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下4.8.1《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名师教案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在了解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后,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懂得珍惜生命。
2.让学生以新的视角来感受母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和感恩教育。
二、教学重点:1.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1.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场所。
2.胚胎发育的过程和场所。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法四、教学过程:(一)巩固提升:师:上节课学习了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先来检验一下上节课学习的成果吧。
学生活动:学生在图中指出男女生殖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结构。
师生共同总结: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其中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它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它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师:大家想知道精子和卵子长什么样子吗?请显微镜来帮忙吧。
(一)互动体验: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巢切片、精巢切片和精虫涂片。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显微镜。
学生观察后讨论:你看到的永久装片中哪些是精子?哪些是卵子?精子和卵子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三)交流展示:小组代表在教师提供的精巢和卵巢图片中向大家指出精子和卵子。
并尝试描述精子和卵子的形态。
精子很小,呈蝌蚪状;卵子较大,呈圆球形。
教师出示精子和卵子的图片,并补充:男性的精子有一个椭圆形的头部和长长的尾,连头带尾仅0.06mm左右;女性的卵子直径约0.2mm,肉眼可见,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思考:精子和卵子的形态对受精有何意义?精子和卵子究竟怎样结合?(四)精讲点拨:1.观看视频《受精过程》,感受生命最初的艰难跋涉。
8.1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和尊重父母的情感意识教学重点:
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1.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说出其功能
2.
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3.
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4.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5.
教学难点
: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1.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教学用具: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归纳法、讲授法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准备与男女生殖系统有关的视频教学板书: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睾丸:一对,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J (雄性激素:可维持男性器官的发育和男性性特征)
1 •男性(附睾:位于睾丸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茎
卵巢:一对,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 (雌性激素:可维持女性器官的发育和女性性特征)
2 •女性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和分娩出口
教学设计和过程:(第一课时)。
8.1《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doc

8.1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和尊重父母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地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1、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生殖器官。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回家问妈妈几个问题。
(写在生物档案夹上)①我是从哪儿来的?②妈妈怀孕时的感受。
③妈妈怀孕多少个月才生下我?教学过程师: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是怎么说的?生:妈妈说我是从大山里捡来的。
生:妈妈说我是从石头缝里刨出来的,爸爸说我是从肚脐眼里蹦出来的。
生: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师: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妈妈的肚子里怎么会有了你?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
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
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
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师: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生:(回答略)师: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
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生:(回答略)师:可见,男人和女人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系统不一样,并且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这是人的生殖系统正面图(出示课件)。
七年级生物下册8.1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设计1苏教版

4.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艺术性呈现
① 使用比喻、类比等手法,形象地解释生殖过程和胚胎发育
② 利用图表、示意图等视觉元素,清晰展示精卵结合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③ 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板书设计的趣味性与艺术性
① 采用彩色粉笔、标注等手段,增加板书的吸引力
板书设计
1. 精卵结合的过程
① 精子和卵细胞的来源与特点
② 精卵结合的生理机制
③ 新生命的开始与发育过程
2. 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 生殖器官的图示与功能描述
② 生殖细胞的产生与运输
③ 生殖过程的调节与支持系统
3. 胚胎发育的过程及营养物质的获取
① 胚胎发育的阶段与特点
② 胎盘和脐带的作用与结构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精卵结合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精卵结合的基本概念、过程、案例分析等。
强调精卵结合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精卵结合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精卵结合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好奇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和方式。
-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讲座、展览等活动,拓宽视野,增加对生物学领域的认识。
- 学生可以进行小研究项目,如设计实验探究精卵结合的原理,或撰写一篇关于胚胎发育的短文。
- 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启发,共同提高生物学知识水平。
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并掌握精卵结合的过程,以及新生命的开始。学生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精卵结合的生理机制,并认识到它是人类生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精卵结合的过程和原理,理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功能。
2.学会运用专业术语描述生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3.了解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理解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
4.掌握一些常见的遗传基因的类型和遗传模式。
5.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析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
二、教学内容1.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结构生殖细胞是男女生殖器官中特殊的细胞,具有卵子和精子两种类型。
在人类生殖系统中,女性的卵子和男性的精子通过精卵结合形成新的生命。
卵子是最大的细胞,直径约为0.1毫米,属于卵细胞。
精子是最小的细胞,直径仅为0.05毫米,由头、颈、中段和尾部四部分组成。
卵子和精子都是未成熟的生殖细胞,通过生殖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
在卵巢和睾丸中,生殖细胞经过卵母细胞和精原细胞的分裂和成熟,最终形成生殖细胞。
2. 精卵结合与受精卵的形成当成熟的卵子从卵巢释放出来,进入输卵管后,与精子相遇并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这个过程称为精卵结合,是新的生命诞生的起点。
在受精卵形成初期,细胞数量较少,但随着细胞不断分裂,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胎。
在胚胎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化和特化,最终形成各种器官和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3. 遗传基因的类型与遗传模式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单位,掌握不同类型的遗传基因和遗传模式是理解生命遗传的关键。
遗传基因分为等位基因和基因突变两种类型。
等位基因指同一基因位点上具有不同基因序列的基因,例如人类血型基因ABO就有A、B、O三种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序列发生了非正常变异的现象。
遗传模式是指遗传性状在个体之间的传递方式。
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等几种模式。
4. 常见的遗传疾病遗传相关疾病是指由遗传基因引发的疾病,如血友病、脱发症、先天愚型等。
通过学习遗传学原理,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对其预测和干预具有重要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一节。
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做好整个单元和整个章节的导言,纳入到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里来,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能够把人放在生物圈中去认识,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的概念,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本节课虽然是以人为例来认识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的,但教师不要把学生的视野仅仅限制在人的生殖上,而是要通过认识人的生殖过程,来认识生物的有性生殖,认识物种延续的方式——生殖,为八年级上学期学习生物的生殖埋下伏笔。
端正学生的认知态度、揭开生殖知识的神秘面纱又是决定这节课成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对“人的生殖与发育”方面的话题很好奇,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又不能坦然面对,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尽量消除这些知识的神秘性,以科学的态度、巧妙的设计、坦然的教态,让学生能够像接受其他知识一样自然地接受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2.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3.描述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教学难点】胚胎发育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对胎儿的不利影响的资料。
2. 教师:人的受精、胚胎的发育、分娩等过程的视频材料,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式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又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呢?你知道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胎儿的吗?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看看我们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吧!(建议播放视频素材《受精卵的形成》)教师: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母体产生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8.1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第1课时)说课稿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导入法。首先,我会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始,讲述一个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或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接着,我会展示一些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如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发育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命的奇妙。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他们心中埋下对生命奥秘探索的种子。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和讲解;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和策略。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基本特征等。但是,对于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精卵结合的具体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详细步骤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学习障碍可能包括:
1.对于微观结构的理解困难,如细胞核、染色体等概念难以形象化;
2.对精卵结合过程中细胞核变化的理解可能存在误区;
2.中间为主要知识点,包括生殖细胞的形态结构、精卵结合过程、胚胎发育阶段等,采用图表和关键术和疑问部分,用于记录学生的疑问和本节课的小结。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设计好板书内容,使用大号字体和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同时在教学中适时更新板书内容,避免过多冗余信息。
3.探究作业:布置一个探究项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查找资料,了解人类生殖和发育的相关知识。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清晰、风格简洁。板书分为三个部分: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8.1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中七下8.1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别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能描述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3、通过学生阅读、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5、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体系的能力。
6、通过受精与胚胎发育过程的视频导入本节课题,本节主要以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以及教师的讲解,达到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口表能力,在学习胚胎发育中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8、关注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和身心健康。
启发学生认识生殖和发育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深刻理解“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的真正含义,产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
三、教学难点: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情境教学法、导读—自主学习教学法五、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将自己的疑问做好纸条准备六、教学程序设计附当堂检测题:一、选择题:1、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A.分娩B.怀孕 C.受精 D.排卵2、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A.卵巢B.输卵管 C.子宫D.阴道3、一个人的生命开始于()A.受精卵B.婴儿的出生C.卵子和精子D.胚胎4、母爱是伟大的。
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负担明显加重。
她要为胎儿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排出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的物质和气体交换发生在()A.胎盘和脐带B.子宫内膜 C.输卵管 D.卵黄5、人出生后发育通常是指()A.从胚胎到婴儿的发育阶段 B.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C.从胚胎到性成熟的发育阶段 D.从婴儿出生到幼儿的发育阶段6、下列有关人的生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 B.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C.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由母体代为排出D.胎儿通过脐带和乳腺从母体获得营养二、非选择题:7、图1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难点: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
(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生殖系统输精管:输送精子
的结构和功能前列腺:
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
卵巢: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受精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的结构和功能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