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药物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多柔比星与环磷酰胺化疗方案

多柔比星与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引言多柔比星(Doxorubicin)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是常用的化疗药物,经常被同时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方案中。
这两种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被证实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具有很高的疗效。
本文将对多柔比星与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的作用机制1. 多柔比星的作用机制多柔比星是一种抗肿瘤的蒽环类似物,通过与DNA相互作用抑制DNA的复制和修复来达到抗癌的效果。
多柔比星在细胞内形成稳定的亚胺基DNA加合物,从而干扰DNA 链的合成,阻碍DNA催化酶的活性,导致DNA链的断裂和损伤。
此外,多柔比星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供等机制发挥抗癌作用。
2. 环磷酰胺的作用机制环磷酰胺是一种强效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它通过被肝细胞代谢产生环磷酰酰胺,再被肾脏代谢为环磷酰酰胺醇,最终转化为磷酰胺酰化合物,从而与DNA和RNA结合,影响细胞的DNA复制和RNA合成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此外,环磷酰胺还可以改变细胞的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作用。
二、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被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包括但不限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和淋巴瘤等。
1. 乳腺癌治疗方案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常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通常情况下,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会与其他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或紫杉醇(Paclitaxel)联合应用。
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在乳腺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杀灭癌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卵巢癌治疗方案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也常用于卵巢癌的治疗。
这种方案通常作为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卵巢癌患者中,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通常与卡铂(Carboplatin)联合应用,以增强化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反应。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简介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之前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的系统性化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病理分期、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受到抑制,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减少复发风险。
随着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辅助化疗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
常用的新辅助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醇类、多柔比星类、环磷酰胺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DNA合成、干扰微管功能、诱导细胞凋亡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针对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受化疗药物作用后,出现对药物的抵抗现象,导致化疗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变异等。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机制和靶点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寻找新的耐药靶点,如开发针对耐药性肿瘤的新药物;二是研究耐药性肿瘤的基因表达谱,以便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三是探索联合用药策略,以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四是研究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1.1 定义和作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主要关注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针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前,使用药物对肿瘤进行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评估患者预后等目的。
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药性,即化疗药物无法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观察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情况。
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2年9月,将52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优化组采用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普通组和优化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总有效率为14(例)53.84%,优化组总有效率为21(例)80.76%,(x2=13.515,p=0.016),两组结果有差异。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乳腺癌;紫杉醇;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效果乳腺癌是在女性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种病症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也被列为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临床中针对乳腺癌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化疗两种该方式,在手术治疗后,有时由于无法彻底切除而造成肿瘤细胞的残留性周围组织浸润的情况,因此发生复发和转移较多,这就需要在术后对患者开展化疗干预,将残留的肿瘤细胞彻底消除或者控制其防止复发。
化疗还能够针对无法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延长生存时间,也有可能转变成为可以开展手术治疗的状态。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化疗的方案也越来越多,基于此,为了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观察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情况,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1]: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研究中将52例患者进行分组和对比,其中普通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为26例,年龄最小为29岁,最大为63岁,均数为49.11±3.82岁。
优化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与普通组数据相同,年龄最小为28岁,最大为64岁,均数为48.92±3.15岁。
(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1.2.1普通组采用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开展化疗前,指导患者口服10mg地塞米松进行预处理,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一天将0.5g/m2环磷酰胺加入带3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开展静脉注射;将75mg/m2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加入到2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开展静脉注射。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

乳腺癌常⽤化疗药乳腺癌常见化疗药⼀、蒽环类主要有多柔⽐星、表柔⽐星、吡柔⽐星;⼆、紫杉类主要有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蛋⽩结合型紫杉醇;三、其他类主要有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顺铂等。
盐酸表柔⽐星(速溶)【规格】10mg【⽤法⽤量】:静脉给药1.单药治疗:⼀次60-90mg/m2(⾻髓造⾎功能不良者,⼀次60-75mg/m2),溶于灭菌注射⽤⽔或⽣理盐⽔20ml中,静脉注射3-5分钟,通常每21⽇⽤药1次。
也可加⼊⽣理盐⽔100-200ml静脉滴注。
每个疗程剂量可单次给药,也可均分于1-3⽇内分次给药,或在每个疗程的第1、8⽇给药。
2.联合化疗⼀般可⽤单药剂量的2/3,总剂量不宜超过700-800mg/m2。
本品不能与肝素合并使⽤,以防产⽣沉淀。
多柔⽐星注射液【规格】10mg、50mg【⽤法⽤量】:静脉给药,⼀般间断给药:每平⽅⽶体表⾯积40-60mg,每3周1次;或每⽇每平⽅⽶体表⾯积20-30mg,连续3⽇,间隔3周再给药。
⽬前认为总量不宜超过每平⽅⽶体表⾯积450-550mg,以免发⽣严重⼼脏毒性。
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规格】10ml:20mg【⽤法⽤量】每2-3周静脉内给药20mg/m2,给药间隔不宜少于10天,因为不能排除药物蓄积和毒性增强的可能。
病⼈应持续治疗2-3个⽉以产⽣疗效。
为保持⼀定的疗效,在需要时继续给药。
本品⽤25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30分钟以上。
禁⽌⼤剂量注射或给⽤未经稀释的药液。
本品禁⽤于肌⾁和⽪下注射。
吡柔⽐星【规格】10mg、20mg【⽤法⽤量】⽤于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膀胱灌注。
静脉给药:⼀般按体表⾯积⼀次25-40mg/m2。
乳腺癌,联合⽤药推荐每次40-50mg/m2。
每疗程的第⼀天给药,根据患者⾎象可间隔21天重复使⽤。
急性⽩⾎病,成⼈剂量为按体表⾯积⼀次25mg/m2。
对于以往未使⽤过蒽环类药物的患者,如果本品的使⽤总量超过950mg/m2,有可能产⽣充⾎性⼼⼒衰竭,使⽤上应格外注意。
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析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0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将采取表柔比星辅助化疗方案医治的51例患者设对照组,将采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医治的51例患者设研究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
结果研究组的医治有效率80.39%较对照组54.90%高(P<0.05),而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结论TNBC患者行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医治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较高,可提高近期疗效。
关键词:表柔比星;紫杉醇;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患病率占乳腺癌患者20%左右,其中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雌激素受体)及PR(孕激素受体)均呈阴性的患者为TNBC[1]。
为此我院将近期接收的10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旨在研究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医治疗效,作相应报告: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0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将年龄>18周岁、术后病理实施Her-2、ER、PR检测、签署同意书及配合研究者纳入,将临床资料残缺、合并有其它恶性肿瘤者排除。
对照组(51)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58.47±10.0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25±0.38)年,病例分级:Ⅲ级22例、Ⅱ级22例、Ⅰ级7例;研究组(51)例,年龄为24-73岁,平均(59.53±9.87)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36±0.43)年,病例分级:Ⅲ级20例、Ⅱ级23例、Ⅰ级8例。
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研究组:化疗前依据具体状况,予以患者适量格拉司琼止吐,若有必要可予以其地塞米松进行抗过敏医治。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袁文清【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 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使用紫杉醇,多柔比星及环磷酰胺化疗,比较两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疾病进展比例,计算总有效率,统计毒副作用,并比较两组化疗后实施根治性手术间隔时间、病理完全缓解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发生肝肾功能损伤、心脏毒性及脱发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实施根治性手术间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病理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Ⅱ、Ⅲ期乳腺癌,能有效提高化疗有效率,减少治疗毒副作用,为手术切除创造机会,从而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13【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晚期乳腺癌【作者】袁文清【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广东河源5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近年来新起的一种化学治疗方法,其能达到有效的缩小肿瘤,降低肿瘤临床分期,从而减少及延缓远处转移[1]。
以往研究已经证实,针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比率,延长无病生存时间及生存率,从而提高总体生存率[2]。
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多西他赛、表柔比星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显著缩小肿瘤体积[3],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超过80%[4-5],因而被美国NCCN癌症治疗指南推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6-7]。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5 -①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14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陈建① 雷雯① 林庆中① 黎世雄①【摘要】 目的:探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各类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趋化因子相关指标[趋化因子配体5(CCL5)、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及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VEGF-A、VEGF-B 及VEGF-C)。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各类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治疗前趋化因子相关指标及VEGF 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趋化因子相关指标及VEGF 亚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值得肯定,且可显著改善趋化因子相关指标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关键词】 白蛋白紫杉醇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 乳腺癌 毒副反应 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亚型 doi:10.14033/ki.cfmr.2023.30.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0-0005-05 Application Effect of Epi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CHEN Jian, LEI Wen, LIN Qingzhong, LI Shixio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0): 5-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pi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 admitted to School of Clinical Onc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21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pi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Docetaxel,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pi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Then the treatment effect, various toxic and side effects rates, chemokine related indexes [CC chemokine ligand 5(CCL5), CC chemokine ligand 18 (CCL18) and CC chemokine ligand 20 (CCL20)]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subtypes (VEGF-A, VEGF-B and VEGF-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rious toxic and side effects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emokine related indexes and VEGF subtyp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0.05); the chemokine related indexes and VEGF subtyp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2 cycles and 4 cycles of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pi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s better, its safety is worthy of affirmation, and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hemokine related indexes and their their influence for angiogenesis. [Key words]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Epi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Breast cancer Toxic and side effects Chemokin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ubtypes First-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Clinical Onc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14, China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而早期有效的诊治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5-31T01:53:44.0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7期作者:欧正莉[导读] 探讨分析乳腺癌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欧正莉(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00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0月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试验,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共计5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应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应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评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于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采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要明显高于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患者对于此治疗方案耐受度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表柔比星;多西他赛;紫杉醇;乳腺癌;应用效果乳腺癌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直接影响着患者生命安全,分析乳腺癌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疾病发生初期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在就诊时一般发展至中晚期,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1]。
目前,临床上针对乳腺癌主要采取化学治疗措施,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可缩小病灶面积,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
表柔比星属于常见的蒽环类抗癌药物,对于机体DNA合成具有积极影响;多西他赛属于常用的紫杉类抗肿瘤药物,在抑制微管解聚的同时能够强化微管蛋白聚合作用。
紫杉醇属于常见抗微管药物,能够促使乳腺癌细胞分裂停留于G2/M期,具有理想的癌细胞杀灭作用,抗肿瘤效果较强[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乳腺癌化疗药物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姚婉茹1*任健1*何嘉琦2孙海晨1刘爽1赵越1罗斌1,3【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化疗常用药物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Balb/c小鼠分为4组,每组20只,实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30mg/kg)、表柔比星(10mg/kg)、环磷酰胺(200mg/kg),对照组小鼠给予注射等体积的0.9%NaCl溶液。
给药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分别记录小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时间(即逃避潜伏期),在目标象限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及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
逃避潜伏期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目标象限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穿越平台次数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在5个时间点(给药后第1、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随训练天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呈下降趋势(F=11.25,P=0.001)。
紫杉醇组、表柔比星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F=1.23,P=0.251;时间点比较:F=5.94,P<0.001;组别与时间点的交互作用:F=0.77,P=0.676)。
空间探索实验中,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时间所占总时间的比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P=0.027);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降低(13.6%ʃ8.9%比23.9%ʃ13.9%,t=-3.05,P=0.009)。
各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P=0.602)。
结论环磷酰胺可降低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部分化疗药有可能改变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关键词】乳腺肿瘤;药物疗法;迷宫学习;认知障碍【中图法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Effect of paclitaxel,epi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used for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oncognition function of mice Yao Wanru1*,Ren Jian1*,He Jiaqi2,Sun Haichen1,Liu Shuang1,Zhao Yue1,Luo Bin1,3.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uanwu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1;Beijing101Middle School,Beijing100091,China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Beijing TsinghuaChanggung Hospital,Beijing102218,China3*Yao Wanru andRen Jian are the first authors who have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articleCorresponding author:Luo Bin,Email:lba01097@btch.edu.cn【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clitaxel,epi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whichare widely used in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on the cognition function of mice.Methods Totally80Balb/cmice were randomized into four groups,20mice in each group.The mice in3experimental groups were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paclitaxel(30mg/kg),epirubicin(10mg/kg),or cyclophosphamide alone(200mg/kg)respectively.The mice in control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isovolumic saline.At4weeks afterinjection,all groups were given Morris water maze test,including place navigation and spatial probe test,torecord the time the mice spent on underwater platform(escape latency),the ratio of time in every quadrant tototal swimming time and the times of crossing the platforma.The escape latencies of mice were compared among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6.01.005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项目(2013-2-032)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1;100091北京101中学2;102218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普通外科3*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罗斌,Email:lba01097@btch.edu.cngroups using repeated measurement analysis of variance,the ratio of time in every quadrant to total swimming time was compared using 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he times of crossing the platform among groups were compared using Kruskal-Wallis rank sum test.Results In place navigation test,the escape latencies at 5time points(on days1,2,3,4,5after injection)in four groups were decreased with training time,which showed a trend of decline(F=11.25,P=0.001).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scape latency between paclitaxel/epirubicin/cyclophosphamide-treat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hile escape latenci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5time points(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F=1.23,P=0.251;comparison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F=5.94,P<0.001;interaction between grouping and different time points:F=0.77,P=0.676).In spatial probe test,the ratio of time spent in every quadrant to the total swimming time in4groups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F=3.26,P=0.027);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yclophosphamide-treated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13.6%ʃ8.9%vs23.9%ʃ13.9%;t=-3.05,P=0.009).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times of crossing the platform on the sixth day after injection(χ2=1.86,P=0.602).Conclusions Cyclophosphamide can affect the memory maintenance of mice.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chemotherapy medication can affect the ability of spatial cognition and learning in mice.【Key words】Breast neoplasms;Drug therapy;Maze learning;Cognitive disorders近30多年来,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持续改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化疗在其中的贡献非常重要。
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有文献报道称化疗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受损[1]。
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16% 75%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到中度的认知损伤,其中35%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数月到数年的时间内症状持续存在[2]。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化疗药物会对患者的记忆力、执行力和注意力产生影响[3-6]。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采用Morris水迷宫———目前公认较为客观的学习记忆功能评价方法,观察单一乳腺癌化疗药物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和药物80只Balb/c小鼠,雄性,体重25g,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小鼠的饲育条件为屏障环境,室内温度(23ʃ1)ħ,相对湿度(50ʃ10)%,光照明暗交替12h/12h,可自由饮水和进食,饲料经60Co射线辐照法灭菌。
实验小鼠毛发有光泽,无脱落。
本实验已获得北京宣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紫杉醇注射液购自济宁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