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高考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复习课内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五华县五华中学许菊嫦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的考纲考情。

2.把握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牢记步骤,熟练掌握翻译方法。

3.培养并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文言翻译方法,有效提高考场应试能力。

2.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翻译达成目标。

2.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训练法等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外文言名句的积累与识记,翻译句子并阅读积累。

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译文】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却不骄傲容易做到。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行为要得端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如果他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二)导入新课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

不管是广东卷的6分,还是全国卷的10分,再可能是2021年的新高考的5分,文言文翻译都是同学们拿分的瓶颈。

许多同学解答这一类题型时往往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落实文言翻译这个考点,共同探讨一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求和方法技巧。

(白板展示课题,板书课题)(二)白板展示教学目标(三)真题试练(2020年全国卷1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四)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句子,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的综合考查。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②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

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

”故曰:观过知仁。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③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1)孔子为什么三次提到“女安”?(2)宰我认为守丧一年即可,孔子觉得“予之不仁也”子路“期而不除”孔子亦“非之”结合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初中课外古文教案

初中课外古文教案

初中课外古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领会古文的内涵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古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古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2. 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3. 对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进行讲解,扫清阅读障碍。

4. 引导学生领会古文的内涵和意境,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读法,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采用讲解法,教师对古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将古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体会古文的特点。

5.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古文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文,感受韵律。

让学生跟读古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3. 讲解字词,理解内容。

对古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结构,领会意境。

讲解古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领会古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讨论交流,深入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得到培养,语文素养有所提高。

3. 学生能够通过古文学习,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资源: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古文文本。

2. 古文阅读指导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古文文本和相关图片等。

文言文教案二:古文阅读与翻译

文言文教案二:古文阅读与翻译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文既有文字之美,亦有思想之深。

但是,由于其古老的语言形式,诸如文言文中的语法和词汇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极大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文阅读和翻译,成为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阅读和解读能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人所表达的思想。

古文中的思想和现代社会的思想有所不同,有时需要我们穿越时空,进入到古代思想的世界去理解其中的意思。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解析、评析等方式,逐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喜欢上古文,并且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需要注重古文中的语法规律。

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相差甚远,词语的用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规律,在语法上有所突破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古典文学作品的选取。

古文阅读需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小窗幽记》、《仪礼》、《庄子》等,让学生逐渐接触到古文语言形式和思想内涵,增强其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汉译的基本技能,如认识古文中的基本词汇、语法规律、常用短语等,这些都是翻译古文的重要基础。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文翻译练习,让学生逐步练习古文汉译的技巧。

通过精讲、精训、精练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不要过分强调记忆,忽视思维能力的锻炼。

不要过分注重翻译本身,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学质量和文化内涵。

不要只看表象,而忽略了句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否则会造成学习效果的大打折扣。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提高语法规律掌握水平、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留、删、换、调、补、贯2、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3、让学生逐步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热身运动1、朗读《东施效颦》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2、四人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大意我们这节课打算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表现最好,最后夺魁3、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4、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1)关键词不落实2)省略成分补充错误3)代词指代不准确4)望文生义太死板这些都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下面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起去寻找答案三、小试牛刀(明确标准、方法指导):“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两个标准六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四、典型例题解析(一)字字落实留、删、换A、翻译下列的句子(女士优先,女生必答)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方法:留——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B、翻译下列的句子)(男生必答)1、夫战,勇气也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方法: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C、改错题(抢答题)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错误译文:率领妻子来到这走投无路的地方2、属予作文以记之错误译文:用属于我的作文记这件事3、将军身被坚执锐错误译文:将军身穿铁甲,手拿武器方法:换——将文言词语替换成与它意义相同或相当的现代汉语词语(单音词——双音词,古义——今义,通假字——本字,词类活用词——活用后的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运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正如古代的美女西施一般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就是美(二)文从句顺调、补、贯A、抢译题1、何陋之有?2、甚矣,汝之不惠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方法: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其实,要想所翻译的句子做到“文从句顺”,单单一个“调”字,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补”字B、抢译题1、一鼓作气,再而衰2、可以一战方法: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C、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用前五种方法翻译下面的句子看看:(抢答)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用前五种方法是无法翻译的,幸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方法:贯:指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都不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否则容易像开头所讲的《东施效颦》的翻译一样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不过,这种情况在中考时,不大可能会遇到,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文从句顺调补贯”(三)总结: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贯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五、翻译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通假古本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六、闯关训练1、看谁最快说出这篇古文所说的故事——惊弓之鸟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注:〔京〕高大〔孽niè〕通“蘖”,这里兼有“病”和“孤独”两义〔陨yǔn〕从高处掉下来2、四人小组讨论文段的大意3、学生上黑板给画线句子翻译,并用括号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七、总结全课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校对时今天所学的文言翻译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祝同学们中考成功!八、总结男女生的成绩,表扬胜出的一组,激励全体同学九、布置作业:完成文段三、四附课堂练习题:句子翻译练习文段一: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注:①病心:心口痛②颦:皱眉头③里:邻居④美之:认为她美丽⑤挈:带;领1、请指出下面这一段译文翻译上的不足之处: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文段二: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注:①京:高大②孽〔niè〕通“蘖”,这里兼有“病”和“孤独”两义③陨〔yǔn〕从高处掉下来1、请补出题目2、翻译划线句子,并在括号内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1)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2)然则射可至此乎?()3)先生何以知之?()文段三:文段三: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请补出题目2、翻译划线句子,并在括号内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1)使我长百兽()(2)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文段四:多多益善上常与信言诸将能不(fǒu),各有差(cī)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1)常,通“尝”,曾经(2)不,通“否”(3)禽,通“擒”,擒获1、上常与信言诸将能不2、将几何?3、何为为我禽?4、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一、导语设计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教学目的:1.落实高考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并指导其应用。

教学步骤: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字字落实,文通句顺1.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①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②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③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⑥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3.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语文新课标》对课外文言文要求和评价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视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本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本课以课内语文知识为范本,通过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文言文翻译方面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例子到规律向前推进,从语文学习延伸到语文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学习语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如果想学好课外文言文,首先要对课内文言文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把课文当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出现的句式都要认真研究,通过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才能从容的完成课外文言文的翻译。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讲,文言文翻译能达到“信、达、雅”要求之中的“信、达”就已经非常好了,有能力的同学再做到流利高雅。

所以我们就需要更多的阅读和积累课外的文言文,已达到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完成简单的文言文阅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句子翻译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载体,并通过练习总结翻译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2、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1、通过给出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文言文的一些规律。

2、学生学习的形式有自己做题和小组合作讨论两种。

七、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
一张练习题,包括课前练习和上课会出现的习题,课后练习。

教师的教学准备:
1、认真研究科文中的各篇文言文,正确解读字词以及句式。

2、预先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制作好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