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石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 画像砖图案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三.画像砖的造型特征 1.画像砖一般采用影形造型、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形象
图6-7 《四骑吏》画像砖
图6-8 车马过桥画像砖
2.人物和动物大都取其侧面和3/4,以便能较好刻画其动态,表现其 形
态特征
图6-9 宴饮画像砖
图6-10 宴饮画像砖
3.由于面积大小的限制,画像砖注重大形与动态,简化细节,其形 态高度概括,特征鲜明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2
15
画像砖的起源
•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 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 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 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 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 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 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 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 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 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 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1
什么是画像石 ?
•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 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 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 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 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 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4
济宁、枣庄汉画像石分布区域 形成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团传统。

第三章秦汉美术ppt课件全

第三章秦汉美术ppt课件全
图3-19 骊山陵
第四节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秦代建设还包括修驰道、筑沟渠。主要线路宽达五十步 ,道旁植树,工程十分浩大,加上其他水陆通道,形成 了全国规模的交通网;疏浚鸿沟(河南汴河) 作为水路枢 纽,通济、汝、淮、泗诸水。又于公元前214年,令史禄 监修长达六十多里的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图3-20 河南汴河
第三章 秦汉美术
1 秦汉绘画艺术 2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3 秦汉雕塑艺术 4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秦汉绘画艺术主要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及 汉代帛画三个部分。本章学习的目标在于了解秦汉绘 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重点了解汉代墓室壁画 的分布区域以及绘画内容与绘 画特点;其次了解认识汉代帛画的绘画特征及其对于 中国绘画史的意义。
第二节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门楣画像石 东汉(公元25-- 220年) 高40、宽196.5厘 米 1996年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乡汉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 究所藏 浅灰色砂岩。
图3-8 门楣画像石
第二节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秦汉画像砖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 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实心砖, 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大多表现现实生活情景,代表 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
第四节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另外汉代画像石,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要纹饰, 古朴生动,矫健大方。其方法多为剔地突起的浅浮雕 法,也有采用线刻的形式,画像石以山东、河南刻线、浮雕等加工方法,所雕物品多精巧玲珑。琉 璃、木器、编织等也各具特点。
思考题
图3-23 汉阙
第四节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二、工艺美术
1、丝织 产地以山东、四川为主,品种有锦、绫、绮 、罗、纱、绢、缣、缟、纨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 土有大量织锦,为汉代织锦的代表。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六年级上册《十九河南汉画像石》 课件PPTA001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六年级上册《十九河南汉画像石》  课件PPTA001

学生作品欣赏
小任:
请两个同学合作,以 现代生活为题材创作一 块画像砖。
汉代文化
博物馆
汉代文化
博物馆
博大精深的汉代文化
欣赏汉画像砖,小组讨论完成小题单
造型
外轮廓—简约
汉代画像砖在 当时所表现的造型 上是有精细的也有 简约的,但它们在 经历了几千年的岁 月洗礼,现在呈现 在我们面前的大多 数就只有简约的外 轮廓。
内容
建筑
动物
植物
农耕
猜猜老师用到了哪些技法?(小组讨论制作技法)
如果让你用汉砖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现代的生活 与文化,你想表现哪些内容呢?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六年级上册 《十九河南汉画像石》
类型:获奖课件PPT
猜猜它是什么?
画像砖
小知识: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 盛于两汉时期,多在墓 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 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 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 经火烧制而成,也有的 是在砖上刻出纹饰。多 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 面,画面内容非常丰富。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画像石中的故事》 ppt课件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画像石中的故事》  ppt课件

宗教信仰等,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
重要资料。
PPT课件
2
汉代画像石实物
PPT课件
3
画像石与拓片
拓片是画像石 的一种重要展现 形式,拓片可以 更方便人们欣赏 画像石中的内容。
PPT课件
4
画像石拓片的制作过程:
PPT课件
5
画像石中的故事 汉代画像石的内容丰富多彩,大
致可以分为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 话传说三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 了汉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宗教 信仰等,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 化的重要资料。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画像石中的古代生活—狩猎
PPT课件
8
画像石中的古代生活
PPT课件
9
画像石中的古代社会
采矿
战争
PPT课件
10
画像石中的古代生活—聚会
PPT课件
11
画像石中的古代社会—朝拜
PPT课件
12




荆柯刺秦王
的 历



孔子讲学
PPT课件
13
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的人物形象分别制作出来。 3、粘贴:把制作好的人物形象组合粘贴在一
张完整的卡纸上面。
PPT课件
20
参考内容
PPT课件
21
PPT课件
14
画像石中的动物——龙
PPT课件
15
画像石中的动物——凤凰
PPT课件
16
画像石中的动物——虎
PPT课件

画像石----质朴古拙的石刻绘画

画像石----质朴古拙的石刻绘画
二、发展阶段:
1、从汉代历史和社会学角度看画像石(砖):师生共同欣赏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象资料,印证汉代社会概况,分析画像石中的内容,使学生感受画像石题材内容表现的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屏幕滚动出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幻灯片
2、激情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到屏幕上画像石、画像砖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融合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石刻艺术品。汉画像石是当时吉祥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幅汉画都有其吉祥寓意。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从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内容看汉代社会:
在欣赏的基础上对画像石所描绘的集体形象和情节进一步分析讨论,了解画像石产生的背景及其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故事等,以画像石为媒介进一步加深对汉代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4、更深一步对画像石、画像砖进行欣赏,转如对其所呈现出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和造型特点的欣赏分析,感受其独特的美感和意味。
5、引导学生围绕以下要点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出来:
艺术语言:石材或砖材平面镌刻,以线为主,线面结合,虽施雕凿,实为绘画。
表现手法:阴线刻、阳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雕、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以阴线刻、阳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雕、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以阴线刻、减地平面雕、浅浮雕最为常见,阳线刻、凹面刻、高浮雕次之,透雕则十分罕见。
教学方法
讲述、启发、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画像石、画像砖的幻灯片。
学生:围绕课本上的范例,收集有关画像石、画像砖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图片、文字资料。



汉代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

一、汉画像石的兴起 (2)(一)、汉代画像石的萌生阶段的 (2)第一、画像产生的大体时间及代表墓葬 (2)第二、此阶段墓葬的形制及结构 (2)第三、此阶段画像的特点 (2)(二)、汉画像的发展阶段 (3)第一、时间分段 (3)第二、墓葬的形制及结构 (4)第三、此阶段画像的特点 (4)二、汉画像的兴盛时期 (5)第一、时间分段 (5)第二、东汉早期和中期墓葬形制及结构 (6)第三、东汉早、中期画像的主要特点 (6)三、汉画像的衰落 (7)(一)、东汉晚期汉画像 (7)第一、时间分段 (7)第二、东汉晚期的墓葬的形制及结构 (8)第三、东汉晚期画像的特点 (9)(二)、再建汉画像石墓 (9)汉代画像石墓葬,作为汉代社会的特有产物,它不产生于汉代以前,即使在西汉早期亦无(目前尚无发现有可靠纪年的画像石),根据目前的考证,其大致时间为西汉中期至于东汉末,东汉末期以后汉代画像石墓葬在总体上开始呈衰落的趋势。

本文仅以汉代画像石墓葬的兴起、繁盛、衰落为主题将汉代画像石墓葬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生、发展阶段。

大致时间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新朝时期。

第二阶段:兴盛时期。

东汉早起至东汉中期。

第三阶段:衰亡时期。

东汉末及其以后。

一、汉画像石的兴起(一)、汉代画像石的萌生阶段的第一、画像产生的大体时间及代表墓葬汉画像的产生时间约在西汉中期,即武帝、昭帝、宣帝时期。

前后三帝,历时91年。

此阶段为汉画像的萌生阶段,此时出土的画像大体上有两类:一是画像石椁墓。

如西汉中期的河南夏邑吴庄M2画像石椁墓等。

二是画像石墓。

如南阳唐河湖阳镇汉画像石墓、卧龙岗赵寨画像石墓M1、M2。

第二、此阶段墓葬的形制及结构以唐河湖阳镇汉画像石墓为例,此期墓葬的平面布局为长方形(或近似正方形),该墓的规模较小,形制也较简单,只有并列的三个主室。

胡阳墓为砖石混合墓,墓壁均以条砖砌筑,墓顶以楔形砖劵筑成,弧形拱劵顶,仅有墓门部分用石材构筑。

①在三个并列的主室前设有三个墓门,早期的画像石墓一般是几个并列的墓室就开设几个墓门,呈现出墓门并列的特征。

汉画像石PPT教案

汉画像石PPT教案
第22页/共2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3页/共23页
(2) 提倡大胆创新,大胆尝试 (3)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第20页/共23页
汉画动物造型规律“S ”形
第21页/共23页
举一反三
1、有兴趣的同学们课后可以用自己本课所学 知识,印制书签、藏书票、贺年卡、生日卡, 分送给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家长留念。
2、可以尝试用纸浆做版、石膏版、泡沫版, 尝试干湿不同的印法,不同质地的纸张,获得 各种不同效果,还可以印彩色的。
汉画像石会Biblioteka 学1第1页/共23页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是汉文化的发源地,留有丰富的 汉文化遗存。其中汉画像石是 徐州“汉代三绝”之一。
第2页/共23页
小知识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 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 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 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第3页/共23页
汉 画 像 石
第7页/共23页
观赏研究
第8页/共23页
原 石 与 拓 片
第9页/共23页
题 字 汉 画 拓 片
第10页/共23页
第11页/共23页
美 化 生 活
第12页/共23页
汉 画 像 石 邮 票
第13页/共23页
生 活 真 实
艺 术 表 现
第14页/共23页
夸 张 变 形

第15页/共23页
汉画造型特点
动物造型夸张精炼 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 造型规律多S 形
第16页/共23页
汉画的特点
夸张精炼 生动传神
第17页/共23页
汉画动物造型规律“S ”形
第18页/共23页
(1) 加工泥板
(2) 起稿、雕刻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格:
• 南阳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从形成到衰落基本统一,某些方面有 所变化和发展。早期作品的构图主体突出,形象分布比较疏 朗,不加任何补白装饰,有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中期 开始,苍龙、白虎、羽人、鹿车、羲和浴月、嫦娥奔月等作 品的主体形象周围饰以浮动的云气,用圆点加连线表示星座, 使天空景象和神怪世界有着异于现实生活的虚幻、缥缈情境。 大部分作品是一个画面表现一个故事或一组物象,较少堆砌, 形象以平面横向分布为主。造型的运动感极为强烈,驷骑、 动物多呈追逐相搏、奔腾跳跃之状,具有蓬勃的野性与生机。 乐舞百戏中的人物体态多变,如南阳汉画馆藏的一块“冲狭” 画像石,图中一女伎着地未稳,另一位又捷疾冲向狭围,身 影错落,动感明显。西汉时期的画像一般都施朱彩,门扉上 施彩的作法延续到东汉。在大量未施彩的画像中,由于石料 只略经打磨平整,表面仍存粗糙效果,形象的细节均未细致 具体刻画,画像直观上显得随意、自然。造型与雕刻风格的 统一,构成南阳画像石淳朴厚重、恢宏阔大的整体气势。
• 四川是汉阙遗存最多的地区。作为建筑与雕刻复合 的艺术 体,阙面有大量的高、浅浮雕画像石,以著名的 雅安高颐 阙、渠县沈君阙、平阳府君阙为例,上有振翼 昂首的朱雀、 衔着环璧的青龙与白虎,它们形体较大,在长条形的构图中姿 影活跃,有远观亦醒目的效果,呈横 幅状的主要有车骑和 列队人物、西王母图、植物图案等,这类画像石的雕刻,比 墓室画像石更具概括、清晰、醒 目的效果。 四川画像石功能的多样性,表明它是当时社会上较为 普及且居于主导地位的美术形式。它在四川出现的时 间晚 于河南、山东等地,流行于东汉中期至蜀汉时期。这种艺术 样式有可能从外地传入,但四川地区繁荣的社会经济却是它 被大量创作出来的基础。与同地同期的画像砖秀丽的艺术风 貌相比,画像石具有拙朴阔略、沉雄浑厚的特点。整体上看, 雕刻技法与造型风格基本统一,唯新津等地的石棺画像,以 自由新颖的人物体态塑造,迥异常见的侧面式形象,其俊逸 空灵的风格达到平面浮雕 的很高水平,与魏晋人物画有承 启的关系。
苏北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有平面阴线雕和浮雕 两类。平面阴线雕又分阴线雕、平面磨光阴线雕和 铲地平面阴线雕等。使用浮雕的画像石较多,有深 浅两种。早期画地多不作处理,构图较古拙,雕工 颇为粗造;到东汉时雕法比较复杂,以浮雕为主, 同时也沿用其他雕法;东汉晚期还有少量的透雕出 现。
山东画像石
• 山东省是中国汉代画像石遗存最多的地区,共有60多个县市发现和出土过画 像石。画像石有碑、阙、祠堂、墓室等不同建筑物上的构件,但其性质大都 和墓葬有关。画像石大约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 山东画像石主要集中在鲁南的济宁、枣庄、临沂等地,鲁中的泰安、济 南、潍坊等地也有不少重要发现,黄河以北地区很少发现。 画像石的分布与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有关。首先,鲁南地区有 许多不太高的石灰岩山丘,是历来靠山采石的地方,为画像石提供了丰富的 原料和技术力量。其次,在汉代这些地区经济发达,鲁南有汶、泗、沂、沭等 河流,土地肥沃,加之兴修水利、铁农具和耕牛的使用,农业生产力发展条 件优越。 同时,在汉代冶铁、煮盐、纺织三大手工业生产中,山东地区都很发达。 加之在富庶的鲁南地区汉代设立了许多王侯封国,使得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 础的豪强地主经济在这些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这都为汉代画像石的兴盛提供 了经济基础。 山东是古代文化发达的地区。汉代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与阴阳五行、 谶纬迷信交织在一起。儒家重孝的思想,突出表现在“世以厚葬为德”的社 会风气方面,厚葬之风与地主阶级追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迷信思 想相 糅合,成为画像石盛行的文化思想基础。
陕北画像石
四川画像石
• 中国东汉时期流行于今四川省的画像石。主要包括:用以装饰墓室的画像 石,崖墓石壁上及石棺上的雕刻,作为石阙建筑和装饰材料的画像石。 墓室中的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墓门、壁面中部、后壁等部位,有的与画 像砖混用于一墓之中。较多的题材是车骑出行、宴乐观舞、农作庖厨、铺 首衔环、历史故事等。画像石的形制多为长方形,有的数条组合为一个宏 阔画面。如成都杨子山1号墓中室左右壁面两列画像石合长11米多,描绘 了车骑出行和杂技、宴客的复杂场面,是一幅容纳了众多物象的长卷巨作。 合川东汉墓横楣上的《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都长2米多,前者在画 像石中属于少见的题材。这类画像石的雕刻大多为剔地浅浮雕加阴线刻, 富有形象概括浑然、意拙势博的艺术效果。 四川的东汉崖墓是一种特殊的葬制,凿崖成墓意在建造仿真的建筑, 建筑形象的成立主要借助于雕刻手法,由此在崖墓口的横额及立柱上大量 雕刻椽檐、瓦当、斗拱、柱头和图案、人物形象,有浮雕、阴线刻等技法。 崖墓内壁除了仿木构建筑物的雕刻外,还有龙、虎、车马、猿戏和罕见的 类似面具的头像等。它们的造型简略,有的因分布的无规则和内涵联系的 不明确而有神秘的意味。崖墓中的石棺通常为整石雕凿而成,在棺的壁外 面有大量浅浮雕画像,雕刻手法和造型风格与画像石相同。棺头前档往往 是双阙,后档是伏羲、女娲,边壁上有车马、鼓琴、博弈、猿戏等。较为 精美的是新津出土的《秋胡 戏妻》和《孔子问礼》等作品,其人物造型 修长、细腻,具有独特的面貌。
画像石
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 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 盛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 像石。宋以后受到金石学家的注意。20世纪开始 收集、研究零散作品,并对地面遗存进行内容的 初步考释与介绍。50年代后在考古发掘获大量材 料 的 基 础 上 开 始 综 合 研 究 。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山西、四川等地,湖北、浙江、安徽、北京、天 津 等 地 也 有 少 量 发 现 。
• 技法:
• 南阳画像石是有绘画造型特点的浅浮雕艺术, 雕刻技法有4种:①平面阴线刻,即在 略经剔平的 石料表面用单线刻出图像,不加其他处理,主要流 行于西汉中期;②凹面阴线刻,即将画像部分凿成 凹面,再用阴线刻画图像细部,在轮廓线之外剔出 横竖纹底子,这种技法较少使用;③平底浅浮雕, 即将图像外的底子剔去薄薄一层,使图像呈浮雕状, 再用阴线刻画细部;④纹底浅浮雕,即先刻出图像 轮廓,并用阴线刻画细部,然后在底子上刻出长短 较整齐的横、竖或斜线纹,以富有图案韵律的底子 衬托自由多变的图像。 这种技法从西汉末年起大量运用,是南阳画像 石的代表性技法,使用率占总数2/3。
南阳画像石
• 中国汉代墓室画像石。发现于河南省南阳地区。经考古发掘 墓葬及收集零散作品,画像石的总数已逾千块,其主题内容 和艺术风格有着区别于汉代其他地区画像石的独特面貌。 •
内容:
• 各种神话人物、祥瑞禽兽及星宿图像贯穿于南阳画像石的兴 废过程。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羽人、飞廉、仙 人虎车等,反映汉代社会流行的“长生”与“升仙”意识的 画面。有日月同辉、金乌负日、白虎星座等象征天宇的画面, 这类造型为同期其他地区的画像石所少见。此外还有虎吃女 魃、材官厥张等表现逐疫、辟邪的画面。与其他地区相比, 南阳画像石中较少农耕、纺织、庖厨等现实生产劳动的纪录。
• 苏北画像石题材比较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画像石 有描绘建 筑方面的亭台、楼阁、阙门、望楼、房舍、院落、桥梁等。表 现墓主人生活的有车骑出行、宴饮、庖厨、投壶、六博、狩猎、 比武及乐舞百戏等。表现生产活动的有农耕、纺织、冶铁等。 反映神异形象的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等神话人物及 龙、凤、麒麟等仙禽异兽。反映历史故事的较少,有二桃杀三 士、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等。画像石中的形象刻画较为具 体,建筑中的斗拱、栏杆、柱础、台基等都相当清楚真实。表 现生活较有情趣,如徐州双沟出土的一块牛耕画像石,图中一 人扶犁,扬鞭赶牛பைடு நூலகம்后有儿童播种,另有一人举锄、一人送饭, 田边放着大车,车旁伏卧一犬,车辕上落有鸦雀,是一幅生动 的风俗性图画。再如铜山县青山 泉出土的纺织画像石,描绘 了纺纱织帛等活动,其中一位坐在织机上的妇女正转身接抱送 过来的婴儿,也充满生活气息。有些神话形象的画像石也颇为 别致,赣榆县金山出土的一块画像石的上端刻有金乌,中间刻 一人,其 下刻半圆球体,上有山川沟壑,反映了天、地、人, 圆形的大地与传统的天圆地方的认识也不相同。而十里铺出土 的百鸟朝凤画像石,图居中为一只高歌跳跃的彩凤,两侧画5 只鸟展翅飞向 凤凰, 两边还饰有各种姿态的天兽,充满了优 美的想象。
画像石内容
•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 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 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 俗的产物。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 为。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 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功 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 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画像 石在墓中的分布一般为:墓门通常是带有朱雀、龙、虎的铺首衔环, 或是文武门吏;中心位置的前室或主室壁画、横楣上是阙、车骑、宴 饮、乐舞;后室或侧室壁上是庖厨、农作等;后壁上方是西王母,室 顶是天象图;祥瑞物与图案则穿插于壁面、立柱与室顶上。在以祭祀 为主要用途的地面祠 堂中,画像石依题材集中分处各壁,历史人物与 孝子烈女故事居壁面中间位置,神话故事在三角楣上,构成适于观 看 的形象层次。石阙上的画像石主要起装饰作用,龙虎衔璧为主要内容, 车骑及其他祥瑞物镶嵌于阙基和檐额等处。但是,相当数量的画像石 在墓中的分布没有严格的定制,某些地区还自有特点。例如陕北画像 石的精美 作品主要集中在由门楣、立柱、门扇结合的墓门上,四川 画像石主要在中室壁面中段形成一条饰带,装饰意义代替了具体的象 征。
苏北画像石
• 中国汉代墓室、石祠的画像石。主要分布在 今江苏 省北部的徐州、淮阴、连云港等地, 其中以徐州地区最为集中,所属的6个县都 出土有画像石。自清代以来,苏北地区就不 断有零星的画像石出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后又陆续地在这一地区发掘了20余座汉代 画像石墓, 收集了包括墓前祠堂构件在内 的300余块画像石存放于徐州市,另外,连 云港、淮阴及南京博物院等处也都收藏有一 定数量的汉画像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