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2020版—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中国药典》2020版—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生物制品实验动物分为生物制品生产用实验动物和检定用实验动物。

生产用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实验动物,检定用动物则是用于生物制品检定的实验动物。

本通则是对生物制品生产用和检定用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质量控制要求。

实验动物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按照实验动物携带微生物与寄生虫情况进行等级分类,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实验动物。

普通级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CV) animal]系指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清洁级实验动物[clean (CL)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菌级实验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指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SPF 鸡胚是指由SPF 鸡所产的受精卵,在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条件下,经孵化后所生成的鸡胚。

疫苗生产与检定应采用适宜级别的实验动物,具体应符合相关各论的要求。

二、检测要求1、外观要求实验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

2、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常用实验动物检测要求见表1-8。

必须检测项目,在日常检查时必须定期检测;必要时检测项目,在供应商评估或者怀疑有感染时进行检查,根据需要而定。

3、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频率一般不少于 3 个月。

表 1 生物制品生产用、检定用小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Hantavirus (HV)Ectromelia Virus (Ect.)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SV)小鼠肺炎病毒 Pneumonia Virus of Mice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 type Ⅲ (Reo小鼠细小病毒 Minute Virus of Mice脑脊髓病毒Theiler ’。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1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1
15
(三)杂交一代动物旳特征及应用 1.遗传和表型上旳一致性 2.杂交优势 3.杂合旳遗传构成 4.作为某些疾病研究旳模型
16
第二节 试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 质量控制
一、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旳危害性 1.影响试验成果 试验动物旳微生物和寄 生虫感染可不同程度干扰试验成果,从而 影响研究工作旳精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得 犯错误旳结论。隐性感染常造成动物生理 生化指标旳变化,使试验得不到应有旳成 果。或因试验处置,动物抵抗力下降,使 隐性感染显性化,造成疾病旳发生。
6
2、无菌动物旳特点 形态学变化
1. 消化系统: 盲肠膨大,易发生盲肠扭转,造成破裂。 2. 循环系统:心脏变小。 3. 免疫系统:胸腺上皮细胞变大,胞浆泡状构造和溶酶体变小。
生理学变化 1. 免疫功能:免疫应答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物旳排斥反应
以及本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对微生物感染非常敏感。 2. 生长率:豚鼠、兔生长率降低,大、小鼠变化不大。 3. 代谢:水分代谢周期延长,肠管对水旳吸收率低。 4. 营养:体内不能合成VitB、VitK。 5. 抗辐射能力:增强。 6. 寿命:长于一般动物。
悉生动物
Gnotobiotics animal GN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清洁动物
Clean animal CL
一般动物
Conventional
喂养条件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屏障系统
解剖、脏器、肠内容物、粪便取样
体外寄生虫检测
检测 检测报告
体内寄生虫检测
31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一、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有: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与风速等。

2、空气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气溶胶、有害气体、空气净化与调节等。

3、声光因素,包括声波、噪音、光照度、光照周期、紫外线等。

4、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等。

5、居住因素,包括居住大环境、居住小环境。

6、饮食因素,包括饲料及饮水。

7、社会因素,包括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人与动物的社会关系。

二、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质量的影响1、气候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1.1、温度的影响1.1.1 影响生长发育1.1.2 影响繁育在低温环境下性周期出现较迟,产仔数减少,死胎率增加,泌乳量及离乳率均减少;高温下雄性小鼠出现睾丸和附睾萎缩,精子形成能力下降,怀孕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1.1.3 影响健康---对幼崽的影响明显直接发病。

高温,动物易患热痉挛和热射病。

低温,动物易感冒等。

间接发病。

影响病原体的存活和繁殖(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各种病原体和媒介的生存和繁殖。

例如,猪的肺炎支原体室温中存活不超过36h,低温可存活数天至数年,高温使口蹄疫病毒很快失去活性)1.1.4 影响行为和形态低温下繁殖的小鼠尾长明显缩短。

大鼠在10 ℃繁殖时,其尾长较在30 ℃下繁殖的约短2cm1.1.5 对实验研究的影响通过影响实验动物脏器系数而影响实验结果--负相关;通过影响实验动物的生理学指标而影响实验结果--山内忠平,Wister大鼠血液指标,血红细胞、白细胞数、红细胞容量值在低温或者高温下均有增加;对药理毒性实验的影响(环境温度不同,常使同种动物实验出现不同的结果。

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时,环境温度不同,动物对毒性反应的LD50不同,其急性毒性反应曲线也不一样);对动物体温测定实验的影响。

--快速直接。

热源检测温度范围0.6 ℃;对外科手术实验的影响。

--体温下降导致休克死亡,高温或者低温都不利于创口的愈合。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病症症状体征接触性荨麻疹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眼泪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导气管高反应性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验人员易于感染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生过本病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46.77%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

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

普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失生育能力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SPF动物。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
动物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引起染色 体畸变和基因突变而育成某些特殊性 表型的品系,称之为突变系动物。
1、dw(dwarf,侏儒):隐性突变,缺乏生长激素和 甲状腺激素,纯合子dw/dw。
2、hr(hairles,无毛):生后14天脱毛(几乎裸体) ,多用于皮肤放射效应。
3、dy(dystrophia musculairs,肌失养症):纯合子 dy/dy,生后2-3周后肢瘫痪。
常见的远交(封闭)群动物
2. 大鼠
Wistar大鼠,SD大鼠。
3. 兔
新西兰兔、青紫蓝兔、日本大耳白 兔等。
命名
• 1、用2-4个大写字母表示。 • 2、保持者与品系名称之间用冒号隔开。 • 如:N:NIH-nu/nu
封闭群的特点及应用
1、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
1 由于杂合性,导致个体间的反应具有差异,因 此,个体间的重复性各一致性差,一般作为遗 传实验的基础群体。
原因:1、有害隐性基因的暴露。 2、多基因平衡的破坏。
常见的近交系动物
1.近交系小鼠 1) C57BL/6J:第一个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动物
,常作为遗传工程的研究。 2) BALB/c:主要作为单抗的研制。 3) DBA:第一个近交品系小鼠。 4) 129/sv:作为基因敲除的ES来源。 5) FVB:雄性原核大,作为显微注射的首选
杂交群的特点及应用
1、遗传和表型上的一致性
就某些生物学特征而言,杂种一代比近交系 动物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不容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 影响,可广泛地适用于营养、药物、病原和激素的 生物评估。
2、杂交优势 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
杂交群的特点及应用
3、同基因型
具有杂合的遗传组成,同时又能接受两个亲本 品系的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适用于 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实验动物环境质量控制1

实验动物环境质量控制1

1959年Russell和Burch提出的 影响实验结果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genotype基因型
发育环境 developmental phenotype表现型 周围环境 proximate dramatype 演出型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R = (A+B+C)× D + E R: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B:品种品系特有的反应 C: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D:环境影响 E:实验误差
4、光照 工作照度150—300lx 动物照度15-20lx 明暗交替时间12/12或10/14h 照度对动物的生殖生理和行为活动有较大 影响 强光长时间照射引起角膜退行性变化
5、噪声 60dB以下 音域,人1000~2000Hz,小鼠1000~5000Hz。 引起小鼠听力性痉挛。 对生殖影响较大,如豚鼠流产。 引起动物呼吸、心跳、血压、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生理指标变化。
6、空气洁净状况 气体污染, 氨14mg/m3 有害气体,氨、甲基硫醇、硫化氢等 颗粒污染,100级,10000级,100000级 美国宇航局标准,每立方英尺空气中直径0.5微米 以上粒子的个数。 粉尘颗粒,是变应原,还是微生物的主要载体。
落下菌数,0(隔离环境),3(屏障环 境),或30个/皿(普通环境) 在不饲养动物的状态下每5~10m2放置1个 直径9cm的血琼脂培养皿,暴露30min培养 48h的菌落数。
不同温度对药物LD50的影响(mg/kg)
药物 15.5℃ 26.7℃ ---------------------------------------苯异丙氨 197.0 90.0 盐酸脱氧麻黄碱 111.0 33.2 麻黄碱 477.1 565.0
表4-1 不同环境温度时戊巴比妥钠(95mg/kg) 腹腔注射导致大鼠死亡率比较

实验动物学的环境设施与营养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的环境设施与营养质量控制

4.噪音
实验动物环境
• 噪声可造成大 、小鼠生育力减退,妊娠障碍和流产, 出现食仔现象,动物产仔数、离乳数均减少,咬死率 增加。
• 声音刺激会引起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使小鼠 WBC增加,肾上腺皮质酮上升。
• 噪音(GB≤60dB)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5.光照
实验动物环境
– 重要参数:周期、强度、波长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1.温度
实验动物环境
(4)温度对动物抵抗力的影响
• 气温过高或过低可导致动物抵抗力降低,使动物患病,甚
至死亡。世界各国对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气温规定的标准
值一般在19 ℃ -29℃。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实验动物环境 2.湿度
空气中湿度是指大气中水分含量,按每立方米实际含水量( 克)表示,称为绝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水量占同等温度下 饱和含水量的比分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2)温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高温下,雄性动物出现睾丸和副睾萎缩,精子生成能
力下降,出现拒配。
➢ ♀:低温下,小鼠阴道开口及性周期出现较迟,在21℃,
每年繁殖3个世代,-3℃只能繁殖2个世代。
➢ 温度过高、过低常导致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怀孕率和产
仔数、离乳率和泌乳能力下降,死胎率增加。特别大鼠, 32℃以上高温,怀孕后期常发生死亡。
1.实验动物饮水要求 实验动物的饮用水应符合卫生部门颁发的人饮用
水的质量和卫生指标。 对于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的实验动物来说,其饮
用水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亦可应用酸化水 (pH2.5-3.0)。
四、实验动物的营养质量控制
➢ 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垫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引言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动物实验涉及对生命进行控制和利用,因此对于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通过正确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伦理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困扰。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对于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科学性:质量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动物实验的科学性。

科学性意味着实验的设计和执行符合科学原理和方法。

通过科学性的质量控制,可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2.可靠性:动物实验的可靠性是质量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排除误差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伦理性:动物实验涉及对生命进行控制和利用,因此必须遵守伦理标准。

质量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动物实验符合伦理要求,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困扰。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执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4.重复性:动物实验的重复性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重复性的实验结果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的重复性,从而验证实验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为了保证动物实验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1.合适的实验设备和环境:合适的实验设备和环境是动物实验的基础。

实验设备和环境应符合实验要求,并提供适当的控制和监测功能。

2.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规范是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

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实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合理的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设计是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关键。

实验设计应考虑到实验目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样本数量等因素,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4.数据记录和分析:数据记录和分析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疾病特点的相似性 • 许多自发或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能不 同程度的反映与人类类似的疾病过程表 现。这些疾病特点,有的经过各种遗传 育种方法可在子代中稳定遗传,有的则 可用各种手段在动物身上诱发复制。因 而可根据实验目的,选用适当的疾病动 物模型来进行实验研究。
• 根据课题设计安排采样时间、方式和数 量,甚至处死动物,最大限度地获取反 映实验效应的样本和资料,进行分层次 研究;
•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和影响因素,进行 多学科、多指标综合研究,从而使有关 过程显现出来; • 可以进行反复观察研究,从而发现规律, 认识疾病本质,找到解决办法。
•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如下公式来 表示:
• 对照应有可比性,即在“同时同地同条件” 下进行。
• 设立对照的正确方法是把研究对象随 机分配给对照组和实验组.
• • 对照设立有 • • 两种方式: •
自体对照
组间对照

• 自体对照是指在同一个体身上观察实 验处理前后某种指标的变化,。 • 也可以把两种实验处理在同一个体身 上进行一前一后地交叉比较.
• 动物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样本
的研究而得出结论。要将样本的
结论外推到总体,必须尽量使样
本能够真实地代表总体。
• 然而,实验动物的种系和个体差异、 实验环境差异、仪器的稳定性、药 品的纯度、样本的大小等等因素都 可能产生实验误差,影响样本结果 的代表性。
• 为避免或缩小误差,实验设计时必须注 意误差控制,遵循如下原则:
• 实验组与对照组例数相等时,统 计效率最高。
2.一致性原则
• 一致性原则是在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 除了处理因素不同外,非处理因素基本保 证均衡一致.
• 均衡一致是处理因素具有可比性的 基础.
3.重复性原则
• 重复性原则是指同一处理要设置多个样本例数 . • 重复的主要作用是估计试验误差、降低试验误 差和增强代表性,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同时 为体现结果的真实性,保证实验结果能在同一 个体或不同个体中稳定地重复出来,也需要足 够的样本数.
陈 述 问 题 , 开 题 讨 论
实 验 设 计
实 验 观 察
数 据 资 料 积 累
数 据 资 料 处 理
统 计 分 析
提 出 结 论
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恰当地选用标 准的符合实验要求的合格实验动物,根 据科学的合理的设计方案,在相应的环 境设施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并观察、记 录动物的反应过程或反应结果。以探讨 或检验生命科学中未知因素的专门活动.
对照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重复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1.对照性原则
• 对照性原则是要求在实验中设立可与实 验组比较,用于消除各种无关因素影响 的对照组。 • 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设 置对照组是消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的干 扰所造成误差的有效措施.没有对照组的 实验结果是难以使人信服的.

• 先将动物按顺序编号,再用随机化工具, 将动物分组。动物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多, 如抽签、拈阄等形式,但最好的方法是 使用随机数字表或计算器。
• •
2、配对比较设计(paired design) 配对比较设计是指实验前将动物按种属、品 系、窝别、性别、年龄与体重等有关因素加 以配对,以基本相同的两个动物为一对,配 成若干对,然后将一对动物随机分配到两组 中。两组动物的种属、年龄、体重、性别等 情况基本相同,取得均衡进行实验,以减少 误差及动物间的个体差异,提高实验效率。
• • • • •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意义 动物实验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动物的选择 影响动物实验的个体因素 实验技术环节对动物实验效果的影响
一、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意义
• 现代医学研究的两条基本途径: • 临床研究 • 动物实验 • 与临床试验相比,动物实验具有独特的 特点和优点。
• 可以将高温、冷冻、缺氧、放射、毒气、 致癌物质、烈性传染病等不便施加于人 体的有害因素在动物身上进行研究;
• 在实验研究中,必须根据实验动物的特 点,结合实验研究的目的,选择最适合 该项实验目的的实验动物。 •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选择正确与否,直 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可靠性、 可比性。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 • • • • • (一)相似性原则 (二)差异性原则 (三)易化原则 (四)相容或匹配性原则 (五)易获性原则 (六)重现性、均一性原则
• 样本数过少,实验处理效应将不能 充分显示; 样本数过多,会增加实 际工作中的困难.因此,在进行实验 前必须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既可 按一般估测方法确定,也可通过统 计学方法进行测算确定。
• (1)一般估测的样本数 • 小动物(大鼠、小鼠、蛙、鱼):每组10-30例, 计量资料每组不少于10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 于30例; • 中等动物(豚鼠、家兔): 每组8-20例,计量资 料每组不少于8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20例; • 大动物(犬、猫、猪、羊等): 每组6-20例,计 量资料每组不少于6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 20例。 • (2)按统计学方法测算样本数(见257页)
• R = (A+B=C)×D+E
• 因此我们必须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多种 因素进行控制,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 实验结果R。
二、动物实验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实验设计是科研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是 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的先决条件,是实验 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 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不仅需要专业 方面的理论设计和技术设计,还要考虑统 计学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实验因素,严 格控制实验误差,从而用较少的人力、物 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可靠的 资料。
• 5、 正交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 正交设计是研究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 方法。其特点是利用一套规格化的表格 —正交表来安排试验,适用于多因素、多 水平、试验误差大、周期长等一类试验 的设计。
•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只要根据试验条件直 接套用正交表即可,而不需要另行编制。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医学科研工作基本程序
• 医学科学研究就方法来说是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的过程。其工作程序是紧紧围绕 这条主线进行的。医学科研工作基本程序 如下:
医学科研工作基本程序
提出假说 确定题目 安排实验 验证假说
总结工作,完成论 文 ,拿出成果。
文 献 检 索 , 调 查 访 问
假 说 形 成 , 提 出 设 想
动物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动物实验设计是动物实验过程的 依据,是实验数据处理的前提, 也是提高实验研究质量的重要保 证。
• 严密而合理的动物实验设计与分组,不 仅对实验结果和误差有比较准确的估计, 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可靠的资料,而 且还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实验设计 不当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前 功尽弃的不良结果。 • 因此,做好动物实验设计是一项十分重 要的工作。


3、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 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组设计,它是 配对设计的扩展。该类设计创始于农 业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不但可以确定 处理因素的效果,还可以明辨“区组” 的影响。
• 在动物实验时,可将一窝小鼠或大鼠划 为一个区组,确定数个区组后,按区组 随机化原则将各区组的动物随机分配到 处理组和对照组。
• 2、时象或年龄状态的近似 • 不同种属实验动物的寿命长短不一,大 多比人的寿命短,但在各相应生命阶段 或时象上可相互对应。 • 在研究老年性或胚胎发育实验课题时, 选择生殖和生命周期短的动物,无论从 动物的来源或从实验周期的安排上都很 容易做到。
犬与人的年龄对应
• 犬龄(年)1 3 5 9 13 16
• (一)相似性原则 • 相似性原则是指利用动物与人类某些机 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的相似性选 择实验动物。一般来说,动物所处的进 化阶段越高,其功能、结构、反应也越 接近人类,如猩猩、猕猴、狒狒等非人 灵长类动物是最类似于人类的。
• • •
相似性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相似性 哺乳动物中有许多解剖上的相似点,因 而其生命功能基本过程也很相似。
• 人龄(年)15
28
36
52
68
80
• •
3、群体分布的相似性 以群体为对象的研究课题,要选择群体 基因型、表现型分封闭群或远交群动物。
• 4.生态或健康状况的近似性 • GF/GN、SPF、CL和CV级实验动物分别 代表着不同的微生态模式,具有不同特 点(参考微生物控制章节),适用于不 同的研究目的。
• 自体对照可有效减少个体差异对 试验处理反应的影响.
自体对照
减肥前,体重200kg
减肥后,体重180kg
• 组间对照是指将若干动物以随机抽样 的方法,将其分成若干平行组,随机挑 选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进行比较.
• 不做任何实验处理或给生理盐水进行比 较的对照组叫“空白对照”或“阴性对 照”。 • 实行正常值、标准值处理进行比较的对 照组叫“标准对照”或“阳性对照”。
三、实验动物的选择
• 目前国际常年保有的实验动物品种、 品系达数百种,我国常年保有的实 验动物品种、品系也有50余种以上。 各实验动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较大,而同品种不同品系间也各有 其具备优势的生物学特性。
• 怎样从广博的实验动物资源中选 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 研究,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研究 中首先碰到的问题。


4、单组比较设计(self-comparison design) 单组比较设计是指在同一个体上观察 实验处理前后某种观测指标的变化, 又称同体比较或自身对照。
• 例如,用同一批动物处理前后作比较, 或用同一批动物的不同部位或不同器官 作比较。 • 此法的优点是能排除个体间生物差异, 但同体前后的比较,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否则受试对象或样品可能因时间间隔过 长,受到混杂因素影响或自身发生某种 变化,失去同体比较的均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