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知识点汇总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的思维导图

文章结构
作者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 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 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 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 《茶馆》。
生词
词语
《母鸡》 的思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
拓展延伸
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 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 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 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塑造了 一位“伟大的母鸡母亲”的形象。
文章主旨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作者 讨厌母鸡。 第二段(第4~10自然段):写由 于母鸡对小鸡的爱,使作者不敢再讨 厌母鸡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疙(gē)瘩(d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
在文中形容母鸡的警戒状态,如“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这里母鸡的形象就像一个长满疙瘩的、充满警惕的守护者。
- 侮(wǔ):欺负、轻慢。
例如“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
”母鸡欺侮鸭子的行为表现出它性格中复杂的一面。
- 恶(è)毒(dú):阴险狠毒。
文中说“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种拼命炫耀的行为,在作者之前的眼中是有些“恶毒”的,当然这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描写。
- 聋(lóng):耳朵听不见声音。
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强调母鸡下蛋时叫声的吵闹。
2. 会写的字。
- 讨(tǎo)-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讠。
- 字义:查究,处治。
征伐,发动攻击。
研究,推求。
④索取。
⑤求,请求。
⑥招惹。
在“讨厌”一词中是“不喜欢,惹人厌烦”的意思,如“我一向讨厌母鸡。
”- 厌(yàn)- 结构:半包围结构。
- 部首:厂。
- 字义:嫌恶,憎恶。
满足。
在“讨厌”中表示憎恶,文中作者开始是讨厌母鸡的,因为它总是嘎嘎叫,还欺侮鸭子等。
- 坝(bà)- 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土。
- 字义:截住河流的构筑物。
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构筑物。
平地(多用于地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戒奢以俭
戒杀
戒诗
戒坛
戒衣
戒蜡
戒规
戒备森严
戒道
戒装
戒鼓
戒心
戒的基本解释
1、防备;警惕:戒心。戒备。戒骄戒躁。
2、同“诫”。
3、戒除:戒烟。戒毒。他把酒戒了。
4、指禁止做的事情:开戒。杀戒。
5、佛教戒律:受戒。
6、戒指:钻戒。
7、姓。
歪
wāi
一
9
横、撇、竖、点、横、竖、横、竖、横
上下结构
歪组词
歪风邪气
警卫
警悟
警司
警楼
警快
警炼
警的基本解释
1、戒备:警惕。警戒。
2、(感觉)敏锐:机警。警觉。
3、使人注意(情况严重);告诫:警报。警告。警世。惩一警百。
4、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警。报警。
5、警察的简称:民警。武警。交通警。
6、姓。
戒
jiè
戈
7
横、横、撇、竖、斜钩、撇、点
右上包围结构
戒组词
戒门
戒守
戒敕
左右结构
掘组词
掘藏
掘蛊
掘阅
掘强
掘地寻天
掘柘枝
掘墓人
掘头船
掘井及泉
掘穴
掘发
掘笔
掘取
掘进机
掘室求鼠
掘门
掘的基本解释
刨;挖:掘地。临渴掘井。
伏
fú
亻
6
撇、竖、横、撇、捺、点
左右结构
伏组词
伏鸾隐鹄
伏节死义
伏景天
伏刃
伏莽
伏局
伏气
伏匿
伏枥
伏甲
伏猎侍郎
伏明霞
14 母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优秀课件

原因一:无病呻吟
嘎嘎乱叫,没完没了 细声细气,如怨如诉
14 母鸡
品一品
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 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 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 了个小疙瘩来。
拟人
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
绪,令人讨厌。
14 母鸡
拟人
拟人即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 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等。
14 母鸡
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 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课后第2题)
14 母鸡
勇敢、负责、辛苦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 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 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 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 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4 母鸡
fū
孵
左形右声,左侧共有两点。 组词:孵小鸡 孵蛋
14 母鸡
数小鸡
识字游戏
一撮儿毛
疙瘩 啼叫
啄食 欺侮
可恶 凄惨
14 母鸡
词语解释
忠厚:诚实,老实,善良。 本课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鸭 子的老实的性格。
母鸡总是欺侮忠厚的鸭子。
14 母鸡
如怨如诉:好像很哀怨凄婉, 又像在倾诉衷肠。形容声音 悲切忧伤。本课指母鸡低沉 拖长的叫声。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 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 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 儿毛来。
母鸡对公鸡和鸭子的 态度让你想到了哪个
词语?
14 母鸡
原因三:拼命炫耀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 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 它吵得受不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知识点与练习

知识点本文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生字:怨(y uàn)抗(kàn g)侮(wǔ)绩(jì)凄(qī)慈(cí)辛(xīn)多音字:[恶]凶恶;恶心;可恶同音字:掘、倔、崛形近字:琢、啄、遂积累含有动物成语: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抱头鼠窜、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黔驴技穷、画龙点睛、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为虎作伥已学的好词:词语:灿烂、笼罩、照耀、依旧词组:白茫茫、金灿灿、笑盈盈、昂首东望、若隐若现、神秘莫测、千姿百态、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帘帘飞瀑、郁郁葱葱、恍恍惚惚课后题参考答案:《猫》和《母鸡》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1、文章结构清晰。
《猫》用过渡句将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是文章浑然天成。
2、善用“总——分”结构。
《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母鸡》先总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3、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敢;《母鸡》列举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来表现母鸡的不辞劳苦。
4、语言生活化、口语化。
《猫》的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14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14课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疙(gē):疙瘩,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
- 瘩(da):与“疙”组成“疙瘩”一词。
- 侮(wǔ):欺负,轻慢。
例如“侮辱”。
- 恶(wù):讨厌,憎恨。
在“可恶”一词中读这个音。
- 聋(lóng):耳朵听不见声音。
- 啄(zhuó):鸟类用嘴取食物。
如“啄食”。
- 伏(fú):趴着,脸向下,体前屈。
像“伏在地上”。
- 哼(hēng):表示痛苦的声音,也可轻声表示不满等情绪。
- 啼(tí):哭,鸟兽叫。
如“啼叫”“啼鸣”。
2. 会写的字。
- 讨:左右结构,左边是“讠”,右边是“寸”。
可组词“讨厌”“讨教”。
- 厌:半包围结构,厂字框里面是“犬”。
意思是憎恶、不喜欢。
如“厌恶”。
- 坝:左右结构,左边是“土”,右边是“贝”。
指拦水的建筑物。
如“堤坝”。
- 忠:上下结构,上面是“中”,下面是“心”。
表示赤诚无私,诚心尽力。
如“忠诚”。
- 毒: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母”。
本义是有害的东西,也可表示凶狠。
如“毒药”“狠毒”。
- 绩: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责”。
表示成果,功业。
如“成绩”。
- 孵:左右结构,左边是“卵”的变形,右边是“孚”。
指鸟类伏在卵上,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雏鸟。
如“孵化”。
- 警:上下结构,上面是“敬”,下面是“言”。
表示戒备,告诫。
如“警告”“警戒”。
- 戒:半包围结构,戈字框里面是“廾”。
有防备、革除等意思。
如“戒备”“戒除”。
- 歪:会意字,由“不”和“正”组成,表示不正。
如“歪理”。
- 咕: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古”。
是拟声词,如“咕咕叫”。
- 咚: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冬”。
也是拟声词,如“咕咚”。
二、课文内容。
1. 文章结构。
- 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先写了“我一向讨厌母鸡”,接着阐述了讨厌母鸡的原因,如母鸡的叫声令人心烦,母鸡总是欺负其他动物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优质教案(送全册知识点总结)

14母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汤圆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
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
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而不是饺子。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照样子,写词语。
颤颤巍巍:细声细气:二、根据词语,选择“恶”的正确读音填空。
恶:wùèě可恶()厌恶()恶心()恶狠狠()凶恶()无恶不作()三、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3.戒备。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2.它伟大,()它是鸡母亲。
3.在夜间()什么动静,它()放声蹄叫。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母鸡》课文知识点归纳教材分析: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我会写:讨:讨厌讨喜讨饶声讨南征北讨厌:讨厌厌恶厌弃厌倦贪得无厌坝:田坝河坝堤坝坪坝水坝坝子忠:忠厚忠诚忠言忠告忠心耿耿毒:心毒毒计禁毒中毒毒气下毒手绩:成绩战绩功绩业绩政绩败绩孵:孵化孵育孵卵戒:警戒戒心戒备戒酒警:警告机警警察警觉歪:歪曲歪理歪道东倒西歪歪理邪说咕:咕咕咕咚咕嘟咕叽咕噜咕哝汤:米汤鸡汤汤药赴汤蹈火汤圆掘:掘地挖掘开掘采掘临渴掘井伏:伏案伏击埋伏此起彼伏昼伏夜出啼:啼叫鸡啼猿啼悲啼哭哭啼啼形近字:厌(讨厌)伏(埋伏)戒(警戒)诫(告诫)啼(啼哭)谛(真谛)多音字:恶:wù厌恶è罪恶ě恶心撮:zuǒ一撮儿cuō撮合近义词:讨厌——厌恶欺侮——欺负忠厚——老实可恶——可恨警戒——警惕预备——准备凄惨——悲惨辛苦——辛劳反义词:讨厌——喜欢反抗——屈服欺侮——爱护忠厚——奸诈慈爱——凶狠勇敢——怯懦理解词语:【疙瘩】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可恶】令人厌恶;使人恼恨。
【尖锐】(声音)高而刺耳。
【凄惨】凄凉悲惨。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颤颇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动作或声音)。
【如怨如诉】形容声音(多指乐曲)悲切。
【警戒】泛指为防备出各类问题而采取保障措施。
【如怨如诉】好像是怨恨,又好像是倾诉。
形容声音带有忧郁的意味。
【欺侮】欺负。
【趁人不防备】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知识点汇总
课文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我会写:
讨:讨厌讨喜讨饶
厌:讨厌厌恶厌弃
坝:田坝河坝堤坝
忠:忠厚忠诚忠言
毒:心毒毒计中毒
绩:成绩战绩功绩
孵:孵化孵育孵卵
戒:警戒戒心戒酒
警:警告机警警察
歪:歪曲歪理歪道
咕:咕咕咕咚咕嘟
汤:米汤鸡汤汤圆
掘:掘地挖掘开掘
伏:伏案伏击埋伏
啼:啼叫鸡啼猿啼
形近字:
厌(讨厌)伏(埋伏)戒(警戒)诫(告诫)
啼(啼哭)谛(真谛)
多音字:
恶:wù厌恶è罪恶ě恶心
撮:zuǒ一撮儿cuō撮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知识点汇总,帮你提前做好预习
近义词:
讨厌——厌恶欺侮——欺负
忠厚——老实可恶——可恨
警戒——警惕预备——准备
凄惨——悲惨辛苦——辛劳
反义词:
讨厌——喜欢反抗——屈服
欺侮——爱护忠厚——奸诈
慈爱——凶狠勇敢——怯懦
理解词语:
【疙瘩】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可恶】令人厌恶;使人恼恨。
【尖锐】(声音)高而刺耳。
【凄惨】凄凉悲惨。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颤颇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动作或声音)。
【如怨如诉】形容声音(多指乐曲)悲切。
【警戒】泛指为防备出各类问题而采取保障措施。
【如怨如诉】好像是怨恨,又好像是倾诉。
形容声音带有忧郁的意味。
【欺侮】欺负。
【趁人不防备】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知识点汇总,帮你提前做好预习
句子解析:
1、我一向讨厌母鸡。
这句话开门见山,点明作者对母鸡的一贯态度———讨厌。
统领前三个自然段,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作者通过“不反抗”“欺侮”“下毒手”这几个词对比写出母鸡对待鸭子、其他
母鸡和公鸡的态度。
这几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刻画出母鸡欺软怕硬的形象。
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本来听不到声音的聋子,在母鸡下蛋后的叫声中“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讽刺了母鸡爱炫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母鸡的讨厌。
4、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警戒”本课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的活灵活现。
它警戒起来的样子是: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
从“挺着”“警戒”“歪着”“看看”“警告”等动作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只勇敢、负责的母鸡。
5、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此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鸡对儿女的疼爱至极,“紧叫”说明母鸡在不停地叫唤,“啄”“放”体现了母鸡的细心和对鸡雏的爱。
6、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这句话是拟人句,把鸡雏的肚子比作汤圆,说明鸡雏吃的很饱,与母鸡却“消瘦了”进行对比,说明母鸡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鸡雏吃饱。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写母鸡的。
对母鸡的赞颂之情在逐渐加深。
第一句话总结母鸡为了鸡雏所体现的品质;第二句话是文章主题的升华;第三句话指出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从而赞颂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8、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结尾这句话与开头“我一向讨厌母鸡”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句中“不敢”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神圣的母爱的尊敬与赞颂。
课文主题:
本文以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叙了一只母鸡保护、照顾、养育鸡雏的事,刻画了母鸡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形象,赞扬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品质,歌颂了伟大而崇高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