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分类整理数据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和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

2、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师生合探1、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2、我们如何收集数据?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

二年级下册数学-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丨苏教版ppt优秀课件

二年级下册数学-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丨苏教版ppt优秀课件

你想了解班级同学哪方面情况?可以将班级同学 怎样分类整理?
想知道家中衣柜里一共有多少件衣服?可以按怎样 的标准分一分?
1.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 是诗人 排解心 头苦闷 与抑郁 的方式 。 2.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 ,但意 志并未 消沉, 气概仍 然豪迈 。 3.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 呈水部 张十八 员外》 相同, 较为常 见。 4.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 ,描写 与抒情 紧密关 联,脉 络清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 地拿起 农具耕 种,还 面带笑 容鼓励 农人们 积极从 事劳动 。 6.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 于一体 ,意境 清淡悠 远,语 言平白 如话, 富有表 现力。 7.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 写自己 的多病 与离愁 ,暗含 蹉跎失 志的惆 怅。
二年级下册数学-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丨苏教版ppt优 秀课件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二年级下册数学-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丨苏教版ppt优 秀课件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形状
花朵:
糖果: 青蛙:
√√ √
绿色树叶比红色树叶多多少片?
哪种形状的物体最少?
四轮车和三轮车相差多少辆?
想一想: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 数据的呈现方式,如表格、图表等。

3. 数据的简单分析,如比较、排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4. 数据呈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如制作表格、图表等。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如比较、排序等。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主要内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概念和方法、数据呈现方式、数据简单分析。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自己家庭一周的生活开支数据,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

2. 让学生分析自己收集的数据,如比较不同项目的开支,判断哪些开支可以节省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

3.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8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2 简单的数据调查与分类整理 教学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8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2 简单的数据调查与分类整理 教学课件
二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江苏] 第8单元
2 简单的数据调查与分类整理(教材P93~94 )
我喜欢用√记录数据。 我喜欢用□记录数据。
我喜欢用○或△记录数据。源自画“正”字法整理数据 你有蛀牙吗?有几颗?其他同学呢?
我有2颗蛀牙。
我没有蛀牙。
我有1颗蛀牙。
分组调查:可以10~15人一组,了解小组里每个同学的 蛀牙颗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分析数据: 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 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
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就能清楚地了解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
在统计的过程 中,应该注意分 类的标准和分 类的种类。
在各种整理数据的方法中,用画“正”字 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比较简便、科学。
一个笔画表示1个物体, 一个“正”字表示5个物体。
探究方法: 大家经常采取的调查和记录方法,一般会有以下四种:
前两种方法数据 略显凌乱,后两种 方法较为清晰,一 般画“正”字记 录人数很方便。
整理结果: 根据画“正”字的调查记录来统计人数,填表整理结果。
0颗
1颗
2颗
2颗以上
( )人 ( )人 ( )人 ( )人
没有蛀牙 ( )人
有蛀牙 ( )人
谢 谢 大 家 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
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 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 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
小游戏:抛1元硬币20次,并用画“正”字法记录正、 反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整理记录的结果,填写下表。
正面朝上 ( )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丨苏教版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积累一些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使学生积极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孩子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情分析: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了解自然地最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简单的统计活动,而分类过程既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

学生对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也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但是缺少对分类记过的直观感受与具体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1.出示颜色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一分2.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类整理后的图形与没有整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的好处:整齐、能很快速的知道分别有多少个、谁最多等等)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在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你们猜猜看这是哪里?1.师:在童心园里你看到有哪些人?(生:有老师,有学生。

)他们分别在做什么?(贴板书:看书,下棋,做游戏)(评:哦,他们参加的活动不同。

)那,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交流,开始。

2.提出问题请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贴问题)(1)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老师比学生少多少人?)(2)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3.激发分类的需要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知道老师比学生少多少人?怎么做?就是要把图中的人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简单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简单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简单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8.2简单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据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数据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分类和整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2.难点: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据收集、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分类卡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小物品,如文具、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引入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

2.呈现(10分钟)呈现调查结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收集一些小物品,如文具、玩具等,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分类整理中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组的分类整理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整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科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收集、分类和整理数据。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收集和分类整理家庭中的物品,并分析数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案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教学内容:课本第90~92页。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

二、交流共享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指名说:(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展开活动。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能(不能)。

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质课件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质课件
2022/5/82022/5/8 • 16、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5月2022/5/82022/5/82022/5/85/8/2022 17、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并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下面的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先互相说一 说,再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
•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5/82022/5/8May 8, 2022 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第 八 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 整理(一)
第 1 课时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回答以下问题方可入园 下面这些图形,如果按它们的不同特
点分类,你会怎样分?
回答以下问题方可入园
下面这些图形,如果按它们的不同特 点分类,你会怎样分?
按颜色分:
按形状分:
用符号表示的时候要注 意一一对齐哦!
1. 每人确定一种分类并选择相应的学习单。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分类结果(可以是打钩 也可以是画图形)。 3.按一定的顺序记录,并在已经记录过的人物旁 做上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整理数据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
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
指名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展开活动。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能(不能)。

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

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

(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
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
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
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

……
(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
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

(板书: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交流: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
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三、反馈检测
1、谈话:我们学校准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
下面分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

实物展示:说说你是怎么进行统计的?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

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整理结果。

3、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

这些照片,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个人照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

……
4、谈话: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

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人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提问: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分法。

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