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治百病探述_周唯

合集下载

中医调理补肝养心改善肝心血虚

中医调理补肝养心改善肝心血虚

中医调理补肝养心改善肝心血虚肝心血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悸不宁,皮肤苍白无华等症状。

中医经典中认为肝主筋,心主血,肝与心相互依存,相互调节。

因此,调理肝脏,养护心脏是改善肝心血虚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补肝养心的方法和可行性。

一、调理肝脏1. 食疗调理肝为木,喜酸。

可多食用柠檬、醋、山楂等酸性食物,以养护肝脏。

同时,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以帮助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

此外,注意少食过于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对肝脏造成负担。

2. 中草药调理中医经典中有许多草药对肝脏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例如,枸杞、当归、山药等药材具有补肝益气的功效,可用来调理肝脏。

可以使用枸杞泡水饮用,或者将当归、山药煮汤食用。

但使用草药时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二、养护心脏1.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与心脏密切相关,过度的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对心脏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养护心脏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放松的技巧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2. 适当锻炼中医中常说“运动养心”,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肝心血虚症状。

建议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每周保持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

但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大负荷。

3. 中草药调理中医中有一些草药有益于心脏健康。

例如,人参、丹参、山楂等药材具有补心益气的作用。

可以考虑使用人参泡水饮用,或者将丹参、山楂煮汤饮用,但同样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改善肝心血虚1. 气功调理中医中的气功,如太极拳、五禽戏等,拥有调节气机、平衡阴阳的功效,对改善肝心血虚有积极作用。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气功方式进行练习,每天坚持一段时间,有助于恢复肝心的平衡状态。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身体的气血,以改善肝心血虚。

古医籍调肝方的组方原则浅识

古医籍调肝方的组方原则浅识

古医籍调肝方的组方原则浅识
周文献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2()9
【摘要】认为从调肝古方组方原则中得到启示,发人深思.结合临床体会,提出:"肝体虚,养血常配伍疏达药物;肝用滞,疏肝须佐以养血之品;肝有热,清热应兼以养体助用"之观点.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藏血与疏泄相互为用而发挥其生理效应.反之,则相戕而生诸疾.故而遣药组方治疗肝经病时,均应兼顾其体与用之关系,使肝体得养,肝用得畅,二者相安,作为治疗肝病之总要.
【总页数】1页(P82-82)
【关键词】调肝;古方组方原则;作用探析
【作者】周文献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450008,河南,郑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5
【相关文献】
1.敦煌医方黄芩汤与古医籍中同名方用药配伍组方的相关性研究 [J], 徐爱兰;李廷保
2.研究生选修课《古医籍中药组方权利要求书撰写》的内容设置举隅 [J], 杨旭杰;周计春;支政;张弘;沈慧
3.基于复杂网络的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升麻汤组方配伍相关性研究 [J], 李廷保
4.基于敦煌医方半夏汤与古代医籍中同名方组方配伍相关性研究 [J], 李廷保;
5.主成分分析古医籍中肝癌类证候组方规律 [J], 李佳丽;颜立志;季田;牛静秀;卢晓岩;李敬;庞雁;朱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会这5招,肝净阳壮百病不缠!

学会这5招,肝净阳壮百病不缠!

春节已完全过去,立春至今也十多天了。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以藏为养;春季养生则重在养肝,以生发、条畅为要。

这幅图充满了春的气息,大家可以收藏从大环境来说,己亥之年,岁运为土,己代表土运不足。

在“五运六气”的理论中,当岁运为土且不足的时候,风木之气就会大规模流行。

对应在人体,天人相应之下,肝气过旺,就易发脾气、一言不合就动怒,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就更加容易出现中风、脑梗等问题;肝木过旺克土,就会导致筋骨常痉挛抽搐、肌肉发酸、身体困乏。

所以,“春困”不是没有原因的从人体自身来说,首先肝是人体最大解毒排毒器官,当肝的排毒功能减弱时,毒素就会在体内积聚,导致长斑、长痘、脱发、油脂过多、失眠、乳房肿瘤等问题。

其次肝主疏泄,它能保证全身的气机通畅,不淤不滞。

气机郁闭不通,经络不畅,不仅会引起身体疼痛(这种疼痛并无固定位置),而且个人情绪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抑郁、焦虑等。

在身体机能方面,轻则出现嗳气、打嗝、打屁等表现;重则肝气不舒,疏泄无度,男性早泄滑精,女性闭经或崩漏等都会出现。

很多时候,男性问题不仅仅是和“肾虚”有关哦有句话叫做“肝是哑巴,胃是喇叭”。

胃稍微一痛就有感觉;而肝脏由于没有痛觉神经,所以从来有问题都是自己默默地抗,往往一发现就是大病、重症。

之前在“4个部位变黑说明肝不好!2大功法教你护肝养肝”一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如何通过一些外在的表现判断肝脏是否健康。

今天,无极君(微信号:无极太极)则重点为大家介绍5 种锻炼肝经、保养肝脏的方法。

01.推肝经具体方法: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双手交叠,压在大腿根部,沿着大腿内侧肝经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关节,反复推动约50次后,换腿再来。

此方法使用时,最好在晚上睡前,在肝经循行位置涂上皇极堂培元精油,效果最佳。

坚持练习,有一定的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去除肝火的作用。

大腿的内侧有三条经络,中间是肝经,靠近正面的是脾经,靠近后面的是肾经。

推偏一点,也无妨碍。

“五高一肝”中医调理秘招——兼谈中医治未病、消除亚健康的最佳途径与深远意义

“五高一肝”中医调理秘招——兼谈中医治未病、消除亚健康的最佳途径与深远意义
细节如下: 1、“五高一肝"齐犯者:原方案不变。 2、以高血压为主症,兼及其他数项者:
a、在功法调理方面:加强锻炼肝、胆、肾经;加推膀胱经中的“飞扬一昆 仑”段;加按百会、太冲、太溪、曲池穴。 b、在药物调理方面:改三七粉为杜仲山楂粉。
3、以高血糖为主症,兼及其他数项者; a、在功法调理方面:加强锻炼肝、脾、肾、胃经;加按地机、三阴发肘关节痛风性关节炎1 O年)、高血糖3年(血糖最
高时,空腹为1 3.6,餐后为1 9.3,高血糖前为血糖值临界1 0年),另外还患有轻度 冠心病8年,心脏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心动过速3年。多年来,笔者四处求医,服药无 数,住院费用不算,仅服用中西药便花去不下1 0万元。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近年 来一直服用博苏、孚来迪等9种西药和1种中成药,间或一查生化,各项指标时高时 低,缠绵难愈,苦不堪言。 “五高一肝"的无情折磨,更进一步激发了笔者学习中
5、以高尿酸为主症,兼及其他数项者: a、在功法调理方面:加强锻炼小腿脾经,加按复溜穴,每晚睡前用热水
泡脚。 b、在药物调理方面:改三七粉为牛膝苍术粉。 6、以“五高一肝"为主症,兼及轻度冠心病者:
a、在功法调理方面:加强锻炼心包经,加按内关穴。 b、在药物调理方面:长期服用三七粉不变。
上述调整与加减方案,并非唯一方案,在此仅供参考。 综上所述, “五部曲”中,第四部曲的药物调理,可在体内疏通经络与血脉。 第五部曲的功法调理,可在体外疏通经络与血脉,一内一外,相得益彰。不但可疏 通全身经络,而且可统调五脏六腑,使得“五高一肝"患者体内邪毒自除,气血精 津自补,血管垃圾自清, “五高’’指标自降,脂肪肝自行逆转。但千万注意一点的 是,别因专注“药物调理"与“功法调理"而忽视了“作息调理、心态调理与饮食 调理",欲想达到较为理想的调理效果,必须“五部"联用,缺一不可。 三、“养生祛病五部曲"感言 我们先来作这样的一个比较,即拿“五部曲’’调理“五高一肝’’与西药治疗 “五高一肝"作个比较: 中医“五部曲"调理“五高一肝’’:重在调理,重在治本,无需长期服药,治 愈几乎不再复发,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也无须长期花费治疗; 西医用西药治疗“五高一肝": 重在控制,重在治标,需终生服药,一旦停 药,病情复发,且毒副作用严重,需终生花费治疗;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治疗“五高一肝",根本出路在于中医。因而笔者认 为, “五部曲"对已形成疾病的“五高一肝”患者(已病者)尚有如此神奇的疗效, 而对未形成疾病的亚健康人群(将病者)及尚未有亚健康症状的健康人群(未病 者),更是一条“中医治未病,消除亚健康”的较为理想的阻断得病路的光辉大道。 俗话说,经络一通,百病不生。如果说,我们今天用“五部曲’’把“五高一 肝’’患者调好了,我们今天也把亚健康人群的症状消除了,同时我们也在健康人群 未病的时候把病防了,那么,只要坚持“五部曲’’下去,何怕哪天患上难治的心脑 血管疾病,何怕哪个部位长上可怕的恶性肿瘤。因而,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地作出如 下结论: “五部曲’’不但是治疗“五高一肝’’的根本出路,而且是“中医治未病, 消除亚健康’’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一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措施,也是一项 提高中华民族身心素质的伟大工程,更是一项富我中华、强我中华的治国方略!试

刍议眩晕与肝的关系及治法

刍议眩晕与肝的关系及治法

2016.02中医中药177刍议眩晕与肝的关系及治法沈伶萍1 师 会2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300193 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天津市 300120【摘 要】浅谈眩晕的病因病机与肝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治疗眩晕时,从肝论治的缘由,并阐述吾师以平肝活血法治疗眩晕的经验。

【关键词】眩晕;肝;平肝活血1 前言眩晕,早在两千多年的《内经•素问》就有所提到,称之“眩冒”。

云“春脉如弦”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太过则令人善忘。

忽忽眩冒而巅疾。

”又“忽忽善怒。

眩冒巅疾。

”常人春时,其脉多弦。

春、怒在五行皆属肝木。

故眩冒者,非春时,性情易怒者,其脉亦弦者,多病于肝也。

可见,五脏之肝与眩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 中医对眩晕与肝的关系、认识及治法肝司疏泄,调畅气机,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喜条达恶抑郁,是为“刚脏”,易亢易逆。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日久,气血淤阻,不能上行,则头目失养。

或化火,伤肝阴,且上蒙清窍。

或肝阳亢逆,化风动风,上扰头目,引发眩晕。

《素问》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盖不使脾受逆气。

”倘若脾胃受累,气血生化乏源,肝失所养,清阳不升,亦可加重眩晕。

若是素体湿盛,或脾虚湿困,或饮食不节生痰湿,又肝气郁而化火,肝风内动,上扰头目,清窍不利引发眩晕。

《灵枢》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故年老体虚者亦可因虚致眩晕,《灵枢》有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为眩晕。

眩晕是眩和晕的总称。

眩为眼花、眼前发黑;晕是头晕,站立不稳或感觉外界景物旋转,临床上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之为眩晕。

[1]肝主藏血,“肝受血而能视”,肝气不足则血液不能正常上行于目,从而可出现眼花、眼前发黑的症状。

脑为髓海,元神之府,主司感觉运动,髓海充盈,则视物精明,运动如常。

若髓海不足,则视物不清,运动失常,感觉亦可失常,如站立不稳。

感觉外界景物旋转。

中医药学报杂志.pdf

中医药学报杂志.pdf

公务员之家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依法从事国内所有合法期刊征订及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本站不是中医药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稿件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编辑部。

中医药学报 刊名:中医药学报Acta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 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种: 中文开本:大16开 ISSN1002-2392 CN23-1193/R 邮发代号14-44 创刊年:1973中国期刊方阵来源刊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中医药学报》杂志信息: 《中医药学报》创刊于1973年,为大型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编辑学会联合办刊,为国际连续出版物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本刊以振兴中医药学术,交流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及中西医结合的经验及成果为宗旨。

辟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名医经验、治法探讨、临证体会、临床报道、验案报道、中药研究、方剂研究、针灸经络、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制剂研究、实验研究、医籍探析、综述、争鸣与商榷等栏目,并可根据读者需要增设新栏目,是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及中医药学员、广大中医药爱好者的专业刊物。

《中医药学报》杂志荣誉: 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入选国际书展。

为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荣誉标识。

2003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中医药学报》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燥湿解毒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孟秀芝于杰侯敬丽王金凤梁珊珊王孝莹 骨刺消痛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刘桂双李文军 HPLC-ELSD法测定田七痛经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含量---李长新史红波吕晓霞程占荣 丁香贴片中丁香苦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许贵军李莹莹殷翔王建明 小儿脊柱穴主治规律探讨---韩明舫 针刺中渚穴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迟旭 电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王凤艳高琳刘岩李庆周凌云刘滨 复方肺积散对小鼠LEWIS肺癌抑制作用及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实验研究---张自强齐路霞郝静姜家康 复方丹参饮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胡振波姜贺徐京育 单兆伟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色浅析---李秀源 中医推拿之多元共存---张星平黎建海 中药佩兰的本草学考证---曹新民张南 龙牙葱木皂苷对培养心肌细胞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张雨薇孙世晓姜海英曲丽 本草养颜膏对老龄大鼠皮肤SOD和HYP的影响---王萍王小燕 针灸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BCL-2MRNA和BAX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赵宇辉孙忠人魏运芳 荷瘤小鼠早期邪毒壅盛和气虚证睾丸下调的基因---陈宝英方肇勤卢文丽潘志强梁超吴中华刘小美侯俐张辉高必峰 丹参素对甲亢大鼠血管平滑肌的保护作用---鲍军马梁乐小勇陈春林汤依群 方证相关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意义---安德明郑培永季光 瘀血致病机理拾遗---周唯 证候的构成、内涵、实质和意义---常存库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概况---蓝岚丰芬罗建阎博华杨爱国张红参范宏元黄靖宇李川罗才贵 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研究---彭建民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宋建乔 高效液相色谱法优选五味子浸膏的提取工艺---田振坤王春晖陈忠新 苦参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韩颂于喜水赵敏 养血益肾法的临床应用心得---陈芳 治络法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王旭鞠中斌刘庆辉邵文锦曹娟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黄美爱陈晓龙贾连旺张金良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证型与发病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吴宁宋洪杰王红程航扬泽琴刘敛 三黄汤与普济消毒饮干预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信号错误转导的机理研究---张益钧沈利水戴盛锋倪中凯徐赵钕毛水龙 浅谈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李泽光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与探讨---闫朝升李丹马俊王波 红车轴草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李松滨杨丽珍李宝龙 抗衰益智胶囊对实验性老年痴呆大鼠脑组织中SOD、GSH-PX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朱向东田文景刘稼 SDS-PAGE法分析树舌多糖GF对小鼠HEPA癌细胞可溶性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冯涛曹燕菲刘欣于英君 速效消脂汤治疗脂肪肝的实验研究---付之光王岩 枸杞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覃筱燕唐丽杨林戴景峰黄菊阳常嘉 李东垣治疗阴火病证用药组方规律浅析---孙洁赵瑞占张星平 调肝治百病探述---周唯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黄剑雄李峰倪量 需要检测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 需要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公务员之家网站公告: 1、公务员之家并非中医药学报杂志社官网,若想向该刊直投稿件,请联系中医药学报杂志社。

治肝三十六法——《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最新]

治肝三十六法——《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最新]

程门雪编《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姜宜孙整理(原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3期)《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著,详论治肝病各法,极其精粹,惜只此一段耳,思非全璧,其余不可问矣。

兹撰为歌括以备采用。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发、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姑录大略于下:肝气肝风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冲心犯肺乘脾胃,挟寒挟痰多异形,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究情。

肝气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疼。

疏肝理气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平,兼寒吴萸(兼)热丹(皮)栀(子),兼痰半夏与茯苓(疏肝理气法),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辛润以通络道也)。

络脉瘀阻归(须)桃仁,旋覆泽兰新绛增(兼通血络也,疏肝通络法)。

肝气胀而疏更甚,归膝杞柏(子仁)柔肝认,兼寒(加)肉桂与苁蓉,兼热(加)天冬生地审(柔肝法),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

(此经方淮麦甘枣汤加芍药、橘饼两味也。

此方天士最喜用之,平淡而神奇,善用之,变化不测也,历来验案甚多,乃女科要方,余亦屡用,或奇效。

)培土泻木用六君,吴萸白芍木香临,脘腹胀痛肝(气)乘脾,疏木温中法意深,(温中疏木,黄玉揪惯用此法,黄坤载立法大意胆胃宜降,肝脾宜升,而脾胃为升降之机枢也,此中尚有微旨,如桂枝柴胡一类是升疏,所谓木喜条达是也,吴萸川楝白芍之类为降泄而非疏泄矣。

疏泄二字当分析,各有其所宜,逍遥散是土中疏木,抑气、四七之类则土中泄木也。

疏是竖,达其郁结,泄是横,局方四七汤桂草参夏四味,不用一味理气药,而能泄其有余,是方合疏泄,二者均用之,与逍遥又微有不同也。

须辨,治七情之气,与逍遥散同,极堪玩味,其用意深也。

)脘痛呕酸肝犯胃,泄肝和胃法亦异(与肝乘脾之治,又异途也)。

二陈汤合左金丸,金铃白蔻犹同意,(泄肝和胃法与疏木温中法不同,却是相对之治,研究两者用药之分,思过半矣。

)抑肝肝气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喘主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汇(抑肝法),泄肝肝气上冲心,热厥心气用左金,金铃子散寒椒桂(寒加椒桂),寒热俱有(仍入川)连芍(或再加白芍)均,泄肝主法苦辛酸,三者错综随证任。

疏肝健脾补肾汤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体会

疏肝健脾补肾汤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体会
1 1 0
内蒙古 中 医药
则常 兼胸 胁胀满 、 嗳气反 酸 、 烦 躁 多怒 、 怒则作 痛 等肝郁 之症 。 若 脾 疗效 评 定 标 准 : ①治愈: 胃脘 痛 及 其 他症 状 消 失 , 胃镜 检查 正 气虚 弱 , 则 常兼 神疲 乏力 、 便溏、 肢凉 、 纳呆 等 症 。 常; ②好 转 : 胃痛 缓解 , 发作 频 率 下 降 , 其他 症 状 减 轻 , 胃镜检 查 好 治 法 上 常 以和 胃理气 止 痛 为 基本 原 则 , 审证求因, 辨证 施 治 。 转; ③无 效 : 症状无 改 善 , 复 查 胃镜无 改变 。 虽说是“ 通则 不 痛 ” , 但 要 灵 活 运用 通 法 , “ 通 字 须 究 气血 阴 阳” , 清 表 1 治 疗 后 两 组 疗 效 比较 ( n) 热、 养阴、 理气 、 化瘀 、 温 阳、 益气 皆可为 通 , 唯要英钠 或 患有 某种 慢 性疾 病 ( 如结 核 、 癌症 、 慢 性 酒 脾 虚 , 血 滞 无 华 。治 疗 以疏 肝 健 脾 补 。 肾汤加 处 方 : 柴胡 1 2 g 、 当归 精 中毒 、 肝病等 ) 。其 中女 性 5 4例 、 男性 2 例, 年龄 2 6 ~ 4 0岁 , 病 程 1 2 g 、 白芍 1 5 g 、 白术 1 5 g 、 茯苓 1 2 g 、 熟地 1 5 g 、 山药 1 2 g 、 菟丝子 1 0 g 、 0 . 3 ~ 8年 。主要表 现 为淡 褐色 或淡 黑色斑 , 形 状不 规则 , 对称 分布 于 香 附 9 g 、 郁金 1 2 g 、 青皮 9 陈皮 1 2 g 、 白扁 豆 1 5 g 、 姜 半夏 1 2 g 、 甘草 额、 眉、 颊、 鼻、 上唇 等 颜面 皮肤 , 一般 无 自觉症 状及 全身 不适 。 3 g 。1 剂/ d , 分 两 次服 , 早 晚各 服 一次 , 1 5 d为 1 个 疗 程 。调 服 1 5 剂 2 治疗 方 法 后, 患 者斑 片 明显变 小 , 连服 3 个疗 程斑 片完 全 消失 , 患 者 康复 。 予 以疏 肝 健 脾 补 肾 汤治 疗 l 1 I 。 基本 方 剂 组 成 : 柴胡 1 2 g 、 当 归 5讨 论 1 2 g 、 白芍 1 5 g 、 自术 1 5 g 、 茯苓 1 2 g 、 熟地 1 5 g 、 山药 1 2 g 、 菟 丝子 1 甘 黄褐 斑多 发 于 中青年 女性 , 发 病 多与 肝 、 脾、 肾三 经 密切 相 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补肝原有同气相求之妙用。 肝为气化之本 , 温升肝 气则脾胃之运纳自然复健、 壮旺。脾胃学派代表医家 李东垣, 临证善用柴胡、 升麻、 葛根、 防风等风药。然而 其使用目的不仅仅在于升提中气, 还在于通过风药升 发阳气的作用, 畅行营卫之气, 升发肾间之湿气 , 宣通 心胸之阳气 。风药之所以有如此作用 , 正是由于肝 为气化之本, 而风药能够鼓舞、 升发肝之阳气。李东垣 在 脾胃论 中明确指出: 以诸风药升发阳气 , 以资肝 胆之用, 是令阳气生 。何梦瑶在 医碥 中论述逍遥散 时曾说: 肝胆少阳木气, 象草穿地而出 , 此时被寒风一 郁, 即萎软遏抑而不能上伸 , 惟温风一吹, 即畅达。盖 木喜风, 风摇即舒畅 , 寒风则畏 , 温风则喜。柴胡、 薄荷 辛而温者 , 辛故能发散, 温故入少阳。诸风药如和煦之 春风 , 助肝胆升发少阳春生之气, 使脏腑安和 , 生机旺 盛。故周学海 读医随笔 说 : 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 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 始能调畅而不病。 2 肝握气血之枢机 吴昆
2009 年第 37 卷第 2 期 Vol 37, No 2, 2009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5
冲内扰于脏腑之间 , 变生百病。 伤寒论 所述厥阴病 的表现, 消渴, 气上撞心 , 心中疼热 , 饥而不欲食, 食则 吐蛔 , 下之 , 利不止 等, 便显示了这种扑朔迷离的风象 特点。风气横犯中土, 消津耗营, 则消渴易饥 ; 风木克 犯脾胃 , 气伤胃逆, 则呕逆不食 , 甚至吐蛔 ; 上逆心胸, 夹热冲心 , 则自觉气上撞心, 甚至欲发奔豚; 下迫腹中, 夹寒乘脾 , 则下利不止, 甚至及肾而成久利。乌梅丸作 为厥阴病的主方 , 能够调节气机, 交通阴阳, 燮理寒热, 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 而不是仅仅用来驱 虫, 正体现了调肝治百病的思想。 5 肝合刚柔之德性 肝在五行属木 , 具有冲和条达 , 喜伸展舒畅的特 性。罗美 内经博议 云 : 肝 以木为德, 故其体柔和而 升, 以象应 春, 以 条达 为性, 其性疏 达而不 能屈 抑 。任应秋提出 肝为柔脏 , 认为 柔 是肝的本质和 [ 4] 生理状态 。然而肝又为将军之官 , 其禀性素质刚暴 强急。费伯雄说 : 五脏唯肝为最刚 ( 医方考 ) 。故 肝合刚柔之德。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 说: 惟其德属 木, 故其体本柔而刚, 直而升, 以应乎春。其性条达而 不可郁, 其气偏于急而激暴易怒 。 稍有所郁 , 不能遂 其直达之性 , 不能顺其上伸之势, 因激而成怒 。周学 海 读医随笔 言 : 殊不知肝气愈郁愈逆 , 必顺其性 而舒之, 自然相化于无有。 肝合刚柔之德, 在生理情况下 , 肝之所以柔和条达 而不刚暴太过, 全赖肝之阴血柔之、 敛之、 润之。 医宗 金鉴 云: 肝之情欲散 , 肝之质喜滋 。 笔花医镜 云: 肝与胆相附 , 东方木也, 其性刚 , 赖血以养 。肝藏 血, 阴血充养于肝, 使其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一旦 肝的阴血不足, 则肝必失其柔和之性。 医学衷中参西 录 言 : 肝恶燥喜润。燥则肝体板硬, 而肝火肝气即妄 动; 润则肝体柔和 , 而肝火肝气长宁静。 医门八法 云: 肝藏血, 血足则气静, 血亏则气躁, 躁则妄动 , 致 使肝气冲逆, 阳气亢奋, 升动无制, 而变生百病。 足厥阴肝经在体内循行分布最广, 上至巅顶, 下至 足底 , 贯通上下 , 联系脏腑最多。若肝失其柔和条达之 性, 则肝气冲逆 , 刚性难驯, 攻冲激 烈, 上扰、 下迫、 横 乘、 旁窜, 妄行不休。如 读医随笔 所说 : 其 横悍逼迫 之势而不可御也 。故除肝本身的病变外, 还能上冒巅 顶, 窜扰经络 , 旁攻脏腑 , 干犯他脏。 医门八法 肝气 痛 云 : 肝气动则各经之气随之, 外而肢体, 内而脏腑, 全无静谧之区矣。或循经犯肺 , 或中乘脾胃, 或气上撞 心, 或下竭肾阴等等 , 不一而足。 知医必辨 云: 人之 五脏, 惟肝易动而难静。其他脏有病 , 不过自病 , 惟 肝一病即延及他脏 , 导致脏腑失调 , 功能紊乱。其中 以肝脾不调最为常见 , 知医必辨 云: 肝气一动, 即乘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2- 2392( 2009) 02- 0003- 03 发、 鼓舞。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说 : 盖肝主疏泄, 原为风木之脏, 于时应春, 实为发生之始。 能 宣通先 天之元气 , 以敷布于周身, 而周身之气化 , 遂无处不流 通也 。肝气冲和, 阳气敷布 , 可宣养心气 , 调节血运; 舒启肺金, 宣畅肺气 ; 疏泄脾土 , 敦厚运化 ; 温化肾水, 共司蕃育 。肝气和则使诸脏之气生升有由, 化育既 施, 五脏安和, 生机不息。 肝气的升发能启迪诸脏之气化 , 沈金鳌 杂病源流 犀烛 云: 肝和则生气 , 发育万物 , 为诸脏之生化。 故 在临床治疗中多从肝入手宣通、 升发阳气, 治疗各种病 证。例如对于胸痹心痛的治疗, 先辈名医赵锡武认为 当以宣通阳气为要。心胸阳和布 化, 阴霾自 可消散。 由于阳气的启迪布化有赖于肝, 赵老临证常用当归四 逆汤合栝蒌薤白剂, 以启肝阳, 通心脉, 化浊阴 。又 如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载, 曾治一患者饮食不能 消化 , 服健脾暖胃之药百剂不效。投以黄芪一两, 桂枝 尖三钱 , 数剂而愈。张氏认为黄芪善于补肝, 肝属木 而应春令 , 其气温而性喜条达, 黄芪之性温而上升, 以
[ 8] [ 9]
黄炳山 . 中医 治疗 艾滋病 [ M ] . 哈尔 滨 : 黑龙 江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 1990: 25. 张苑莉 .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探讨 [ J] . 天津中医 , 1994, 11( 2) : 46.
[ 10] 赵晓梅 , 吕维 柏 . 中 医药治 疗艾 滋病 的临 床探析 [ J] . 中 医杂 志 , 1996, 37( 8) : 499. [ 11] 李发枝 , 徐立然 , 李柏龄 . 中医学对艾 滋病病因病机的 认识 [ J] . 中 医杂志 , 2006, 47( 5) : 395- 396. [ 12] 孙利民 , 危剑安 . 从中 医理论谈 艾滋病 的发病 机制 [ J] . 中华中 医 药杂志 , 2005, 20( 2) : 101.
[ 1] [ 2] 苏诚炼 . 临床诊治艾 滋病的初 步体会 [ J ] . 中医杂 志 , 1990, 31( 2 ) : 26. 蒋心悦 . 浅析爱滋病 的病因病 机 [ J] . 中 国医药学 报 , 2001, 16( 6 ) : 41- 42. [ 3] [ 4] 杨效华 , 姜良铎 . 东直门医院诊治首例艾滋病报告 [ J] . 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 , 1996, 19( 2) : 66. 李致重 .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治案 1 则 [ J] . 新中医 : 1995, 27( 12) : 14.
2009 年第 37 卷第 2 期 Vol 37, No 2, 2009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 5] [ 6] [ 7]
3
到来。赵晓梅、 吕维柏揭示了艾滋病各期的基本病情 和发展趋势 ; 李发枝等提出的 HIV 首先伤及脾脏, 脾、 肺、 肾三脏亏虚贯穿艾滋病全过程 ; 孙利民、 危剑安等 认为气虚血瘀贯穿于艾滋病病程等。这些都是中医学 者、 临床工作者们在艾滋病治疗中得出的经验总结 , 为 艾滋病的辨证、 用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
收稿日期 : 2008- 11- 14 修回日期 : 2009- 01- 04
作者简介 : 周唯 ( 1961- ) 女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 教学与理论研究。
4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9 年第 37 卷第 2 期 Vol 37, No 2, 2009
[ 1] [ 1]
在以脏腑为中心的生命活动中, 肝具有独特的作 用和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 诊疗中为历代医家 所重视。 清代医家周学海在 读医随笔 中提出: 医者 , 善于调 肝乃善治百病。 当代多位中医名家亦都提出疑难病症 从肝 论治 的观 点。本文 拟 对其 中 的机 理 作 进一 步 探讨。 1 肝为气化之发始 素问 六 节脏象论 , 肝 为阳中之少阳 , 通于春 气 。春为岁首 , 阳气始发, 万物始生 , 内孕生升之机。 肝在五行属木, 与富含启陈之机, 万物肇化生荣的春天 相应, 乃人体阳 和之气始生之处。 素问 水热穴论 曰: 春者, 木始治 , 肝气始生。 成方切要 云 : 肝者, 乃阳春发动之始 , 万物生化之源。 肝应阳升之方, 行春 升之令 , 主一身阳气之升腾。人身之阳气全赖肝气升

3
肝乃升降之根本
在气的升降运动中脾胃具有重要作用 , 然而气机 的升降更有赖于肝气的升发。周学海 读医随笔 说: 脾主中央湿土 , 其性镇静是土之正气也, 静则易 郁, 必借木气以疏之。 故脾之用主于动, 是木气也。 脾为阴土 , 具静兼之性, 坤静之德, 所以能够升清, 实有 赖于肝气的升发、 疏达。 张氏医通 曰: 肝藏升发之 气 。 类证治裁 云 : 凡上升之气 , 自肝而出。升发为 肝的生理特性之一, 故肝为气机升降的根本。 读医随 笔 明确指出: 世谓脾为升降之本, 非也。脾者 , 升降 所由之径 ; 肝者 , 升降发始之根也。 肝者, 贯阴阳, 统 血气, 居贞元之间, 握升降之枢者也。故肝失疏泄, 气 失调畅 , 可致气机逆乱, 升降失调。若肝郁气滞 , 则中 土易滞 , 脾不升清 , 胃失和降 , 可见肠鸣泄泻 , 恶心呕 吐; 若肝气亏虚 , 升发不及 , 可致气陷于下, 而见脘腹坠 胀, 脱肛, 阴挺等 ; 若肝郁气逆, 气火内盛 , 肝气升发太 过, 冲逆于上而犯肺、 撞心 , 则可见胸闷、 咳喘、 心悸等。 读医随笔 曰: 殊不知肝气愈郁愈逆, 疏泄之性横逆 于中, 其实者暴而上冲 , 其虚者折而下陷。 医碥 有: 一有怫郁 , 当升不升 , 当降不降 , 而使气机升降乖违。 由于升降失调与肝密切关相 , 故临床常从肝入手调理 升降。如治疗中气下陷的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 , 其中 黄芪、 柴胡、 升麻等 , 实为升补肝气以升阳举陷。而由 于肝火犯肺、 风阳上扰等导致肺失肃降 , 肺气上逆之咳 嗽、 喘促临床亦常见 , 疏肝清肝、 平肝抑肝亦为咳喘的 重要治则。 4 肝兼阴阳之体用 从体用看, 肝行疏泄 , 其用属阳 ; 又主藏血 , 其体属 阴, 有肝 体阴而用阳 之说。从五行看 , 肝属木 , 其母 为水, 其子为火, 为生于水而生火者, 一身同兼相反两 性。从阴阳看, 肝经为厥阴, 肝脏属少阳。 素问 脏气 法时论 曰 : 肝主春 , 足厥阴少阳主治。 厥阴乃两阴交 尽, 少阳为一阳初生 , 二者均言阴尽阳生之意 , 凡此都 说明肝兼阴阳之性。 由于肝体阴用 阳, 为阴尽阳生之脏 , 故其阳用易 过, 阴血易亏。在病理上具有肝气、 肝阳易郁、 易亢、 易 逆, 肝血、 肝阴易亏、 易耗的特点。 金匮翼 云: 肝虚 者, 阴虚也。 肝肾阴亏 , 水不涵木, 木少滋 荣, 肝阳偏 亢, 亢逆无制则化风。然而临床所见风证并不仅仅限 于肝肾阴亏, 肝阳化风。由于肝木介于水火之间, 兼阴 阳之体性, 阴阳往复之间其风气乃成。若肝之阴血充 足, 阳气得以条达、 敷布, 则阴阳协调 , 和风以生 ; 若阴 [ 3] 阳失调 , 水火失衡, 阴阳动荡, 则和风转而成为贼风 , 即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所谓: 肝木失和 , 风自肝 起。其风不仅外彻体窍, 引动筋脉 , 而且妄动于内, 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