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6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8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8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8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8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一样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那么,能运用法那么正确地进展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分析^p 的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进步计算才能。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那么。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3 × ×× ×6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1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3、全班汇报:100×3=300(克)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3= (千克) ÷3= (千克) ÷3=3(盒)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一样,都是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

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稳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三)、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第【1】篇〗《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接触过,但只是局限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以及影响可能性的直观因素。

现在我们再次学习可能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联系实际情况进行逆向推理,掌握影响可能性的因素。

教材在编排上围绕可能性这一知识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可能性与因素的相互转化。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今天学习可能性从定向到定量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2、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够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面积大小和数量多少的关系,逆向推理数量与可能性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试验活动,感受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面积和数量对可能性大小的影响,数量与可能性的逆向认知。

教学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自主探究面积和数量对可能性大小的影响,数量与可能性的逆向认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在生活中哪些事件是确定性的,哪些事件是不确定性的,并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概率的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率知识,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案例的分析,学生的讨论,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2.准备概率的知识的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定义,以及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

例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计算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彩票中奖的概率,如何计算中奖的概率,以及如何理解中奖的可能性。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99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一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

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与反思第【1】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1和第45页例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2、会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难点: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例1、例2主题情境图,教学卡片,装有棋子的盒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元旦快到了,为了能让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实验小学五(一)班班委会决定让每位同学表演一个节目,但为了避免节目的重复或单一,大家一致表决用“抽签”的方式决定。

看老师为他们准备的节目单可丰富了,全在这个盒子里的小卡片上。

(教师展示装有小卡片的盒子,让班上同学模拟实验)1、猜猜看。

每位同学会抽到什么?(自由大胆地猜测)2、抽抽看。

刚才,大家都进行了猜测,接下来我们再从盒子里摸摸看。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由摸一张)3、设疑揭题:(看着同学们或兴奋或诧异的表情,老师故作不解或惊讶)同学们是否觉得奇怪或不解?盒子里小卡片明明写着有自己猜测的节目,但有的同学抽到了,有的同学却没有抽到,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对可能性的认识和学习你就会明白了。

(板书课题:认识可能性)二、新知探究1、教学例1(1)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小明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大胆猜测:学生先大胆猜测,并畅所欲言。

合作探究:拿出学习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讲解:请几名小组代表汇报说出各组成员探究学习得出的结论,同时说出为什么。

得出结论:唱歌、跳舞、朗诵这三种节目小明都有可能会抽到,结果他抽到了跳舞。

像这种情况就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设疑:小明抽完还剩下两张,接下来小丽可能会抽到什么?为什么?根据前面摸卡片的学习经验,学生们可能得出两种结论:唱歌和朗诵小丽都可能会抽到;小丽不可能抽到跳舞的卡片结果小丽抽到了朗诵。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必备6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必备6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必备6篇)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是一个新增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

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虽然在小学的教材中,内容占的不是很多,但它却是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学习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在于: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

验证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

教学的关键是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打算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问题——探究解决——得出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

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猜想验证,探究新知——实践深化,发展能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从而向学生直接出示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能够用树状图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2.掌握基本的排列组合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够用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和练习册。

2.板书、彩色粉笔。

3.树状图的示范材料。

4.排列组合练习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事件和样本空间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活动引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2.讲解:介绍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概念。

3.实践:让学生自行尝试用树状图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第二课:排列1.导入:通过学生们排队上课的情境引出排列的概念。

2.讲解:介绍排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些排列问题。

第三课:组合1.导入:通过随机选举班干部的情境引出组合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组合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践: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一些组合问题。

第四课:综合练习1.复习:回顾事件、样本空间、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2.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数学概念,增加学生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演示法:用示范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抽奖活动,并引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定义,用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实践:让学生分组,用树状图表示抽奖活动的可能性。

第二课1.导入:让学生排队上课,引出排列的概念。

2.讲解:介绍排列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排列问题。

第三课1.导入:让学生选举班干部,引出组合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组合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推理。

3.实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组合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6篇)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⑴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

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⑴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⑴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老师教得轻松自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

学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选词填空”、“设计骰子”等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引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你们班上课,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做游戏。

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

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二、展开(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1、初步感知(猜球)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学生各抒己见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

(板书)师: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2、再次感知(摸球)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

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

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师:一定吗?【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

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

(板书一定)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

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4、概括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三)生活中的“可能性”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

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⑴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⑴三天后下雨。

⑴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⑴太阳从西边升起。

⑴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

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选词填空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

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人()会老。

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

冬天()会下雪。

在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鱼离开水()会死。

在地球上,石狮子()在天上飞。

三、巩固1、涂一涂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

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

根据要求涂⑴○一定是黄色的⑴⑴可能是蓝色的⑴⑴不可能是红色的2、造句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

师示范:星期三过后一定是星期四。

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地震可能会发生。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人一定会死的。

”?“三十岁的爸爸妈妈不可能变成一岁的小宝宝。

”……四、拓展设计骰子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

你们想玩吗?1、师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奖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颜色设计有关。

2、动手设计骰子,根据学生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骰子。

3、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让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一次小组合作“猜球”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

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

初步认识。

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

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有了实际依据。

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一个层次巩固了新知,第二个层次“设计骰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身手,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片断实录:片断一: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了解到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小球后展开:师: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生1:这个简单,只要把盒子里的黄球全部换成白球就可以了。

生2:错!这样摸到的就一定是白球了,“一定”知不知道?老师的问题是“可能”摸到白球。

生3:把题目要改成“一定”摸到白球就对了。

师:你们很善于倾听,也明白“一定”和“可能”的区别。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题意呢?生3:那就在这个盒子里放上一些白球就“可能”摸到白球了。

师: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生1:多放一些白球容易摸到。

生2:比如里面有10个球,放9个白球和一个黄球摸到白球的机会要比放2个白球8个黄球的机会大多了。

生3:要想容易摸到白球,放的白球个数必须比黄球要多哦。

生4: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不一定。

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对错。

小组反馈:组1:我们组白球4个,黄球1个,摸到白球次数多。

组2:我们和他们相反,1个白球,3个黄球,就不容易摸到白球。

组3:老师,我们特地放了2个白球2个黄球,发现次数差不多诶!师:通过大家的猜想和验证,发现白球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所占总数的多少很有关系。

片断二:设计骰子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一次,甩到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

你们想玩吗?生:想玩!1、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

第一次甩的结果:绿色第二次甩的结果:绿色第三次甩的结果:绿色这时有学生按捺不住开始举手,一边说着:“老师,我知道原因了。

”“下面可能还会是绿色。

”老师继续甩,第四次甩的结果仍然是绿色。

很多学生叫了起来:“骰子有问题”“红色的肯定很少!”“这样能拿到奖品的啊?”“得奖根本就是骗人的!”“不公平啊!”师:我听到同学们的意见了,那么就来观察一下这个骰子吧!学生观察骰子后老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骰子红色的只有一面,绿色的有五面,甩到绿色的可能性就大,红色可能性就小,得奖机会就少。

师:得奖机会少是不是表示没有得奖的机会?生:不是,可能会得奖,但机会很小。

师:那么接下去甩,可能会甩到红色的吗?生:是的,可能会甩到红色。

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得奖的,都是陪衬,浪费钱!生:以后遇到这样的游戏就不去玩,得奖机会太少了。

2、师:那么如果你们是这个游戏的设计者,请每个小组统一意见后根据你们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一个骰子。

⑴、学生小组活动,用红、绿贴纸设计骰子。

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⑴、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组1:我们觉得只有一面是红的容易让人说我们小气,一眼就看出不诚心让人得奖,所以就贴了两面红色的,这样得奖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比起来还是没得奖的可能性还是大些,不会亏本。

组2:我们想游客来活动就是图个高兴,奖品档次低些,但得奖机会大,大家玩得就开心啊!所以我们设计的骰子有4面是红的,2面是绿的。

组3:我们觉得还是公平点好,所以设计了3面红3面绿,得奖和不得奖的可能性大小差不多,完全凭运气,又不会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