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2009年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考试报名及培训的通知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2009年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考试报名及培训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公布日期】2009.09.09
•【字号】
•【施行日期】2009.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2009年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
考试报名及培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凡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必须取得“江苏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才能上岗(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有效期五年)。
2009年度江苏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考试工作将于10月份举行,为顺利做好相关工作,现对参加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换证考试及上岗考试的人员进行预报名,请各单位组织好此次预报名工作。
一、考试类别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类别分为:实验动物饲养繁育、动物实验、实验动物管理、实验动物笼器具生产、实验动物垫饲料生产。
二、预报名时间及形式
预报名截止时间9月21日,请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将预报名登记表返回至市
科技局情报所科技统计中心。
联系人:顾伟红瞿肖怡电话:65247990 65731491
传真:65247990 邮箱地址:**************
附件: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考试预报名登记表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九日。
某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某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为了提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某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掌握动物实验的理论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动物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动物福利意识,保证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合适的照料和保护。
一、培训内容1. 动物实验理论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动物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毒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使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掌握动物学、生物学等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实验操作提供理论基础。
2. 实验动物管理与保护培训内容还包括实验动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动物饲养、环境控制、卫生防疫、动物行为观察等内容,使从业人员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照料实验动物;同时也要重点培训动物保护的意识,了解实验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确保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关怀。
3. 实验操作技能培训中还包括动物实验操作的技能培训,包括静脉穿刺、动物注射、手术操作等内容,使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物实验的实施水平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培训形式1. 理论课程培训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包括课堂授课、实验操作演示、实验动物管理实践等形式。
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为主,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实践操作培训还包括实验动物管理和实验操作的实践操作环节,通过实地操作,使学员能够亲自操作,了解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认证考核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认证考核,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相关的从业证书,保障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培训师资1. 专业教师培训的师资队伍主要由经验丰富的实验动物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他们有丰富的实验动物管理和实验操作经验,能够有效地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定期更新同时,培训师资队伍定期进行更新,了解最新的动物实验理论和技术,保证培训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关于举办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班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17)4
【总页数】1页(P191-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定额管理站文件中国石化定管字[2007]10号二○○七年八月二日关于举办"石油化工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培训班"的通知 [J],
2.上海举办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班 [J], 王晓明
3.关于举办物业管理企业部门经理、从业人员资格培训班的通知 [J], 无
4.“第一期四川省高压氧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班”即将举办 [J], 曾喻
5.关于举办“实验用非人灵长类动物专业技术交流会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医师岗位培训班”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四篇)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生物安全管理是指针对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为了确保实验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生物安全管理的要求,并具备必要的实验技能,通常会采取培训和考核制度。
一、培训制度:1. 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的原理、政策法规、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应急预案等相关内容。
培训内容还应根据不同实验人员的职责进行差异化设置。
2.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研讨会等方式进行。
培训材料应该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3. 培训频率:新进实验人员入职培训是必要的,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培训。
特殊实验项目或装备更新时,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4. 培训记录:对每位实验人员进行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信息。
二、考核制度:1. 考核内容:对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管理知识、技能和操作规程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应涵盖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处理、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
2. 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书面考试、技能操作、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
考核方式应有针对性,与实验人员的具体工作相关。
3. 考核频率:新进实验人员需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
定期进行的复核考核,如每年或两年一次,以确保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一定水平。
4. 考核结果记录:对每次的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等信息。
通过培训和考核制度,可以增强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也为实验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促进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验技能。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二)生物安全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管理生物材料和生物制品的危险,保护人类、动植物和环境免受生物威胁的一系列措施。
在实验室中进行生物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实验室中处理的生物材料和生物制品往往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北京市-实验动物上岗证培训考试题库(完美精编版)

1、以下对实验动物描述正确的是CA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B健康无病的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的动物C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严格,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D标准化的小型实验用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中2、以下 A 动物属于标准化的实验动物A普通级Begel犬 B BALB/C小鼠C SPF级大鼠 D 无菌裸鼠3、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是在 B 年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A 1949年B 1978年C 1994年D 2002年4、第一个《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C 颁布的?A 1978年 B 1988年 C 1994年 D 2002年5、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BA实验动物工作的指南 B 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C 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性文件D 实验动物强制性执行的标准6、2002年新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有CA 4项强制性标准,27项推荐标准B 7项强制性标准,71项推荐性标准C 12项强制性标准,71项推荐性标准D 7项强制性标准,27项推荐性标准7、《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自 C 起施行。
A 1996年B 2003年C 2005年D 2007年8、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商业性经营以及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D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B《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C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 D《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9、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研、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C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B《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C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D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
10、实验动物种子应当 CA 长期封闭保种B保持连续近交20代以上C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D来源于净化后的无菌动物11、按照《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同一间实验室内 CA可以最多同时进行同一个课题项目中的同一级别的两种动物实验B 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动物实验C不得同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或者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D 不得同时进行大型和小型动物的实验12、申报科研课题、鉴定科研成果、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载体生产产品,应当把D作为基本条件。
小鼠实验技能培训

小鼠实验技能培训
小鼠实验技能培训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安全:在进行小鼠实验之前,接受实验安全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器械,如何处理实验废弃物,以及如何避免实验室事故。
2. 小鼠的基本知识:了解小鼠的生物学特征、行为习性和饲养要求对于成功进行实验至关重要。
你需要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的小鼠品系,如何正确饲养和照顾小鼠,以及如何进行小鼠的标记和识别。
3. 实验技术:小鼠实验涉及各种技术,如注射、采血、解剖等。
你将接受培训,学习如何正确执行这些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将学习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4. 伦理考虑:在进行小鼠实验时,必须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
培训将涵盖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和实验设计的原则,以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
5. 实践操作:培训过程中会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你亲自动手进行小鼠实验。
这将帮助你熟悉实验步骤,提高操作技能,并增强自信心。
通过参加小鼠实验技能培训,你将获得进行小鼠实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这将为你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验动物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对象1. 实验动物生产、供应、经营和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2. 从事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的质量技术负责人;3. 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福利伦理委员会成员;4. 实验动物饲养、动物实验、设施管理等岗位的从业人员。
三、培训内容1. 实验动物法律、法规、福利伦理;2.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3. 实验动物设施管理、生物安全;4. 实验动物疾病防控、实验操作技术;5. 实验动物尸体处理、废弃物处理;6.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动物福利;7. 意外事件处理、应急响应;8. 实验室安全知识、消防知识。
四、培训方式1. 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培训效果;2. 影像教学:利用影像资料进行教学,使学员更直观地了解实验动物相关知识;3. 现场示范:通过现场示范,让学员掌握实验操作技能;4. 模拟演练:组织学员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5. 线上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
五、培训时间1. 岗前培训:新入职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2. 在职培训: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在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3. 专项培训:针对特定岗位或需求,开展专项培训,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六、培训考核1. 岗前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2. 在职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书面考试或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予以认定;3. 专项培训考核: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应的考核,合格者予以认定。
七、培训管理1. 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实验动物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效果等方面的落实;2. 培训组织单位应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确保培训工作规范有序;3. 培训考核成绩作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4. 对培训不合格者,应进行补考或重新培训。
兽医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的实施

兽医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的实施刘艳琴/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15300 高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城郊动物卫生监督站 017000摘 要:作为防控工作的主要阵地,兽医实验室的运转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整体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兽医实验室的硬件配备、技术水平等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验室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被提上日程,而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则是最大程度发挥“人”这一软实力要素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1 兽医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的目的培训、考核是任何单位人员管理体系中的固有组成部分,培训是指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使业务人员熟悉其岗位职责并自觉地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同时为其自我成长提供机会;考核则是通过特定的标准与指标,对于某一单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行为等进行评价。
主要目的是掌握实验室检测人员工作技能是否达标、工作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以此保障兽医实验室防疫这一社会性职能的发挥。
2 兽医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的实施内容2.1 兽医实验室人员培训内容2.1.1 新进人员岗前培训 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旨在帮助其快速熟悉实验室工作,将后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质量负责人是兽医实验室新进人员岗前培训的主要负责人,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以及本实验室的管理规范、考核制度,均应当纳入到新进人员岗前培训的内容版块中去。
2.1.2 在岗人员岗位培训 在岗人员岗位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为在岗人员提供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要及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推动在岗人员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对于行业检测动态的把握能力。
培训涉及到本单位培训、兄弟单位参访、上级部门学习等多种方式,其内容也涵盖了技术研讨、专业座谈等多元化内容。
2.1.3 在岗人员待岗培训 在岗人员待岗培训是对常规岗位培训的补充,培训对象主要是一些不适合承担本岗位工作任务的专业人员,一般为年度能力比对试验过程中存在严重不合格项,或是在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中存在严重不符合项,以及严重违背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的在岗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法律依据
1.从“条例”中的第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和 质量合格认证制度”。
2.国家科技部会同国家技术监督局根据“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1997年12月联合发布了“实验动物 质量管理办法”,并在第九条中明确规定:“实验动物生产和使 用实行许可证制度,实验动物使用和生产单位必须取得许可证”。
1.第一次把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作为申报科研课题和鉴定科研成 果的依据;
2.第一次对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在出售动物时,应提供资料完整的 合格证。
3.第一次对患有传染病的实验动物,提出了应急处理的措施和办 法。
4.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科技部主管全国的实验动物工作。 5.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 6.第一次公开对实验动物生产单位提出,应根据遗传学、微生物
3.为做好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相关工作,七部委于2001年12月联合 签发了“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对实验动 物许可证的管理工作,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国外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方面主要法规
国外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方面主要法规 1.美国:“动物福利法”1966年通过,并于70、76、85、90年做过四次 修订。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指南”于1963年发布,先后经过65、68、72、 78、85、96年的六次修改。
本“办法”确定了国家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的任务: 1.开展实验动物及其相关条件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研究; 2.培训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人员; 3.接受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设立的审查和省级站的年检; 4.提供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和仲裁检验服务; 5.进行国内外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本“(试行)”根据“条例”及“办法”专门对实验动物许可证 的管理工作,作出更为详尽的规定。具体表现在:
1.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中,只是提到申请许可证的单位…,而在此文中特 别提出“凡符合申请条件的组织和个人…”。这样一来使得许可证 工作更趋于市场化、人性化。
2.本“(试行)”拿出一章来,专门对申请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组 织和个人所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见第二章 申请)
天津市在实验动物管理上的主要法规
1.“天津市实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办法” 于1989年以政府12号令的形式发布, 分别于1998年以政府140号令形式修改颁布、 于2004年以政府30号令的形式发布。
2.“天津市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 天津市科委于2005年6月25日签发
3.“天津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天津市实验动物 许可证年检管理办法”、“天津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办 法”、“天津市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学、营养学及饲养环境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检测。 7.第一次将实验动物按照微生物的标准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
洁动物、无特定病源体动物、无菌动物。 8.第一次提出对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并实
行资格认证制度。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1997年12月发布
本“办法”是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的,是根据 “条例”中第一章的第六条:国家实行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 证制度,具体办法由科技部另行制定。
“良好实验室操作规程”于1978年颁布。 2.日本:“动物保护及管理法”于1973年发布。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法”于1980年发表。 3.英国:“防止虐待动物法”1876年发表。 “动物保护法”1911年发表。 “动物使用保护(麻醉)法”1951、1961年发布。 “善待动物法”1962年发表。 “医学法”1968年发表。 4.加拿大:“研究用动物法”1971年发表。 “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指南”1980年发表。 5.澳大利亚: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法“1985年发表。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全国执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和统 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
实验动物生产繁育单位的实验动物种子必须由国家种子中心统一 引进;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实行统一的许可证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的质量由国家和省两级进行监督管理。
本“办法”规定了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站)的主要任 务:从事实验动物质量的检测服务工作。
本“办法”是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行业规章,并对实验动 物的质量管理提出了要求。
本“办法”由五个部分组成,同时明确规定了: 1.全国执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2.国内各实验动物生产繁育单位,其种子必须由国家种子中心统一引进。 3.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实行统一的许可证管理制度。 4.实验动物质量由国家和省级两级进行监督管理。 本“办法”第一次提出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实行许可证制度,实验动物
3.本“(试行)”对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 审批和发放的权限。(见第三章)
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1.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2.实验动物的应用; 3.实验动物的运输; 4.实验动物的相关措施;
地方性实验动物管理的法规和政策
1.“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年 2.“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2005年 3.“云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2007年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国家在实验动物管理上的主要政策法规
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88年 2.“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1997年 3.“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1年 4.“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2006年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八个第一次
生产和使用单位必须取得许可证。 本“办法”规范了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的适用范围,规定了实
验动物许可证是由国家科技部统一印制全国有效。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本“办法”对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同样提出了要求,规定了 检测机构分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
本“办法”同时又规定了国家实验动物检测机构的主要职能: 从事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检验方法、检验技术的研究机构,对实 验动物质量检测人员进行培训的机构,是具有权威性的实验动物 质量检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