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公交停靠站设计-09

合集下载

城市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城市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CJJ15-87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

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第2.1.1条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

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 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

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

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

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

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2.1.5条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第节公交停靠站设计

第节公交停靠站设计

第八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设计第四节公交停靠站设计一、公交停靠站分类1.公交停靠站的定义及类型在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提供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上下车服务的作用。

根据公交停靠站的所处位置、设置方法及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所处位置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上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区域进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近端公交停靠站(Near-side bus stops,NS)。

对于交叉口上游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受交叉口信号灯和进口道机动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与控制。

(2)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下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下游区域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远端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3)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公交车辆运行、停靠不受交叉口影响的纯路段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中端公交停靠站(Mid-block Stops,MS)。

在保证公交线路站点平均站距最优的基础上,具体某一个公交站点的定位是有较大弹性的。

不同所处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位于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在减少了乘客公交换乘距离的同时加剧了交叉口的瓶颈效应。

设置在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及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1所示。

根据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路侧型公交停靠站路侧型公交停靠站是指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或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1所示。

对于三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上,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设站形式。

当不存在机非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宽度不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对于这种形式的公交站,公交停靠要占用和穿过非机动车道,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干扰。

公交首末站布置的案例

公交首末站布置的案例
2. 调度管理。
调度室就在这个区域的旁边,就像一个“指挥中心”。调度员就像一个大管家,通过各种设备监控着公交车的运行情况。要是哪辆车晚点了,调度员就像一个魔法师,马上调整安排,让一切都恢复正常。这里还有专门的维修区域呢,如果公交车在路上“生病”了,回到这里就能马上得到“治疗”,有一群技术高超的维修师傅就像医生一样,很快就能让公交车重新精神抖擞地上路。
二、站台布局。
1. 排队区域。
站台的排队区域特别宽敞,就像给等车的人们准备了一个大客厅。地上画着整整齐齐的排队线,就像地板上的轨道一样,大家都自觉地沿着线排队,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乱哄哄地挤成一团了。而且旁边还有一些可爱的小标识,写着“文明排队,快乐乘车”,看着就让人心情好。
2. 候车设施。
那候车亭可是相当的贴心。有一排排长长的座椅,这些座椅可不是那种邦邦的,坐上去还挺舒服的,就像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一样。候车亭的顶子也很大,下雨天的时候,大家都能躲在下面,就像躲在一把巨大的雨伞下,一点都不用担心被淋湿。而且候车亭里还有电子显示屏,上面清楚地显示着各路公交车还有多久到站,这就像给等车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有数就不着急了。
这个公交首末站的布置啊,真的是把方便、舒适、人性化都考虑进去了。无论是每天坐公交上下班的上班族,还是偶尔出行的居民,都对这个地方赞不绝口呢。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这样的公交首末站特别棒?
公交首末站布置的案例
嗨,朋友们!今天我就给你们唠唠我们这儿一个超有趣的公交首末站布置案例。
一、选址。
这个公交首末站啊,选在了一个特别妙的地方。它就在一个大型居民区和一个热闹的商业中心之间,就像一个中间人,连接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商业的繁华。居民们早上可以方便地坐公交去商业中心逛街、上班,晚上又能轻松搭车回家。而且这个地方靠近主干道,交通特别便利,公交车进出站就像鱼游进大海一样顺畅,不用担心被堵在小胡同里。

城市道路公用设施

城市道路公用设施

计算城市中心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位数时,上面公式还应乘以1.1~1.3的高峰系数
26.08.2021
.
16
2、停车场面积计算
F NA 式中: N 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 A 每 一 辆 汽 车 的 停 放面占积用(m2) , 随 车 辆 类 型 和 停 放不方同式
26.08.2021
.
17
3、停车车位的布置
停车场出入口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见 下图,并设置交通标志。
26.08.2021
.
22
26.08.2021
.
23
停车场的竖向设计应与排水设计结合, 最小坡度与广场要求相同,与通道平行 方向的最大纵坡度为1%,与通道垂直 方向为3%。
26.08.2021
.
24
停车场存在的问题
✓ 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但是存在出入口在主干 路上的停车场,由于用地范围较小,而使得没有足够长的引道 来使出入车辆进行加减速,这是造成停车场出入口处成为道 路拥堵路段的原因之一。
场地铺装应平整、坚实、防滑。坡度宜小于或 等于4%,最小坡度为0.3%。停车区宜有 车棚、存车支架等设施。
26.08.2021
.
30
自行车换乘问题
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在一次出行中将自行车和轨道交通 相结合起来。(1)自行车换乘能节约能源、减少空气和噪声 的污染。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取代小汽车的出行总里程越长,这 种优势越明显。(2)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还能减轻相应走廊 和车站通道上的拥挤程度,减少轨道车站附近的机动车停车场数 量。(3)最后,自行车换乘能为轨道交通吸引更多的客流,提高 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
第9章 城市道路公用设施
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 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 第三节 道路照明设计 第四节 道路绿化

公交车站台规范

公交车站台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交车站台规范篇一:公交站台设置规范公交站台设置规范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公交站台中,无论是设计还是设置都是十分重要的。

若是设计及设置不合理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交站台的使用,达不到方便人们使用的初衷。

那么你知道公交站台设置规范有哪些吗下面成都兴传祥为您介绍:公交站台设置规范,如下:1、用地面积如果是首末站的公交站台设置,需要一定的停车、存车甚至维修养护的空间。

因此,首末站必须建停车坪,而停车坪的面积需要根据首末站的规模(以所配营运车辆总数确定)确定。

例如在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

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2、站点位置首末站的公交站台宜设置在全是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

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

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置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

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若是中途站的公交站台的停靠站应设置于主要的出行产生、吸引点,如住宅区、商业文化中心、办公区、体育场馆、轨道站点及交通枢纽等。

公交停靠站的分布需要结合站点服务半径及客流需求来设置。

3、合理的站间距中途站的公交站台设置,要留有合理的站间距。

其合理的站间距能减少不必要的行程时间,同时能兼顾站点覆盖率,达到快速便捷的出行目的。

4、停靠站与交叉口的距离对于近交叉口停靠站而言,公交车辆在公交站台停靠的活动不应对邻近的交叉口运行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交叉口排队也应该要避免影响到邻近站点的公交车停靠。

因此,公交站台的应设置在交叉口的出口道,改建交叉口在布设公交停靠站确有困难时,可将直行或右转公交线路的停靠站设在进口道。

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就是公交站台设置规范。

通过合理地设置公交站台,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车辆出现堵塞,还可以让每位乘客都能以最方便的方式坐到公交车。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交站台设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交站台设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交站台设置篇一:佛山市公交站亭站牌设计规范佛山市公交站亭站牌设计规范公交站亭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内容之一,站亭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为了适应我市公交事业的发展需要,使公交站亭的设计能科学合理,尽可能人性化,满足人民的出行需要,根据国家《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标准,结合本一、站亭选址(一)公交站亭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应与规划路网及长途客运站枢纽站等相结合。

对现状的部分站址,应根据道路的调整(如设置单行线等)同时考虑站址的迁徙位置。

站亭应沿街布置,站址宜选在能按要求完成公交车辆的停放和通行两项任务的地方。

(二)同方向公交站点间的距离不能过近。

原则上城市中1心区应在500—800米之间,城市中心区以外应在800m以上。

(三)在设置公交站时,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即叉位设站,其错开距离宜不小于50m。

在主干道上,快车道宽度大于或等于22m时也可不错开。

站点设置原则上须采用港湾式停靠。

(四)在交叉路口附近设置公交站亭时,城市建成区内站点与平交口距离应参照城市道路停车视距标准,一般应设在过平交口50m以外处,在车辆较多的主干道上,宜设在100m以外处。

郊区站点与平交口距离应参照公路等级的停车视距标准,一级公路宜设在160米以外,二级及以下公路宜设在110米以外。

市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五)公交站亭不能设于高压电缆下。

二、站亭的构成站亭的构成包括:主亭结构、站牌、公共信息牌、休息凳、盲人道。

站亭设施应达到防雨、抗震、抗风、防雷、防盗的要求,要符合消防验收的规定。

主亭广告窗口必须设计预留三分之一作为公益性广告;站牌、公共信息牌(用于设置城市地图或该站四置图、条件成熟时可用于设置电子显示公共信息系统)必须设计灯光照明装置;构成站亭各要素必须综合考虑,作为整体统一协调设计。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标准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标准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

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第2.1.1条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

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

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

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

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

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2.1.5条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

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

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公共交通站点是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效率。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规划者和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精心设计和布局公共交通站点,以确保其便捷性、高效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讨论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的一些关键方面。

1. 用户友好性公共交通站点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且便捷的环境。

首先,站点应充分考虑行人流量和舒适性,确保站台宽敞、通风,并提供遮阳和雨棚设施。

此外,合理设置座椅、垃圾桶和候车牌,以方便乘客等候和休息。

在站点布局上,应考虑到不同乘客的需求,例如,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

2. 环境可持续性公共交通站点应该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设计站点时,应充分考虑能源利用和环保因素。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站点供电,安装节能灯具和传感器以减少能源消耗。

另外,设置垃圾分类设施以鼓励乘客参与环境保护。

这种环保的设计理念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并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3. 信息化与智能化在数字化时代,公共交通站点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设计越来越重要。

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如电子显示屏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乘客可以准确获取到交通信息和时刻表。

此外,无线网络服务也应提供给乘客,以满足他们的上网需求。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站点设计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和便利性。

4. 多模式接驳公共交通站点的布局应考虑到多种交通方式的接驳。

例如,将地铁站与公交站紧密相连,以便乘客在换乘时快速、便捷地完成。

此外,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和出租车停靠区也应考虑到站点周围的布局,以方便不同交通工具的接驳。

多模式接驳的设计有助于减少出行时间和交通拥堵。

5. 安全与监控公共交通站点的安全性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站点设计中,应设置监控摄像头和紧急呼叫设备,以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加强与警察和急救服务的合作,及时处理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

安全感的提高将鼓励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设计第四节公交停靠站设计一、公交停靠站分类1.公交停靠站的定义及类型在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提供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上下车服务的作用。

根据公交停靠站的所处位置、设置方法及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所处位置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上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区域进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近端公交停靠站(Near-side bus stops,NS)。

对于交叉口上游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受交叉口信号灯和进口道机动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与控制。

(2)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下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下游区域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远端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3)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公交车辆运行、停靠不受交叉口影响的纯路段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中端公交停靠站(Mid-block Stops,MS)。

在保证公交线路站点平均站距最优的基础上,具体某一个公交站点的定位是有较大弹性的。

不同所处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位于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在减少了乘客公交换乘距离的同时加剧了交叉口的瓶颈效应。

设置在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及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1所示。

不同所处位置公交停靠站优缺点比较表表8-4-12)根据设置方法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路侧型公交停靠站路侧型公交停靠站是指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或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1所示。

对于三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上,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设站形式。

当不存在机非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宽度不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对于这种形式的公交站,公交停靠要占用和穿过非机动车道,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干扰。

图8-4-1 路侧型公交停靠站示意图(2)路中型公交停靠站路中型公交停靠站是指当沿中央分隔带,在城市道路每个方向内侧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时,为避免公交车辆进出路外侧公交停靠站时变换过多车道,而沿公交专用道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2所示。

对于两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中央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

由于我国的交通规则是车辆靠右侧行驶,公交车辆的乘客门也都是设置在右边,对于正常行驶的公交车辆如果要在这种停靠站停靠,则必须在左侧车身上设置乘客门,存在一定的技术与安全问题。

另外,沿中央分隔带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如果没有设置专门的人行天桥或地下过街通道,乘客需要穿越机动车道才能到达和离开停靠站,这不仅会影响乘客的安全,而且也会影响社会车辆的正常行驶。

因此路中型公交停靠站在我国并不常见。

图8-4-2 路中型公交停靠站示意图不同设置方法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路中型公交停靠站多用于城市资金投入较多,交叉口间距较大,交叉口左转或者直行公交车辆较多,道路较宽或进行大规模的城市道路改造或者在新建的主干道上设置公交专用道时。

路侧型及路中型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2所示。

不同设置方法公交停靠站优缺点比较表表8-4-23)根据站台形式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站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直线式公交停靠站直线式公交停靠站是传统的公交停靠站设置方式,它直接将公交停车区设置在机动车道上,如图8-4-1所示。

因此,当公交车辆停靠时就容易形成交通瓶颈路段,对社会车辆的正常行驶和公交车辆的超车产生很大影响,当路段机动车饱和度较大时甚至会造成交通阻塞。

因此,直线式公交停靠站一般适用于设置在公交停靠站不易拓宽且机动车饱和度不大的路段。

(2)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是指在公交停靠处将道路适当拓宽,将公交车辆的停靠位置设置在正常行驶的车道之外,以减少公交车辆停靠时形成的交通瓶颈对社会车辆和后到先走的公交车辆超车的影响,保证路段车辆的正常运行。

设置这种形式的停靠站,通常需要占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因此只能在用地条件满足要求的路段才可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而港湾式停靠站的设置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①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机动车道在公交停靠站处没有弯曲,公交停靠区没有占用机动车道,而只是向外侧拓宽挤占机非分隔带或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局部弯曲而形成港湾区如图8-4-3所示。

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完全没有改变原有机动车道的宽度和走向,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对后续车辆影响很小,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港湾式停靠站。

适用于道路两侧用地宽裕的路段。

图8-4-3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示意图②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机动车道在公交停靠站处部分弯曲,公交停靠区部分占用机动车道,同时部分向外侧拓宽挤占机非分隔带或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局部弯曲而形成港湾区如图8-4-4所示。

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较小程度改变原有机动车道的宽度和走向,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对后续车辆有一定影响,是一种不彻底的港湾式停靠站。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中心区,由于早期道路交通规划没有考虑公交港湾停靠站的建设用地,往往难以减少全港湾式停靠站,可以考虑建设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图8-4-4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示意图③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机动车道在公交停靠站处弯曲严重,公交停靠区不向外侧拓宽挤占机非分隔带或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局部弯曲,而完全占用机动车道形成港湾区如图8-4-5所示。

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机动车道的宽度和走向,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对后续车辆有较大影响,是一种近似直线式的港湾式停靠站。

在机非分隔带宽度不足且道路不易拓宽处,可以考虑建设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图8-4-5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示意图④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多港湾式停靠站(通常以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主)是指对公交线路进行一定的分组,从空间上对公交停靠泊位横向拉开或纵向拉开,且规定各条公交线路的停车位置如图8-4-6所示。

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适用于公交线路较多的城市主干道,机非分隔带宽度、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宽度比较富裕的情况,允许压缩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进行设站。

图8-4-6 横向拉开的双港湾式停靠站示意图不同站台形式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直线式公交停靠站虽然会占用一条机动车道对交通流影响较大,但设置简便、成本低,且适用于不宜拓宽的路段。

直线式、港湾式、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3所示。

不同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优缺点比较表表8-4-3双港湾式①减少了公交车之间以及公交车停靠对其他交通流的干扰;②一定程度上降低公交车在停靠站的延误,提高停靠站的通行能力;③减少乘客换乘距离①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影响较大;②与港湾式停靠站相比,占用空间资源大,建设费用高,不易改造二、公交停靠站交通影响分析1.公交站点车辆停靠特征分析1)公交车流宏观运行特征分析一般来说,道路上运行的机动车流可以分为公交车流和其他社会车流两个部分,作为整个机动车流的组成部分,如果忽略公交车在站点的停靠,公交车流与其他社会车流在道路上的运行状况基本类似,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将公交车流的运行看成是公交车辆经过上一个交叉口,然后以路段上的设计车速继续匀速的行驶直到经过下一个交叉口的过程[1],如图8-4-7所示。

图8-4-7 不考虑停靠下公交车流运行特征图图8-4-8 考虑停靠下公交车流运行特征图如果将站点处公交车的停靠考虑在内的话,公交车流的运行特征将会有较大的区别。

公交车流加减速进出停靠站的过程中,一方面,公交车辆完成进出站和静止停靠这一过程会改变公交的行程时间;另一方面,公交车辆进站停靠或出站时都需要变道,将与其他社会车辆产生一定的冲突。

此时公交车流的运行特征可以看成是经过上一个交叉口,然后以路段上的设计车速继续匀速的行驶,到公交停靠站时匀减速进站停靠,然后等待乘客上下车,完成这一过程之后,匀加速驶离公交停靠站,再以路段上的设计车速匀速的行驶直到经过下一个交叉口的过程,如图8-4-8所示。

2)公交车停靠微观过程分析如果以时间尺度来衡量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范围运行、停靠的微观过程,公交车辆从减速进站到加速离站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变换车道、减速进站停靠、开车门、乘客上下车、关车门和加速离站。

(1)变换车道与减速进站阶段变换车道是指运行在非公交站点相邻车道的公交车辆,在站点范围之内将要减速停靠时,必须变换到公交站点相邻车道的运行过程。

这一阶段并不是所有公交车辆都必经的,对于那些没有到达公交站点范围之前早已经运行在站点相邻车道的公交车辆,就不需要经历这一阶段。

在此阶段,由于公交车辆变换车道才能进站停靠,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交通流产生交织干扰。

减速进站是指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范围之内,从正常运行速度开始减速直到进站停靠静止的运行过程。

根据观测,其减速运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①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车。

②公交车在开始进入站点范围以后,在保证能正确停靠的前提下,先不减速,而是以在路段上的车速行驶,然后在车辆与站台较近的距离内以较大的加速度在短时间内停车。

实际情况中,公交车辆的进站过程大多为第二种[2],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驾驶员都想尽量减少公交停靠的延误时间。

公交车辆减速进站之前可能需要通过变换车道来为进站停靠做准备,这两个过程经常同时发生,因此,可以将这两个过程统称为进站阶段。

(2)开关车门与上下客阶段由于开车门、乘客上下车与关车门三个阶段都是在公交静止停靠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合称为公交停靠过程。

乘客上下车时间即为公交车辆服务乘客的时间,而每位乘客上下车所需要的时间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车门宽度和数量、踏步级数和高度、售票系统、乘客携带行李和包裹数量、车内拥挤程度、座位构造、车内通道宽度、上、下车乘客混行状态、路面、路缘石和停车地点的条件与构造等[3]。

目前,我国的公交车辆一般采用的都是前门上客、后门下客的服务方式,以防上、下车客流交织。

(3)加速离站阶段加速离站是指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范围之内,从静止开始加速出站,直至达到正常行驶速度的运行过程。

不同站台形式的公交停靠站,车辆出站运行特征不同。

①直线式公交停靠站公交车出站特征描述对于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直线式公交停靠站,公交车辆出站的过程较为简单,其表现为公交车辆在结束服务乘客过程后速度从0开始加速直至达到正常的跟车行驶状态的过程。

当直线式公交停靠站沿人行道设置时,公交车辆的出站过程将会受到非机动车流的干扰。

公交车辆在停靠站处从幵始加速,直至达到正常速度并汇入机动车流,这一出站过程可以看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零开始加速,在这个过程中,公交车辆主要受到非机动车的干扰;另一过程则是公交车辆寻找间隙汇入机动车流,此时公交受到的阻碍随着机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