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含视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含视频)

确立中央集权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 高无上,总览全国军政大权。
秦始皇像
三皇皇:天皇 地皇 泰皇 五帝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确立中央集权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太 丞 御史

尉 相 大夫
中央政府

郡(守) 县(令)
郡县制
地方政府
央 集 权
确立中央集权
思考:秦统一前秦国以外的地方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 方,郡县制与之比较有何不同?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 通八达
交通方面
开凿灵渠
作用:便利 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
军事方面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辽东
临洮
灭六国后,开拓边疆。
长城一带
陇西 咸阳
东海
南海
课堂小结: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学习目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 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3、经过:
统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楚 秦灭六国的进程


新课讲授
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5、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 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焚书坑儒”。 1、焚书----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许留下有关医药 、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都要烧掉。2、坑儒-----再有 议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 儒生,在咸阳活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7张PPT)

(1)统一文字;
小篆、 隶书
(2)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 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 经济 措施 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 统一 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 货币 作用 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 济的交流。
(2)统一货币;
秦圆形方 孔半两钱
经济
目 的
( 3) 措 统一度 施 量衡
交通 使秦朝的陆路交 作用 通四通八达。
交通
(5) 开凿 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 作用 江,便利了南北 的水运交通
(5) 开 凿 灵 渠;
灵渠
漓江
湘江
军事 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6) 并修筑长城。长城西 修筑 起临洮,东到辽东。 长城
(6)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辽东 临洮
四、秦朝疆域
长城一带 秦朝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也是当时世 界上的大国。 东 海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 帝 太 丞 御 史 大 尉 相 夫 郡 (守 ) 县(令或长)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他们正在做什么?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驾车的御 官俑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措施
背景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文化
目的 消除文字上的差异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制定 措施 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1)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 统一 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 文字 作用 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23张PPT)
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地方 上建立郡县制。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郡(守)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3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38页)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郡(守) 县 县(令或长) 县
集 权
地方政府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情境创设:秦始皇的巡游之旅
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朕失望!
唉!有些地方路宽道阔路有宽的窄太不窄一,朕马车差点过 不去;找人问路,听不语懂言话文,字写不出通字,他又不认识 ;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货只币认不楚通国的货币,秦 国的钱花不出;我让他称一斤牛肉,他只给了八两 ,还说他们都是这度么量卖衡的不。统出一来没半月,北方来加 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边…疆这危样机下去,怎 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梁启超《战国载记
问题一:阅读教材,完成秦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时间 都城
公元前221年 咸阳
建立者 秦始皇嬴(yíng)政
意义
28002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至此,统一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的主流。
嬴政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独尊
28002
——《史记·秦始皇本纪》
2.内容
--中央行政机构
总揽大权
皇帝 -----三公九卿
, 皇权至上
军事
太尉
奉卫 常尉
郎 中 令
太 仆
行政
丞相
宗 正
监察
御史大夫

廷 尉
典 客
粟 内 史
少 府
2.内容 -地方行政 郡县制的特点
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
郡守
朝廷直接任免。
县令或县长
影响: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 家28002的统一,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负担。
6.统一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40张PPT)
Zx.xk
⑶地方: 郡县制
三皇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天皇、地皇、泰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五帝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史记·五帝本纪》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于手中 哪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夸
——郭沫若
危害: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一、秦朝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 统一文字 4.思想上: 焚书坑儒 5.军事上:
辽东
临洮
临洮
南京市宁海分校 刘向荣 2010年10月20日
秦始皇还派兵 征服____________ 东南 、 岭南 等地区, ____________ 兴修____________ , 灵渠 沟通 ____________和 长江 两大水 ____________ 系。 珠江
Zx.xk
问题: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采取 了什么措施?
一、秦朝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 统一文字
4.思想上: 焚书坑儒
焚书
坑儒
讨论:你怎样看焚书坑儒?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 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 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 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 击”。
一、秦朝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思想上: 焚书坑儒 5.军事上: 北击匈奴,筑长城;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一、秦灭六国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3.人物:4.顺序:秦先后攻灭、、、、、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2.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
返回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制度
项目
最高统治者的 称呼
最高统治者的 权力
周朝

周天子在名义 上是天下共主 分封制
秦朝
皇帝
总揽全国的一 切军政大权 建立郡县制
统治地方的方 式
秦王嬴政知人善任。这些人才 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制胜,对 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 ②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紧密了全国各地 的文化、经济联系; ④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泽被后世的灵渠; ⑤扩大了中华疆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诸卿
监察 中央具体政务
太 尉
军事

地方官制



亭 里
郡守、郡尉、监御史
监察 行政 军事 县令\长 地方具体政务 基层具体事务
返回
返回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皇帝 丞相 御史 太尉 大夫 诸卿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郡守 监御史、郡尉
县令\长 乡三老、啬夫、游缴
里正、亭长
黔首
军立佣
将军佣
铠甲佣
跪射佣
立射佣
陶馬 ,馬頭方正,鼻大口闊,臀肥腰肥,肌肉 豐滿,目似懸鈴,耳如削竹,前腿如柱,後腿如弓, 一副急不可耐,"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神態。
軍吏俑 ,一般身穿長襦,外披鎧甲,頭戴長冠, 持兵而立,表現出一種身經百戰、視死如歸的威武 陽剛之氣。
骑兵鞍马俑
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 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 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 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 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 车时立于车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