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四项检查是什么

合集下载

心肌酶谱五项

心肌酶谱五项

心肌酶谱五项心肌酶谱五项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心肌酶谱五项是什么。

1、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

这些组织中的LDH 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2、谷草转氨酶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主要在心、肝、骨骼肌、肾、胰、脾、肺、RBC中。

其中以心肌细胞含量最丰富,AST在心肌中含量最多,所以在急性心梗6~12h升高,48h达高峰,3~5d恢复正常。

3、磷酸肌酸激酶CK:主要分布于胞桨和线粒体。

急性心梗,血清CK活力明显升高,发病4~6hCK升高,12~24h达高峰,升高幅度大,2~4天恢复正常;心肌梗死后CK最大值很少超过7000U/L,如果>7000U/L提示伴有骨骼肌疾病;CK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诊断比其它酶灵敏。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诊断AMI最佳的血清酶指标。

心肌CK-MB可达40%以上,特异性高达100%。

心梗发生时,血清CK-MB可增高10~25倍,超过CK(10~12)倍。

5、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以肝细胞为最,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时,只有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显升高。

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大量释放入血中,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心肌酶谱五项的正常值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一、组成: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来源:www.med66。

com)【正常参考值】72~182 U/L【临床意义】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

3~1。

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

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

5。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

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

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

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正常参考值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比色法:190~310 U/L2.临床意义: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心肌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肌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肌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进行心肌酶检查可以排查相关疾病,若心肌酶检查结果异常就说明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心肌酶高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关于心肌酶的小知识吧!1.什么是心肌酶心肌酶指的是心肌中各种酶的总称,包括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如图一所示)。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主要分布在人体的骨骼肌、心肌以及脑组织当中,涉及到四种形式,即脑型(BB)、肌肉型(MM)、杂化型(MB)、线粒体型(MIMI),其中杂化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当中;乳酸脱氢酶(LDH)广泛存在于我们人体的各个组织当中,例如肾脏、心肌、肝脏等,可以为糖酵解代谢提供支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多存在于心脏、肝脏等组织中,可以为氨基酸代谢提供支持;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广泛存在于各个组织中,但以心肌组织为主。

图一:心肌酶2.什么是心肌酶检查从实际情况来看,若心肌细胞受损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心肌酶且这些心肌酶会进入到血液中,而进行心肌酶检查就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心肌酶水平,继而判断心肌是否损伤,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断提供支持。

同时,心肌酶也存在于骨骼肌、肝脏等组织中,所以进行心肌酶检查也可以为骨骼肌病、肝炎等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常见的心肌酶检查主要包括心肌酶三项、四项与五项,其中心肌酶三项主要检查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乳酸脱氢酶,四项会在此基础上对α-羟丁酸脱氢酶进行检查,五项是增加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查。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就需要进行心肌酶检查,但仅进行心肌酶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可以将心肌酶检查与心肌标志物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手段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引起心肌酶高的原因在研究后发现,有多种因素会对心肌酶水平产生影响,例如急性心肌梗死、肌病、心肌炎、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因素会对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产生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骨骼肌病等因素会对乳酸脱氢酶产生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毒性肝炎等因素会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产生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肝病等因素会对α-羟丁酸脱氢酶产生影响。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

心肌酶谱检测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方法。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

这些酶在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它们的活性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1.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酶谱检测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来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

一般来说,CK和Mb的活性在心肌梗死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在数天内逐渐恢复正常。

根据酶的活性水平可以确定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监测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检测可以用于监测心肌损伤的过程。

例如,在心肌梗死后,心肌酶的活性水平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细胞的恢复情况,以及心肌损伤的恢复进程。

通过监测心肌酶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疗效。

3.诊断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检测还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心肌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肥厚等。

心肌酶谱检测可以评估血液中心肌酶的活性,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如果心肌酶的活性升高,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做出心肌损伤的诊断。

4.判断心肌病变的类型: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病变的类型。

心肌病变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缺血等。

不同类型的心肌病变对心肌酶的影响不同。

例如,在心肌梗死中,CK和Mb的活性通常升高;而在心肌炎中,LDH的活性增高较为明显。

通过分析心肌酶的活性水平,医生可以判断心肌病变的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总之,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监测心肌损伤的过程、诊断心肌损伤以及判断心肌病变的类型。

通过心肌酶谱检测,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心肌损伤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心梗心肌酶测定检查的项目

心梗心肌酶测定检查的项目

心梗心肌酶测定检查的项目心梗可以定义为心脏组织受到某种影响而导致的一种缺血病变,它可以是一次性的、持续的或者是重反复的。

心梗一般会伴有心肌缺血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心脏功能性障碍。

心肌酶测定检查是检测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它可以检测人体血液中的心肌酶,一旦被检测出,就可以证明确定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心肌酶测定检查的项目主要有三个:一是心肌酶原活性(CK-MB)、二是肌酐酶(CK-MB)和三是肌酐原活性(LDH)。

心肌酶原活性(CK-MB)是检测心梗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标志。

它是心肌酶(CK)的一个分支,可以检测出心脏细胞的损伤情况。

测定值越大,说明心肌损伤越严重。

肌酐酶(CK-MB)可以用来测定心肌病损伤的程度,是心肌酶(CK)分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可以被用来证明心肌细胞的损伤和缺血,从而为临床诊断心梗提供重要依据。

肌酐原活性(LDH)可以用来测定心肌病损伤的程度,这种指标的测定是基于肌酐的活性变化来检测的,它可以是诊断心梗的一个有力工具,它可以用来识别心肌梗死的病理学改变。

心肌酶测定检查可以更加有效地诊断心梗,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心梗的发生和治疗心脏疾病。

它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可靠及时诊断心梗的方法,可以准确、可靠地识别心梗的存在,并有助于心梗的及时并有效的治疗。

心肌酶测定检查不仅可以用来诊断心梗,还可以用来诊断心肌病的预防和治疗。

在实际的治疗中,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早发现心梗的发生,提前实施治疗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梗发生。

因此,心肌酶测定检查非常重要,它可以用来准确地诊断心梗,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心梗的发生,让患者的生活更加健康。

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合 检 测 血 有 助 于 早期 诊 断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和 病 情 分 析 。
【 键 词】 关 急性 心肌 梗 死 c I CK— MB 诊 断 Tn
上 升 ,Tn 灵 敏 度 9 . 与 CK— M B 灵 敏 度 9 . 比 较 差 c I 61 23
血 清 c I 心 肌 酶 谱 四项 联 Tn 和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c t my c r i na ci , a u e o ada ifr t n AMI 发 病 率 l o ) 上 升 速 度 很 快 , 亡 率 高 。为 了能 尽 早 发 现 AMI 得 到及 时 死 而 诊 治 , 感 性 强 特 异 性 高 的检 测 方 法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别 是 敏 特
卉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 2 l 年第 3 卷第 1 期 oo 1 6
・2 4 5 1・

经 验 交 流

血 清 c I 心 肌 酶 谱 四项 联 合 检 测 在 急性 心 肌 梗 死 Tn 和 诊 断 中 的 临 床 意 义
徐 燕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血 清 心 肌 钙 蛋 白 Ic I 和 心 肌 酶 谱 四 项 ( S L (Tn) A T、 DH、 K、 K— MB 在 诊 断 C C )
C K— MB血 中半 衰 期 短 , 好 与 c n 形 成 一 个 互 补 作 用 【 。 正 TI 3 ]
综 上 所 述 ,Tn 三 联 检 查 不 需 特 殊 仪 器 , 心 肌 酶 谱 联 合 检 c I 与 测是 A Ml 期 诊 断 的 最 优 化 组 合 。对 AMI 仅 能 起 到 早 期 早 不 诊 断 的效 果 , 且 还 可 以监 控 其 全 病 程 , 能 进 一 步 了解 是 否 而 并 有 再 次 发 生 AM I 可 能 。 的

心肌酶四项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肌酶四项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果条件允许 可将腹 腔 内的新鲜 血液 … ( 妊娠 <1 2周 , 胎膜 未
破, 出血 时 间 <2 4 h , 血 液未受污, 镜检红 细胞破坏率 <
测定 既简便又经济 , 所 以应用 比较 普遍 , 但此法 是定性 试验 ,
敏感性差一些 。血 清 B . H C G测定 ( 放免法 或酶标法 ) 可定 量 动态观察血 中 p - HC G的变化 ( 血 p — H C G的倍增在 4 8 h内增
破裂 的患者 , 但 腹腔 内如果 出血量 多或严重休 克时是不 能做
腹腔镜检查 的。如果 患者 阴道 流血 较 多又不 能排 除是 否为 异位妊娠时 , 可做诊断性刮宫 , 将其 内容 物做病 理检查 , 结果 是蜕膜而没有绒 毛就可排除宫 内妊娠 。 目前输 卵管妊娠还是 以输卵管切 除术为 主要治疗 手段 , 此法安全有效 , 手术快捷 。适 于年 龄较 大、 已有子女 、 不想再
妊娠 为首次妊娠者 可行 输 卵管保 守性 手术 。保守 性手 术取 决 于受精卵植入部位 , 输卵管破损 的程度和 之前输 卵管就 已
高不足 6 6 %者异 位妊娠的可能性大 ) 。即便 B . H C G为 阴性 , 也不 能完 全排除异位 妊娠 , 若 结合 临 床表 现及超 声显 像 , 尤 其是 随着 彩色超声 , 三维 超声 及 经阴道 超声 的应 用 , 诊 断准 确率 不断提高 。腹腔 镜检 查适 用于 输卵 管妊 娠 尚未流 产或
L D H正常值为 1 0 9~ 2 4 5 U / L, A S T正常值为 0~ 4 0 U / L 。 1 . 4 统计学方 法
2 结 果
使 用统计 学软件 S P S S 1 9 . 0对汇 总数据

儿童心肌酶指标解读

儿童心肌酶指标解读

儿童心肌酶指标解读心肌酶指标是指在儿童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常用的几个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临床预后。

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的酶。

在心肌损伤时,由于细胞膜的破坏,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血液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指标之一、常用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有CK-MB和CK-BB。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发生损伤时,CK-MB会释放到血液中增加。

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当脑组织发生损伤时,CK-BB会释放到血液中增加。

肌红蛋白(Mb)肌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心肌和横纹肌中的蛋白质。

在心肌损伤时,由于细胞膜的破坏,肌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增加。

肌红蛋白的浓度变化与心肌损伤的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心肌肌钙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参与心肌肌纤维收缩功能。

心肌肌钙蛋白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心肌肌钙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增加。

相比较于CK和Mb,心肌肌钙蛋白是更加敏感的心肌损伤指标,可以更早地检测到心肌损伤。

通过监测上述心肌酶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一般情况下,心肌酶指标在心肌损伤发生后会在数小时内升高,并在数天内逐渐下降到正常范围。

较高的心肌酶指标水平通常与较严重的心肌损伤相对应。

此外,儿童的心肌酶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儿童来说,需要根据相关的参考值进行解读。

儿童心肌酶指标的异常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如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等。

总结起来,儿童心肌酶指标的变化可以提供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线索,但需要综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酶四项检查是什么
心肌酶指的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

心肌酶四项检查是很多人都关注的,有很多人都不怎么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的。

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了解了心肌酶四项检查以后,才能更好的治病。

那么到底心肌酶四项检查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权威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一、心肌酶四项检查:
1、乳酸脱氢酶(LDH):心梗、肝脏疾病、恶性肿瘤、部分血液疾病。

2、肌酸磷酸激酶(CK):心肌炎、脑血管意外、甲状腺机能减退。

4、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急性心梗、特性优于肌酸磷酸激酶。

5、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E):心梗、肌营养不良、叶酸、B12缺乏。

二、心肌酶的检查的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
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由于大量心肌细胞损伤,使血清中各种酶因病程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增高。

如果有并发症或梗死延展则酶不下降,若梗死再度发生,已趋下降的CK MB会再次升高。

2、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
据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出现心肌酶增高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脑组织损伤或破坏释放出较多的酶所致,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在心肌组织积聚,出现继发性心肌损伤,使血清中心肌酶值增高。

3、其它
如活动性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肺炎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许多能够引起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破坏的疾病均可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四项检查是什么?看了为大家介绍的以上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已经都很清楚了吧。

心肌酶四项检查在生活中会做的,而且常常会运用到患者疾病的诊断,因此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我们要重视。

最后也提醒我们大家,要重视心肌酶四项检查。

一旦身体出现了异常的症状以后,我们一定要积极治疗,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