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碱减量处理工艺

合集下载

纺织印染废水污泥的减量和工程化技术

纺织印染废水污泥的减量和工程化技术

三、
废水处理过程污泥减量化方法
在源头治理理念的引导下出现了一系列新型废水处理工 艺,以达到在运行过程中实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
已应用于工程和处于研究中的高效处理工艺举例
生物三相流化床
膜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捕食法 臭氧法结合污泥法 水解酸化工艺对污泥内消化
三、
废水处理过程污泥减量化方法
生物三相流化床:综合了生物膜法与 活性污泥法的优点, 具有容积负荷大, 抗冲击能力强,无污泥膨胀等特点。 反应器内氧传质条件好、氧利用率高, 同时可利用厌氧流化床消化好氧流化 床产生的全部污泥,极大地减少了生 物污泥的总排放量。 目前该工艺已在处理印染废水、焦化 废水、酵母废水等的处理上得到应用, 并取得良好效果。
加热调理法
四、污泥分离工程化技术
化学调理:其实质是向污泥中投加各种絮凝剂,使污泥形成 颗粒大、孔隙多和结构强的滤饼。 无机调理剂: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硫酸铝、聚合铝等 有机调理剂:聚丙烯酰胺等
物理调理:物理调理有加热、冷冻、添加惰性助滤剂等方法
水力调理:水力调理也叫淘洗,就是先利用处理过的废水与 污泥混合,然后再澄清分离,以此冲洗和稀释原活泥中的高 碱度,带走细小固体。
二、
印染废水污泥的来源
印染废水处理中,废水中的可溶性或不溶性污染物,部 分或全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将其以污泥的形式 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形成印染污泥。废水处理所采用的工艺 和处理深度不同,污泥量也有所差异。 印染废水污泥
栅渣
物化污泥
生化污泥
二、
印染废水污泥的来源
1.栅渣 因纺织印染的原料、工序不同,棉纺印染、 毛纺印染、丝绸染整和麻纺印染行业废水的预 处理栅渣均有所不同。
二、
印染废水污泥的来源

碱减量废水

碱减量废水

碱减量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化纤印染厂生产排放印花染色废水和碱减量生产废水。

涤纶仿真丝纤维在高温、高碱度条件下被减量,PTA溶入碱液中。

碱减量废水中CODcr和碱含量极高,给废水处理增加难度[1][2]。

本文提出一种应用工业废料的碱减量废水处理新技术,实验研究表明有效、可靠、廉价,适合印染碱减量废水处理。

1实验工艺实验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取铸铁屑,用5%盐酸浸泡清洗,加1%JHH活化剂溶液浸泡6h后,装入微电解柱待用。

SBR 槽各投加活性污泥2L,其中2槽悬挂30%软性填料,污泥驯化2周,周期COD去除率约80%~85%,待用。

2静态实验结果和讨论2.1酸析静态试验水质:碱减量废水,No.1:NaOH 2.4%,COD 8854mg/L,BOD5 1845mg/L, SS 350 mg/L;No.2:pH 14,COD 6524 mg/L,BOD5 1283 mg/L, SS 136mg/L。

表1 碱减量废水酸析点对COD 和BOD5/COD的影响碱减量废水实验PH 12 10 8 6 4 3 2 1No.1废水COD/(mg.L-1) 8765 8271 8135 7878 3377 1684 1534 1454 BOD5/COD 0.21 0.21 0.22 0.24 0.26 0.34 0.36 0.35 SS/(mg.L-1) 235 478 554 658 457 145 254 387利用染料化工厂65%废酸,调节碱减量废水PH。

表1结果显示,加酸量越大,PTA去除越多。

酸析点PH<3时,COD去除率>80%,BOD5/COD>0.30,SS也明显降低。

2.2微电解静态实验[3]2.2.1 PH对铁耗和BOD5/COD的影响按pH值为1、2、3、4、5制备碱减量废水酸析沉淀上清液2L。

在微电解柱加入1.5L已活化铸铁屑,微电解反应0.5h 。

实验反应条件:出柱废水①:微电解柱静止;出柱废水②:微电解柱置于振荡器上;出柱废水③:微电解柱静止,通空气10mL/(cm2.min);出柱废水④:微电解柱1.5L铸铁屑中均匀添加10%Φ 0.5~Φ1mm焦炭并置于振荡器上。

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印染行业普遍采用碱减量染 整工艺使涤纶织物获得光滑柔软的手感 、 悬垂感和 飘逸感等丝绸织物的性能 , 使织物在其他品质诸如 染色性等方面甚至超过 了天然纤维 。2 0 0 2年 , 我
国涤 纶产量 72万 吨 , 7 占合成纤 维 总量 7 % , l 8 近 0
性较差 。为使我 国印染产业顺利地发展 , 解决碱减
摘要 :涤纶碱 减量 废 水碱性 、 O 高 , C D 处理 难度 大。分 析 了各 种 处理 技 术 及 存在 的 问题 , 出 提
了对该废水进行酸析单独处理 , 回收资源后再与印染废水混合进行水解酸化 一生物接 触氧4 .  ̄r -
艺处理 , 以期环 境 效益 与经 济效 益的统 一 。
量废水 处理 问题 迫 在眉 睫
碱减量废水 的水质特征
通 过碱 减 量 工 艺从 涤 纶 织 物 上 剥离 溶 解 的聚
年年均增长 2 %。涤纶布水解减量率在 3 5 0 . %~ 3 %。 0 而减量 每万米涤纶 布需排 放碱 减量废 水 3 0

酯成分绝大部分以对苯二 甲酸 ( eehhl c , T rptac i iA d
关键 词 :废 水处理 ; 减 量 ;水 解酸化 ;生物接 触氧 化 ;对 苯二 甲酸 碱 中 图分类 号 :X7 3 0 文 献标 志码 : A
Tr t e tTe n o y o a t w a erfO Alal De r ea m n ch olg fW se t r m k i c emen - t
M a 2 0 r 06
文章 编 号 :10 0 9—4 4 2 0 ) 1 O 1 0 4 X( 06 0 0 5 1
碱 减 量 印染 废 水 处 理 技 术

★印染碱减量废水处理技术方案(2015)

★印染碱减量废水处理技术方案(2015)

印染行业——碱减量废水处理工艺
嘉兴项目碱减量废水是经酸析回收PTA后的废水, 其pH至约2左右。
该碱减量废水可生化性较低,且难降解的物质稳 定,不易被分解。
设计采用“催化氧化+水解酸化+一级好氧+异相 氧化+二级好氧”的工艺来处理碱减量废水。
碱减量废水
(酸析回收PTA后废水)
催化氧化 A/O生化 异相氧化 生化(好氧)
本发明为一种碱减量废水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由调节池、酸析池、板框 压滤机、高效催化氧化系统、中间池、A/O生化系统、异相氧化系统等 部分组成。
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
印染行业废水处理解决方案
浙江•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000
3000
2000
1000
0
12月 3日 12月 5日 12月 7日 12月 9日 12月 11日 12月 13日 12月 15日 12月 17日 12月 19日 12月 21日 12月 23日 12月 25日 12月 27日 12月 29日 日期
各工艺步骤产水对比 原水与工艺最终产水对比
印染行业——碱减量废水处理成本
★系统主要运行成本包括能耗、药剂和填料,以嘉兴10t/h项目设计为例:
总运行成本
编号
项目名称
吨水费用(元/T)
备注
1
能耗费用
2
药剂费用
2
催化氧化填料费 用
总计
1.4
电费0.5元/kwh
6.86
碱的用量会因原水样pH值有所 变动。
1.2
消耗量100mg/L
9.46元/T
印染行业——碱减量废水处理发明专利

酸析预处理-AO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研究

酸析预处理-AO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研究

酸析预处理-A/O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的研究摘要:印染行业排放的碱减量废水是一股水量少、浓度高、碱性大、污染十分严重的有机废水,针对该股难降解的废水,本文提出酸析预处理-兼氧(两段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试验表明经酸析预处理的碱减量废水与印染废水混合进行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TA是可生化的。

当进水Dr600~1000g/l、BD5220~350、TA130~280g/l、色度300~400倍左右,系统的Dr、BD5、TA、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95%、96%和90%,最终出水水质均能达标排放。

同时,把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进行污泥减容化,还可以降低污泥的处理成本。

关键词: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碱减量印染废水对苯二甲酸1前言目前,随着印染行业碱减量加工技术的大量使用,排放的印染废水浓度增大,处理困难。

碱减量是近几年发展很快的工艺,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改善涤纶织物服用性能,将织物用烧碱溶液进行处理,按减量率使织物表面的高聚物水解,减量后的涤纶具有丝绸般的柔顺感,水解产物主要是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Aid,简称TA)和乙二醇(EthyleneGlyl,简称E),因对苯二甲酸在pH12的碱性废水中,其酸根离子又与氢氧化钠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最终以人肉眼看不见的有机盐对苯二甲酸钠(DT)溶解在废水中,这种废水就是俗称的碱减量废水[1]。

经调查表明,碱减量废水水量仅占印染废水总水量的5%~10%,但Dr占50%以上。

碱减量废水的有机浓度高(D通常大于10000g/l)、碱性大(pH大于12);其产生的Dr80%来自涤纶水解产物对苯二甲酸TA,可生化性差,难以直接生化和物化处理,与其它印染废水混合后致使废水污染严重,处理难度加大。

如果将碱减量废水进行预处理,拿掉大部分的D,再和其它印染废水混合,这样就能大幅度降低废水的有机浓度。

因此,本试验是研究经预处理的碱减量废水和印染废水混合后进行生化处理的效果如何。

涤纶机织物的碱减量加工

涤纶机织物的碱减量加工
涤纶机织物的碱减量加工
Alkali De - weighting Process of PET Woven Fabric
文 / 沈志平 贺良震
涤纶具有良好的强度、适中的刚性和较好的可染性, 因此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涤纶强捻织物的仿真丝绸整理 加工和涤纶新合纤的仿麂皮绒产品加工都离不开碱减量。 仿麂皮绒产品的“开纤”和其他涤纶产品轻减量的大量使 用,使研究碱减量加工工艺仍具有现实意义。
用标准酸滴定工作液中有效碱浓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 2009 No.1
77
应用技术 染整及纺织化学品|Dyeing & Finishing & Textile Chemicals
稳定了碱的浓度,只要再控制住减量温度和减量时间,就可 有效控制织物减量率。控制织物的减量率也就是控制织物 的手感。练池的底部接有蒸汽管,也可给减量工作液加热。 练池减量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60 ~ 70 ℃左右。减量织物生 产的高峰期一般在夏季,夏季减量,既可以避免产生雾气, 有利于安全生产,也可以减缓练池内工作液降温的速度。
连续式减量机一般为平幅减量,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 轻薄涤纶强捻机织物。强捻麻纱、强捻花瑶和强捻雪纺织 物都适合连续加工。大批量轻薄织物减量手感的统一性是 连续减量机的加工优势。无论是练池减量、染缸减量,还是 减量机减量,都很难做到大批量轻薄强捻织物减量手感的 统一。减量重,手感要求高,是对大批量强捻轻薄涤纶机缸 减量产品基本要求。液碱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水洗效果 好,是连续减量机主要特点。表 1 比较了 4 种减量设备和 工艺的主要特点。
间歇式减量机是改进的减量缸,1 台减量机相当于 2 台减量缸。位于减量机顶部的液碱回收装置提高了减量残 碱利用率。减量机减量温度高于练池减量温度,可以达到 98 ℃,但仍然低于染缸减量的 125 ℃。由于加工量的提高 和液碱的有效利用,总体减量效率比较高。间歇式减量机 一经出现便受到染厂欢迎。减量温度虽低于染缸减量,却 有利于随时控制织物的手感。 1.4 连续式减量机减量

涤纶碱减量工艺

涤纶碱减量工艺

涤纶碱减量工艺2009-09-28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135关键字:涤纶碱减量涤纶织物的碱量工艺有间歇式的浸渍法和浸轧汽蒸法及浸轧堆置法。

(一)浸渍法浸渍法在碱减量处理中应用较多,其工艺灵活,设备简单,整理品手感良好,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但碱液的反应效率较低,而且批与批之间质量差异较大。

浸渍法碱减量处理的设备有练桶、绳状染色机、溢流染色机、高温高压染色机和喷射染色机等。

NaOH浓度为15~30g/L,根据设备和减量率而定。

添加0.5~1g/L促进剂,NaOH 浓度可降至15~20g/L。

碱液中必须加入耐碱分散剂1~2g/L,使涤纶的水解产物分散在处理浴中,防止沉积在织物上。

碱液于80~100℃时浸渍处理织物30~60min,然后进行充分水洗、中和。

如90g/m2的涤纶斜纹织物,在高温染缸或喷射染色机上进行碱减量处理,要求减量率为18%,可采用下列碱液组成(g/L):NaOH 15~20分散2促进剂0.5或NaOH 30分散剂2织物在110℃处理20min,然后充分水洗、醋酸中和。

(二)浸轧汽蒸法连续化碱减量工艺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减量的均匀性优于浸渍法。

其中以浸轧汽蒸法应用较多,生产效果较好。

浸轧汽蒸法可应用常温常压蒸箱或高温高压蒸箱进行加工。

氢氧化钠在浸轧后的汽蒸中的反应效率较高,接近于100%,因此,所需碱液浓度可根据减量率公式进行计算。

促进剂的效果不明显,需加入耐碱渗透剂,以提高碱液的渗透性。

轧碱需均匀,轧余率宜低,通常在100℃下汽蒸20~30min或120~130℃下汽蒸2~3min,然后充分水洗、中和。

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生物活性炭法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

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生物活性炭法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

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生物活性炭法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含有碱减量废水的印染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碱度大、难降解性强等特点,经常规的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后难以达标排放。

废水的难处理性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使印染碱减量废水的深度处理势在必行。

论文针对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浓度低、难降解程度高、C/N 比严重失调的特点,采用吸附性强、能够富集氧气及基质、表面利于微生物栖息的活性炭作为生物载体,选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ABAF)作为反应器类型,形成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BAC)处理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考虑到实践工程中,有机物浓度低、氨氮含量高的制丝废水的混入,会提高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中氨氮浓度,本研究在废水中外加氮源,促进反应器内硝化菌大量生长,形成自养菌-异养菌混合生长体系。

利用活性炭吸附、以自养菌代谢产物为二级基质的共代谢作用、自养菌氧化氨氮中产生的氨单加氧酶的催化作用促进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与转化。

研究结果证明该工艺经过长期运行,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是深度处理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的简单、高效、实用的生化处理工艺。

论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污染物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特征污染物的吸附降解性、反应器有机负荷、水力负荷、氨氮负荷、溶解氧、反冲洗特性、反应器高度等,为优化反应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了运行过程中,反应器沿程活性炭残余吸附能力变化、生物量及生物活性的分布、溶解氧以及pH值在反应器内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以上参数与污染物沿程去除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探讨了采用TTC-DHA法分析反应器内生物活性时,活性炭表面附着生物膜剥落步骤对活性检测结果的影响情况,提出了测试生物炭表面生物活性的有效方法。

采用该方法分析了生物炭沿程截留/附着生物活性,讨论了生物活性分布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生物活性与活性炭吸附以及反冲洗之间的关系。

在常规的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基础上,本文还研究了提高反应器溶解氧、强化生物活性的富氧生物炭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量处理工艺介绍
一、什么是碱减量工艺:
聚酯纤维与天然纤维比较有优良的物性,但缺点是手感粗糙、刚硬。

聚酯纤维刚直是由于结晶度高的部分形成表皮,所以表皮用碱溶液减量,使纤维表面粗糙化,单丝变细,纤维组织生成空隙,有丝般的柔软手感和悬垂性。

聚酯纤维耐酸性强但对碱很敏感,特别是在强碱高温水溶液发生分解。

利用这一特性来改善手感,1950年代杜邦公司等研制出来的. 不过碱减量加工法使制品用途的多边化及提高附加值,在工业中的利用是从1970年代正式开始。

二、碱减量加工的理论:
上图表示聚酯纤维在碱溶液中分解成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化学理论上来讲1mol聚酯分子能和2mol的 NaOH充分反应。

聚酯分子的分子量是 192,NaOH是40,理论上的减量率计算方式为:
依据以上公式,理论上42 % 以上的NaOH来处理的话,聚酯纤维完全可以溶解。

三、减量处理的效果:
1.手感变化: 硬度随減量率的增加而減小,手感变软;
2.伸长强度的变化:由于纤维表面在碱的作用下水解,表面积按比例呈同心圆状溶解变细,伸长强度下降;
3.表面的变化:经碱处理后,聚酯纤维的表面形成微小的凹凸形状,对光的吸收增多;
4.碱减量加工布的染色变化:碱减量加工布与未加工布比较,纤维的表皮层脂键水解,溶解部分使表面积增大。

减量加工布与未处理布相比,吸收开始始温度约低10-15℃,初期吸着率增大。

四、碱减量加工影响因素:
1.处理温度
处理温度对减量率的影响,处理温度提高,减量率提高;
2.碱的浓度
碱的浓度提高,减量率也提高;
3.处理时间
处理温度和碱浓度提高,生产上加工时间缩短;但是减量时间过短会带来减量不匀和诸多后患。

减量温度、碱的浓度和减量时间这三个因素对减量的影响顺序如下:温度>碱的浓度>时间。

(碱减量后的水洗:碱减量时所分解的低聚物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在染色时易造成染色不匀。


五、染色:
1、染色的目的
被染物(纤维, 丝, 织物物)用染料染色,提高商品的感觉和使用价值(坚牢性)。

2、纤维和染料
(1)纤维
某种程度强力和带有柔软性的细长线状物织的分子(经反复结合形成的高分子物质)。

根据纤维长度分类:长丝,人造短纤维;
根据构成原料分类:天然纤维, 半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等;
根据用途: 衣类用, 产业用,家具用等。

(2)染料
色素:光的选择性吸收或反射固有的色相的物质;
染料:根据适当染色方法上染纤维,使用适合目的的牢度的色素;
颜料:和染料有相同的牢度,但和纤维没有结合力。

3、染色现象
纤维进入适当温度的染料水溶液,染料以相当的速度和纤维结合,溶液中的染料量減少,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并在此处停留的现状叫上染。

染色现状不只是纤维和染料间的反应,还有纤维、水、染料、染色添加剂等的相互作用。

(1) 染色过程
a.染液中的染料微粒以染料分子状态在水中溶解,染液中溶解的染料分子扩散,向染料和纤维的界面移动,染料的均匀溶解和分散是必要的。

b.染料分子被纤维表面吸附(染料和纤维间的结合过程)。

吸附过程主要是氢键、极性、非极性结合,对于合成纤维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包含了广义的吸附情况。

c.染料分子从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的扩散(染料在纤维中固着或平衡状态)。

纤维表面吸附的染料单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移动到内部,均匀的染色,在一定条件下染色不会加深。

(2) 染着平衡
染色进行中,纤维和染料吸附、脫落现状反复进行到饱和,其以上染料的吸附、附着叫平衡状态。

到达染着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实际染色的情况下,染料扩散到纤维内部某种程度时染色结束。

(3)染着速度
纤维表面吸附的染料分子扩散到纤维內部的速度。

染色现状与化学反应的区别是它不是瞬间起反应的,是经过逐渐的变化过程达到平衡,所以实际染色时到达平衡之前,染色速度比染着平衡更重要。

※一般来说上染速度快的染料短时间内达到深色,但容易产生色斑;上染速度慢的染料匀染性好,但不易上深色,洗涤牢度也低。

4、涤纶纤维的染色
(1)染色机构
①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的染色过程分3个阶段。

a.染料分子的分散溶解
b.纤维表面吸附
c.纤维内部扩散平衡
②决定染色过程基本的要因是相对亲和力、扩散特性及结合力。

相对亲和力是染料分子从水向纤维上染的倾向,涤纶纤维和分散染料之间的亲和力非常小。

扩散特性是纤维內部的空间对染料分子通过的抵抗。

涤纶纤维內部的抵抗比较大。

结合力也是很弱,有助于匀染,在牢度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2)高温高压染色
染色温度度的增高一般使涤纶纤维內部构造松弛,高分子链的热交换增大,因此瞬间形成染料分子可以通过的缝隙,扩散距离增大。

高温高压染色是120-130℃的温度短时间染色色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可以补救栽体染色发生的多方面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