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菌栀灵胶囊治疗小儿黄疸(传染性肝炎)69例体会

中医 中药 ・
20 0 9年 1 第 l 第 2期 月 8卷
C ii lo ra l c un l n aJ
菌栀灵胶囊治疗4J 'L , 黄疸 ( 传染性肝炎)
6 例 9 体会
黄 素 纨 (内蒙 锡 盟雄 风建 筑公 司职 工 医院 0 60 ) 20 0
[ 摘
要 ] 小 儿 黄 疸— — 传 染 性 肝 炎 是 属 于 病 毒 所 引起 的 一 种 肝 脏 疾 病 ,在 中 医认 为本 病 是 由 于黄 疸 的 阳 黄 范畴 。在 传 统
1 临 床 资 料
一
文献 标 识 码 :B
3 病 因
文 章 编号 :10 - 4 4( 0 9 10 5 0 0 4 7 8 2 0 )0 - 1 - 2 1
般 资料 6 例 中男 3 例 , 3 例 , 龄 4岁 1 之 间 , 9 9 女 0 年 5岁
传 染 性 肝 炎并 发 黄 疸 与 黄 疸 中之 阳 黄 符 合 , 病 因 是 由 于 其 湿 热 浸 及 血 分及 蕴 郁 三 焦 ,如 古 代 文 献 记 载 : 31 内经 云 :“ 热 相 交 , 民 多 病 疸 , 盖 以 湿 热 胶 固 , 壅 . 湿
定 的 规律 性 , 不 是 和 想 象 的 那 样 简 单 ,单 纯 的 去利 小便 或 并
者千篇一律的道大便 ,而 是必须用辨证论治 的法则随证施治。
古 代对 外感 黄 疸 的记 载 很 多 , 仲 景 将 外 感 黄 疸 在 都 列入 张 伤 寒 论 中 , 泛 讨 论 了 由各 种 急 性 感 染 而 引起 的伤 寒 发 黄 。原 广
因湿 而 愈炽 ,二 者 相 助 而 相 成 ,愈 久 而 愈盛 者 也 ” 。这 更 进 一
病历分析例题——急性黄疸型肝炎

[病例摘要] 男性,15岁,因发热、⾷欲减退、恶⼼2周,⽪肤黄染1周来诊 患者2周前⽆明显诱因发热达38℃,⽆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不适、乏⼒、⾷欲减退、恶⼼、右上腹部不适,偶尔呕吐,曾按上感和胃病治疗⽆好转。
1周前⽪肤出现黄染,尿⾊较黄,⽆⽪肤搔痒,⼤便正常,睡眠稍差,体重⽆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肝炎和胆⽯症史,⽆药物过敏史,⽆输⾎史,⽆疫区接触史。
查体:T37.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5mmHg,⽪肤略黄,⽆出⾎点,浅表淋巴结末触及,巩膜黄染,咽(-),⼼肺(-),腹平软,肝肋下2cm,质软,轻压痛和叩击痛,脾侧位刚及,腹⽔征(-),下肢不肿。
化验:⾎Hb 126g/L, WBC 5.2?109/L, N 65%, L 30%, M 5%, plt 200?109/L,织红细胞 1.0%,尿蛋⽩(-),尿胆红素(+),尿胆原(+),⼤便颜⾊加深,隐⾎(-)[分析]⼀、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诊断 黄疸原因待查:急性黄疸型肝炎可能性⼤ 4分(⼆) 诊断依据 1.发热、全⾝不适、乏⼒、⾷欲减退、恶⼼呕吐、右上腹不适等黄疸前期表现,1周后出现黄疸 2.查体发现⽪肤、巩膜黄染,肝脾肿⼤,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3.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均阳性 1分⼆、鉴别诊断(5分) 1.鉴别黄疸型肝炎的类型 2.溶⾎性黄疸 3.肝外阻塞性黄疸三、进⼀步检查(4分) 1.肝功能(包括⾎胆红素) 2.肝炎病毒学指标 3.腹部B超 四、治疗原则(3分) 1.⼀般治疗:休息、多种维⽣素、严禁饮酒等 2.抗病毒治疗:包括⼲扰素、拉咪夫定等 3.护肝药物 4.中医药。
传染科三基考试 第一节病毒感染一、病毒性肝炎

第一节病毒感染一、病毒性肝炎(总分28,考试时间600分钟)一、选择题A型题1. 下列检查中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的是:()A. HBsAgB. ALTC. 血清总胆红素D. 凝血酶原时间E. 血清白球蛋白比2. 下列选项中,与急性重症肝炎临床诊断依据不符合的是:()A. 病情发展迅速,黄疸持续升高B. 肝脏进行性缩小C. 出现精神神经症状D. 有出血倾向和腹水E. 发生于急性肝炎起病3周后3. 预防丙型肝炎最重要的措施是:()A.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B. 筛选献血员C. 严格饮水、饮食卫生D. 丙肝疫苗E. 高效价免疫球蛋白4. 鉴别各型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依据是:()A. 发病季节B. 患者年龄C. 起病方式D. 临床症状E. 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5. 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最佳措施是:()A. 终止妊娠B. 避免剖宫产C. 产后减少母婴传播D. 新生儿产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E. 禁止母乳喂养6. 有关乙型肝炎的特点不符的是:()A. 存在母婴传播B. 冬春季为流行季节C. 有家庭聚集现象D. 中度慢性肝炎有肝外器官损害E. 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7. 目前临床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采用:()A. HA V-RNAB. 抗HA V-IgMC. 抗HA V-IgGD. 粪便中查HA VE. 组织培养分离HA V8. HBV表面抗原(HBsAg)的亚型有:()A. 4个B. 6个C. 8个D. 10个E. 12个9. 18岁,女性,在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当时无自觉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
次年5月中旬,因发热数日、无力、恶心、巩膜黄染而住院,ALT 200 U,血清总胆红素>17.1 μmol/L,抗HA V-IgM(+),抗HBC(+)。
下列诊断中可能性最大的是:()A. HBsAg携带者合并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B.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 中度慢性乙型肝炎D. 乙肝合并丙肝E. 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10. 男性,38岁,1周来发热、乏力、纳差、尿黄。
得了黄疸性肝炎传染人吗

得了黄疸性肝炎传染人吗
在日常生活当中,肝炎让很多人害怕,有很多的因素都可以引起黄疸肝炎出现,出现这种疾病以后,相对来说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得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尽快的治疗,才能避免对身体进一步的伤害,那么得了黄疸肝炎传染人吗?接下来就一同看看下面的介绍。
1、黄疸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大小,主要看患者的肝细胞破坏程度和毛细胆管是否有严重阻塞的情况,但绝大多数黄疸性肝炎深度是和肝细胞坏死程度相一致的。
肝细胞受损程度越重,其代谢胆红素的功能越差,黄疸性肝炎也就越深,临床症状也越重,病情往往迅速演变为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
2、针对黄疸型肝炎会不会传染这个问题,专家指出肝病的传染是需要途径的,一般是通过血液、母婴传播等,一般只要没有暴露性的血液接触,是不会感染乙肝病毒的,如果意外接触病毒感染,可以紧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另外,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的预感染乙肝病毒。
3、很多人认为黄疸型肝炎的病情越是严重传染性就会越大,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疾病的传染性不是通过黄疸的严重程度来衡量的,而是根据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以及病毒复制是否活跃来衡量的。
而乙肝病毒的数量又是通过检测
HBV-DNA来确定的。
所以,要想知道黄疸性肝炎有没有传染性就应该到医院检查HBV-DNA。
在此给大家提供得了黄疸肝炎传染吗?不但是要让很多黄疸的患者要尽快的通过治疗改善,同时对于健康人,也要引起对这种疾病的重视,远离这种疾病,不但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同时也有利于自己家人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对这些方面全面的了解。
黄热病疾病研究报告

黄热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黄热病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病症体征:发热,蛋白尿,缓脉,黄疸疾病介绍:黄热病是怎么回事?黄热病是黄热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伊蚊传播,重型患者有发热,黄疸和蛋白尿等,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传播途径是经蚊的叮咬,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亚洲尚无本病的报告症状体征:黄热病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黄热病的症状介绍:潜伏期3~6天。
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
黄热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
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难以作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持续1~2天自愈,难以与流感,登革热等相鉴别,只有依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试验方能证实。
这两型病例数多,易忽略,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传染源。
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
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1、感染期(病毒血症期)急起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
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
本期持续3~4天。
2、缓解期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H。
3、中毒期(器官损伤期)病毒血症期后,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体温降低,症状改善。
但几小时~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
各种出血征象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
如出现频繁呃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见暴发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而无明显肝肾损害。
该期一般3~4天,少数病例可延长至2周以上。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组 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
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即甲、 乙、丙、丁、戊型,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除乙型肝粪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4 型均为RNA病毒,而且4型之间也有较大差 异。
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
甲型肝炎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甲型肝炎病后免疫 力一般认为维持终身。
乙型肝炎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且为无黄疽型多见, 感染后对有同一亚型HBsAg的病毒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 对其他亚型免疫力不完全。30岁以后,我国近半数的人可 检出抗-HBs,故HBV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
2.慢性活动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情继续发展,病程超过一年仍有明 显的症状,全身乏力、消瘦、面部及下肢浮肿等,可有黄疸、 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腹水及进行性脾大等。肝功能反复 不正常,或波动明显。肝大明显,质地较硬。部分病人可有肝 外脏器损害,如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及干燥综合征等。
三、重型肝炎 (hepatitis gravis)
2.蛋白代谢功能检测 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血清白蛋白降低, 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降低或倒置,对诊 断有一定价值。
3.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测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定量 和直接胆红素定量等,有助于确定有无黄疸及性质、程度等, 用于诊断。
4.其他 凝血酶原时间长短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有助临床观察病 情轻重。
1.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以通常的急性黄疸型开始,病情急剧恶化, 黄疸迅速加深,肝脏明显缩小。于起病10日内出现精神症状, 如烦躁、错乱、谵妄、嗜睡、扑翼样震颤、昏迷、抽搐等,后 期多因肝、肾功能衰竭、脑水肿及脑疝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 周。
乙肝传染途径有哪些?又该怎样有效预防乙肝呢?

乙肝传染途径有哪些?又该怎样有效预防乙肝呢?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与肺结核、艾滋病并列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传染病,因此很多人对乙肝往往是闻之色变。
那么你知道乙肝是怎么回事吗?它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传播呢?日常生活中通过哪些途径预防呢?今天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乙肝?乙肝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乙型病毒感染而成,患病后患者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从而引发食欲下降、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厌油、黄疸、肝区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继发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可以说乙肝已经成为了危及全球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有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两种,一般情况下,急性乙肝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被患者觉察,有部分患者可能在半年内自愈,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各种情况而不能自愈,进而演变为慢性乙肝。
二、乙肝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根据临床观察,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分别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一)血液传播使用携带乙肝病毒的血制品、血液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此外使用了乙肝病毒使用过的牙刷、注射器、剃须刀、手术器械等都有可能感染上乙肝病毒。
(二)母婴传播宫内感染、产后感染以及产时感染都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其中宫内感染主要是孕妇本身携带病毒,通过血液系统进入到胎儿体内,从而导致胎儿感染上乙肝病毒。
产时感染指的是生产时,新生儿接触到产妇的血液或分泌物从而感染上乙肝病毒。
产后感染指的是婴儿和母亲生活接触较为密切,从而发生接触性传播。
(三)性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与他人发生无防护性性行为时,可能发生接触性传播,尤其是存在多个性伴侣,其感染的几率更高。
三、如何防治乙肝(一)乙肝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抗病毒治疗来控制乙肝的发展,但是对于低风险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建议定期随访检查即可,不需要进行治疗。
治疗乙肝的药物有两大类: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类药物。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预防措施在各型肝炎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最为常见,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黏膜、皮肤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其来热较凶猛,发展迅速,症状突出,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则很可能出现渐进加重的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损伤,部分可发展为重症肝炎而危及生命。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1)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
(2)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3)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
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黄疸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1)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径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0℃60分钟。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2)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为42nm双层外壳病毒,原称Dane颗粒。
直径为42nm。
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
(3)丙型肝炎病毒(HCV)直径为30~50nm,有一脂质外壳,为正链单股DNA。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
(4)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性RNA病毒,直径为35~37nm,具有HBsAg的外壳。
HDV能导致病情加重和感染的慢性化,并可能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有关。
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类似,静脉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恋、娼妓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疸性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
黄疸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得了以后,就要引起自己的重视,要尽快地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避免对自己身体进一步的伤害,下面内容就对很多出现黄疸肝炎的患者,具体介绍了黄疸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你可以具体了解一下。
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一、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二、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
三、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四、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黄疸型肝炎的食疗
1、如果急性黄疸肝炎患者表现为乏力、烦躁、厌油腻、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吃些南瓜、糯米、杏仁、橘红、莱菔子等食物,并可以饮用芦根、麦门冬泡的茶;
2、如果患者是黄色昏暗、口淡不渴、腹胀胸闷,应该多食些乳类、鱼类、蛋类、莲子粥、蔗糖、葡萄糖之类的食物;
3、如果患者的黄疸色泽鲜明,并伴有口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吃一些干凉的食物比较好,比如冬瓜、西瓜、绿豆粥、水果、蜂蜜等;
4、如果患者的病情加重,并且黄疸现象迅速加深、高热或腹水、口干舌燥等症状,应该食些黄瓜、木耳汤、山楂片、绿豆粥等,还可以进食含有各种维生素的食物,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首先说黄疸肝炎是有传染的,传染的途径会通过大便小便的一种排泄物传染,同时也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染,在平时进行口腔护理保健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传染,所以由于黄疸肝炎传染的途径比较多,平时在很多方面都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