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

病症症状体征

接触性荨麻

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

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

眼泪

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

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

导气管高反应性

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

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

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

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

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

验人员易于感染

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

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

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

生过本病

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

46.77%

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普

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

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

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

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

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

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

失生育能力

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

?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SPF动物。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

?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GB 14922.2-2011小鼠、大鼠微生物学等级

?必须检测项目:指在进行实

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

项目

?必要时检测项目:指从国外

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

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

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

必须检测的项目。

结果判定:在检测的各等级动物中,如有某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指标要求,判为不符合该等级标准。

小鼠和大鼠病毒学等级

GB 14922.2-2011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捉拿、固定和编号方法 在基础医学实验中,正确捉拿与固定动物,是实验工作的基础,也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掌握正确捉拿、固定动物的目的就是防止实验者被动物咬伤抓伤,同时也是为了维持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从而不影响实验观察结果。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与固定方法 在基础医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蟾蜍、蛙、家兔和犬,现分别就其捉拿与固定方法依次予以介绍。 1. 小鼠 捉拿时先用右手将鼠尾抓住提起,放在较粗糙的台面或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右手向后拉尾(图5-1),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将其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四肢并用左手无名指压紧尾和后肢(图5-2),右手即可作注射或其他实验操作。取尾血及尾静脉注射时,可将小鼠固定在金属或木制的固定器上(图5-11)。 图5-1 图5-2 2. 大鼠 方法基本与捉拿小鼠相同,但实验者事先应戴帆布防护手套。用右手将鼠尾抓住提起,放在较粗糙的台面或鼠笼上,抓住鼠尾向后轻拉,左手拇指和食指抓紧两耳和头颈部皮肤,余下三指紧捏鼠背部皮肤,如果大鼠后肢挣扎厉害,可将鼠尾放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夹住,将整个鼠固定在左手中,右手进行操作。若进行手术或解剖,则应事先麻醉或处死,然后用棉线活结缚四肢,用棉线固定门齿,背卧位固定在大鼠固定板上。需取尾血及尾静脉注射时,可将其固定在大鼠固定盒里,将鼠尾留在外面供实验操作。 3. 豚鼠 豚鼠具有胆小易惊的特性,因此抓取时要求快、稳、准。一般方法是:先用右手掌迅速、轻轻地扣住豚鼠背部,抓住其肩中上方,以拇指和食指环握颈部,对于体型较大或怀孕的豚鼠,可用另一只手托住其臀部(图5-3、图5-4)。

《中国药典》2020版—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分为生物制品生产用实验动物和检定用实验动物。生产用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实验动物,检定用动物则是用于生物制品检定的实验动物。 本通则是对生物制品生产用和检定用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 学的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动物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按照实验动物携带微生物与寄生虫情况进行等级分类,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实验动物。 普通级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CV) animal]系指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清洁级实验动物[clean (CL)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菌级实验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指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SPF 鸡胚是指由SPF 鸡所产的受精卵,在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条件下,经孵化后所生成的鸡胚。 疫苗生产与检定应采用适宜级别的实验动物,具体应符合相关各

论的要求。 二、检测要求 1、外观要求实验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 2、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常用实验动物检测要求见表1-8。必须检测项目,在日常检查时必须定期检测;必要时检测项目,在供应商评估或者怀疑有感染时进行检查,根据需要而定。 3、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频率一般不少于 3 个月。 表 1 生物制品生产用、检定用小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 Hantavirus (HV) Ectromelia Virus (Ect.) 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SV) 小鼠肺炎病毒 Pneumonia Virus of Mice 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 type Ⅲ (Reo 小鼠细小病毒 Minute Virus of Mice 脑脊髓病毒Theiler ’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是指经过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研、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这些个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均一性、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和实验再现性。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一)狗(dog)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其嗅觉、视和听觉均很灵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消化、循环和神经系统均发达,且与人类很相似。适用于各类实验外科手术学的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是复制休克、DIC、动脉粥样硬化等动物模型首选的动物之一,由于其价格较昂贵,教学实验中不如某些中小动物常用。 (二)家兔(rabbit) 属于哺乳纲、啮齿目、兔科、草食类动物。品种有:青紫蓝兔(livor blue rabbit)、中国白兔(china white rabbit)、新西兰白兔和大耳白兔(maximus ear white rabbit)等。具有性情温顺,对温度适应敏锐和便于静脉注射等特点,是教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可用于血压、呼吸、泌尿等多种实验,还可用于体温实验和热原的研究与鉴定。 (三)大白鼠(rat) 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类动物。其性情凶猛、喜欢啃咬、繁殖周期短、抗病能力较强、心血管反应敏锐。用于水肿、休克、炎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应激反应等实验。大鼠不能呕吐,故不能做催吐实验。 (四)小白鼠(mouse) 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类动物。具有繁殖周期短、产仔多、生长快、体型小、温顺易捉、易于饲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的毒理实验、药物筛选实验、生物药效学实验,以及癌症研究、营养学、遗传学、免疫性疾病研究等项实验。 (五)豚鼠(cavy) 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类动物。又名天丝鼠、荷兰猪。其性情温顺,嗅觉和听觉较发达。对某些病毒反应敏锐,易引起变态反应。适用于药理学、营养学、各种传染病的实验研究。细菌、病毒诊断学研究、过敏、变态反应性实验研究和内耳及听神经疾病研究。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实验研究。 (六)蛙和蟾蜍(frog and toad ) 均属两栖纲、无尾目类动物。常用于教学实验。其心脏在离体后仍可有节律地跳动。常用于心脏生理、药理和病生实验。蛙舌与肠系膜是观察炎症和微循环变化的良好标本。此外,蛙类还可用于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实验研究。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品系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教材大纲-参考模板

第一章实验动物科学概论 第一节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一、实验动物科学 二、实验用动物 三、实验动物 四、实验动物的特征 (一)遗传背景明确 (二)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监制 (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饲育 (四)应用范围明确 (五)实验动物与其他类动物区别的特征 第二节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实验动物生物学 二、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 三、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四、实验动物营养学 五、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 六、实验动物医学 七、比较医学 八、动物实验技术 九、动物实验伦理学 十、实验动物福利 十一、动物实验替代方法 第二章实验动物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一节我国实验动物工作法制化管理体系简介 一、实验动物工作管理体制 二、实验动物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三、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四、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节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法规和规定 一、《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二、《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三、《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四、《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第三节国家与实验动物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一)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二)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布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三)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下列设施设备(四)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五)患有相关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动物饲养工作 (六)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按规定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及养殖档案 (七)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防疫条件 (八)审查发证 (九)监督管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一)野生动物保护范围 (二)野生动物保护的规定 (三)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第四节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制》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四)检测要求 (五)检测程序 (六)检测方法 (七)检测规则 (八)结果判定 (九)报告 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 (四)检测要求 (五)检测程序 (六)检验方法 (七)检测规则 (八)报告 三、《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定义 (四)设施 (五)环境 (六)工艺布局 (七)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 (八)关于笼具、垫料及饮水 (九)关于动物运输 四、《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一)范围

2015-动物实验基本操作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一(固定、性别判定、标识) 【实验目的】在做动物试验时,为确保给药、实验顺利进行,防止被动物咬伤、准确辨别动物性别、准确标识动物,要学会用正确方法捉拿实验动物、掌握辨别动物性别的方法以及掌握标识动物的方法。 【实验对象】SD大鼠,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50g。 【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鼠笼、大小鼠固定器、方木板、美式图钉、细绳、防护手套 药品:苦味酸80%~90%酒精饱和溶液、20%乌拉坦 【实验步骤】 一、小鼠的捉拿 1、徒手固定:用右手提起尾巴中部,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糙表面。左手拇指和食指迅速捏住小鼠颈背部皮肤,再置小鼠于左手心,并以左手掌心和中指夹住小鼠背部皮肤,无名指压住小鼠尾根部,将其固定于手中。右手可行注射或其它操作。 2、固定器固定:尾静脉注射或给药时,将小鼠放进固定器中或者大小和重量适当的容器(如烧杯),只露出尾巴,该类容器能够压住尾部,避免其活动。勿固定过紧造成窒息死亡。进行腹腔手术或心脏采血时,先准备一个15-20cm的方木板,边缘钉入五颗钉子。将小鼠四肢分别用20-30cm的线绳捆绑,线的另一头分别绑在方木板的钉子上,并且在头部上颚切齿牵引一根线绳,也固定在钉子上,达到完全固定。 二、大鼠的捉拿

4-5周内的大鼠,方法同小鼠。周龄较大的,则:1、首先戴好防护手套。2、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大鼠尾巴中部将大鼠提起,放在大鼠饲养盒的面罩上。3、左手顺势按、卡在大鼠躯干背部,稍加压力向头颈部滑行。4、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大鼠两耳后部的头颈皮肤,其余三指和手掌握住大鼠背部皮肤,完成抓取保定。三、性别判定 小鼠、大鼠性别判定 (1)幼鼠外生殖器与肛门间隔短的是♀,外生殖器与肛门间隔长的是♂。 (2)成年动物可直接肉眼辨认,雄性有膨起的阴囊和阴茎,雌性动物有阴道口。四、动物的标记 小鼠的短期标记法:苦味酸80%~90%酒精饱和溶液(黄色),标出属于自己的编号【注意事项】 1、实验人员要有精神准备:掌握方法,胆大心细,做好防护。 2、动物兴奋的时候不要抓取,待其安静下来。 3、根据受试动物的给药部位或采血方法的不同,事先选择徒手固定还是固定器固定。 4、固定时把握好力度,过分用力会使小鼠颈椎脱臼或窒息死亡,若用力过轻头部能反转过来咬伤实验者的手。 【思考题】 1.在固定实验动物时如何才能快、准、稳?

常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常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1.蛙(或蟾蜍)的生物学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属于两栖变温动物,皮肤光滑湿润,有腺体无外鳞。蛙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一个心室,心房与心室区分不明显,动静脉血液混合,有冬眠习性。生存环境比哺乳动物简单,在机能学实验中有多种实验选择该动物。如:①离体蛙心实验,常用来研究心脏的生理功能及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②蛙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可用于观察外周神经及其肌肉的功能,以及药物对周围神经、骨骼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③缝匠肌可用于记录终板电位。脊休克、脊髓反射、反射弧分析、肠系膜微循环等。在临床检验中,可用雄蛙作妊娠反应实验。 2.小白鼠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小白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它胃容量小,不耐饥渴,随时采食。在机能学实验中常选用该动物。故适用于大量的实验动物,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实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药效比较、毒性实验、妊娠期20天左右,常用于避孕药实验及抗癌药实验。 3.大白鼠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大白鼠性情温顺,行动迟缓,易于捕捉,但受惊吓或粗暴操作时,会紧张不安甚至攻击人。大鼠嗅觉发达,对外界刺激敏感,抵抗力较强。大鼠无胆囊,肾单位表浅,肝再生能力强。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兔稳定,可用它作血压实验,也可用于慢性实验、抗炎、降脂、利胆、子宫实验及心血管系统的实验。药典规定该动物为催产素效价测定及药品指控中升压物质检查指定动物。 4.豚鼠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豚鼠性情温和,胆小,饲养管理方便,可群养。豚鼠耳蜗管发达,听觉灵敏,存在可见的普赖厄反射(听觉耳动反射),乳突部骨质薄弱。豚鼠对组织胺、人型结核杆菌很敏感。能耐受腹腔手术,使用于肾上腺机能的研究。其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C,是研究实验性坏血症的唯一动物。 5.家兔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性情温顺但群居性差,听觉、嗅觉十分灵敏,胆小易惊,具夜行

动物实验培训班考试试卷(样卷)完成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班考试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 d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2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 A、1981年; B、1983 年; C、1986年; D、1988年 2、a 动物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 A、转基因; B、无菌和悉生; C、免疫缺陷; D、近交系 3、起源于同一祖先,其下一代个体至少连续经过20代全同胞兄妹交配,品系近交系数达到 98.6%以上的动物是 a 动物。 A、近交系; B、封闭群; C、杂交群; D、重组系 4、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干扰实验和危害动物的病原体的动物是 b 动物。 A、普通级; B、清洁动物; C、无特定病原体; D、无菌 5、在解剖学、血液动力学上, b 的冠状动脉循环与人类相似;对高胆固醇物质的反应与人类相似,很容易出现动脉粥祥硬化典型病灶。 A、大鼠; B、猪; C、犬; D、猴 6、C57BL/6J小鼠属于 d 动物。 A、无菌; B、杂交群; C、清洁; D、近交系 7、先天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动物是 a 。 A、裸鼠; B、大鼠; C、新西兰兔; D、Beagle犬 8、最适合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大鼠是 D 品系。 A、SD; B、Wistar; C、ACI; D、SHR大鼠 9、动物实验时对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是 d 。 A、个体间的均一性; B、容易获得; C、遗传的稳定性; D、三者均要求 10、因为患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进行条件反射实验的动物是D 。 A、大鼠; B、豚鼠; C、兔; D、犬 1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 A、动物的解剖生理特征和反应随年龄增加而有明显变化; B、一般情况幼年动物比成年动物敏感; C、幼年动物较成年动物反应性稳定; D、年龄与体重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12、动物实验适宜的环境湿度为 a 。 A、40%-70%; B、小于40%; C、70%-80%; D、30%-40% 13、善待动物不仅仅是考虑动物的福利,也是因受虐待的动物 d 。 A、会反抗而伤害人; B、会反抗而伤害动物自己; C、会反抗而捣毁仪器设备; D、精神的变化会影响实验结果 14、当前国外实验动物的“3R”运动不包括动物实验的 c 。 A、减少; B、替代; C、废止;D.优化

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

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请简述科技部、卫生部实验动物的管理政策。 3、简述21世纪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 4、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5、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6、简述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 7、简述国际上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模式。 第三章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8、请举例说明常用的近交系大、小鼠和远交系动物。 9、举例说明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10、比较小型猪与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点,举例说明我国目前的小型猪品种及其应用价值。 11、简述一般情况下大型和小型实验动物的环境饲养条件。 第四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12、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13、简述遗传性和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14、举例说明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缺陷型动物模型。 15、简述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用途。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16、简述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7、简述药物毒性试验时,选择实验动物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医学课题动物实验的设计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18、简述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9、简述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环境、技术因素。 第七章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学要求 20、什么是动物福利?国际普遍认可的“满足动物需求的五项标准”是什么? 21、实验动物福利的内涵有哪些?简述3R原则。 22、结合工作实际,说明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善待实验动物。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 23、举例说明实验动物中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及传染病。 24、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简述动物实验的安全防护内容。 25、简述如何进行动物实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第九章医学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26、简述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内容。 27、从下列三题中选择两题回答。 (1)举例说明3种动物注射给药途径 (2)举例说明3种动物采血实验方法 (3)举例说明3种种动物安乐死方法 28、动物实验麻醉剂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动物麻醉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十章医学动物实验申请与相关要求 29、简述申请开展动物实验的单位资质条件和人员条件。 30、简述医学科研课题或项目申报、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要求。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实验动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

实验三 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三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术 学习目标 ●熟悉大鼠、小鼠及家兔的捉拿与固定;熟悉小鼠腹腔注射、家兔耳 缘静脉注射的方法与技术;熟悉动物的编号方法。 ●了解其他动物实验技术。 大多数药理实验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常用实验动物有青蛙与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等,实验前了解其特点,掌握常用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本节重点介绍青蛙与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编号 为了分组和辨别的方便,实验时常需对实验动物进行编号。常用的编号方法如下: 1.染料标记法 (1)常用染料:红色染料:5%中性红或品红液;黄色染料:3%~5%苦味酸溶液;咖啡色染料:2%硝酸银溶液;黑色染料: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2)标记规则:根据实验动物被毛颜色的不同选择不同化学药品涂染动物。 A.家兔等动物的标记方法:一般用毛笔蘸取不同颜色的染料溶液直接在动物背部涂写。若用硝酸银溶液涂写,则需在日光下暴露1min。 B.大鼠、小鼠的标记方法:通常在动物不同部位涂上有色斑点来表示不同的。如需要对数只实验动物编号,将小白鼠背部划分为前肢、腰部、后肢的左、中、

右部九个区域,从右到左标记。 2.穿耳打孔法用专门的打孔器在动物耳朵的不同部位打孔表示。 3.挂牌编号法此法常用于狗、猴、猫等大动物的编号。将牌固定于动物的颈圈或耳上。 4.人工针刺法先将动物被毛去除,用针在动物皮肤上刺出,再用酒精墨汁涂染即可。 二、实验动物的捉拿与固定方法 1.蛙和蟾蜍用左手握住动物,以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 2.小白鼠捉拿法有二种,一种是用右手提起尾部,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糙面,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皮肤并用小指和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手中;另一种抓法是只用左手,先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尾部,再用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然后用拇指及食指捏住其颈部皮肤。 3.大白鼠捉拿时,右手抓住鼠尾基部(因抓尾尖动物会扭动易使其尾部的皮肤脱落,影响实验的进行)将大鼠放在粗糙面上,左手戴上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抓住其整个身体并固定其头部以防咬伤。捉拿时勿用力过猛,勿捏其颈部,以免引起窒息。 4.豚鼠捉拿时以拇指和中指从豚鼠背部绕到腋下抓住豚鼠,另一只手托住其臀部。体重小者可用一只手捉拿,体重大者捉拿时宜用双手。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 病症症状体征 接触性荨麻 疹 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 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 眼泪 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 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 导气管高反应性 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 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 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

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 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 验人员易于感染 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 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 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 生过本病 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 46.77% 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普 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 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 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 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 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 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 失生育能力 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

统计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模板

统计过程控制实验 指导书

工序质量分析( SPC) 实验指导书 目录 西化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前言 ”统计过程控制实验”是重庆迪佳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重庆大学机械学院科研成果, 引进现代质量控制技术, 开发的一项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质量管理”、”现代质量工程”等课程配套的教学实验; 也能够作为机械制造企业推广ISO9000质量体系, 对员工培训讲授”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等内容时的基础训练科目。本项目实验的主要特点是: 1、引进了现代质量控制的先进技术――统计过程控制( SPC) 。统计过程控制( SPC) 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贯彻国际标准ISO9000质量体系, 特别针对实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等行业必须掌握的基础技术。本实验以一个产品零件的某道工序加工作为背景, 经过学习者观看加工录像, 亲自实地操作, 以帮助她们建立统计过程控制( SPC) 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直观清楚, 便于掌握; 2、当前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大多靠人工读数, 不但手工抄录费时费力, 而且检测的数据难以保留下来, 不利于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定量的系统科学的分析。本实验在实验手段方面引进了数字千分表等技术, 测量数据经接口直接进入计算机处理, 让学生得以初步了解先进的数字化的测量手

段。 本实验仅仅作为了解和实践统计过程控制( SPC) 的入门, 在短短的几个个学时内, 能让学生在质量控制领域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就算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统计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1、实验的目的 1.1了解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认识统计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1.2了解实现零件关键尺寸统计过程控制所需的一种常见硬件设备, 认识统计控制软件的几项基本功能——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系数Cp、 Cpk值的意义; 1.3 经过连续加工某工序某轴销零件的实例, 在学员观察磨削( 车削) 加工过程录像片, 使其对该零件加工工艺、设备背景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模拟生产线上抽样零件的过程, 运用数字化检测工具, 完成该零件一系列的检测作业操作, 被检测零件的质量数据

1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及形态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由于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经口给药法 (一)灌胃法 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 1、白鼠灌胃法:抓起小鼠,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头部,小指、无名指和掌心夹注尾巴,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角插入口腔,从舌背沿上腭插入食道。灌胃量0.2~0.5ml/10g。 胃管可用适宜口径的硬质塑料管或磨去针头的8号注射针头弯成适当的弧度制成。 注意,操作时不要用力猛插,以免插破食道或误插入器官造成动物死亡。 2、白鼠灌胃法:左手戴上棉手套,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大鼠头部固定,将大鼠 灌胃器沿腭后壁慢慢插入食道。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重新再插。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灌胃量10~20ml/kg 3 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 4、猪的胃灌注法:给猪下鼻饲管较困难,因猪的鼻翼与上唇联合形成吻突,鼻腔上下鼻夹与鼻中隔通道极窄,只能通过F10-12号的导尿管,F14号以上的导尿管不能插入,故一般均给猪采用经口入胃的灌胃方法。具体方法是,预先做好一矩形小木块,中间有一洞,让小猪咬住,将其固定,然后再由此洞下胃管。此种操作较为简便。 5、鸟类:包括鸽、鸡等,经口灌胃给药,可由助手将其身体用毛巾裹住固定好。实验者用左手将动物向后拉,使其颈部倾斜,用左拇指和食指将动物嘴撬开,其他三只手指固定好动物头部,右手取带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由动物舌后插入食管。不要象其它动物灌胃时插的太深,如动物不挣扎,插针头又很顺利,即可将药液经口或食管上端罐入胃。罐入速度要慢。

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复习进程

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第二章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第一节实验动物 药理学实验常用的动物有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和犬等。常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由于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点,故所选用的动物应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原则。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1、尽量选择与人体结构、机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 2、选用的实验动物的解剖、生理特点应符合实验目的; 3、根据人与实验动物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差异,选用具有明显反应的动物; 4、根据生物医学研究必须达到的精确度,选用结构功能简单又能反映研究指标的动物; 5、选用患有人类类似疾病的近交系或突变系动物; 6、选用与实验设计、技术条件、实验方法等相适应的标准化动物; 7、在不影响实验目的与结果的前提下,选择最易获得、最经济、便于操作管理的动物; 8、供实验用的动物应具备质量合格证。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 1、蛙和蟾蜍

离体心脏能较持久地有节律地搏动,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标本可用来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蛙的腹直肌还可以用于鉴定胆碱能药物的作用。 2、小白鼠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动物。易于大量繁殖,且价廉,适用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测定、药物效价比较、抗感染、抗肿瘤药物及避孕药物的研究等。 3、大白鼠 与小白鼠相似。一些在小白鼠身上不便进行的实验可选用大白鼠,如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常选用大白鼠踝关节制备关节炎的模型。此外,也可用大白鼠直接记录血压、作胆管插管,或用大白鼠观察药物的亚急性或慢性毒性。大白鼠的血压和人相近,且稳定,现常用于抗高血压药物实验。 4、豚鼠 是实验室常用动物之一。对组织胺很敏感,容易致敏,常用于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对结核菌亦敏感,故也用于抗结核药的研究。此外还用于离体心脏及平滑肌实验,其乳头肌和心房常用于电生理特性及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实验,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机理。 5、家兔 温顺、易饲养,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呼吸的影响及农药中毒和解救的实验。亦用于研究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体温实验、热原检查及避孕药实验。 6、猫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 制度 1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1997年12月11日科技部 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文件 关于印发<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国科学院: 为了贯彻落实<科研条件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质量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部门的实际, 认真贯彻 落实。 2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 ,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执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可依次执行行业或地方标准。 第三条全国实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研究、保种、繁育、饲养、供应、使用、检测以及动物实验等一切与实验动物有关的领域和单位。 第二章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 第五条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维持,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建立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目的,在于科学地保护和管理中国实验动物资源,实现种质保证。 3

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引进、收集和保存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研究实验动物保种新技术;培育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标准的实验动物种子。 第六条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是一个网络体系,由各具体品种的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共同组成。 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从有条件的单位择优建立。这些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①长期从事实验动物保种工作; ②有较强的实验动物研究技术力量和基础条件; ③有合格的实验动物繁育设施和检测仪器; ④有突出的实验动物保种技术和研究成果。 第七条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申请、审批,按照以下程序执行。 凡经多数专家推荐的、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单位,均可填写<国家 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申请书>并附相关资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或行业主管部门,报国家科委。 国家科委接受申请后,组织专家组,对申请单位进行考察和评审。评审结果报国家科委批准后,即为实验动物种子中心。 4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绪论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绪论 实验动物绪论及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考试题单位名称: 姓名: 考试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动物是指(),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A: 自然生存 B: 经人工饲育 C: 野生 D: 人工捕获 2、科技部在《科研条件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 到 2010 年基本普及()实验动物。 A: 普通级 B: 清洁级 C: SPF 级 D: 无菌级 3、在新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中,实验用犬、猴的微生物质量等级界定为()。 A: 1/ 16

普通级和清洁级 B: 普通级和 SPF 级 C: 清洁级和 SPF 级 D: 普通级和无菌级 4、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A: 公务员 B: 科技人员 C: 行政管理人员 D: 干部 5、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A: 3 年 B: 5 年 C: 1 年 D2: 年 6、实验动物工作单位从国外进口实验动物原种,必须向()指定的保种、育种和监控单位登记。 A: 国家质量监督局 B: 卫生部 C: 科学技术部 D: 国务院相关部门 7、新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增加了对()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

---------------------------------------------------------------最新资料推荐------------------------------------------------------ A: 犬和鸡 B: 兔和鸡 C: 犬和猴 D: 犬和猫 8、在封闭群的繁殖中,要求每代近交系数上升不超过()。 A: 3% B: 2. 5% C: 2% D: 1% 9、 2019 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对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作了新的设定,其中取消了实验大、小鼠()。 A: 普通级 B: 清洁级 C: SPF 级 D: 无菌级 10、 2019 年新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规定的实验动物环境和设施增定了()指标。 A: 空气洁净度 B: 噪音大小 C: 3/ 16

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章程

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依据《XX市实验动物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XX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贯彻执行《XX市实验动物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标准。 第三条管委会的任务是对全校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促进各单位动物实验设施条件建设符合国家标准,提高实验动物管理和动物实验技术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管委会由分管校领导、国有资产管理处、科技处、设备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及拥有实验动物工作条件的相关单位人员组成。管委会下设秘书处,挂靠设备处。管委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委员若干人,秘书一人。 第五条管委会每届任期 4 年,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条主任委员主持管委会的工作。校实验动物中心负责全校实验动物日常管理工作,承办管委会交办的工作。 第七条管委会下设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 第三章职责 第八条贯彻执行国家实验动物法律、法规、标准;建立健全我校

实验动物管理规章制度。 第九条根据我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需要,制定实验动物工作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 第十条监督、检查、指导各实验动物单位实验动物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一条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质量控制工作、实验动物设施建设及实验动物管理等的重大事项进行调研、审议,为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第十二条促进实验动物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指导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实验动物工作经验交流,提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三条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讨论和审议我校实验动物工作事宜,并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实验动物工作。 第十四条负责向校领导提交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章程由校设备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书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主编:王俊霞刘健敏 主审:刘福英 副主编:郑龙连伟光栗彦宁 编委:尤红煜张东明梁卫华谢鹏范晓飞张文昊李丹丹崔羽王鹏飞祝岩波 第一章总论王俊霞张东明 第二章进展郑龙王鹏飞 第三章遗传栗彦宁连伟光 第四章微生物尤红煜崔羽 第五章病毒王俊霞范晓飞祝岩波 第六章寄生虫连伟光张文昊 第七章营养刘健敏谢鹏张东明 第八章环境郑龙梁卫华王鹏飞 第九章动物实验刘健敏李丹丹

第一章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实验动物化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研究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国际性逐步提高,对实验动物质量和品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野生动物资源中筛选出适合的物种并将其通过人工驯养、繁殖,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明确其遗传背景,使之成为标准的实验动物,这个过程即实验动物化。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当犬与人在一起生活时,除作为人的伴侣外,曾被用作检定食品的毒性。养兔过程中也逐步发现了除了食用外兔的药用价值。随着对人体和动物正常解剖与生理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人们开始观察、理解,并着手解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使动物实验的目的性更强。 在19世纪前后,英国医生哈维(William Harvery, 1578~1657),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采用狗、蛙、蛇、鱼、蟹和其他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了血液循环,证实了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心脏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血液受心脏推动,沿动脉流向全身各部,再沿静脉返回心脏,环流不息,他还测定过心脏每搏输出量。德国细菌学家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采用牛、羊和其他动物作实验,发现了结核杆菌。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在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巴斯德在研究蚕病、鸡霍乱和炭疽病中,证实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采用鸟类作动物实验,发现被减毒的鸡霍乱和炭疽病原菌能诱发免疫性。巴斯德晚年在鸟和家兔上进行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对狂犬病免疫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在研究炭疽病的过程中,有一个生动的事例:巴斯德很想知道有的地方为什么不断发生炭疽病,而且总是发生在同样的田野里,有时相隔数年之久。他从埋了十二年之久,死于炭疽病的羊尸体周围土壤中,分离出这种病菌,证实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他一生作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在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活动三个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19世纪20年代,以满足科学好奇心为主的动物实验逐渐走向正规,生物学家们开始抱怨所用动物得到的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因为当时动物饲养条件有限,用于实验的动物大多来自农场、市场或实验室的一般饲养,随意性很强,流行病和慢性病常见,动物实验的这种随意状态一直持续到此后的40~50年代,直到各主要国家乃至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学会成立之后才发生根本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