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点评结果告知及持续改进表

表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点评结果告知及持续改进表
表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点评结果告知及持续改进表

表3武汉市第五医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点评结果告知及持续改进表

填表人:

科室医生不合理情况告知人签字及时间

意见回复

(若对评价意见有异议请申明)

产科刘彤编号4:患者住院号00279046 诊断:孕1产0孕38周、头位先兆流产医嘱:维生素C+地塞米松磷酸钠分析::依据注射剂配伍变化检索表,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磷酸离子会与维生素C反应,建议单独配置。

血液徐明编号6:患者住院号00279017 诊断:糖尿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慢性胃炎医嘱:地米5mg/iv.gtt/qd/1d + 地米5mg/iv.gtt/qd/4d 分析:在许多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是疾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综合全面的依据病情用药。医师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同时也积极地给予了降糖、降压药物,值得肯定。但并未给予护胃药物,建议适时适量给予护胃药,以避免溃疡的发生。另电子病历中未见医师和(或)上级医师签字。

五官吉祥编号2:住院号:00279251 诊断:创伤性前房积血、糖尿病医嘱:地米5mg/iv.gtt/qd/1d + 地米5mg/iv.gtt/qd/1d +地米5mg/iv.gtt/qd/1d + 地米5mg/iv.gtt/qd/5d 分析:建议减量停药,以防激素的停药反应。另电子病历中未见医师和(或)上级医师签字。

血液胡彩红编号10:住院号:00280587

电子病历中未见医师和(或)上级医师签字。

科室医生不合理情况告知人签字及时间

意见回复

(若对评价意见有异议请申明)

呼吸科冷凡编号8:住院号:00280307 诊断:慢性咽炎医嘱:地米10mg/入壶/qd/1d + 地米10mg/入壶/qd/1d + 地米10mg/入壶/qd/1d + 地米10mg/入壶/qd/1d + 地米10mg/入壶/qd/1d 分析:用法上建议减量停药,以防激素的停药反应。给药途径上若无特别情况,不建议全身使用激素,可改为雾化吸入。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其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从医师、药师、患者多方面因素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只有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才能顺利解决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强自身学习,杜绝不合理用药的发生,让患者承受最小的用药风险而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现状;探究 1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1.1 选用药物不当:由于部分医生对药物知识的认知不足,在未了解患者与药物适应症的情况下进行用药,导致用药与药物适应症不相符,以至于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对儿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其骨骼发育。 1.2 剂量过大:给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过大。例如,静脉滴注林可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常将1日用量一次给予,不仅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而且会引起患者神经肌肉阻滞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1.3 疗程过长: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中较常见。确定预防时间不按照卫生部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例如甲状腺、乳腺等清洁手术,其预防时间多大于2天,违反基本治疗原则。 1.4 用药间隔不恰当:部分医生在使用青霉素滴注为1次/d。由于其半衰期为0.65~0.70h,所以用药3h后9成药物已被消除,血药浓度在24h内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在给药次数和时间上存在着不合理性。 1.5 不合理的药物配伍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所以配伍后的药物其稳定性和疗效会受到影响。例如将维生素C 和核黄素配伍,维C还原性较强,核黄素为两性化合物,由于氧化性大于还原性,如若同时服用,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疗效降低。 2 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2.1 医师因素(1)医术及治疗水平不高:医术和治疗水平会直接影响其用药的相关决策,由于医师治疗水平不足,单凭经验,导致诊断错误,忽视患者用药禁忌,引起不合理用药。(2)缺乏药物理论知识:由于医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足,仅凭临床用药和药效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用药,而忽视了药物组成成分、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导致其不合理用药。(3)责任心不强、临床用药监控不力:在开处方或下达医嘱时写错患者的相关信息;未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或未了解患者生理各方面情况,给患者使用禁忌药;对一些在治疗剂量就能使患者中毒的特殊药物,在未检测血(或尿)药浓度的情况下长

不合理用药表现及后果

不合理用药表现及后果 一、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表现: (1)诊断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 (2)给药剂量不准,用量过大或过小; (3)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 (4)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脉给药); (5)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如药物的半衰期)(如抗菌素的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 (6)违反用药禁忌,有悖于明令规定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及证候禁忌; (7)同类重复使用,因对药物的性能不熟,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同类药重复使用; (8)乱用贵重药品,因盲目自行购用,或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滥用贵重药品。 (9) 经验用药,未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10)未按抗菌谱用药,用药周期。 二、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不合理用药常会导致不良后果,这些后果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是综合性的;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危及生命。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浪费医药资源:不合理用药会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这可以是直接的,如重复给药、无病用药、无必要的合并用药等;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处置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等会增加医药资源的消耗,且常会被医务人员和患者忽视。 2.延误疾病的治疗:许多不合理用药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如用药错误或给药不足,会延误疾病治疗或导致疾病治疗不彻底,没有痊愈,容易复发,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师治疗的难度;而不适当的合并用药,则又会干扰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降低治疗效果等。 3.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有药物的因素,如品种混淆;有患者的因素,如过敏性体质、个体差异、特殊人群;选用药物不准确、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用法不适当,均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 4.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不合理用药常常会造成医疗事故,或称为药疗事故。

药综第三章用药教育与咨询习题解析

第三章用药教育与咨询 最佳选择题 药物信息咨询服务核心 A. 为制定医院处方集提供药物信息 B. 为制定标准治疗指南提供药物信息 C. 以循证药学的理念为临床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帮助解决患者的用药问题 D. 为某一位患者提供有关药物使用的信息服务 E. 为一类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药物信息服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药物信息咨询服务一一是药学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药师在工作中必备的基本技能。 其核心是以循证药学的理念为临床 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 用药相关信息,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问 题。 静脉滴注氧化钾注射液适宜浓度为 A. 0.2% ?0.4% B. 0.1% ?0.3% C. 0.1% ?0.2% D. 0.2% ?0.5% E. 0.3% ?0.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静脉滴注时氯化钾的浓度不宜过高, 浓度一般不宜超过 0.2%?0.4%,心律失常可用0.6%? 0.7%。 应用氯化钾注射液时,需要切记的注意事项是 A. 一般静脉滴注氧化钾溶液不直超过 0.1% B. 不宜鞘内注射/小壶冲入给药 C. 禁止直接静脉注射 D. 不宜直接肌内注射 E. 不宜稀释后静脉滴注 『正确答案』 下列药品中, A. 氟罗沙星 B. 头孢菌素 C. 苯妥英钠 D. 瑞替普酶 E. 阿昔洛韦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① 普拉睾酮 不宜选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的是 A 不宜选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的药品

②洛铂 ③两性霉素B ④红霉素 ⑤哌库溴铵与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等联合使用,可使其疗效降低。

⑥氟罗沙星 用氯化钠、氯化钙等溶解,可出现结晶。 下列药品中, A. 洛铂 B. 头孢菌素 C. 氟罗沙星 D. 哌库溴胺 E. 红霉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① 青霉素 不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是 ② 头孢菌素 ③ 苯妥英钠 ④ 阿昔洛韦 ⑤ 瑞替普酶 B 不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药品 结构中有3-内酰胺环,极易裂解而失效 大多数头孢菌素属于弱酸强碱盐,易产生沉淀或浑浊 属于弱酸强碱盐,可析出沉淀 属于弱酸强碱盐,可析出沉淀 可使效价降低 ⑥ 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奈达铂 可析出沉淀 下列注射液中,与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混合可产生肉眼难以观测到白色细微沉淀的是 A.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B. 葡萄糖注射液 C. 氯化钾注射液 D. 氯化钠注射液 E.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头孢曲松钠配伍禁忌 头孢曲松钠不宜与 含钙注射液 直接混合,可发生肉眼不可见的白色细微浑浊或沉淀。 含钙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氯化钙、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 注射液。 下列事例中,药师应告知医师“血药浓度监测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的是 A. 地高辛用于肾功不全者须监测血药浓度 B. 利巴韦林致畸与肿瘤 C.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衰竭 D. 替加色罗存在心绞痛 E. 含钆造影剂用于肾功不全者致肾源性纤维化和皮肤纤维化 『正确答案』A 增加患者出现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隐患的是 A. 培氟沙星 B. 利巴韦林 C. 尼美舒利 D. 拉氧头孢 E. 加替沙星 『正确答案』E

我国合理用药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合理用药的现状与思考 100038北京世纪坛医院曾蔚欣 摘要:合理用药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现阶段我国在药物使用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通过分析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合理用药现状思考 合理用药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合理用药标准是:(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4个基本要素。合理用药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现阶段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合理用药仍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 万,其中约有19.2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由不合理用药引起,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占到全部用药者的12%~32%。我国在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如过度医疗造成药品的浪费,或药品供应不足而致延误病情;药品的用法不当、用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或无指征用药,尤以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最为突

出,在基层甚至达到滥用的程度。药品误用或者滥用导致了药品不良反应(ADR)及药源性疾病(DID)的逐年增多。不合理用药不仅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滥用药物增加了社会资金的支出,导致了自然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对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生存质量影响巨大,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一、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层面 国家的医疗体制仍处于探索前进中,仍缺乏一整套规范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由于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药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无法可依或执法不严的情况。 国家对医疗机构定位矛盾,既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同时大部分医疗机构又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医疗机构既要生存,还要发展,在医疗技术收费偏低的情况下,药品收入成为支撑医院的经济支柱。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结果是其医疗的公益性难以实现。 行政部门对药品分类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处方药(包括抗生素)在药店仍可无处方购买,从而增加了药品不合理使用的几率。 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 药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过多,药品市场的结构不合理。某些药品同时有几家或十几家药厂生产,药品剂型、规格混乱,药品质量良莠不齐。而过去常用的临床疗效肯定、价格便宜的药品却没有厂家生产。另外现行的药品价格体系不尽合理,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抬高了药品价格,导致各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存在带金销售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三、医疗机构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1用药方法不合2 用药剂量不合理3 给药时间不合理4 选药不合理(医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用药物)5 重复用药(随着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医生常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达到良好抗菌效果。同一张处方开同一类的抗生素或开具成分相同的药物)6 不合理联合刚约或配伍(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医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我们现在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特药不断研制成功应用于临床,医师很难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由于受个人专业水平限制,用药缺乏临床药师的指导,仅由自己所学握的药学知识干和临床经验来决定。片面追求疗效,担心承担医疗风险预防性用药,按患者的要求给药,错误地认为新药、贵药效果就越好,不加选择地使用药物,甚至数种药物联用。一些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患者病情的需要开大处方,甚至滥用药,结果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2 药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刚刚起步,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师还没有真正走入临床指导用药,只是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药师仍按处方发药,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参与药品合理使用的指导,不能严把用药的质量关,未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 患者方面原因 患者不良用药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如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年龄大记忆力减退,体质弱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等。大部分患者合理用药知识匮乏,身体不适时常擅自给自己当医生,自行选药,不遵守医生确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或者对一些药品持怀疑态度,拒绝用药或不遵医嘱擅自改药,用药的依从性很差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 4 社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不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我国现有体制使以药养医成了普遍现象,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为不合理用药推波助澜。 1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加大对药物使用的政策干预 我国相继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规性文件与指导原则。加大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行力度,并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医院管理方面重视 加强医德医风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快医疗改革进程,切断药品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建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大其管理和监督职能,把好合理用药关。 3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宣传、监测和药物咨询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向医患提供各层次、全方位的药物知识宣传。设立药物咨询处,由临床药师受理药物相关知识的咨询。通过药物咨询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由专人负责不良反应监测,收集不良反应案例并上报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把以往的临床药学工作局限于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服务发展为开展药物安全性检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控,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合理。 4 医生、药师增强合理用药意识 提高临床医师职业道德,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和治疗学水平,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全面了解,做到熟悉每种药物的作用、刚法、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严格执行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开处方和药剂师调剂处方时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开处方和调配药品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格。杜绝经济效益的诱惑。虚心接受临床药师的建议,使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积极参加临床用药指导,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同时改变服务观念。提高与医患的沟

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我国有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占三分之一,其中60%至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所致。 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大量药源性疾病产生,如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激素使用过多,导致胃肠出血、高血糖、股骨头坏死、感染失控等;使用解热镇痛药不当,引起肠胃出血、高血压或心衰失控,有的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约为20%,四分之一是抗生素所致。 一常见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临床上,医生为快速有效地治愈疾病,常常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给药方法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点滴和外用等)。这虽可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生及医院的满意度,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一)用药重复作用过强 案例:患者女,26岁,因发热(体温40℃)、头痛和咳嗽3天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肌肉注射,病毒灵片、维C银翘片和感冒通片口服。注射、服用药物约30分钟后,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等症状,即回医院复

诊。医生诊断为解热镇痛药使用过量所致的虚脱,经输液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 分析: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本身即为强效解热镇痛药,而维C银翘片含有扑热息痛,感冒通片含有双氯灭痛。三药合用作用过强,退热过快,以致患者出汗过快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出现虚脱。此外,临床上常见感冒灵片加泰诺糖浆口服、头孢霉素加阿莫西林(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红霉素加四环素(静脉点滴或口服)、清开灵口服液加抗病毒口服液、多种维生素糖丸加金施尔康等,也属于用药重复。 (二)联用不当疗效减弱 案例:患者男,4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空腹痛明显)3年,伴腹胀、反酸和嗳气到医院就诊。纤维胃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首诊医生给予法莫替丁胶囊口服以制止胃酸分泌,多潘立酮片(吗丁啉片)口服以缓解腹胀,以及抗炎、护胃等治疗。用药1周后患者症状未见缓解,2周后患者到医院复诊,二诊医生嘱其调整用药时间(法莫替丁胶囊与多潘立酮片间隔2小时服用)。次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原治疗2个月后病愈。 分析:多潘立酮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腹胀症状。但与法莫替丁同时联用可使法莫替丁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治疗所需峰值而使疗效减弱。故此,多潘立酮(包括其他增强胃动力药,如胃复安等)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间隔2小时左右使用,必要时可增加其他药物的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原则考试试题与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培训考试 姓名成绩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 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 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 B -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 肾功能减退时可按原治疗剂量应用的抗菌药是() A. 阿奇霉素 B.阿莫西林 C.头抱氨苄 D.阿米卡星 3. 对产生超广谱B -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类抗菌药 A. 碳青霉烯类 B.氯霉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4. 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儿童的抗菌药是()A.氨基糖苷类 B.四环素类 C.喹诺酮类 D.糖肽类 5. 主经肝脏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发生的抗菌药不包 括() A. 氯霉素 B.利福平 C.红霉素酯化物 D.头抱他啶 6. 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7. 下列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抗菌药应用错误的是() A. 妊娠期禁用利巴韦林 B. 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对母体及胎儿均有毒性 C. 头抱菌素类对母体和胎儿无明显影响 D. B -内酰胺类抗菌药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8. 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可以选用本类药物治疗 B妊娠期、哺乳期患者避免使用 C新生儿、婴幼儿、老年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明确指征时应根据血液浓度监测调整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医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胡焕美鸡西矿务局总医院158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面对繁多的药物,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药品种最多、最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1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1.1.1 抗生素滥用现象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占70%~80%,少数是细菌。但是,近年来不管是医院还是药店使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已成为一种“习惯”,“预防用药”过于普遍。 1.1.2 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当抗菌药物按其作用性质分为四类[1]:第I类为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第II类为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第III类为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第IV类为缓效抑菌药,如磺胺类等。 联合应用上述抗菌药物时,可产生协同(I+II)、拮抗(I+III)、相加(III +IV)、无关或相加(I+IV)等四种效果。临床上有将青霉素G与磷酸克林霉素合用的现象,青霉素G为I类繁殖期杀菌剂,磷酸克林霉素为III类速效抑菌剂,两药合用时,由于速效抑菌剂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青霉素G难以充分发挥其繁殖期杀菌作用,而使药效下降。另外,青霉素合用氨

苄青霉素,二者同属于β-内酰胺类,一般同类抗生素作用部位相近,并不一定产生协同作用,而且可使毒副作用加强。 1.1.3 抗生素用法不合理许多基层医疗机构,有每天应用1次青霉素静脉滴注的情况。青霉素G在体内的代谢及排泄极快,其半衰期仅为0.65~0.7 h[2],输注后3~4 h约90%的药物已排泄,6 h后血药浓度已低于最低抑菌浓度且该药的抗菌后效应短。因此,每天给药1次会使24 h内大部分时间机体内细菌不受药物控制,并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给治疗带来困难。 1.1.4 抗生素给药剂量过大在给药剂量中,抗生素的应用剂量过大问题最为突出,一些医生在抗感染治疗中急于求成,不适当地增加剂量或为了方便,大剂量单次给药,使药物蓄积而导致不良反应,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严重者可能出现菌群失调、二重感染[3],如斯坦丁4 g,2次/d 给药,克林霉素1.2 g,1次/d给药。克林霉素持续抗菌活性的研究发现,低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的给药方法,同样可以获得使用大剂量克林霉素所产生的抗菌效果,并可减少患者因大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1.2 其他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2.1 给药时间不合理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率在上午8时最高,午夜最低。据此,泼尼松口服应采取清晨一次给药法,这样既可节省药物,又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高疗效[4];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应在睡前1~2 h给药,因人体晚间血管紧张素分泌较高,夜间服用ACEI类药物拮抗作用强,血压控制好。实验与临床药学表明,许多药物的给药时间不同,治疗效果差异很大。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1用药方法不合2 用药剂量不合理3 给药时间不合理4 选药不合理(医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用药物)5 重复用药(随着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医生常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达到良好抗菌效果。同一张处方开同一类的抗生素或开具成分相同的药物)6 不合理联合刚约或配伍(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医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我们现在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特药不断研制成功应用于临床,医师很难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由于受个人专业水平限制,用药缺乏临床药师的指导,仅由自己所学握的药学知识干和临床经验来决定。片面追求疗效,担心承担医疗风险预防性用药,按患者的要求给药,错误地认为新药、贵药效果就越好,不加选择地使用药物,甚至数种药物联用。一些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患者病情的需要开大处方,甚至滥用药,结果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2 药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刚刚起步,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师还没有真正走入临床指导用药,只是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药师仍按处方发药,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参与药品合理使用的指导,不能严把用药的质量关,未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 患者方面原因 患者不良用药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如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年龄大记忆力减退,体质弱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等。大部分患者合理用药知识匮乏,身体不适时常擅自给自己当医生,自行选药,不遵守医生确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或者对一些药品持怀疑态度,拒绝用药或不遵医嘱擅自改药,用药的依从性很差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 4 社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不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我国现有体制使以药养医成了普遍现象,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为不合理用药推波助澜。 1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加大对药物使用的政策干预 我国相继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规性文件与指导原则。加大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行力度,并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医院管理方面重视 加强医德医风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快医疗改革进程,切断药品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建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大其管理和监督职能,把好合理用药关。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分析 黄丽珍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分析黄丽珍 发表时间:2014-08-14T09:28:57.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黄丽珍 [导读] 其中,磷霉素因抗菌普广,无需皮肤过敏试验、安全低毒、抗菌作用较强等优点,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比较广泛。 黄丽珍(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547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各科室的419张药物处方,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选取的419张药物处方中,出现131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31.3%。其中有21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为16.0%。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和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023-01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就目前来说,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生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还会容易产生耐药菌。所以要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本文就随机选取我院各科室的419张药物处方为例,对其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门诊处方419张,每位医师至少抽取处方20张,每位医师抽取处方最多不超过35张。随机抽取的419张处方中,有131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为31.3%。 1.2方法对随机抽取的419张处方进行全面分析,按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泌尿科、妇科等科分组调查分析,参照我国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各类抗菌药物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和法规,对本院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和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2、结果 本院419张处方中,有131张使用抗菌药物占总处方的31.3%,其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1张占总处方5.0%,占使用抗菌药物总处方的16.0%。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共8类36个品种。其中单独使用抗菌药物处方88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67.2%,二联使用药物处方29张,占22.1%,二联以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4张,占10.7%。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如表1,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如表2。 表1 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 3、讨论 3.1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情况 根据我国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各科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均应以单药为主,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应有明确的用药目的和用药目的指征,三种以上禁止联用,否则视为不规范或者不合理用药[1]。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克拉霉素、头孢呋辛酯分散片和头孢他美酯分散片是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2]。其中,磷霉素因抗菌普广,无需皮肤过敏试验、安全低毒、抗菌作用较强等优点,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比较广泛。虽然这种抗菌药物具有诸多优点,使用的副作用比较微小,但是在应用时也须注意临床应用指证和使用药物的浓度、剂量[3]。 根据以上我院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可知,我院与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比较多。其中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输液病人九成以上都有用抗菌药情况。 (2)存在两种内酰胺类药物联用情况。 (3)青霉素与克林霉素联用。 (4)抗菌药用法为Bid或Tid,但执行嘱时两次仅间隔1—2小时用药。 (5)对价格比较高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比较多。 (6)抗菌药二联、三联用。 (7)在进行抗菌药使用之前,通常缺少对细菌感染类型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 3.2根据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 根据我院以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我院须采取的建议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医院的微生物室,联合质控科和办公室等部门加强我院各医师用药监管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我院门诊用药,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两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联用,禁止三种以上抗菌药物联用[4-5]。医院专家小组,应结合我国颁布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07T15:53:16.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张秋璐柳盛 [导读] 对于治疗临床各种疾病抗菌药物是很重要的一类,同时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 张秋璐柳盛 (山东省青岛市传染病医院 266033) 【摘要】目的探讨基本药物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13年1800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住院期间的基本药物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524例患者,433例患者有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结论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中抗菌药物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183-02 对于治疗临床各种疾病抗菌药物是很重要的一类,同时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目前各种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出现,随着抗菌药物被临床广泛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1]。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也是各医院医源性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其给治疗和临床用药产生了很大的困难。这篇文章意在对我院2013年基本药物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可以为我院对基本药物中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及相关的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800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起来作为研究对象,由病历资料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药物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2 合理用药判断依据 以抗菌药物使用整治方案和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作为依据,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药物给药剂量和方法是否正确,使用是否有适应症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是否恰当等。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在1800例的患者中,有1524例(84.67%)患者使用基本药物抗菌药物,而2012年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活动中要求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超过52%,表明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1524例患者,433例患者有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的类型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分析 不合理用药类型例数/n 比例/% 联合用药不当 96 6.30% 使用剂量过小或过大 87 5.71% 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短 47 3.08% 使用高档抗菌药物 91 5.97% 抗菌药物更换频繁或者随意停药 37 2.43% 经验性用药 75 4.92% 合计 433 28.41% 2.2联合用药不当 再次研究中,单药的使用比例是12.86%(196/1524),呼吸道感染和慢性胆囊炎等一般的感染患者二联用药比例是41.34%(630/1524),肾盂肾炎和大叶性肺炎等感染者三联用药的比例是21.33%(325/1524),四联用药的比例是18.18%(277/1524),联合用药不当的比例是6.30%(96/1524)。一般情况下联合用药只用于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确的重感染或单用一种药物没有取得良好的抗菌效果的严重感染,而且考虑联合用药是在为避免长期用药产生的耐药性或可以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时候。临床的很多医师认为联合用药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采用联合用药对于无联合用药指征不仅会影响疗效而且还很容易增加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2.3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 在我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100%,而且使用抗菌药物4至6天的患者占48%,7至9天的患者占29%,10至12天的患者占11%,10天以上的患者占12%。手术患者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100%,二联用药是43.8%,三联用药是30.1%,四联用药是26.1%。而骨科在术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一般则延长到18天甚至以上。综上所述,大部分的患者,特别是I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是很不规范的。 2.4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不合理 有些医师对药剂量没有掌握,用药的剂量高于或低于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例如,左氧氟沙星说明书上规定每日的剂量不能超过0.6g;头孢曲松钠的说明书上规定的是每日4g,但是我院有很多的患者每日使用的剂量高达5g。通过研究,抗菌药物剂量过高不仅不会增加疗效,而且会引起药物毒副作用;而抗菌药物剂量过低那么血药浓度就会过低,发挥不了抗菌的作用。 2.5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 在152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第3代头孢(46.72%,712/1524),其次是青霉素类(21.13%,322/1524)和氨基糖苷类(32.15%,490/1524)。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医师认为自身较熟悉比较有效的几种抗菌药物,并没有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病原学,从而导致抗菌药物选择的不合理。而且有些患者由于缺乏抗菌药物的使用知识,只是追求进口的或一些昂贵的药物,这也是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2.6经验性用药占大部分 在1524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有1025例(占67.26%)的患者在使用之前没有进行细菌培养。由此可知,很多患者直接都是根据医师凭借自身临床用药的经验来用药或者是跟风性的用药。 3 讨论 通过研究显示,我院有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不合理用药的比例高至41.2%,主要是联合用药的不当和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

第四节药物信息咨询服务

第四节 药物信息咨询服务 答案:隐藏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药物信息与药学实践 (一)药学信息服务的意义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建立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过去药学信息只与药学专业人员有关,如今,药学信息已经成为各方面人员的需求。 1.医务人员对药学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 2.药学人员对药学信息的依赖日益增加 3.药品消费者成为药学信息利用的主流 (二)药学信息服务的目的 1.促进合理用药 药物使用需要通过几方面人员的协作才能完成:医生、药师、护士、病人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 2.改善药物治疗结果 药学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是确保药物治疗获得预期的、令人满意的结果(outcome )。 药物治疗的目的: 3.实现药师角色的转换 医院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的供应保障型服务模式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 (三)如何判断文献的真实可靠性 真实性 准确性 【经典真题】 A 型题: 药学信息服务的目的是 A.提高药物治疗的普及性 B.防止浪费,保护药物资源

C.改善疾病治愈率,降低疾病发病率 D.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医疗水平 E.促进合理用药、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实现药师角色转换 [答疑编号111040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二、信息资料分类 情报学习惯把信息情报按照加工的程度分成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一次文献 即原始文献,最常见的是一次文献: 如:期刊论文、学术会议报告。 2.二次文献 是对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筛选、压缩和组织编排而形成的进一步加工产物。二次文献是管理和查找利用一次文献的工具,本身并不含有用户需要的详细情报资料。 如:目录、索引、文摘、题录 3.三次文献 指在合理利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而写出的文献。 如:专著、综述、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鉴、指南、百科全书和教科书等。 4.文本,计算机化资料,网上资料 三、临床常用资料 药学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药学和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图书、期刊杂志、信息检索工具、联机药物信息服务系统等。 1.原始文献和数据 已发表原始文献 医疗实践中实际产生的药物使用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2.药学核心典籍 所谓药学核心典籍,指在药学信息服务工作中使用最频繁、学术权威性最强的药学著作,包括大全、专著、手册和标准等。 1.百科类 《雷明登药学大全》(《Remington’SPharmace uticalSciences》) 《中国药学年鉴》 2.药品集类 中文:《新编药物学》、《中药大辞典》 英文:《马丁代尔大药典》、《默克索引》 3.专著和教科书类 4.药品标准类 包括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对策分析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3-01-23T16:56:41.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杨福荣[导读] 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导致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杨福荣(栖霞市中医医院山东栖霞 265300)【摘要】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用药品种越来越多,这给现今临床用药带来了更多的新选择,但同时新药的不断涌现也让临床用药出 现了很多不合理之处,这种不合理用药不仅给医院信誉带来损伤,更重要的是不恰当的用药也会让病人治疗失败甚至死亡,针对现今医院不合理用药这种现象,本文从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了如何加强医院护理管理,从社会、药品本身、工作人员和病人这四个大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医院用药的合理性,从而保证病人能够安全用药。【关键词】临床用药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145-02 1 引言 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恢复时间和用药安全,据相关数据显示,现今的医院病人死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院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因此,医院能否合理用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很多,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导致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临床用药用药是否合理有很多,概括来说,有社会、药品本身、工作人员和病人这四个大的方面。 2.1社会原因 社会是个大染炉,不一样的社会风气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现今的企业发展的经营思想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也导致现今新药研发不是以病人健康为主体,而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医疗机构本身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也受现今社会风气的影响而不再是单纯的救死扶伤,另外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公德导向以及医护人员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所受的文化熏陶都对医院临床用药是否合理起到极大的作用。 2.2药物性质 药物尤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有差异,因此对症下药是良策,若一味求新求贵,只会让病情加重,另外,在联合使用药物时,由于不同中药物之间会发生药性冲突,因此联合用药也会让病人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医护人员还要熟悉各种药物的性质,保证让每个病人都能够对症下药。 2.3工作人员 医院医护人员在患者康复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用药还是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医护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今的医护人员由于多方面因素,也不能够保证医院用药的合理性。 2.3.1医生的原因 医生作为病人的主治者对病人能否快速康复起着很大的作用,一般医生出现以下情况会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和用药的合理性:(1)没有对症下药,有些医生在给病人选药时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就诊经验,这导致一些医生虽然能够正确诊断病情,但是为病人所开的药物都不是对症下药的,另外一些医生在诊断时不够细心,出现漏诊或错诊的情况,甚至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在没有诊断清楚病情的情况就乱开药,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不合理用药;(2)忽视药品的禁忌,很多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都有其自身的禁忌,一般象孕妇妊娠和儿童成长期间的药物使用都很重要,这是用药常识,因此很多医生都能牢记,但是一些其他疾病中的用药禁忌,很少会有医生去记忆,这也导致了一些疾病在用药时出现吃错药的现象;(3)没有及时更新药品知识,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现今临床用药不断涌现,一些医生还抱着以前化学结构决定着药品性质的心态,对一些新出现的新药不加以关注,对一些新药的药名,药品用量甚至药品的用法的不清楚,这不仅给一些护理人员带来麻烦,同时不合理的药量和服用方法还会降低药品本身药性,甚至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4)迎合病人开药,一些病人在看病时会指定自身的用药名,一些医生不管这些药物是否对病人的病有效,一味迎合病人的要求,为病人开药单,另外一些病人因为社会地位的原因不在乎药品价格,只要治疗效果,医生抓住这一特点,对这类病人只开贵药和进口药,并没有考虑到药品的合理性,这也是造成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之一;(5)医德不高,一些医生由于本身道德意识薄弱,在给病人开药时并没有结合病人的病情,而是一味考虑个人经济利益,这种开药方法增加了病人的负担,也极大的增加了用药不合理的几率。 2.3.2护士的原因 病人的医院生活离不开护士的照顾,因此,护士在病人用药及康复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现今一些护士在照顾病人时没有护理到位也会导致临床用药不合理:(1)药品专业知识不熟悉,病人日常用药和日常护理都是护士的基本责任,一些护士对药学知识的掌握不足,在对病人的药物进行保存或者使用时的配置都不熟悉,甚至一些护士连基本的药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都不清楚,这让病人的用药安全很不能保证,另外,一些护士对有些药品概念混淆不清,或者看不懂外文药品批注,这也增加了临床用药不合理的几率;(2)没有执行医生的嘱咐,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不够尽责,没有正确的执行医生的用药方案,如一些护士不能正确掌握病人的用药间隔时间,记不牢一些药品禁忌,让病人服药的用药途径不对,这些对病人的合理用药有很大的影响;(3)缺乏责任心,一些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责任心不够,心不够细,在给药时不时出现给错药的现象就是没有在正确时间督促病人服药,让药效大打折扣。 2.3.3病人原因 能否保证病人临床合理用药,病人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现今社会,由于医疗知识的普及,病人自我用药的现象谱见不鲜,自我用药虽然方便,但是由于没有专业医生的建议,也很有可能产生不合理用药,另外一些病人一味追求贵和进口的药物,总有越贵效果越好的用药偏见。 3 保证合理用药对策 3.1规范医护人员用药行为 为有效规范医护人员的用药行为,医院可以加强自身行政管理,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严格监控临床用药,定期对临床用药进行检查,对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给予相应处分,并将这些案例编制成册,让全院医护人员能够从中吸取失败经验,加强自身用药合理性。 3.2加强医师管理

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doc

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 篇一: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儿科11月份使用抗菌药物超标整改措施 11月儿科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入院44人,使用抗菌药物44人,儿科抗菌药物比例为100%,抗菌药物使用送检例数为1,送检率2%,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30例,送检1例,送检率3%。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例数为14,使用率为32%。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例数为0,送检率0。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109.08DDDs。 存在的问题: 儿科病房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超标,送检率未达标,使用强度高。认真分析,总结我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如下: 1.无细菌感染依据如血常规化验白血病计数高,中性粒细胞也用抗菌药物。 2.对药物抗菌谱不熟悉,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谱相近的药物 3.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4.未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5.药物联用不当 6.未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7.越线使用抗菌药物 8.配制抗菌药物的溶媒选用不合理

9.未及时调整药物,单次剂量超量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疗效不佳,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医疗费用,产生耐药菌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特别是儿科临床治疗中的迫切问题。 整改措施:加强学习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知识,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分级化管理,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住院医师只能开非限制性药物,主治医生以上资格的医师能开限制性抗菌药物。 整改措施: 1、严格的掌握适应症;确定细菌感染时候才能用,不能经验型也不能预防性用药。 2、选择合适的剂量:必须按药品说明书体重计算给药。 3、选择合适剂型及给予途径:原则上能口服给予就不要静脉点滴。 4,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据此指导临床用药,结合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理学资料; 5、注意用药频率及疗程,考虑病情和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治疗感染,避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对一般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一线抗菌药物治疗;对严重感染、免疫力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明确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患者,可直接使用二线以上药物治疗。 篇二:神经内科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神经内科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