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数学竞赛辅导——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2019年初中数学竞赛辅导——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2019年初中数学竞赛辅导——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竞赛辅导——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一、单选题

1.已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若函数

在区间上有唯一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答案】D

【分析】利用题设条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结合函数的零点和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解,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可得,解得,故,

因为,令,得,即,

又由,得,

因为,所以,所以,

又由,则,所以

令,则由题意得在上有唯一的解,

根据正弦函数图象可得或,

解得,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函数的零点问题的求解,其中解答中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得三角函数的取值,结合图象列出不等式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

2.已知函数(),若是函数的一条对称轴,且,则点满足的关系为()

A. B.C. D.

【答案】B

【分析】由辅助角公式,对原式化简,再利用是函数的一条对称轴,且,求得a、b的关系可得答案.

【详解】因为,根据辅助角公式可得:

因为是函数的一条对称轴,即,即

因为 ,所以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辅助角公式的运用,熟悉公式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3.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 ,则的面积()

A.B.C.D.

【答案】D

【分析】本题利用余弦定理,倍角公式,内角和定理进行化简,可求得角A和C的值,再利用正弦定理和面积公式求得结果即可.

【详解】由题,,

所以

所以

又因为锐角三角形ABC,所以

由题 ,即

根据代入可得,,即

再根据正弦定理:

面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综合,以及三角恒等变化公式的的运用,熟悉公式,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偏上题.

4.已知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且在上

恰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答案】B

【分析】根据条件先求出的值,结合在上恰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求出满足条件的表达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知,,

,,

,,

上上恰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属于难题.对于这类型问题,结合一个周期性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应的范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一定要注意区间端点的取值情况.

5.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若,,且,则有如下四个结论:①

②的面积为

③的周长为

④外接圆半径

这四个结论中一定成立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分析】由正弦定理可得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由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化简或,即;分别讨论,结合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可得所求值,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可得,可得外接圆半径,④正确;

,即为,

即有,

则,即或,即;

若,,,可得,①可能成立;

由可得,,则三角形的周长为;面积为;

则②③成立;

若,由,

可得,,

则三角形的周长为;面积为;

则②③成立①不成立;

综上可得②③④一定成立,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属于中档题.以三角形为载体,三角恒等变换为手段,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为工具,对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进行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类热点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解答这类问题,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诱导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一定要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特别是二倍角公式的各种变化形式要熟记于心.

二、填空题

6.已知函数,对任意,,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函数在上的值域为___.

【答案】

【分析】先由周期性求得,由平移求得,再求三角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详解】由题意知函数的周期为,

∴,即.

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

由其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故.

∵ ,∴,故.

∵,∴.

∴,即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出三角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关键.

7.已知函数若存在实数当时,满足

,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作出直线,结合函数的图象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再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和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可得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函数,

画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令,则,

由图象可知,设和函数的图象有四个交点,

可得

其中,则,解得,

且,则

所以

,其中,

设,则函数,函数单调递增,

则,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其中解答中正确作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利用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以及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数形结合法,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中档试题.

8.已知函数.给出下列结论:

①函数是偶函数;

②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③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④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①②④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对称性)分析每一个选项,易得出结果.

【详解】由题,,定义域为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为偶函数,①正确;

所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②正确;

,所以函数在区间上不是减函数,

③错误;

所以,即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熟悉函数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对称性是解题的关键,属于较难题. 9.在中,分别为角所对的边,若,的面积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直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的应用和三角函数关系式的恒等变换和导数的应用求出结果.【详解】设,则:

由于,

所以:.

则:,

设,

所以:,

因为当时,,当时,,

所以当时,的最小值为,

故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关系式的恒等变换,导数的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的应用,考查了函数的思想,以及转化得思想,属于难题.对于范围(最值)问题,常用的有三种方法:(1)构造函数法,通过构造与参数有关的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值域与最值,即可得到参数范围;(2)基本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参数的最值(范围);(3)数形结合法:通过寻求参数满足的约束条件,建立与参数有关的目标函数,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出范围(最值).

三、解答题

10.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1)求的解析式.

(2)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f (x)=2sin(2x-).

(2)(-3,).

【分析】

(1)利用,再用(),求出即可;

(2),得,转化成

,最后求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

(1)因为,所以,

又因为(),且,所以,

故.

(2)由(1)知,当时,,

,即,

又对任意,恒成立,

<+

,即,

>-

故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本题属于三角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已知定义域,求三角函数的值域等问题,难点在于对绝对值要进行分段处理和化简.

11.已知函数.

(1)若,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对于任意的,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或

【分析】

(1)先用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解析式,再将代入,得到,得到不等式 ,从而得到,化简求得,进而得到不等式的解集;(2)当时,求得函数,分情况讨论的范围,利用对应的条件,等价结果为两个函数的值域交集为空集,从而求得参数的范围.

【详解】

(1),

当时,,所以,即 .

所以,所以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当时,,

当时,则,所以 .

当时,,所以,所以;

当时,,所以,所以.

综上,或.

【点睛】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三角函数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利用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解析式,求三角不等式的解集,利用两个函数值没有相等的,等价于两个函数的值域交集为空集,从而得到参数的范围,属于中档题目. 12.已知,.

(1)求当a=1时,f(x)的值域;

(2)若函数f(x)在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1)的值域为;(2)或.

【分析】

(1)当时,,令,则,,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以的值域为;

(2)令,,所以在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等价于

在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无零点.再分类讨论求

a的取值范围.

【详解】

(1)当时,,令,则,,

所以,

当时,,

当时,,

所以的值域为.

(2),

令,则当时,,,

所以,

所以在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等价于在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无零点.

因为,∴在内为增函数,

①若在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无零点,故只需得

②若为的零点,内无零点,

则,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综上,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考查零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计算能力.

13.已知非常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正数,使得,都有恒成立,则称函数具有性质T.

(Ⅰ)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具有性质T ?并说明理由;

①;②.

(Ⅱ)若函数具有性质T,求的最小值;

(Ⅲ)设函数具有性质T,且存在,使得,都有成立,求证:是周期函数.【答案】(Ⅰ)见解析;(Ⅱ);(Ⅲ)见解析.

【分析】

(Ⅰ)利用反证法和函数的周期性的定义,即可作出结论.

(Ⅱ)由函数具有性质T,转化为存在正数,使得,都有

恒成立.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解.

(Ⅲ)由题意得出存在正数,使得,恒成立,即

,以此类推可得. 利用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Ⅰ)函数不具有性质T,函数具有性质T.理由如下:

①假设函数具有性质T,即存在正数,使得恒成立.

则对恒成立.

所以此方程组无解,与存在正数矛盾.

所以函数不具有性质T.

②取,则,

即对恒成立.

所以函数具有性质T.

(Ⅱ)因为函数具有性质T,

所以存在正数,使得,都有恒成立.

令,则对恒成立.

若,取,则,矛盾;

若,取,则,即,矛盾;

所以.

则当且仅当时,对恒成立.

因为,所以.

所以当 时,函数具有性质T.

所以的最小值是.

(Ⅲ)因为函数具有性质T,

所以存在正数,使得,恒成立.

所以,以此类推可得. 用代替,可得.

因为不是常数函数,

所以存在,使得.

若,则.

所以.

因为存在,使得,都有成立,

取,则,矛盾.

若,则.

同上可知存在 ,使得,矛盾.

所以.

所以对,.

所以是周期为1的函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周期性和函数基本性质的综合应用,其中解答中正确理解题意,合理利用函数的周期性的定义和函数的基本性质,灵活化简、运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难题.

14.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

(1)当四边形内接于圆时,求四边形的面积;

(2)当四边形的面积最大时,求对角线的长.

【答案】(1) (2)

【分析】(1)根据余弦定理列等量关系求C,A,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结果,(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余弦定理列方程组,化简得关于面积的函数关系式,根据余弦函数性质得最大值取法,再根据余弦定理求BD。【详解】

连接,由余弦定理得

即.

又四边形内接于圆,则又

所以化简得,又

所以,同时有

所以.

(2)

设四边形的面积为,则

平方相加得:

当 时,有最大值,即有最大值。

此时,,代入中得

又,可得

在中

所以

【点睛】本题考查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考查综合分析求解能力,属较难题.

15.某公司拟购买一块地皮建休闲公园,如图,从公园入口沿,方向修建两条小路,休息亭与入口的距离为米(其中为正常数),过修建一条笔直的鹅卵石健身步行带,步行带交两条小路于、处,已知

,.

(1)设米,米,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2)试确定,的位置,使三条路围成的三角形地皮购价最低.

【答案】(1) ,定义域为 (2)见解析

【分析】

(1)法一:由得,,进而得

,利用,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即可;法

二:由得,,,设

,中,由正弦定理结合,

求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即可;(2) 设三条路围成地皮购价为元,地皮购价为

元/平方米,则(为常数),利用换元法结合基本不等式求

=最小值即可

【详解】

(1)法一:由得,

由题可知

所以

所以由得定义域为

法二:由得,

中,由正弦定理

所以

同理可得

整理得,

由得定义域为

(2)设三条路围成地皮购价为元,地皮购价为元/平方米,则(为常数),

所以要使最小,只要使最小

由题可知

定义域为

令则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所以,当时,最小,所以最小,此时y=

答:当点距离点米,F距离点米远时,三条路围成地皮购价最低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考查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高中数学竞赛教案讲义(7)解三角形

第七章 解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 在本章中约定用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分别表示它们所对的各边长,2 c b a p ++=为半周长。 1.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推论1:△ABC 的面积为S △ABC =.sin 2 1sin 21sin 21B ca A bc C ab == 推论2:在△ABC 中,有bcosC+ccosB=a. 推论3:在△ABC 中,A+B=θ,解a 满足) sin(sin a b a a -=θ,则a=A. 正弦定理可以在外接圆中由定义证明得到,这里不再给出,下证推论。先证推论1,由正弦函数定义,BC 边上的高为bsinC ,所以S △ABC =C ab sin 2 1;再证推论2,因为B+C=π-A ,所以sin(B+C)=sinA ,即sinBcosC+cosBsinC=sinA ,两边同乘以2R 得bcosC+ccosB=a ;再证推论3,由正弦定理B b A a sin sin =,所以)sin()sin(sin sin A a A a --=θθ,即sinasin(θ-A)=sin(θ-a)sinA ,等价于21-[cos(θ-A+a)-cos(θ-A-a)]= 2 1-[cos(θ-a+A)-cos(θ-a-A)],等价于cos(θ-A+a)=cos(θ-a+A),因为0<θ-A+a ,θ-a+A<π. 所以只有θ-A+a=θ-a+A ,所以a=A ,得证。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bc a c b A 2cos 2 22-+=?,下面用余弦定理证明几个常用的结论。 (1)斯特瓦特定理: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BD=p ,DC=q ,则AD 2=.22pq q p q c p b -++ (1) 【证明】 因为c 2=AB 2=AD 2+BD 2 -2AD ·BDcos ADB ∠, 所以c 2=AD 2+p 2-2AD ·pcos .ADB ∠ ① 同理b 2=AD 2+q 2-2AD ·qcos ADC ∠, ② 因为∠ADB+∠ADC=π, 所以cos ∠ADB+cos ∠ADC=0, 所以q ×①+p ×②得 qc 2+pb 2=(p+q)AD 2+pq(p+q),即AD 2=.22pq q p q c p b -++ 注:在(1)式中,若p=q ,则为中线长公式.2 222 22a c b AD -+=

初中数学竞赛 知识点和真题 第20讲 锐角三角函数

第20讲 锐角三角函数 没有精确的数学计算,没有多种测量和 几何作图,社会生产就无从进行。 ——凯洛夫 知识方法扫描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在科学技术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锐角三角函数体现了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它本身是几何和代数的一种结合体,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和三角函数性质解题的方法称为三角法,用三角法解题通常要与构造直角三角形相结合。 ① 掌握锐角的三角函数即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α ααcos sin tan =,1cos sin 22=+αα等; ② 掌握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当0o≤α≤90o时,0≤sinα≤1, 0≤cosα≤1; ③ 会解直角三角形; ④ 要会利用当锐角变大时,其正弦值和正切值也变大,而余弦值和余切值变小的规律来处理关于比较同名函数值大小的问题; ⑤ 要会解答三角与代数,三角与几何的综合问题 经典例题解析 例1.已知,1cos cos 2=+θθ 求θθθθ8642sin sin sin sin 2+++的值。 解.1cos cos 2=+θθ ,θθθ22sin cos 1cos =-=∴。 +∴θ2sin 2θθθθθθθ432864cos cos cos cos 2sin sin sin +++=++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222θθθθθθ++++= 211cos cos 12=+=++=θθ 例2.(1987年宁波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若α为锐角,求证: 1114sin cos sin cos αααα ++>。 证明 1114s i n c o s s i n c o s αααα++- =111(1)(1)(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 -+-+- =1sin 1cos 1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αα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 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 是0r =>,那么sin ,cos y x r r αα== , ()tan ,0y x x α=≠ 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 + - + - + - - - + + - sin α cos α tan α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2 222 1 sin cos 1,1tan cos αααα +=+= (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 αα = (用于切化弦) ※平方关系一般为隐含条件,直接运用。注意“1”的代换

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把角写成 απ ±2 k 形式,利用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Ⅰ)?????=+=+=+x x k x x k x x k 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 Ⅱ)?????-=-=--=-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 Ⅲ) ?? ???=+-=+-=+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Ⅳ)?????-=--=-=-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Ⅴ)???????=-=-α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Ⅵ)??? ????-=+=+α 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知识点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1.弧长公式:r l α= 扇形面积公式:22 121r lr S α==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1cos sin 2 2 =+αα 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 αα = 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把角写成απ ±2 k 形式,利用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一()()()?????=?+=?+=?+απααπααπαtan 2tan cos 2cos sin 2sin k k k 公式二()()()?????=+=+=+ααπααπααπtan tan cos -cos -sin sin 公式三()()()?? ? ??=-=-=-ααααααtan -tan cos cos -sin sin 公式四()()()?????=-=-=-ααπααπααπtan -tan cos -cos sin sin 公式五???????=??? ??-=??? ??-ααπααπsin 2cos cos 2sin 公式六???????=??? ??+=?? ? ??+ααπααπsin -2 cos cos 2sin 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βαβαβαcos sin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cos sin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β 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5.二倍角公式: a a a cos sin 22sin = 1cos 2sin 21sin cos 2cos 2222-=-=-=a a a a a a a a 2tan 1tan 22tan -= 6.辅助角公式: sin cos a b αα+ )α?+( 其中sin tan b a ???= = = ). 比如: x x y cos 3sin += ) cos ) 3(13sin ) 3(11( )3(12 2 2 2 22x x ++ ++= )cos 23sin 21(2x x += )3 sin cos 3cos (sin 2ππx x +=)3sin(2π+=x 7.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8.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2 2 2 2cos b a c ac =+-B ,2 2 2 2cos c a b ab C =+- 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三角函数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三角函数 §7.1锐角三角函数 7.1.1★比较下列各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1)sin19?与cos70?; (2)cot65?与cos40?; (3)cos1?,tan46?,sin88?和cot38?. 解析(1)利用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将cos70?化sin20?,再与sin19?比大小. 因为() ?=?-?=?,而 cos70cos9020sin20 ??>, ??>?=. tan52tan46tan451 因为() ?=?-?=?, cos1cos9089sin89 所以sin88sin891 ??>?>?. 评注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同名的两个锐角三角函数值,可直接利用三角函数值随角变化的规律,通过比较角的大小来确定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2)互为余函数的两锐角三角函数值,可利用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化为同名三角函数,比较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一、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弧度制的定义与公式: 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弧度记作rad. 公式 角的弧度数公式 r =α 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①rad 180 1π=? ② 弧长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 2、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第一定义:设是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则 第二定义:设 是任意角,它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 P(x,y),则 . 考点1 三角函数定义的应用 例1 .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043=+y x 上,则=++αααtan 4cos 5sin 5 . 变式:(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30sin 6,8(? --m P ,且5 4 cos - =α,则m 的值为 . (2)在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A (3,1),将点A 绕O 逆时针旋转90°到B 点,则B 点坐标为__________. (3)4tan 3cos 2sin 的值( ) 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不存在 考点2 扇形弧长、面积公式的应用 例 2.已知扇形的半径为10cm,圆心角为? 120,则扇形的弧长为 面积为 . 变式:已知在半径为10的圆O 中,弦AB 的长为10,则弦AB 所对的圆心角α的大小 为 ,α所在的扇形弧长 为 ,弧所在的弓形的面积S 为 .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1、1cos sin 2 2=+αα α αcos tan = 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例1.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5 cos sin =+αα (1)求αtan 的值; (2)把α α22sin cos 1 +用αtan 表示出来,并求其值. 变式:1、已知α是三角函数的内角,且3 1 tan -=α,求ααcos sin +的值. 2、已知.34tan -=α(1)求α αααcos 2sin 5cos 4sin +-的值;(2)求αααcos sin 2sin 2 +的值. 3.若cos α+2sin α=-5,则tan α=________.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课程标题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求三角函数得定义域实质就就就是解三角不等式(组)、一般可用三角函数得图象或三角函数线确定三角不等式得解、列三角不等式,既要考虑分式得分母不能为零;偶次方根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对数得真数大于零及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又要考虑三角函数本身得定义域; 求三角函数得值域得常用方法:1、化为求得值域; ,引入辅助角,化为求解方法同类型。 2、化为关于(或)得二次函数式; ,设,化为二次函数在上得最值求之; 周期问题一般将函数式化为(其中为三角函数,)、 ) ②y=tanx图象得对称中心(,0) (二)主要方法: 1、函数得单调增区间可由 解出,单调减区间可由解出; 周期 2、函数得单调减区间可由 解出,单调增区间呢。(自己导出)周期 3、函数得单调增区间可由 解出。(无增区间,重点掌握) 周期 课堂练习: 1.已知函数得定义域为,值域为,求常数得值 (化为求得值域)、 2、函数得单调递减区间就就是 3、函数得单调增区间为 2、函数,、 (Ⅰ)求函数得最小正周期;(Ⅱ)求函数在区间上得最小值与最大值、(化为求得值域)、 3、函数得一个单调增区间就就是 ???? 4、若函数,则就就是 最小正周期为得奇函数最小正周期为得奇函数 最小正周期为得偶函数最小正周期为得偶函数 5、函数得最大值 6、当函数得最大值为时,求得值、

7、函数得最大值就就是 8、已知函数,、 (1)求得最大值与最小值;(2)f(x)得最小正周期。 (3)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实数得取值范围、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推论:正余弦定理得边角互换功能 ① ,, ②,, ③== ④ (4)面积公式:S=ab*sinC=bc*sinA=ca*sinB 课堂练习: 1、在中,角得对边分别为,已知,则( ) A、1 ?B.2 C、???D、 2、在△ABC中,AB=3,BC=,AC=4,则边AC上得高为( ) A、B、 C、D、 3、在ΔABC中,已知a=,b=,B=45°,求角A,角C得大小及边c得长度。 4、得内角A、B、C得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则() A、 B、 C、D、 【填空题】 5、在中,分别就就是、、所对得边。若,,,则__________ 6、在锐角△ABC中,边长a=1,b=2,则边长c得取值范围就就是_______、 7、已知锐角得面积为,,则角得大小为( ) ?A、75°?B、60° ?C、45°D、30° 8、在△中,若,则等于、 9、在中,已知,则得大小为 ( ) ??? 【解答题】 10、在中,分别就就是三个内角得对边、若,,求得面积、 11、如图,就就是等边三角形,就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交于,、 ?(1)求∠得得值; (2)求、 12、在中,角A、B、C所对得边分别为a,b,c,且满足

三角形竞赛练习题(难)

三角形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若AB=3,BC=4,CD=5,则AD的长为() A.3B.4 C.2D.4 2.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 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D.非等腰三角形 3.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10,BC=15,MN=3,则△ABC的周长是() A.38 B.39 C.40 D.41 (1)(2)(3)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135°,∠C=120°, AB =,AD=1+,CD=2,则BC边的长为() A.2﹣B .C .D . 5.已知某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5=0的两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11 B.7 C.8 D.11或7 6.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ABC是等边三角形.∠ADC=30°,AD=3,BD=5,则CD的长为() A .B.4 C .D. 7.如图,在△ABC中,AB=AC=m,P为BC上任意一点,则PA2+PB?PC的值为()A.m2B.m2+1 C.2m2D.(m+1)28.如图,在△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BF⊥AD,AD的延长线交BF于E,且E为垂足,则结论①AD=BF,②CF=CD,③AC+CD=AB,④BE=CF,⑤BF=2BE,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6)(7)(8)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9.如图所示△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AE=CF;②△EP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四边形AEPF =;④EF=AP; 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点A、B重合),上述结论始终正确的有(填序号). 10.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AD),∠D=90°,BC=CD=12,∠ABE=45°,若AE=10,则CE的长为. 11.如图所示,点E、F分别是正△ABC的边AC、AB上的点,AE=BF,BE,CF相交于点P,CQ⊥BE于Q,若PF=1,PQ=3,则BE=. (9)(10)(11) 12.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且AD=DB,DC=CA,则∠BAC

九年级三角函数竞赛题(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古希腊数学家和古代中国数学家为了测量的需要,他们发现并经常利用下列几何结论:在两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锐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一定相等.正是古人对天文观察和测量的需要才引起人们对三角函数的研究,1748年经过瑞士的著名数学家欧拉的应用,才逐渐形成现在的sin 、cos 、tg 、ctg 的通用形式. 三角函数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锐角之间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桥梁之一,有以下丰富的性质: 1.单调性; 2.互余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商数关系:tg α=ααcos sin ,ctg α=α αsin cos ; 倒数关系:tg αctg α=1.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在△ABC 中,∠A 、∠B 是锐角,且sinA = 135,tanB=2,AB=29cm , 则S △ABC = . 思路点拨 过C 作CD ⊥AB 于D ,这样由三角函数定义得到线段的比,sinA= 135=AC CD ,tanB=2=BD CD ,设CD=5m ,AC =13m ,CD =2n ,BD =n ,解题的关键是求出m 、n 的值. 注:设△ABC 中,a 、b 、c 为∠A 、∠B 、∠C 的对边,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不难证明: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几个重要结论: (1) S △ABC =C ab B ac A bc sin 2 1sin 21sin 21==; (2)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例2】 如图,在△ABC 中.∠ACB =90°,∠ABC =15°,BC=1,则AC=( ) A .32+ B .32- C .0.3 D .23- 思路点拨 由15°构造特殊角,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促使边角转化. 注:(1)求(已知)非特角三角函数值的关是构造出含特殊角直角三角形. (2)求(已知)锐角角函数值常根据定转化为求对应线段比,有时需通过等的比来转换. 【例3】 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过BC 的中点D 作DE ⊥AB 于E ,连结CE ,求sin ∠ACE 的值. 思路点拨 作垂线把∠ACE 变成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将问题转化成求线段的比.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师)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一、 y=Asin (ωx+φ)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重难点突破 二、经验分享 【知识点1 用五点法作函数y=Asin (ωx+φ)的图象】 用“五点法”作sin()y A x ω?=+的简图,主要是通过变量代换,设z x ω?=+,由z 取3 0,,,,222 π πππ来求出相应的x ,通过列表,计算得出五点坐标,描点后得出图象. 【知识点2 由y=sinx 得图象通过变换得到y=Asin (ωx+φ)的图象】 1.振幅变换: sin y A x x R =∈,(A>0且A≠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 (0≠,且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1ω>或伸长()01ω<<到原来的1 ω 倍(纵坐标不变).若0ω<则可用诱导公式将符号“提出”再作图.ω决定了函数的周期. 3.相位变换: 函数()sin y x x R ?=+∈,(其中0?≠)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向左(当?>0时)或向右(当?<0时)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用平移法注意讲清方向:“左加右减”). 一般地,函数()sin()0,0y A x A x R ω?ω=+>>∈,的图象可以看作是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的: (1) 先把y=sin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0)或右(?<0)平行移动?个单位; (2) 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1ω>或伸长()01ω<<到原来的 1 ω 倍(纵坐标不变); (3) 再把所得各点的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0

最新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2 2 2 a b c +<,则90C >. 11、三角形的四心: 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 (2)倒数关系:tanα·cotα=1 (3)商的关系:α α 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全等三角形附答案

第十讲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 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关键在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一对基础的三角形,这对基础的三角形从实质上来说,是由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一对三角形变位而来,也可能是由几对三角形组成,其间的关系互相传递,应熟悉涉及有公共边、公共角的以下两类基本图形: 例题求解 【例1】如图,∠E=∠F=90°,∠B=∠C,AC=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填上). (广州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对一个复杂的图形,先找出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发现有用的条件,进而判断推出其他三角形全等. 注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应’两字,有“相当”、“相应”的含意,对应关系是按一定标准的一对一的关系,“互相重合”是判断其对应部分的标准.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但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拆、旋转等方法得到,这种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动叫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例2】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A.1

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三角函数

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三 角函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三角恒等式与三角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得到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是任意的。 若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角为正角,若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角为负 角,若不旋转则为零角。 定义2 角度制:把一周角360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度。 弧度制:把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一弧度。360度=2π弧度。 若圆心角的弧长为L ,则其弧度数的绝对值|α|=r L ,其中r 是圆的半径。 定义3 三角函数: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把角α的顶点放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 重合,在角的终边上任意取一个不同于原点的点P ,设它的坐标为(x ,y ),到 原点的距离为r,则正弦函数s in α=r y ,余弦函数co s α=r x ,正切函数tan α =x y ,余切函数cot α=y x ,正割函数se c α=x r ,余割函数c s c α=.y r 定理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倒数关系:tan α=αcot 1,s in α=α csc 1 ,co s α =α sec 1; 商数关系:tan α=α α 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 ; 乘积关系:tan α×co s α=s in α,cot α×s in α =co s α; 平方关系:s in 2α+co s 2α=1, tan 2α+1=se c 2α, cot 2α+1=c s c 2α. 定理2 诱导公式(Ⅰ)s in (α+π)=-s in α, co s(π+α)=-co s α, tan (π+α)=tan α, cot (π+α)=cot α; (Ⅱ)s in (-α)=-s in α, co s(-α)=co s α, tan (-α)=-tan α, cot (-α)=cot α; (Ⅲ)s in (π-α)=s in α, co s(π-α)=-co s α, tan =(π-α)=-tan α, cot (π-α)=-cot α; (Ⅳ)s in ??? ??-απ2=co s α, co s ??? ??-απ2=s in α, tan ?? ? ??-απ2=cot α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定理3 正弦函数的性质,根据图象可得y =s inx (x ∈R )的性质如下。 单调区间:在区间????? ? +-22,22ππππk k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 ?? ????++ππππ232,22k k 上为减函数, 最小正周期:2π. 奇偶性:奇函数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的终 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x 2r 2.o , 位置无关。 2.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 L i + —— L + _ - + ------ ■ —— + - ■ sin : cos : tan :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k 二.一 诱导公式(把角写成2 …形式,利用口诀:奇变偶不变,符 (2)商数关 系: tan-E 屮一、 cos 。(用于切化弦) (1)平方关 系: 2 2 2 sin 工 cos ■■ -1,1 tan : 1 cos 2: ※平方关系一般为隐含条件,直接运用。注意“ 1”的代换 si …y,cos 」 那么 r 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

5.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度 0s 30c A 45“ A 60“ 90 120c A 135“ 150s 180c 270° 360 弧 31 JI JI 2n 3兀 5兀 JI 3兀 2兀 度 6 4 3 2 3 4 6 2 si n 。 0 1 竝 迈 1 旦 1 0 1 2 2 2 2 2 2 cosa 亦 1 1 念 力 1 2 _1 1 2 2 2 2 2 号看象限) sin (2k .亠 x ) = sin x cos (2k ■亠 x ) = cosx [)tan (2k ,亠 x )二 tanx sin ( -x ) - - sin x cos (-x ) =cosx H )tan (-x ) - - tanx m ) |sin (,亠 x ) = -sin x cos (m ) = - cosx tan (二 x ) IV ) Sin (兀 _x ) =sin x cos (兀—x ) = —cosx tan (兀一 sin (— -〉)= cos ..z sin (二:)=cos : V ) -?) = sin :

数学竞赛三角形五心讲义

数学竞赛讲义第一节 一.高中数学竞赛介绍 一试 考试时间为上午8:00-9:20,共80分钟。试题分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满分120分。其中填空题8道,每题8分;解答题3道,分别为16分、20分、20分。 加试(二试) 考试时间为9:40-12:10,共150分钟。试题为四道解答题,前两道每题40分,后两道每题50分,满分180分。试题内容涵盖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数学。 二.答题策略 保证1试所有知识点都练习过的基础上,2试选择平面几何+1题的方式去练习。 三.考试知识点 一试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一试竞赛大纲,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即高考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方法,在方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其中概率和微积分初步不考。 二试 1、平面几何 基本要求:掌握初中数学竞赛大纲所确定的所有内容。 补充要求:面积和面积方法。 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 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马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重心。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重心。 几何不等式。 简单的等周问题。了解下述定理:

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最大。 在周长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 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 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 复数方法、向量方法。 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 2、代数 在一试大纲的基础上另外要求的内容: 周期函数及周期,带绝对值的函数的图像。 三倍角公式,三角形的一些简单的恒等式,三角不等式。 第二数学归纳法。 递归,一阶、二阶递归,特征方程法。 函数迭代,求n次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 n个变元的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及应用。 复数的指数形式,欧拉公式,棣美弗定理,单位根,单位根的应用。 圆排列,有重复的排列及组合,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一元n次方程(多项式)根的个数,根及系数的关系,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 简单的初等数论问题,除初中大纲中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无穷递降法,同余,欧几里得除法,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类,高斯函数,费马小定理,欧拉函数,孙子定理,格点及其性质。 3、立体几何 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质。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质。 正多面体,欧拉定理。 体积证法。

九年级数学竞赛讲座锐角三角函数附答案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在△ABC 中,∠A 、∠B 是锐角,且sinA = 13 5,tanB=2,AB=29cm , 则S △ABC = . 思路点拨 过C 作CD ⊥AB 于D ,这样由三角函数定义得到线段的比,sinA= 135=AC CD ,tanB=2=BD CD ,设CD=5m ,AC =13m ,CD =2n ,BD =n ,解题的关键是求出m 、n 的值. 注:设△ABC 中,a 、b 、c 为∠A 、∠B 、∠C 的对边,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不难证明: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几个重要结论: (1) S △ABC =C ab B ac A bc sin 21sin 21sin 21==; (2)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例2】 如图,在△ABC 中.∠ACB =90°,∠ABC =15°,B C=1,则AC=( ) A .32+ B .32- C .0.3 D .23- 思路点拨 由15°构造特殊角,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促使边角转化.

注:(1)求(已知)非特角三角函数值的关是构造出含特殊角直角三角形. (2)求(已知)锐角角函数值常根据定转化为求对应线段比,有时需通过等的比来转换. 【例3】 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过BC 的中点D 作DE ⊥AB 于E ,连结CE ,求sin ∠ACE 的值. 思路点拨 作垂线把∠ACE 变成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将问题转化成求线段的比. 【例4】 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B=cos ∠DAC , (1)求证:AC =BD ; (2)若sinC=13 12,BC=12,求AD 的长. 思路点拨 (1)把三角函数转化为线段的比,利用比例线段证明; (2) sinC= AC AD =1312,引入参数可设AD=12k ,A C =13k . 【例5】 已知:在Rt △ABC 中,∠C=90°,sinA 、sinB 是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 (1)求实数p 、q 应满足的条件; (2)若p 、q 满足(1)的条件,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是否等于Rt △ABC 中两锐角A 、B 的正弦? 思路点拨 由韦达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建立p 、q 等式,注意判别式、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建立严密约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分类解析 第三讲:特殊三角形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分类解析:特殊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 1)等腰三角形:对称性;底边上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2)正三角形:旋转中的不变性,60 度和120 度;重心、外心、内心、垂心四心合一;内部任何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为定值;…… 3)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代数化与数形结合;射影定理;斜边中线;共圆; 4)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对称性,旋转不变性;含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30 度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包含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顶角为120 度的等腰三角形。 二、例题分析 例1、如下左图,在四边形ABCD 中,∠B=135 度,∠C=120 度,AB=2, BC=4-2,CD=4,求AD 的长度。 例2、如上右图,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 交于点E,I 是△BEC 的内心,BD⊥AC,且BD=AC=BC,M 是BC 的中点,求证:IM⊥AD,AD=2IM.

例3、如下左图△ABC 中,AB=AC,在AB 边上有两点P 和Q,在AC 边上有两点R 和S,且PQ=RS,M 和N 分别是PR 和QS 的中点,求证:MN⊥BC。 例4、如上右图,等腰△ABC 中,AB=AC,BE=CD,BD=CF,作∠C 的平分线交DF 于点G,DG=3,BC=16,若∠BED=2∠D FC,求BE 的长。 例5、如下左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4,D 是AC 边上的动点,连接BD,以BD 为斜边向上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DE,连接AE,求AE 长的最小值。 例6、如上右图,△ABC 中,∠B AC=60 度,∠AT C=∠B TC=∠CT A=120 度,M 是BC 的中点,求证:2AM=TA+TB+TC。 例 7、如下图,△ABC 中,AB=AC,AD⊥BC 于点 D,DF⊥AB 于点 F,A E⊥CF 于点 E 且交 DF 于点 M,求证,M 是 DF 的中点。

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3月17日复试) 一.选择题(5×7'=35') 1.对正整数n ,记n !=1×2×...×n,则1!+2!+3!+...+10!的末位数是( ). A .0 B .1 C .3 D .5 【分析】5≥n 时,n !的个位数均为0,只考虑前4个数的个位数之和即可,1+2+6+4=13,故式子的个位数是3. 本题选C . 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x t x x x 2 353 5 2恰好有5个整数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2116.- <<-t A 2116.-<≤-t B 2116.-≤<-t C 2 11 6.-≤≤-t D 【分析】20232 353 5 2<<-??????? ?<-+->-+x t x t x x x ,则5个整数解是15,16,17,18,19=x . 注意到15=x 时,只有4个整数解.所以211 6152314- ≤<-?<-≤t t ,本题选C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 x x x a x x x x 22222 --=-+-恰好有一个实根,则实数a 的值有( )个. A .1 B .2 C .3 D .4 【分析】 422222222+-=?--=-+-x x a x x x a x x x x ,下面先考虑增根: ⅰ)令0=x ,则4=a ,当4=a 时,0,1,022212 ===-x x x x (舍); ⅱ)令2=x ,则8=a ,当8=a 时,2,1,0422212 =-==--x x x x (舍); 再考虑等根: ⅲ)对04222 =-+-a x x ,2 70)4(84=→=--=?a a ,当21 ,272,1==x a . 故27,8,4=a ,2 1 ,1,1-=x 共3个.本题选C .

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专题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1.已知函数f (x )=sin x -23sin 2x 2.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2)求f (x )在区间??????0,2π3上的最小值. 2.(2019·济南调研)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sin A =4b sin B ,ac =5(a 2-b 2-c 2). (1)求cos A 的值; (2)求sin(2B -A )的值. 3.已知函数f (x )=sin 2x -cos 2x +23sin x cos x (x ∈R ).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f (A )=2,c =5,cos B =1 7,求△ABC 中线AD 的长.

4.(2018·湘中名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cos x (cos x +3sin x ). (1)求f (x )的最小值; (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f (C )=1,S △ABC =334,c =7,求△ABC 的周长. 5.已知△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向量m =(2sin B ,-3),n =(cos 2B ,2cos 2B 2-1),B 为锐角且m ∥n . (1)求角B 的大小; (2)如果b =2,求S △ABC 的最大值. 6.(2019·信阳二模)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且满足(a +b +c )(sin B +sin C -sin A )=b sin C . (1)求角A 的大小; (2)设a =3,S 为△ABC 的面积,求S +3cos B cos C 的最大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