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426-2009 ±8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规程
2009电口新颁布规范

2009-12-01
54
DL/T 1129-2009
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2009-07-22
2009-12-01
55
DL/T 1130-2009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
2009-07-22
2009-12-01
56
DL/T 1131-2009
±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
核电厂常规岛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2009-12-01
45
DL/T 1118-2009
核电厂常规岛焊接技术规程
2009-07-22
2009-12-01
46
DL/T 1120-2009
水轮机调节系统自动测试及实时仿真装置技术条件
2009-07-22
2009-12-01
47
DL/T 1121-2009
2009-07-22
2009-12-01
73
DL/T 5057-2009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 5057-1996
2009-07-22
2009-12-01
74
DL/T 5065-2009
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DL/T 5065-1996
2009-07-22
2009-12-01
75
DL/T 5112-2009
2009-07-22
2009-12-01
78
DL/T 5210.2-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
2009-07-22
2009-12-01
79
DL/T 5210.3-200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2017年版)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 )标准ICS备案号: Q/CSG目录1 业务说明 (1)2 适用范围 (1)3 引用文件 (1)4 术语和定义 (5)5 管理要点 (6)6 流程步骤及说明 (17)7 附录 (19)附录A: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架空线路工程 (19)附录B: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电缆线路工程 (43)附录C: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变电电气交流工程 (59)附录D: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变电电气直流工程 (89)附录E: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变电土建工程 (123)附录F: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变电继电保护工程 (230)附录G: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变电自动化工程 (234)附录H: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通信工程 (238)附录I: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配网工程 (250)附录J: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设置清单-物资开箱检查 (281)附录K:WHS质量控制点设置表 (285)前言为深入践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诚信、服务、和谐、创新”企业理念,打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智能电网,同时为规范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提升基建工程实体质量水平,实现基建工程质量的精益管理,公司基建部在全面分析、研究多年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现有基建管理制度与标准,对基建工程WHS质量控制标准重新定位,组织修编了《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2017年版)。
《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2017年版)定位为:监理单位通过应用本标准,在规范监理自身质量管理行为的同时,更着力于对基建工程关键环节、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为基建工程实体质量的提升发挥检查监督和促进作用。
3.±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标准化设计文件之(三)-_接地极线路标准化设计指导书-V2.0_20150612

版本号:V2.0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标准化设计文件之(三)接地极线路标准化设计指导书(试行)直流建设部二〇一五年七月±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标准化设计文件之(三)接地极线路标准化设计指导书(试行)批准:审核:郭贤珊黄勇宋胜利陈东编写:张宁刚王庆付颖王赞江岳魏鹏目录前言 (I)1 一般规定 (1)2 导地线选型 (2)2.1 导线选型 (2)2.1.1 导线选择主要原则 (2)2.1.2 导线载流量 (2)2.1.3 导线型号 (3)2.1.4 导线布置 (3)2.2 地线选型 (4)3 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 (5)3.1绝缘配合 (5)3.1.1 绝缘子片数 (6)3.1.2 招弧角间隙 (6)3.1.3 空气间隙 (6)3.2防雷接地 (7)3.3地线绝缘设计 (8)4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9)5 杆塔设计 (12)5.1杆塔结构设计原则 (12)5.1.1基本规定 (12)5.1.2杆塔优化设计原则 (13)5.2杆塔型式选择 (13)5.3杆塔荷载 (14)5.3.1杆塔荷载取值 (14)5.3.2杆塔荷载组合 (15)5.3.3其它规定 (18)5.4杆塔材料 (18)5.5杆塔防腐及绝缘设计 (19)5.5.1 基本规定 (19)5.5.2防腐要求 (19)6 基础设计 (20)6.1基础设计原则 (20)6.2基础选型 (20)6.2.1基本原则 (20)6.2.2常用的基础型式 (21)6.3基础材料 (21)6.4基础计算 (21)6.5基础防腐及绝缘设计 (21)6.5.1 基本规定 (21)6.5.2基础防腐设计 (22)6.6特殊地段基础处理 (22)7 单侧过负荷运行工况导线弧垂校核 (23)7.1接地极过负荷保护定值设计原则 (23)7.2接地极线路降功率工况运行时间 (23)7.3降功率工况的弧垂校核 (23)附录A 导线允许载流量计算方法 (25)附录B 灵州换流站接地极线路绝缘配置案例 (27)B.1 工作电压绝缘 (27)B.2 操作过电压绝缘 (28)C.1 导线型号 (33)C.2 额定电流状态下的导线温度 (34)C.3 一侧承受额定电流时的导线温度及弧垂 (35)C.4 过载时的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36)附录D 降功率工况的导线载流量分析 (38)D.1 一侧承受额定电流时的导线温度及弧垂 (38)D.2 过载时的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42)附录E 接地极线路设计标准指导书(试行)编写备忘录 (45)E.1 本设计指导书编写过程 (45)E.2 本设计指导书已解决的问题 (46)E.3 本设计指导书需解决的问题 (46)前言接地极线路是特高压换流站的配套工程。
DL_T 5428-2009 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K 54备案号:J926-2009工阳lll华人民共和罔电力行业标准jDL/T 5428 - 2009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 ofI&C protectionsv. stem in fos矧fuel power plant 2009-07-22发布2009-12-01实施III华人民共和陶国家能源局发布⑧DL /T 5428 - 2009前言…………………………………一Ⅲl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53.1术语和定义……”………………………………………………”5 3.2缩略语…………………………………~84总则………………………………………………1 05热丁保护系统的设计原则………………………….a….115.t电源设计原则...一...................... (1)5.2逻辑设计原则...~ ......................a (11)5_3热工保护系统配置原则 (13)5.4其他......。
..................~ (16)6锅炉保护………………一……….176.1锅炉局部保护…“………~ ………¨176,2锅炉炉膛安全保护………………………一………………….19 6+3锅炉停炉保护…”………一……………………………_227锅炉燃烧器控制.........~ (26)7.1 点火、助燃……一…………1 267。
2煤粉燃烧器控制.........一 (28)7.3磨攥机启、停条件......“ (28)7,4蛤煤机启,件条件......~ (29)7。
5给(排)粉机扁、停条件……………………………………。
30 8汽轮发电机组保护……一………………………’318.! 汽轮机局部保护……………………………………。
±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800kV级直流输电设备检修技术的研究技术的研究项目分报告之一《±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目录1、课题来源 (1)2、依托工程 (1)3、研究内容 (1)4、主要结论 (2)5、成果应用 (2)6、效益分析 (2)7、附件±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2)1、课题来源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世界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创新工程,是目前已建和在建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远、容量最大的输电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部署,2010和2012年将分别建成投运。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本身的特点必然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与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相比,±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更高、导线截面更大,绝缘水平更高,在线路的防污闪、防雷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总结以往超高压、特高压交流线路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特高压直流线路的运行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是开展特高压直流线路运行维护准备工作的当务之急。
根据国网运行有限公司《±800kV级直流输变电设备运行检修技术的研究》任务委托书,为确保±800kV级直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安全经济运行,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承担了《±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的研究工作,用来指导特高压直流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以提高特高压直流运行管理水平和运行可靠性。
2、依托工程±800kV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直流示范工程。
3、研究内容1、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基本要求;2、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运行维护标准;3、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特殊区段的运行管理要求;4、主要结论通过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标准的研究,规定了±800kV直流架空送电线路运行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标准,并对线路巡视检查、检测、在线监测、缺陷管理、维修、运行标准、技术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DLT1088-2008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电磁环境参数限值

II
DL / T 1088 — 2008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2006 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发 改办工业[2006]1093 号)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规定了特高压直流线路的电磁环境控制参数的限值,如合成场强、直流磁场、 离子流密度、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等的限值,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设计、建设及其环境 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DL 501 架空送电线路可听噪声测量方法 DL/T 1089 直流换流站与线路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测试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合成场强 tota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直流带电导体上电荷产生的场和导体电晕引起的空间电荷产生的场合成后的电场强度称 为合成场强,单位为 kV/m。合成场强在大地表面的值为地面合成场强。 3. 2 离子流密度 ion current density 直流导体电晕时,电离形成的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空间运动形成离子流。地面单 位面积截获的离子流称为离子流密度,单位为nA/m2。 3. 3 无线电干扰 radio interference 电力线路产生的具有无线电频率分量的电磁噪声称为无线电干扰。 3. 4 可听噪声 audio noise 电力线路电晕产生的 A 计权噪声分量称为可听噪声。 3. 5 限值 limit 根据规定的测量方法,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测量某参数的允许值称为限值,它是一个人为 规定的数值。
4 限值
4.1 合成场强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临近民房时,民房处地面的合成场强限值为 25kV/m,且 80% 的测量值不得超过 15kV/m;线路跨越农田、公路等人员容易到达区域的合成场强限值为 30kV/m;线路在高山大岭等人员不易到达地区的限值按电气安全距离校核。
5.±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标准化设计文件之(五)- 换流站主建筑物标准化设计指导书-V2.0

版本号:V2.0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标准化设计文件之(五)换流站主建筑物标准化设计指导书(试行)直流建设部二〇一五年七月±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标准化设计文件之(五)换流站主建筑物标准化设计指导书(试行)批准:审核:郭贤珊黄勇宋胜利胡劲松编写:王幼军王庆曹伟炜范新健饶冰目录1 换流站建筑物综述 (1)1.1主要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 (1)1.2屋面防水等级 (2)1.3屋面排水 (2)1.4结构设计原则 (2)2 阀厅 (4)2.1阀厅设计总的要求 (4)2.2阀厅建筑尺寸 (7)2.3阀厅的结构型式 (8)2.4阀厅围护系统设计 (9)3 控制楼 (13)3.1控制楼设计原则 (13)3.2主控楼标准设计方案平面布置 (16)3.3辅控楼标准设计方案平面布置(方案一) (24)3.4辅控楼标准设计方案平面布置(方案二) (29)4 综合楼及其它建筑 (34)4.1综合楼 (34)4.2备品备件库 (35)4.3 GIS室 (35)4.4车库 (36)前言为规范±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项目的管理,在充分吸收了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哈密南—郑州、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灵州—绍兴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依托锡盟—泰州、上海庙—山东、晋北—南京±800kV特高压换流站工程设计优化成果,对±800kV换流站的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统一,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具有参考性的±800kV换流站主要建筑物标准设计方案,主要应用和指导后续±800kV换流站工程的主要建筑物设计工作,促进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全面提升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水平。
1 换流站建筑物综述1.1主要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800kV换流站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1规定。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系统接线4.1直流电源4.2系统电压4.3蓄电池组4.4充电装置4.5接线方式4.6网络设计5直流负荷5.1直流负荷分类5.2直流负荷统计6保护和监控6.1保护6.2测量6.3信号6.4自动化要求7设备选择7.1蓄电池组7.2充电装置7.3电缆7.4蓄电池试验放电装置7.5直流断路器7.6熔断器7.7刀开关7.8降压装置7.9直流柜7.10直流电源成套装置8设备布置8.1直流柜的布置8.2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的布置8.3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组和镉镍碱性蓄电池组的布置9专用蓄电池室对相关专业的要求9.1专用蓄电池室对相关专业总的技术要求9.2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对相关专业的要求9.3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组和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对相关专业的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直流系统I/O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蓄电池选择附录C资料性附录充电装置及整流模块选择附录D资料性附录电缆截面选择附录E资料性附录直流断路器选择附录F资料性附录蓄电池回路设备及直流柜主母线选择附录G资料性附录蓄电池短路电流计算及其参考数值表附录H规范性附录本规程用词说明条文说明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下达200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2973号文的任务而编制的..本次修订工作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电技1995506号文发布实施的DL/T5044—1995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为原本;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电力20001048号文批准实施的DL/T 5120—2000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并根据国内外新标准、新技术、新元件和新装置的应用;增加了以下内容:——扩大了适用范围;——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高频开关电源装置;——直流断路器..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 5044—1995..本标准含括了DL/T 5120—2000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的主要内容;在二者并存的过渡期间;当出现不一致时;以本标准为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G都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H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百震、盛和乐、陈巩、於崇干、白忠敏、卓乐友、吴聚业、高惠民、戴敏..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直流系统接线、设备选择及布置、直流系统的对外接口及对相关专业的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单机容量为1000MW及以下火力发电厂、500kV及以下变电所和直流输电换流站新建工程直流系统的设计;扩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火力发电厂中包括燃煤发电厂、燃油发电厂、燃气发电厂和垃圾发电厂..核能发电厂、750kV变电所及其他电力工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12:1995GB/T 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2:1995GB 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DL 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T 5035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3术语3.0.1蓄电池组storage battery用导体连接两个或多个单体蓄电池用作能源的设备..3.0.2防酸式铅酸蓄电池acidspray-proof lead-acid battery蓄电池槽与蓄电池盖之间密封;使蓄电池内产生的气体只能从防酸栓排出;电极主要由铅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可分为防酸隔爆式铅酸蓄电池和防酸消氢式铅酸蓄电池;简称防酸式铅酸蓄电池..3.0.3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alve regulated sealed lead-acid battery蓄电池正常使用时保持气密和液密状态;当内部气压超过预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释放气体;当内部气压降低后安全阀自动闭合;同时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蓄电池内部;使其密封..蓄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限内;正常使用情况下无需补加电解液..3.0.4镉镍蓄电池nickel-cadmum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镉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3.0.5系统system本规程的“系统”是指连接在一个共同的标称电压下工作的设备和导线线路的组合..3.0.6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系统被指定的电压..3.0.7电气设备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 for equipment根据规定的电气设备工作条件;通常由制造厂确定的电压..3.0.8浮充电floating charge在正常运行时;充电装置承担经常负荷;同时向蓄电池组补充充电;以补充蓄电池的自放电;使蓄电池以满容量的状态处于备用..3.0.9均衡充电equalizing charge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匀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以及大容量放电后的补充充电;通称为均衡充电..3.0.10端电池terminal battery蓄电池组中基本电池之外的蓄电池..3.0.11核对性放电checking discharge在正常运行中的蓄电池组;为了检验其实际容量;以规定的放电电流进行恒流放电;只要电池达到了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即停止放电;然后根据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计算出蓄电池组的实际容量;称为核对性放电..3.0.12终止电压finish voltage蓄电池容量选择计算中;终止电压是指直流系统的用电负荷;在指定放电时间内要求蓄电池必须保持的最低放电电压..对蓄电池本身而言;终止电压是指蓄电池在不同放电时间内及不同放电率放电条件下允许的最低放电电压..一般情况下;前者的要求比后者要高..3.0.13电磁兼容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产生不允许的电磁骚扰的能力..4系统接线4.1直流电源4.1.1发电厂和变电所内;为了向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等供电;应设置直流电源..4.1.2220V和110V直流系统应采用蓄电池组..48V及以下的直流系统;可采用蓄电池组;也可采用由220V或110V蓄电池组供电的电力用直流电源变换器DC/DC变换器..4.1.3供电距离较远的辅助车间;当需要直流电源时;宜独立设置直流系统..4.1.4运煤系统电磁分离器等允许短时间停电的直流负荷;宜采用单独的硅整流设备直接供电..4.1.5蓄电池组正常应以浮充电方式运行..4.1.6铅酸蓄电池组不宜设置端电池;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宜减少端电池的个数..4.2系统电压4.2.1直流系统标称电压1专供控制负荷的直流系统宜采用110V..2专供动力负荷的直流系统宜采用220V..3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合并供电的直流系统采用220V或110V..4当采用弱电控制或弱电信号接线时;采用48V及以下..4.2.2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直流母线电压应为直流系统标称电压的105%..4.2.3在均衡充电运行情况下;直流母线电压应满足如下要求:1专供控制负荷的直流系统;应不高于直流系统标称电压的110%;2专供动力负荷的直流系统;应不高于直流系统标称电压的112.5%;3对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合并供电的直流系统;应不高于直流系统标称电压的110%..4.2.4在事故放电情况下;蓄电池组出口端电压应满足如下要求:1专供控制负荷的直流系统;应不低于直流系统标称电压的85%;2专供动力负荷的直流系统;应不低于直流系统标称电压的87.5%;3对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合并供电的直流系统;宜不低于直流系统标称电压的87.5%..4.3蓄电池组4.3.1蓄电池型式1大型和中型发电厂、220kV及以上变电所和直流输电换流站宜采用防酸式铅酸蓄电池或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2小型发电厂及110kV变电所宜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防酸式铅酸蓄电池;也可采用中倍率镉镍碱性蓄电池..335kV及以下变电所和发电厂辅助车间宜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也可采用高倍率镉镍碱性蓄电池..4.3.2蓄电池组数1设有主控制室的发电厂;当机组总容量为100MW及以上;宜装设2组蓄电池..其他情况下可装设1组蓄电池..2容量为200MW以下机组的发电厂;当采用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时;每台机组可装设1组蓄电池..3容量为200MW级机组的发电厂;且升高电压为220kV及以下时;每台机组可装设1组蓄电池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合并供电或2组蓄电池控制负荷、动力负荷分别供电..4容量为300MW级机组的发电厂;每台机组宜装设3组蓄电池;其中2组对控制负荷供电;另1组对动力负荷供电;或装设2组蓄电池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合并供电..5容量为600MW级及以上机组的发电厂;每台机组应装设3组蓄电池;其中2组对控制负荷供电;另1组对动力负荷供电..6小型供热发电厂和垃圾发电厂根据工艺要求可装设1组或2组蓄电池..7发电厂网络控制系统中包括有220kV及以上电气设备时;应独立设置不少于2组蓄电池对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供电..当配电装置内设有继电保护装置小室时;可将蓄电池组分散装设..其他情况的网络控制系统可装设1组蓄电池..8220kV~500kV变电所应装设不少于2组蓄电池..当配电装置内设有继电保护装置小室时;可将蓄电池组分散装设..9110kV及以下变电所宜装设1组蓄电池;对于重要的110kV变电所也可装设2组蓄电池..10直流输电换流站;站用蓄电池应装设2组;极用蓄电池每极可装设2组..11直流系统电压为48V及以下当采用蓄电池时;可装设2组蓄电池..12当大型发电厂的蓄电池容量选择大于产品制造容量时;允许装设2组半容量蓄电池;并联运行;即视为1组蓄电池..4.4充电装置4.4.1充电装置型式1高频开关充电装置..2晶闸管充电装置..4.4.2充电装置配置11组蓄电池:1采用晶闸管充电装置时;宜配置2套充电装置;2采用高频开关充电装置时;宜配置1套充电装置;也可配置2套充电装置..22组蓄电池:1采用晶闸管充电装置时;宜配置3套充电装置;2采用高频开关充电装置时;宜配置2套充电装置;也可配置3套充电装置..4.5接线方式4.5.1母线接线方式11组蓄电池的直流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或单母线接线..22组蓄电池的直流系统;应采用二段单母线接线;蓄电池组应分别接于不同母线段..二段直流母线之间应设联络电器..32组蓄电池的直流系统;应满足在运行中二段母线切换时不中断供电的要求..切换过程中允许2组蓄电池短时并联运行..4.5.2蓄电池组和充电装置均应经隔离和保护电器接入直流系统..1直流系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时;蓄电池组及充电装置的连接方式如下:11组蓄电池配置1套充电装置时;二者应接入不同母线段;21组蓄电池配置2套充电装置时;2套充电装置应接入不同母线段..蓄电池组应跨接在二段母线上..22组蓄电池配置2套充电装置时;每组蓄电池及其充电装置应分别接入不同母线段..32组蓄电池配置3套充电装置时;每组蓄电池及其充电装置应分别接入不同母线段;第3套充电装置应经切换电器可对2组蓄电池进行充电..4.5.3设有端电池的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应设有降压装置..4.5.4每组蓄电池均应设有专用的试验放电回路..试验放电设备;宜经隔离和保护电器直接与蓄电池组出口回路并接..该装置宜采用移动式设备..4.5.5除有特殊要求的直流系统外;直流系统应采用不接地方式..4.6网络设计4.6.1直流网络宜采用辐射供电方式..4.6.2直流柜辐射供电1直流事故照明、直流电动机、交流不停电电源装置、远动、通信以及DC/DC变换器的电源等..2发电厂和变电所集中控制的主要电气设备的控制、信号和保护的电源..3电气和热工直流分电柜的电源..4.6.3直流分电柜应根据用电负荷和设备布置情况合理设置..4.6.4直流分电柜的接线1直流分电柜应有2回直流电源进线;电源进线宜经隔离电器接至直流母线..21组蓄电池的直流系统;2回直流电源宜来自不同母线段;对单母线接线可来自同一母线段;分电柜的直流母线可不分段;对于具有双重化控制和保护回路要求双电源供电的负荷;分电柜应采用二段母线..32组蓄电池的直流系统1对于具有双重化控制和保护回路要求双电源供电的负荷;分电柜应采用2段母线;2回直流电源应来自不同蓄电池组..并应防止2组蓄电池并联运行..2对于不具有双重化控制和保护回路的供电负荷;2回直流电源可来自同一组蓄电池;也可来自不同蓄电池组;并应防止2组蓄电池并联运行..4.6.5当需要采用环形供电时;环形网络干线或小母线的2回直流电源应经隔离电器接入;正常时为开环运行..环形供电网络干线引接负荷处也应设置隔离电器..5直流负荷5.1直流负荷分类5.1.1按功能分类1控制负荷:电气和热工的控制、信号、测量和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负荷..2动力负荷:各类直流电动机、断路器电磁操动的合闸机构、交流不停电电源装置、远动、通信装置的电源和事故照明等负荷..5.1.2按性质分类1经常负荷:要求直流系统在正常和事故工况下均应可靠供电的负荷..2事故负荷:要求直流系统在交流电源系统事故停电时间内可靠供电的负荷..3冲击负荷:在短时间内施加的较大负荷电流..冲击负荷出现在事故初期1min称初期冲击负荷;出现在事故末期或事故过程中称随机负荷5s..5.2直流负荷统计5.2.1直流负荷统计规定1装设2组蓄电池时:1控制负荷;每组应按全部负荷统计..2动力负荷宜平均分配在两组蓄电池上;其中直流事故照明负荷;每组应按全部负荷的60%变电所和有保安电源的发电厂可按100%统计..3事故后恢复供电的断路器合闸冲击负荷按随机负荷考虑..2两个直流系统间设有联络线时;每组蓄电池仍按各自所连接的负荷考虑;不因互联而增加负荷容量的统计..3直流系统标称电压为48V及以下的蓄电池组;每组均按全部负荷统计..5.2.2事故停电时间1与电力系统连接的发电厂;厂用交流电源事故停电时间应按1h计算..2不与电力系统连接的孤立发电厂;厂用交流电源事故停电时间应按2h计算..3直流输电换流站;全站交流电源事故停电时间应按2h计算..4有人值班的变电所;全所交流电源事故停电时间应按1h计算..5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全所交流电源事故停电时间应按2h计算..5.2.3直流负荷统计计算时间应符合表5.2.3规定..6.1保护6.1.1蓄电池出口回路、充电装置直流侧出口回路、直流馈线回路和蓄电池试验放电回路等;应装设保护电器..6.1.2保护电器采用直流断路器或熔断器..6.1.3当直流断路器和熔断器串级作为保护电器时;宜按下列配合:1熔断器装设在直流断路器上一级时;熔断器额定电流应为直流断路器额定电流的2倍及以上..2直流断路器装设在熔断器上一级时;直流断路器额定电流应为熔断器额定电流的4倍及以上..6.1.4各级保护装置的配置;应根据短路电流计算结果;保证具有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并应满足GB 14285中有关规定..6.1.5各级保护装置可采用瞬时电流速断、短延时电流速断和反时限过电流保护..6.2测量6.2.1直流系统设有微机监控装置时;在直流柜上的测量表计可仅装设直流母线电压表..直流系统不设微机监控装置时;直流柜上应装设下列常测表计:1直流主母线、蓄电池回路和充电装置输出回路的直流电压表..2蓄电池回路和充电装置输出回路的直流电流表..6.2.2蓄电池回路宜装设浮充电电流表..6.2.3直流分电柜应装设直流电压表..6.2.4直流主母线应设有绝缘检测;能测出正极、负极对地的电压值及绝缘电阻值..6.2.5直流柜和直流分电柜上所有测量表计;宜采用1.5级指针式或4 位精度数字式表计..6.2.6直流柜布置在控制室主环外或控制室外时;应在主环屏上装设直流母线电压表..6.3信号6.3.1直流母线电压异常时;应发出信号..6.3.2当直流系统绝缘电阻低于规定值时;应能显示有关参数和发出信号..6.3.3大、中型发电厂;220kV及以上和110kV重要变电所的直流柜及直流分电柜上;宜装设接地自动检测装置;同时应能显示有关参数和故障点并发出信号..6.3.4直流系统应具有蓄电池出口断路器跳闸或熔断器熔断、充电装置交流失电、充电装置故障等报警功能;应能显示故障元件并发出信号..6.3.5直流系统未设微机监控装置;且直流柜布置在控制室主环外或控制室外时;应在主环屏上设置直流系统故障的总信号..6.4自动化要求6.4.1直流系统中宜按每组蓄电池组设置一套微机监控装置..6.4.2直流系统微机监控装置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1测量:直流系统母线电压、充电装置输出电压和电流及蓄电池组电压和电流..2信号:直流系统母线电压过高和过低、直流系统接地、充电装置运行方式切换和故障等..3控制:充电装置的开机、停机和运行方式切换..4接口:通过通信接口;将信息传至上位机..6.4.3直流系统设有微机监控装置时;各自动化装置的报警信号及其他信息等;均应先传至直流系统的监控装置;然后通过通信接口传至上位机..6.4.4直流系统I/O内容参见附录A..7设备选择7.1蓄电池组7.1.1蓄电池个数参见附录B.11无端电池的铅酸蓄电池组;应根据单体电池正常浮充电电压值和直流母线电压为1.05倍直流系统标称电压值来确定..2有端电池的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应根据单体电池正常浮充电电压值和直流母线电压为1.05倍直流系统标称电压值来确定基本电池个数;同时应根据该电池放电时允许的最低电压值和直流母线电压为1.05倍直流系统标称电压值确定整组电池个数..7.1.2蓄电池浮充电压蓄电池浮充电压应根据厂家推荐值选取;当无产品资料时可按:1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的单体浮充电电压值宜取2.15V~2.17VGFD型蓄电池宜取2.17V~2.23V..2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单体浮充电电压值宜取2.23V~2.27V..3中倍率镉镍碱性蓄电池的单体浮充电电压值宜取1.42V~1.45V..4高倍率镉镍碱性蓄电池的单体浮充电电压值宜取1.36V~1.39V..7.1.3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单体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应根据直流系统中直流负荷允许的最低电压值和蓄电池的个数来确定;但不得低于产品规定的最低允许电压值..7.1.4蓄电池均衡充电电压单体蓄电池均衡充电电压应根据直流系统中直流负荷允许的最高电压值和蓄电池的个数来确定;但不得超出产品规定的电压允许范围..7.1.5蓄电池容量选择条件1应满足全厂所事故全停电时间内的放电容量;2应满足事故初期1min直流电动机启动电流和其他冲击负荷电流的放电容量;3应满足蓄电池组持续放电时间内随机5s冲击负荷电流的放电容量;4应以最严重的事故放电阶段;计算直流母线电压水平..7.1.6蓄电池容量选择计算参见附录B.21电压控制法亦称容量换算法参见附录B.2.11按事故放电时间分别统计事故放电容量..2根据蓄电池型式、放电终止电压和放电时间;确定相应的容量系数K cc..3根据事故放电容量计算所需容量C c..选取与计算容量最大值接近的蓄电池标称容量C10或C5..4进行蓄电池端电压水平的计算;应满足直流系统最低电压的要求..——事故放电初期1min承受冲击负荷电流时蓄电池所能保持的电压值..——任意事故放电阶段末期承受随机5s冲击负荷电流时蓄电池所能保持的电压值..——任意事故放电阶段末期蓄电池所能保持的电压值..2阶梯计算法亦称电流换算法参见附录B.2.21按事故放电时间分别统计事故放电电流;确定负荷曲线..2根据蓄电池型式、放电终止电压和放电时间;确定相应的容量换算系数K c..3根据事故放电电流;按事故放电阶段逐段进行容量计算..当有随机5s冲击负荷时;应叠加在第一阶段以外的计算容量最大的放电阶段..4选取与计算容量最大值接近的蓄电池标称容量C10或C5;作为蓄电池的选择容量..7.2充电装置7.2.1充电装置的技术特性要求1应满足蓄电池组的充电和浮充电要求..2应为长期连续工作制..3充电装置应具有稳压、稳流及限流性能..4应具有自动和手动浮充电、均衡充电和稳流、限流充电等功能..5充电装置的交流电源输入宜为三相制;额定频率为50Hz;额定电压为3801±10%V..小容量充电装置的交流电源输入电压可采用单相2201±10%V..61组蓄电池配置1套充电装置的直流系统;充电装置的交流电源宜设2个回路;运行中1回路工作;另1回路备用..当工作电源故障时;应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7充电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应满足表7.2.1的要求..表7.2.1充电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表8高频开关电源模块选择和配置要求参见附录C.2..9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基本性能要求如下:1均流:在多个模块并联工作状态下运行时;各模块承受的电流应能做到自动均分负截;实现均流;在2台及以上模块并联运行时;其输出的直流电流为额定值时;均流不平衡度应不大于±5%额定电流值..2功率因数: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0..3谐波电流含量:在模块输入端施加的交流电源符合标称电压和额定频率要求时;在交流输入端产生的各高次谐波电流含有率应不大于30%..4振荡波抗扰度:应能承受GB/T 17626.12—1998表2中规定的三级的振荡波抗扰度..5静电放电抗扰度:应能承受GB/T 17626.2—1998表2中规定的三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7.2.2充电装置的选择参见附录C.1充电装置的额定电流的选择应满足下列条件:1满足浮充电要求..浮充输出电流应按蓄电池自放电电流与经常负荷电流之和计算..2有初充电要求的应满足初充电要求..初充电的输出电流:1铅酸蓄电池应按1.0I10~1.25I10选择;2镉镍碱性蓄电池应按1.0I5~1.25I5选择..3满足均衡充电要求..均衡充电的输出电流:1铅酸蓄电池应按1.0I10~1.25I10并叠加经常负荷电流选择;2镉镍碱性蓄电池应按1.0I5~1.25I5并叠加经常负荷电流选择..但当蓄电池脱开直流母线;单独进行均衡充电时;可不计入经常负荷电流..7.2.3充电装置的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应满足蓄电池放电末期和充电末期电压的要求..参见表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