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教材知识点分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画线部分是重点,背熟,未画线部分用心看即可)第一课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2、时间(1840年------1842年)3、鸦片战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6月。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他是禁烟第一人。
9、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吸取的教训(落后就会挨打)10、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是在(《虎门条约》)。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主犯:英法帮凶:美俄)。
3、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间是(1860年),侵略者是(英法)。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6、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北京条约》)。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标志(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是原来的南京。
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但都没有实行。
6.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西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教材知识点分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教材知识点分类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1856年——1860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火烧圆明园。
3.沙俄的侵略罪行——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3.《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时间、地点、人物、建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2.永安封王——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初步建立。
3.定都天京。
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目的、评价。
5.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1.永安封王概况。
2.洪秀全创教。
3.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
4.《资政新篇》的主张、结果及其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2.洪秀全的早期传教活动。
3.太平天国北上的战斗情况。
4.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战况。
5.天京事变概况。
6.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太平天国运动的地位及评价第4课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口号。
2.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的地位、作用、局限性。
1.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的其他内容。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清政府建立新疆1.西北新疆危机。
2.东南海疆危机。
行省。
5.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6.清政府建立台湾行省。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1.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2.黄海海战,邓世昌以身殉国。
3.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原因、爆发。
2.甲午中日战争名称由来。
3.旅顺大屠杀。
4.签订《马关条约》的人物——李鸿章。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形势: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英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对外殖民扩张。
鸦片走私:背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贸易顺差)地位。
目的:为了改变对华贸易长期入超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财政;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中国人民的反抗: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群体性的反侵略斗争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签订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1856年10月)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课程简介《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是人教部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编写的初中历史教材,供全国各地初中八年级学生使用。
本册教材主要涵盖了古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点,以及与当今社会相关的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其中的重要事件,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知识点归纳1. 第一单元:农耕时代的兴起•农耕时代的兴起•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转变•农耕时代与氏族社会的出现•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的形成•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2. 第二单元: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奴隶制社会的产生条件•商代的社会形态与阶级关系•周朝的建立与封建体制的形成•郡县制度的建立与中央集权•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特点3.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封建社会的出现与特征•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的兴起•汉朝的建立与儒家思想的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4. 第四单元:唐、宋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唐代的政治特点与军事制度•唐代的边疆政策与外交关系•唐代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建设•唐代的科技成就与文化繁荣•宋代的政治变革与科举制度的推行•宋代的经济繁荣与市场经济的出现•宋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学习建议•配合教材进行有计划的学习,理解每个知识点的背景和内涵,注意细节和重点。
•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多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做好笔记,整理思路,方便复习和回顾。
•配合历史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加深对历史事件背景的了解。
•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进步。
四、总结通过学习《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点,从农耕时代到封建社会,再到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立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能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这对他们综合发展和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
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俄是帮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二单元知识点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3.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口号及企业(1)军事工业:①时间:19世纪60—70年代②口号:自强③内容: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2)民用企业:①时间:19世纪70----90年代②口号:求富③内容: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5.19世纪70年代新式海军南洋、北洋、福建6.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的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背景:(1)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世界(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2.过程: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黄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辽东之战、威海卫战(1895)3.结果:1895年春《马关条约》(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瓜分中国狂潮(1)赎辽费: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4)宣传变法:组织学会,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梁)和天津《国闻报》(严)(5)主张:①梁启超《变法通议》“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法”2.百日维新:1898.6.11---9.21(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1)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③文化: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知识点分类

1。“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毛泽东的著名论断。
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创建.
3.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4。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1。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
2.各革命根据地及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17课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
1.对孙中山的介绍.
2.兴中会创建的背景及号召。
3。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
第9课
辛亥革命
1。 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
2.武昌起义胜利后,多省宣布独立.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意义。
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2.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政治路线,毛泽东思想)、意义。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
1。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建立。
2.甲午中日战争名称由来。
3.旅顺大屠杀.
4.签订《马关条约》的人物-—李鸿章。
5.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1。日军两路入侵中国。
2。三国干涉还辽.
3。列强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
第6课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领导人、意义。
2.《时务报》、《国闻报》是宣传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报刊。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道光帝在位)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鸦片走私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1)人物:1838年末,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4)虎门销烟:(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址:广州虎门海滩(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时间:1840.6~1842.82、直接缘故原由(借口、导前线):中国的禁烟运动3、根本缘故原由:英国决意翻开中国市场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第二阶段:1841年6月---1842年8月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时间:1842年8月29日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历史教材知识点分类课别Ⅰ类知识点Ⅱ类知识点Ⅲ类知识点第1课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
2.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3.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5.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2.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及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3.鸦片战争的过程。
(1841年,清军强占香港岛。
)4.鸦片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及他们反侵略斗争的精神。
(关天培、陈化成)5.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中英《虎门条约》、中英法《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及列强取得的特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1.1856年——1860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火烧圆明园。
1.《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3.《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争 3.沙俄的侵略罪行——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的签订及内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时间、地点、人物、建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2.永安封王——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初步建立。
3.定都天京。
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目的、评价。
5.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太平天国运动的地位及评价1.永安封王概况。
2.洪秀全创教。
3.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
4.《资政新篇》的主张、结果及其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2.洪秀全的早期传教活动。
3.太平天国北上的战斗情况。
4.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战况。
5.天京事变概况。
6.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
第4课洋1.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口号。
2.洋务派创办的主1.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的1.西北新疆危机。
2.东南海疆危机。
务运动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的地位、作用、局限性。
其他内容。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
5.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6.清政府建立台湾行省。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1.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2.黄海海战,邓世昌以身殉国。
3.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
5.《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原因、爆发。
2.甲午中日战争名称由来。
3.旅顺大屠杀。
4.签订《马关条约》的人物——李鸿章。
5.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1.日军两路入侵中国。
2.三国干涉还辽。
3.列强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
第6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领导人、意义。
2.《时务报》、《国闻报》是宣传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报1.公车上书的过程、结果。
2.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3.百日维新的失败及其原因。
1.百日维新的背景。
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名称的由来及与维新运动的关系。
刊。
3.百日维新的时间、开始、内容。
4.戊戌六君子。
4.戊戌政变的概况。
5.百日维新的影响。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1.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
2.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3.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目的、国家、头目。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及原因、意义。
5.《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
1.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进步性、局限性)2.战争的经过(廊坊阻击战、大沽战役、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的战斗、天津北京失陷)。
3.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1.义和团的由来及发展。
2.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3.聂士成壮烈殉国。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孙中山创建兴中会的时间、地点及宗旨。
3.孙中山建立同盟会的时间、地点。
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总理、机关报。
5.同盟会的性质及成立的意义。
6.孙中山把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7.“三民主义”的1.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
1.对孙中山的介绍。
2.兴中会创建的背景及号召。
3.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
内容及意义。
第9课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
2.武昌起义胜利后,多省宣布独立。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意义。
3.武昌起义的经过。
4.辛亥革命名称的由来。
1.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概况。
2.武昌起义的筹备。
第1 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2.194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人物、性质、意义。
1.中华民国纪年。
2.1912年,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
2.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
3.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
第1 1课北洋政府的黑1.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的行径。
(1)制造宋教仁案。
(2)罢免国民党籍都督。
(3)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
2.二次革命的背景、领导人、结果。
3.各派军阀的控制区域。
4.军阀割据的1.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2.“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
暗统治(4)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2.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复辟帝制。
3.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4.护国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5.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
危害。
第1 2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4.新文化运动的地位、作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品。
第1 3课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先锋、口号。
2.“六三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要求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
1.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
2.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北洋军阀的镇压。
3.“六三运动”概海。
3.五四运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况。
第1 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1.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3.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4.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5.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1.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产生的影响。
2.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概况及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第1 5课北伐战争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三大政策)、意义。
3.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领导人、作用。
1.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四一1.北伐期间中国工农运动发展概况。
2.二次北伐概况。
4.北伐的目的、对象、总司令、主战场、重大战役、胜利进军。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人物。
二反革命政变、武汉“分共会议”),国民革命失败。
3.东北易帜的时间、人物、意义。
第1 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2.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旗帜、结果。
3.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井冈山会师的时间、领导人。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1.“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毛泽东的著名论断。
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创建。
3.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4.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1.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
2.各革命根据地及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1 7课中国工农红军1.红军长征开始至胜利的时间及经历的重大事件。
2.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4.长征精神。
1.红军长征的原因。
1.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2.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第1 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影响。
2.一二﹒九运动爆发的时间、影响。
3.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人物、经过、结果。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意义。
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东北抗战概况。
3.日本侵略者制造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4.“一二﹒九运动”的经过。
1.伪满洲国的建立及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2.西安事变的背景。
第1 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影响。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3.淞沪会战的意义。
4.1937年12月,南京陷落,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1.北平保卫战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
平津失陷。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过程。
3.淞沪会战的中的抗日英雄——姚子青、谢晋元。
4.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淞沪会战的过程。
第2 0课正1.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指挥者、结果、意义。
1.武汉会战的意义。
2.万家岭战役。
1.台儿庄战役的背景、经过。
2.武汉会战的概面战场的抗战2.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等。
3.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4.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溃败。
况。
3.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于敌手。
4.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概况。
第2 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1.平型关大捷的时间、指挥、部队、意义。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近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
3.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5.百团大战的目的、指挥、规模、意义。
1.中国共产党巩固根据地的政策和措施。
2.百团大战的时间、主要目标、战果。
1.平型关大捷的战况。
2.各抗日根据地及其抗敌斗争。
3.百团大战的背景。
4.日军的“扫荡”和八路军的反“扫荡”。
第2 2课抗日战争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求同存异,共同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