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答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诗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答:4.这首干谒诗(“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以下是2004年湘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题)5.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例举一首与其写景手法相同的诗。
答:6.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以下是2006年自贡巿中考题)7.解释下面的词句。
(2分)①太清:②端居耻圣明: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 )9.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从___和___觉的角度展现了洞庭湖________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10.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
试举一例加以品析。
答案:1.坐观垂钓者,独有羡鱼情。
2.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5.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结秋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与解析-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与解析-孟浩然(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与解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1:八月洞庭水满,河岸边几乎相平,湖水空明,与蓝天相接。
云梦泽上蒸腾像雾一样的水汽,湖中波涛澎湃动荡摇撼岳阳城。
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圣明时代无事可做,感到羞愧。
坐着观看垂钓的人,只是空有对鱼的羡慕之情。
译文2: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译文3:仲秋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
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
(正像)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旁观垂钓的人,空有一厢羡慕之情。
【词语解释】涵虚:水汽浩茫。
云梦泽:古大泽名。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面。
济:渡过。
端居:闲居。
坐:因为。
徒:徒然。
背景: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
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
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
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
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
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
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
此为拍击之意。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2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二、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三、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面对浩浩的洞庭湖水,欲过却无舟可乘。
用“无舟楫”来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可以引见的现实,在如此“圣明”的时代端坐闲居怎能不惭愧呢?借助比喻来表白诗人希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委婉、恳切的言辞中饱含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涵虚:指水映天空。
太清:天空。
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鉴赏诗】唐代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文给有名望的人看,以期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孟浩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隐居,政治上不得意。
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的引荐,这首诗就是一首有名的干谒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涨,水面几乎与湖岸持平。
湖面浩渺无边,水天相接,含混一片。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
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在这个圣明时代,人人都在建功立业,自己却闲居无事,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开头四句着意写景。
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
“气蒸”句乃本诗中的.名句,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湖的佳句。
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城岸,岁常倾颓。
”故有“波撼”一句。
《西清诗话》评诗的此联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
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
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第一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9.这两句写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蒸——蒸腾”“撼——摇动”,都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10.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1分)(意思对即可)第二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油召中学冯蕾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赏析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据说孟浩然在长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阳,又南游洞庭时,因面对波澜壮阔的湖水,不禁激起自己求仕的壮志,就写了下面这首赠给张九龄的求荐诗。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在唐代,已成为当时的一般知识分子登科出仕的必要手段,孟浩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援引,以便为国出力,不至于老死山林而无所事事。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孟浩然曾在王维处做客,恰遇唐明皇前来,孟藏在床下,王以实情相告,明皇命孟出来,并问新作。
孟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明皇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归襄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
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
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
此为拍击之意。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2 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 分)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 分)答案:5.雄浑壮阔,气势博大6.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7.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 分。
每空1 分,意近即可)8.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共3 分。
意近即可)7 、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2 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D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 分)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3 分)11 、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 分)答案:(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10 )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
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
“蒸” 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11 )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
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_ 1 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 (_ 2 分)2 、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 ,_ 现在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__2 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2 分)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 分)【参考答案】1 、五言律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夸张。
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四: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五⑴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2 分)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⑵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划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2 分)⑶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参考答案:(1)C(2)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或: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
)(意对即可)(3)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1 分),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1 分,意对即可)。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水涨得平平满满,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
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击着坚固的岳阳古城,我想出仕无人援引,犹如想渡湖却没有舟楫一样,在这圣明之世置闲真使我惭愧不已。
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赏析]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诗人写给他的。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的名句。
八月水涨,湖水几乎与岸平。
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体,分不清彼此,所以称“混太清”,“太清”指天。
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与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样。
水天相接,还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视力造成的错觉,这里的水天相混,是水与天混而不分,在水与天之间的一段虚空已包含在湖水里,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
“气蒸云梦泽”,水面上有蒸发出来的水气,把虚空包含了,这个水气也把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
古代的云梦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方圆八九百里,这里泛指围绕着洞庭湖一带。
接着第四句写洞庭湖波浪的声势。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洞庭“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故称“波撼岳阳城”。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那儿的岳阳楼是望洞庭湖的胜地。
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后四句是感怀。
“欲济无舟楫”,《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
“端居耻圣明”,端居指平居闲处,在圣明时即太平时,闲着不做事是可耻的。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 末联表示空有羡鱼的感情,希望对方推荐。
这首诗的感怀部分,写得含蓄,不直白求荐。
所用典故,与望洞庭湖密切结合,极为自然,而融化无迹。
这首诗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抒怀里又要结合写景,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
在写景上,诗人抓住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开头朴实而有力。
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气魄。
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原来是“含虚混太清”,湖上的水气把天和空都包含进去了。
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浩渺的气势。
如此还不够,再加上“气蒸云梦泽”,水气的蒸腾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
这样写,还没有写足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于是再加上“波撼岳阳城”,使人感到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这才把洞庭湖的特点写足了。
在抒怀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荐,却没有一句求荐的话,而是结合洞庭湖的描写,用“欲济无舟楫”来暗示,并说自己不出来做事对不起这个时代。
对方原是宰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