下册地方课程(1)新疆教学进度表二年级教学科目:地方课程1 任课教师:巴哈尔古丽。
依明第1课玉石、宝石和彩石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丰富的玉石资源。
2、能力目标: 知道新疆的一些玉石品种及产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新疆的丰富的玉石资源,感受新疆的富饶。
活动重点:了解新疆的丰富的资源,感受新疆的富饶。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等资料,教师制作PPT课件。
活动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相关图片,揭示课题:玉石、宝石和彩石二、合作探究1、活动一:课件出示图片,结合生活说一说对玉的了解。
(1)玉石“玉石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
《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
《辞海》则将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田玉、翡翠,而且包括玉髓,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琥珀、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其它传统玉石。
现代矿物学把玉分成硬玉和软玉两大类,硬玉即翡翠,而软玉主要是指新疆的和田玉,这就是狭义上的“玉”的定义。
从我国用玉的历史来看,只是在商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新疆和田玉,而在此之前各地使用的玉材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的各种美石。
(2) 玉的颜色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白玉、黄玉、紫玉、墨玉、碧玉、青玉、红玉等等。
其中黄玉色如机油的是佳品,紫玉颜色通常为淡粉,墨玉实为碧玉上多黑点的玉,青玉实为暗淡发青的白玉。
通常白玉最佳。
硬玉即翡翠,颜色有白,紫,绿。
可称为冰地儿(白)或青地儿(绿)。
绿色为最佳。
三色翡翠的也称为“桃园结义”或者“福禄寿”。
第二课时(3) 玉器广义上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年级下册地方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地方课的基本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描述。
2.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故事的理解和传承。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特色产品、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品的推广和宣传。
4. 第四课时:家乡的教育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资源、学校设施、教育成果等。
教学难点:家乡教育成果的展示和宣传。
5. 第五课时:家乡的风景名胜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旅游景点、历史遗迹、文化底蕴等。
教学难点:家乡旅游景点的推广和宣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利用多媒体展示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教育事业、风景名胜等。
3. 参考资料: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特色产品等。
4. 网络资源:家乡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旅游攻略等。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学校、企业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将纸条传递的范围扩大到两个组或全班。纸条上的内容重新设计,但不得将纸条传给第一次已收到过纸条的同学。
⒍接到纸条的同学可以针对“悄悄话”的内容向传递人表示感谢、接受道歉或相应地说出祝愿的话。
⒎小组讨论:
通过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感受到:同学之间简短的问候,能让我们体会到友谊的温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他人关注,但有时候常会忽视或羞于表达这种需要,这一张洋溢着爱和关怀的“悄悄话”纸条,却能使我们的同学彼此心贴得更近,也能使我们的集体更和谐。特别是平时不太爱讲话的同学,不妨从传递“悄悄话”做起,让朋友们更了解你、更关心你,使你逐渐培养成具有乐观、开放的心态,在集体中生活得更愉快。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出投影片(“想一想”中2幅图)
1.同学四一组互相说说:
你喜欢在哪种环境里生活?为什么?
2.小结:
整洁、优美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生活舒适;脏、乱、差的环境,有害健康,使人心情不愉快,生活不舒服。
过渡导语:那我们怎样保持环境卫生呢?
板书:保持环境卫生
⑷每个同学最好只传递一张纸条,最多不能超过两张。
⒉开始活动:
请收到纸条的同学仔细阅读、收藏好。
⒊小组讨论:
当你们收到纸条,看到同学给你的“悄悄话”时,心里有什么感受?这个活动,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⒋小结:
收到同学的“悄悄话”,哪怕是简单的一声问候,一句关心、祝愿的话,或者一声感谢或道歉,都让我们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们会为自己有这样真诚的小伙伴而感到愉快。这些写着“悄悄话”的纸条,使我们同学间感到无比的温暖,使我们彼此间的友谊更加深了。可是,刚才我也注意到有小部分同学没有收到其他同学们递上的“悄悄话”。试想,如果你没有得到传递“悄悄话”的纸条,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会不开心)下面我们再来一次传递“悄悄话”纸条的活动。这一次,我们要注意将纸条传递给那些刚才没有收到纸条的同学。
六、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打算怎样保持环境卫生。
2.总结:优美、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要靠大家去创造,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涂抹乱画,从小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一、保持环境卫生
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四册教案
教学内容2、传递悄悄话
教学目标⒈通过纸条上“悄悄话”的传递,表达自己对友谊和爱的需要。
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四册教案
教学内容1、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目标1.知道应当保护环境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环境卫生。
3、.喜欢卫生环境。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反感。
4.愿意保持环境卫生,以做到保持环境为荣。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保持环境卫生以及怎样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难点愿意保持环境卫生,以做到保持环境为荣。
小小一口痰,
病菌千千万,
传播多种病,
害人真不浅,
影响环境美,
人人都讨厌。
师:通过读儿歌咱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咱们以后不仅自己不能随地吐痰,还要告诉他人也不让他们随地吐痰。
五、听一听
老师讲故事。
同学看书
1.讨论:全家出去玩时,小元是怎样处理垃圾的?这个办法好在哪?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结:我们不管到哪,不管是不是有人监督,都要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要保护,大自然也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们更要自觉保持那里的环境卫生,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
三、说一说:明确保持环境卫生的三条行为要求。
出投影片(“说一说”中图1)
1.提问:这位小同学哪做得不好?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2.小结:
不要随地吐痰,痰中有细菌,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破坏环境,使人们感到恶心,不舒服。
出投影片(“说一说”中图2、3)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这两幅图中的小朋友哪做得不好?
请你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2.小结:
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这样会严重破坏环境卫生,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不要在墙上涂抹乱画,这样会使墙面不整齐,不要随地()
不要乱扔()
不要在墙上()
同学读2遍。
四、看一看
看书(“看一看”中图)
读儿歌
二、活动与训练
⒈宣布活动规则与程序:
⑴将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编上号码,并推举一位小组长来主持。
⑵每个同学在纸条上写给同组好友的“悄悄话”。
⑶从1号同学开始,将写好的“悄悄话”纸条折起来,并注上你要传递对象的号码,由同学传递下去。依号码逐个传递,纸条不得回传给写“悄悄话”的人,而应尽量传给其他人,特别是那些还没有收到纸条的人。
3.说说王奶奶和奶奶是怎么夸小娟的?(让学生读课文中王奶奶和奶奶说的话)
4.小结:
保持环境卫生是大家的事,人人有责。环境卫生搞好了,对大家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能使人精神愉快。
5.说说自己想向小娟学什么?
6.小结:向小娟学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持环境卫生。
过渡导语:
咱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位同学做得怎么样?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地方科教案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娟是怎么做的。
二、学一学:(对学生进行保持环境卫生的教育。)
1.小组交流:
你去过街心公园吗?你喜欢什么样的街心公园?为什么?
奶奶和小娟在街心公园散步,奶奶给小娟买了一个雪糕,小娟把纸剥下来后,你们猜她是怎么做的?
小娟为什么要把纸扔到垃圾箱里呢?
2.小结:
街心公园是老人们锻炼身体,孩子们愉快玩耍的地方,应该特别干净、优美,千万不能随便丢垃圾、废物,那样会破坏环境的。
⒉感受同伴对自己的友谊和爱的需要,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此形式的活动,相互间表达对同学的友谊和感情。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友谊和感情的感知力。
课前准备四张小纸片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心里一定藏着许多心愿和秘密,它们都很美好,其中有一些代表了你们对将来美好的向往,另一些代表了你们对周围亲人、同学、老师的祝愿和感谢。有时候,你们很想将这些祝愿说出来,但又有些难为情;不说出来吧,被祝愿和感谢的人又不知道,那怎么办呢?现在我们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他人,好不好?请注意听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