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衡阳县六中宁海洋一教学内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二教学重点:价值创造的途径和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三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新授:一.价值创造的途径:1.劳动——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请阅读102至103页探究2(1).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吗?请欣赏视频:雷锋传人——郭明义(感动中国2010年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

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

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2.奉献——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随堂练习一: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唐古拉山上有一支被交通部命名为“天下第一道班”的公路护养班。

他们常年工作、生活在海拔5231米的高寒、缺氧、风雪不断的公路上,平均每年帮助、接待过往司机和旅客上千人次,保障了养护公路的安全畅通。

这些胡洋工人的行为表明:A.人是在劳动中。

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的B.越是艰苦的地方人生价值就越大C.要维护集体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D.要实现人生价值就不能拥有幸福人生请阅读104页探究材料(1)“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

”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2 ) 这位科学家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二.实现价值的条件1.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realizing the values of life (values)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识忆目标(1)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2、理解目标(1)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4)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6)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3、运用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

(2)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

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3)剖析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否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第一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1 导入:讨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1.2 理论讲解:介绍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概念,解释人生价值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1.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1.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1.5 总结: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章:自我认知与个人目标设定2.1 导入:讨论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2.2 自我评估:进行自我评估练习,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2.3 目标设定:讲解如何设定个人目标,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目标设定技巧。

2.4 案例研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目标设定经验,让学生从中获得灵感。

2.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设定和实现个人目标,并分享彼此的目标设定计划。

2.6 总结:总结本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设定并追求自己的目标。

第三章:自我发展与学习能力提升3.1 导入:强调自我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成长。

3.2 学习方法介绍: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3 学习计划制定:讲解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计划模板。

3.4 案例研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分享彼此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3.6 总结:总结本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学习。

第四章: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4.1 导入:讨论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

4.2 人际沟通技巧:介绍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

4.3 团队合作能力:讲解如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团队合作技巧。

4.4 案例研究:分享一些成功团队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含义,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 人生的价值含义2.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3. 实现人生的价值的途径4. 青少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5. 人生价值的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生的价值含义,实现人生的价值的途径,青少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如何激发学生的人生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人生的价值含义,引起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关注。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人物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人生价值。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5.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和途径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收集有关典型人物的事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正式版第一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重视。

1.2 教学内容人生的定义和意义人生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人生目标的设定与追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生的定义和意义,引导思考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生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个人反思日记:评估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追求。

第二章:价值观的塑造与选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和选择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并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理解。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和决策能力。

2.2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定义和塑造过程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价值观选择的原则和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价值观的定义和塑造过程,引导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价值观选择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个人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价值观选择案例分析:评估学生价值观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目标设定与实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设定具体、明确、可衡量的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目标实现的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坚持和努力实现目标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方法目标实现的步骤和策略坚持和努力实现目标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方法,引导了解目标实现的步骤。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坚持和努力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

目标设定和实现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目标设定和实现的实践练习。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目标设定和实现的理解和应用。

个人目标设定和实现计划:评估学生目标设定的具体性和可实施性。

实现人生的价值课堂教案

实现人生的价值课堂教案

实现人生的价值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生的价值的定义和内涵。

2.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3. 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4.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的价值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生价值和实现方式。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物案例和讨论题目。

2.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角色设置。

3. 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人生的价值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生价值和实现方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培养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和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和思考的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人生规划工作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人的人生规划和目标。

2. 邀请成功人士或有特殊经历的人士来校分享他们的经历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2023部编高教版】 中职思想政治 哲学与人生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教案 (表格式).doc

【2023部编高教版】 中职思想政治 哲学与人生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教案 (表格式).doc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第学时教案
计划授课时间:年月日实际授课时间:年月日专业:班级:
科目:课时:
授课地点:授课形式:
参考教材:
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

教学策略本节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导入分析法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课前
1.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课中
一、问题导入
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二):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1.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随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课后
1.与学生交流课堂学习效果,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加以补充讲解;
2.网络查找相关知识资料拓展学习;
3.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设计教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价值的含义(2)价值观的含义(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理解:(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3)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4)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分析:(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4)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2、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二、【重点、难点】: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进而明确人的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方法点津】:(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任长霞、牛玉儒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3)深入实际调查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运用课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设计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一、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

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

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识记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

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

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

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

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

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五、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

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法。

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1、价值与价值观的相关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时事材料创设情景背景回放:“生命赞歌”与“牵尸要价”背后的利益链的思考:2009年10月24日,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10余名大学生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救援——或奋不顾身地入水施救,或手挽手结成“人链”接应。

最后,两名少年成功获救,两名男孩获救,但不幸的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被无情的江水吞噬了,3位施救的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荆州结梯救人的英雄群体事迹感动中国,尤其是三名长江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生命瞬间升华,散发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光芒。

在荆州“10·24”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奔波于荆江两岸,结果,现场发现渔民“见死不救”的真象,打捞公司“挟尸要价”的行径浮出了水面。

讨论:1、渔民、打捞公司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三位大学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取两位少年的生命,值不值?通过学生讨论引出本课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探究框题内容,学生讨论并思考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提示:不是一回事。

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具有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

但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

可见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精讲点拨】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两点:(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所以哲学上的价值就应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

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可见,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

而这些具体的价值又可以概括为几个领域,即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

而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

这些具体领域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点是共同点。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如衣服、粮食、房子、车辆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

音乐、电影、图书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

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把握该知识点可分为两个层次:(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2)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探究活动二:播放视频《钱学森的人生》他的这种精神,让我们内心感动;他的这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他的这种人格,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1、根据视频,请你说说钱老一生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那些贡献?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钱老年轻时在国外留学,毅然放弃高额的报酬,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2、请问:钱老这样选择说明了人生价值观的什么道理?谁曾经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谁曾经让你的泪水盈满眼眶,把你的感动告诉我们,我们一起分享!钱老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3、请你为钱老写一段颁奖词.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民族脊梁【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学生讨论思考:人生价值的真谛是什么?【精讲点拨】3.人的价值的评价。

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

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97中间方框,讨论并思考人们在上述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是受什么观念支配的?提示:受人们业已形成的价值观的支配。

【精讲点拨】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探究活动四:阅读教材P97—98的一则故事,讨论思考这位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对他的经营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不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获得了巨大利润。

把握该知识点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精讲点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探究活动五:学生列举一些近期被查出的高官,思考:作为党和人民培养多年的干部为什么会走上歧途?【精讲点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

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相关的题目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价值与价值观”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价值与价值观1、人的价值(1)价值的基本含义(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3)对人的价值评价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十、教学反思哲学思想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学习哲学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深刻,我想让学生理解一点,就是哲学并不是说教,不是用这个理论来说明我们的政策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符合马克思理论。

因此,我们所编写的教材存在一些问题。

它有时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为了不让政治课成为学生考试的工具。

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收获。

我在备课过程中比较注重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希望他们学了以后,真正有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