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传感器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征
合集下载
27张动图看懂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

27张动图看懂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
27张动图看懂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
20小时前特种作业知识学习平台
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原理
▼
直滑式电位器控制气缸活塞行程
▼
压阻式传感器测量液位的工作原理
▼
MQN型气敏电阻结构及测量电路
▼
气泡式水平仪的工作原理
▼
扩散硅式力传感器
▼
应变加速度感应器
▼
称重式传感器
▼
荷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衡的原理
▼
TiO2氧浓度传感器结构及测量电路
▼
电位器式传感器
▼
多孔性氧化铝湿敏电容原理
▼
基本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和差动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
▼
利用接近开关进行物体位检测的原理▼
光柱显示编码式液位计原理
▼
差压式液位计
▼
电容测厚仪
▼
电容加速度传感器
▼
频率差法测量流量的原理
▼
空气传导型超声波发生、接收器的结构▼
超声波应用的两种类型
▼
超声波探头的结构
▼
超声波流量计的原理
▼
超声波测量密度原理
▼。
第 4 章 遥感原理-遥感传感器及遥感成像原理

侧视雷达图像在垂直飞行方向(y)的像点位置是以飞机的目标 的斜距来确定,称之为斜距投影。图像点的斜距算至地面距离为:
G r cos R2 H 2
几何特点
垂直于飞行方向的比例尺 变形——压缩与拉长
高差产生的投影差
雷达立体图像的构像特点
垂直于飞行方向的比例尺
1 ab cos b mab AB 1 bc cos c mbc BC
图像立体对,由于高差引起的投影差与中心投影片方向相反;如果按摄 影位置放置像片进行立体观测,看到的将是反立体图像;将左右立体图 像换位放置,看到的是正立体。
红外扫描仪
红外扫描成像过程
当旋转棱镜旋转时,第一个镜面对地面横越航线方向扫视一次,再
扫描视场内的地面辐射能,由图幅的一边到另一边依次进人传感器,经
Wt a :将出现扫描漏洞 Wt a :将出现扫描重叠
Wt a H
W H t
热红外像片的色调特征
热红外像片上的色调变化与相应的地物 的辐射强度变化成函数关系。地物发射电磁 波的功率和地物的发射率成正比,与地物温 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图像上的色调也与 这两个因素成相应关系。
扫描线的衔接 当扫描镜的某一个反射镜面扫完一次后,第二个反射镜面接着重复扫 描,飞机的飞行使得两次扫描衔接。如何让每相邻两条带很好地衔接,可 由以下的关系式来确定。假定旋转棱镜扫描一次的时间为t,一个探测器地 面分辨率为a,若要使两条扫描带的重叠度为零,但又不能有空隙,则必须
a W t
W为飞机的地速 瞬时视场和扫描周期都为 常数,所以只要速度w与航高H 之比为一常数,就能使扫描线 正确衔接,不出现条纹图像
真实孔径天线在一个位置上接收目标的回波;合成孔径天线是在不同
第四章 传感器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征

传感器性能
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 差,即遥感图象上每一个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摄影成像:灰度连续 扫描成像:灰度离散,分级记录,2n级。灰度 级别越多,辐射分辨率就越高。
遥感影像特征: 空间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
第二节 摄影成像原理
一、摄影类型的传感器 二、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 三、摄影胶片的物理特性
框幅式摄影机
组成:收集器、物镜和探测器、感光胶片、 暗盒、快门、光栏、机械传动装置等。
成像原理:在某一摄影瞬间获得一张完整的像片,
这张像片上所有像点共用一个摄影中心和同一个像片 面。
全景摄影机
——又称为扫描摄影机。 镜头转动式: 成像原理:在物镜焦平面上平行于飞行 方向设置一狭缝,并随物镜做垂直航线 方向扫描,得到一幅扫描成的影像图, 所以称为扫描像机。它能将航线两边的 地平线内的影像都摄入底片,又称为全 景摄影机。
扫描成像----像元: 扫描仪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大小 。
摄影成像----摄影比例尺(或线对): 摄影比例尺1/m = f/ H Rg=Rs* f/ H
传感器性能
• 波谱分辨率又称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
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波长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即在等长的波段宽 度下,传感器的波段数越多,各个波段宽度越窄, 地面物体的信息越容易区分和识别,识别性越强 。
第四章 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
辐射信息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
电磁波段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 辨率及图像的几何特征、传感器获取地 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39
真实孔径侧视雷达
一、成像过程:
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 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 由天线接收;
由于地面各点到雷达的距 离不同,接收机收到许多 信号,以它们到雷达距离 的远近,先后依序记录;
信号的强度除与系统参数 外,还与辐照带内各种地 物的特性、形状、坡向等 有关;
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 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
TM6
0.52~0.60(绿)
与TM1合成,能显示水体的蓝绿比值, 用来估测可溶性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来自0.63~0.69(红)
识别土壤边界和地质界线的最有利的光 谱区
0.76~0.90(红外)
识别植物的有利波段,TM2/TM4对绿色 生物量和植物含水量敏感
1.55~1.75(红外)
可用来 进行收成中干旱的监测和植物生 物量的确定;也可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 岩石,区分云、地面冰和雪;确定湿土 和土壤的湿度
第一个扫描镜面扫视一次,
扫描视场内的地面辐射能,由刈幅的一边到另一边依次进入传感 器; (收集器)
经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再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和调制;(探测器、 处理器)
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一条相应于地面扫描视场内的景物的图像
线,这条图像线经曝光后在底片上记录下来(输出器)。
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一次,…
34
35
雷达成像类型传感器
利用波长1cm~1m的微波波段进行遥感 主动式、成像、微波传感器 不受天气的制约,可进行全天候观测 距离测量系统
36
雷达结构与工作原理
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 线向观测地区发射;地物反射脉冲信号,也由转换 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 或记录在磁带上。
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真实孔径侧视雷达
一、成像过程:
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 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 由天线接收;
由于地面各点到雷达的距 离不同,接收机收到许多 信号,以它们到雷达距离 的远近,先后依序记录;
信号的强度除与系统参数 外,还与辐照带内各种地 物的特性、形状、坡向等 有关;
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 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
TM6
0.52~0.60(绿)
与TM1合成,能显示水体的蓝绿比值, 用来估测可溶性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来自0.63~0.69(红)
识别土壤边界和地质界线的最有利的光 谱区
0.76~0.90(红外)
识别植物的有利波段,TM2/TM4对绿色 生物量和植物含水量敏感
1.55~1.75(红外)
可用来 进行收成中干旱的监测和植物生 物量的确定;也可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 岩石,区分云、地面冰和雪;确定湿土 和土壤的湿度
第一个扫描镜面扫视一次,
扫描视场内的地面辐射能,由刈幅的一边到另一边依次进入传感 器; (收集器)
经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再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和调制;(探测器、 处理器)
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一条相应于地面扫描视场内的景物的图像
线,这条图像线经曝光后在底片上记录下来(输出器)。
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一次,…
34
35
雷达成像类型传感器
利用波长1cm~1m的微波波段进行遥感 主动式、成像、微波传感器 不受天气的制约,可进行全天候观测 距离测量系统
36
雷达结构与工作原理
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 线向观测地区发射;地物反射脉冲信号,也由转换 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 或记录在磁带上。
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传感器第4章 成像传感器

4.2.1 MOS电容器
图4-6 MOS界面电荷分布图
MOS是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一个MOS 电容器就是一个光敏元,感应一个象素点, 传递一幅图像需要由许多MOS元大规模集 成的器件。在工艺上,MOS电容器是先在PSi片上氧化一层SiO2介质层,其上再沉积一 层金属Al作为栅极,然后在P-Si半 导体上制 作下电极。
光导摄像管的结构:
图4-1 光导摄像管的结构和等效电路
在真空管的前屏幕上设置有光电导膜和透明电导膜的阵列小单元。由电子枪射出的电子经过电 子透镜聚焦成电子束射向光电导膜。通过电子束扫描,读取储存在光导电子靶面上的由于入射 激光的激励所产生的电子图像。
4.1.2 光导摄像管的物理基础
光导摄像管的组成原理:
激发电子穿过金属栅栏打到靶极,靶极受高速电子的轰击产生二次 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被金属栅网所捕获,靶极因逸出二次电子而带 正电,形成电位像。
用电子枪准确地瞄准靶极上的点并对靶面进行扫描(所以又称电子 扫描成像为像面扫描成像)。
为了提高输出信号的强度,在电子枪外套有一组电子倍增器。返回 的电子被收集极吸取后,再一次利用二次电子发射效应,将电流逐 级倍增。最后输出的信号,即输出的图像信息称为视频信号。
栅极突然加一VG正脉冲(VG>VT阈值电压),金 属电极上会充一些正电荷,电场将排斥P-Si中SiO2 界面附近的空穴,出现耗尽层,耗尽区中的电离 受主为负离子,半导体表面处于非平衡状态,若 衬底电位为0,分析表面区状态
图4-7 MOS陷阱形成的电荷示意图
4.2.1 MOS电容器
半导体空间电荷区,电位的变化由泊松方程来解,设半导体与SiO2界面为原点,耗尽
管的结构:
其作用是将输入景物光的图像转换成电荷图像。
第四章 光电成像器件

固体化摄像器件 很高的空间分辨率 很高的光电灵敏度和大的动态范围 光敏元间距位臵精确,可获得很高的 定位和测量精度 信号与微机接口容易
电荷耦合器件(CCD)
CCD类型: 表面沟道CCD(SCCD):电荷包存储在半导体与 绝缘体之间的界面,并沿界面传输; 体沟道CCD(BCCD):电荷包存储在离半导体表 面一定深度的体内,并在半导体体内沿一定方向传 输——用离子注入方法改变转移沟道的结构,从而 使势能极小值脱离界面而进入衬底内部,形成体内 的转移沟道,避免了表面态的影响,使得该种器件 的转移效率高达99.999%以上,工作频率可高达 100MHz,且能做成大规模器件。 下面以表面沟道CCD为例介绍CCD基本原理
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即CCD)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即CMOS) 电荷注入器件(Charge Injection Device,即CID)
4.3 电荷耦合器件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
CCD图像传感器主要特点:
双列两相线阵CCD结构
光敏区:光敏二极管阵列,每个光敏元是一个像素。
转移栅:MOS电容构成,蔽光;控制光生电荷向移位寄存器转移。
移位寄存器:MOS电容构成,蔽光;控制光生电荷扫描移向输出端。
输出端:将光生电荷包转换为视频信号输出。
在Al电极上加驱动信号,MOS阵列使光生电荷包 自扫描输出。
输出端:输出栅OG;
进一步说明:
栅电极G
氧化层
P型半导体
耗尽区 浅势阱
反型层 深势阱
uG=0
uG<uth(MOS晶体管的开启电压)
uG>uth
电荷耦合器件工作在瞬态和深度耗尽状态
电荷耦合器件(CCD)
CCD类型: 表面沟道CCD(SCCD):电荷包存储在半导体与 绝缘体之间的界面,并沿界面传输; 体沟道CCD(BCCD):电荷包存储在离半导体表 面一定深度的体内,并在半导体体内沿一定方向传 输——用离子注入方法改变转移沟道的结构,从而 使势能极小值脱离界面而进入衬底内部,形成体内 的转移沟道,避免了表面态的影响,使得该种器件 的转移效率高达99.999%以上,工作频率可高达 100MHz,且能做成大规模器件。 下面以表面沟道CCD为例介绍CCD基本原理
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即CCD)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即CMOS) 电荷注入器件(Charge Injection Device,即CID)
4.3 电荷耦合器件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
CCD图像传感器主要特点:
双列两相线阵CCD结构
光敏区:光敏二极管阵列,每个光敏元是一个像素。
转移栅:MOS电容构成,蔽光;控制光生电荷向移位寄存器转移。
移位寄存器:MOS电容构成,蔽光;控制光生电荷扫描移向输出端。
输出端:将光生电荷包转换为视频信号输出。
在Al电极上加驱动信号,MOS阵列使光生电荷包 自扫描输出。
输出端:输出栅OG;
进一步说明:
栅电极G
氧化层
P型半导体
耗尽区 浅势阱
反型层 深势阱
uG=0
uG<uth(MOS晶体管的开启电压)
uG>uth
电荷耦合器件工作在瞬态和深度耗尽状态
第四章传感器成像原理与其图像特征

第四章 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
辐射信息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
电磁波段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 辨率及图像的几何特征、传感器获取地 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第一节 遥感传感器
➢ 传感器分类 ➢ 传感器的组成 ➢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性能
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 差,即遥感图象上每一个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摄影成像:灰度连续 扫描成像:灰度离散,分级记录,2n级。灰度 级别越多,辐射分辨率就越高。
遥感影像特征: 空间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
对同一地区,在同一瞬间摄取多个波段影像的摄影机 称为多光谱摄影机 。分为多镜头型多光谱摄影机、多摄影 机型和光束分离型多光谱摄影机。
(1)多摄影机型多光谱摄影机 (2)多镜头型多光谱摄影机 (3)光束分离型多光谱摄影机
多架普通的航空摄影机; 普通航空摄影机;
不同的滤光片和胶片; 配置多个镜头;
同时曝光。
扫描成像----像元: 扫描仪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大小 。
摄影成像----摄影比例尺(或线对): 摄影比例尺1/m = f/ H Rg=Rs* f/ H
传感器性能
• 波谱分辨率又称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
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波长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即在等长的波段宽 度下,传感器的波段数越多,各个波段宽度越窄, 地面物体的信息越容易区分和识别,识别性越强 。
A BC
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
3)地形起伏的影响
地形起伏对正射投影 无影响
❖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
辐射信息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
电磁波段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 辨率及图像的几何特征、传感器获取地 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第一节 遥感传感器
➢ 传感器分类 ➢ 传感器的组成 ➢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性能
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 差,即遥感图象上每一个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摄影成像:灰度连续 扫描成像:灰度离散,分级记录,2n级。灰度 级别越多,辐射分辨率就越高。
遥感影像特征: 空间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
对同一地区,在同一瞬间摄取多个波段影像的摄影机 称为多光谱摄影机 。分为多镜头型多光谱摄影机、多摄影 机型和光束分离型多光谱摄影机。
(1)多摄影机型多光谱摄影机 (2)多镜头型多光谱摄影机 (3)光束分离型多光谱摄影机
多架普通的航空摄影机; 普通航空摄影机;
不同的滤光片和胶片; 配置多个镜头;
同时曝光。
扫描成像----像元: 扫描仪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大小 。
摄影成像----摄影比例尺(或线对): 摄影比例尺1/m = f/ H Rg=Rs* f/ H
传感器性能
• 波谱分辨率又称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
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波长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即在等长的波段宽 度下,传感器的波段数越多,各个波段宽度越窄, 地面物体的信息越容易区分和识别,识别性越强 。
A BC
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
3)地形起伏的影响
地形起伏对正射投影 无影响
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ppt课件

收集器:收集来自地物(目标)的辐射能量。 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探测器:将收集到的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 如胶片、二极管等
处理器:将化学能或电能等信号进行处理。 如显影、定影、信号放大、变换、校正、编码等
输出器:将获取的数据输出出来。 如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
记录仪、彩色喷墨记录仪等
遥感技术与应用
第三讲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遥感传感器
遥感传感器:收集、探测、处理和记录物体电磁波辐 射信息的工具。它的性能决定了遥感的能力: 电磁波波段的响应能力(探测灵敏度、波谱分辨率)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其几何特性 获取地物电磁波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成像的方式
无论哪种遥感传感器,都是由收集器、探测器、 处理器、输出器等四部分组成的。
全景畸变 •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使红外扫描影像产 生畸变,这种畸变通常称之为全景畸变,形成原因是像 距保持不变,总在焦面上,而物距随扫描角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化所 致。
红外扫描仪的分辨率 扫描线的衔接 热红外像片的色调特征
热红外像片上的色调变化与相应的地物的辐射强度 变化成函数关系。地物发射电磁波的功率和地物的 发射率成正比,与地物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 图像上的色调也与这两个因素成相应关系。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 成像光谱仪 ) •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幅影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 成像(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 ) •成像光谱仪 –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 的仪器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3 全景式摄影机 Panoramic Camera
4 多光谱摄影机 Multispectral Camer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0.6 um
0.6~07 um 0.7~08 um 0.8~1.1 um
10.4~12.6 um
扫描方向
卫 星 前 进 方 向
遥感器 MSS
波段
4 5 6 7
波长范围/um
0.5~0.6 0.6~0.7 0.7~0.8 0.8~1.1
固体自扫描仪
CCD传感器
CCD传感器 用一种称为电荷耦合器件CCD(change coupled device)的探测
h <0, 像点朝向像主点方向移位 (3) h与航高 H 成反比。
第三节 扫描成像原理
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工作原理:
利用扫描镜和探测元件对目标物体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 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征信息, 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其探测波段可包括紫外,红外,可见光 和微波波段。
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主要有:光机扫描仪、CCD固 体自扫描仪和成像光谱仪等。
特点:高光谱成像仪是遥感进展的新技术,其 图像是多达数百个波段的非常窄的连续的光谱 波段组成,光谱波段覆盖了可见光、近红外、 中红外和热红外区域全部光谱带。光谱仪成像 时多采用扫描式和推帚式,可以收集200或200 以上波段的收据数据。使图象中的每一像元均 得到连续的反射率曲线,而不像其他一般传统 的成像谱光仪在波段之间存在间隔。
镜头选配相应的
滤光片与胶片。
单镜头多光谱摄影;
光束经分光装置分 成几个光束,然后 分别在相应的感光 胶片上成像。
二、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
主光轴:通过物镜中心并与主平面(焦平面)垂直的直线; 主光轴垂直于像片面
像主点:主光轴与感光片的交点 像片倾角(航摄倾角):像片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
传感器分类
(3)按照数据记录方式: ---成像方式传感器 ---非成像方式传感器:记录地物的一些物 理参数。
传感器的分类
成像传感器是目前最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其分类如下图:
成像传感器
被动式 主动式
光学摄影类型
光电成像类型 全景雷达 侧 视 雷达
框幅摄影机 全景摄影机 多光谱摄影机 TV摄影机 扫描仪 电荷耦合器件CCD
即重访周期。
时间分辨率能提供地物动态变化的信息,可用来对地物的变化 进行监测,也可以为某些专题要素的精确分类提供附加信息。
时间分辨率的类型:
①超短(短)周期时间分辨率,可以观测到一天之内的变化, 以小时为单位。 ②中周期时间分辨率,可以观测到一年内的变化,以天为单位。 ③长周期时间分辨率,一般以年为单位的变化
光机扫描仪是借助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与遥感器自 身的光机对目标地物逐点、逐行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 到地面条带图像的成像装置。
光机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多光谱扫描仪
多光谱扫描仪是在红外扫描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探测波长包 括电磁波的紫外、可见光和红外三个部分。
多光谱扫描仪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机械扫描装置和分光装置。它 是由扫描镜收集地面的电磁辐射,系统把收集到的电磁辐射汇聚成光束, 然后通过分光装置分成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它们分别被一组不同探测器 所探测器,经过信号放大,然后记录在磁带上,或通过电光转换后记录 在胶片上。
第四节 微波遥感与成像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 反射的微波辐射,经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处理器:对转换后的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如显影、定影、 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具体的处理器类型有摄影 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输出器:输出信息的装置。输出器类型主要有扫描晒像仪、 阴极射线管、电视显象管、磁带记录仪等。
传感器性能
•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
寸或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缝隙式摄影机
——又称为航带摄影机。
成像原理:在飞机或卫星上,摄影瞬间 所获取的影像,是与航向垂直,且与缝 隙对应的一条地面影像。当飞机或卫星 向前飞行时,摄影机连续曝光,摄影机 内的胶片也不断地进行绕卷,且其速度 与地面在缝隙中的影像移动速度相同, 就能得到连续的条带状的航带摄影负片。
多光谱摄影机
第四章 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
辐射信息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
电磁波段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 辨率及图像的几何特征、传感器获取地 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第一节 遥感传感器
➢ 传感器分类 ➢ 传感器的组成 ➢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传感器的分类
器制成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受光或电激作用产生的电荷,在外力作用 下在固体内移动,以产生输出信号。将若干个CCD元器件排成一行,称 为CCD线阵列传感器。
法国SPOT卫星上装载的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是一种CCD线阵列传感器,又称为线阵列推扫式扫描 仪。
航高、地形起伏会影响比例尺 中心投影像片比例尺在中心和边缘是不同的。
(三)像点位移
根据中心投影的原理,略有起伏状态的地形,或高出平 面的物体,反映到航空像片上的像点与其平面位置相比,一 般都会产生位置的移动,叫像点位移。
A点高程为h,其在像片上的构像为a; A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为A0,A0在像片上的构 像为a0; aa0为由地形引起的像点位移,也称像片上的 投影差h; h地面上的投影差。
扫描成像----像元: 扫描仪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大小 。
摄影成像----摄影比例尺(或线对): 摄影比例尺1/m = f/ H Rg=Rs* f/ H
传感器性能
• 波谱分辨率又称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
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波长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即在等长的波段宽 度下,传感器的波段数越多,各个波段宽度越窄, 地面物体的信息越容易区分和识别,识别性越强 。
根据分类的方法不同,传感器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按传感器工作的波段: ---可见光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微波传感器
(2)按工作方式: ---主动传感器 ---被动传感器
被动式传感器接收目标自身的热辐射或反射太阳辐射; 主动式传感器向目标发射强大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反射的 回波,主要指各种形式的雷达。
第二节 摄影成像原理
一、摄影类型的传感器 二、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 三、摄影胶片的物理特性
框幅式摄影机
组成:收集器、物镜和探测器、感光胶片、 暗盒、快门、光栏、机械传动装置等。
成像原理:在某一摄影瞬间获得一张完整的像片,
这张像片上所有像点共用一个摄影中心和同一个像片 面。
全景摄影机
——又称为扫描摄影机。 镜头转动式: 成像原理:在物镜焦平面上平行于飞行 方向设置一狭缝,并随物镜做垂直航线 方向扫描,得到一幅扫描成的影像图, 所以称为扫描像机。它能将航线两边的 地平线内的影像都摄入底片,又称为全 景摄影机。
传感器性能
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 差,即遥感图象上每一个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摄影成像:灰度连续 扫描成像:灰度离散,分级记录,2n级。灰度 级别越多,辐射分辨率就越高。
遥感影像特征: 空间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
成像光谱仪—高光谱扫描仪
成像光谱仪的两种类型(结构不同):
一种是面阵探测器加推扫式扫描仪的成像光谱仪: 它利用线阵列探测器进行扫描,利用色散元件和面阵探测 器完成光谱扫描,利用线阵列探测器 及其沿轨道方向的 运动完成空间扫描。
另一种是用线阵列探测器加光机扫描仪的成像光谱 仪:它利用点探测器收集光谱信息,经色散元件后分成不 同的波段,分别在线阵列探测器的不同元件上,通过点扫 描镜在垂直于轨道方向的面内摆动以及沿轨道方向的运动 完成空间扫描,而利用线探测器完成光谱扫描。
正射投影
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
正射投影比例尺 和投影距离无关
中心投影焦距固定,航高改 变,其比例尺也随之改变
正射投影
f
H2 H1
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
各点相对位置与
倾斜
形状保持不变
各点相对位置与 形状发生变化
f
倾斜
水平
a
bc
比例尺
H
f/H
推帚式扫描仪工作原理图
CCD传感器—HRV
光谱段 0.50~0.59 μm 0.61~0.68 μm 0.79~0.89 μm 0.51~0.73 μm
光谱特性 绿 红
近红外 全波段
分辨率 20 m 20 m 20 m 10 m
1)HRV的多光谱段的每个波段的线阵列探测器组,由3000个CCD 元件组成。每个元件形成的像元,相对地面上为20m×20m。因此 一行CCD探测器形成的图像线,相对地面上为20m×6000km。 2)HRV的全色波段的线阵列探测器组由6000个CCD元件组成一行。 地面上总的市场宽度仍为60km,因此每个像元地面大小为 10m×10m。
面阵成像光谱仪 成像光谱仪
线阵成像光谱仪
真实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传感器的组成
收集器:负责收集地面目标辐射的电磁波能量。具体元件 形式多种多样,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探测器:主要功能是将收集到的电磁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 或电能。具体的元件主要有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 探测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HRV数据采集原理
HRV是推帚式扫描仪。 探测元件为4根平行的CCD线列,每根探测一个波段, 每线含3 000(HRV1~3)或6 000(PAN波段)个
为了在26天内达到全球覆盖一遍,SPOT卫星上平排安装两台HRV仪器。 每台仪器视场宽都为60km,两者之间有3km的重叠,因此总的视场宽度 为11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