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能正确地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对数的顺序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2.难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特别是当两个数的十位或个位相同时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具:投影片、计数器、数字卡片、水果学具等。
2.学具:学生自备小棒、数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1口算练习:14-8=15-7=9+4=12-7=8+9=7+5=13-6=11-3=1.2开火车数数:从1数到100,要求学生声音洪亮,速度适中。
1.3复习数的组成:38是由()个10和()个1组成的。
25里有()个10和()个1。
2.探究新知2.1教学例7:A.填表:指导学生打开教科书,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B.分组讨论:观察表格,找出有趣的排列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如横看、竖看、斜看等。
C.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排列规律,如每行10个数,每一行个位上的数都相同,每一横行和竖行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等。
2.2看数目表找数:A.提问:第3行第9个数是多少?第8行第5个数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B.类似问题:55前面的1个数是多少?后面的1个数呢?64和66中间的数是多少?2.3教学例8:A.左题:比较25和23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如25由2个10和5个1组成,23由2个10和3个1组成,所以25>23)。
B.右题:使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同桌互相说说计数器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1-100之间的数;2.理解数的顺序;3.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比较数的大小;4.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数的顺序;2.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用黑板或白板写出数字1-100,并让学生依次读出来。
2. 学习数的顺序1.常用数字顺序:数从小到大,顺序数列是1 2 3 4 5 ……;2.学生自己组织数列:上面一列数给学生6-10,让学生把它们排成从小到大的顺序。
3. 数的大小比较1.数的比较符号和句式:大于、小于、等于;2.小于比较:让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数量,让他们说出哪些水果的数量是最小的,哪些水果的数量是最大的。
3.大于比较:引导学生讲述不同季节的温度高低差别,并总结出夏天温度高于冬天。
4.等于比较:让学生依据正确的数值,正确归纳提出具有等值的数对,如“11=11”、“12=4+4+4”等。
5.让学生撰写有关二个或三个数的大于小于等于关系,并总结出规律:例如:1<3、9>7、13=13等。
4. 练习题教师可以提供类似以下的练习题:1.安排学生用数字表示:三个、四个、八个、十个、五十个、一百个桌子。
2.甲、乙两同学分析出 23 小于 29,结果是正确的吗?3.写出不少于10个数,排茬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4.拿出四个数字牌(6、7、8、9),写出3个不同的有大小之分的两位数。
5.用¥3/个的价钱,分别写出买1个、2个、9个半香蕉的价钱。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正确读写数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了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比较数的大小。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希望学生能够多花费时间来进行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教学目标:1、在用回形针进行摆拼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的感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载频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
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数学奥妙,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色回形针拼成的图案、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学生准备:彩色回形针、胶水、卡纸教学过程:一、欣赏有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拿出一颗回形针:同学们认识它吗?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用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学生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图形?你想不想亲手做一幅美丽的图案?二、活动:拼图案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2、学生活动3、展示制作结果:①你们拼的是什么?②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③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师: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案。
四、课堂小结: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设计「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教学内容:十几减5、4、3、2教材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计算方法时培养学的计算能力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5、4、3、2难点:掌握“破十法”。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第一章:数的顺序1.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0以内的数字。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并能够用手指辅助进行数的排列。
1.2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1, 2, 3, 4, 5, 6, 7, 8, 9, 10手指辅助:用手指辅助进行数的排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顺序。
1.3 教学步骤: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
教师用手指辅助进行数的排列,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动作一起进行。
学生分组进行数的排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比较大小2.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能够用“小于”、“大于”和“等于”进行表示。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判断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2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小于、大于、等于观察和操作:通过观察和操作数字卡片,判断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3 教学步骤: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用“小于”、“大于”和“等于”进行表示。
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大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排序游戏3.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在游戏中练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理解。
3.2 教学内容:排序游戏: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练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3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序游戏,学生需要按照指定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大小游戏,学生需要判断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鼓励。
第四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综合练习4.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在综合练习中运用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形式,综合运用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4.3 教学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目,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练习。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数的顺序,以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用数字和箭头来表示数的顺序;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字和箭头来表示数的顺序,能够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图片、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说出“3个苹果比2个香蕉多”2.呈现(10分钟)通过学生用书,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下4.2《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下4.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的顺序概念,能够正确快速地排列给定数字;2.能够准确比较数的大小,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形式;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的顺序概念的理解与运用;2.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3.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分数、小数之间大小比较的训练;2.多个数同时比较大小时的策略运用。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黑板、粉笔;3.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大小比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授课1.教师介绍数的顺序概念,讲解如何通过快速比较大小来排列数;2.示范整数、分数、小数之间大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3.带领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掌握的知识。
3. 练习1.学生个人练习: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小组练习:学生相互比较答案,讨论解题方法;3.整个班级讨论:挑选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4.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强化学生对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掌握。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指定的练习题,并提交作业。
七、板书设计•数的顺序概念•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例子引入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结合不同形式的数进行大小比较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际情境的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做好课后作业。
祝大家学习进步!。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按照数的顺序进行排列。
2. 让学生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够用符号“<”、“>”表示。
3. 培养学生数数、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顺序的掌握。
2. 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数的顺序的掌握。
2. 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比较大小的符号卡片。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10的数字。
2.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字,并说明原因。
二、数的顺序(10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1-10的数字,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字的顺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按照顺序数数,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数数。
三、比较大小(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2.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给予反馈,并解释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若干数字卡片。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练习,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于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理解。
3.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知识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知识。
六、数数游戏(10分钟)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1-10数字的顺序掌握。
2. 提高学生比较大小能力,并能运用到游戏中。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比较大小的符号卡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设计3一、教学背景分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理解数字的排列顺序,培养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够正确排序一组给定的数字,正确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过程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排序一组给定的数字。
2.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教学内容学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排序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2.设计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字的大小关系,加强记忆。
第三步: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
第四步: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作业可以包括排序题、比较大小题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数字的大小关系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存在混淆的情况。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以上是本节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
案
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教学例7。
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
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
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9
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
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5
二、新授。
、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蓝球有几个?黄球有几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小娟有37张邮票.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
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5
7
45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