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集13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所谓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一般来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因素能否相互协调。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一)群体的含义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二)群体的基本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一)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二)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的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

(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章节练习(7)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章节练习(7)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章节练习(7)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 目的和内容B. 共同语言C. 深厚友谊D. 约束力量查看答案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 维持动机作用B. 促进和维持功能C. 思想教育作用D. 培养纪律功能查看答案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__________。

A. 暗示影响系统B. 非语言符号系统C. 文字符号系统D. 情感感染查看答案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规范,包括()。

A. 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 口头的规范C. 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 成文的正式规范E. 书面规范查看答案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A. 行为对抗B. 认知失调C. 拉帮结伙D. 情感冲突E. 孤立查看答案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 养成竞争意识C. 导致教师管理公正D. 促进团结协作查看答案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A. 规定限制B. 理解C. 协助D. 同情查看答案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A. 人际关系B. 群体凝聚力C. 群体规范D. 课堂气氛查看答案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 维持动机作用B. 促进和维持功能C. 思想教育作用D. 培养纪律功能查看答案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B. 课堂气氛C. 群体规范D. 学校人际关系查看答案【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26】课堂管理【题目】

【26】课堂管理【题目】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24.【单选题】七年级四班的几位同学成立了一个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实现小
组共同进步的目标,所有小组的成员都严格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不为学习以外
的事情分心,该学习小组的纪律属于(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集体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25.【单选题】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 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第二节 课堂管理
1.【单选题】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2.【单选题】 在布罗菲和伊伏特逊划分的课堂管理阶段中,教师要花较多的
时间监控和维持管理系统,而不是直接教授规则和程序的是( )。
A.小学低年级阶段
B.小学中年级阶段
C.小学高年级阶段
19.【单选题】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
而从事某件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20.【单选题】李老师说“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
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
家长给学生提供特权或奖励,这是( )。
A.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
B.个人日志卡
C.整班代币强化
D.集体绩效系统
31.【单选题】下列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中,常常被用来改善个别学生课堂问题
行为的是( )。
A.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 C.整班代币强化
B.个人日志卡 D.集体绩效系统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选择题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2012年)14.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

这种管理利用的是 B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从众(2010年)1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 B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群体激化D、从众(2009年)15.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A、移情B、从众c、心胸豁达D、期望【A】(2008年)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AA、参与式B、监督式C、放羊式D、控制式[ ]二、填空题2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的社会环境和课堂的物理环境两方面。

27.影响有效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领导方式、班集体特征、学生的责任感及对教师的期望。

(2012年)26.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的课堂纪律四类型是: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个人促成的纪律。

27.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和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2011年)31.根据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学校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

32.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统称为群体群体动力(2010年)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群体凝聚力。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心理性问题行为。

(2009年)30.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只能用耳朵听、眼睛看,不能随便动口、动手,一旦违背要求,就采用训斥与压服方法来维持课堂的“稳定”。

教师的这种领导方式属集权类型。

教育心理学篇节习题第十三篇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篇节习题第十三篇课堂管理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

A.重要表现 B.主要过程 C.必要条件 D.辅助条件 2.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 ) 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3.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4.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5.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之为( )。

A.课堂结构 B.教学结构 C.学习结构 D.班级结构 6.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 氛属于(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不能确定1页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8.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

A.纪律约束 B.方向 C.方向和范围 D.范围 9.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1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11.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13.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

《教育管理学》第13章在线测试

《教育管理学》第13章在线测试

《教育管理学》第1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B)A、执法监督B、行政监督C、行政管理D、行政权力实施2、按督导对象不同,教育督导可分为督政和(D )。

A、集体督导B、联合督导C、专职督导D、督学3、我国当前基本形成的是(D )级督导机构网络。

A、5B、3C、6D、44、教育督导的核心内容是(A)。

A、监督执法B、决策C、检查D、执行5、上级对下级在工作方面、工作内容和程序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给予具体的指教和引导,体现的是教育督导的(C)职能。

A、监督B、反馈C、指导D、评估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教育督导按照督导的目的可以分为(CD)。

A、总结性督导B、检查性督导C、调研性督导D、经常性检查2、教育督导的过程包括(ACD)A、准备阶段B、判断阶段C、总结阶段D、实施阶段3、教育督导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ABCD)。

A、法制性B、激励性C、可行性D、效用性4、教育督导的性质有(ABC)。

A、指令性B、权威性C、执法性D、协商性5、教育督导的主要职能有(ABCD)A、监督B、指导C、评估D、反馈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教育督导具有向上和向下双重任务。

()正确2、教育督导是健全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需要。

()正确3、检查职能是教育督导机构最核心和最能体现这一机构本质属性的职能。

()错误4、教育督导机构及其成员是代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行使监督职能。

()正确5、教育督导系统被视为教育管理的反馈系统。

()正确。

浙江中学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浙江中学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官方微信:【zjjsks】 浙江中学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学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4.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 )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5.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

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二、多项选择题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规范,包括( )。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口头的规范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成文的正式规范E.书面规范官方微信:【zjjsks】 2.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A.行为对抗B.认知失调c.拉帮结伙D.情感冲突E.孤立3.下列属于教师促成纪律中结构创设的是( )。

A.指导B.奖励C.协助D.操纵E.征求学生意见三、填空题1.影响课堂管理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教师的期望。

2.教师的领导风格一般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3.课堂常规的建立属于课堂__________结构。

4.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

5.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1.课堂管理2.群体五、简答题1.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简述学生违法纪律的心理原因。

六、论述题1.论述如何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单选题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的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纪律B.课堂管理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2.()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A.群体规范B.群体凝聚力C.群体气氛D.人际关系3.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称为()A.专制型领导B.参与式领导C.监督式领导D.放任型领导4.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集体、联合群体和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松散群体和集体C.松散集体、联合群体和集体D.松散群体、集体和联合群体5.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松散群体B.集体C.联合群体D.同化群体6.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纪律约束B.方向C.方向和范围D.范围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压力B.群体气氛C.群体规范D.群体凝聚力8.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情感色彩B.有明确的职责分工C.有固定编制D.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9.以下不属于正式群体特点的是()。

A.以兴趣爱好为纽带B.组织地位稳定C.有不成文的规范D.有自然涌现的领袖10.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聚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

A.竞争性B.接近性C.相似性D.补偿性11.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华生 C.弗洛伊德 D.勒温12.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A. 群体压力B.群体凝聚力C.群体动力D.群体规范13.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群体规范B.群体凝聚力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14.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A.民主式B.监督式C.参与式D.专制式15.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入题干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B. 班风纪律、学生C. 教师、教学设备、学生 D.教师、学生、纪律
2.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 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控制
C. 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
3.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的功能。

A.培养动机 B.激发需要 C. 促进和维持 D.培养纪律
4.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 )。

A.有直接影响 B.有间接影响 C.没有影响 D.有一定影响
5.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领导属于( )。

A.放任型 B.专制式 C. 监督式 D.参与式
6.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

A.民主型 B.专制式 C.监督式 D.参与式
7. ( )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A.教师领导风格 B.班级 C. 学校 D.年级
8.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 )。

A. 班级规模 B.班级性质 C.班级类型 D.班级特征
9. 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约联合体是( )。

A. 阶层 B.阶级 C. 集团 D.群体
10. 学生们只在空同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的群体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集体
11. 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有个人的意义的群体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
12.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 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集体
13.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 联合群体 B.松散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4. 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

A. 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 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5. 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是(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压力 C. 群体规范 D.群体舆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

A. 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规模C.班级的性质 D.学校的规章 E.对教师的期望
2.群体规范是约定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口头约定的规范C. 约定俗成的规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3.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 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4.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

A.集权型 B.开放型 C. 民主型 D.封闭型 E. 放任型
5.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

A.接受 B.反馈 C. 输入 D.认同 E.输出
6.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有( )。

A.对立与统一 B.吸引与排斥 C. 积极与消极 D.合作与竞争 E. 主体与客体
7.人际吸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认知协调 B.认知失衡 C. 情感和谐 D.行为对抗 E.行为一致
8.人际排斥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认知协调 B.认知失衡 C. 情感冲突 D.行为对抗 E.情感和谐
9.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 )。

A.距离的远近B.交往的频率 C. 态度的相似性D.个性的互补性 E.外形特征
10.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 )。

A.教师促成的纪律B. 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过程促成的纪律E.自我促成的纪律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
1.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没有影响。

()
2.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强。

()
3.班级越大,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低。

()
4.教师可用相同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
5.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
6.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
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
8.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

()
9.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的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
lO.优秀学生没有问题行为。

()
四、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1.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和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的和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等功能。

3.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作用的组织良好的。

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4. 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使学生的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5. 普雷斯顿认为,领导与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6.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同样会形成。

7.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

8.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联合群体和等三个阶段。

9. 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

lO.课堂里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

11.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具有、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等。

12. 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13.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14.群体规范包括和两类。

15.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的约定俗成的结果,受、、和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五、名词解释
1.课堂管理 2.正式群体 3.非正式群体
4.入际关系 5.课堂纪律 6. 问题行为
六、简答题
l. 班级规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群体的基本特征有什么?
3.如何培养群体凝聚力?
4.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有何影响?
5.简述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七、论述题
课堂管理中应如何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