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模拟题(一)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理论(1)

名词解释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8、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9、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10、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11、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12、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13、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具有情节性。
14、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5、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16、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17、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
18、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二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本身视为一个“自足体”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2.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文本的概念。
文本这个词现在不仅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而且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扮演活跃的角色。
但它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给实际运用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一般来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3.作家个体体验的第一个特征是()。
A.情感的诗意化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D.诗意的超越化【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一旦作家动笔写他的情感领域的人、事、景、物,那么所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验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
4.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主要的特色是()。
A.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音律。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
叠字指两个单音节词重叠的语音现象。
叠韵指两个字韵母相同。
押韵指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语音特色是叠字。
5.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B.中国文学的母题C.中国文学的美D.中国文学的文体【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层面。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学:答案: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地理学。
2、话语蕴藉:答案: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艺术构思:答案: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4、艺术真实:答案: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5、诗:答案: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二、简答题1、列举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答案: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来看,文学理论有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符号学等基本形态;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系统看,文学理论有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等基本形态。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什么?答案: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我们认为这四个要素是文学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
它们在文学活动这个整体中不是彼此孤立地或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浑然一体。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答案:第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三、论述题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意识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文学做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性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从方式上看,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于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是理性的,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与某种简接的或深层的理性思考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D )。
A. 反映论B.信息论C. 意志论D.文化论2.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有开放。
A. 象征B. 蕴藉C. 假设D. 模拟3.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量性、( A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B.表象性C.表情性D.意识性5. ( C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 正剧B.笑剧C. 悲剧D.悲笑剧A. 个体体验B. 意识形态氛围C.拟念读者D.创作过程7.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D )。
A. 文本存在方式B. 人与人的关系C.文本媒介形式D. 社会生活关联域8.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 )。
A. 共鸣B.净化C. 领悟D.欣赏9. 文学写作的两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C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B.贸易运作C.小我创造D.历史归纳10. ( B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B. 消遣娱乐型C. 理性认知型D. 道德教化型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飞宇宙、( AB )和观众。
A. 作品B. 艺术家C. 语言D. 情感E. 标记1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怪异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BCDE )。
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提出‚境生于象外?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A. 王昌龄 B. 皎然C. 司空图D. 刘禹锡答案,D2. 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A. 表现手段B. 审美特征C. 形象特征D. 本质特征答案,D3. 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C. 抒情语体D. 叙事语体答案,B4.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这段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出自( ) A. 陆机的《文赋》 B. 曹丕的《典论•论文》C. 钟嵘的《诗品》D. 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答案,D5. 下列关于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自然情感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B. 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C. 自然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D. 艺术情感的明显特征是私人性答案,B6. 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以( )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
A. 作家 B. 文学作品C. 文学流派D. 文学思潮答案,B7. ‚学问有渊源,文章有法度。
文有文法,诗有诗法,字有字法,凡世间一能一艺,无不有法。
得之则成,失之则否。
?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古代理论家是( )A. 苏轼B. 李东阳C. 王安石D. 揭曼硕答案,D8. 童话《狼和小羊》中狼的形象是( ) A. 典型形象 B. 圆形形象C. 表意型形象D. 性格形象答案,C9. 对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这两个概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 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B. 创作个性是大于文学风格的概念C. 创作个性是等于文学风格的概念D.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两个概念无关答案,A10.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A. 亚理士多德B. 艾布拉姆斯C. 苏珊•朗格D. 英加登答案,B11.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学理论教程模拟试题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教程模拟试题第一套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科学的学科。
2、文艺学包括、、、和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3、提出“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情状也。
”4、“诗言志”强调文学四要素中的。
5、在其《》中提出“相似律”与“接触律”两条巫术原理。
6、德国哲学家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
”7、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必影子的影子”的。
8、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得作家、理论家主要有、、和。
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选答3题,多选不给分)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其内涵相同。
2、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3、“发愤著书”之说的提岀者是韩愈。
4、物化阶段是文学活动的最后阶段。
5、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日常话语基本相同。
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文学游戏说艺术真实灵感四、简述(20分,选答2题,多选不给分)1、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个整体?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又什么不同?五、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学民族化的认识(30分)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共产党宣言》)第二套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文学话语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概括为五个方面,包括说话人、受话人、_______ 、沟通和____________ O2、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而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基本途径。
3、文学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的,这是文学的双重性质。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客观性B. 主观性C. 创造性D. 逻辑性2. 下列哪部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红楼梦》B. 《百年孤独》C. 《悲惨世界》D. 《安娜·卡列尼娜》3. 以下哪位作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莫言C. 村上春树D. 张爱玲4. 文学创作中“灵感”的作用是什么?A. 决定性作用B. 辅助性作用C. 无作用D. 可有可无5. 以下哪种修辞手法不属于比喻?A. 明喻B. 暗喻C. 拟人D. 对比6.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学批评的功能?A. 指导创作B. 评价作品C. 娱乐消遣D. 教育引导7. 以下哪种文学形式属于叙事文学?A. 诗歌B. 小说C. 散文D. 戏剧8. 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浪漫主义?A. 李白B. 杜甫C. 拜伦D. 雪莱9. 以下哪种文学理论不属于结构主义?A. 形式主义B. 符号学C. 叙事学D. 接受美学10. 以下哪部作品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荒原》B. 《老人与海》C. 《等待戈多》D. 《尤利西斯》答案:1. C2. B3. A4. B5. D6. C7. B8. B9. D 10.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面包括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和______。
2. 现实主义文学主张通过______来反映社会现实。
3.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______和形式的创新。
4.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______和节奏。
5. 叙事文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
6. 文学批评的三个主要功能是指导创作、评价作品和______。
7.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和对______的追求。
8. 象征主义文学通过象征和暗示来表达作品的深层意义。
9.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
10.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的接受和解读过程中的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模拟题(一)一、填空1.(填作者或作品)李泽厚()李渔()本雅明()弗洛伊德()《历史与阶级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人间词话》2、文艺学的五个分支是()()()()()。
答案: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
3、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四个要素组成。
答案:艾布拉姆斯、作品、作家、世界、读者4、文学活动过程是一个从()到艺术价值生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
答案:艺术生产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象化论、()、特殊的意识形态论、()、现实主义的创作论、文学历史发展论、文学批评论。
答案:艺术生产论、文学起源论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性质的理解体现在:“对象化”论强调的是它的(),“意识形态”论强调的是它的(),“艺术生产”论强调的是它的()。
答案:创造性、依存性、独创性6、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区别开来。
”答案: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7、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是:()、宗教方式、()、艺术方式。
答案:理论方式、实践—精神方式8、文论史上的几种文学起源说有:巫术说、()、游戏说、摹仿说等。
答案:宗教说9、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如下五个要素:()、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答案:说话人10、文学话语的社会性表现在,它具有()、民族性、人民性和阶级性。
答案:意识形态性1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答案:形象与理性12、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体现为两种修辞形态:()和含混。
答案:含蓄13、文论史上对的解释有:“自然”说、“情感”说、“原始意象”说等;对文学创造主体的解释有:“摹仿者”说与“创造者”说、“旁观者”说与“移情者”说、“集体人”说等。
答案:文学创造客体14、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可分为()、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答案: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15、创作动机的结构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等多种类型。
答案: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16、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包括:()、艺术发现、创作动机等。
答案:材料储备17、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有:()、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等。
答案:回忆与沉思18、构思方式有:综合、()、变形与陌生化。
答案:突出和简化19、文学创造的物化手段包括:行之于心到行之于手、()、即兴与推敲等。
答案: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20、文学创造过程包括:()、构思阶段、物化阶段。
21、文学创造原则()、艺术概括、情感把握、形式创造。
二、名词解释1.兴观群怨说2.权力/话语3.影响研究/平行研究4.文学史5、泛神论6、通感7、陌生化8、黄金分割9、创作个性10、人民性11、隐含的读者12、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13、文艺学14、狭义文学15、文学话语16、惯例的文学观念17、话语蕴藉;18、文学19、精神生产20、文学创造21、文学创造的客体22、文学创造的主体;23、文学创造材料24、艺术发现25、创作动机26、艺术构思27、形象思维;28、灵感29、知觉30、综合过程31、突出与简化32、变形21、陌生化22、即兴与推敲23、艺术真实24、艺术概括25、情感把握26、形式创造;27、艺术形式28、“有意味的形式”29、文学活动30、审美31、劳动起源说32、形式创作33、审美批评34、原始意象35、行动元36、话语蕴藉37、情感把握38、期待视野三、简答题1、下列主张或论述是何人最先提出的?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汉魏风骨”(2)“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3)“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韵文’;希罗多德的著作可以改写为‘韵文’,但仍是一种历史,有没有韵律都是一样;两者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受到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常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5)“……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
不考虑这些,就会坠入莱辛巧妙地嘲笑过的十八世纪法国人的幻想。
既然我们在力学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人,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创作出自己的史诗来呢?于是出现了《亨利王特》来代替《伊利亚特》。
”(6)“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2、马克思关于美的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有何评价?3、“诗言志”说与“诗缘情”说之比较。
4、作为语言艺术,文学有哪些区别与其他艺术部类的主要特征?试联系实际作比较分析。
5、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当下的文学批评应该如何应对?6、谈谈你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看法。
7、比较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不同特点。
8、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
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请解释这段话的意思。
四、论述题1、简论抒情文学2、文学与大众传播3、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的再思考4.论文学的主体性5.我看纯文学6、谈谈你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作用的认识。
7、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人们只看到,艺术和料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一定内容的所用的方法。
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识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有偏颇,请你进行辩析。
8、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文学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3、文学起源于游戏。
4、文学的发展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因此它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5、诗与应用文的区别在于句子的排列方式。
6、没有社会现实生活,就不能有文学。
7、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就不能掺杂丝毫主体思想情感。
8、文学是无功利的,所以就不能有任何功利考虑。
9、文学是形象的,所以它完全不依赖理性。
10、文学是情感的,它不包含认识因素。
1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都是一种精神生产,因此它们在创造规律上没有什么区别。
12、艺术的职责不是摹仿自然,而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
13、那些能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家,都是处于游离于现实利害关系之外的“旁观”位置的人。
14、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15、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16、文学创造时,作家的主观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17、文学创造的真实性原则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是一样的。
18、艺术概括与西欧文学史上的“类型化”主张本质上是一样的。
19、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
20、能够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全在于它的语言形式,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之无关。
21、文学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四、简答题:1、请简述文学理论的对象与任务。
2、请说明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性质的理解表现在哪些方面?5、请说明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6、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诸说有更大的合理性?7、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8、试说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及其原因。
9、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其对应的文学观念是什么?有何解决办法?10、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1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12、请举例说明文学作品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
13、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有个性的创造?14、举例说明文学话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15、请说明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客体应具有什么特点(特殊性)。
16、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显示客体?17、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者和创造者”?18、请举例说明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19、请说明理智与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意义何在?20、请说明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
21、请举例试述作品与意图之间的冲突。
22、请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比较,说明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
23、为什么说艺术概括是在“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中实现的?请举例说明。
24、怎样理解“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介入和把握的过程?25、怎样理解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把握?阐述这种情感把握的诚挚性与高尚性原则。
26、形式创造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和原则?27、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8、简述司空图诗论的主要观点。
29、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30、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3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32、如何把握文学形象的“合情合理”原则。
五、论述题:1、请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2、请结合实际谈谈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3、论文学创造的主体。
4、论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
5、如何理解文学接受过程中的“期待视野”。
6、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者和创造者”?请举例阐述。
7、果戈理小说《外套》的素材,来自彼得堡官场的一件逸闻。
一个穷困的小职员酷爱打鸟,靠节衣缩食,拼命做一些额外的零工,才攒钱买了一支猎枪。
万万没有想到,刚一打猎,猎枪就被茂密的芦苇挂到水里去了。
小职员懊恼万分,从此一病不起,直到靠了同事们的帮助,凑钱给他重新买了一支猎枪,才算救了他一命。
就是这件趣事,成了果戈理写作《外套》的契机。
不过,猎枪这一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被改成了外套这一生活必需品;猎枪失而复得,改成了外套得而复失;故事的结局,也由小职员的转危为安,该成了命丧黄泉。
一个带有喜剧性的皆大欢喜的生活事件,经过果戈理的改造,成了因困顿而追求,由追求而幻灭的三部曲,从而对沙皇俄国的官场黑暗和小人物命运的卑微悲惨,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请运用有关理论来分析阐述果戈理的这一创作行为。
8、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群魔》的最初意图是想攻击革命民主主义者格拉诺夫斯基、别林斯基等人,但具体写作中却情不自禁地升起对俄国旧贵族的仇恨。
于是应该赞美的人物却成了“一半像魔鬼”的形象。
请运用所学过的文学理论来阐述这一写作现象。
9、为什么未经过艺术处理的癞头疮、鼻涕、大便、毛毛虫、死尸之类生活现象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主要客体?请结合创作现象对文学创造的客体进行论述。
10、“游戏说”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