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急性疼痛和慢性非癌痛的治疗
癌性疼痛

疼痛缓解
神经阻滞、毁损±强阿片类±辅助药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强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弱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
Ⅰ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非阿片类±辅助药
癌痛
药物治疗
一、三阶梯药物治疗原则:
①按阶梯给药;
②口服给药;
③按时给药; ④个体化用药; ⑤辅助用药。
药物治疗
1、第一阶梯 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 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NSAIDs、必要时加用 镇痛辅助药。NSAIDs有封顶效应,因此当使用一 种NSAID药物,疼痛得不到缓解时,不宜再换用其 他NSAID类药物(除非因副作用而换药),而应直 接升到第二阶梯用药。
药物治疗
2、第二阶梯
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
右季肋下持续性钝痛,另一主诉为右上腹部突发
性刺痛,持续数分钟缓解,每天发作数次。疼痛
原因是肝被膜牵张,如果瘤体出血或坏死,疼痛
可突然加剧。
临床表现
四、癌性肠痛
腹部及盆腔肿瘤压迫、粘连,或
侵蚀平滑肌、静脉、淋巴管或自主神经,或引起 肠梗阻时均可产生癌性肠痛。癌性肠痛的部位通 常在脐周或上腹部。当局部肠管有绞窄或坏死时,
临床表现
一、癌性骨痛
肿瘤侵蚀骨骼或转移至骨部产生
的疼痛称为癌性骨痛。骨浸润的癌痛多为中度至
重度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刺痛、撕裂痛,持
续存在或阵发性加重。骨髓腔内压增高或骨膜受 刺激产生的疼痛,其疼痛性质为钝痛,定位不明 确,伴有深部压痛。
临床表现
临床上癌转移产生顽固性的疼痛,常以神 经痛的形式出现,并向体表神经分布范围 放散。如癌转移到颅骨、椎体可产生相应 的头痛、腰腿痛和根性神经痛。当癌瘤浸 润到腹腔神经丛、肠系膜神经丛、骶神经 丛时,疼痛部位不明确,呈持续性疼痛。
癌症疼痛的治疗

癌症疼痛的治疗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有计划地综合应用有效止痛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持续、有效地消除或减轻疼痛,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是癌症疼痛治疗的基本共识,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癌症疼痛治疗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对疼痛程度的三级划分法,因此,合理止痛治疗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
一、癌痛治疗方法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分为四大类:病因治疗;镇痛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
(一)病因治疗癌症疼痛主要由癌症本身及合并症引起。
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抗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或化疗等。
1. 抗癌治疗:(1) 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
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疼痛患者,大多为姑息性抗癌治疗。
(2) 放射治疗:放疗是抗癌治疗的有效手段,约 70 %的癌症患者在肿瘤病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放疗,可有效迅速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
姑息性放疗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适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晚期癌症患者。
(3) 化疗: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也是癌症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但对化疗敏感性差尤其是终末期癌症患者,试图通过化疗缓解疼痛是不恰当的。
2. 有效治疗引起癌症患者疼痛的合并症或伴发症。
感染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合并症。
(二)止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详见下文。
(三)非药物治疗1. 心理治疗:伴随癌症疼痛的常见心理行为包括焦虑、抑郁、害怕、失眠、恐惧、绝望和孤独感等,因而心理治疗是非药物治疗癌痛的重要部分,必要时可考虑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2. 物理治疗:有助于辅助缓解疼痛。
(四)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对于止痛药难以奏效或无法耐受止痛药不良反应、癌痛部位相对局限的顽固性重度癌痛患者,可以选择脊神经或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神经破坏疗法,神经阻断术等。
慢性非癌痛治疗原则和方法

12.应建立治疗病历,记录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镇痛效果、功能状态、副作用及异常行为。 四、美国疼痛组织关节炎疼痛处理原则 1.进行关节炎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和功能做综合性评价 2.对于中至重度关节炎疼痛,应采用对乙酰氨基酚,该药副作用小、购买方便,而且价格低 廉,长期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较小; 3.如果疼痛因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应用COX.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此 类药物镇痛作用强,而且胃肠道副作用小。若对乙酰氨基酚和COX一2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疼痛, 而且没有NSAIDS药物胃肠道副作用的危险因素,则考虑选用非选择性NSAIDS。COX.2药物价 格昂贵,因此可能某些患者更适合服用非特异NSAIDS,并联合应用治疗胃肠道反应的药物。 4.对于COX.2和非特异NSAIDS药物疗效较差的重度关节炎疼痛患者,建议用阿片类药物如 羟考酮和吗啡治疗。 5.绝大多数患者,包括肥胖者和老年人,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功能严重受限无法活动,而且 没有手术禁忌症,应该手术治疗。建议在畸形和肌肉功能严重退化之前进行手术治疗。
(2)第二步采用弱阿片类药物; (3)最后为强阿片类药物。只有当非阿片类药物不能满足镇痛需要时才选择阿片类药物; (4)辅助用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膜稳定药(如抗惊厥药、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5)还可以辅助全身治疗(如局部麻醉阻滞和区域麻醉阻滞)。 三、非癌痛治疗的目标 非癌痛治疗的目标为:①缓解疼痛:②改善功能;③采用药物,但不增加严重副作用。对慢 性非癌痛患者采用阿片类口服药物不仅是为了缓解疼痛,还应使病人的功能得到改善。阿片类药 物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常用药物。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应具有下列条件:轻度刺激作用;副作用 轻;危险性小;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 对于阿片类药物用于非癌痛治疗虽然存在争议,但有关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的研究报 告表明,此种方法安全有效。作为整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按时给药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恢 复功能。在具有一定适应症的病人中,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必要时可适当采用一些阿片类镇痛 药物,同时加强监测,避免错误用药,并及时防治药物不良反应。对药物滥用主观作用机制的研 究表明:长效阿片类镇痛药较少产生较高的血浆峰浓度,因此可减少病人“觅药”的中枢机制,较 少产生正反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效阿片类镇痛药可提供有效的镇痛,改善心理和生理功 能。国外文献报道用药时间从1月至15个月不等,甚至用药达数年(3--一4年)。然而,临床上至 今尚无统一的用药规范或疼痛治疗指南,在如何安全合理用药方面尚存在不同的观点。 许多证据表明:不论慢性非癌痛的病因如何,都可以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尽管 阿片类药物治疗伤害性疼痛更有效,但有相当一部分神经源性疼痛的病人在接受这种治疗后症状 也得到明显缓解。因此,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如果病人符合阿片类药物的适应症,则应予以 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治疗时首选无创性的给药途径。 目前认为,癌痛和非癌痛治疗之间无明显区别。也就是说,WHO三阶梯疼痛治疗方法也同 样适用于非癌痛病人。是否需要阿片类药物治疗取决予疼痛的程度以及病人对其他镇痛药的疗 效,而并非疼痛的原因。 阿片类药物在慢性非癌痛治疗中的推荐使用方法 只有在其他可能想到的临床镇痛方法无效时,才考虑采用阿片类药物治疗: 1.药物滥用史、严重性格障碍和家庭环境不良是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相对禁忌证; 2.如考虑采用阿片类药物治疗,首诊医生应对疼痛病人用药处方负责; 3.在治疗前应取得病人同意,病人应该了解:使用后成瘾发生率较低;阿片类药物本身或合 并使用的其他镇静/催眠药可能会对认知功能有所影响;可能出现躯体依赖性(停药后可逐渐消 失):母亲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婴儿出生时的躯体依赖性; 4.按照三阶梯中按时给药的原则,镇痛药物应连续给予,强调功能改善并达到部分缓解疼痛 的目的; 5.如果较小剂量阿片类药物未能达到部分缓解疼痛,同时病人不能耐受,则应考虑停止使用 阿片类药物; 6.疼痛治疗旨在缓解病人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为此,阿片类药物治疗应与其他镇痛药和康
患者教育(一)三阶梯止痛原则

癌痛及三阶梯治疗原则
疼痛的机理
疼痛是由痛觉感受器、传导神经和疼痛中枢 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
A-δ纤维 有害刺激 机械损伤 温度变化 化学因素 局部组织损伤 释放降低 痛阈物质 PG、K+、 5-HT缓激 肽、组织 胺等 痛觉感受器 皮肤 内脏 肌肉 骨关节 C纤维
疼痛中枢 新发的、尖刺样 局限性疼痛
距今已有204年历史
纯净的吗啡为无色 或白色的粉末或结
简明处方信息
通用名:盐酸吗啡缓释片
商品名:美菲康
类别:强阿片类止痛药
规格:30mg*10片/盒 ,10mg*10片/盒 零售价:93.40元/盒, 47.60元/盒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重度癌痛患者镇痛, 详见说明书
携手共创 无痛世界 太 极 集 团
原则三、按时给药
按时给药
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 药,如每隔12小时一次, 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 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 ,以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癌痛及三阶梯治疗原则
按时给药好处
PRN给药方案
过量
持续预防疼痛疗法
镇痛
疼痛
时间
时间
癌痛及三阶梯治疗原则
原则四、个体化给药
阿片类药物无理想的标准用药剂量,存在明显个体差
异,凡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剂量 根据病情、疼痛程度等综合因素,进行个体化的 药物选择 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到疼痛缓解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
癌痛及三阶梯治疗原则
原则五、注意具体细节
监测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减小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 除躯体因素外,与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相关
麻醉科慢性疼痛镇痛治疗管理规范

慢性疼痛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一、癌痛的治疗癌痛定义:癌症、癌症相关疾病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
常为慢性疼痛,早期即可发生。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癌症疼痛治疗》提出癌症疼痛治疗5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
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是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
轻度一非俗体类抗炎药,中度一弱阿片类,重度一强阿片类。
我国1990年广州疼痛会议开始推行。
影响癌痛治疗的障碍因素:医护人员,药品的供应和管理,患者、家属、社会。
药品的供应和管理方面:品种少,获取不便,费用高,非医保,担心滥用等。
癌症疼痛的分类:1、肿瘤侵犯所致疼痛80%,其中50%骨转移(是最常见的癌痛)所致,50%为压迫或侵犯所致。
2、抗肿瘤治疗所致的疼痛。
3、与肿瘤相关的疼痛。
4、与肿瘤和治疗无关的疼痛。
癌痛的评估:原则:1、相信患者的主诉。
2、全面评估疼痛。
3、动态评估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病史要全面,必要的体检,检查,诊断性治疗。
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三阶梯治疗,个体化综合治疗。
癌痛治疗的主要目的: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癌痛治疗方法:病因治疗;镇痛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
镇痛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癌症疼痛治疗5项基本原则: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口服,其次透皮贴剂和栓剂,最后为皮下或静脉输注;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
药物选择:非幽体类抗炎药是癌痛治疗的基础药物,尤其对骨及软组织疼痛治疗效果肯定,无耐药和依赖,有剂量极限性。
非幽体类抗炎药副反应较多,不要盲目增加剂量,必要时合用阿片类,COX—2选择性抑制剂副反应少。
阿片类:无剂量极限性,应初始剂量滴定,换药时应等效剂量适当减量。
解救剂量:每小时可以用10%-20%的24小时口服量。
纳洛酮是阿片呼吸抑制的拮抗药。
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癌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WHO将姑息治疗列为癌症治疗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
199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关于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我国自90年代推行,并于1993年下达“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
一、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直接导致了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癌痛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WHO 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虽在全球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和可行性,但至今仍未普及到的全部癌痛患者受益。
“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推行癌痛三阶梯止痛是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
1、治疗癌的目的持续有效地消除癌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癌痛及其治疗带来的心里负担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2、癌痛的评估方法①数字分级法(NRS):数字分级法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程度分级标准: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国际上通用。
②根据主诉的程度分级法(VRS分法),分为4级。
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③目测摸拟法(略)3、三阶梯止痛原则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多指NSAID药物(非甾醇类止痛药物)。
该类药物对轻度疼痛有肯定疗效,并可增强第二阶梯及第三阶梯止痛效果,延长对阿片类药物量增加的需求或减少用量,从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癌性疼痛的三阶梯止痛原则

癌痛的原因
由癌症本身引起
78.2%
肿瘤直接压迫、刺激N;骨转移;肿瘤对痛 觉敏感组织(血管、淋巴管等)刺激;肿瘤 分泌因子致痛、伴随炎症因素致痛
躯体因素
癌 痛 的 原 因
与癌症治疗有关
8.2%
与癌症相关
6%
与癌症无关
7.2%
手术治疗后:手术切口疤痕,神经损伤 患肢痛
评估疼痛程度的分级法(3)
数字分级法(NRS)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 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 的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
最
痛
痛
0为无痛,1-3为轻度痛,4-6为中度痛,7-10为重度痛
7岁以下儿童或认知障碍成年人的 疼痛评估
让癌痛患者生命与生活质量并存!
癌痛三级止痛阶梯治疗
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 的评估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和原因 适当的选择相应的镇痛药物
– 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主要选用解热镇 痛类的止痛药
– 若为中度疼痛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 – 若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WHO三阶梯镇痛治疗
吗啡 (缓释) 水合吗啡 (缓释) 羟考酮 (缓释) 芬太尼 (经皮)
误区二: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病人, 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 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发展为难 治性疼痛
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 需要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
误区三:止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 即可
止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病人 的生活质量
病因:主要是吗啡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和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所致 预防:
癌痛规范化治疗

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的疼痛处 36 理
.
.
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的疼痛处理 37
(处理爆发痛)
第一次爆发痛处理 计算前24小时所需阿片类药总量,换算成速效吗啡
制剂,给予总量的10%-20%(注意静脉制剂与口服 制剂 比例,静脉:口服 = 1:3) 口服给药60分钟后、皮下注射30分后评估疗效: 1.评分未变或增加→剂量增加50%--100% 2.评分降至4-6分→重复前剂量 3.评分降至1-3分→观察,等下次爆发痛再给,
• 药代动力学方面 • 药效与副作用方面 • 已有吗啡解毒药 可随时增加剂量 起作用时间与半衰期相等 可经多途径给药:口服、皮下、静脉等
为什么要推荐口服首选?
25
.
口服简单、经济、方便 药物吸收规律,医生易于掌控 疗效切确,安全性高,值得信赖 易于调整剂量 患者最易接受,长期应用依从性高,独立性高
• NCCN指南推荐羟考酮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一线药物;
• NCCN不推荐首选芬太尼贴剂,为二线用药!
芬太尼只能用于吗啡耐受(即释吗啡片60mg/d)的患者
为什么避免首选芬太尼贴剂?
28
.
➢ 起效慢 ➢ 不易调整剂量 ➢ 贴剂的弊端 ➢ 安全性差 ➢ 只能用于阿片耐受患者
贴贴剂剂所所受受影影响因响素因较素多较,多医,生医不易生掌不控易,掌控, 如如::个个体体差差异、异皮、下皮脂下肪脂的肪厚的薄等厚,薄使等得,剂使量得不易 掌剂控量,不疗易效掌受到控影,响疗效受到影响
纳洛酮不能拮抗哌替啶 WHO不把哌替啶作为推荐用药
.
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剂量、最大疗程4?6
中国药典:对乙酰氨基酚不宜超过2g/天,镇痛不宜超过10日 对乙酰氨基酚有严重的肝肾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体征
血压 体温 呼吸 脉搏
疼痛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常伴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 需要及早给予治疗
急性疼痛常伴有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改变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医务人员不能想 当然地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疼痛强度 做出武断论断
患者——机体受到刺激,影响生活质量 医生——机体对创伤、疾病的反应,疾病症状
睡眠受干扰 III 级 ( 重度 ) :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 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
划一条长线 ( 一般长为 10cm ) ,一端代 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 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 据患者划×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四)采取有效的治疗
包括采用多种形式综合疗法治疗疼痛 一般应以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疗法的主要镇痛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 除此之外还有非药物治疗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四)采取有效的治疗
对于中、重度慢性非癌痛患者,采用其他常用镇痛方 法无效时即可采用阿片类药物
疼痛的分类
依病理学特征 伤害感受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依持续时间、性质 急性疼痛——短期存在
(少于2个月) 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
慢性非癌痛 慢性癌痛
疼痛的分类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完整的伤害感受器受到 有害刺激引起的反应,疼痛的感知与组织损伤 有关。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当神经纤维受损或神 经系统因创伤或疾病发生异常改变时也会产生 自发冲动,引起的痛感会投射到神经起源部位。
疼痛的分类
疼痛的分类
慢性非癌痛与慢性癌痛有显著的不同 对于癌痛患者,疼痛的缓解依赖于肿瘤细 胞的杀灭或阻断疼痛传导路径。多数患者的预 期生存时间有限,通常较少考虑药物的依赖性 或可能引起的长期毒性 慢性非癌痛患者镇痛的同时不仅要求尽可 能地降低药物的短期和长期毒性,而且要尽量 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 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疼痛的定义
WHO(1979)和IASP(国际疼痛研究协会)(1986):疼痛是 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 验
James Campbell(美国疼痛学会主席)(1995):第五大生 命体征
亚太地区疼痛论坛(2001):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10届IASP(2002):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规范化疼痛处理的原则包括:有效消除疼 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把疼痛及 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是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 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 <3 或达到 0 ; 24 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 <3 次; 24 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 <3 次。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五)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剂量 2、选择给药途径 3、制定适当的给药间期 4、调整药物剂量 5、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6、辅助治疗
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药物治疗 平衡镇痛与多模式互补镇痛 神经阻滞疗法 患者自控镇痛 其它
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一)药物治疗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一)明确治疗目的
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 中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社会关系 等的维护和改善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二)疼痛的诊断和评估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 1. 疼痛病史及疼痛对社会、职业、生理和心理功
能的影响 2. 既往接受的诊断评估方法、其他来源的咨询结
果和结论以及手术和药物治疗史 3. 药物、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史,评估合并疾病
或其他悄况 4. 有目的地进行体格检查 5. 疼痛程度评估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二)疼痛的诊断和评估
定期再评价 一般来讲,对慢性疼痛患者应该每个月
至少进行 1 次评价,内容包括治疗的疗效与 安全性 ( 如主观疼痛评价、功能变化、生活 质量、不良反应、情绪的改善 ) ,患者的依 从性
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 是一种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自我控制疼痛的 治疗方法
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cr脸)
适用于3岁及以上人群
疼痛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规范化疼痛处理 (good pain management, GPM)
近年来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惟有强调 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 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明确治疗目的 疼痛的诊断和评估 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采取有效的治疗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辅助药物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作用于兴奋性氨基 酸受体的药物、作用于 α 2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以及作用于 NMDA 受体的药物
对于癌痛患者,应遵照三阶梯镇痛原则 非药物疗法可在慢性疼痛治疗全过程中的任一时点予
以使用。可供选用的方法有外科疗法、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毁损疗法、神经刺激疗法等。药物疗法与非药物 疗法宜结合使用
国外也有学者提出将睡眠时无痛、静止时无痛 及活动时无痛作为疼痛控制标准。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治疗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疼痛强度,疼痛类 型、患者的基础健康状态、合并疾病以及患者 对镇痛效果的期望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要重视对不良反应的处理,镇痛药物与控制 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合理配伍,同等考虑。决不 能等患者耐受不了时才考虑处理。此外,在疼 痛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心理、精神问题的 识别与处理。
疼痛的诊断
病史 既往疼痛史:
疼痛部位 疼痛时间 疼痛性质 可能改变疼痛的因素
临床常用疼痛评估方法
主观感受——主观描述
数字分级法(NRS) 程度分级法(VRS) 视觉模拟法(VAS)
数字分级法
程度分级法
I 级 ( 轻度 ) : 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II 级 ( 中度 ) :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