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资源及其营养成份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莼菜资源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莼菜资源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莼菜资源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作者:刘美玉习向银罗丽娟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1年第05期摘要:通过分析莼菜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特性,对莼菜在营养保健、医学价值、治理污水、净化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人们综合利用莼菜资源、为莼菜的深加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莼菜;营养特性;营养保健;医学价值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 F. Gmel)又名马蹄草、湖菜、水葵、露葵,生长于池塘、湖泊和沼泽中,系原始花被亚纲睡莲科(Nymphaeaceae)莼属多年生淡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可能起源于毛莨科的古植物[1],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已濒危。

莼菜原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许多地区,现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北美、古巴和墨西哥等地,集中分布在北纬40°以南的亚热带地区[1]。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和江苏七省,在北纬30°以南地区分布广泛。

莼菜以表面裹有一层透明胶质(莼菜多糖)而堪称一绝,历来和鲈鱼、茭白列为江南三大名菜,驰名中外。

《齐民要术》称,“诸菜之中莼为第一”,莼菜是珍贵的野生水生蔬菜,含有酸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组胺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防癌和抗癌等功效,具有营养、医疗和保健等作用[2]。

目前,关于莼菜应用价值研究主要集中于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对其资源利用还停留在初加工水平,而关于莼菜的药理价值和深加工方面研究非常欠缺。

本文综述了莼菜在营养保健、医学以及净化水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莼菜深加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使莼菜资源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莼菜的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花两性,须根系,主要分布在10~15 cm土层。

茎椭圆形,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分地下匍匐茎和水中茎2种。

地下匍匐茎多为白色,也有黄色和褐色,匍匐生长于水底泥中;水中茎细长,是地下茎节上丛生的不定根,分枝较多,秋末水中茎顶端形成粗壮、节间较短、绿色或淡红色的休眠芽。

莼菜药学研究概述

莼菜药学研究概述
安徽农业科学 ,oma o n a A r c.0 9 3 (0 4 8 Jd l f h i gi i 0 ,7 1 ): 9—49 A .S 2 4 40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夏 蓉
莼菜 药 学研 究概 述
巩江 , 倪士峰 , 司衍乐 , 骆蓉芳 , 吴一飞 , 仝瑛 陈千良 ,
0v r iw o h r e u ia s a c f a e i c r b rJ F Gme e ve n P a ma e t I c Re e r h o s na s h e e . . Br l
GONG in t l ( p r n f dcn ,N t nl isIsi t f ie , a yn ,S an i 10 2 ) Ja ge a Deat t i e ai aie n tueo Tb t Xin a g h ax 2 8 me o Me i o t t 7
(. 1西藏 民族学院医学系 , 陕西成阳 7 2 8 ;. 10 22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 , 陕西西安 7 0 6 ) 10 9
摘要 在广 泛文献检 索的基础 上 , 对珍稀 蔬 菜莼莱的成 分 、 保健研 究方 面的资料进 行 了概 述 , 深入 开发 此珍贵 资源提供 科 学依据 。 为 关键 词 莼 菜;药学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6 . 3 9 5 7 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0 1 — 6 1 2 0 )O一 4 8 0 5 7 6 1 (0 9 l 04 9— 2
莼菜 ( r ei s r e JF G e) 原 始花 被 亚纲 睡莲 Ba n h b . . m 1系 s a ce r 科 ( y paaee) 属 多 年 生淡 水 水 生 草 本植 物 , 名 马 Nm heca 菜 又

莼菜中锌蛋白的分离及初步分析

莼菜中锌蛋白的分离及初步分析

莼菜中锌蛋白的分离及初步分析莼菜(Nasturtium officinale)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蔬菜,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广受欢迎。

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着多种好处。

其中,锌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它参与细胞呼吸、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护,对于人体的正常发育、免疫功能和生理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莼菜中锌的生物利用性和生物转化机制,具有很大的意义。

锌蛋白是莼菜中含锌的重要代表物质,是蓝藻、细菌、植物和动物生物体内的一类普遍存在的低分子量蛋白质。

为了研究莼菜中锌的含量和生物转化机制,我们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和凝胶过滤色谱法对莼菜中的锌蛋白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同时对所得样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表征。

首先,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锌蛋白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莼菜中的锌蛋白主要为两个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分别为15 kDa和21 kDa。

这些结果表明我们得到的锌蛋白样品纯度较高,其中15 kDa和21 kDa两个蛋白质的含量较为丰富。

进一步,我们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锌蛋白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在30℃到80℃温度范围内,15 kDa和21 kDa两种锌蛋白样品的热变性行为均表现为单峰结构,峰值分别为47.8℃和51.3℃。

这些结果表明,锌蛋白在30℃到80℃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保持对锌离子的稳定结合。

为了探究莼菜中锌蛋白与锌离子之间的结合关系,我们利用紫外光谱技术(UV-vis)和荧光光谱技术(Fluorescence)对锌蛋白样品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锌蛋白样品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和荧光峰,并且在加入锌离子后,其吸收和荧光峰均发生了变化。

这些结果表明,在锌离子的存在下,锌蛋白样品可以结合锌离子,并且发生相应的构象变化。

总之,我们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和凝胶过滤色谱法对莼菜中的锌蛋白进行了有效的纯化和分离,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多种方法对锌蛋白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

莼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结构

莼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结构

莼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结构莼菜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属于藻类门中的绿藻纲,又被称为洋莼、浮萍菜。

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于淡水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水生植被。

莼菜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

首先,莼菜具有快速繁殖的能力。

其繁殖方式主要有萌生式繁殖和胞子繁殖。

萌生式繁殖是指莼菜通过菌丝伸长并分枝,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胞子繁殖则是莼菜通过孢子在水中传播并萌发,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能力使莼菜能够快速占领和适应不同的水生环境。

其次,莼菜对水质的调节具有一定的作用。

莼菜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吸收水中的养分,可以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有效改善水质。

同时,莼菜的大量生长还可以减少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密度,减少水体中的浑浊度和藻类水华的发生。

此外,莼菜还对水生动物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环境。

莼菜形成的床上栖息了大量的浮游动物、甲壳类动物和鱼类等,为它们提供了饵料和栖息的场所。

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莼菜床不仅提供了重要的食物链底层,还是水体中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从形态结构上看,莼菜体长幼圆柱形,色泽鲜绿,有细小的管状分枝和叶片。

整个植株由根茎和叶状体构成。

根茎通常横向延伸,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

叶状体生长在根茎顶端,具有长椭圆形,质地柔软。

叶片上散布着许多绿色的绒毛状纤维,这些纤维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

莼菜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片上的绿色细胞进行。

这些细胞包含了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质。

一般来说,莼菜的光合作用速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光合效率。

此外,莼菜还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它能够适应较高浓度的盐分环境生长,因此在近海和盐湖等水体中也可以找到莼菜的身影。

总的来说,莼菜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水生植物,具有快速繁殖、调节水质和提供栖息环境的特性。

它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了解莼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结构,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植被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5个莼菜品种资源的特征特性及品质比较试验

5个莼菜品种资源的特征特性及品质比较试验

5个莼菜品种资源的特征特性及品质比较试验作者:陈振华徐应英王凌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6期摘要对5个来自不同产区的莼菜品种资源进行了特征特性考查和品质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西湖莼菜(绿)、利川莼菜为适宜在湘湖推广种植的品种。

关键词莼菜;品种资源;特征特性;品质中图分类号 S6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097-02莼菜(Brasenia schreberi)是多年生宿根性小型浮叶水生蔬菜,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莼属(Brasenia)。

莼菜是药食兼用蔬菜,其食用部分为富含透明胶质的嫩梢和初生卷叶。

莼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生境受到破坏,进一步导致莼菜自然种群数量急速减少及其在我国的分布范围缩小,已濒临灭绝,已被列为国家1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植物[1-2]。

位于浙江杭州萧山的湘湖是西湖的姊妹湖,自然条件优越,周边农田常年水深保持在20~60 cm,适宜莼菜生长,具备发展莼菜产业的生态条件。

本文从国内主要莼菜产区引进莼菜品种资源5个,开展了主要农艺性状研究,考查了不同莼菜品种在湘湖栽培的适应性,并总结出栽培技术要点,旨在推广适宜湘湖地区发展的优良莼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选择试验在浙江杭州萧山的湘湖进行。

自然条件优越,周边农田常年水深保持在20~60 cm,适宜莼菜生长。

1.2 供试品种从各莼菜主产区收集优良莼菜良种5个。

其中从西湖、湘湖收集到西湖莼菜品种2个,一种为绿叶面、紫红叶背品种,一种为两面都为绿色的品种。

另外,从太湖征集到太湖莼菜品种1个,从湖北利川和重庆石柱分别收集到莼菜品种1个。

5个品种分别开展对比试验,小区面积200 m2。

种植时间、密度、施肥、水位管理和采收基本一致[3-6]。

1.3 栽培管理技术1.3.1 产地选择要求。

莼菜的营养价值剖析

莼菜的营养价值剖析

莼菜的营养价值剖析莼菜的营养价值剖析莼菜的营养价值剖析又叫马蹄菜、湖菜、水葵、露葵、马蹄菜、水荷叶、花案菜。

莼菜为睡莲科植物药菜的嫩茎叶,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

莼莱叶片椭圆形,叶面深绿色,叶背紫色,浮于水面,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润滑液体物质。

莼菜原产于中国,现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大洋洲及北美洲各国。

我国主产于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4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摘带有卷叶的嫩稍,以西湖莼菜最为著名。

莼菜自古被视为珍贵蔬菜,口感肥美滑嫩,富含氨基酸、阿拉伯糖、甘露糖、维生素等招牌营养素,深得人们喜爱。

营养价值1、清热解毒,杀菌消炎:莼菜的粘液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能抑制细菌的生长,食之清胃火,泻肠热,捣烂外敷可治痈疽疔疮;2、防治贫血、肝炎:莼菜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它是细胞生长分裂及维持神经细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临床上可用于防治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症;3、益智健体:莼菜中含有丰富的锌,为植物中的“锌王”,是小儿最佳的益智健体食品之一,可防治小儿多动症。

适用人群一般人皆可食用。

1、因其滑软细嫩,特别适合老人、儿童及消化力弱的人食用;2、莼菜性寒而滑,多食易伤脾胃,发冷气,损毛皮,故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妇女月经期及孕妇产后应少食。

用法用量1、莼菜可炒食,更可与鲫鱼、豆腐等一起做菜做汤、其色、香、味俱佳。

2、由于含有较多的单宁物质,与铁器相遇会变黑,所以忌用铁锅烹制。

3、不可加醋食用,否则损伤毛发。

4、应用于消渴:莼菜和鲫鱼各适量,加盐调味做汤,一天分2次吃,连吃半个月左右。

食用功效莼菜味甘、性寒,入肝、脾经;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痢、黄疽、痈肿、疔疮。

莼菜的氮磷钾养分需求和供应策略

莼菜的氮磷钾养分需求和供应策略

莼菜的氮磷钾养分需求和供应策略莼菜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材。

针对莼菜的氮磷钾养分需求和供应策略,本文将从莼菜的养分需求、氮磷钾的作用,以及供应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莼菜的养分需求是指莼菜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合成,对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养分吸收有着关键作用。

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能源,它参与植物体内的ATP和DNA的合成,对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开花结果有着重要作用。

钾元素是植物中的重要离子,参与细胞分裂、调节植物生理过程以及调节植物的渗透压,对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针对莼菜的氮磷钾养分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土壤肥力调查和植物组织分析来确定莼菜的养分需求量。

在土壤肥力调查中,我们可以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化验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从而了解土壤中养分的供应情况。

在植物组织分析中,我们可以采集莼菜的叶片或茎部样本,通过化验检测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从而了解莼菜对养分的利用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为我们确定莼菜的养分需求提供依据。

根据莼菜对氮磷钾养分需求的认识,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供应策略。

在施肥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物组织分析的结果,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机,以满足莼菜的氮磷钾需求。

一般来说,莼菜的氮磷钾需求相对较高,因此适当增加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可以提高莼菜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合理搭配肥料,避免单一营养元素的过量施用或其他元素的损失。

在灌溉方面,我们应注意控制水的供应量和水的质量,避免水分过多或水质过差对莼菜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施肥和灌溉,还可以通过优化种植环境来提高莼菜的养分供应。

莼菜生长的水域环境是其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莼菜一般适宜生长于水深20-30厘米、水质清澈、富含养分的水域。

因此,在种植莼菜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域种植,并注意保持水域的清洁和养分供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和种植密度,合理管理莼菜的生长,以保证莼菜的养分供应和生长质量。

莼菜保健研究报告怎么写

莼菜保健研究报告怎么写

莼菜保健研究报告怎么写引言:一提到莼菜,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它在湖北、湖南等地的美食代表。

然而,除了被用来做菜肴以外,莼菜还具备许多保健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报告将探讨莼菜的保健作用,并介绍如何撰写一份完整的莼菜保健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在此部分介绍莼菜的基本信息,包括其产地分布、营养成分、药用功效及相关研究的现状。

例如,莼菜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一些稀有元素。

此外,莼菜被传统医学认为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抗氧化、预防肿瘤等多种功效。

二、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莼菜的保健效果,希望进一步挖掘其潜在药用价值,提高人们对莼菜的认识,并为莼菜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详细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试验设计。

可以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的设计方案、有关莼菜的采集与制备、实验操作步骤等内容。

同时,需注明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将研究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科学的结构分析。

例如,通过对莼菜的营养成分分析发现,其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实验证实莼菜对预防某些肿瘤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莼菜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

五、讨论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可以对实验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

同时,讨论莼菜保健效果的可能机制和潜在开发前景,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六、结论总结研究结果,明确莼菜的保健作用,并对其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展望。

例如,本研究证实了莼菜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为莼菜的开发开辟了新的道路。

七、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莼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莼菜还具有抗氧化和预防某些肿瘤的作用,其中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9, 8(1), 7-14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journal/brhttps:///10.12677/br.2019.81002Research Progress on Resources and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Brasenia schreberiHong Liu1, Wen Huang1, Lingli Huang1, Kong Yang2, Jing Wang3, Hairong Xiong1,Zhihua Wu1, Rui Qin1*1Key Laboratory for Pro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al Plant Germplasm in Wuling Area of Hubei Provi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2Institute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3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AAS for Dual Protein, Institute of Food and Nutrition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Received: Dec. 8th, 2018; accepted: Dec. 20th, 2018; published: Dec. 27th, 2018AbstractBrasenia schreberi J. F. Gmel., is an aquatic plant, classified as “First-Class National Protected Plants” in China. Due to enrichment of polysaccharides and proteins, as well as various amino ac-ids, microelement and flavonoids,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natural community area, population number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B. schreberi decreased sharply in that human’s intervention caused the loss of natural habitat and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Therefore,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of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review the progress in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B. schreberi.KeywordsB. schreberi, Resource Distribution, Genetic Diversity, Nutrients Content莼菜资源及其营养成份研究进展刘虹1,黄文1,黄凌丽1,杨孔2,王靖3,熊海容1,吴智华1,覃瑞1*1中南民族大学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2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成都3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双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通讯作者。

刘虹 等收稿日期:2018年12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摘要莼菜是我国的一类保护的野生植物,因含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多糖、丰富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微量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近二十年来,由于人类破坏导致自然栖息地丧失和水质恶化等因素,莼菜的自然群落面积和居群数量急剧减少,遗传多样性降低。

本文对国内外莼菜种质资源和营养成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莼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莼菜,资源分布,遗传多样性,营养成份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 F. Gmel.),又名水葵、马蹄菜、湖菜等,为睡莲科的一种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生长于池塘、湖泊和沼泽中。

莼菜在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印度、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具有广泛但零星的地理分布[1] [2] [3] [4] [5]。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和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6] [7] [8],近年来调查发现云南、四川、湖南和福建等地也均有分布,由于人为破坏、品种退化及病虫害等因素影响,莼菜原生地区日益减少[9]。

莼菜以嫩茎和嫩叶供食用,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多糖、脂肪、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吴永尧等人[12] [13]对采自恩施的莼菜品种进行营养成份分析发现,莼菜中总蛋白含量占干重质量的34.15%,是烘干莼菜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其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水生蔬菜[13]。

此外,莼菜性味甘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可治疗热痢、黄疸、痈肿、疗疮等症,也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降血糖血脂等药用价值[10] [11]。

本文对国内外对莼菜种质资源和营养价值成份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2. 种质资源分析2.1. 资源分布莼菜在浅水湖泊、池塘内呈间断分布,其生境隔离现象十分突出。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野生生境破坏及过度的经济开发,莼菜的群落面积与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我国湖北利川、重庆石柱、四川雷波和杭州西湖四大主产区也未见到野生种群分布[14] [15] [16]。

为了进行莼菜原产地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中南民族大学近年对我国野生莼菜资源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发现除四大人工种植区外,在云南、湖南、江西和浙江等地还存在广泛零星的野生种群分布(资源分布点见图1)。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郑丽香等人[17]在福建柘荣县东源乡发现莼菜野生种群刘虹等分布,文献报道福建周宁县和屏南县也有野生种群分布[18][19]。

Li等人也在广东南雄和台湾采集到莼菜样品[20]。

Figure 1. Location of B. schreberi in China图1. 莼菜在国内的分布区域2.2. 遗传多样性分析莼菜目前被列为中国极度濒危的物种,属于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

因此,有效的保护管理来保护野生莼菜种群势在必行。

珍稀植物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通常对于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它为人口学、繁殖和生态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见解[22]。

保护遗传变异也是生物学家保护濒危物种的主要目标,因为保持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的进化潜力也至关重要[28][29]。

已有研究采用各种分子标记来评估莼菜的遗传多样性,包括简单序列重复标记[23][30],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24],核核糖体间隔区和叶绿体DNA序列[25]。

尽管莼菜种群的数量日益减少,但这些研究揭示了显着的遗传多样性,突出了影响遗传多样性的负面因素,并提出了潜在的保护措施。

张光富等人[23]调查了浙江和苏州两省半天然种群的种群多样性,Kim等人[25]则侧重韩国的自然种群。

董翔等人[26]研究结果表明ISSR标记用于鉴别华中利川和华东苏杭莼菜品种种质资源是有效的,同时揭示了地理位置的隔离及气候地带的差异化与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分化是一致的,采用多种分子标记联合构建不同莼菜品种的分子身份证数据库,并与传统性状特征相结合,将有利于更准确地鉴定莼菜品种资源。

马梦雪等人[27]使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莼菜种群发现人工定植管理和频繁采摘可能是导致莼菜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Li等人[20]使用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对21个莼菜种群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其他地方性水生植物相比,莼菜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和显著的遗传分化,NJ树状图(图2)表明了研究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分为两个主要组,每组有两个亚组。

此外,这些莼菜分布位置与人口分布处于同一地理区域,这些发现揭示了中国西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人群之间的遗传分化。

刘虹 等Figure 2. NJ tree based on genetic distances (Nei, 1987) of 21 studied populations of B. schreberi [20]图2. 基于21个莼菜种群的遗传距离(Nei, 1987)的NJ 树[20]3. 营养成份3.1. 蛋白质及氨基酸莼菜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

余昌均[33]研究发现福宝山莼菜蛋白质鲜重更是高达0.76%。

吴永尧等人[12]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得利川莼菜中总蛋白干重含量高达34.15%。

周毅峰[34]将莼菜嫩叶水溶性蛋白分离发现是由两个富锌蛋白质组分组成,且均有较高的甘氨酸和硒代半胧氨酸,两个富锌蛋白质组分均含有能与锌元素结合的组氨酸和硒代半肤氨酸。

食物蛋白质是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而机体内必需的营养素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

吴永尧[12]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得莼菜中18种氨基酸的干重含量,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其中的组氨酸和精氨酸是儿童身体需要的特有氨基酸种类。

缬氨酸能与异亮氨酸和亮氨酸一起作用促进身体正常生长,修复组织,调节血糖,并提供需要的能量。

周德荣等人[44]也测得太湖莼菜中胶质、初生卷叶和嫩梢的氨基酸含量。

张朝阳等人[45]研究发现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设施栽培能显著提高太湖莼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性及除精氨酸外的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

3.2. 多糖莼菜鲜样含水量高达97.5%,总糖含量为0.86%,总糖是莼菜多糖,存在于莼菜茎叶上的透明粘液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