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简介

合集下载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张岱(1667年-1717年),字少仲,号南谿,又号大岳居士。

他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的诗文以豪放、狂妄而著称,被称为“痴”。

张岱的疏狂,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反映在他的人生态度上。

他追求的是自由放飞的心灵,不受常规桎梏的束缚,表现出一种豪放的个性和审美追求。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放纵自我、豪不遗余力的形象和意象,如饮酒作乐、放歌纵情、逍遥自在等。

他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诗体,横压韵、押平仄,不拘泥于形式的限制,展示出他的狂放个性。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犹如他的人生态度一样,不受拘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疏狂之中也透露着一种孤独感。

张岱一生多次遭遇考试不中、迁官屡屡被罢黜的挫折,一度被贬官地方,生活十分贫困。

在政治和社会的阻碍下,他只能把自己埋头于文学创作之中,以此寻求精神的寄托和自我抒发。

他的“痴”正是他对社会不公和命运压迫的一种反抗方式,同时也是他内心深处孤独寂寞的一种写照。

他将自己孤独的情感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抒发出和世界的不合拍。

张岱的孤独感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社会的疏离之中。

他喜欢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隐居于深山大岳之中,与自然为伴。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如山水、花草、小溪等。

他借助自然的美景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寻找一种可以与自己共鸣的存在。

与此他对人类社会的疏离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他不屑于与人为伍,对官场险峻的现实和伪善的人们深感厌倦。

他将自己的独立和孤独思想表达出来,彰显出他对于社会桎梏和束缚的反叛。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体现了他追求自由和个性的一种态度。

他勇于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不同情感和思想,以此反抗社会的压迫和现实的困顿。

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审美风格,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疏离感。

他用自己的狂放和孤独来挑战世俗的常规,同时也诠释了他追求艺术和心灵自由的狂热和执着。

八年级语文: 《白洋潮》 清 张岱

八年级语文: 《白洋潮》 清 张岱
5)遄:急速。 6)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7)辟易:惊惧后退。8)礴:拍击。 9)旋:很快。
1、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 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表格的填写。
角度 立塘上 稍近
渐近 再近 潮到塘
景物的变化
修辞手法和效果
潮头一线……
隐隐露白,如驱 千百群小鹅擘翼 惊飞。
比喻,远视潮头形 状。
《白洋潮》
清 张岱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 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 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 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 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 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 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 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 至美。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 光,民风民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 约,富有诗意。
比喻,小鹅比潮水 的状态,形象生动 写出动态美。
喷沫溅花,如百 比喻,用雪狮突出 万……无敢后先。色彩、气势。
飓风逼之,势欲 比喻、拟人,突出
拍岸而上
潮头的惊心动魄。
尽力一礴……轰 拟人,写潮水壮阔
怒非常。
的气势。
概括本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 白洋上看到涨潮时的浩浩 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 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
作业: 1、背诵第三节。 2、练习册。
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戊寅(wù) 遄(chuán)
踵至(zhǒng) 擘翼(bò)
蹴起(cù)
镞镞(zúzú)
飓风(jù)

【张岱】张岱的诗

【张岱】张岱的诗

【张岱】张岱的诗张岱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生平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

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

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

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

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

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

”(《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

)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同上)至老,手不释卷。

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

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

”(《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

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

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

”(《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

耀芳“教习小蹊,鼓吹戏剧。

”(《家传》)到张岱这辈,则“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

蹊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

”(《陶庵梦忆过剑门》)他拜师学琴,习曲三十余首,指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

”(同上《绍兴琴派》)并“结丝社,月必三会之。

”(同上《丝社》)张岱仲叔联芳,“能写生,称能品”,与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辈“相伯仲”。

陶庵梦忆序

陶庵梦忆序

然瓶粟屡罄,不能 然而瓮里的粮食屡屡
举火,始知首阳二 吃尽,不能够开灶,才
老,直,还是后人 齐二老,竟自饿死,不
妆点语也。
吃周朝的粮食,那是后
人夸奖美化他们的话。
饥饿之余,好弄笔
饥饿之余,喜欢写 点文章。
墨。
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王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导、谢安那样的家庭里,
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 家,号陶庵等,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 休居士,山阴(今绍兴)人。 著有《陶 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 著。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 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 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 名。张岱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 之法;
人民,翻用自喜,真 而能因此高兴,真像人家所
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 说的,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
矣。
从前有个西陵的脚夫,给人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 家挑酒时,失脚打破了酒瓮,
担酒,失足破其瓮, 想到没有东西赔偿,坐着痴
念无以偿,痴坐想 痴的想:“如果是梦就好
曰:“得是梦便好!” 了。”
一寒士乡试中式, 方赴鹿鸣宴,恍 然犹意未真,自 啮其臂曰:“莫是 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 非梦,又惟恐其 是梦,其为痴人 则一也。
懂音乐,谙习弹琴制曲;善品茗, 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 水平很高;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 求至善至美。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少 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 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 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 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 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
一个寒门学子在乡试中中 举,正赴鹿鸣宴,恍恍然, 还以为不是真的,自己咬 自己的胳膊说:“莫不是 梦吧?”

中国历史故事-风流纨绔张岱简介 张岱墓志铭片段 他的主要作品

中国历史故事-风流纨绔张岱简介 张岱墓志铭片段 他的主要作品

中国历史故事-风流纨绔张岱简介张岱墓志铭片段他的主要作品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文学家,生于官宦家庭,祖上很多都出任朝廷为官。

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居士,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人。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张岱,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妥妥的高富帅,在加上当时的社会风气,张岱的生活完美再现“纨绔子弟风”。

明中期的时候,朝廷内宦官专权,特务横行,党争之风愈演愈烈,多数贤能清官或被贬,或受杀身之祸,官场黑暗非常。

脑袋清醒的一批人,受官场刺激,涌现除了一批提倡忠于本心,追求个性解放的“离经叛道者”。

其中尤以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公开批判假道学,和一些所谓的卫道者,向“程朱理学”发起挑战。

他们主张率性而为,还原真我,希望能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对朝政和社会不满的情况下,文人士子竞相效仿。

他们醉心于山水,纵情于声色,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他们在膳食茶道、古玩珍宝、山水园林、戏曲杂耍、亭台楼阁、书画丝竹中,标榜高雅情致的艺术品味,在玩赏纵情把握生活的意趣和艺术的享受;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纵情声色犬马,骄奢淫逸中放浪形骸,焚膏继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提倡解放个性,反叛名教礼法。

张瀚《松窗梦语》卷七中这样形容到“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

”如此的社会风气下,张岱也不例外,他自己也这样说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如此的社会思潮、人文氛围,塑造了张岱的纨绔习气和名士风流,同时也是成就了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琅嬛文集》的主要内容。

他放浪形骸的生活也让人们认为他虽胸有沟壑,名士风流,却没有什么大志。

张岱墓志铭张岱代表了那一个时期大部分文人的状况,虽然没有什么大志向,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胸怀家国,只是他们将其掩在了声色犬马、山水园林中。

他在为他自己写的墓志铭中,表现出来的悲不仅是悼己伤怀,世事消亡,也是感念故国不再,江山易于外族而不妥协的情怀。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张岱(1599-1684),字南初,号浦田居士,江苏无锡人,清初文学家,官至寿州知府。

他一生以文学为业,著有《楚辞集注》《白鹿洞二首》等著作,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一生身临世事,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疏狂与孤独的人生境界。

张岱早年出身寒微,19岁考中秀才,但一直未能如愿进入仕途。

在长期的求索与思考中,张岱渐渐形成了自己疏狂的性格。

他辞官归隐后,过着清贫的生活,闭门不出,专心著书。

他在《石壕吏》中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孤独:“孤舟蓬断风波漂,短棹小桥水气斜。

”张岱的孤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孤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孤独。

他对世俗的繁华与名利都视而不见,只寄情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品味人生。

在《大声神》中,他写道:“池塘无水亦清,藤杖何妨得靠。

”这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正是张岱一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独特的疏狂与孤独的体现。

张岱在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出疏狂的一面。

他所倡导的文学风格,强调意境和无拘无束的创作,反对刻意雕琢和华丽辞藻。

他在《石壕吏》中写道:“故国不可握手而挥酬,故人悲不可哭而泪流。

”他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辞藻,向往淡泊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疏狂情怀。

张岱的疏狂与孤独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境界,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

清初社会虽然政治稳定,但社会风气却开始朝向功利与物质追求的倾向。

张岱深受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对这种社会变化感到不满,因此更加倾向于疏狂的生活态度,力图寻找一种更加纯粹的人生境界。

张岱的独特的境界也深受到后世文人的推崇。

他的境界融疏狂与孤独为一体,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的精神目标。

清代文学家袁枚就曾说:“不道陶潜,曹恩,而尝陶玄痴。

请看大将山中史,与何技袅以千纪。

”袁枚对张岱的佩服可以看出,他认为张岱的疏狂与孤独是一种古雅之风,是一种千古的精神追求。

除了文学创作上的努力外,张岱在生活中也以“清欢”为乐。

他向往清净的生活,喜欢与自然为伴,逍遥自在。

在《鸿门宴·饮花凉酒》中,他写道:“何须画角隐埋,何处银梭插局,直教琼室独传消息,淡看遗世独居图。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

他家经三代积存,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

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张岱的兴趣广泛,平常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饮食、蔬果等许多方面。

这些往往为旧时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却偏有欣赏、记录的兴趣与勇气。

他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的承认自己少为“纫子弟,极爱繁华〞,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

〞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

〞遂定交。

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

“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

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美国过日铸。

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纳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

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一再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

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

余戏呼之兰雪。

〞〔《陶庵梦忆·兰雪茶》〕如此四五年后,兰雪茶风磨茶市,绍兴之饮茶者一改往日饮松萝的习惯,反倒非兰雪不饮。

后来,连松萝茶亦改名“兰雪〞了。

兰雪茶有此名声,功归张岱。

明时,绍兴已开出游少茶馆,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

明代张岱名言名句大全

明代张岱名言名句大全

明代张岱名言名句大全年代:明朝张岱作品:《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张岱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出自《自为墓志铭》)可谓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的颓放作风兼而有之。

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

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

一生笔耕不辍,老而不衰。

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十五种之外,还有《王郎诗集》《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石匮书后集》《奇字问》《老饕集》《陶庵肘后方》《茶史》《桃源历》《历书眼》《涫朗乞巧录》《柱铭对》《夜航船》、杂剧《乔坐衙》、传奇《冰山记》等共三十余种。

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殆同百科全书,包罗万有,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

张岱涉猎之广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奋,于此可见。

而他与一般玩物之纨绔、玩世之名士的畛域,也于此分界。

明代张岱名言名句大全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陶庵梦忆》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张岱《陶庵梦忆》3、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

——张岱《陶庵梦忆》4、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岱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

明亡后隐居,著述。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散文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

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

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

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

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张岱简介
张岱像
张岱(1597一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蝶庵居士、古剑老人、古剑蝶叟。

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明末文学家。

一生不仕,寄情于山水。

清兵南下,乃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山村著书。

清康熙初,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

有《琅环文集》六卷、《陶庵梦忆》八卷、《西湖寻梦》五卷等,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

代表作《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莨,常至断炊。

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

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

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

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

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

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

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

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

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

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女字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

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

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

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黄丸盈数麓,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

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

”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

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铭曰:穷
石崇,斗金石。

盲卞和,献荆玉。

老廉颇,战涿鹿。

赝龙门,开史局。

馋东坡,饿孤竹。

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

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终曲。

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

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

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张岱的兴趣广泛,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饮食、蔬果等许多方面。

这些往往为旧时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却偏有欣赏、记录的兴趣与勇气。

他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的承认自己少为“纫子弟,极爱繁华”,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

”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

”遂定交。

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

“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

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美国过日铸。

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

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

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

余戏呼之兰雪。

”(《陶庵梦忆·兰雪茶》)如此四五年后,兰雪茶风磨茶市,绍兴之饮茶者一改往日饮松萝的习惯,反倒非兰雪不饮。

后来,连松萝茶亦改名“兰雪”了。

兰雪茶有此名声,功归张岱。

明时,绍兴已开出游少茶馆,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

”张岱对这家茶馆特别喜爱,并亲为其取馆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

还为其作《斗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风,瑞草雪芽,素称越绝,特以烹煮非法,向来葛灶生尘,更兼赏鉴无人,致使羽经积蠹。

迩者择有胜地,复举汤盟,水符递自玉泉,茗战争来兰雪,瓜子炒豆,何须瑞草桥边,桔柚查梨,
出自促山圃内,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

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

七碗吃不得了,庐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尘,用畅清谈,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


曾声名远播,一时名重虎跑、惠泉的绍兴名泉枣禊泉,一度掩没,已不为人知了,是张岱重又发现的。

他在《禊泉》一文中记述其经过:
甲寅夏,过斑竹阉,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

异之。

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

余仓卒见井口有字画,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

益异之。

试茶,茶香发。

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

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

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

董方伯守越,饮其水,甘之,恐不给,封锁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张岱的文集中记述甚多。

张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的会稽鲁云谷;有每与他嗓茶“辄道白门闵汶水”的周又新。

他那嗜好“米颠石,子奠竹,桑茶,东坡肉”的季弟山民和与他茗战“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痴”。

岱还好玩赏茶具。

他弟弟山民获得一瓷壶,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壶铭:“沐日浴月也其色泽,哥窑汉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饮食。

”还有一只宣窑茶碗,张岱有铭曰:“秋月初,翠梧下。

出素瓷,传静夜。

”另有一把紫砂壶,未镌制作者印,张岱确认出于龚春之手,特作壶铭:“古来名画,多不落款。

此壶望而各为龚春也,使大彬骨认,敢也不敢?”
张岱称得上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位茶道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