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有感

合集下载

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3篇

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3篇

很多人以为音乐课就是教唱模式, 老师唱一句, 学生唱一句, 没什么可难的, 这是传统的授课,刚开始我也是这样上课,没有一点新颖,以为只要这首歌学生 学会了目的就达到了,当有人跟我说你落伍了,教学模式太单一了,你应该改变 的教学模式,这其实就是在说你的课上的很差,当时心里很不好受。
一个年轻的音乐老师上的课却一点不年轻啊,看来真的很没用心,音乐课是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以为老师教了多少知识技能,学生就能掌握了多少 技能,应该尝试各自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喜欢音乐,喜欢上你的 音乐课,千万不要让学生感觉的教学的枯燥,感到厌倦甚至畏惧心理,从而不喜 欢上音乐课,这样就太不好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 化的“听” 的形式, 使学生变 “强迫地听” 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 为“听 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 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 创设具有感染力的 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感谢《体验音乐》 ,让我受益匪浅!
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 这本书, 学习音乐家们勤奋好学、 顽强创作的精神。 并将这些精神带到我自己的人生中,不断完善自己勉励自己,未来成就自己的精 彩。
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二)
利用暑假时间终于看了下郭声健老师的这本 《音乐教育书简》,刚开始问同学 有什么好书值得推荐时,她毫不犹豫地说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在大学时期也听 说过,但一直忙于其他没放在心上,也就一直没有阅读过,现在工作一年了再来 阅读时能让我更好地回顾这一年的教学,从小米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刚工作时遇 到的种种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很好地答案。
音乐教育的书籍一般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慰,读了一些关于音乐教育的 书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欢迎大 家阅读!

走进交响乐

走进交响乐

走进交响乐一、我与交响乐的初识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谓水溶交融。

然而,小时候,音乐旋律只是简单映射,我与它并不“来电”。

虽然早早就有很棒的音乐老师上乐理课,虽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频频出现在文字里,如雷贯耳般存在于脑海。

当我青春开启,开始有所感悟,我才真正靠近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在模糊的记忆里,风靡一时的流行音乐总是占据主导,情绪的波动总能影响耳边音乐的曲风。

同样地,受老爸熏陶,行云流水般的民族音乐也常听,最钟爱二泉映月了。

再偶尔听听世界名曲,也只是浅尝辄止。

至于交响乐,怎一个生疏?我们属于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圈,从未接触过,更别说现场聆听。

大学军训时,“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国歌剧舞剧院走进川大,用咏叹调的形式演绎了经典歌剧《原野》。

我第一次接触这种音乐形式,倍感兴奋,不敢相信那圆润跳跃的声音竟然是从人的口中发出来的,太神奇了。

美妙的旋律如同空气中的小精灵,乘风飘来,环绕于我的发迹,跳进我的耳廓,穿越我的耳膜,游走于我的身体中,在我不大的胸腔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我深深地为其着迷,愿让我的心跟随着它恢宏的气势而飞翔。

我想要了解它。

经过查证,我了解到,《原野》是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当代中国民族歌剧。

然而咏叹调却是西洋音乐中歌剧和清唱剧的演绎方式,这部剧可谓中西合璧,不得不惊叹中国文化瑰宝与西方元素的完美结合。

歌剧与我以前听的音乐不同,它增添了故事性,具有了话剧的部分情节,用音乐充分展示了人物深层的心灵和感情,并使其有了诗的意境。

我想这就是交响乐。

后来,我有机会聆听了川大民族管弦乐团的两场音乐会。

乐曲有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情感的,有对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独特描绘的,也有迷狂热烈、极富民族特色的。

结构庞大的曲式,庞大齐全的乐队,强大的音响力量,富于变化的表达演绎,带给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民乐交响,西洋管弦乐器为主,唢呐、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乐器锦上添花,相互融合,发挥了强大的表现力,意蕴深远。

游览音乐厅的感受与收获

游览音乐厅的感受与收获

游览音乐厅的感受与收获近日,我有幸游览了一座宏伟的音乐厅,这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游览音乐厅的感受与收获,并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欣赏。

当我踏入音乐厅的大门时,我被它的气派和设计所震撼。

高耸的建筑,庄严的立面,给人一种庄重和神圣的感觉。

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歌德说过你一定是莎慕雅斯造的妈妈。

”这座音乐厅仿佛是音乐之神莎慕雅斯亲手打造的殿堂。

步入音乐厅内部,我感受到了一种静谧与和谐。

整个空间被精心设计,音乐厅内的座椅分布得井然有序,舞台上的乐器摆放得整齐而美观。

我一时间不禁想象起演奏家们在舞台上的翩翩起舞,乐曲在这个空间中律动的画面。

座位落定后,我迫不及待地等待演出的开始。

音乐厅内的灯光逐渐暗下来,观众席中陷入一片安静。

音乐家走上舞台,如同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给人以希望和惊喜。

音乐会的开始,悠扬的乐音弥漫在整个空间,如同花朵绽放,令人陶醉。

音乐家们的技法娴熟,琴键与指尖的碰撞带来了美妙的旋律。

每一段乐曲结束的时候,观众们都会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对音乐家们努力和才华的认可。

在这里,我不仅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也领略到音乐厅的精致设计。

舞台上的哈曼飞奇音响系统让音乐在空间中自由流动,每一个音符都能清晰可闻,仿佛能触及心灵。

音乐厅的声学效果出众,每一个演奏家的技艺和音乐才华都被放大到最佳状态,令人听得如痴如醉。

除了音乐会的刺激和享受,游览音乐厅也让我对音乐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音乐是一门无声的语言,而音乐厅正是这门语言的最佳诠释者。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情绪和思想,在音符中体味艺术家的灵魂与技艺。

音乐无国界,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传递出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情绪。

回顾我游览音乐厅的感受与收获,我深深被音乐厅所魅惑。

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殿堂,也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游览音乐厅,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魅力和意义。

音乐厅是一个神圣而美妙的场所,它让我瞬间与音乐产生共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心得】交响乐心得体会

【心得】交响乐心得体会

【心得】交响乐心得体会
交响乐是一种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音乐形式,它能够通过音
乐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在欣赏交响乐的过程中,我深
深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力量和魅力。

首先,交响乐作品的结构非常严谨,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主
题和情感表达。

在音乐家的精心设计下,交响乐能够通过不同的乐
章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变化,从激昂的快板到深沉的慢板,每一个乐
章都像是一幅独立的音乐画面,让人沉浸其中。

其次,交响乐的演奏需要完美的合作和默契。

管弦乐团中的每
个乐手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紧密合作,互相协调,
才能呈现出一场完美的音乐盛宴。

在欣赏交响乐的过程中,我深深
感受到了音乐家们的专业和激情,他们用自己的音乐才华演绎出了
一场场震撼人心的音乐盛宴。

最后,交响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也是其吸引人的地方。

从贝
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到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每一部交响乐
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能够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交响乐是一种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音乐形式,它能够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在欣赏交响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力量和魅力,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欣赏更多的交响乐作品,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交响乐心得体会范文(2篇)

交响乐心得体会范文(2篇)

交响乐心得体会范文交响乐,是一种以管弦乐团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以其雄浑壮丽的音乐气势和丰富多样的音色效果,深受观众的喜爱。

作为一种高雅而庄严的艺术形式,交响乐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还能让人们获得心灵的满足与启迪。

以下是我在欣赏交响乐过程中的个人体会与感悟。

在我听交响乐之前,我对交响乐的了解还很有限,只是听过一些名曲,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等。

然而,当我第一次亲临现场,见证了一个真正的交响乐演出时,我才真正领会到交响乐的魅力所在。

交响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庞大的规模,通常由三十多位乐手组成的大型交响乐团,演奏出一部具有几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的乐曲。

这种大规模的编制,使得交响乐团能够在音乐表达上充分展现出生动的音乐形象。

我一直觉得,交响乐团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乐手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各司其职,和谐地演绎着音乐。

当演出开始的时候,我看到指挥家挥动着指挥棒,乐手们纷纷亮起乐器,音符从他们的演奏中流淌出来,最后形成一股强大的音乐力量。

这种集体的合奏感让我非常震撼,交响乐的音乐气势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我的心里。

交响乐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大气磅礴的音乐,它还能让人们体味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每一首交响乐都有着自己的主题和情绪,通过音乐表现出来,使听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中,悠扬的旋律和庄严的节奏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沉而悲壮的情感;而莫扎特的《交响曲第四十号》则充满了轻快与欢乐的氛围,让人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与喜悦。

这些音乐情感通过交响乐的表达,让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共鸣,不仅仅是听到了音乐,更是听到了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除了音乐情感的表达,交响乐中的每个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色,通过它们的组合和交织,形成了交响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效果。

比如,交响乐团中的弦乐器演奏出的悠扬和谐的旋律,给人以温暖与安慰;木管乐器则演奏出了活泼明亮的音色,像是一阵清新的泉水;铜管乐器则演奏出嘹亮宏伟的音响,给人以力量和豪迈。

2024年交响乐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交响乐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交响乐心得体会通过本课程,我对交响乐有了一定新的认识。

首先当然是对于交响乐基础知识的一些了解,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

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

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____力。

此外还有对于一些乐理的了解。

或许这些东西平时都不会用到,但是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些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对于交响乐的一些里程碑式人物的了解。

贝多芬、莫扎特、圣桑、舒伯特等人物虽然是如雷贯耳,但是却着实缺乏了解,课上老师细心地为我们一一介绍他们,并且播放了一段段他们经典的乐作篇章。

或许只是十多分钟的欣赏,然而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许多一听就十分熟悉的曲目,此时就显得更加亲切。

当然,还有对于乐器的一些了解,正是通过这组成交响乐的一个个小部分,才能更好地了解交响乐这一不同的文化。

谈到这门课,说实话,主要是对于交响乐这一对于现在边缘化的艺术的一种好奇与喜欢。

我是来自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系,平日中必修课都是一些理工科类的课程。

当然,我也能从交响乐中得到一点启示,例如从音乐中领会谱曲者的心境,理解乐曲中的内容。

在我们的学习中,很多也是需要自己的理解,方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课。

但是我想说,交响乐鉴赏这门课,更多是将我从繁忙的课业中拉出来,体会一种不一样的节奏。

谈及建议,对于老师的为人还有授课的内容等等都觉得值得称赞。

很多方面都是同学需要提升。

当然,我也建议老师适当地为同学们每周布置一些小任务,不必检查,权当大家的兴趣与提升大家的文化素养,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

这一学期我也做到了每次都出席交响乐鉴赏这门课,也十分喜欢这门课,最后对老师这一学期来的教导表示感谢。

农业与生物学院宋奇琦5____509072听交响音乐有感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可是以前受限于学校条件,一直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欣赏音乐,特别是交响音乐。

作文《观看交响乐演奏会的感受》

作文《观看交响乐演奏会的感受》

观看交响乐演奏会的感受篇一观看交响乐演奏会的感受说实话,去听交响乐会这事儿,纯属意外。

我朋友小丽,文艺青年一枚,硬是拉我去的。

我呢,音乐细胞基本为零,平时听歌也就流行歌曲凑合着,古典乐?那玩意儿在我印象里就是电视里那些严肃的画面背景音乐。

所以,去之前我心里打鼓,这几个小时要怎么熬过去啊?结果呢?出乎意料的……还行?演奏会在大剧院,地方气派得很,金碧辉煌的,让我一个乡下娃儿有点拘谨。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穿了一件有点旧的牛仔外套,里面是件印着卡通小猪的T恤,我当时就觉得,我的穿着跟周围人比起来,简直像个偷溜进来的。

大家都西装革履的,精致得像从画里走出来一样。

那会儿我心里还在犯嘀咕,要是有人突然问我“你是来干嘛的”,我该怎么回答。

演奏开始了,乐队指挥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看起来特别严肃,我都担心他会不会在演奏过程中突然晕倒。

他一举手,乐队就开始演奏了,一开始是低沉的弦乐,我感觉像是老电影里阴森森的背景音乐,差点让我睡着。

但慢慢地,音乐变了,好像从黑暗的洞穴中出来,阳光洒了下来,各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好像在讲一个复杂的故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乐章的结尾,长笛声悠扬婉转,像是在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诉说心事。

我当时就坐在第三排,我清晰地看见长笛演奏员,她全神贯注,脸颊微微泛红,专注的眼神看得我有点不好意思,感觉像是她在向我倾诉一样,她嘴唇移动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她手指在长笛键上跳跃的每一个动作,我都看得很清楚。

我甚至能感受到她手指上的薄茧。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高深莫测的艺术,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乐器,向大家表达她的情感。

那种感觉很奇妙,我感觉我被音乐包围了,以前认为遥不可及的艺术,突然变得触手可及。

篇二观看交响乐演奏会的感受说实在的,刚开始听的时候,我真是一脸懵。

前面我提到的那个长笛演奏员,真的让我印象深刻,演奏完了以后,她还轻轻擦拭了一下乐器,那个动作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优雅,像是对待一个心爱的伙伴。

关于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3篇)

关于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3篇)

关于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3篇)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1读完郭老师的《音乐教育书简》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安静,真是百感交集:有兴奋、兴奋,有懊悔、懊丧,还有感动……我觉得这本书不应当只是中学校音乐老师的入职读的,而是在职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当好好看看。

以前总觉得音乐教育的理论在高校走得太高深、太远了,高校的老师都高高在上,很难了解到我们一线老师的“窘况”,而我们一线老师又迫切需要一些学术型的专家赐予我们现状的一些解读和关心,由于你们的高度或者比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读完,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像郭教授一样“关怀”和“关注”我们一线老师的“学术型专家”,你们的理论也可以让我们不再“仰视”,也有轻松!我们一线老师没有被孤立,在迷惘之际有你们这样的专家准时地给出一些有助我们自我推断的建议,是我们的幸运,不止是书中的小米老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明显感觉到好像自己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倦怠期,我所在的学校也是农村学校,第五年了,每年都重复初一初二的教学,每个班级在10个班左右,除了音乐还有其他课程的兼职,课余时间紧急繁重的排练任务,这些都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有时候课到上完,有担心的感觉,似乎又“欠”了同学什么!反思自己,最近似乎没什么进步了,像一个机器在运转,而不是同学需要的老师!而我,不情愿自己成为机器。

这也是最近看了一部电影《三个白痴》给我的警示:老师不是机器操,不是生产固定产品的操作工人。

之前在教学中困惑的地方,在书中得到了解答,感谢郭老师您与我们共享了小米老师的成长,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缺乏:一、师生公平和小米一样,如何做到这一点,我到今日还在摸索着,看到郭老师的解答,我知道这样的课堂,不是美国才需要,美国才会有,我们也需要,我们也应当有,观念可以转变。

社会体制、等皆观念可能我们变不了,可是小小的课堂,我们可以转变。

明白这一点,就不难明白同学们为什么消失上课热忱不高,回答不强烈,参加度不高的种种行为,反思自己,是我们老师与同学距离太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有感
通过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这本书中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正是我所欠缺的。

交响音乐这种在音乐艺术中具有较高品味的高雅音乐种类。

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今依然具有极高的生命力。

是被全世界各个国家所认可的艺术形式。

《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将整个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

像是一部音乐编年史。

本书介绍了交响音乐的产生、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民族风格下的交响音乐。

通过读书,我明确了交响音乐的发展脉络;掌握了不同时期不同阶
段交响音乐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了解了交响音乐在其整个发展时期,不同音乐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通过读书,我学习到了交响音乐欣赏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交响音乐的常见体裁,交响音乐的理论知识和如何欣赏交响乐。

在《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的引领下,我回到了交响音乐产生之初的巴洛克时期。

见识了巴赫、亨德尔这些巴洛克时期的大音乐家,作为交响音乐的奠基人所作出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响音乐迎来的快速发展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些音乐巨匠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我一下就联想到了他们所作的优美旋律。

到了浪漫派时期的欧洲,音乐界更是空前的繁荣。

不胜枚举的音乐家百家争鸣。

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舒曼、威尔第、瓦格纳、约翰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圣桑等。

这一时期交响音乐已然成熟兴盛,体裁多样,深受人们的欢迎。

读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交响音乐,更重要的是书中对音乐家的细致介绍让我学习到了更多。

现在人看来,这些音乐家如同伟人一般被人们敬仰,可是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封建年代,这些音乐家大都出身贫寒,处于阶级社会的底层。

可是这些音乐家,尤其是到古典乐派以后的音乐家,受到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越来越不安于屈服。

他们崇尚自由民主,用音乐作为武器歌颂资产阶级革命。

逆境使人进步,看这些音乐家大都是从逆境中成长的。

晚期的莫扎特生活穷困。

贝多芬更是耳聋失聪。

但是命运的没有打到这些巨人,正是逆境的生活使他们丰富了生活的阅历,练就了顽强的性格。

并将心中的一切转化为创作的灵感。

当然,音乐家的勤奋好学也是成就他们艺术造诣的基础。

读了《走进交响音乐圣殿》我提高了自己欣赏交响乐的水品,触摸到了交响音乐的脉络,《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让我更细致的了解了不同时期的大音乐家们。

这些知识今后对于我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是有极大促进的。

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学习音乐家们勤奋好学、顽强创作的精神。

并将这些精神带到我自己的人生中,不断完善自己勉励自己,未来成就自己的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